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世界大战

二战实录——德意入侵非洲

历史大观园 世界大战 2020-06-28 10:41:51 0


1.德意在非洲的侵略扩张

欧战爆发前,英法共同制订了保卫非洲、地中海和近东的计划。该计划规定:在战争情况下,盟国必须控制地中海,并对驻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的意军实施突击,保卫东、北非。法国败降后,英国本土受到德军直接威胁,东、北非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有利于轴心国的重大变化。由中东英军总司令阿·珀·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军部队只好准备孤军奋战,而英军驻东、北非部队分别只有3.25万人和6.6万人,兵力相当薄弱。墨索里尼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以优势兵力夺取埃及和英属索马里,控制苏伊士运河和红海,切断英国的生命线,实现其建立地中海大帝国的美梦。为此,意大利集结了50余万人的兵力。

1940年8月4日,意军17个步兵营在装甲兵和炮兵支援下,从早先占领的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入侵英属索马里。两天后,意军占领哈尔格萨等地,8月11日,开始向图阿干英军主阵地进攻。驻索马里英军只有1500人,被迫于8月15~17日从伯贝拉乘船撤往亚丁。8月20日,英属索马里全被意军占领。在苏丹(其地理位置属于北非,作战行动与东非相关)和肯尼亚,意军先后攻占苏丹的卡萨拉镇和加拉巴特镇、肯尼亚的莫亚累镇。但是,英属索马里、苏丹、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人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迫使意军在这一地区停止进攻。

英军乘机将其在苏丹和肯尼亚的兵力扩大到15万人,同时也加强了埃及的防御力量。8月底,英军“光辉”号航空母舰和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在直布罗陀分舰队支援下驶入亚历山大港。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英军兵分2路,于1941年1月在东非开始大规模反攻。1月19日,北路英军由苏丹东北部向厄立特里亚发起反攻,3月27日攻克通往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的门户克伦。4月1日,英军占领阿斯马拉。4月8日,驻守马萨瓦海军基地的意军投降,英军俘虏意军1.5万人,击沉意舰多艘。

南路英军于1941年1月24日突入意属索马里,2月25日占领摩加迪沙,继而北上埃塞俄比亚。3月25日,英军占领哈勒尔。4月6日,夺取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5月18日,奥斯塔公爵率意军主力在埃塞俄比亚北部安巴阿拉吉山投降。在埃塞俄比亚西北部,负隅顽抗的意军余部于11月28日投降。意属东非完全落入英军之手。

意大利在北非的侵略扩张稍晚于东非。意军在利比亚驻有2个集团军——第10集团军辖9个师部署在东部利埃边境,准备向埃及进攻;第5集团军部署在西部,掩护突尼斯方向。为加强北非的防御,英军将一些英联邦军队调往埃及,并将1/3来自敦刻尔克的坦克运到那里。在意军发起进攻时,英军驻北非的尼罗河集团军辖2个师和2个旅,其中1个师在埃利边境展开。

1940年9月13日,意军第10集团军以6个步兵师和8个装甲营越过利埃边界,向英军发起进攻。英军经短时间抵抗即全线撤退。当天,意军占领塞卢姆,3天后攻占西迪拜拉尼。然而,意军补给日益困难,被迫停止进攻。尔后,英军继续后撤到马特鲁港附近的预设阵地。于是,在两军之间形成了一个130公里宽的中间地带。

意军占领西迪拜拉尼后,开始把注意力转到希腊战场。10月28日,意军入侵希腊,同时在非洲继续作战。英军尼罗河集团军利用这一时机调整部署,并补充2个师,准备将意军逐出埃及。12月9日,英军以1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向意军第10集团军发起有限目标的反击。英军出其不意地通过意军间隙地,向意军后方实施攻击。意军指挥失灵,大批意军不战而降。

12月11日,英军收复西迪拜拉尼。12月17日,进占塞卢姆。意军仓皇撤离埃及,向利比亚退却。英军乘胜追击,于1941年1月5日占领利比亚要塞拜尔迪耶,1月22日进占图卜鲁克。2月6日,英军占领意大利在东利比亚的最后一个重要据点班加西。2月10日,英军进抵阿盖拉、马拉达以东一线,占领了昔兰尼加全境。此时,丘吉尔决定向巴尔干转移兵力,利用意军在希腊的失败,在巴尔干半岛建立军事基地。于是,北非英军一部被调到希腊,而在北非停止进攻。英军在2个月内向西推进800余公里,以较小的代价取得重大战果。

德国隆美尔军团抵达的黎波里意军在北非的溃败,使希特勒深感不安。对希特勒来说,非洲是一个棘手的次要战区,过早在那里采取行动,将干扰和影响他的整个战略部署。但是,意大利在非洲的惨败,迫使德国不得不分散兵力卷入非洲战事。1941年2月3日,他同三军总司令磋商时决定:选派一支装甲部队开赴北非,空军对昔兰尼加和马耳他岛的英军实施轰炸,加强与英国海军作战,破坏英国的海上运输。2月5日,希特勒致函墨索里尼,通报了德国的上述决定,并要求意大利的歼击机归德军统辖,德意在北非的快速部队由德军统一指挥。墨索里尼马上接受了德国的条件,把格拉齐亚尼元帅召回国内,以伊塔洛·加里博尔迪将军接任北非意军总司令,并决定把2个新编意大利师派往北非。

2月11日,德军第5轻装甲师一部作为首批赴非部队抵达利比亚。翌日,埃尔温·隆美尔中将飞抵的黎波里,并在那里会见了意军总司令加里博尔迪将军。18日,德军把派往利比亚的部队正式命名为“德国非洲军”,隆美尔任军长。为加强这支非洲军,希特勒加强给第5轻装甲师l个坦克团,并决定再组建第15装甲师开赴北非。

在此期间,英军部分兵力已调往希腊战场。北非英军总司令韦维尔将军虽已获悉德军出兵非洲,但未引起足够重视。他错误地认为,德军要把2个师的兵力和装备调到的黎波里,至少需要2个月的时间。因此,在春天不会有什么危险,德意联军也不会在炎热的夏季发动进攻。

然而,隆美尔不顾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弗兰茨·哈尔德大将的告诫和北非意军总司令加里博尔迪将军的提醒,于3月24日指挥德意联军向英军发起试探性进攻,将英军赶到阿盖拉。在没有得到上级任何人同意的情况下,随后又于3月31日向英军发起进攻。遇到英军顽强抵抗后,隆美尔放弃正面进攻,改向英军翼侧实施迂回包围。英军不战而撤至艾季达比耶。德意联军乘胜追击,于4月2日攻占艾季达比耶。在隆美尔指挥下,德意联军兵分3路,向北和东北方向发起进攻。希特勒警告隆美尔不能冒险,但此时他的先头部队已经出发。

4月4日,德意联军先取班加西,进而于4月11日包围图卜鲁格要塞。至4月中旬,德意联军进至利埃边境,占领了图卜鲁格以外的昔兰尼加全境。隆美尔指望得到增援后,再向埃及首都开罗发动进攻。但是,希特勒准备集中一切可供支配的兵力进犯苏联,不再向北非派兵。那里的战线便在利埃边界附近稳定下来。

4月30日,固守图卜鲁格据点的英军粉碎了德意联军新的进攻。在利埃边界,英军于5月15日发起反攻,推进到塞卢姆和卡普措堡。后因德意联军加强抵抗,英军于两天后,撤回进攻出发阵地。6月15日,英军经过周密准备再次发起反攻,企图夺回哈尔法亚隘口和边界工事,以便推进到图卜鲁格,解救被围据点。英军向哈尔法亚隘口东南实施迂回,经卡普措堡向北推进。不久,德军第15装甲师在第5轻装甲师的支援下,终于阻止了英军的反攻。

1941年秋,德军主力陷入苏德战场,其非洲军又面临补给困难。丘吉尔认为,英军应抓住战机夺占整个利比亚,并促使北非法军转向英国方面;命令新任中东英军总司令奥金莱克将军大胆进攻,夺取北非的战略主动权。1941年11月18日凌晨,英军在空军和地中海舰队的支援下,发起“十字军战士”战役,以粉碎其当面德意联军的10个师(约10万人,装备有坦克522辆、飞机340架),解除敌军对图卜鲁格据点的包围,解放昔兰尼加。英军主力从里多泰迈代莱奈和西迪奥马尔地域向图卜鲁格以东的德意装甲部队实施钳形突击,一部兵力从杰格布卜地域向艾季达比耶方向实施辅助突击,达成了战术突然性。当晚,英军突入利比亚纵深80公里。次日,占领图卜鲁格以南约16公里处的西迪雷泽格。20日,英军完成对德意联军的包围,双方在西迪雷泽格地域展开激烈的坦克战。21日,据守图卜鲁格的英军在坦克支援下出击,准备同西迪雷泽格的英军会合。25日,隆美尔以强大兵力袭击英军后方,未能取得重大战果。12月4日,隆美尔下令放弃对图卜鲁格长达242天的包围。德意联军撤至加扎拉地域,企图在这里阻止英军西进。在英军继续打击下,德意联军被迫撤到的黎波里塔尼亚。英军推进到阿盖拉后,停止追击。经过2个月作战,英军向西推进近800公里,解除了图卜鲁格之围,收复了昔兰尼加,并以损失1.77万人的代价歼灭德意联军3.3万人,但未完成歼灭德意非洲装甲集群的主要任务。

隆美尔在德意联军西撤的同时,就酝酿着反攻。由于他采取了大量欺骗措施,反攻准备进行得相当隐蔽。1942年1月21日,德意联军实施反攻,英军一时措手不及,仓促后撤。1月28日,德意联军重占班加西。5月26日,隆美尔以10个师约13万人、610辆坦克、600架飞机发起“泰西”战役,企图夺取埃及并突向近东。6月1日,德意联军攻占比尔哈凯姆,14日,将英军第8集团军所属部队逐出加扎拉阿。6月19日,德意联军集中兵力围攻图卜鲁格,2天后攻克该市。德意联军继续挥师东进,对溃退的英军穷追不舍。6月26日,德意联军包围埃及马特鲁港,28日英军献城投降。6月30日,德意联军逼近阿莱曼附近英军阵地。7月1~3日,德意实施第一次阿莱曼战役,对英军防御阵地屡攻不克。此后,德意联军因后勤补给困难,油料缺乏,兵力有限,隆美尔被迫停止进攻,战线相对稳定下来。

2.德意对巴尔干的侵略扩张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西濒亚得里亚海和伊奥尼亚海,东临爱琴海、马尔马拉海和黑海,南达地中海,北以多瑙河及其支流萨瓦河与欧洲大陆其他部分相接。联系欧亚两洲的铁路干线从西北方向穿过半岛,其东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是苏联及其他黑海沿岸国家出海的必由之路。因此,它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塞,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素为列强必争之地,并有“欧洲火药库”之称。

1939年4月7日,意大利悍然出兵侵占阿尔巴尼亚,此后,便利用阿尔巴尼亚为跳板,积极策划对巴尔干的进一步侵略扩张。4月13日,墨索里尼公开宣称:“谁掌握了波希米亚,谁就掌握了多瑙河盆地。谁掌握阿尔巴尼亚,谁就掌握了巴尔干各国。”

1940年,墨索里尼眼见希特勒在欧洲频频得手,而意大利在非洲与英国几经较量却无显赫建树,为提高自己“威望”,摆脱在与德交往中所处屈从地位,他一边在非洲继续与英军交战,一边悄悄在阿尔巴尼亚集结军队,准备一举侵占实力弱于英国的南斯拉夫或希腊,用“辉煌的胜利”扩大版图。7月,墨索里尼命令意大利陆军总司令部制订对南斯拉夫作战的计划,并令陆军主力在意南边界实施战略部署。到9月下旬,已有37个师完成部署。

然而,希特勒1940年正全力进行西欧的战争和秘密进行大举入侵苏联的准备,不希望在巴尔干地区爆发冲突。希特勒建议墨索里尼不要轻举妄动。墨索里尼迫于意大利对德国的依赖,只好暂时服从。9月底,命令停止战略展开。

10月,德军事先没有通报墨索里尼就开进了罗马尼亚,而且在庆祝兵不血刃地占领罗马尼亚时未邀请墨索里尼。这使墨索里尼大为恼火,他决定如法炮制,不预先通知希特勒即出兵占领希腊。

意军计划从3个方向入侵希腊:左翼由阿尔巴尼亚的科尔察向希腊的弗洛里纳和塞萨洛尼基方向实施佯攻,以钳制希腊兵力;中路经维约萨河河谷对艾奥尼亚和梅措房实施向心突击;右翼沿希腊比较平坦的海岸线实施进攻。主攻方向在中路。计划规定,首先攻占希腊西北省份埃皮鲁斯,尔后占领希腊全境。

1940年10月28日凌晨,意军由阿尔巴尼亚越过边界,侵入希腊领土。进攻的头两三天,意军突击集团只遇到希腊力量薄弱的掩护部队的抵抗。尽管如此,意军推进速度缓慢。在右翼沿海地区,头两天仅推进约10公里。在左翼,意军2个师向弗洛里纳方向实施的进攻几乎未取得进展。在中路,希军最多仅有1个多师的兵力,但巧妙地利用品都斯山脉地形进行顽强抵抗,并于11月2日遏制了意军主力“恺撒”山地师的进攻。希军总司令帕帕戈斯在得到加强后,遂于11月1日下令向意军左翼发起防御战以来的首次反突击,迅速将其赶回阿尔巴尼亚境内的科尔察地区,三四天后又切断了意军由科尔察通往西北方向的主要道路。11月14日,希军集结了12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3个步兵旅开始反击,不久全线部队投入反击。在中路,希军在得到加强后于11月5日放弃了便于敌发挥技术兵器优势的谷地,通过敌阵地间隙向敌后渗透,重创意军山地师。在沿海地区,意军右翼进展较快,后因希军在中路的胜利而担心孤军冒进被歼,遂很快后撤。11月7日,意军被迫转入防御。11月21日,希军夺取莫罗瓦山和重要交通枢纽科尔察,意军处境危急,意军司令索杜下令实施总撤退。直到12月底,希军的进攻才在阿尔巴尼亚境内停止,转为阵地战。

意大利侵略希腊的失败,危及希特勒征服巴尔干的总计划,希特勒遂于12月制订了1941年春法西斯德军入侵希腊的“马里塔”行动。墨索里尼为挽回面子,决定抢在德国之前再次入侵希腊,命令“阿尔巴尼亚”集团军群实施反攻,但1月和3月的2次攻势均以失败告终。

在意希战争中,英国根据1939年4月向希腊所作保证中规定的义务和自身对轴心国作战的战略需要,由雅典附近机场和品都斯地区翼侧的机场出动少量空军支援希军作战,并在塔兰托和马塔潘角给意大利海军以重创,配合了希军陆上作战。1940年11月1日,应希腊政府的要求,英军在克里特岛登陆,占领该岛改善了英国在地中海的态势。

1940年11月,在德国的威胁利诱下,匈牙利、罗马尼亚加入三国同盟。1941年3月l日,保加利亚加入三国同盟。3月2日,德军以“反对英国扩大巴尔干战争的企图和保护保加利亚利益”为借口,由罗马尼亚渡过多瑙河,占领了保加利亚这一有利阵地,大大增强了德国在巴尔干的势力。但是,南斯拉夫、土耳其等巴尔干大国立场尚不确定,希腊在意大利入侵其领土后进一步倒向英国,巴尔干的局势更加复杂了。

1941年4月6日凌晨,德军对南斯拉夫和希腊同时发起突然进攻。

4月14日,南斯拉夫国王彼得仓皇从科托尔乘飞机逃往英国。翌日,南斯拉夫军队经过12天的战斗停止抵抗。4月17日,南斯拉夫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夺取克里特岛,是德军入侵巴尔干的最后一役。此役是希特勒在希腊战事的后期根据德国空军4月21日的建议临时决定的。

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东部,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德军占领该岛,便可控制地中海,威胁英国在地中海区域和中东的阵地,保障罗马尼亚油田不受克里特岛英国空军袭击,并可将该岛作为入侵中东各国的前进基地。对于英国来说,克里特岛是防守英国在埃及的战略基地和苏伊士运河的前哨阵地。英国首相丘吉尔为确保英国在地中海、北非和中东的利益,决定坚守克里特岛。

希特勒于4月25日下达了代号为“水星”的第289号作战指令。德军计划规定,以空降部队为主占领该岛。

从4月底起,德军即以大量空中力量对克里特岛英军机场进行突击,在多日的袭击之后,5月20日7时许,德军西部集群以及中部集群伞兵一部,作为第一攻击波分别在克岛马利姆和苏达港地区揭开空降战幕,中部集群其余部队和东部集群作为第二攻击波也于当日下午分别在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地区空降,成两个梯队伞降的德空降部队遇到英希军队的顽强抵抗,行动十分困难,损失惨重。由于兵力分散,协调失当等原因,到日落时,3个预定要占领的机场一个也未占领,局势十分危急。5月20日深夜,德空降独立团在付出重大伤亡后取得决定性战果,攻占了马利姆机场附近的107高地,继而占领了马利姆机场。

21日下午,德军以马利姆机场为基地,开始源源不断地空降第5山地步兵师。此后2天,该师全部运达克里特岛。24日黄昏前,德军占领克里特岛西部地区,后来向东、南推进。29日,德军西方集群与东方集群会合,雷西姆农、伊腊克林均被占领。

在德军地面、空中火力猛烈攻击下,英军节节败退,最终于5月28日深夜开始由南岸撤离克里特岛。5月28日至6月1日,英军撤出约1.6万人,约6000人未及撤退,不久即向德军投降。

德军在此次战役中基本达成了战役目的,控制了爱琴海和东地中海的航线,攻克了英国一个重要据点,从而解除了英军以此为基地对罗马尼亚油田的威胁。

德意在巴尔干的暂时成功,使得东南欧和东地中海地区的战略形势有利于法西斯集团。德国在南翼为尔后对苏作战建立了前进基地,并取得在东地中海对英作战的有利态势。

3.英与德意的地中海争夺战

英国空军迎战来犯德机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它西连大西洋,北接黑海,南通红海及印度洋,自古是连接三大洲的重要航道和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墨索里尼企图重温罗马帝国的旧梦,把地中海变成意大利湖,为夺占非洲和巴尔干创造条件。德国为实施“德意联合海战”计划,稳定南翼,进军非洲,也十分重视地中海。英国为保护其在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殖民地,守住直布罗陀及马耳他等要地,保持与印度、缅甸、新加坡、香港等殖民地的联系,把地中海视为自己的生命线。于是,同盟国与轴心国在地中海展开了激烈争夺。

法国海军本来与英国舰队并肩作战,共同对付德意。法国战败后,情况发生了骤然变化。如何处置法国舰队,一时成为英德双方斗争的焦点。

英国非常担心法国舰队落入轴心国之手,形势十分紧迫,能不能阻止法国舰队落入德意之手,成了英国当务之急。

法国贝当政府屈服于希特勒的武力,而戴高乐将军从法国逃到伦敦,在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组织法国流亡海外人士及法国殖民地人民起来抵抗德意法西斯。1940年8月8日,丘吉尔和戴高乐签署关于“自由法国”志愿军的协议,明确规定法国志愿军的任务、编制、服役条例和物资供应。这为英国同“自由法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英国与“自由法国”的M舰队在非洲西部附近大西洋海域活动,对于戴高乐在西非法属殖民地发展“自由法国”的力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对英国在北非及地中海与德意进行的斗争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法国舰队被解决后,地中海就剩下英国地中海舰队与意大利海军。

在英意地中海之战开始之初,英国设在马耳他岛海空军基地对意大利的往来船只构成很大的威胁,马耳他岛成为斗争的焦点。1940年6月,意大利对马耳他发动30多次袭击,迫使英国潜艇撤离马耳他,妇女儿童也撤离该岛。英国地中海舰队负责为撤运的船队护航。地中海海上护航战斗开始。7月9日,英国地中海舰队与意大利海军在卡拉布里亚海域遭遇,这是英意首次海上护航战斗。英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海军中将率“鹰”号航空母舰(载飞机19架)、“厌战”号、“马来亚”号和“君主”号战列舰、5艘巡洋舰、16艘驱逐舰,编为3个战斗群参战,意大利舰队司令伊尼戈·坎皮奥尼海军上将指挥意分舰队迎战。战斗中,意旗舰“朱利奥·恺撒”号和1艘巡洋舰受伤,意舰撤出战斗。英舰“海王星”号和“沃斯派克”号受轻伤。英舰停止追击。此后,英意又多次进行海上护航战斗。每次都是英舰队略胜。

为了保持马耳他岛的稳定,英国海军大臣亚历山大爵士认为必须削弱意大利舰队,以海军航空兵攻击塔兰托港是最佳的选择。11月11日下午,英舰载机拍摄的航空照片送到航空母舰“光辉”号。这些照片显示了意舰在塔兰托港内的具体位置。当时英航空母舰“鹰”号有故障不能参战,5架“剑鱼”式鱼雷攻击机转到“光辉”号上。“光辉”号共载21架飞机,在巡洋舰4艘、驱逐舰4艘的护航下,驶抵伊奥尼亚海,距意大利海岸约170海里。天黑后,“光辉”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开始袭击塔兰托。在这次袭击中,意大利共损失3艘战列舰,而英国只损失2架舰载机。这次空袭打击了意大利的主要海上力量,有利于英国人保卫马耳他岛,使英国在地中海地区的形势大为好转。

为了帮助意大利改善在地中海的态势,1940年底至1941年初,希特勒派德空军第10军约500架飞机进驻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和西西里,其任务是“攻击英国海军力量,袭击英国在地中海西部和地中海东部之间的交通线,”保卫轴心国至北非海上运输线,阻止英国运输船队通过地中海,并空袭马耳他岛。

1941年1月10日,德军40架“斯图卡”式轰炸机从西西里岛起飞投入战斗,重创英“光辉”号航空母舰,英舰驶往马耳他。这是德国飞机首次在地中海地区与英舰队作战。第二天,英国“格洛斯特”号和“南安普敦”号巡洋舰在返回埃及途中被敌机炸伤,其中“南安普敦”号受损严重,英舰被迫自行将其击沉。

1月16日,德空军80架俯冲轰炸机从西西里岛起飞攻击马耳他,英“光辉”号航空母舰再次被击伤,岛上码头设施和建筑物遭破坏,居民被炸死100人。德军损失飞机10架。由于德空军参战,地中海形势发生逆转,英国在地中海的交通线开始处于严峻时期。

1941年9~11月,德国21艘潜艇先后进入地中海作战,英地中海舰队处于不利地位。9月24日,英国一支由9艘运输船组成的补给船队由直布罗陀驶往马耳他岛,执行“戟”行动。26日,意大利空中侦察发现英船队在巴利阿里群岛,亚基诺海军上将率意大利舰队出海截击,击伤英国“纳尔逊”号战列舰,击沉“帝国之星”号运输船。11月13日,德国U-81号潜艇在直布罗陀以东25海里海域击沉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另1艘德国潜艇击伤英国“马来亚”号战列舰。11月25日,德国U-331号潜艇在萨卢姆沿海袭击英国舰队,击沉“巴勒姆”号战列舰,英海军阵亡868人。

1941年12月,德国空军第2军进驻意大利。12月19日,意大利“希雷”号潜艇夜间驶进亚历山大港,炸沉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勇士”号战列舰。同时,德国U—81号潜艇击沉英国“马来亚”号战列舰。至此,英国地中海舰队已无参战的大型军舰了。轴心国在地中海海运情况有很大好转,大型运输船队能安全驶抵的黎波里。

在此期间,英国海军为争夺地中海海上交通线也做了很大努力,但未能挽回不利局面。英国与意德争夺海上交通线的斗争,主要是在马耳他岛和克里特岛附近进行的。这场斗争与北非、希腊等陆上战场的斗争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1942年6月底以前,英国海空军受到重大损失,处于不利地位,克里特岛被夺占,马耳他岛也岌岌可危,使英军海上运输补给受到严重影响,而德意对非洲的海上补给却比较顺利。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sjdz/1545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