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战荆州:曹操最后的舞台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7 13:30:48 0


241

建安二十四年的江东地位甚是微妙,曹、刘两家于汉中打得不可开交,稳据江东的孙权落得坐山观虎斗:你们最好长期打下去,谁赢了,俺都不乐意。

等到后来胜负见了分晓,蜀胜魏败。孙权有些烦了:你们都混上顶王冠了,就孤家该老实地做曹操的降臣?需要有所动作:合肥!那是孤魂牵梦绕的地方,拿不到手,吃饭不香啊!

按照吃柿子要拣软的捏的行事原则,也的确该趁曹军新败,再往井里推他一把,孙权开始集结兵力准备对曹操的江淮开刀!

消息传出,魏军惶恐,但曹操的扬州刺史温恢却并不在意,断言:危险来自襄阳方向的关羽!江淮方向的孙权不会置身边的老虎关羽而不顾,轻易出兵江淮的。还就是让温恢把孙权给琢磨透了,孙权在集兵之时,的确犹豫不决了:该先对付谁呢?

论说刘备势增曹操势弱对孙权是件绝好的事:江东的分量骤然变重!曹、刘势均力敌,孙权必然成了香饽饽,没人会傻得将这支第三方力量推向对方,孙权的外交、军事尽可以游刃自如,两个超级大国并存时,对江东不是什么坏事,这叫活在夹缝中的幸福生活,国际环境相对的安全。

本来孙权在形式上已投降曹操的同时,对刘备留在荆州的这位“万人敌”关羽也是曾示好的:派人求婚于荆州,欲聘关羽的女儿为儿媳——孤的妹子怎么能嫁给你们了?做亲有个来回不算过分吧?

岂知孙权的示好竟遭关羽的羞辱:使者被驱逐,带回来的还是辱骂之词:“虎女安能嫁犬子?”这时的关羽有点过分了,做亲不成颜面在么,孙权的妹妹嫁给了刘备,也没见得贬低孙家多少身价。

何况江东孙家门槛也并不寒酸,且不说孙权独霸江东的老板身份,就是上辈孙坚、兄长孙策,哪一个弱于关羽多少?论家庭出身,关家就更不能与孙家相比了。

孙权的脸面再也架不住了。对恶邻关羽,孙权现在是深恶痛绝!

但如今关羽军威渐盛,孙权被辱却不敢动兵,虽没彻底撕破脸,但两家事实上已视同水火。假如倾主力于江淮击魏,孙权对处于上游的关羽怎么也难以放心。

最后还是决定:还是继续磨刀,至于到时砍在谁的头上?那就看机会是谁留给了,谁将后脑送给孤,谁就该挨刀!

孙权的磨刀声没有被关羽听到,死后被封神的关羽这时还是个凡人,具有凡人的突出优点与缺点。

关羽战场极勇武,世所公认;但官场却生疏,几同弱智。

初镇荆州之时,西凉马超投蜀,关羽闻听又添一世之名将,反而不安,专致信孔明:询问那马超到底“人才可类比哪位”?

诸葛亮明白这是关羽担心自己之前的光芒被遮掩,回书:“马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但不过黥布、彭越之徒,当与益德不相上下,哪能及美髯公之绝伦逸群?”

这顶哄小孩子的高帽竟然使关羽“省书大悦”!本来这种私信应该绝对不能公开,那样做既损了自己,又卖了孔明,但关羽却将信传阅众宾客,这岂不是告诉别人自己肤浅?

关羽体恤士卒,却对部下文武高干骨头里藐视,后来南郡太守糜芳,将军傅士仁,都是因关羽素常轻傲自己而降吴反叛。

对于平蜀立了大功的黄忠,关羽也是不出孔明预料:因其年老,拒绝与其为伍,竟然差点拒接前将军印授,幸亏刘备早有准备,所派颁印使者为能言善辩的前部司马犍费诗,费诗惊讶:“君侯与汉中王乃是一体呀,同休等戚,祸福共之,还能计较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费某就这样向汉中王复命,君侯不会后悔?”

关羽醒悟,才算认可了黄忠老将作为自己的同僚,——但黄忠若知道此事会做何感想?看来关羽为官,在对待战友、同僚方面是不及格的。

但关羽为将却堪称忠勇雄烈,这不仅表现在战场立敌万人、指挥若定上面,一次刮骨疗毒便足傲古今!

关羽曾被流矢射中左臂,创伤虽愈,但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者说是因为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应当破臂刮骨去毒,关羽便立刻伸臂令医者破臂刮骨。当时关羽正请诸将饮酒,臂血流满了盘器,而关羽烤肉下酒,谈笑自若!这等毅力,这等风范,诸将谁能不服?

关羽准备开始对樊城的征伐应该始于建安二十三年的十月,以配合宛城侯音的倒戈反魏,并且能直接牵制曹操于长安的大军出动汉中,间接地支援汉中的战事。

但是当时关羽最大的顾虑就是身后的江东军,现在已经不是与荆州关系还算能过得去的鲁肃了,鲁肃已于建安二十二年病逝于陆口的汉昌太守任上,而接替鲁肃的却是关羽向为忌惮的吕蒙,关羽不安稳妥后方,是不敢兵出樊城的。

应该说当时关羽向樊城的佯动是成功的,曹操大军还就是屯兵于长安未敢轻动,只可惜宛城侯音功败垂成,失利过快,使关羽错过了夹攻曹仁的战机。

曹操主力入汉中作战,关羽这次不是佯动了,能把魏军调出汉中就是胜利,这点关羽做到了,达到了目的的关羽并不善罢,后方已经留足了兵力防备陆口的吕蒙,关羽还是率大军沿汉水向樊城出动了。

至于战事开始的时间,史载不一,大多都是采信刘备晋位汉中王之后关羽才出动的,笔者分析不可能:刘备是二十四年七月方才称王,对关羽的前将军任命等传达到荆州,最快也要到八月了,而这时关羽已经开始趁汉水泛滥,开始了对曹操所遣援军于禁七军的围剿,不围樊城,哪会用得着曹操从遥远的长安派来援军?

所以,樊城战事肯定早于七月,根据曹操增派徐晃部驰援襄樊前线的时间是在五月,那么关羽初围樊城的时间还要提前至曹操尚在汉中时,这样也就明白了关羽起初的战役目的——调出汉中的曹军。也清楚了为什么曹操狠心割肉,甩掉了汉中这根“鸡肋”。

达到了战役目的的关羽继续樊城战事是否正确?

不好说,战事结局无法预见,战争过程变化莫测,不能以此断言决策的正确失误与否。

关羽坚持继续并扩大战事,那是因为具体情况起了变化:洪水于八月帮了关羽的大忙,关羽此刻重新定位了战役目标:拿下樊城,威逼许都!

242

一向用兵以“动若脱兔”著称的曹操,这次回师中原有些反常。

五月引军出汉中之时,曹操只遣回了平寇将军徐晃屯军宛城,以遥助樊城的曹仁;七月还长安之后,部队主力却没有离开长安的意思,仅是派出了以于禁为主帅的七支部队增援岌岌可危的樊城,担任于禁前锋的是马超的原西凉将领:庞德。

庞德是在马超投蜀时因病留在汉中的,张鲁降曹,庞德迫于形势只得随同被编入了魏军。看人极准的曹操没有埋没这位西凉勇将,对其极为恩厚,拜庞德为立义将军,并封关门亭侯。

这下把庞德给感动得打从心底里面换了主人!以后这二百来斤就算卖给曹“伯乐”了!

遥控战事是曹操出于无奈,大军此番西征失利,不同于以往凯旋班师,关中的稳定是大事,若被刘备就势杀出陇西,那还了得?在关中地区固若金汤之前,曹操不敢擅离长安。

曹操以杜袭为留府长史,镇驻关中。但此时的雍、凉二州却不是一个杜袭所能镇得住的,尤其西凉各部营帅,已呈现拥兵自守、等待观望的苗头,拒不接受调动的地方将领已经不在少数!曹操只能留主力于长安,以镇关中地方。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东汉年代,于今天不同,给下属们配发部手机便像安装上了遥控器,动动手指、舌尖便能指挥自如,那时的通信唯有一途:派人送信。

中国于东汉时朝廷始设官方驿站,每三十里设一驿站,配有马匹,可迅速传递命令和消息。但自战乱开始,各地主人更迭频繁,驿站已形同虚设,曹操无法利用这驿站接力,只能采取直接派人送达的方式。

这样就有了一个时间差,也就是说,前方汇报的紧急战况,其实是十几天、甚至月前的态势,这让统帅如何应变指挥?

实际上也就唯有两种办法实现指挥意图:一是提前预计战场变化,——这与瞎指挥也没多大分别;二是全权委托,让前线主将自己决定一切,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就合理的出现了。

如果统帅坚持“运筹帷幄”,那曹操只能感叹生不逢时了,郁闷地在长安接看“旧闻”,然后含糊地指令将领们在十几天以后怎么行动?要是那样,西蜀的刘备也免不了这么做:对荆州前线的关羽也只能含糊地知道半月前发生了什么,再指示将来如何如何——这都不是曹、刘二位高人会采取的做法。

事实上他们都是采取的“全权委托”的代理方式,这是唯一的选择,除非你想故意葬送前方的将士。

有两种情况例外:杀人时,尤其杀名人及大官时;封官时,尤其是封王后时。这些活路别人都不能代理。

七月,身在长安的魏王正式册封夫人卞氏为王后。

前线战报还是要看的:局势不妙!

八月,汉水突然泛溢,平地水涨数丈,增援曹仁的于禁部队被淹,全军覆灭,于禁被俘降关,庞德不屈被斩,关羽遂趁势乘巨舟围攻樊城。曹仁与汝南太守满庞不顾诸将乘船夜逃的建议,坚持在城头血战,樊城危机!

曹操紧急书令宛城的徐晃部出动援救樊城。

与此同时,华夏震动,许都人心惶恐,邺城暗流涌动,新建的魏国大厦预感到了拆迁队的将到!

曹操不能不做最坏的打算了,一旦樊城失守之后将会如何?许都将很快处于前敌,谁能阻挡那智勇绝伦的关羽进军京师?

局势愈加恶化:梁县、郏县的陆浑遥受关羽印授封号,群起暴乱,这里就处许都西部肋腋,许都一派风雨飘摇!

曹操召集谋士,讨论徙迁许都以避关羽锋锐,汉中已经让步于刘备,许都何妨再让关羽一步?

司马懿、蒋济以为绝不能行此下策,京师徒迁,必将引起天下震动,那时关羽军势更强,魏国堪忧,下一步又能退避何处?

可是,反对的意见谁都会提,曹操本人也当然清楚所导致的必然后果,不避战谁敌关羽?眼下亟需的是建设性治国方略,不是一味指责政府的政策,这么大个国家,这么危险的局势,谁能拿出好办法来?光骂娘解决不了实质问题。

魏王经历过多少危难?多少困苦?别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深,饿过才知人权,战过才知丫猛。做了郎中才会知道病人多抠门,当上了窑主才会体会招工有多难!

司马懿、蒋济出了条估计的懒计:“荆州关羽得志,江东孙权能高兴吗?咱派人劝说孙权抄了关羽的后路!”

那孙权不听忽悠?把他自己现在占据着的江南割给他不就成了?再把他那个自封的“行车骑将军”真封给他,“领徐州牧”当然不行,可以许给他将来的荆州牧呀,先解了樊城之危再说就是。

史载“曹公从之”,问题是孙权这么听劝说么?

这下巧了!孙权正想“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呢。

是吕蒙看到夺回南郡、甚至整个荆州的机会到了,极力建议孙权袭击南郡江陵,对于关羽所留重兵?吕蒙装病上缴了兵权,临时委派了一个叫陆逊的书生代理,那陆逊说话极甜,几封信奉承得关羽甚为舒服,关羽也就放心地把留守南郡的主力调上了樊城前线,现在关羽的大后方几乎就是不设防!

孙权早就磨利的刀也早就举了起来,现在终于出手了:砍向了关羽不设防的后脑!

好像曹操的厄运终于熬到了头,曹操开始接到好消息了。

九月,相国钟繇的西曹掾魏讽与长乐韂尉陈祎谋袭邺城,举事前夕,陈祎突然觉悟,向太子曹丕出首。留守邺城监国的曹丕行事大展魏武雄风,果断镇反,诛杀魏讽,连坐被戮杀者数十人,(《资治通鉴》载为:坐戮数千人)就连相国钟繇也因领导责任被开除公职,回家务农去了。

对太子的表现,魏王基本满意,但是樊城之围并未得到解除,曹操还是决定亲临前线抗战了。十月,曹操大军回师抵达了洛阳,首先又是喜讯!

孙权遣使来到洛阳献上决心书:坚决拥护大魏合法政权,誓死团结在英明的魏王周围,以实际行动讨伐反政府武装关羽集团,请魏王拭目以待,忠不忠,看行动!

具体行动?曹操还真不敢为孙权打包票,救兵如同救火,求人不如求己,曹操还是率全军向樊城出动了。

魏军自雒阳南下到达摩陂,三军开始停止不前。诸将及谋士大疑:“王不亟行,今败矣。”

原来是侍中桓阶独自提示魏王:“大王认为曹仁等足以料理目前的局势吗?”

曹操回答地毫不犹豫:“能。”

“大王是恐怕去救援的徐晃、赵俨二人不尽力?”

曹操也断言“不会。”

“那为何要亲临前线?”

曹操有些明白桓阶的意思了“当然是担心关羽兵多,而徐晃等势力不及。”

桓阶摇头:“现在曹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二,就是因为大王居远为其张势,人处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挟六军待动,以示还有余力就是了,何必冒险亲临前敌?”

部下如此关心领导安全,那当然应该听从其顺耳忠言,曹操就此决定,持兵观望,静等樊城战势变化。

且不论桓阶的提议对不对,此提议是拿前线将士的生命作赌注是显而易见的。但还就是让桓阶——实质上是曹操给赌赢了:前线徐晃率部队直捣关羽军重围,再加上关羽大后方南郡被吕蒙突袭而破,樊城之围竟然一战而解!

周公有卦辞:否极泰来!

魏王曹操难道因汉中这小“否”而从此大“泰”?

表面好像如此,安心率军回到洛阳的曹操,收到了一份令人看了心里“怦怦”跳的大礼!

243

关羽以重兵围攻樊城不克,继而被徐晃军轻松解围,固然有曹仁以死守江陵一年的作战经验及其将能战善守有关,但究其根本,实是关羽本人之性格孤傲所致。

孙权欲偷袭南郡,实际上是有人通知了关羽的,而且预警的不是别人,就是他的死对头曹操。大概也正是因为是曹操通知的,关羽才没有理睬,结果才酿成大祸!造成荆襄的大好局面从此不复返。

在接到孙权将袭关羽后方的确信后,一开始曹操也是准备将此消息列为最高机密。这时,当初在曹操偷皇帝时立了大功的董昭看法与众不同:

“军事机密无非是说一定时机该保密,有时候还要有意泄密。就眼前来说:关羽如果知道了孙权袭其后,还军自救,则樊城之围速解,我便已获利。两个贼摔起了跤,还能不露出破绽?我们现在保密南郡将要发生的事,孙权该高兴了!这不是上策。

再者,樊城的将士不知有救,计算自己的存粮时一旦恐惧,有了他意怎么办?还是把此事公开得好,而且关羽为人骄横强梁,自恃后方防守稳固,也未必就肯解围速退。”

曹操就是照董昭所说办的,故意由围中的曹仁将孙权的“决心书”抄件用弓箭大量射给了关羽的荆州军——这时的包围圈已经出了漏洞:解围的徐晃军已经挖通了通往城内的地道——荆州军士气大落,家乡危机,谁还能在襄樊前线沉得住气?能沉住气的唯有关羽,他不相信孙权等江东小儿敢来掠他关爷的虎须!

孙权岂止是掠虎须?这背后的一刀砍得又狠又深!

吕蒙受命从寻阳以商船载精兵西进,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装束,昼夜兼行。一路凡遇关羽所置江边警哨,皆尽收缚,不使走脱一人,关羽由此不能得片纸警讯。

留守南郡、公安的糜芳、傅士仁素来皆嫌关羽傲慢轻己,这次供应前线军资一直是敷衍了事,多有耽搁;而关羽却忍不住自己的怨恨,提前扬言:“还师之日,一定收拾他们!”

这糜芳、傅士仁能不害怕?于是在接到吕蒙的劝降信之后,傅士仁首先降吴。接着带队来到南郡城下,一番利害分析,糜芳即开城出降,就此关羽的老家已经不姓关了。

吕蒙还有更厉害的一手:入江陵之后,俘获了关羽及所有将士的家属,一概抚慰优待,并约令军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资治通鉴》原载:“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

时吕蒙麾下有一亲兵,乃吕蒙同乡,于天下雨时取了百姓家一斗笠遮盖官铠;官铠虽公物,吕蒙还是定为其违犯军令,不能以乡亲爱惜公物而废法,结果这老乡被吕蒙垂涕流泪给送了行——砍了脑袋!

这办法虽过狠,却能治顽疾!看来该让吕蒙去干反贪局长,就按吕蒙的标准,贪贿价值超过一个斗笠的,一概枪毙,甚至砍头!看贪官还能剩下多少?

乱世需要严刑峻法,乱官场大概需要酷法死刑了,挺怀念朱元璋的发明创造:贪官一概活剥!做人体标本,用来当展品,以儆效尤,欢迎加入,留下皮囊。

这下江东侵略者成了荆州人民的解放军,荆州大地一时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吕蒙从早到晚带着亲兵存恤耆老,问所不足,得病者给药,饥寒者赐衣粮——活活一个大救星来到了我们农庄。

真实的消息传到了关羽的军中,荆州军谁还愿意跟这样的军队作战?再说自己的父母妻儿都在吕蒙手里,你是谁?为了谁?我们拼命为了谁?关羽庞大的军队几乎一哄而散,就给关羽剩下了几名亲信、一个儿子关平及数百兵丁。

这下关老爷神气不起来了,就一条路了:夺路西走吧,回归益州刘备大家庭。

江东军说:此路不通!

那温柔可爱的书生陆逊突然变成了索命的夜叉,提前率军攻占了宜都夷陵,卡住了西退咽喉,关羽无奈,只得占据了一座穷乡僻壤的小城:麦城。

现在与瓮中之鳖也差不了多少了,数百残兵,食无粮,马无草,居无所,寒无衣,守无器,弓无矢,问题是逃兵还在继续,谁不想逃个活命?国人名句:好死不如赖活着!

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兵无战意,将无守心!还有一线希望吗?

蜀军离得最近的是处于上庸的刘封、孟达军,可是关羽早就征调过他们来襄樊前线,人家一直以新收之郡,地方未安靖为由,拒不服从关羽这前将军的调动,以关羽对待同事的态度,这是正常现象,平素不烧香,病来何求佛?大难临头更别指望。

孙权送来了劝降信,麦城的关羽可不是百万军中斩颜良的时候,岁月不饶人,环境心志大不同,只得用上了最后一个有失脸面的应急之计:诈降计。

忍辱回书,假意应允考虑,夜里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关羽率部潜出了麦城,结果出城士兵皆散,才剩下十余骑随着关羽寻路西窜。

谁知孙权预先派朱然、潘璋等在关羽西逃的路上,于关羽十余骑人困马乏之时,突然一拥而上,关羽及其子关平竟被朱然、潘璋部在章乡活擒。

孙权面对关羽父子的大骂不降,动了杀机,又欲把祸水引向曹操,便于建安十二月斩了关羽父子,砍下了关羽的人头,当作一份大礼远送给了暂居洛阳的曹操,好像是在告诉天下:是曹操指使我这么做的,要报仇去找根上的主凶啊!

这就是曹操刚回到洛阳就收到的江东大礼。关羽是曹操近几年公开的对头,多年心腹大患,论说的确能称得上一份重礼,尤其孙权还附信一封,信中说的比做的更让曹操舒服。

孙权是遣校尉梁寓入贡,信中正式向曹操称臣,称说天命归大魏,劝进曹操称帝,孙权愿永为藩属。

曹操近来头风痛发作频繁,但还不至于不能辨别利害是非,对于孙权的真实意图曹操心里倍儿敞亮,怎样处理关羽的人头?曹操做这样的事可谓得心应手——配个木头身子,厚葬了不就是了?到时孤还要亲自去祭奠一番,总比当年的袁绍亲近些吧?毕竟关羽也曾做过咱的部将,立过大功。

对于孙权的劝谏?曹操把孙权来信向臣下公示,当场表态:“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邪!”——想品尝我曹某之烤肉滋味?

周围的文臣武将们理解可就各有不同了,这种不费力能有大功于大魏朝的便宜事,怎么让孙权这小子抢了先机?亡羊补牢犹未晚,再不紧跟后悔迟!大家也顺杆爬吧。

侍中陈髃、尚书桓阶(《资治通鉴》记载为侍中陈群)等与谦虚的魏王争辩:“汉朝的气数已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殿下功德巍巍,人民群众心中的红太阳啊,连孙权在那么遥远的地方都称臣献杧果——这是天人的人民都爱你呀,殿下应当顺潮流,跟形势,宜正大位,还疑虑什么?”

曹操回答得挺暧昧:“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这就是在告诉大家:我就占个第一代领导人的名分就满足了,以后的建国大业就看第二代领导人的了。

曹操不敢废汉称帝是无疑的,原因也极为简单:天下还没有一统,这样做对将来的统一大业不利。

那么,曹操现在做对了吗?曹操假如真做了皇帝,对他自己是有利还是有弊?对天下的老百姓呢?是上天派来了救世主,还是阎王殿下派来了索命干部?

244

查看曹操一生的业绩,就会发现:曹操还真就是块当皇帝的料!

虚心好学,军旅匆匆不释卷;机智多变,宦海漫漫有强文。脸厚心黑,谈笑杀人不眨眼;情浓色滥,哭辞旧侣有新人。目远志高,可做猴子可做虎;意坚性韧,不达目的不罢休;文韬武略,前无古人;多谋善断,后无来者。

皇帝,多少人当中才出一个?所以,能当上皇帝的必须具备两点:一是接班,老子是皇帝,儿子也就具备了当皇帝的先决条件,能不能当上还得另说;二是本事,尤其开国皇帝,本事不大于常人那皇帝是没有你的份的。

最重要的本事也有两条:一是脸皮厚,二是心肠狠。

脸皮要厚到撒谎能使自己相信的程度!做了错事别说愧疚了,要理直气壮地把错栽赃给别人,别管他是谁,管他是功臣还是部属,一概让他身败名裂,永世不能翻身!这样你就还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了,造谣上面有黑子的都是奸臣。

心肠要狠到自己一家人死光也不能有一丝酸疼,这样处理起其他人来心理上就过硬了,杀人不需要理由,真如果非要个理由的话,那就是自己的需要!这就是天大的理由。

当然,这不能明说,还是要编造个能蒙住左右一时的理由,这就要看你把这脸皮厚与心肠狠两大优点结合的本事了,高手们大都能做得艺术化,大师级别的就可以结合得了无痕迹,浑然天成。

曹操就是属于这个级别的。

曹操到底杀过了多少无辜?前文中提过的就不再重复了,其实根本无法统计,谁能判断出屠城一座是消灭了多少生命?以下只介绍史载而前文没提起过的。

南阳许攸、娄圭,具体何罪被杀,史载不详,按陈寿说是因为与曹操“恃旧不虔见诛”,也就是因为不尊重领导被宰。

沛国袁忠、桓邵,史载是因为曹操年轻时二人轻视曹操,据说当时任沛国相的袁忠还曾经“欲”治过曹操的罪。曹操就任领兖州牧后就杀了两个人的全族,桓邵曾经自首,跪地求饶,曹操发挥了狠心的特长:“跪就可以免死?”还是宰了桓邵。

杨修,处处欲以小聪明压曹操一头,侍奉曹操左右时常弄些小纸条类的“备忘录”,上面一般都写好了预计曹操会提问的答案,大多数都被杨修揣摩得挺准,后来漏了马脚,曹操也就开始厌恶这聪明人杨修了。

襄樊之战中间,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史家们都估计是因为杨修是袁术的亲外甥而被杀,实际不可能,要说与袁术的关系,杨修老爸太尉杨彪直接就是袁术的女婿,不是还能得以善终吗?

考虑到曹操是在明确了太子的人选后对杨修开的刀,那就还是曹操为儿子除掉将来难管的臣子的因素大些,毕竟杨修与没当上太子的曹植关系非同一般。

剿贼时冤杀了一个粮官,部队缺粮,粮官建议换个小斛发给士兵粮食,曹操同意了,过后为了平息士兵的怨言,就借走了这粮官的脑袋。

对自己的家人也不例外,有个常被“幸”的姬陪曹操睡觉,让曹操枕着自己的身体睡着了,没按时唤醒自己这唯一的男人,曹操醒后发觉睡过了时辰,就棒杀了这位担心曹操睡眠不足的爱姬。

其实以上及全书中所提到的被杀者,只不过是因为史书中记载了他们的名字,那些无名的倒霉者就不计其数了,杀一城老百姓在太祖眼里与他射猎时“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魏书载》)没什么区别。

对待生命的态度!这就是一个人够不够皇帝料的试金石。只有把生命视作枯燥的数字的伟人,才有做皇帝的资格。

当然,假如一旦有外星人的话,那就另一回事了,宇宙法庭兴许开除所有皇帝们的人籍,别丢地球上这种生物的脸了!——这话怎么这样令人不舒服?劳他们驾干吗?人们自己开除那些古今的皇帝们不行吗?

那么,就没有一个好皇帝?小说、电视里那些全心全意为国为民的皇帝们都是哪来的?

好皇帝只存在于那戏说里面,史书中有,传说中有,统治者的宣传机器里也有,现实中不会有的。刻薄点说,任何一个皇帝如果按杀人抵命原则判决的话,能有几位不会被判为死刑?对,幼年早死的不算。

道理极简单:任何人处于不受制约的环境中,没有一个会变为好东西的,当一个人没有必要尊重他人的时候,怎么会能学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但一个人心狠脸厚与他的才学武略没有必然关联,曹操还是一个罕见的奇才,一个文武造诣极高的天才。

不再罗列大家都在前文看过的曹操风采了,看一下曹操的敌人对他的评价就能代表一切了:刘备,与曹操可谓誓不两立,但据孔明说,刘备“每称操为能”。

诸葛亮本人对曹操的评价:“曹操智谋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就这么个连敌人都心里佩服其能力的人,却就是不敢把那顶皇冠戴在自己头上,皇位就那么令人向往又可怕?

不是那尊御座可怕,也不是那顶皇冠有刺,那东西没人不想抢在手里,是有另一种比它还大的力量阻止了其对曹操的诱惑,那就是汉朝四百余年推崇、摘录的儒家道德,儒家灌输了人们要当个合格的奴才,要维护天子正统,要安分守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种顺民意识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骨头里,曹操也不会例外,虽然他后期肯定明白了这都是扯淡,但无奈中国的大多数人还是信奉四百多年的“正统”的,曹操也知道它的威力,所以才容忍刘协在许都白啃了他这么多年。

这种意识已经化为了我们民族的基因,被一代代华夏子孙们传承了下来,它像巫术般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指导着我们的行动,蹂躏着我们的灵魂!

我们因为它,曾经山呼万岁而心安理得,曾经把我们的同胞视作另一类动物,把他们关入牛棚,羞辱、折磨得兴高采烈,实质上,是历史上历届皇帝用变了味的儒家学说改变了我们的人性!

也许是让我们暴露了人类真实的人性。

臣民们,让我们继续关注洛阳的魏王曹操。

这是他起家的地方,北部尉的任上,曹操曾经仗杀了第一个皇帝般的豪强,这是值得纪念的一页。

今天的魏王要建纪念堂了,名称:北部尉廨,目的是让今天及将来的子孙都能缅怀太祖的业绩及那些红白五色棍。

是曹操预感到了什么?要是这样的话,那干脆别把抢皇帝的活路留给儿子去干多好?兴许现在的曹操一狠心,中国历史上又成了秦皇、魏武、唐宗、宋祖排序呢,毕竟大家都是开国皇帝一类的不是?反正绝不会再有什么英雄、奸雄之争,后世的人们都只认既成事实,成为一代开国之君了,歌颂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有骂的?哪个文人不怕被安上影射当今皇帝的罪名?

再一点也可以预见到:曹哥的文采标榜了太祖风范,没人不服气。

也幸亏魏王没再进步,不然奈何桥上不知又要多飘过多少冤魂,那里面保证平民百姓居多。

话说早了,魏王没有这个时间了,当不当皇帝对天下的百姓没有多少影响了,只是对魏王本人关系甚大,尤其是在曹操死后的漫长的岁月里。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295.html

上一篇:则天家世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