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战汉中:曹操啃到无味鸡骨头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7 13:30:59 0


235

曹操苦耗月余,战势无丝毫进展,碰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就是给你死缠的“无赖”,曹操也没辙。欲待退军,徒落天下笑柄;留部分部队固守汉中?那还不如不来增援呢;舍弃汉中?曹操更不甘,来这儿干嘛了?费尽心力打下汉中来,就是为了送给这大耳朵?

汉中的战事起因于法正。

大家都知道曹操曾明令“唯才是举”,其实真正“唯才是举”的刘备也算一个,只是刘备不像曹操那样犯傻气公开这种选才政策罢了,刘备是只做不说,重用法正就是刘备实践曹操的“唯才是举”干部政策的明证。

法正其人,政治德操就不用多说了,其故主刘璋沦落到延命公安就是拜此公所赐,当然,这对于刘备来说是立了盖世功勋。问题是法正的私人品行也不怎么样,据史载,法正“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只是因为他对于刘备入主益州立功太大,诸葛亮才口下留情没有建议刘备惩办他。

其实,就是建议了也没有用,刘备因其功、爱其才,对法正极为信任,拜其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这时的诸葛亮不过是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其地位低于法正。

当然,这也可能是刘备为了尽快安抚益州的必要手段。但此时期的对外作战,刘备的确是依赖的法正主谋,诸葛亮只不过是担当的汉初萧何的角色,主管后勤供应而已。

法正之才,眼光未必如诸葛般放眼天下,但就益州局部战略、具体战场指挥还是有两下子的。对于汉中与巴蜀的关系,法正就这样替刘备分析:“曹操一举降张鲁、定汉中,却不趁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汉中,自己北还,绝不是曹操其智力不足,而是因其有心无力,后方必有急事。

以现在夏侯渊、张郃的才略,不是能守住此要地的将帅,将军举众征讨,则必可克汉中。占据汉中之后,聚民积粮,观察动向,上可以主动出击,匡复汉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开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屏障巴蜀。此乃持久之计,将军万不可错过此天赐与我之良机。”

刘备听从了法正的正确建议,集结大军于巴西,开始了收服汉中的战事。

刘备采取的战略是先收汉中的西邻武都郡,武都全境处秦岭山区,地广山多人稀,主要居住着十余万当地氐人。地虽贫庾,但占据武都郡全境之后,汉中与关中的联系将被彻底切断,没有关中的支持,区区一郡汉中之地是无法长期坚持固守的。

汉中之战不是什么普通的小战事,刘备必须倾一州军力、物力于此战,后勤供应更是不易,备战所需时日非短。刘备有些心急,便出动了张飞、马超、吴兰等部先行进军武都,令其屯军武都郡治下辩,由此东进便能占领河池关,从而切断陈仓至汉中的要道。

而刘备本人则率刘封、黄忠、魏延等将领于巴西郡组织后备大军,准备直趋平阳关,进击夏侯渊与张郃的汉中守军。

吴兰、雷铜所部是刘备于入蜀时在雒城收降的原益州部队,这次受新主人刘备的信任独当一面出击武都,当然是感恩怀德,誓求必胜,所以接令便立即出动,一个长途奔袭抢占了下辩,这下把远在邺城的曹操惊动了!

曹操紧急书令时主军陈仓的征西将军曹洪、参洪军事的骑都尉曹休出动征讨,书中明令:“曹休虽然是参军,其实是主帅。”——曹操经过数十年的战场观察,对手下将领的能力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曹洪现在也可以称为历经百战的老将了,但对于曹操这种近乎羞辱的命令却心有领悟,对率领虎豹骑部队的曹休之战场实力,曹洪也是挺服气的。

暂不提曹洪依曹操令将军事指挥全部委托于曹休,刘备却觉察到了下辩的危险——孤军前出过远,曹洪军主力一旦南下切断辎重供应之路,即必陷困境!紧急书令张飞进军固山,先摆出一副欲断曹军后路的态势,不知能否将曹洪吓退?

时马超部已经从右翼出动到了沮县,此地能阻挡汉中曹军对下辩的威胁;主要看张飞能否再施当阳长坂坡时的威风,令曹洪军畏险而退。

实际上那曹洪军至中途还就是犹豫了。

张飞进至固山以后,当然明白刘备的意思,立即大张旗鼓对外宣传:即将出动切断南下曹军的归路!这下曹洪及所带众将不禁狐疑不前了,别在这野山路上再重蹈张郃的覆辙,那张飞用兵智勇兼备,神鬼莫测!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这时曹休说话了:“张飞如真的去断我归路,应当伏兵潜行呀。现在先张声势,说明必然不去。应当趁其大军尚未云集武都,我军抛掉一切顾虑,疾行奔袭下辩,吴兰军破则张飞自然退军。”

本来魏王安排的掌兵正主就是曹休,曹洪当然从之,于是曹军反而催军疾行,昼夜兼程,直袭下辩。

张飞的大张旗鼓没有把曹休唬住,反倒把吴兰给忽悠了:吴兰部闻听张飞大军已经出动去断曹军归路,顿时放下心来,哪有这么大胆的曹兵?胆敢不要后路前来进袭,部队不吃饭了?

防备松懈是自然的事,谁知偏碰到了那不信邪的曹休,所率主力又是天下闻名的虎豹精骑,惯打无后方的突袭作战,吴兰竟在不知所措中发现:曹军骑兵已经扑进了疏防的下辩城!

慌乱中集结部队已经迟了,部将雷铜、任夔等拼死与战,结果被发飙的曹军铁骑胡砍乱踏于马下,脑袋被砍走;吴兰死战得脱,率残部逃进了大山,谁知也实在太不走运了,于阴平竟又被氐人首领强端偷袭,脑袋被砍下送给了曹军邀功,吴兰部竟落得个全军覆没,尸骨无存。

一切如同曹休预料,固山的张飞、沮县的马超等部,闻知吴兰军的凶信果然不敢再孤军前出,一起率部退回了巴西,刘备的初伐汉中就此一败涂地,战事暂时进入了中场休息时段。

可是那刘备半生所经战事无数,败仗也是无数,怎会将这点小小的失利放在心上?索性亲率主力全部出动,直抵汉中平阳关下,下辩的损失坚决要从汉中找回来!

至于左翼背后的曹军威胁?刘备也不是蛮干之徒,还是派出了一支偏师西进,由其部将陈式率领,任务是断绝马鸣阁道,阻截陈仓、武都曹军对汉中夏侯渊部的增援。

面对刘备来争汉中,曹操并不太担心,一是曹操极为信任夏侯渊、张郃的战场把握能力,二是陈仓的驻军实力非凡,料想那刘备也不敢置背后武都的曹洪、曹休大军而不顾死攻汉中,为保万全,曹操又飞骑传令驻军陈仓的偏将军曹真出动策应汉中战事,在曹操心里还有一道保险:夏侯渊的帐下还有一名可依赖的将才:徐晃。

曹操本人眼下实在顾不得西方:荆州襄阳前线的关羽现在成了他心中的大患!这里离许都实在太近,一路无险可守,而替刘备镇守荆州的关羽,这几年实力迅速膨胀,已经不是驻扎在樊城的曹仁所能单独对付得了。

尤其是那关羽不光是军力势强,更可怕的是暗招频出,荆州军的无数间谍已经深入到了许都内外,看不见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

236

关羽奉命镇守刘属荆州,一开始由于部队主力被抽调西进益州增援,所留兵力少得可怜,以至于连当初甘宁带一千兵迎击于益阳,关羽竟持重不敢驱逐;当初与鲁肃的战场谈判由于自己实力不济,说话也难得强硬到底;直到孙刘双方订立和约,南方战争危险暂时消除,关羽才算缓过一口气来。

自建安十六年曹操把屯军樊城镇守襄阳的曹仁抽调西拒马超,南郡北境的曹军也安稳了下来,双方基本都采取的战略守势,所以刘属荆州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局面。

这给关羽的部队重建提供了大好环境,尤其是关羽具有两条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关羽自单骑斩颜良,千里寻刘备以来,名声冠绝华夏,吃粮当兵谁不愿意跟着这样义勇双绝的英雄?二是关羽本身就以体恤士卒著称,傲然不屑理睬的是那些士林大夫,对自己的左右部下关羽却是视同己出。大伙自己品味一下:你自己若免不了穿那身军装,会去跟着谁干?

所以,六七年的工夫,关羽凭借南郡、武陵、零陵三郡的充足财力、人力,逐步扩军十余万,这下不光身旁的孙权感觉到了威胁,就连北方东汉名义的都城许都也有人遥望南天盼解放了。

按曹操看来,这是关羽派大量的细作北上所致,这是在与许都那些死扛着大汉招牌不放的部分文武百官勾搭调情,不过曹操并不过于担忧,因为代替曹操留在许都主持军政的是他绝对信任的人:丞相长史王必。

长史王必德才俱佳,对曹操可称忠心无二,但不幸的他却有位极知己的朋友:京兆尹金祎,恰恰这位知己好友在政治观点上却与王必不同,王必是曹操的铁杆,金祎却是骨头里认为自己是大汉忠臣,对于王必,金祎虚与委蛇,认为王必不过是曹操留在许都看管皇帝的一个狱头而已。

金祎对曹操欺负皇帝的行径很是看不惯,没站出来抗议只是因为时机不到,现在曹操根本难得到许都来了,恋在邺城铜雀台里训练那些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当然还有大量的贵人、歌舞伎,而南方荆州的关羽势力已隐隐威震许都,机会出现了!

金祎便秘密联络太医令吉本、耿纪、韦晃、吉本的儿子吉邈、吉穆等人,准备由吉邈组织部队突袭长史王必德军营,金祎为内应,一举干掉王必占领许都,劫持了皇帝,再奉天子命配合荆州的关羽共同进军邺城,如此将一举重振大汉皇统!

建安二十三年正月,金祎与汉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决定行动了!

最先是由吉邈率杂人及家童千余人夜间突然在王必的军营大门放起了大火,营内有金祎早就安排的人作为内应,致使王必仓促之下,无法防范,大营被破,王必肩部中箭,又不知进攻者是哪家神圣,人到难处思良友,王必被人搀扶前去投奔好友——金祎!

历经千险万难,长史王必终于挨到了金祎府门,唤门之时,门未开里面有人相问:“王长史死了吗?那家伙死了我们的大事就算大功告成了!”——这是金祎的家人不知是王必在敲门,以为是吉邈等人前来报捷呢!

这还有啥说的?王必心中酸苦之下,不顾箭伤剧疼,夺路他奔,总算暂保了一条残命。

乌合之众胜利的希望只有一个:王必丧命,曹军群龙无首,金祎便能以京兆尹的身份出来收拾残局,军权在手,以后一切都好说了。岂知天明之后,发觉王必犹在,吉邈的杂牌军竟一哄而散,武装起义成了闹剧一场。

其实王必也没活了几天,心伤加箭伤,十余日后,王必因伤毙命,但此时起义的人等都已被捕,王必这十余日的残命其实救了许都,也可以说是金祎那莽撞的、不见人先多事问话的家人,葬送了一场本来可能精彩万分的好戏!

金祎、吉本、耿纪、韦晃等罪犯被送到了邺城的曹操面前,曹操痛恨这些叛逆自不必说,还有王必那一条命呢!结局那当然是注定的,全部被斩。但众人却没有一个认错求饶的,一个个慷慨赴死,就义前还大骂曹操乃篡汉奸贼,这下曹操不能不警觉了!

像这类的官员朝中还有多少?怎样才能一举根除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内心深处下毒手的反曹分子呢?

曹操琢磨了一个绝主意:把许都的文武百官全部招到了邺城。

漳河水边,铜雀台旁,魏王令百官分站两列,各自志愿加入两派,救火者左派,不救火者右派。大家谁不以为救火者必然无罪呀,几乎尽数站到了左派一边,是否中国的左右两派血斗起源于此?

太祖曾有句:我就是喜欢你们的右派!传令:右派不救火乃是不助叛乱;左派救火队不是去救火,实乃去趁火打劫相助贼人。

简单处理:全宰了吧!

这下不用抓一批、管一批、杀一批那么麻烦了,太祖统治的中国已经全部剩下右派当权,大汉皇朝离彻底变颜色也就光剩下了那块招牌了!

太祖清理阶级队伍之时,边关的将士正浴血奋战在平阳关上。夏侯渊、张郃、徐晃面对刘备大军的围攻,正竭尽心力苦战于荒远。

那刘备是何等人?厮杀半生,战场经验极为丰富,又兼智囊法正运筹帷幄;诸葛孔明于成都足兵足食的保证前线供应;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哪一个不是勇冠三军?所以,一开始从实力上便已经决定了这场战争的结局。

但事情并不像想到得那样简单,夏侯渊、张郃、徐晃都不是容易对付的,尤其持平阳关的绝对地利,蜀军后勤供应遥远路险,那刘备还就是占不了什么上风。

刘备开始指望偏将陈式等十余营毁绝马鸣阁道,如此汉中的曹军即处于绝境,谁知夏侯渊也早料刘备此“关门打狗”之计,提前派徐晃西出伏击陈式部,可怜陈式尚未走到马鸣,即遭遇徐晃伏击,山间路狭,部队仓促之间战不能战,避无可避,竟如同张郃于瓦口遇到了张飞,士卒多自投山谷,可惜没有张郃的运气,大多摔死,陈式全军覆灭。

此战事虽小,关系甚大,就连远在邺城的曹操看过军报也不由后怕,大喜之下,专令嘉奖徐晃:“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三国志·徐晃传》

而平阳关的刘备却就此一筹莫展,被处于前进不能,后退不甘的尴尬境地,相持几年,战况无丝毫起色。无奈之下,只得令成都的诸葛亮增派援兵,举州支援汉中战事。

诸葛亮在成都能估计到汉中战事的艰难,更明白汉中对于益州的意味着什么!支援汉中前线,并不能指望邻近的三巴,那里是新收服之地,兵源财力有限,物资兵员主要靠蜀郡供应,而蜀郡太守法正却正随军北征,诸葛亮急于物色一个蜀郡太守的合适人选。

诸葛亮内心的候选是原益州从事杨洪,便以汉中战事咨询杨洪,杨洪回答:“汉中乃益州咽喉,存亡之关键,若无汉中,必无西蜀!此益州家门之祸,举全州之力发兵供粮,除此何疑!”

诸葛亮大喜望外,面试得到的答案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便立即上表刘备,命令蜀郡太守,结果杨洪不负孔明期望,如期足额地保证了汉中前线的蜀军所需。

此事还产生了另外的效应:原益州官员士民竭尽所能咸服诸葛亮,能抛弃新老地域观念,尽才用人,器量非凡。

就在刘备能无后顾之忧专致于汉中战事之时,邺城的曹操却无法亲临汉中前线:朝中的叛逆刚除,漠北的代郡、上谷乌丸无臣氐又公开反叛了!

237

曹操年轻时曾装中风奚落过叔父、骗过了老爸。难道是出于当时阿瞒早有预感?曹操倒还真落了个脑中风的病根,不定期地发作,病发时头疼欲裂,唯有当时的名医华佗能予与针灸缓解,不过却不能根除。

曹操认为这是那华佗持医术自重,欲长期要挟自己,便借华佗诈说妻病请假不归拖延召唤,拘押了华佗。后来干脆不顾当时谋主荀彧的劝告刑毙了这一旷世名医。

当时曹操杀人的理由牵强得很:“我不杀这小子,他也不会为我根除此病,没什么可忧烦的,权当世间没生出此鼠辈来就是了!”——就这也该定死罪?

素称目光长远的曹操偏没预备自己将来需要华佗的时候,及至后来曹操自己的爱子仓舒得病临危,曹操才叹气后悔:“我不该杀了华佗,是我把自己的儿子害死了!”

不时头疼的魏王,情绪自然难稳,随便杀个人舒解心中烦躁竟成了家常便饭。为什么后人有句:伴君如伴虎?就是因为这个“君”具有超越法律的无上权力,天下的人能否残喘求命,还要根据这个人的喜怒哀乐而定,身边的人又哪来的安全感?

换了谁都一样,祸源在于这个可恶的专制制度!

换句话说:皇帝制度祸害了中华两千余年啊!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其可怕又哪里是可怜的老虎能比的?圣人云:苛政猛于虎。岂知专政猛于苛政!

那么,太祖晚年当真老糊涂了不成?也不尽如此,清醒时所作的决定还是相当英明的,例如对于国家由汉到魏变颜色的预言,例如对于官员趋于腐败的警告,尤其是对于中国百姓的担忧,日后无不兑现……

曹操于西方、北方战事纷起之时,发布中国百姓的养老制度:百姓女性年满七十以上,无丈夫儿子供养者;儿童年龄十二以下无父母兄长抚养者;天下盲人、手、足残疾者;无妻子父兄产业者,由国家供养终身。百姓贫穷不能自我赡养者,由国家按家庭人口提供给贷款。耄耋九十以上,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者,由国家出护理一人照顾其起居。——尤其是孤寡残疾人,活在曹操时代挺幸运的!

说明一下:曹操没有收公民的养老金,这是曹操政府无偿提供的福利。

内政清楚糊涂各半,对外战争几乎也是如此——至少从战果上显示是这样。

对平息北方代郡、上谷乌丸无臣氐的反叛,曹操令自己尚武的儿子鄢陵侯曹彰督军出征,自己则集结兵力、粮草准备亲征汉中。那曹彰果不负老爸所望,一场远征战事打得比曹操当年还要漂亮!

实际上代郡乌桓的战事并不是那么简单,表面上只不过是上谷、代郡区区两郡的匈奴反叛,实际上还有一个更加危险的潜在敌人在座等观望中,这就是当时受命管理幽州北部的鲜卑大人轲比能,其时已将自己的数万铁骑开往了代郡边境,是援助自己的匈奴兄弟?倒还没有明说,但反正绝不是来主动参加平叛的。

好一个曹彰!上得战场,大有其父魏武风范,身先前敌,后随铁骑万余,军动若风驰电掣,兵行犹利剑出鞘!

苍茫大漠当军帐,

塞北风霜作甘霖。

怒扯云霞拭日月,

狂推雾霭淹乾坤。

旌旗指处亡胡虏,

弩箭响时泣鬼神。

铁蹄弹奏得胜曲,

将军谱就凯歌吟!

鲜卑大人轲比能亲眼目睹曹彰战场风范:盔甲上嵌数箭,犹自杀气更浓,铁骑横扫乌丸,直如同风扫残云,一战得胜,士气愈胜,直追无臣氐至桑干之北,竟不容无臣氐歇息片刻,铁骑直捣中军,外围又有散骑追剿出逃残敌,仅砍下人头就达数千,俘获生力无数,漠北几乎像被飓风横扫而过,立时一片寂静!

鲜卑轲比能当然明智上表,表示臣服,从此永远忠于大汉曹操。

北方至此平靖,西方的战局却日渐恶化。

武都至平阳,一路险山,处处易守难攻,曹洪、曹休、曹真部费尽心力却难使秦岭山道畅通无阻,汉中夏侯渊部还是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守态势。

如此长耗下去,汉中前景堪忧,曹操终于再难稳坐邺城了。

建安二十三年七月,魏王曹操在理顺了内患北忧之后,终于亲自出马对付刘备了;九月大军来到长安,曹操决定,部队这次不再绕行陈仓,直接由长安南下子午谷,寻觅谷中险路,尽快增援汉中。

哪知就在大军即将出动的关头,襄阳前线军报传来:那荆州关羽即将开始北犯,曹仁于樊城已处于险境!

这还难以干扰曹操兵出汉中的决心,要命的是还有急报:曹仁的后方出了大事:南阳宛城守将侯音公开易帜造反,响应关羽,这下不仅许都立处险境,连樊城前线的曹仁也顿时处于两面受敌的危难境地。

这下疾援汉中的曹操犹豫了:宛城有变,将是远大于汉中前线的紧迫之事!一旦有失,樊城曹仁必然立处绝境,许都也将震动!已经把大军集结到了长安的曹操此时不知该先把主力投向何方了。

大军一旦东归平叛乱,拒关羽,那汉中战事必然堪忧;但如果不顾荆襄危局,径直出动汉中,一旦荆豫有失,开拓些边远境土又有何用?

部队西进还是东归?曹操两难之际,还是恢复了赌徒本性:将赌注压在了樊城的曹仁身上!传令曹仁,暂且不要理睬南部的关羽威胁,全力平复宛城叛乱!

曹军主力则在长安引弓待发,视东西两方的战势,再决定把利箭射向何方。

应该说,这也是曹操的最佳方案,因为平阳、荆州两方的局势还都处于扑朔迷离状态中,到底应该孤注一掷于哪边?是谁也说不准的事。

平阳前线,刘备的蜀军虽处于攻势,但战事已胶着近一年,夏侯渊、张郃不但能坚守平阳不弃,其实还留有后备兵力,已用做一旦到来的蜀军退军之时,也就是说,战况还没到最危急的状态。

荆州前线,关羽大军北出,绝不是能轻易出动的,襄阳、樊城已处于敌前七年,一直安如泰山,那关羽身负一代名将之名,若无必胜把握,怎肯草率出兵犯境?

这次曹操又赌赢了!

宛城守将侯音就是关羽策反成功的曹军将领。其时见南方关羽军势大振,而北方许都空虚,曹操率主力已西进长安,割据南阳正逢其时,由此配合关羽北进许都,岂不为刘备立下了盖世功勋?

起事开始挺顺利,因为南阳郡数年来供应襄阳前线军需,已被搜刮得官烦民怨,老百姓再对比往日刘备军驻扎此地之时,一股念旧心理当然油然而生,所以侯音振臂之时,几乎八方响应,南阳不随同起事的官吏、将领被几乎一网打尽,皆尽被捕。唯有时任南阳太守的东里衮见势不妙,仅与功曹应余十余骑得以窜出亡命,宛城被侯音顺利占领。

不仅如此,侯音并未放过东里太守,在席卷南阳的同时派出了专职搜捕骑兵来追逃太守东里衮与功曹应余,两人逃得虽快,但追兵更快,终于没能逃过宛城新占领军的搜捕,东里衮被一根麻绳栓了回来,应余丧命于乱箭。

这时被侯音信任的功曹宗子卿闻知曹仁征讨在即,内心暗自突然明白:这侯音成事的可能性不大,关羽在战线的南边,着急救不得宛城,还是观风转舵吧!

便向侯音进苦口之良药:“足下顺民心,举大事,远近莫不望风响应;然而拘押这些地方将领却大是不妥,对我们能有什么益处呢?还不如予与遣散,更能获得军心民意!”

侯音也是被成功给乐晕头了,竟然采纳了这宗功曹的建议,把已经逮住的南阳诸将以及太守东里衮给一并无条件释放了。谁知就在当天夜里,那忠诚的宗子卿即逾城而逃,这还不算,索性联络的刚被释放的东里衮,集结了各县未叛的兵丁、余民,反而把宛城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关羽的部队毕竟隔着襄阳、樊城,还是那曹仁的部队来得迅速,刚起义的部队最怕被剿,侯音部军无战心,民无守意,宛城被曹仁轻松攻破,侯音被曹仁部将、原马超的部下勇将庞德砍走了脑袋。

曹仁怨恨宛城军民支持叛军,竟破天荒地也学了一回魏武风范:破城后尽屠全城!

而南郡的关羽连出动救援都没来得及,宛城的反曹火焰便被扑灭了。但家里失火易灭,外来海水难堵,汉中的战事竟然一转直下,如同汹涌的海潮,一个巨浪淹没了汉中的曹军,竟使曹操最为欣赏的一代将才夏侯渊命丧黄泉!

238

僵持于平阳关近一年的刘备突然兵锋转向,令夏侯渊、张郃坐守不住关城了。

在法正的策划下,刘备主力于建安二十四年正月突然自平阳南下抢渡了沔水,占据了平阳关南侧的定军山,并顺山势扎下大营,意图极为明确:险山对险山,咱们就长期地耗吧!

这下总督汉中的夏侯渊受不了了:定军山乃汉中南部屏障,背靠西蜀三巴,蜀军供应有了保障,而何时再来骚扰平阳?那就看刘备的心情如何了,可以说,随时都能下山游猎一番,之前夏侯渊甚至刘备都因此山并不能直接进军汉中腹地,都疏忽了这地方是个屯军长耗的绝佳山头。

那么现在难道刘备真的欲占山长耗吗?不是,刘备其实也长耗不起,且不说曹操肯定的会增援汉中,就是后方一州也会因长期征战的消耗而兵断财枯,初定益州,穷兵黩武可不是什么久安之道。

但刘备经法正提醒突然明白:就是摆个长耗的架势夏侯渊也会受不了,战争消耗是双方的事,曹军以一郡之地,更无法长期困守。

性急的夏侯渊还就是难以沉住气了,手头不是还有准备紧要关头使用的预备部队吗?干脆全军出动,与那大耳朵来个决一生死,最起码也要把蜀军从定军山上驱逐下去,不然汉中何时能得以平静?

刚因瓦口战败被从平狄将军贬为荡寇将军的张郃更是不能说什么,只得听从夏侯渊的将领,分军一半出动到定军山右前广石,与扎营于定军山前的夏侯渊成犄角之势,整个布阵甚为合理,可是那刘备能主动下山来战吗?

按夏侯渊预期:刘备断不会轻易舍此地利决战于山下,所以一切都是按照强攻山头准备的器械战具,哪知当天晚上,刘备竟意外地亲自率万余精兵军下了山,直接就扑向了广石的张郃军营!

这是早就预谋好的。刘备把部队分为十个千人大队,从四面八方同时开始了对张郃大营的围攻,而广石张郃大营的兵力并不弱于刘备,只是因为夜间临战,不明敌情,只能固守寨墙,不敢四面出击夜战。

蜀军是精兵,曹军也是悍卒,两家就摸着黑战了个势均力敌,张郃亲率亲兵冲出营寨求战刘备,一经交手,刘备军不敌战场绝勇的张郃,率部步步退往山前,那里是夏侯渊的主力大营,难道是去找死么?

张郃不敢远追,只盼夏侯渊能及时出动给予刘备迎头一击,就在此时,曹军辎重屯地走马谷突然半天通红,粮草的都围被蜀军给点着了——那才是刘备本人干的活路。

张郃紧急回营,准备集结兵力出援走马谷,到底没有夏侯渊行动迅速,夏侯渊的主力已经由其本人亲率出动增援了。

岂知刘备放火仅是虚招,真实的目的就是瞄准的夏侯渊部援军,早就在半道等着这位夏侯将军,两军相遇——不是相遇,是魏兵中伏——夏侯渊并不慌乱,亲自提刀冲向前方阻截的蜀军!

夏侯渊全军已动,势如猛虎下山,哪里能收的住兵势?惯性已经形成,夏侯渊背后的定军山上突然金鼓大作,呐喊连天,伴随着欢声雷动,一支铁骑趁山势扑下了山来,魏兵根本不及住脚回身抵挡,便从背后被冲了个人仰马翻!

率领这支铁骑的便是刘备的前督黄忠,那黄忠一杆大刀开路,却并不恋战,全军竟如同一支长矛,从背后直插魏军头颅——处于魏军前锋位置的夏侯渊!

夏侯渊还未能和前面阻截的刘备交上手,身边的亲兵却被从后方拥来的自己的部队给冲了个七零八落,随着定军山上蜀军雨点似的战鼓,八方呼应的号角,黄忠的铁骑冲到了夏侯渊的背后!

夏侯渊有些豁上了,圈回战马迎战敌将——本来此时应该催马一走了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这就是夏侯渊的个人性格所致:早在曹操把汉中委托给他时,就耐心嘱咐:“为将之道,应当也有怯弱的时候,切不可一贯恃勇。将军自然应当以勇为本,但更重要的是行兵以智谋巧计,只知道一味施勇,也就是一匹夫之敌。”

但曹操的嘱托没有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见厮杀就血涌疯狂是夏侯渊的天生本性,又岂肯伏鞍逃命?

仓皇之中,举刀迎敌,可黄忠此刻却正是人借马力,马借人威,交手只一合,夏侯渊便被黄忠一个平抹摘去了脑袋!

主帅殒命,魏军大乱,刘备趁势指挥蜀军围剿乱成了一窝蜂的魏军,曹操委任的益州刺史赵颙也在乱战中丧命,估计这益州刺史赵颙还从未到过任,虽然如此,益州牧刘备也算除了自己的官场大敌。

闻听噩耗,张郃知道大势已去,遂引本部兵马还军阳平。

曹军乍失主帅,军心大乱,将领们无不张皇失措,不知如何应付这突来的危难!

关键时刻,夏侯渊帐下军司马郭淮站了出来:“张郃张将军,乃国家名将,刘备素来忌惮;现在局势危急,非张将军不能稳定大局。”

于是魏军公推张郃为全军主帅,诸将皆愿受张郃节度。张郃也不便推辞,就此接了印授,紧急布置平阳防务,整顿溃兵,大家这才算暂时有了主心骨。

魏军凶信急报到了长安的曹操那儿,曹操不由又惊又痛,详细询问军情,不禁暗怨夏侯渊莽撞,连累三军,内心深处其实也深悔自己用人不当。不过这后悔药还是要等日后品味,眼下至关紧要的莫过于守住平阳,保住魏军残部诸将;至于找刘备复仇讨血债?马上就会让这大耳朵血债血偿的!

曹操急令:由张郃节度汉中各部魏军,并遣使赐张郃假节。自己也再不能待在长安遥控指挥了,从现在起,曹操才算真正地开始布置大军出子午狭谷增援汉中的军务——要说是曹操自己贻误战机,致使夏侯渊殒命也不为过。

平阳关前线,魏军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刘备趁势重渡沔水来攻,那时必然会处于寡不敌众的危局,还是郭淮建议:“直接阻渡即是示弱于刘备,不妨远离沔水结阵,等蜀军半渡,我军出动痛击,蜀军必然大败!”

谁知敌人的行动向来不会听从自己的指挥调动,那刘备用兵谁也琢磨不透:竟然还是依山固守,绝无主动出击的意思!

这刘备到底想干吗?难道指挥大军来汉中前线耍无赖不成?

还就是让众人琢磨透了,那刘备还就是准备在汉中平阳将无赖进行到底!

那么,魏王曹操大军来到,你刘备这无赖还耍得下去吗?

刘备等的就是曹操,早就对部下扬言:“曹操就是亲自来到平阳,也必然无能为力,汉川已经姓刘了!”

239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正月,曹操六十五岁了,就在曹仁攻屠宛城、阵斩侯音的同时,总督汉中的夏侯渊也被刘备砍走了脑袋。这下曹操不用在长安犹豫不决了,终于决断:大军兵出斜谷,进军汉中。

三月,曹操亲自率军穿越了子午斜谷险道,其实无非是山路难走些罢了,汉中还控制在魏军手里,并没有什么遇敌伏击之险。这与日后诸葛亮不敢从此路出击长安还是大为不同的。

憋了一肚子火的曹操来到了平阳关,所有魏军都感觉到了:这下够刘备受得了!几乎举国兵力来到了这汉中小地方,收拾大耳朵刘备还不是瓮中捉鳖、手到擒来的事?

可惜现在的刘备并不在瓮中,而是固守在汉中西、南部的各个险山上,那时候没有什么远程大炮之类的兵器,想攻下个山头还就是不容易,人家就是从山顶滚下块石头蛋来,这攻山的就不知要多少断胳膊瘸腿人了。

曹操大军渡过了沔水,刘备无动于衷;曹操大军兵临山下了,刘备还是像没发觉魏军驾到;曹操于山下摆开了阵势索战,刘备干脆蹲在山头上当起了阅兵的首长;出兵攻山?曹操还没有糊涂到拿士兵的血肉垫石块的地步,当然,真欲登山,遭遇的又何止是石块?

实际上刘备是沿定军山依山势西向,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曹操的魏军如果想穿越这道防线,不付出相当的代价是做不到的。问题在于,付出代价穿越过防线又能如何?军多辎重无法过山,战士们吃什么?兵少其实等于拿孩子去喂狼。早就较量过了:山地作战,大平原出来的魏军PK蜀军,相等兵力占劣势,那些如同山猴子般的小个子蜀兵不是大个魏兵能单个对付得了的。

面对刘备这种不战不和又不走的“无赖”战法,曹操怒火满腔!——可是还得自己消下去,两个字:无奈!

现在成了这种尴尬的局面:大军云集成了劳累自己;兵多反而多了自己的累赘!人需要吃粮,马需要嚼料,粮草哪里来?汉中经曹操移民河洛,已经略见萧索,地方无储备,那就唯有指望遥远的关中组织长途运输,可是斜谷路狭,车马难行,路唯一条:初进汉中的秦岭山路!

且不说那路也就勉强算作路,刘备的多支部队就驻扎在那边的险山头上,焉能热情护送曹操的运输大队顺利过山?想混口吃的,不经恶战是到不了嘴边的。

这样就需要一支庞大的护粮部队了,问题在于:这些部队也需要吃饭呀!所以就形成了这种不大好算清的账:护粮部队少了能多余下军粮到汉中,但危险极大,弄不好就等于给刘备来送军粮;护粮部队多了兴许不够运输大军自己嚼咕的,等于来回拉练折腾着玩!多少部队护粮最合适?这是连魏王曹操也说不好的数字。

阿瞒出道时就预感到的“刘备,人杰也,将生忧寡人”的预言今天兑现了!

曹操苦耗月余,战势无丝毫进展,碰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就是给你死缠的“无赖”,曹操也没辙。欲待退军,徒落天下笑柄;留部分部队固守汉中?那还不如不来增援呢;舍弃汉中?曹操更不甘,来这儿干吗了?费尽心力打下汉中来,就是为了送给这大耳朵?

初夏凉夜,曹操于军帐辗转反侧,思来想去,还是进退两难!起身温酒消夜,下酒菜乃是只清炖母鸡,曹操伸手撕下一块,不经意间却是鸡肋两条,嚼在口中,味尚鲜美,只是无肉无皮,下酒好肴,顶饥甭想。曹操突有所动:这与眼下强争的汉中何其相似?

顺口游心,不觉默念:“鸡肋、鸡肋!”

哪知正好值夜营官前来请示夜间军营口令,跪等多时,不见魏王示下,原来曹操心思信马游缰,根本就没有注意帐下跪了何人,禀报何事,犹自嘟囔:“鸡肋!鸡肋!”

营官好不容易才算听到了魏王口谕:鸡肋?当然退下传达魏王新颁口令:鸡肋。

这鸡肋口令传达到了行军主簿杨修耳中,杨修立即吩咐属下收拾行装:咱们魏王要远行了!

左右惊问:“主簿能预测魏王未颁军令?”

杨修解释:“鸡肋这东西,弃之如果可惜的话,不过惋惜一时,再嚼上面也没啥东西,我王以此物比喻汉中,可知魏王准备丢弃汉中回家了。”

《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借此由杀了这他早就嫉妒的智者杨修。其实并无此事,小说家演义而已,杨修是活蹦乱跳地随军回家,杀杨修是几个月后的事,与“鸡肋”无关。估计曹操也未必能立即知道杨修凭“鸡肋”断定退军之事,至于以后有没有人打小报告?那就不好说了,按国人的德行推断:大有可能!热衷于此道的“君子”们至今遍布您的左右!

曹操虽然内心暗欲退军,但还是不能最后决断,主要是担心一种情况:弃汉中,武都郡也必不保,那刘备北取武都收服氐人之后,肯定会胁氐人进逼关中,这样关中将永无宁日!

曹操将自己的担心透露给了雍州刺史张既,张既献了条釜底抽薪之计:“将氐人尽数劝出武都不就是了?动员时就说政府给他们在关中准备好了免费饭食,避贼国家管饭,先到关中者厚赏,有人趋利带头,后面还怕没人效仿吗?”

曹操接受了张既的意见,并委托张既速去武都操办此事,张既利落地完成了任务:徙迁氐人五万余落移居到了关中的扶风、天水。

汉中这块“鸡肋”终于被曹操狠心舍弃了: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曹操率所有汉中的魏军撤离到了长安,刘备乐呵呵地接受了这不设防的宝地汉中,对于刘备来说,这可不是什么“鸡肋”,简直是条极肥美的鸡大腿,刘备也因把这根“鸡大腿”吞到了肚里而自我荣升汉中王!

当然,也是在部署的极力劝说下勉强就任的,这是中国官场统一内定的把戏,大家都得遵守这条“潜规则”。

现在刘备与曹操的级别一般高了,大家都是王爷,不同的是咱比你曹操多用了一个“汉”字。你可以理解成一个汉中的王,我可以理解为大汉中国的王!

后世众史家可以各取所需地任意解释历史!还不得多感激陕西省的这块“好江南”?

刘备称王,拜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麋竺为安汉将军,这几位地位都高于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的诸葛亮;并设置了前后左右四将军,依次为:前将军关羽、后将军黄忠、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这四位与翊军将军赵云被后世并称为五虎大将,其实赵云的地位要低得多。

但能得到五虎称号却是赵云的功劳,原因是唯有赵云在这次对魏作战中立了大功,这也是曹操这次增援汉中所能打上的仅有一仗,而赵云则因此战被蜀军诸将、士兵冠以“虎威将军”——是赵云最先得到的“虎”字,虽然不是官方任命的。

黄忠的后将军得来的也不易,就连诸葛亮开始也担心远在荆州的关羽是否会服气与黄忠并列,还是刘备坚持了对黄忠的任命:干掉了曹军名将夏侯渊!此功大无以复加!

谁担当汉中太守重任?论资格与战功,尤其是与刘备的关系,大家认为非右将军张飞莫属,张飞本人也准备好了接受这一标志着大将能力的职务。

刘备行事绝对非凡:出乎一切人的预料,越级提拔牙门将军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全军皆惊之时,刘备大会群臣,让魏延自己用谋略向大家作了解释。

刘备当众问魏延:“如今你已经挑上了重担,有什么要说的吗?”

魏延慨然而对:“若曹操举天下之兵来犯,我能为大王拒之境外;若委派一偏将带十万兵来,我能为大王吞掉它。”——从日后的事实看,魏延并没有吹牛皮,刘备也没选错人。

刘备看人可称一绝:三顾茅庐请诸葛自不必说,就是对张飞与魏延的选择上,便可见其一斑。

二人都属勇将,大概张飞还更胜魏延一筹;智谋显然魏延更要居为下风。但魏延只比张飞强一点:张飞一贯不恤士卒,酒后更常鞭挞左右;而魏延则相反,勇猛过人之外,以善养士卒著称,这的确是守土的先决条件。

刘备的厉害之处大家现在体会到了吧?

但人无完人,刘备的知人善用却没有体现在身边最为忠勇的赵云身上,刘备也就是一直把这位苍天送给他的大才当做了一个忠实的勇将使用而已,也就是如同曹操看待典韦、许褚一般,岂知是埋没了一位天下奇才,也令刘备自己遗憾的“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就拿这次汉中战役来说,曹操放弃汉中固然有他自己的难处,但具体促使曹操忍痛割爱的却是两点:刘备令关羽在荆州动手了,曹仁的樊城处于危急态势;再就是另一点,赵云的一场遭遇战把魏军打破了胆!

当然,这只能体现出赵云的勇力与胆量,战势大略与治国之道赵云其实早就显示了才能,只是未能引起刘备的注意,可能就连诸葛亮也疏忽了赵云的内秀。

240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

蜀书中对于赵云的记载极为简略,这也难怪,西蜀以正统大汉自居,虽设史官,但并未单独修蜀史,致使后来陈寿补修蜀书把所有的蜀军将领都给简略,实是奉大魏为正统的陈寿的无奈,难以详细收集这敌国将领的详细资料,能简介其主要功略,也属不易。

但从这简介中,笔者替刘备发现了赵云这位集忠、勇、仁、义、德、才、谦、直、明、略、于一身的绝世帅才!

赵云初随公孙瓒,公孙瓒曾嘲讽赵云为何不去依附袁绍,赵云的回答不卑不亢:“天下大乱,是非难明,我仅愿从能解民倒悬的英雄!”——出山之始,赵云即阐明了自己的志向:从军为国,从政为民。

选择了以仁义为处世准则的刘备为主人之后,便在客居袁绍军中时为刘备秘密召集了一支数百人的嫡系部队,命名为“刘左将军部曲”,袁绍至终也没能知道并掌握这支力量,这就是刘备重振家业的铁班底。

赵云一直为刘备主率骑兵,在东汉年代,这几乎就可称“特种部队”,哪家的骑兵都可以视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长期兼任刘备的贴身侍卫主官,事实上是刘备一直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赵云。

当阳长坂坡大战,赵云舍命保护了刘备妻子甘夫人,及幼主刘禅免难,因此被迁为牙门将军。据《云别传》载:刘备收服荆南,以赵云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取代复叛了的原太守赵范。

其实赵云对赵范的复叛有相当准确的预见:赵范有一寡嫂樊氏,乃国色天香之美人,赵范欲将美嫂配给赵云。——解释一句:在东汉年代,人们没有现代人的臭毛病,没有什么“处女情结”之类的怪僻,寡妇改嫁极为正常,连日后刘备的皇后也是寡妇再嫁给刘备的——赵云不干,以同姓犹一家为由辞了这门亲事。

实际上赵云也并非不爱美女之人,而是看出了赵范日后反叛的苗头:舍美人是其德,察赵范是其明,为刘备是其义。

进入益州之前,赵云被刘备任命为留营司马。实际上是刘备知道新夫人孙权之妹骄横,所带吴兵纵横不法不好管理,因为赵云严于治军,才委托其任掌内事——代管老婆?这的确难为赵云了,刘备自己“妻管严”委托部下出面,赵云不得不“失职”几分。

但毕竟赵云对政治大局还是不含糊的,在孙夫人带刘禅回归江东省亲之关键时刻,赵云立即能觉察到对将来政局、军事的不利,遂追舟拦江,联合张飞强夺回了刘禅,显示了赵云目光的远阔。其实也是极具风险的:干涉领导的家事,谁能挺身而出?

入蜀之初,刘备曾准备把成都的房产田地赏赐给立功的诸将,唯有赵云站出来明确反对,并以大汉名将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据,据理力争,将这些房产、桑田退还给了益州人民。

这已经不是一个普通勇将所能为之的了,按赵云的原话就是:“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这样将士作战才会更有动力)。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这是从政治高度、治国大局给刘备上课!

可惜刘备只是“即从之”,并未领悟到这位部下除了正直敢谏以外,建议的是长远的治国方略,这心思,又哪里是一般将才所能具有的?——偏将军这时干的是御史甚至丞相的活路!

此时的赵云与刘备的关系不可谓不密,所立军功不可谓不大,论才智出类拔萃类,论眼光不亚孔明,比勇力谁不服气?比职务却是仅算个中等偏上级别:翊军将军——一个杂牌将军称号而已。

但赵云却从无委屈的表示,还是任劳任怨,敬业职守,赵云恭谦名副其实。

尤其后来刘备急于为关羽复仇,兵伐东吴之时,赵云不顾“圣怒”,极力直谏应东和北伐的道理,这分明是如同诸葛亮一般,放眼的是天下这个大棋盘,赵云之帅才此事显露至尽!

刘备偏执于私义,自不必说。诸葛亮为何此时还没能觉察赵云此超越“为将之道”的风采?如果此后委以军国大事,又何至于自己“事必躬亲”,最后活活累死于五丈原!

大概是由于赵云年龄的原因,偏大了,但如果从那时便让赵云运筹于帷幄,说不定诸葛不至于半道丧良将,毕竟脑力劳动对老年人损伤较小,反正强于上战场亲自厮杀。

再设想:假如是赵云留在荆州主持大局将会如何?指挥作战估计赵云并不亚于关羽,这有后来的战例为证。但执行政策方面则绝对优于关羽不知多少倍了,政务治理大概也要强于关羽,那时,诸葛亮的“隆中对”岂不是能够得到照本宣科地执行了吗?

追忆了赵云以往,又提前扯到了赵云后来,还没顾上介绍赵云刚战过的一场硬仗,此战发生在曹操困耗汉中的中期。

泡蘑菇战事,最要紧的就是军粮供应,曹操从陈仓调来了谷米数千万囊,路经黄忠、赵云驻军的北山之下,作为驻军主将的黄忠决定出寨劫这一票!于是便带副将张著率全军包括赵云的部属一块离了营围去劫道了。

时赵云留守营围,沔阳长张翼也在营内,赵云见约定的时辰已到,黄忠不见回营,便留张翼守营,自己带数十骑接应黄忠。

黄忠的劫道行动并不顺利,曹操闻知运粮大军遭遇劫匪,便出动大军前往接应,赵云的数十骑恰与曹操的前锋遭遇了个对个。曹操见赵云兵少,即挥军大出,赵云却不能退步,让开了路后面的黄忠部便肯定被包了饺子,只有舍命死战了。

赵云跃马挺枪直击魏军前锋,双方刚交上手,曹操指挥的大队已经赶到,赵云丝毫不惧,数十骑结成了个铁桶小阵,赵云单骑前出如矛尖,直刺曹操中军,曹操就势指挥大军将赵云这数十骑围了个不知多少层。

谁知曹操的群狼不敌赵云这一只虎,被赵云几十骑径直冲入曹操中军,魏军救主心切,也不由向中军集结,阵势竟然大乱!竟被赵云左冲右突,杀得曹操大军步步后退,混乱之中,曹操的后军也被卷进了战场。

对于曹操来说,这也是场遭遇战,混战多时,曹操竟不能对部队实施有效的指挥,眼看着中军大乱,前锋已败,后军也是无奈才主动加入了战团。

岂知赵云并不把魏军放在眼里,数十轻骑竟如入无人之境,面对杀不胜杀的魏军,几乎任意驰骋,枪杆抖时,必有人落马,铁蹄踏处,尽一路惨呼!扑上来的魏军几乎挡道即死,突围的赵云竟如闲庭信步,曹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云扬长而去。

突出重围的赵云回头远望,发觉张著部被隔在了魏军背后,曹操却是偷牛的走掉逮住了拔桩的,大军蜂拥而上,把张著部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好一个常山赵子龙!转马挺枪又杀入了魏军重围,竟如同驱赶群羊般将围攻张著部的魏军纷纷赶散,张著军随赵云突围而去,魏军却既不敢阻挡,又不敢贴近追杀!为什么?那赵云救出张著之后,亲自单骑断后,魏军已被杀破了胆,只是远远呐喊,却无人敢逼近厮杀。

曹操军令森严,士兵们不敢近战却也不敢随意退军,只得远远地尾随赵云追到了张翼留守的蜀军营围。

蜀军尽数退入营围之后,张翼欲闭门拒守,而赵云入营后却令营门大开,偃旗息鼓。

本来就是勉强追击的魏军来到营前,见状大疑:如无伏兵怎会如此模样?诸将踌躇不前,相互商议半天,始终没人敢来试探虚实,直磨叽到天色渐暗,才下定决心:回去吧,对魏王也算有所交代了。

哪知就在魏军迟疑许久的时间里,赵云已经组织好了弓弩兵,就等着魏军的收兵之时呢!曹操大军已经启动回师,后面突然战鼓震天,赵云率部复又杀出营来,抵近魏军的都是些弓弩部队,一阵乱箭,曹操后队死伤一片,谁不争着往前逃跑避箭求生?

魏军惊骇之下,自相蹂践,堕入汉水中死者不计其数,曹操来汉中仅有的这场战事就此一败涂地。

次日,刘备亲自来至赵云营围视察昨日战场,不由感叹:“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赐宴犒赏三军,专为赵云庆功,作乐通宵达旦,蜀军士气岂不大振?自此蜀军中盛传开了赵云的雅号:虎威将军!

曹操的这次壮士断腕般撤军,当然不仅是由于赵云此战的绝勇睿智,与樊城前线的曹仁部有更大的关系,曹仁军报:江陵的关羽已经举州动员,就要出兵襄阳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29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