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疑问

蒸汽轮船中的世界史——马可为什么要去布宜诺斯艾利斯?

历史大观园 历史疑问 2020-06-14 13:29:09 0

“我们移民支持你!”

母亲从意大利的热那亚前往遥远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然而一年后音信全无。13岁的少年马可说:“我要去美洲,找到妈妈。”

这是著名的《寻母三千里》的开头。之后,马可从热那亚乘坐轮船出发,在海上航行了27天,终于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他顽强地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已经被制作成动画片,被许多观众所熟知。

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马可的母亲要跑到遥远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

《寻母三千里》这个故事出自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

亚米契斯(1846—1908)的《爱的教育》,在1886年发表,当时正是“移民的时代”。

19世纪,欧洲各国通过工业化(工业革命)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有许多地区没能享受到工业化的成果。欧洲人口密度高,工资上涨慢,而在人口密度低的新大陆,工资上涨很快。当时欧洲移民的首选目的地是美国,巴西、阿根廷也有大量移民流入,原因自然是那里的工资高。

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后,马可得知母亲的雇主一家已经搬到了科尔多瓦。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科尔多瓦还有大概700千米的距离。这时,有位绅士告诉了马可关于母亲的消息,他说:“听我说,意大利的小伙子,拿着这封信到博卡去。从这里走路去博卡差不多需要两个小时,那里的人大概有一半是热那亚人。”

马可到达博卡后,看到了往返不停的“几千艘蒸汽轮船”,操控这些船的都是热那亚水手。

后来,在一个名叫罗沙里欧的小镇,马可已经身无分文。马可在船上认识了一位来自伦巴第的老爷爷,老爷爷把他带到了自己住的旅店。这家旅店名叫“意大利之星”,住着许多意大利移民,他们纷纷表示“我们移民支持你!”“大家都是同一个国家的人”,帮马可筹齐了旅费。

这些人都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工资,才从欧洲来到了遥远的新大陆。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没有蒸汽轮船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帆船到蒸汽轮船的巨大变革

与之前的帆船时代相比,蒸汽轮船出现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蒸汽轮船的优势在哪里呢?

事实上,我们并不能武断地说蒸汽轮船的效率就一定比帆船高。运输大量货物时,使用庞大的蒸汽轮船效率更高,但短距离运输少量昂贵商品时,如果是在适合航海的区域和季节,使用帆船会成本更低。

而且,蒸汽轮船未必比帆船快,帆船在顺风时的速度也可以很快。

那么,蒸汽轮船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是稳定性。

没有风,帆船就无法前行。而且,帆船的航行速度受天气影响很大,走同一条航线,有时只需要一天,有时则需要十天都不止。

而且,一艘船的延误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比如,A船原定10月1日到达某港口,在那里将货物转到两天后出发的B船上,这样B船就能在10月10日将来自A船的货物运到C港口。然而,天公不作美,A船没能按时到达,10月5日才到达该港口。这样自然就赶不上B船了,只能等待下一艘前往C港口的D船,而等待D船又需要一星期的时间。

目的地越远,需要转运的次数就越多,相应地,无法按时送达的风险也就越大,货物几乎不可能按时到达目的地。这就是帆船时代的物流情况。

蒸汽轮船出现后,这种现象急剧减少。蒸汽轮船不受风向的影响,可以确定航海所需天数。商人可以据此制订更精确的计划,这对他们非常有利。

此外,到了蒸汽轮船的时代,船体必然会越来越大。蒸汽轮船上引擎系统所占的空间就有整个船体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船上还需要放置燃煤的空间。因此,不把船体做大,就无法实现蒸汽轮船的高效利用。

越来越大的港口

港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帆船时代的港口只要能停船就可以了,沿岸有一些傍港小镇,人们从这里出航远行。蒸汽轮船则不同,由于船上能装载的燃煤有限,装载太多燃煤会让船体变重、影响效率,因此,需要在港口设置存放燃煤的基地。而且,蒸汽轮船的船体比帆船大,港口也需要相应扩大。蒸汽轮船的出现,使港口城市不可避免地变大了。此外,港口设施的建设费用也迅速增长,如此巨额的基建投资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由商人完成,需要国家的参与。

在近代的葡萄牙和荷兰,商业活动的主角是商人,而不是国家。但在英国,国家对商业活动的参与程度很高。

19世纪下半叶是帝国主义的时代,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蒸汽轮船的身影,港口的建设也成为关系帝国命运的重要事业。殖民地遍布全球的英国成功控制了国际航线上的主要港口。

此外,以往的国际贸易大多由不同地区的商人像接力一样开展,但进入蒸汽轮船时代后,就不需要这样了。比如,英国的船只在印度的港口装货后,可以直接将货物运送到英国。也就是说,英国已经垄断了国际运输所需的基础设施。在国际贸易中,运输非常关键。垄断了运输设施的一方在价格的交涉、商业规则的制定上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蒸汽轮船让世界成为一体

进入蒸汽轮船时代后,世界真正成了一个整体,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航线规模的扩大。

示意图1是19世纪中期英国P&O邮轮公司运营的邮船航线。从图中可以看出,P&O邮轮公司已经和中国建立了联系。英国的蒸汽轮船定期经由斯里兰卡的加勒去往澳大利亚的悉尼,此外还有船只前往中国。当然,这些航线并不仅用于邮政,还被用来运送乘客和商品。世界上的各个地区被英国蒸汽轮船的定期航线连成了一体。

蒸汽轮船中的世界史——马可为什么要去布宜诺斯艾利斯?

示意图1?19世纪中期英国P&O邮轮公司的邮船航线

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蒸汽轮船到达了上海。在此之前,中国传统的海上航行用的是帆船。鸦片战争后,中英双方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开放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中国的帆船逐渐减少,蒸汽轮船增加。19世纪下半叶,西方的轮船公司向中国扩张,通行量巨大的上海——宁波航线、上海——汉口航线都被英美的公司控制。

德国进入中国较晚。三国干涉还辽后,1898年,胶州湾成了德国的租借地。汉堡轮船公司以青岛为据点,开通了前往上海、天津的航线。

1872年,中国的清政府也成立了自己的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

1885年,日本邮船公司成立了。轮船招商局和日本邮船公司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两个轮船公司,和西方的公司展开了竞争。

表1和表2展示了当时各国进入中国港口的近海船和远洋船的吨位。在表中中国船的吨位在1912年大幅上升,但这是因为1904年改变了统计方法,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木造船也被记录了下来。

蒸汽轮船中的世界史——马可为什么要去布宜诺斯艾利斯?

表1?进入中国港口的近海船(蒸汽轮船)吨位

[1] 表1、表2中的总计包括了表中所列国家船只以外的别国船只。——编者注

蒸汽轮船中的世界史——马可为什么要去布宜诺斯艾利斯?

表2?进入中国港口的远洋船(蒸汽轮船)吨位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近海航运中,大部分年份英国船的吨位是中国船的2倍以上,在远洋航运中,英国船也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中国的主要交通网络被英国人掌握了,由此,中国的经济被世界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逐渐缩小的世界

除了航行的稳定性,蒸汽机的改良还让蒸汽轮船的速度大大提升。

表3根据芬兰海事史专家约里奥·卡奇南的数据制成,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蒸汽轮船在怎样的程度上让世界缩小了。

蒸汽轮船中的世界史——马可为什么要去布宜诺斯艾利斯?

表3?各地向伦敦传递信息所需天数

简单来说,1820年,人类主要的远距离交通工具是帆船,到1860年变成了蒸汽轮船。如果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向伦敦传递信息,帆船时代需要53天,蒸汽轮船时代则缩短到了10天。从印度的孟买或加尔各答到伦敦所需要的时间则缩短了100天以上。在1860年,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伦敦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到了41天,到了《寻母三千里》所处的时代,可能会变得更短了。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从伦敦到印度的航程变得更短了。而且,苏伊士运河只允许蒸汽轮船通行。

此外,世界各地的商品价格和薪资待遇的差距也缩小了。

例如,利物浦和印度两地的棉花价格,1873年相差57%,而到了1913年只相差20%。同一时期,伦敦和加尔各答两地的黄麻价格从相差35%变成了只相差4%。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蒸汽轮船出现后运输量变大,运输时间缩短,运输成本下降。

蒸汽轮船运输的不仅是商品。前面我们说过,19世纪是移民的时代。大量的劳动力乘坐蒸汽轮船前往世界各地,谋求更高的薪资。从1846年起的30年间,欧洲与其他大陆之间的年均移民数量达到了30万之多。

随着移民数量的增长,从1870年到1910年,新世界(美洲)和旧世界(欧洲)的薪资差距缩小了20%以上。

《全球化与历史》的作者、经济史专家凯文·欧罗克和杰弗瑞·威廉姆森认为,从商品价格统一的角度来看,世界一体化始于19世纪20年代。他们的观点是,到了19世纪下半叶,商品和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和资本)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统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基本上已经没有独立在世界市场之外的地区了。

被归为“非正式帝国”的拉丁美洲

除了商品和劳动力,资本也超越了国家和海洋的界线,在全世界活跃。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向贫困国家进行巨额投资,因为向贫困国家投资时收益率更高。

对英国来说,拉丁美洲是重要的投资地点。1826年英国在拉丁美洲的投资额还只有2500万英镑,1895年已经增长到5亿5000万英镑,1913年达到11亿8000万英镑,相比1826年增长了近50倍。投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公债,其次是铁路。说拉丁美洲的铁路是靠英国发展起来的也一点不夸张。

此外,拿破仑战争前,拉丁美洲产品的主要输出地是宗主国西班牙和葡萄牙,战后,英国成了最大的输出地。英国先进口拉丁美洲的牛肉、玉米、小麦、橡胶等,再出口到其他地区,从中获取利润。通过这种贸易,拉丁美洲的经济水平也有所提高。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像马可的母亲那样从欧洲去拉丁美洲工作。

英国在世界各地都拥有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但与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正式帝国”不同,还有被称为“非正式帝国”的地区,即虽然不是殖民地,但经济、政治都附属于英国的地区。19世纪的拉丁美洲无疑就是这样的“非正式帝国”。有意思的是,英国以外的其他西方列强都没有这样的“非正式帝国”。

其中的关键还是英国强大的海运能力。英国也许没有将某个地区作为殖民地占领,但由于垄断了商品的运输,英国仍然实际控制了当地的物流与经济。反过来说,原本隶属于西班牙的拉丁美洲各国纷纷独立,也正是因为主要通商对象已经变成了英国,与宗主国的经济联系变弱了。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海运或者蒸汽轮船改变了历史。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yw/686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