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评论

顺宗李诵:黑魔法的祭品

历史大观园 历史评论 2020-06-14 14:05:44 0


1.不顺的顺宗皇帝

顺宗的出现,为摇摇欲坠的大唐帝国带来了一线曙光。他本来有可能为大唐帝国扭转颓势的,这种可能性甚至一度越来越大,大到了所有人都坚信不疑的程度。但等到所有人都对此坚定不移的时候,这种可能性却又突然之间消失了。简言之,顺宗不过是上天同大唐帝国开的一个玩笑,目的无非是体现一个冷酷的自然规律——个人的能力和品性,是靠不住的。历史唯一能够靠得住的,只有规律。

规律决定着大唐帝国走向衰亡,不要说只不过来了一个顺宗,就算是再来上十个八个顺宗,也顶不住规律的碾压,同样会被碾压成泥。

那么,到底是啥规律这么缺德,非要跟人家大唐帝国过不去呢?

这个规律就是——马尔萨斯人口律。

啥叫马尔萨斯人口律?

这个规律体现在大唐帝国,就是随着经济的增长与繁荣,人口的增长越来越狂猛。而随着人口基数的倍增,出生率更是飙飞猛进,直到突破资源的承受极限,导致了饭不够吃不得不拼抢的情况出现。

那么,这个人口增长,究竟是一个什么比率呢?

我们还记得,大隋开皇年间,人口增长一度达到了八百七十万户,尽管当时隋炀帝杨广为这些人准备了足够五年吃的粮食,可这没用,如此庞大的农业人口中,至少一半成为了闲散劳动力。人虽然闲散,但物质和生理的欲望需求却是暴增。没有人能够满足如此之多的闲人无聊之要求,于是闲人怒极,操刀子乱砍,天下就此大乱。

天下乱过了之后,李渊登基,然后是李世民登基。等到李世民完成了他的贞观之治大骗局,儿子李治走上前来,仔细一看国家的人口,差点没晕倒。

高宗李治登基之时,大唐帝国的人口是三百八十万户。

明摆着,这么少的人口,无论是高宗李治还是女皇武则天,都不需要为国家的经济操什么心。但等到李隆基的开元之治时,大唐帝国的人口,再次实现了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重新达到了八百二十万户。

八百二十万户,这就跟隋帝国开皇年间的人口差不多了,而且粮食还没有人家多。

所以安史之乱看似偶然,实则有其必然性。虽然李隆基是个大玩家,对天下大乱难辞其咎,但就算是李隆基是个明君,也照样白扯——多明的明君,你也没办法跟超过帝国承受能力的庞大人口相抗衡,被乱民们撵得撒丫子满世界乱跑,实乃情理之中事耳。

可是话又说回来,为啥中国人如此拼了老命繁殖,而全然不顾及自身生存环境的恶化呢?

把话说明白了,就是古中华帝国四千年,始终重复着同一的节奏,因为人口暴增而导致天下大乱,于是杀杀杀,将人口砍掉八九成,于是每个帝国的开端,都是地多人少,资源富足,所以开国皇帝再怎么折腾,都很容易混个名君干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人拼了老命地生呀生,直到人口的繁殖数量已经突破极限,却仍然不肯罢休,仍然生呀生,生呀生,直生到闲散富余人口超级庞大,拎起刀子砍砍砍,直把人口砍回到正常界限以下。总之,中国的历史就是生生生,杀杀杀,所以有句话叫生杀予夺,就是这么个道理。

具体来说,就是在皇权体制之下,个人的生命与尊严得不到丝毫的保护。就拿李隆基来说,他好歹也算是明白皇帝了,可照样将人家进士柳齐物花三十里锦帐才弄到手的美女娇陈抢入宫去,连献花求爱的过程都省略了。唐明皇如此,别的皇帝人品就更不堪提起。所以生活在皇权体制下的民众,纵然是在盛世,也不过如风中烛火,朝不保夕。

生存的危机与人格尊严的沦丧,在弱化了个体生命的性能力的同时,也反过来强化了他们的繁殖欲念——从社会生物学的意义来说,人不过是基因的载体,是基因用来繁殖自我的蛋白质外壳,当基因意识到这个烂外壳靠不住,超级脆弱,超级疲软,于是基因就会迅速地调出繁殖子程序,强化人的繁殖欲念,只有多多生出来些娃崽,才能够提高基因的存活几率。

而顺宗李诵,就是出现在这么一个帝国人口暴增,存在着以杀戮手段来削减人口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堪称人心思乱,饶是他有天大的本事,也摆弄不明白。

所以顺宗名顺,但他的命运却绝不会顺。

2.顺宗李诵的个人简历

我们先来看一下顺宗的个人简历。

大唐第十一任皇帝顺宗李诵个人档案:

姓名:李诵

出生:上元二年正月十二,公元761年

籍贯:陕西长安

属相:牛

卒年: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享年四十六岁

死因:退位后郁闷死

特长:面对现实

社会关系:

父亲:德宗李适

母亲:王氏

妻子:王氏

儿子:二十七子

女儿:十一女

心路历程:

0岁:出生

17岁:代宗皇帝将一名十三岁的小美女王氏,送给孙儿作礼物,先为孺人,后为良娣

18岁:生儿子李淳

19岁:册立为皇太子

23岁:因为泾原兵变,随父亲德宗逃出长安,逃奔奉天。叛军蜂拥而至,大举攻城,太子李诵身先士卒,乘城拒敌,与叛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血战

27岁:大长公主黑魔法案被人告发。大长公主,肃宗的女儿,应该算是李诵的姑奶奶。但是她的女儿萧氏又嫁给了李诵,这么算起来她又是李诵的丈母娘。大长公主拥有着多名情人,同时又精通黑魔法,结果被人告发。德宗痛责李诵,丈母娘养汉子,女婿挨骂。李诵不知如何是好,就提出和萧氏离婚,而德宗则想废其太子,为宰相李泌所阻,乃止

27岁:大长公主被幽囚,所有的情人尽被杖杀,家属流放,太子妃萧氏被杀

44岁:突患中风之疾,失去语言能力

45岁:父亲德宗病死,翰林学士正要起草诏书,立李诵为天子。太监出面制止,说:禁中尚未做出决定。百官惊骇,后来壮起胆子力争,太监未再坚持,李诵终于登基为帝

45岁:登基半年,任用二王八司马,力主新政

45岁:因为失去语言和行为能力,半年后传帝位于太子李纯

46岁:接受了儿子授予的应乾圣寿太上皇称号,然后卒

现在我们来看看顺宗的一生,就会发现,这厮实乃天下第一倒霉蛋是也,他的少年生活是风平浪静的,这应该养成了他极为健康的独立型人格。大唐帝国拥有这种健全人格的储君,数量极是稀少,而李诵则是上天跟大唐帝国开的一个玩笑,分明是故意把他栽培成一个小明君,然后再毁掉他。

总结李诵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健康成长期,这阶段主要是养成他的健全人格为主,别无杂事。

第二阶段:战火纷飞的年代。李诵有幸参加了奉天城保卫战,与叛军浴血拼搏,这进一步养成了他过人的智慧。现在这孩子的心智,大概与唐太宗李世民不相上下了。

第三阶段:误中蛊术阶段。这个阶段他分明是被政敌暗中下了蛊。这个政敌也是明摆着的,就是肃宗李亨的女儿大长公主。很奇怪的一个称呼,不知道当初李亨给这个女儿封为大长,是因为什么原因,但总之这位大长公主有问题,她不知从何处学得了恐怖的黑魔法,从此祸乱宫廷。

第四个阶段:彻底完蛋阶段。这个阶段看得让人眼睛喷火,英明神武的李诵终于弄到了龙椅,可还没等坐上去,钻入他身体内部的蛊虫就发作起来——铁定是蛊虫,要不然哪有那么凑巧的事?发作的结果是李诵不得不含泪让出权力,从此导致了大唐帝国最后机会的丧失。

好端端的大唐帝国,怎么又弄出黑魔法来了呢?不是说会黑魔法的韦氏等人都已经死得连骨头都烂了吗?

这事……还真是个历史大悬疑,值得我们慢慢细说。

3.黑魔法泛滥宫廷

在讲述大长公主的黑魔法之前,我们先来解释一下,到底啥玩意叫大长。

人们通常以为,皇室之家生的女儿,理所当然的是公主,其实不然。皇帝家里生的女儿,只是皇女,是不是能够弄个公主的封号,还要看这丫头是不是聪明伶俐,能够逗得皇爹开心,开心了,那就是公主,万一越瞧你这丫头越不顺眼,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呢,公主,是皇帝女儿才可以获得的封号。

但皇帝除了女儿,还有姐姐妹妹的,这些姐姐有时候时运不济,拼了老命也未能逗得老爹开心,最终未能晋级为公主。等新皇帝上任,她就是皇帝的姐姐了,如果这时候她与皇帝的交情还不错,皇帝就会封一个长公主的尊号。

长公主,是封给皇帝的姐姐的。

可皇帝除了女儿、姐姐,上一辈子还有姑姑。有的姑姑比较惨,连混了两代也没混出个名堂来。还有一种情况是开国皇帝,比如唐高祖李渊做了皇帝,他的姑姑就需要一个封号了,这时候姑姑辈的皇族女眷,就会弄个大长公主的封号,也过一把瘾。

所以呢,大长公主,是封给皇帝姑姑的。

如此一来我们就清楚了。早年的时候,肃宗李亨有一个女儿,比较怪异的是,她生下来双目在黑暗中能够视物,走路像小猫一样轻捷。李亨越瞧这女娃越不对头,就尽量躲着这孩子,以免做噩梦。

于是在李亨时代,这倒霉丫头就没混到公主。

等到了李亨的儿子李豫当皇帝的时候,李豫跟这丫头算是姐弟,可是李豫同样也躲着这怪姐姐,感觉这个姐姐处处不对头,经常在夜里骑着扫帚满天乱飞,非常哈利波特,让李豫惊心不定,所以也远远躲开,结果在这一轮里,这丫头又没有混上个长公主。

终于熬到了李豫的儿子德宗李适,这个李适是个厚道人啊,虽然他明明看到这个怪姑姑在月圆之夜飞天而走,可还是硬着头皮,给了姑姑一个大长公主的封号。可万万没想到,就这么个封号,弄出问题来了。

弄出了什么问题呢?话说大长公主嫁的丈夫,乃驸马都尉萧升,两人合作生了一个女儿。获封之后,大长公主就跑来找德宗,说:大侄子啊,你看你家有个儿子,我家正好有个女儿,要不要咱们两家联姻啊?

当时德宗就有些头大:姑姑,你有没有搞错?你家的女儿,是我的小表妹,我的小表妹嫁给我的儿子,那我儿子是该管她叫姑姑呢,还是叫老婆?万一两人再生下个胖小子,那这胖小子是我儿子的儿子,还是我儿子的表弟?

大长公主笑道:大侄子,你这就犯了糊涂了,不听人家说过的吗,女大姑,乐得哭……你儿子娶了他自己的姑姑,就偷着乐去吧。

德宗还在摇头:我看这事玄……正说着,却见大长公主突然冲他脸上吹了一口气,妈咪妈咪轰!一声咒语念过。德宗猛可地打了一个激灵,说道:好主意啊,你这是个好主意啊,叫我儿子娶他姑姑,此乃天作之合啊,真是太好了,那什么,你马上把孩子他姑带来,立即举行婚礼。

就这样,饶是太子李诵大哭大闹、大吵大叫不依,可全都没用,他硬是被人从他的原配妻子王氏身边拖走,送到了姑姑的床上。

我们现在可以有充足的把握说,被送到李诵床上的小姑娘萧氏多半也会点黑魔法什么的。否则的话,就无法解释后来所发生的一切怪事。

撂下黑魔法先不说,单说李诵的原配妻子王氏。这个王氏乃金紫光禄大夫王颜的女儿,她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卖给了当时的代宗李豫,忽悠李豫幸御这个小女生,可李豫没顾得上,后来李豫就把这小女孩给了自己的孙子李诵。

李诵得到这件礼物的时候,刚刚满十八岁,而王氏只有十三岁。虽然王氏尚未成年,但人家孩子就是有志气,次年就替李诵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就是下一任的帝国皇帝李纯。

儿子都有了,还是个长子,按理来说,日后的王氏,怎么也应该弄个皇后干干了吧——然而黑魔法的介入,彻底改变了李诵和王氏的命运,也改变了帝国未来的走向。

但史书中表明,最先带给德宗困扰的不是大长公主的黑魔法,而是大长公主的情人门爆发。

这扇情人门突然打开,露出来的是一个叫李升的宫廷侍卫。说起这个李升,小伙子端的厉害,武艺高强,模样长得也俊俏。早年德宗皇帝流亡的时候,这个李升与另外五个人在一起,相互咬破手臂,立下血誓,哪怕自己粉身碎骨,也要保护德宗的安全。为了保护德宗,他们还专门研制并开发了一种适合在山路上行走的钉子鞋,轮流为德宗牵马,护卫在左右,任何陌生人也不得靠近,让德宗心里对他们的忠诚好不感动。后来德宗回到长安,就把这六个人全部任命为禁卫将军,绝对信任并非常优待。

可是忽然有一天,有人悄悄来找德宗打小报告:报告首长,那个叫李升的,对!就是那个漂亮小伙子!他呀,好像跟大长公主有一腿,经常去大长公主家里幽会。

当时德宗吃惊得鼻子都歪了,说:不能吧?李升是个年轻人,可是大长公主是我姑姑,年纪老大了,浑身上下都是老皮褶子……他们两人不能吧?

对方提醒德宗:没错,大长公主年纪是好老好老了,可是你别忘了,她会黑魔法,炼有情丹秘药,是用七月初七日的蜘蛛丝二斤,八月初八的蟾蜍泪两瓷瓶,九月初九的狐狸胡子五百根,再加上十月初十的老鼠脚二百对,把这些调料凑齐了,在月圆之夜放在一口瓦罐里熬啊熬,熬啊熬,最后熬干晒出来的粉末,只需轻轻这么一吹,噗——不管什么样坚贞的男人,都会把持不住,从此就永远永远地爱上这个老太太……

去去去,这他妈的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德宗懊恼地把告密的人轰走,心里想:这件事,恐怕不是无风起浪,背后定然有着天大的阴谋,看来我这脑子是真的不够用了,那什么,就找一代奇人名臣李泌来吧,让他帮我来破这个案。

4.奶奶兼任丈母娘

李泌,中唐时代名气最大的怪人,他是道家的高士,佛家的名人,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经济学家、行政专家,现在他又成为了侦探界的名人。自从接到任务之后,他不顾自己年高体迈,用颤抖的手换上黑色的夜行衣,嗖一声蹦到屋檐上,就这样高来高去,犹如电光石火,转瞬间就到了大长公主的府邸。找到了大长公主的卧室,李泌将脚尖挂在屋檐上,一个倒挂金钟,向屋里看去。

大长公主的卧室里果然是热闹非凡,只见成群结队的漂亮小伙子流水般进进出出,排队走到大长公主的面前,一个个单膝跪地求爱。这些小伙子也都是京师社交圈中的红人,权贵家族都在琢磨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却谁又想象得到,这些小伙子不爱青春年少的美貌少女,单只爱精熟黑魔法的老太太。

看看这些小伙子都有谁。李泌一个一个按人头数过来:有詹事李升、蜀州别驾萧鼎、彭州司马李万、丰阳县令韦恪……李泌正在用心数着,忽然有人拍了他的肩膀一下:让一让,别一个人占这么大地方,该轮到我看了……李泌抬头一看,顿时大吃一惊,只见屋檐上,整整齐齐密密麻麻,蝙蝠一般挂满了高来高去的夜行人。原来,长安城中所有能够养得起侠客的豪门,今夜全都派了高手来这里数人头来了。

唉,你看这事闹得。

李泌心里说不出来的厌烦。

这么多目击者,纵然是李泌有心隐瞒,也是不可得了。果然,不等到第二天,德宗李适的办公台案上,摞着高高的揭发检举材料,不仅列出了大长公主情人的数目,甚至还列出了大长公主秘而不宣的媚药配方。

此外,揭发材料上还证实说,大长公主不仅在家里和这些情人欢爱,还经常出入太子李诵的府邸,其目的所在,那就不好明说了。

德宗看了这些揭发材料,气得把头往墙壁上砰砰乱撞。你说这个大长公主,人家好心好意封你一个公主,你不说谢恩倒也罢了,竟然搞得这么淫秽,淫秽倒也罢了,竟然还把太子牵扯到其中。

这件事,究竟应该如何处置呢?

叫李泌来一块商量。兹事体大,只能找能耐最大的李泌了。

德宗说:嗯,我已经考虑过了,最后的决定是:打掉以大长公主及太子为首的反动集团。老李,你以为如何?

李泌道:打掉大长公主反动集团就是了,怎么还把太子捎上了?

德宗急道:你没看揭发材料吗?大长公主她……她她她经常去太子府上啊。

李泌道:去太子府上又如何?别忘了她本来是太子的姑奶奶,同时兼任太子的岳母……总而言之吧,我觉得这种事不宜大肆张扬,张扬开来,丢的可是你皇帝的脸。

德宗气道:我哪还有脸丢啊?我的脸早被这伙人给丢光了。

李泌道:丢光了再捡起来嘛,脸这东西,地下有的是。我的意思是说……总之呢,大长公主到太子府上到底都干了些啥,这事为什么不问一下太子呢?

德宗点头:说得也对,派人立即给老子把太子叫来。

李诵听到父皇传唤,急如星火赶来:请问皇爹,有事找我?

德宗冷冷地看着他:小兔崽子,小王八羔子,你和大长公主干的好事,还不从实招来!

李诵吓傻了:皇爹,我真的没干啥,骗你我是你儿子……不对,我真是你儿子,但我确实没干什么,就是……就是……就是……

就是什么?德宗吼道。

李诵吞吞吐吐地说了:就是让我姑奶奶……不,让我岳母做个法术,保证让我登基……

听了李诵这句话,德宗长舒一口气,一屁股坐到了龙椅上。

这就好,这就好,只要确保太子没跟姑奶奶兼岳母搞出不伦孽情来,这就好。可他居然做法要当皇帝,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就是诅咒当爹的快点死,这同样也是不能容忍的。所以德宗劈头盖脑,把李诵臭骂了一顿。

原本德宗已经消了气,骂太子只是应应景,可是李诵却以为父亲真的动了怒,害怕之下,脱口说道:皇爹,亲不亲,路线分,我请求和萧氏断绝夫妻关系——再说我们原本就没有感情,是她妈用了黑魔法,才把我强拖到床上去的,我也是个受害者,请求公正处理。

你也是受害者?德宗呆了一呆:那就依你好了。

5.太监要做天下的主人

回去之后,李诵就提出和萧氏离婚。当时萧氏一听就火大了:李诵,你个不要脸的,我可是你的姑姑啊,你不由分说就强行霸占了我,玩腻了就要轰出宫去,你不说替姑姑想想,我一个嫁给侄子的女人,出了宫谁还会要我?

李诵也急了:拜托,东西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的啊。哪个强行霸占你了?明明是你用蛊术强行霸占了青春年少的我。

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萧氏怒不可遏:你还有脸跟我提蛊术?不是我们家的黑魔法,你能当上太子吗?竟然过河拆桥,李诵,你好狠。你跟姑姑老实说,是不是王氏那小狐狸精逼你和我离婚?

李诵哭笑不得:这都是哪跟哪呀,我和王氏才是恩爱夫妻,姑姑你快走吧,别在这里添乱了。

萧氏冷笑一声:哼,你当我不知道?王氏那个狐狸精想要赶走我,不过是想等你登基之后,篡夺皇后之位罢了。我告诉你,她休想。除非你们打消这个念头,否则的话,哼哼,到时候就让你们尝尝我家的巫蛊之术的厉害吧。

说完这句话,萧氏扬长而去,撇下李诵站在当场,目瞪口呆。

萧氏走了,一出门就被等候在门外的羽林军逮了起来,送往监狱,和母亲大长公主分别关押了起来。经过一番严刑拷打,母女二人有的没的乱招了一气,画押之后,狱卒送进来两条雪白的白绫,让这母女二人自缢了。

而此后,就是萧氏的黑魔法控制了帝国的命运。

事情始发于公元805年,有一天,德宗大宴群臣,太子李诵让王氏替他换上喜庆的衣服,准备去参加酒宴。看着妻子那娇美的容颜,李诵心念一动,脱口说道:爱妃你真漂亮,等你当了皇后……一句话还没说完,也不知道是萧氏是否真的在李诵身上下了蛊,还是强大的心理作用,当时就见李诵嘴一歪,眼一斜,浑身上下剧烈地抽搐起来,眼见得就要不行了。

皇太子突患怪疾,早有人飞报德宗天子。德宗听了这个消息,笑了。人们正在惊讶何以德宗会笑起来,突然发现德宗不是在笑,而是他的嘴歪了,眼斜了,浑身上下抽搐了起来。

父子俩居然一起病了。

病也没什么关系,但要命的是,不到两日德宗竟然病死了。这下子群臣麻瓜了,急忙商量计议,准备安排皇太子李诵登基。大家正在忙乱着,忽然之间宫里摇摇摆摆地走出几个宦官来,尖声尖气地叫道:干啥呢?这么多人扎堆在这里干啥呢?

众大臣回答道:准备太子登基大典啊,还能干啥?

登基大典?宦官们不屑地冷笑:有没有搞错,皇嗣尚未决定,连让谁登基都不知道,你们还准备狗屁登基大典,都给咱家滚开!

何以这几个小太监竟然如此凶悍?

前面说过了,这时候的太监们已经掌握了皇军羽林军——神策军。刚开始掌握军权的时候,太监们自己也有点懵懂,不知道该拿这个权力怎么用,就蹲在一边看热闹。此时德宗死,太子病,太监们突然醒过神来了。我靠,试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太监们从此站起来了,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一旦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太监们就气势汹汹地冲了出来,主张自己的权力。

但这是太监们首次权力试水,还不太习惯。所以大臣们也不怕他们,就七嘴八舌乱嚷嚷起来。首先是翰林学士卫次公叫嚷说:凭什么让我们滚?凭什么?就算是太子病重,皇嗣未立,那也应该先立太子的大儿子李纯为帝,你们大家说是不是啊。

翰林学士郑絪立即高高地举起手来:附议,完全支持卫大学士的观点,赞同的请举手。

吵闹之中,早有人飞跑入宫去报告太子李诵。这时候李诵的病情已经略有好转,唯恐再拖延下去,弄出大事来,就急忙穿着紫衣麻鞋,便装出宫,面见大臣。见李诵出来了,太监们也一时不敢当面顶撞,只好任由他就地登基。

顺宗李诵,就是这样不顺地登基了。

登基之后的头一桩事,就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就此横空出世。

6.政治体制大改革

所谓的二王八司马,实际上是指十个人。二王分别是王伓和王叔文,而八司马,则是指王叔文的结义兄弟们,包括:韦执宜,韩泰,柳宗元,刘禹锡,韩晔,陈谏,凌准,程异——后面这八位老兄,在改革失败后统统被贬斥为司马,故称八司马。

那么这个二王八司马,为啥要改革呢?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呢?手段是什么呢?结果又如何呢?

首先说为啥要改革,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反过来问一问:大唐帝国都已经到这种程度了,堂堂的天子动不动就被人撵得满世界乱跑,帝国明显出了问题,有问题当然就要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改革了。

但是当时的二王八司马,是没有我们现在这种认知的。他们坚信一个大权独揽的皇帝,纵然是邪恶到家,也比一个权力被削弱的仁慈皇帝要好。他们根本不知道皇帝没有好坏之分的,权力受到制约的皇帝,绝对会是一个好皇帝。而权力失去控制的圣人,也会被权力异化为嗜血狂魔。无知带给改革家们以强烈的自信,于是他们迈着大步,向着改革的方向大步而行。

接下来一个问题是:他们改革的利益损害者是谁?

那还用问吗,当然是太监集团了。因为此时太监集团好不容易掌握了军政大权,这里突然跑出来一伙诗人散文家,吵闹着要太监们放弃权力,这岂不是瞎胡闹?

所以这个改革的结果,还没有开始,我们就已经全部知道了。

事实上,这次改革总共是一百四十六天,改革家们正经干了不少的好事,包括:

第一:政府机构大裁员,裁撤了医生、相士、占星师等诸多技术工种。

第二,打击贪官,实际上只打击了一个京兆尹李实,考虑到改革的时间总共才一百四十六天,能够打掉一个贪官,就已经是政绩斐然了。

第三,大赦天下,将牢狱中挤得转不过身来的犯人全部释放,大大节省了一笔财政开支。

第四,减免苛捐杂税,取消盐铁使月进钱。

第五,大开宫门,放出满脸褶子牙齿掉光的老太太宫女三百人,让这些老太太们下岗再就业,自己去街上找食吃。考虑到长安洛阳两宫宫女人数超过四万之众,我们知道这项改革明显是瞎胡闹。

第六:发现有大批的违纪官员,已经被撤了职,却莫名其妙依然上班,而且照领工资不误,现取消这些撤职官员的优厚待遇。

第七,……还没等第七项改革方案出台,太监军事集团已经大举反攻了,改革危如累卵,面临着失败的巨大危险。

太监之所以突然想起来反攻,是因为顺宗李诵的老毛病,又犯了。

他怎么又犯病了呢?

根子,还是在萧氏的黑魔法上。《旧唐书》上说,当李诵即位之初,就打算册立王氏为皇后,可是这句话他说不出口,因为每逢他要说这句话的时候,必然要犯癫痫抽搐病。我们可以想象这对可怜夫妇当时的窘态。顺宗李诵温柔地对妻子说:爱妃呀,你十三岁时还不懂事,就已经替我生娃了,那什么,我现在就决定册封你为皇……哇哇哇哇哇……到底是萧氏真的对李诵下了什么可怕的蛊毒,还是她临走之前的怨咒化为了一种可怕的心灵力量,这事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了。反正,只要顺宗一提册立皇后的事情,就必然犯病。

顺宗这么一犯病,掌握了兵权的太监们就不乐意了,趁机发难,要册立太子李纯,以分化大臣们的势力。

眼见得太监们来势汹汹,改革家们立即召开了秘密会议。会议上,二王八司马踊跃发言,一致认为必须要对神策军制进行体制变革。这个意思也就是说,要将神策军的兵权从太监手中夺回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怎么夺回来呢?

王叔文下令:以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右神策统军,充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并以韩泰为行军司马。

命令下达之后,范希朝并韩泰走马上任,二王八司马禁不住心潮起伏,数牛轰人物,还看今朝。

改革家们倒是信心十足,意气风发,可是军事体制改革的效果,又如何呢?

7.改革就是击鼓传花

话说右神策统军范希朝走马上任,行军司马韩泰在一边敲边鼓。两人率手下进了衙司,就命人咚咚咚击鼓。

击鼓传花,这个游戏就这样创造了出来。事情是这个样子的,按军律,三通鼓响过,诸军领迟到者斩,所以范希朝把刀磨得快快的,打算等神策军来了之后,先斩杀一个两个太监集团的亲信,以人头立威。一旦这个过程顺利完成,军权就完全抓在了他的手中,军队体制改革也就胜利完成了。

可是出乎范希朝、韩泰意料之外的是,三通鼓咚咚咚地响过之后,就见衙司门外冷冷清清,门可罗雀,一个人影也找不到——居然没有一个军领前来报到。

没人来,那怎么办呢?

范希朝和韩泰大眼瞪小眼,没人来,那也得改革呀。想起来了,他们两人的军务任命,是改革家们在自己的秘密会议上决定的,太监集团肯定是对军队封锁了消息,军中诸将均不知情,所以才没人来报到。不知情没关系,马上派人送筹策给军中将领,让他们知道这事,快点来点卯。

于是范希朝派了家人手持筹策,匆匆跑到军营,递给门口的统领。统领问:这是啥玩意儿呀?信使答:此乃右神策统军大人发下的筹策,接此筹策者,速速赶往行司点卯报到,三通鼓响过,不到者斩。你听——就听衙司方向,范希朝又在吩咐人重新三击鼓,以强化紧张的气氛。

不想那统领问道:你们这些人弄这事,宫里的公公知道吗?

信使怒极:这事跟太监们有什么关系?军队是国家的军队,又不是没卵子太监的看家狗的,怎么可以听从他们的命令?

统领哈哈笑道:跟你们这些书呆子说不清楚,筹策给你了。顺手将手中的筹策丢给下一个统领。

下一个统领接到筹策,又丢给下下一个统领:老子不去,谁爱去谁去……下下一个统领再把筹策往下传:老子也不去,等鼓响过罢,筹策落在谁的手中谁去……值此一言,击鼓传花正式开始。那边衙司中三通鼓急如骤雨,这边军队中的将领们动作飞快地传递筹策,就听当一声锣响,三通鼓过,那支筹策恰好被人扔到了一只路边变戏法的猴子爪中。

无人奉召,信使垂头丧气地回来,宣告了改革的彻底失败。

师出无功,彻底暴露出了改革派人士的弱点,于是太监集团吩咐军队轮番上书,强烈要求打掉二王八司马反动集团。这时候顺宗病重,说不出话来,偏偏改革派两大首领,王叔文因为母丧请求辞职,王伓则是莫名其妙地得了和德宗顺宗一模一样的怪病,突然之间嘴歪眼斜浑身抽搐,也等于是废了。

明摆着,太监集团背后还潜伏着魔法界的人士,专门跟改革家们过不去。

就此八司马失去支持者,被一次性地打包流放。

一百四十六天的改革大失败,成就了两位文学家,收获了三篇传颂千古的佳作。

成就的第一位文学家,是柳宗元。早在改革之初,他就写了篇杂文:《捕蛇者说》,该文极具穿透力,有着明显的励志色彩。文章从一个入山抓捕黑质而白章怪蛇的捕蛇人说起。这位捕蛇人的爷爷、父亲都被怪蛇咬死了,可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入山去抓蛇。因为啥呢?因为生存的艰难——苛政猛于黑质而白章的怪蛇也。

总之,《捕蛇者说》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在向全社会大声疾呼:苛政猛于蛇,国家的政治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但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政治改革最终在太监们的强力抗拒之下失败,悲愤莫名的柳宗元又写了篇杂文,题目叫《伤仲永》。

《伤仲永》里说的是一个叫仲永的小朋友,超级聪明,小小年纪能诗会画,出口成章,孩子他爹就用根绳子拴在儿子的脖子上,牵着孩子走街串巷——敢情是拿这孩子当猴耍了。遇到人的时候,孩子他爹就让孩子表演作诗,再拿个盘子当场收钱。可是这钱收着收着,孩子的天才突然萎缩,智商大幅缩水,竟然再也不会作诗了。

明摆着,这个被人家当猴戏弄的倒霉孩子,是在隐喻顺宗李诵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是这样,少年聪颖,青年时决战于两军阵前,等到了该他在龙椅上大干一场的时候,他自己却突然完蛋了。

总而言之,文学家骂人不带一个脏字的,如果你不知道柳宗元的改革历史,那么你就不会知道他写这篇杂文的目的之所在。

第一个从改革中获益的文学家成功之后,第二个又走了出来。

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被贬到了大江边,地方官欺负他,把窗户用黄纸糊上,硬是不让他看门外的风景。于是刘禹锡兴奋地题笔,写了一首超短却传颂千古的《陋室铭》。

文章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这篇小小的短文,通篇洋溢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所以成为此后历代倒霉士子的励志佳篇。但实际上,刘禹锡不过是苦中作乐,在他被赶出京师之前,与他相亲相爱的女人被宰相掳走做性奴隶,而他则被放逐到一间狭小的黑屋子里,耳边是肆无忌惮的谩骂与嘲弄。而最后的结果我们知道,大才子刘禹锡,他此后再也没有混出个名堂来。所以这篇文章,不过是在绝境之中,拼尽最后的眼泪和屈辱,给他的敌人添点堵罢了。

刘禹锡再也没混出名堂,起因是顺宗李诵的病情愈发严重。此时的他处身于太监集团的恐怖包围之中,为了命,他被迫让位给儿子李纯,并很快死去。截至他死的时候,在皇帝位置上也不过才呆了七个月。

可是确信的是,李诵应该是自然死亡,并非是死于太监的谋害。但是他的儿子,下一任的大唐帝王宪宗李纯,却成功地让自己成为了大唐首位死于太监之手的皇帝。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xh/687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