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铁血后三国——更请君王猎一围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3 13:26:50 0


经过三年的励精图治,北周的国势日渐强盛,宇文邕开始有了对北齐用兵的想法。

公元575年三月,勋州刺史韦孝宽上疏,献上了著名的《平齐三策》。

上策是:我军主力出轵关(今河南济源),同时广州(治所今河南鲁山)部队从三鸦(今河南鲁山西南)出兵,山南(崤山以南)部队沿黄河而下,北面遣军截断并州(今山西太原)、晋州(今山西临汾)之间的交通,百道俱进,直趋北齐国都邺城,必能一举成功。

中策是:联合陈国,不断骚扰对方,等对方疲敝后再大举进攻。

下策是:表面结好,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三策中的上策自然是韦孝宽心目中的上策。

他主张主力部队从黄河以北出兵,一改当年宇文泰、宇文护主攻洛阳的传统攻齐路线,充分反映了其独到的战略眼光。

韦孝宽的《平齐三策》让宇文邕坚定了伐齐的决心。

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他多次和齐王宇文宪、内史大夫王谊秘密商议伐齐之事,同时派纳言卢韫去安州(今湖北安陆)听取安州总管于翼的意见。

于翼是北周开国元勋于谨的次子,也是宇文邕的姐夫(其妻是宇文泰之女平原公主),他提出的建议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将欲攻之,必先缓之。我们可以在边境上减少兵力,缓解双方的敌对紧张状态,让对方失去警惕,然后攻其无备,一击致命。

宇文邕依计而行。

同时,他又派遣使者出使北齐,一方面是主动示好,以进一步麻痹对方,另一方面则借机搜集敌方情报。

一切准备妥当后,宇文邕开始行动了。

公元576年七月廿五日,他正式下诏,宣布伐齐。

这次他动员了整整十八万兵力,兵分六路,六箭齐发。

主力部队由皇帝宇文邕亲自挂帅,率军六万,出潼关,直扑洛阳。

这六万人分为前后六军:

陈王宇文纯(宇文泰第九子)、荥阳公司马消难(高欢的老朋友司马子如之子,后因受到高洋猜忌,于558年叛逃至了北周)、郑国公达奚震(达奚武之子)为前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宇文泰第十子)、周昌公侯莫陈琼(侯莫陈崇之弟)、赵王宇文招(宇文泰第七子)为后三军主管。

另外的五路是:

齐王宇文宪率军二万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

常山公于翼率军二万进军汝(今河南汝南)、陈(今河南淮阳)。

梁国公侯莫陈芮(侯莫陈崇之子)率军二万出太行道(太行八径之一,今河南沁阳西北);

申国公李穆率军三万进军轵关(今河南济源)。

隋国公杨坚率水军三万从渭河转入黄河,顺流而下。

从这里可以看出,此时北周关陇集团的新生代已经全面接班,各支部队的主帅,除了老将李穆外,其他大多是太子党,要么是宇文邕的兄弟,要么是当年六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子侄——小子我不得不感叹,南北朝真是个拼爹的时代,即使是英明的宇文邕当政也不例外,在那个时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看其出身,看其出身,看其出身……

对宇文邕这次的部署,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当然不是反对太子党掌握部队,而是觉得进军路线不对。

大臣宇文弼、赵煚(读jiǒng)、鲍宏等人认为北齐在洛阳布有重兵,难以攻下,而且洛阳地处四战之地,即使攻下了也不容易守住,不如从北路河东一带进军,经平阳(今山西临汾),直取晋阳。

宇文邕没有听从——他做出的决定,从来都十分坚定,绝不会轻易否定。

出兵前,他下了一条命令:禁止砍伐树木,践踏庄稼,违者,斩!

一路上,周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

周军的开局非常顺利,宇文宪攻占了武济(今河南孟津),进围洛口(今河南巩义东北),并纵火焚烧了浮桥,这样洛阳和黄河以北之间的交通只剩下了河桥。

于翼、李穆等人也是连战连捷。

宇文邕则率周军主力,很快攻取了河阴大城。

河阴大城地处黄河南岸,是北齐为防守河桥而设置的河桥三城之一——另两座为河桥北面的北中城,以及建于河中沙洲上的中潬城。

宇文邕随后又乘胜攻打中城,然而在这里,他却遭到了顽强的抵抗。

驻守中城的是北齐永桥大都督傅伏,他倚仗地利,率部死守。

只要北周军开始攻城,城上就滚木齐下、滚油齐泼、礌石如雨、火箭如蝗,甚至有时还动用了生化武器——粪水。

北周军日夜围攻了二十多天,死伤惨重,却始终无法攻进中城。

屹立在黄河中流的中城,成了北周军无法摧毁的中流砥柱!

由于在中城受阻,宇文邕不得不转变进攻方向,掉头攻打洛阳西北的金墉城。

金墉城守将是北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宇文邕亲自指挥攻城,却依然无法攻克。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文邕的心情也越来越着急。

此时传来了他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率领的北齐援军已经到了黄河北岸的河阳!

宇文邕急火攻心,竟然病倒了。

本来就是战事遇挫,士气低落。现在敌援军来了,自己又病了,这仗再打下去还有胜算吗?

考虑再三,宇文邕决定退兵。

宇文宪、李穆、于翼、杨坚、侯莫陈芮等其他五路周军也随之退兵,攻占的三十余座城池也不得不全部放弃。

声势浩大的第一次伐齐就这样草草收场。

踌躇满志而来,垂头丧气而返,对着香炉打喷嚏——碰了一鼻子灰,宇文邕的心情就和第一次对心仪的女生表白却反遭羞辱的男生一样的失望。

但他并没有失去信心——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就像他相信太阳一定会再次升起一样。

对于挫折,他从来只把它当成命运对他的雕琢,而不会把它当成命运对他的刁难。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他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目标。

公元576年九月,经过一年的休整,宇文邕决心再次伐齐,他的目标还是跟上次一样,那就是灭掉北齐,统一北方!

目标是不能轻易调整的,否则你就会变成不知去哪里的迷路者;但路线却是必须根据实际随时修正的,否则你就是撞了十次墙也不掉头的二货。

有了上次进攻洛阳的失败教训,这次,宇文邕决定接受宇文弼等人的意见,改变进军路线。

在战前的会议上,他对诸将说,晋州(治所平阳,今山西临汾)乃敌方要地,今往攻之,敌必来援。我严阵以待,攻之必克。然后我军乘胜东进,定能一举荡平齐国!

没想到将领们的态度却并不积极——毕竟,现在距离去年的失利,满打满算也才勉强一年!就是流个产,刮个宫,你也得起码要休养个两三年才能再次受孕,何况经历了这么严重的失败!

宇文邕的话却非常坚决,掷地有声:如今齐国朝廷昏乱,国家大事如同儿戏。此乃天赐良机。天与不取,将来必会后悔!我意已决!凡有阻挠者,军法从事!

576年十月,宇文邕再次御驾亲征,出兵东伐。

这次的部署是这样的:宇文邕自领中军,以越王宇文盛、杞国公宇文亮(宇文导之子)、隋国公杨坚为右军主帅,以谯王宇文俭、广化公丘崇等为左军主帅,齐王宇文宪、陈王宇文纯则统领前军。

北周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到了平阳城外。

宇文邕用兵稳健,他先分派诸将据守各处关隘,阻击北齐援军,自己则亲临平阳城下督阵,指挥攻城。

北齐守将海昌王尉相贵一面据城死守,一面不断派出使者,向正在晋阳的皇帝高纬告急,请求援兵。

然而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使者一个个地出去,援军却迟迟没有到来。

眼看着:援军远在天边,敌军近在眼前;援军遥遥无期,敌军一望无际;援军久呼不应,敌军攻势强硬……

困守孤城的北齐守军逐渐失去了耐心,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忠心——行台左丞侯子钦和晋州刺史崔景嵩先后向周军投诚,接应北周军攻入了城内。

平阳就此落入了北周之手,包括主将尉相贵在内的守军八千人全部被俘。

但有一个问题,不仅仅是尉相贵,就连宇文邕也百思不得其解——高纬和北齐军主力所在的晋阳,距离平阳不过才五百里,骑兵不到三天就能抵达,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援军,高纬派出的援军到哪里去了呢?

这些天,高纬正陪着他心爱的冯小怜,在晋阳城郊外的天池打猎。

白天打猎物,晚上抱尤物;白天在山中看着一座座高峰突起,晚上在宫中享受着一阵阵高潮迭起,这样的日子,高纬觉得心旷神怡,心满意足,心中颇有那种“人生如此,夫复何求”的感慨。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一晃很多天过去了。

这段时间,从平阳来的使者一个接一个地过来,告急文书一份接一份地送来,但高纬却一份也没有见到——全被在外面护驾的右丞相高阿那肱挡住了。

在高阿那肱的眼里,再大的事情也比不上领导的心情,让皇帝开心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准则(这也是所有马屁精共同的第一准则),因此他不以为然地对使者说,边境冲突,乃是常事。如今皇帝兴致正高,怎么可以扫他的兴呢?

使者急得直跳脚,他却坐太师椅上悠闲地跷着双脚:对不起皇帝正忙请勿打搅。

就这样,时间一天接一天地过去,使者一个接一个地过来,直到有一天,最后一个使者带来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平阳已陷!

平阳落入北周手中,这是北齐立国以来从来没有的事!

这下高阿那肱不敢再怠慢了,慌忙向高纬汇报。

听到这个消息,高纬也急了——平阳是晋阳的门户,平阳失守,晋阳就危急了!

一定要把平阳夺回来!

他连忙下令立即返回晋阳,集结部队,反攻平阳。

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冯小怜不同意。

她玩得意犹未尽,不肯就这么回去,便拉着高纬的手撒娇说,陛下,别这么急嘛,陪我再杀一围,好伐啦?

在高纬的眼里,冯小怜就是他的一切,其他所有的一切和他的小怜相比就像萤火虫和皓月相比一样——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他的心声正如那首歌所说的:我愿意为你,被放逐到天际……我什么都愿意,什么都愿意,为你……

为了冯小怜,他什么都愿意。

他当然不会拒绝冯小怜的请求,就像鱼不会拒绝水、向日葵不会拒绝阳光一样。

于是,他把所有的一切都抛到脑后,陪着他的小怜继续兴致勃勃地打猎,直到尽兴为止。

这就是唐朝诗人李商隐那句著名的“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的由来,不过他老人家似乎远不如我老人家严谨——其实这里错了一个字,应该改成“平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才符合史实。

高纬在这边卿卿我我,但宇文邕的动作却是迅疾如火。

占领平阳后,他马上派宇文宪继续北上,很快又攻占了洪洞(今山西洪洞)、永安(今山西霍州)等地,后来幸亏有北齐守军焚毁了通向晋阳的桥梁,这才勉强止住了北周军的攻势。

此时,高纬总算回到了晋阳,在晋祠大集诸军,随后他带着冯小怜,率军南下,与宇文宪对峙。

然而宇文宪却神不知鬼不觉地撤军了——因为他接到了宇文邕退兵的指令。

处事稳健的宇文邕觉得北齐军新到,气焰正盛,决定避其锋芒。

他任命大将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率军一万留守平阳,自己准备率大军返回北周。

大将宇文忻(宇文贵之子)极力劝谏,齐国主暗臣愚,士无斗志,即使有百万之众,又有什么可怕的!

宇文邕不停地点头:你说得不错。

然而他却并没有听从宇文忻的意见,还是撤军了,不过,他留了一手——让宇文宪率军六万驻守在涑川(今山西闻喜一带),遥为平阳声援。

宇文邕的举动让人难以理解。

关键时刻,他怎么就怯战了呢?难道他和某些公共场所的摄像头一样——每到关键时刻就要失灵?

非也。

毕竟北齐立国二十多年,历来猛人辈出,在双方的战事中,北周几乎从来没占过多少便宜。

也许一向处事稳健的宇文邕是在试探——让梁士彦作为诱饵,试探北齐军的实力。如果高纬一下子把平阳攻破了,那说明你雄风犹在,我就到此为止;如果你久攻不下,那就对不起了,我大军马上卷土重来,给你致命的一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129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