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天可汗——长安西望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1 16:44:57 0

当初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在位时,和大唐的关系还不错,可在贞观二年,他被自己的伯父杀死,其伯父自立为可汗,是为莫贺咄侯屈利俟毗可汗。莫贺咄原先仅为一小可汗,他自称大可汗后,自然是国人不服了,于是弩失毕部共同推举泥孰莫贺设为可汗。可问题是,泥孰不肯就位,而此时有人想到了统叶护的儿子力特勒,当时力特勒为躲避莫贺咄的祸乱,已经逃到了康居,泥孰迎回他立为首领,是为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于是两个可汗之间也就相互攻伐,争斗不息了。虽然双方都有派使臣请求与大唐通婚,李世民不但不应允,还传谕说:“你们的国家刚发生内部争斗,君臣尚未确定,怎么能谈得上求婚呢?”而且要求各部各守辖境,停止彼此征伐。

此时在利益面前,“天可汗”的话语显然也没有什么大用,双方依然是争斗不休,原先役属的西域诸国和铁勒各部纷纷叛离,而且开始选择站队。由于肆叶护是前可汗之子,所以西突厥部众大都拥护他,甚至西面的都陆可汗以及莫贺咄部的酋长多数归附肆叶护……到了贞观四年,莫贺咄兵败被泥孰杀死,突厥诸部共推肆叶护为西突厥大可汗,可汗之争到此也就告一段落了。

然而好景不长,肆叶护也是一好战之徒,他先是北征铁勒,可结果却被薛延陀打败,而且此人为人多疑狠毒,不仅杀了拥立自己的功臣乙利小可汗,而且还诛灭其宗族,此事自然是引起部下人人自危了,不久之后他又阴谋杀害泥孰,不得已之下泥孰逃往焉耆。贞观六年秋天,肆叶护遭设卑达干与弩失毕部攻击,逃往康居,不久死在了那里,这种情况下,西突厥迎立泥孰,是为咄陆可汗。

咄陆可汗在武德年间,曾到过长安,李世民还曾与他结为盟兄弟。当泥孰被推举为西突厥可汗后,这位“天可汗”的兄弟立即派遣使臣至大唐表示愿意内附。第二年,皇帝派遣的使者鸿胪少卿刘善因抵达西突厥,册封泥孰为“奚利邲咄陆可汗”,可仅仅才过了一年,泥孰病死,其弟同娥设继位,是为沙钵罗咥利失可汗。

这位新上位的可汗倒也奇葩,他将国土分为十部,每部设首领一人,各赐给一支箭,称为十箭。又分左、右厢,左厢号称五咄陆,设置五大啜,居处于碎叶以东地区;右厢号称五弩失毕,设立五大俟斤,居住在碎叶以西,通称为十姓。此外,他还在贞观九年献马五百匹于唐,上表请婚。不过大唐显然没有看得上他,仅仅对他厚加抚慰,而没有同意他的求婚。

不久之后,因为无道,沙钵罗咥利失可汗便失去了民心,于是突厥再一次内乱,一部分人拥立始毕可汗之子欲古设为可汗,这位欲古设是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奔西突厥的,他自立为乙毗咄陆可汗后,便频频与沙钵罗咥利失可汗相互攻伐,由于双方僵持胶着,于是以伊列河(今伊犁河)为界,双方分地而治,伊列水以西属乙毗咄陆可汗,以东属沙钵罗咥利失可汗。

乙毗咄陆可汗在逐渐坐大之后,开始和大唐发生严重摩擦,而也就在此时,麴文泰依附了乙毗咄陆可汗,他不仅仅阻遏了西域各国通过其境向大唐入贡,而且还发兵袭扰伊吾。伊吾的确曾臣服西突厥,可如今已经归附大唐,高昌联合西突厥一同讨伐伊吾,也就等于是攻击大唐,不过最让李世民恼火的是,麴文泰此后又与西突厥一同进攻焉耆,连占焉耆五座城池,掠走男女一千五百人,并烧毁所占之地的房舍后才退军离去。

焉耆第一时间上告大唐,但因为焉耆和高昌都是大唐帝国的附属国,考虑再三之后,李世民派使者前往调节,要求高昌把俘获的焉耆人放回去,麹文泰的立场却很强硬。使者问他为什么攻打焉耆,麹文泰的回答是:“鹰飞于天,雉窜于蒿,猫游于堂,鼠安于穴,各得其所,岂不活耶!”这个回答的意思是谁也管不着谁。当然了,麹文泰所做的还不止这些,这几年以来,不向大唐进献贡品,不行藩臣的礼节,而且所设官职称号均与大唐一样,此外还派使者对薛延陀说:“你既然身为可汗,就应与大唐天子平起平坐,为什么要拜他的使者呢?”这简直就是作死了……

这种情况,大唐不得不考虑战争了,而对于李世民来说,当一切和平的努力都失败了,他所需要面对的是如何进行战争。薛延陀人首先表态,上书说:“我等禀受隆恩想要回报,请求征发我方军队为先导进攻高昌。”不过大唐政治中枢,却分为了旗帜不同的两派,彼此各执不同的观点。主战的一派认为,面对高昌人的无礼,大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西域的问题不能再任其发展下去了,必须要采取行动,而且从长远的战略考虑,出兵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另一种观点则是反对用兵西域,理由很简单,那就是长途出兵,负担太重,为西域付出这么沉重的代价不值得。当初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讨大宛,不就是一场灾难吗?

天可汗——长安西望

高昌国遗址

如果大唐此时出兵西域,那么也将要面临食粮、饮水等后勤问题,大军出师远征,显然困难重重,加上自然环境恶劣,士卒损耗必然巨大,还有就是出兵多少的问题,出兵少了,可能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可能被高昌和突厥人打败,出兵多了,则国家财政显然要承受很重的负担。考虑再三,李世民还是希望麹文泰能够悔过,于是下诏征召他入朝,然而这位高昌国王竟然称病不来长安,李世民恼怒之下,派民部尚书唐俭、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前往薛延陀,合谋共同出兵,同时积极准备西征。

其实,这场战争的关键是高昌后面的西突厥,大唐必须认真考虑的是能否坚决与西突厥开战,如果迎战,就必须做好西突厥参战的准备。此时西突厥的乙毗咄陆可汗在西域已经渐渐坐大,对沙钵罗咥利失可汗的战争也取得连续胜利,以至于西域的多数国家都被他征服。大唐若想要平定高昌,势必全面与西突厥开战,所以,李世民知道此番出兵,大唐不战则已,战则必须保证完胜。对于高昌背后的西突厥,尤其不能心存侥幸。这样一来,出战的大军就更需要谨慎了。

贞观十三年十二月初四,诏令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为副大总管,阿史那社尔为交河道行军总管、契苾何力为葱山道副大总管、武卫将军牛进达为行军总管率步骑数万及突厥、铁勒之众征讨高昌。关于此次伐高昌的兵力目前仍存在争议,据《新唐书·高昌传》记载是“率突厥、契苾骑数万讨之”,似乎汉军并未参战,只有突厥和铁勒等蕃军数万前往。

不过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不大,唐军出征时,基本都是以汉军为中军,蕃军为前锋当炮灰,少有仅出蕃军的现象。这次西征,的确是有薛延陀人、阿史那社尔率领的突厥兵以及契苾何力统率的铁勒兵,但不会没有汉军。

在《册府元龟》卷一千中,对于出征大军的数量则记载为“太宗乃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率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及突厥契苾之众步骑数万众以击之”,与《旧唐书》卷二百一十中所述相似,认为汉军亦有参与,不过并未提及汉军数量,只是说汉、蕃军总共只有数万。而在《姜行本纪功碑》出土后,又给出了另一组数据:“交河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上柱国萨孤吴仁领右军十五万,交河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上柱国牛进达领兵十五万”……那么这样一来,就是蕃、汉军共三十万的兵力了。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此番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牛进达、薛万均等为副大总管,还有总管多名,那么参战的兵力应该不会少,毕竟大唐此次劳师动众,并不仅仅是为了攻灭小小高昌,高昌人口只有三万七千七百三十八人,很显然,其实高昌并不是唐军此番西征的主攻目标,此番大军出征肩负有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寻机重创乙毗咄陆可汗,可是考虑到咄陆可汗实力颇强,几万唐军根本不足以与之交手,所以兵力应该不会只有数万,所以西征大军,保守估计应该至少在十五万至二十万之间。

直接统率大军的侯君集乃是李世民心腹,其本为豳州三水人,早年比较浮夸,弓箭都学不会,还号称自己勇武。后来加入秦王府,跟随当今皇帝南征北战,立下军功,逐渐被赏识,得以参与各项事务的谋划,特别是参与玄武门之变,使其在李世民即位后,被封为左卫将军、潞国公,赐邑千户,后又封为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此公被迁为兵部尚书,开始参与朝政。侯君集虽出身行伍,没有读过什么书,但获得高官厚禄以后,却能够开始读书学习,参与官员的选拔,而且出为武将征伐,入为大夫参与朝政,倒也一时享有美誉。

除了大唐汉军和薛延陀人马外,由阿史那社尔以及契苾何力统率的北方游牧多民族部队,也是大唐武装序列中的重要力量。

阿史那社尔是处罗可汗的次子,十一岁时便以智勇闻名,被任命为拓设,先是在碛北建起牙旗,与颉利可汗的儿子欲谷设分别统治铁勒、回纥、同罗等部落。据说其施政十年,从不征收赋税。有人劝他收取厚赋以供自己享用,却被回答说:“本部落丰盈我就满足了。”诸首领因此对他非常爱戴。颉利可汗多次对中原用兵时,社尔也都是前去劝阻,但他的劝阻未被采纳。武德九年,薛延陀、回纥等部落反叛突厥,击败欲谷设。社尔奉命出兵救援欲谷设,却也被薛延陀击败。贞观二年,社尔率部西走,从而避免了所部在此后的大唐北伐之战中遭遇覆灭。

贞观四年,东突厥灭亡,西突厥内乱,咄陆可汗兄弟争位。社尔出兵袭击西突厥,一度攻占了西突厥近半的土地,拥兵十余万,自立为都布可汗。颇为得意的社尔有些头脑发热,他对各部落道:“最先背叛我突厥的是薛延陀,如今我占据西方,若不能灭亡薛延陀,就是忘掉了先可汗,是为不孝。”众首领劝谏道:“我们刚刚占据西方,应当暂且稳住阵脚。如今远攻薛延陀,西突厥必然要来收取故地。”可是社尔不听,于是亲率五万骑兵征讨薛延陀,这个时候,西突厥沙钵罗咥利失可汗已经继位并且平定内乱,而社尔的部下久罹战争之苦,加之与薛延陀的作战并不顺利,于是纷纷逃回西突厥。此时薛延陀趁机发起进攻,社尔战败,不得不败走高昌。

贞观九年,避居高昌的社尔因畏惧西突厥进逼,率部内附大唐。贞观十年,社尔入朝,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其部落被安置在灵州。不久,李世民又将皇妹衡阳长公主嫁给社尔,让他统领屯兵。此番皇帝以其为交河道行军总管,随侯君集平定高昌。

契苾何力,本是铁勒族契苾部人,为哥论易勿施莫贺可汗之孙、莫贺咄特勒契苾葛之子。契苾何力九岁时父亲去世,便继任可汗之位。贞观四年,东突厥灭亡后,铁勒势力逐渐强盛。贞观六年十一月初二日,契苾何力与母亲率领本部落前往沙州,归附大唐,李世民下诏将他们安置在甘、凉二州之间,同时封任契苾何力为左领军将军,并封其母为姑臧夫人,其弟契苾沙门为贺兰州都督。

贞观七年,契苾何力与凉州都督李大亮、薛万均等人跟随李靖征讨吐谷浑。赤水川之战,薛万均与其弟薛万彻率领轻骑兵先行,被敌包围,被吐谷浑军围困,二人的战马都被杀死,负枪伤步战,随从骑兵战死十之六七,契苾何力得知后,率数百骑兵前往救援,奋力死战,救出了薛万均和薛万彻。此后,李大亮在蜀浑山打败吐谷浑军,俘获其著名首领二十人。将军执失思力在居茹川大败吐谷浑军,李靖率领各路军马途经积石山河源,到达且末,直抵吐谷浑西部边境。听说吐谷浑可汗伏允在突沦川,将要逃奔到于阗,契苾何力想要乘势追击,薛万均以先前的失败为教训,坚持说不行。

契苾何力说:“吐谷浑不定居,没有城郭,随水草迁移流动,如果不趁他们聚居在一起时袭击他们,等到他们四处游荡,怎么能捣毁他们的巢穴呢?”于是亲自挑选骁勇骑兵一千多人,直逼进突沦川,薛万均率部随后。沙漠中缺水,将士们抽饮马血。唐军攻破伏允的牙帐,杀掉几千名吐谷浑兵,获得牲畜二十多万,伏允只身脱逃,后为左右所杀。

可以说,此番征讨高昌,大唐除了调遣众多汉军府兵及蕃兵之外,也是名将纷纷出阵。不过麹文泰并没有紧张,他听说大唐已发兵前来讨伐时,居然对其臣僚说:“大唐距离我们有七千里,其中二千里是沙漠地带,地无水草,寒风刮起来如同刀割一样,热风如同火烧一般,怎么能派大军呢?”当然,对于麹文泰而言,他还有一个重要的靠山,西突厥驻扎在可汗浮图城的大军,这支大军与高昌互为犄角,甚至可以说西突厥才是高昌最重要的砝码,是高昌抵抗大唐的决定性力量。

然而实际的情况呢?乙毗咄陆可汗在发现大唐的大军西进之后,立即感觉到了大唐此战的目标其实是自己,于是在侯君集等人的大军到达之前,这位西突厥的可汗就提前跑了,一口气向西跑了一千里,而西突厥驻扎在可汗浮图城的大军也主动投降了。唐军在熟悉当地地形的契苾何力的引领下很快便穿过了大漠,眼看着大唐帝国的远征军已经越过大戈壁出现在伊吾,而西突厥人又不可靠,内心恐惧的麹文泰惶骇无计,这位西域名王每日紧张万分,以至于很快便在忧病交加中,未见唐兵,就把自己活活吓死了。其子智盛在这个时候只能即国王位,等待着来自大唐的最后一击。

天可汗——长安西望

高昌国遗址

其实贞观十四年,高昌国中就有童谣被人唱起:“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首自消灭。”事实上,面对大唐的兵锋,高昌军也的确无法抵抗,贞观十四年八月,大军行至柳谷时,斥候禀报说麹文泰近日即将安葬,高昌国内人士都聚集在葬地,众位将领请求袭击他们,侯君集说:“不能这么做,大唐天子认为高昌怠慢无礼,所以派我们讨伐他们,如今要是在安葬墓地袭击他们,不是问罪的正义之师。”于是正面进攻高昌要塞田地城。此时高昌大兵会集于田地城,城坚墙厚,面对大军,高昌人起初还固城自守。然而西征大军自清晨展开攻城,至中午便破城而入,一战而俘获男女七千多口。在夺取了田地城之后,侯君集以中郎将辛獠儿为前锋,直趋高昌城。见唐军先锋人数较少,麴智盛便率军迎战,可却被直逼其都城的辛獠儿所击败,不得不退保都城,随后,侯君集大军赶到,直抵其城下。

困守孤城的鞠智盛无奈,来信乞怜,表示“有罪于天子者乃先王,今已无罚丧身,我本无罪,望侯尚书哀怜”。侯君集则回书:“如能悔过,应束手投降!”然而麹智盛不想就这么投降,于是侯君集命令兵卒填堑攻城,随后又造巢车,高十丈,可以俯瞰城内,这样一来,城内动静唐军也就了如指掌了,攻城数日,飞石如雨下,城抛车砸出的石头让城内人无处躲避,麹智盛无计可施,只能开城投降。

随后侯君集继续分兵略地,占三郡、五县、二十二城得八千零四十六户,一万七千七百人,马匹四千三百,占地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此外,由于侯君集征讨高昌时,曾派人邀约焉耆与他们合围高昌,焉耆高兴,愿意听命。等到高昌亡国后,焉耆王到军营拜见侯君集,而且说焉耆三座城曾被高昌夺去,侯君集禀报朝廷后,将三座城连同高昌所掠的焉耆百姓如数归还。

听闻捷报,李世民随即将高昌所在地改置西州,同时改可汗浮图城置庭州,并各设所辖县,此后又在交河城设立安西都护府,留兵镇守。当侯君集俘虏高昌王智盛及其贵族大臣还朝,大唐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鼎盛时期,此时帝国地域东到大海,西至焉耆,南达林邑,北抵大沙漠,均设立州县,总共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而且从而以后,帝国在西域拥有决定性地位。

不过,侯君集攻破高昌时,曾私自掠夺大量的珍奇宝物,而主将带头行恶,麾下将士自然是竞相仿效了,因此在占领高昌后,唐军争相劫掠,以至于高昌国中十室九空,一时间唐军恶名远播西域。朝中的御史言官们知道此情后,纷纷弹劾侯君集,李世民为维护唐廷声名,下诏将侯君集等人下狱待审。

而对于侯君集案,中书侍郎岑文本则上奏疏,认为:“高昌王昏庸腐败,陛下命侯君集等人讨伐并攻克他们,没过十天,又一并宣付大理寺。即使君集等人自投罗网,也恐怕国内人怀疑陛下只知记录其过错而遗忘其功劳。我听说受命出师的将领,主要是为了战胜敌人,如果能战胜敌人,即使贪婪也可赏赐;如果战败,即使清廉也要惩罚。所以汉代的李广利、陈汤,晋代的王浚,隋朝的韩擒虎,均身负罪过,君主以其有功于当朝,都给予封赏。由此看来,将帅等武臣,廉正谨慎的属少数,贪婪不检点的居多,所以黄石公《军势》中说:‘用将士们的智慧,用他们的勇武,用他们的贪婪,用他们的愚钝,故而有智慧的人乐于立功建业,勇武的人喜欢实现自己的志向,贪婪的人急于得到他的利益,愚钝的人不考虑生死。’希望陛下能够记住他微小的功劳,忘记其大的过错,使侯君集能够重新升列朝班,再次供陛下驱使,即使不是清正的大臣,也算得到了贪婪愚钝的将领,这样,陛下虽然有亏于法律却使德政更加显明,君集等人虽然承蒙谅宥而其过失也更加明显了。”于是,李世民选择了开释自己的这位心腹。

但此事却在侯君集的心中埋下了一个钉子,他自以为立下大功却因为贪财而被囚禁,感到非常不快。

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画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比例皆真人大小,置于凌烟阁,是为《二十四功臣图》,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侯君集位列第十七名。然而不久之后,侯君集便因卷入了皇帝家事、储位之争,并最终参与了贞观十七年轰动一时的“太子谋反案”而被处死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649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