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忽必烈用兵日本——黄金之国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4 12:26:16 0


在忽必烈与王倎那一次历史性的“帐篷谈话”中,忽必烈对王倎说得很清楚,普天之下尚未臣服的只有你高丽与南宋(未臣服者惟尔国与宋耳)。也就是说,虽然那时候的忽必烈未必知道高丽以东还有个叫日本的国家,但已经占据了云南的蒙古人是知道在南宋的南边还有交趾、占城这些国家的。换句话说,在忽必烈的“天下”概念中,交趾、占城这些化外小邦并不在他的“天下”范畴之内。纵然知道日本的存在,也很有可能会将其归于交趾、占城这类未开化国家之列。

到底是什么样的考虑促使他最终下定决心向日本派出使节呢?老实说,这是一个颇具争议,也必将继续争论下去的话题。

其中一种说法是日本列岛的巨额财富吸引了忽必烈。

欧洲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有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以夸张的笔触描述了盛产黄金和珍珠的日本。

他在游记中写道,(日本的)黄金产量极其丰富,不过他们的君王从不让黄金任意输出。曾经到过日本的人告诉他,日本天皇的宫殿极其富丽堂皇,屋顶全用金箔覆盖,室内的天花板同样也贴满了金箔。许多房间里面都摆放着纯金打造的厚重的小桌,窗户也以雕着花纹图案的黄金物品为装饰,其豪华程度用笔墨实在是难以形容。不仅如此,日本还盛产珍珠。那里出产的珍珠呈淡红色,体积很大,比大家心目中已经弥足珍贵的白色珍珠还要值钱许多。按照当地习俗,如果有人死亡,其亲属会将一颗体积较大的珍珠放入死者口中一同下葬。此外,日本人居住的各个岛上还出产大量的珍贵宝石。

在他的笔下,岛国日本完全就是个遍地黄金、富得流油的地方。

虽然《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的真实性从该书问世以来就一直广受争议,但我相信马可·波罗笔下的日本,应当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对日本的印象。

马可·波罗(MarcoPolo)于公元1254年出生于意大利半岛北部的一个威尼斯商人家庭。他老爸和叔叔就是此前我们提到过的那两个面见忽必烈,并受忽必烈之托给罗马教皇送信之人。在信中,忽必烈同意教皇派遣一百个通晓基督教教义并且精通修辞、逻辑、语法、数学、天文、地理和音乐这“七艺”的传教士来中国,并从基督圣城耶路撒冷取来耶稣圣墓上的长明灯的灯油以帮助驱除灾厄与疾病。如果这些人能够证明基督教胜于其他宗教,灯油也确实能够产生奇效的话,忽必烈甚至可以考虑改信基督教等等。

两个威尼斯人于至元十二年(1275)的夏天携带着格雷戈里教皇的回信和礼物再一次来到正在上都避暑的忽必烈跟前,不过他们带来的不是一百名传教士,而是时年21岁的马可·波罗。

忽必烈最大的一个爱好就是把不同民族的人才都悉数纳入自己的帐下,就如同他同样喜欢把不同民族的女人悉数纳入自己的后宫一样。忽必烈十分喜爱年轻的马可·波罗,特意请他进宫给他讲述从威尼斯到大元途中的奇异见闻,后来还委以官职,使马可·波罗有机会走遍半个中国,为后来游记的撰写积累了丰富的见闻。

至元二十八年(1292),思念故乡的马可·波罗从忽必烈手中接受了一项正好可以方便地顺路返回故乡的使命——护送阔阔真公主前往中东,与远房亲戚伊利汗国的阿鲁浑大汗成婚。完成使命之后,马可·波罗终于在公元1295年回到了阔别二十四年之久的故乡威尼斯。

仅仅三年之后,马可·波罗卷入了威尼斯与另一个意大利城市国家热那亚的战争,并于同年的九月七日被热那亚人俘虏,投进了战俘监狱。在狱中,他幸运地遇到了作家鲁思梯谦。狱中的生活是相当无聊和枯燥的,不过这一对难兄难弟正好是一个爱说,一个爱听。于是,这才有了由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执笔的《马可·波罗游记》。如此算来,这部书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十三世纪与十四世纪的世纪之交。

《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内容以马可·波罗本人的见闻为基础,也就是说其中关于日本列岛盛产黄金、珍珠和宝石的印象也是在其滞留中国的1275年至1292年期间形成的。他在书中坦言,他本人并没有去过日本,他所知道的关于日本的一切知识都是曾经去过日本的人告诉他的。他曾经在扬州当了三年的食盐专卖局局长。众所周知,扬州在元朝与日本交恶之前,恰恰是一个与日本海上交往十分频繁的国际性海港,去过日本的海盗或水手想必不在少数。换句话说,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日本简直就是一个专门出产宝物的国家。

实事求是地说,那个时代的日本,虽然尚未发现后来知名的“三大金山”,但在东北的陆奥国和出羽国、中部的富士山麓以及九州南部的萨摩国所发现的金矿矿脉早已得到成熟的开发与开采,特别是东北地区一系列金矿的发现更是促进了当地的繁荣。入宋僧人奝然 [1] 给宋太宗介绍日本情况的时候自称“东奥州产黄金,西别岛出白银”。(被誉为给“平泉金文化”带来繁荣的五座有名矿山在2011年三月发生的日本9。0级强震海啸袭击中,都属于重灾区,例如大谷、鹿折、八针矿山都在岩手县气仙沼市,玉山矿山在岩手县陆前高田市,金出矿山在岩手县大船渡市,不知道是不是日本人当年挖金子挖得太猛改变了地质构造。)

与中国人追求中庸的境界不同,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中透着一股子极端。这一民族性格体现在审美上,就是简约淡泊、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审美观念与华美奢侈、精雕细琢、浓墨重彩的审美观念共生共长,并驾齐驱。其华美奢侈一面的审美观念具体映射在建筑风格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黄金来装饰建筑物的喜好。

天治元年(1124),统治东北奥羽地区的藤原氏修建了中尊寺金色堂,从室内的墙壁、立柱到室外的门窗、屋瓦全部都贴着金箔,看起来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金光闪闪。可以据此认为,人家马可·波罗虽然喜欢夸张地描述在东方的见闻,但也并不是毫无根据地肆意夸大。想必确实是有一些中国的商人曾经到过这些地方,亲眼见到过这些在阳光的照射之下金碧辉煌的建筑物吧。

顺带说说,这一建筑喜好在之后的时代被日本的统治者们发挥到了极致——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在京都北山修建金阁寺,其舍利殿的第二、三层全用镀金装饰,立柱、墙壁、栏杆全部贴以金箔。战国大名织田信长修筑安土城,外观五层,内部七层,全用金箔贴瓦,内漆泥金,时人称赞道:“上金光闪闪,下也金光闪闪,连心词也不及。”被称为“太阁”的暴发户丰臣秀吉修筑聚乐第耗费了六千锭的黄金和二万五千锭的白银,又为正亲町天皇修建小御所,从茶室到茶具全用黄金制作,消耗黄金高达三十六万五千两。江户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兴建日光东照宫,也是金碧辉煌,耗资甚巨。

这要搁现在,哪怕民航局不告你金光闪闪危害航空安全,周围的居民也要举报你搞光污染了。还是咱中国人懂得什么叫低调啊,有了金子在家里挖个深坑窖起来,既不怕贼偷又不怕贼惦记。

除了建筑和器皿大量使用黄金外,日本皇室、公卿和高级武士在礼服、盔甲上面甚至也装饰以黄金制成的丝线和部件,这就不能不让见到这副穿戴的异国人对日本盛产黄金的说法深信不疑了。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

蒙古贵族对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以及其他珠宝奢侈品也有着异乎寻常的海量需求。一部《元史·世祖本纪》就是一部忽必烈向宗亲、贵族和有功之臣发放金银珠宝的流水账簿,三天两头就见他给别人发黄金——这个月大臣甲打退了宋军进犯奖赏黄金五百两,下个月大臣乙攻下了宋朝某个城奖赏黄金一千两,宋朝的大臣丙跳槽过来了也赐以金牌外加黄金两千两作为安家费,年终岁尾还得按照惯例给诸王、后妃、宗室、亲族发成千上万的年终奖……

这一切都需要真金白银,不是随便印刷几张“至元宝钞”就可以打发过去的。因此,当忽必烈知晓日本列岛盛产黄金等物产之后,想要把它纳入自己的帝国体系也是合情合理的。

有人说,从忽必烈屡次给日本当局的国书和其他的相关历史记载里面丝毫都看不出忽必烈诏谕日本有这方面的考虑啊。其实美国当年攻打伊拉克不也没喊明了自己是奔着石油去的吗?


[1] 奝(diāo)然,日本著名僧人,曾入宋求法,视临海龙兴寺(台州开元寺)作为求学的起始和回归之地,为宋初的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685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