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清流为我所用,玩弄股掌之间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8 13:34:21 0

光绪六年(1880年)中秋节的前两天,病中的慈禧太后派遣太监李三顺给她的妹妹家、醇亲王府送宫廷特制的中秋礼盒,于是李三顺顺便带着两个小太监拎着八个食盒,想走午门东左门出宫。

按规矩,宫中敬事房如果没有通知门禁,太监是不允许随便出宫的。因此,当李三顺们到达午门时,把守的护军照律不许他们通行。慈禧太后身边的这些太监,一向骄纵成性,李三顺又以“西佛爷懿旨”为护身,非要从这里强行通过,结果双方发生争执,守门的护军玉林、福祥、忠和等人坚决不予放行。

很快,门口的争吵声把当值的护军统领岳林、护军营章京和午门“司钥长”等人都惊动了,他们纷纷赶过来查看。问明原因后,岳林等人劝李三顺先通过敬事房办好手续再出宫,免得坏了规矩,大家都不好交代。李三顺则觉得在小太监面前丢了面子,其一怒之下竟然硬闯午门,结果护军玉林在拦阻时,也不知道是他碰倒了食盒还是李三顺故意将食盒丢在玉林身上,食盒被掉落在地上,里面的东西散落一地。

事情搞成这样,李三顺却跑回去报告慈禧太后,说午门护军无理取闹,不但不让他们出宫,还故意打翻了送往醇王府的食盒;不仅如此,这些人连自己也打,一点儿都不把太后放在眼里。正在病中的慈禧本来就心情烦躁,听到这事后立刻肝火上升,她一把打翻了正待吃的药碗,大骂道:“这帮兔崽子,我还没死,就敢欺负到我的头上来了!”

随后,慈禧立刻派人去将慈安太后请来,哭诉她被人欺负,口口声声说要不将这几个护军杀掉的话,她就不想活了。慈安太后见慈禧发此盛怒,只好将此事交给刑部处理,并亲自交代刑部尚书潘祖荫,要将护军玉林等三人斩首。

潘祖荫不敢怠慢,随后便召集刑部各司最精干的、人称“刑部八大圣人”的八名官员一起审理此案。但是,这八人经审理后均认为护军无罪,于是他们上报潘祖荫说:“既然交给刑部处理,那就应当依照大清律例。如果太后非要杀之,本部不敢与闻。”

接到这个处理意见后,慈禧更是气得两眼发直,她随后带病召见了潘祖荫。其间,慈禧好一阵捶床痛骂,又哭又叫,几如村妇骂街,潘祖荫被骂得冷汗直流,不敢做声。回去后,潘祖荫只得下令重判,玉林、福祥被革去护军,销除本身旗档并发往黑龙江充当苦差,遇赦不赦;忠和著革去护军,圈禁五年,著枷号加责;护军统领岳林交部严加议处。

这个处罚结果出来后,朝中很多官员议论纷纷,认为对护军等人处罚过重而对太监却不置一词,如此过于偏袒,只能助长了太监们的气焰,以后怕是流弊无穷。

这时,朝廷中的“清流派”官员首先站出来为护军抱不平。这里所谓的“清流”,指的是同治、光绪年间清廷中的一批言官,他们取法儒家传统,以刚正不阿相标榜,以评议时政、上疏言事、弹劾权臣、指斥弊政而闻名。大体而言,这些人大都出身翰林或御史,每遇应言之事则一拍而起,声讨纠弹,相互呼应,时人又称之为“清流党”。

一般认为,晚清的“清流党”分前后期,其中可以中法战争为界限。前期清流以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首领,其中以张之洞、张佩纶、陈宝琛、黄体芳、宝廷、邓承修等人为主要人物;后期清流则以户部尚书、帝师翁同龢为宗主,盛昱、王仁堪等人是主力,后来又有志锐、文廷式等人参与其中,这些人在甲午战争前后因拥戴光绪而又被人称为“帝党”(与拥戴慈禧太后的“后党”相对应,这是后话)。另外,前期清流多为北方人,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北派”;而后期清流多为南方人,故也被称为“南派”。

从某种程度上说,“清流党”大多是没有实权的言官,而为牵制恭亲王奕訢和地方上的汉人实力派,慈禧太后也有意无意地纵容他们作为平衡力量。正因为如此,同治、光绪年间那些“清流党”争相弹击,言辞凌厉,成一时之风气。

光绪初年,张之洞、张佩纶、黄体芳、宝廷四人被合称“翰林四谏”,在当时政坛上锋头极健,为士人所瞩目。午门案发后,清流派官员激愤异常,决心一逞锋芒,讨个公道。张佩纶最先看到午门案的上谕,于是便告诉了时任翰林院左庶子的张之洞,后者又去找了右庶子陈宝琛,两人一商议,便决定分别上奏。

陈宝琛写了一折一片,指出护军是奉职行令,如此处罚将造成护军不敢严守禁门,以后太监只要说声“奉有中旨”,护军便不敢阻拦放行,势必造成严重后果。写好后,陈宝琛让人送给张之洞征求意见,张之洞觉得奏片的口气太激烈,劝他不要上奏。这时,张佩纶来访,看了奏片后拍手称赞,连说不用可惜,于是陈宝琛便将一折一片同时上奏。

与此同时,张之洞也写了一个很长的奏折上奏。奏折中,张之洞没有为护军辩护,而从防范太监的角度入手,以历史教训为鉴,警告慈禧要防止宦官专权。不仅如此,张之洞还特意举出嘉庆年间有太监内应的“林清之变”及其当时发生的“天棚火药案”“刘振生擅入宫禁案”,以加强他的观点。

张之洞与陈宝琛的奏折几乎同时上达,慈禧接到后反复思量,特别是张之洞所提到的“天棚火药案”和“刘振生擅入宫禁案”,更是让她觉得事态严重。说来也巧,“午门护军案”后,宫中又连续发生了两个案子,其一是内务府工匠在拆除宫殿遮阳防暑的天棚时,在长春宫的屋顶天棚上发现了大包黑火药和引信。长春宫是慈禧的住所,此案案情重大,当时内务府都不敢将此事禀告病中的慈禧太后。

不料此事尚未查明,又发生了“刘振生擅入宫禁”的事情,而且这次还让慈禧亲自撞见了。原来,就在当年十一月初八中午,慈禧太后在路过体元殿西配殿时,居然发现一个身穿老羊皮袄的中年汉子坐在台阶上一边抽烟,一边吐痰,猝然间这么一碰上,慈禧是气得差一点儿晕过去。经审问后,得知此人名叫刘振生,他认识一个名叫魏丰的苏拉(宫廷杂役),于是央求魏丰带他进宫长长见识,一饱眼福。这个魏丰也是不知死活,竟真的把他带入宫内。由于午门案的教训,这段时期护军不太敢盘查太监、苏拉,于是两人安然入宫。入宫后,魏丰有事走开了,老刘胡走乱走,不巧被慈禧撞见。此事发生后,神武门当值护军及刘振生所经各处值班失察的太监,一大批人都受到严厉的处分,刘振生则被斩立决。

在张之洞和陈宝琛两人奏折的警示下,慈禧宣布撤销之前午门案的处罚上谕,交刑部重新改判:玉林改为杖一百,流二千里,福祥改为杖一百;忠和改为杖一百,圈禁二年;岳林免交部议处;太监李三顺责三十板;首领太监刘玉祥罚月银六个月。

据说,禀理此案的恭亲王奕訢在反复阅读张之洞和陈宝琛的奏折后,拍案赞叹:“这才是真奏疏!”客观地说,恭亲王的赞誉并非虚赞,在慈禧盛怒、百官缄口的情况下,清流党人敢于大胆上争并为护军挽回死局,也的确令人刮目相看。

不过话说回来,清流人物虽然饱学善辩,文章作得漂亮痛快,而且攻讦当权者不留情面,但言谈之间大多“闭门造车”,不通实务。慈禧太后当时也认为,清流中的大多数人物可以做言官,或者还可以做学官,但乏有稳重成熟的务实干员,难以担当重任。倘若那些清流闹得凶了,便要让他们去做做实事,吃吃苦头,也乘机杀杀他们的威风。果不其然,后来这招儿还真就用上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49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