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夷平四海——百战金甲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1 16:46:59 0

不过,对于高宗皇帝来说,贯穿他三十余年在位期的最大麻烦并不是宗室斗争,也不是什么谋反冤案,甚至不是武后专权,而是西突厥的问题。

当初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建牙于睢合水北,称南庭,其辖境东以伊列河为界,龟兹、都善、且末、吐火罗、焉耆、石国、史国、何国、穆国、康国等皆受其节度。他屡次向唐遣使朝贡,而大唐也对他颇为不错,在贞观十五年秋七月,李世民还命左领军将军张大师往授玺书,册立他为可汗,并赐给鼓纛。而乙毗咄陆可汗欲谷设,则是建牙镞曷山西,称北庭,其辖境西以伊列河为界,厥越失、拔悉弥、驳马、结骨、触木昆等部附属于他。由于乙毗咄陆可汗与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之间互相攻战,所以搞得突厥内乱不已。

当初大唐征讨高昌时,乙毗咄陆可汗避战而逃,不与唐军交手,却集中全部力量攻击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双方连年大战,到了贞观十四年时,其实已经是渐渐进入白热化的阶段。为了给沙钵罗叶护以支持,李世民才遣左领军将军张大师去西域授玺书,正式册立其为可汗,鲜明地表示出自己的支持姿态。然而册封仅几个月后,兵力渐强的乙毗咄陆可汗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斩杀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兼并其部众,西突厥旷日持久的内乱结束,完成了一统,自此“西域诸国多附之”,西突厥的国力开始恢复。之后乙毗咄陆可汗又乘胜西征,攻打西域所有不肯臣服的藩国和部落,直至攻克西陲的大国、附唐的吐火罗方才罢兵。

不得不说,因为大唐当初押错了宝,“得罪”了作为胜利者的乙毗咄陆可汗,也因此一统后的西突厥汗国开始与唐交恶,而西域诸国与唐的联系也自此被西突厥所阻断,不过大唐就是大唐,乙毗咄陆深恨之也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他最多也就是为害西域罢了,然而自恃强大的咄陆可汗在贞观十六年却做了一件蠢事,他扣留了大唐使者,继而对伊州发起了进攻。

夷平四海——百战金甲

唐初名臣长孙无忌

乙毗咄陆可汗之所以这个时候胆敢和大唐翻脸,是因为他觉得大唐正为北面的薛延陀而头疼。贞观十三年,为了牵制和威胁薛延陀汗国,集中精力对付高昌,加之贞观十三年四月发生突利可汗的弟弟中郎将阿史那结社率暗地里集结部众,并支持突利可汗的儿子贺罗鹘乘夜侵袭李世民御营的事情,所以李世民将突厥人全部遣返河北,复其故庭,继其先绪,同时封阿史那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泌可汗,赐姓李氏,并封阿史那忠为左贤王,阿史那泥孰为右贤王,建牙于定襄城。当时随思摩渡河者有帐户三万,胜兵四万,马九万匹,李世民诏赐南至大河、北至白道川的整个漠南塞外地区,然而此举加剧了大漠南北局势的紧张。

贞观十五年十一月,薛延陀真珠可汗听说李世民将要东去封禅,便借口李思摩部数次窃取薛延陀的羊马,命其子大度设发同罗、仆骨、回纥、靺鞨、霄等部兵,共二十万人进攻漠南突厥,思摩按照事先的安排,诱敌深入,前后辄退,弃白道川,退守朔州,同时派使向大唐告急。这种情况下,兵部尚书李世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率兵六万、骑一千二屯朔州,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率兵四万、骑四千屯灵武,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为庆州道行军总管出云中、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配合营州都督张俭率兵策应。

贞观十五年,唐军实施反击,当初大度设率三万精兵追至长城,现在却只能从青山往北而逃,李世勣轻骑直趋白道,在诺真水追及大度设,斩杀三千人,俘虏五万多人,大度设逃回漠北的余部又遇大雪,人畜被冻死十分之八九,大度设仅以身免……

这种情况下,乙毗咄陆可汗进攻伊州本以为大唐没有力量来应对,谁知道却惹来了大麻烦。咄陆可汗自恃兵力强盛,转向东征,与大唐开战,试图击退大唐。对西域这个西突厥传统地盘的蚕食本就不明智,而此时,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帐下已经暗流涌动,当初西突厥兵在进攻西域时大肆劫掠,而咄陆可汗为聚拢人心,便出面维护军纪,“其部下骁将泥孰啜自擅取物而斩之以徇”,而西突厥又分为左、右两厢,泥孰啜是左厢举足轻重的大将,擅杀自然激发了左厢诸部的不满,于是“众皆愤怨”。其实这事情本来不大,泥熟啜擅取俘虏与获物,被乙毗咄陆处死也不算冤枉,然而乙毗咄陆在攻破粟特人建立的米国后,自身就夺取了大量人口与财富,却不分给部下,自然引起部众怨恨了。

可以说,此时西突厥内部已然离心,部属各怀异志,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咄陆可汗仍未意识到危险,反倒去和大唐开战,自然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了。贞观十六年,李世民以郭孝恪出任凉州都督、安西都护、西州刺史。西州就是高昌国旧都,属于镇兵与流放的犯人杂居,与中原又有大漠相隔,因此和朝廷音讯隔绝。以郭孝恪镇守此处,显然是李世民的有意安排。

郭孝恪生性奢侈,仆妾器玩,都极尽鲜华,尽管在军中,床帷器物也多用金玉装饰,有一次,郭孝恪把这些东西送给阿史那社尔,社尔拒不接受。李世民闻听后,道:“二将的优劣,由此事便可看出,不用询问别人了。”可这不妨碍太宗对他的信任。

当乙毗咄陆可汗杀死沙钵罗叶护,袭灭吐火罗,又扣押大唐使者,侵扰西域诸国时,郭孝恪迅速做好了讨伐准备,当乙毗咄陆可汗进犯伊州的时候,郭孝恪当机立断,率二千轻骑自乌骨出击,而此时乙毗咄陆又遣处月、处密诸部围攻天山县,本就分兵,结果为郭孝恪所败,随后郭孝恪乘胜进占处月俟斤所居之城,并一直追至遏索山,收降处密兵众……

一连几场小规模冲突都吃了亏,先是被郭孝恪引两千兵马击败于伊州,之后又在遏索山被斩首千余,咄陆怎么可能不“闻讯大怒”?可当他正欲整肃兵马,以主力与大唐决战,内乱却突然爆发,泥孰啜部将胡禄屋突然联合左厢诸部叛反,“举兵袭咄陆可汗,多杀士,国大乱”。由于欲谷设当年就是被左厢诸部拥上汗位地,因此左厢诸部是其统治的根基,此刻左厢叛离,咄陆可汗再有本事也无从施展,众叛亲离之下,其统治迅速崩塌,不得已之下,他只能退守白水胡城。

在咄陆可汗逃亡之后,西突厥群龙无首,乱作一团,五弩失毕及乙毗咄陆所部屋利啜等商议之后,派使者请求大唐废黜乙毗咄陆,另立西突厥可汗。李世民遂遣使册立前莫贺咄侯屈利俟毗可汗之子为乙毗射匮可汗,乙毗射匮将原被乙毗咄陆扣留的大唐使者全部礼送回长安,而乙毗咄陆其间虽然派人招引他原来的部落,部落中的人却都说“即使我们一千个人都战死,只剩下一个人,也绝不会跟从你”,眼看着众叛亲离,大势已去,乙毗咄陆只能被迫弃国逃往石国,此时他已经是“左右亡去略尽”。

就这样,此次西突厥的东征因内乱戛然而止,其间并未与大唐爆发大战,只是前锋试探性地与唐军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之后便不战而败。据几家唐史记载:“唐贞观十五年咄陆可汗为部下所废。”“众多亡逸,其国大乱。”“咄陆自知不为众所附,乃西奔吐火罗。”均明确指出咄陆可汗是在被部下所废后才逃往石国地,其统治崩解是缘于杀泥孰啜激发的内乱,而非因被唐军击败才导致政权崩塌,而郭孝恪麾下的那些兵力也绝不可能击败西突厥的主力。不过,这是这些小冲突成为了导致咄陆可汗的统治崩塌、西突厥汗国内乱崩解的导火索。

贞观二十年六月,乙毗射匮可汗遣使朝贡,可以说,从乙毗射匮可汗被大唐册封的那天起,西突厥就再次沦为大唐的藩属。然而,乙毗射匮可汗资历微浅,威望和凝聚力十分有限,又是大唐册封的傀儡,不为众人所喜,因此根本无法服众,基本无法调动指挥西突厥各部,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空头可汗。大部分西突厥的部族不甘做大唐的附庸,纷纷自立为王,伺机而动。而此时的西突厥其实已经是隐患重重,看似只有一个可汗,实则已沦为一个内部分裂为数支势力,彼此戒备敌视,内乱一触即发的部落联盟。而这种乱局正为大唐所乐见,大唐趁机推波助澜,对诸部分化瓦解,军事和外交并举,不少部族为求自保而降唐。在此后的十余年中,大唐逐步侵吞了天山南路地区,势力扩张到葱岭以西、波斯以东、阿姆河以南地区。

这段时间内,西突厥汗国几乎没有办法对大唐形成威胁,由于内部分裂,不断内讧,而逐渐走向衰亡。此时,阿史那贺鲁站了出来,他为室点密可汗五世孙,曳步利设射匮特勤劫越之子。阿史那步真归附大唐后,乙毗咄陆可汗让贺鲁替代步真担任叶护,居于多逻斯川,在西州北一千五百里,统辖处密、处月、姑苏、歌罗禄、弩失毕等部。

其后,西突厥部众谋废乙毗咄陆可汗,乙毗咄陆可汗兵败逃奔吐火罗,大唐册立乙毗射匮可汗。乙毗射匮可汗派兵追逐贺鲁,贺鲁没有固定的居处,其所部也都散处。有执舍地、处木昆、婆鼻三族人认为贺鲁无罪,前往要求乙毗射匮可汗不要攻击他。乙毗射匮可汗怒,要诛杀执舍地等人。这种情况下,贞观二十二年四月,贺鲁率领余部数千帐及执舍地、处木昆、婆鼻三族人内属于唐。李世民对他们抚慰厚待,安排他们住在庭州莫贺城,授予他左骁卫将军之职。

后来,贺鲁听说大唐将讨伐龟兹,于是率随从数十人至长安朝觐,要求担任大军的向导。李世民任命他为昆丘道行军总管,在嘉寿殿设宴款待,给予很多赏赐,并且还脱下自己的袍子披在他身上,并赏赐给他。大唐大将阿史那社尔平龟兹以后,大唐晋封阿史那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赐给他鼓纛,派他去招抚尚未服从的其他西突厥部落。当大唐在安西部护府下设置瑶池都督府,阿史那贺鲁又被任命为都督。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逝世以后,阿史那贺鲁便琢磨着叛变,这年夏六月李治继位后,贺鲁又被晋升为左骁卫大将军,但他此时已经不满足了。长期以来西突厥在表面上重新对唐称藩,但大唐对其大部分部族并不能实际控制,突厥对西域仍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在贞观二十三年(649)时,西突厥国中山头林立,形势更加混乱。而西突厥的乱局之所以愈演愈烈,除了乙毗射匮可汗自身威信不足之外,也与唐廷大肆分封西突厥贵族,不断进行分化挑拨,阻挠其凝聚一统,有意令乙毗射匮可汗无法建立起牢固的中央权威有关。

贺鲁则趁着这一局面混乱之机,秘密招集离散的西突厥部落,其所属庐帐也越来越多,势力逐渐强大。虽然阿史那贺鲁为瑶池都督、左骁卫大将军,但名义上受乙毗射匮可汗统辖,在旁人看来,他不过是众多被分封者中的寻常一员,毫不出众,然而谁也看不出此人的雄才大略,他认为李世民驾崩是个很好的机会,便阴谋夺取西州和庭州。

刺史骆弘义将情况上报之后,李治立即派通事舍人乔宝明前往抚慰,并让贺鲁派儿子咥运入朝宿卫。虽然李治任命咥运为右骁卫中郎将,咥运回到突厥后,竟劝说其父率部反唐西走,攻取乙毗咄陆可汗的旧地。永徽二年(651),阿史那贺鲁击破了乙毗射匮可汗,兼并其部众,随即建牙廷在千泉、牙帐干双河,自称沙钵罗可汗。

当初咄陆有五啜,也就是处木昆律啜、胡禄阙啜、摄舍提暾啜、突骑施贺逻施啜、鼠尼施处半啜。而弩失毕有五俟斤:阿悉结阙俟斤、哥舒阙俟斤、拔塞干暾沙钵俟斤、阿悉结泥孰俟斤、哥舍处半俟斤。胡禄阙啜是贺鲁的女婿,其中阿悉结阙俟斤最强盛,拥有几十万精兵。由于贺鲁能力出众,加上西域众部落均思联盟抗唐,因此沙钵罗可汗很快就控制住了统摄咄陆、弩失毕等十姓部落和西域各国,在西域建立起了有效的统治,基本上结束了西突厥的内乱。不过西突厥毕竟历经多年内耗,虽然重新一统,但元气已然大伤,远不及分裂前统叶护可汗时代那般煌盛。

西突厥重归一统后,又开始与唐帝国发生边境摩擦。永徽二年七月,贺鲁率部攻掠庭州,攻陷金岭城及蒲类县,杀掠数千人。李治于是诏令左武卫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高德逸、右武卫将军萨孤吴仁为副总管,发诸府兵三万人和回纥骑兵五万,实施西征。

骆弘义献计:“安抚中国要用信,驭使夷狄则要用权。贺鲁坚守一城,此刻正严寒大雪,他们一定以为唐军不会来,我们应乘此一举歼灭。如果迁延到春天,将会有变,即令他不联合其他各国,也会逃往远处。况且我发兵是为了诛灭贺鲁,处密、处木昆等部也各愿自保。如果现在不打,他们将会与贺鲁联手。虽然现在天寒地冻,会有冻伤,又不能久留耗费边粮,让贼人乘虚牢结党羽苟延残喘。建议宽恕处月、处密等部,专诛灭贺鲁。除祸要除根,不可先斫枝叶。请调发射脾、处月、处密、契苾等部之兵,带足一个月粮草,急速进军攻打贺鲁,我大军则据凭洛水上为之援救响应,这是驱戎狄攻豺狼。况且戎人借唐兵为羽翼,使胡骑在前,唐兵断后,贺鲁就无处可逃。”李治同意了他的办法,诏令骆弘义帮助梁建方策划指挥。

永徽三年春正月,梁建方等大破贺鲁所部处月而还。次年,西突厥内乱又起,由于乙毗咄陆可汗死,其子颉苾达度设称真珠叶护,招聚亲近部落,并联合五弩失毕,击败贺鲁,大唐见有机可乘,于是撤销瑶池都督府,就处月之地设置金满州,同时派左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率领诸将进讨贺鲁,并诏令丰州都督元礼臣持节前往册封真珠叶护为可汗,但至碎叶城被贺鲁派兵所阻,未能抵达。

不过,程知节的大军可不是贺鲁所能够阻挡的。大唐兵锋所向,先是在榆慕谷大败葛逻禄及处月,斩杀千人,缴获战马万匹。随后副总管周智度进攻突骑施、处木昆等部,攻下咽城,斩首三万级。十二月,程知节引军至鹰娑川,遇西突厥两万骑,别部鼠尼施等两万骑余骑继至。面对强敌,前军总管苏定方率五百精骑冲乱其阵脚,西突厥大败。唐军追击二十余里,斩俘一千五百余人,缴获军资、马匹漫山遍野,不计其数。此时本应乘胜追击,但副大总管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战功,对程知节说:“虽云破贼,官军亦有死伤,盖决成败法耳,何为此事?自今正可结为方阵,辎重并纳腹中,四面布队,人马被甲,贼来即战,自保万全。无为轻脱,致有伤损。”又假传旨意,说程知节“恃勇轻敌,委文度为之节制”。程知节遂停止了追击,未能取得更大战果。

唐军由于连日征战,士卒终日跨马披甲结阵,不胜疲顿,战马也多瘦死,军无斗志。苏定方对程知节说:“本来讨贼,今乃自守,马饿兵疲,逢贼即败。怯懦如此,何功可立!又公为大将,阃外之事,不许自专,别遣军副,专其号令,理必不然。须囚絷文度,飞表奏之。”但程知节没有听从。唐军进抵怛笃城,数千胡人归附。王文度认为:“比我兵回,彼还作贼,不如尽杀,取其资财 。”但苏定方反对道:“如此,自作贼耳,何成伐叛?”可是程知节受王文度的蛊惑,不顾苏定方的反对,下令屠城,抢掠城中的财物而去。

此时的突厥几乎没有能力与大唐为敌,由于历经多年内乱,权力屡遭暴力更迭,西突厥王庭的威严早已荡然无存,而缺乏一个法统上能够服众的可汗,更是令其统治根基摇撼不稳,加上多年内战导致国中各部相互结下血仇,矛盾深重,难以调和……阿史那贺鲁虽然精明强干,却也无法力挽狂澜,阻挡帝国崩解的潮流。随着大唐不断对诸部族挑唆分化,还大力支持真珠叶护等反叛势力,阿史那贺鲁焦头烂额,统治渐渐难以为继。

到了显庆二年(657)的时候,西突厥的内乱进一步加剧,贺鲁在和大唐敌对的同时,内部已然四面楚歌,人心离散。李治见良机已现,便以左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率领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左骁卫大将军瀚海都督回纥首领婆闰等,大军西出,对突厥人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同时诏令右屯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为流沙道安抚大使,分头出金山道,招集其旧部。此次唐军与真珠可汗联军,又与反贺鲁的其他各部族结盟,共同夹击贺鲁,力量是极为可怕的。

是年冬十二月,苏定方军抵达金山(今阿尔泰山)西,击败五咄陆之一处木昆部。该部俟斤嫩独禄等一万余帐来降。由于在这以前,五弩失毕之一泥孰部不服从贺鲁的统治,被贺鲁攻破,其首领的家属被俘。这时,唐军从贺鲁的一部分败兵中找到泥孰部首领的妻子。右领军郎将薛仁贵建议,应该将这些家属归还泥孰部,并且赠予财物加以抚慰,使他们明白“贺鲁为贼而大唐为之父母”,这样的话,他们必将不遗余力地反对贺鲁。唐军按此实行。泥孰部接到获救的家属后非常感激,要求跟随唐军一起进攻贺鲁,随后苏定方率领精骑到曳咥河西,打败处木昆。

眼看着苏定方率军至曳咥河西,贺鲁举西突厥十姓十万骑前来拒战,苏定方以唐及回纥万余骑兵迎敌。贺鲁见唐军少,进兵包围,苏定方命步兵据守南面的高地,持长矛向外,自己领骑兵列阵于北坡。贺鲁的骑兵三次冲击唐军,未能动摇唐军阵脚。

冲击南原的唐军,三战三败,突厥人自然是士气低落了,苏定方乘其空虚,纵骑兵出击,贺鲁大败。唐军追奔几十里,杀死、俘虏三万人,获杀大酋都搭达干第二百人。次日唐军继续追击,五弩失毕都投降。五咄陆听说贺鲁兵败,都奔南道归附唐安抚大使阿史那步真。大胜之下,苏定方命萧嗣业、回纥婆闰前往邪罗斯川追击贺鲁,任雅相则带降兵随后。正遇天降大雪,诸将纷纷请求待雪停天晴后再行进兵,苏定方认为正可趁天雪之机,攻敌不备,他说:“现在雪密风冷,贺鲁一定估计我军不能前进,我可以掩击其不备。若缓几天,他就逃远了。现在追可以事半功倍,是上策。”

于是唐军冒雪前进,昼夜兼程,沿途收降人畜。到双河,与阿史那弥射、阿史那步真会合,部队食饱气盛,只离贺鲁二百里时,列阵而进,抵达金牙山,随后纵兵破贺鲁牙帐,俘虏几万人,获鼓旗兵械等不计其数,贺鲁只身渡伊丽水西逃。随后萧嗣业到达千泉,阿史那弥射到达伊丽,唐军平处月、处密各部。此后阿史那弥射又进军双河,贺鲁先让步失达干据栅而战,阿史那弥射猛攻,步失达干溃败。苏定方又追贺鲁直至碎叶水,尽夺其众。

大败之下,贺鲁、咥运准备投奔鼠耨设,到石国苏咄城时,马不肯进,众人也饿,就带宝物入城,准备买马。城主伊涅达干出来迎接,进城后,却将贺鲁拘住,解送石国。眼看着阿史那弥射的儿子阿史那元爽与萧嗣业的兵到,石国国王便将贺鲁父子交给萧嗣业和阿史那元爽处置,至此,西突厥国亡。

此后,苏定方安排西突厥各部落分别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开通道路,设立驿站,掩埋死者骸骨,慰问民间疾苦,划分牧场,恢复畜牧业生产,并将贺鲁所掠夺的人口,以及牲畜等财物发还各部。从此,西突厥十姓部落在久经内讧和战乱以后,开始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据说贺鲁被擒以后对萧嗣业说:“我本是亡虏,先帝待我厚,而我背叛他。现在天怒降罚,我还说什么?听说汉时法,杀人必在都市。我愿在昭陵就死,能向先帝谢罪。”这意思是说,过去太宗皇帝待我很好,我却背叛了他,我愿在太宗昭陵受死,以谢罪于先帝。李治听说以后,产生了怜悯之心,于是问臣下:“先帝赐二千帐给贺鲁统辖,现在已得罪人,能献给昭陵吗?”许敬宗说:“古代军队凯旋都到宗庙祭告。诸侯献俘及敌首则献天子,没听说献于陵墓的,不过陛下奉于园寝,是与奉于宗庙一样的,可以这样。”于是将贺鲁押到昭陵,祭告以后赦而未杀。显庆四年,贺鲁病死,被葬在颉利可汗墓旁。

自平贺鲁以后,大唐在五咄陆部设置昆陵都护府,以阿史那弥射为兴昔亡可汗,兼骠骑大将军,昆陵都护。在五咄陆的处木昆部落置匐延都督府,胡禄屋阙部落置盐泊都督府,摄舍提墩部落置双河都督府,鼠尼施处半部落置鹰娑都督府,突骑施索葛莫贺部落置嗢鹿州都督府,突骑施阿利施部落置洁山都督府。显庆三年,又在葛逻禄三部置三府:谋落部落置阴山州都督府,踏实部落置玄池州都督府,炽俟部落置大漠州都督府。后来又从大漠州中划分出一部分另置金附州都督府,又在五弩失毕部置蒙池都护府,以阿史那步真为继往绝可汗,兼骠骑大将军,蒙池都护,当时蒙池和昆陵两都护府都隶属于安西都护府。显庆三年,安西都护府移治龟兹,一时间,南至于阗,都隶属安西。龙朔元年西域吐火罗款塞来附,大唐又任命“王名远为吐火罗道置州县使,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凡州八十八,县百一十,军、府百二十六”。这十六个新设立的都督府,也隶属安西大部护府,这些地方早先属于西突厥的势力范围,此时转归大唐。

此时西突厥诸部降唐或四散者甚众,已然十去六七,剩余的部族中仅剩两支较大的势力,一个是盘踞于碎叶一带的真珠可汗,另一个则是吐火罗的阿史那叶护可汗。显庆四年,真珠可汗被兴昔亡可汗斩杀,下属的小可汗和部落纷纷降唐,西突厥长期对立的左、右两厢至此已相继陨灭。阿史那叶护可汗独木难支,也被迫于龙朔元年(661)降唐,西突厥汗国至此彻底消亡。

西突厥东、西两厢引发的一系列冲突和内耗是其亡国的根本原因,由于两厢之争使得西突厥汗国局势混乱、内耗严重,而这数十年的内乱中,大唐不断介入其中,扶持利用,使之内斗,从而消耗西突厥的整体实力,并让其始终无法一统,同时采取瓦解拉拢的手法,趁机蚕食西突厥。由于西突厥的各部落一盘散沙,无力抗拒,于是越来越多的部族背离了西突厥,最终沦为大唐的附庸,而西突厥亡灭之后,其各属国也纷纷向唐称藩。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649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