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清宫玄机录——两次禁门之变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3 09:31:44 0

仁宗在位二十五年。即位之初,他就成功地清除了君侧的隐患和珅,可是在他的后半生,身经两次惊心动魄的禁门之变。各地的民变民乱,虽历代皆有,但陈德以匕首而“惊驾”、林清结内监而闯宫,却是前所未有的。

陈德[1]生于北京,其父母曾典与旗人为奴,后又随父母在章丘等地服役。他二十三岁结婚,三十一岁时父母逝世,在山东无法谋生,乃至北京投靠在内务府当护军的外甥姜六格,住在堂姐家中。陈德曾随镶黄旗包衣[2]管领常索在内务府服役,因而时常出入宫禁。

后来妻子和堂姐相继病故,儿子幼小,岳父母又跌成瘫废。陈德感到以后日子难过,心里气恼,便借酒浇愁,在院中歌唱哭笑,因而被主人家解雇,于是“起意惊驾,要想因祸得福”。

嘉庆元年和二年时,陈德都得过梦。一次梦见自己在无水桥下躺着,忽像有人拉他上桥,到了桥上一看,像在一知府大堂后头,穿上程茧乡蟒袍,心想将来必有朝廷福分;一次是有人领路,领到厨房,梦里说是在东宫。又记得从前求签五支,都有好话。近因穷苦不过,陈德想起自己的本事,又有梦兆和签语,必有好处。

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他得知仁宗将进宫斋戒,便于二十日早晨,身藏小刀,带儿子陈禄喝过酒后,由东华门绕到神武门(紫禁城北门),混在人群中观察动静,等待驾临。不一会儿,仁宗乘轿到顺贞门时,陈德即从神武门内西厢房南山墙后奔出,以利刃直扑仁宗,侍卫、护军章京等百余人皆震骇不知所措。御前大臣定亲王绵恩、额驸亲王拉旺多尔济等六人迎前围拿,陈德犹奋力格斗,将绵恩袍袖扎破,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擒。审问时遍受严刑,最后凌迟处死,年四十七岁。两子皆绞死,但其子事先并不知情。

陈德案件,背景很简单,没有政治上的复杂内幕,起因主要由于贫穷加上愚昧,单枪匹马,凭一时狂热性的冲动。他说的做过几个奇怪的梦,“时常胡思乱想”,从心理学上说,不难解释。这些人都有精神上的病变。清代文字狱中,这类半疯癫的“狂人”很多。他说“起意惊驾,要想因祸得福”,似乎并非一定要刺死皇帝。究竟如何,已难明白。有人以为他是林清党,却非事实;从陈德的经历及供词看,没有宗教上的组织关系。不过,以一介无知的匹夫,居然直犯禁卫森严的扈跸之途的銮驾,确也不可思议。事后谕旨中说:“然百余袖手旁观者,岂无朕之至亲,岂非世受国恩之臣仆乎?见此等事尚如此漠不关心,安望其平日尽心国事耶?朕之所惧者在此而不在彼,诸大臣具有天良,自问于心,能无愧乎?”这话倒很有道理。从这个小人物的行刺事件上,对清廷内部来讲确实是一个大暴露。

如上所述,陈德只是个人的行动,但此事的影响却是震动性的。到了嘉庆十八年(1813年),又发生了林清事件。

顺天府大兴县人林清,曾在北京药铺内当过学徒,故略懂医学,后因嫖娼被药铺逐出,遂以打更为生。他后又充当书吏,但又被革退,便和姊夫合开茶铺。因赌钱折本,他被姊夫所逐,乃往南方当长随(即跟班),或做江湖郎中。最后,他当了粮船上的纤夫,回到北京,充当小贩,开设鸟铺。嘉庆十一年(1806年),林清加入荣华会。荣华会的坎卦教主郭潮俊因无能而被林清排挤。众教徒奉林清为教主,改名天理教。林清很有口才,能施财营贿。他当上教主后,行为上也有所约束。

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清南下至河南滑县,和从前在保定的同狱犯牛亮臣相见,进而认识了曾为木工、庸保的李文成等人。林清遂有举大事的图谋,打算帮李文成做“人皇”,自己“该做圣人”。

嘉庆十八年(1813年)二月,李文成对教徒说:“你们好生用功,一劫能造万劫之苦,一劫也能修万劫之福。”(《平定教匪纪略》卷二十一)经过密谋后,李文成等人准备由东华门、西华门两路进攻紫禁城,并都有太监刘得财、杨进忠、王福禄等人引路和接应。到了八月,因机密泄露,李文成等人被捕。宋元成等人为营救李文成出狱,便提前起事。林清因不知其谋,仍拟在九月十五日进攻紫禁城。

至十五日,因东华门护军觉察较早,遂闭关严拒,教徒闯进的仅十余人。入西华门约有八十余人,进而聚集于隆宗门[3],或手执白旗,登墙指挥。这时皇子们在上书房闻变,皇次子绵宁立命取撒袋、鸟枪、腰刀,并命太监登墙瞭望。不久,有手执白旗攀墙将跨养心门而进入的教徒,绵宁连忙用鸟枪击毙,再发再毙,贝勒绵志亦以铳续毙其一。经过两三天的激战和搜捕,这场变乱才始结束。这时仁宗本在南苑打猎,闻变回銮,于九月十九日回到紫禁城。

天理教即白莲教的支派,是一种秘密宗教,故被官方看作邪教。他们的成员大多是下层群众,素质良莠不齐。他们所崇奉的祖师爷也是不见经传、自我幻造的无生老母之类,在群众中反而更有号召力与鼓动性。促使他们反抗的前提是官逼民反,而且愈杀愈烈,这一点连皇帝也不得不承认,故而仁宗曾下诏罪己。所谓官逼民反,便是经济意义激成政治意义。

早在嘉庆三年(1798年),洪亮吉曾对白莲教等势力的活跃,上书痛陈时政的腐败,却被流放伊犁;不到一年,又被释回。仁宗且以此等座右之良箴,诏中说“自古惟闻用兵于敌国,未闻用兵于吾民,朕安可负洪亮吉之直言”,而将变乱的祸本推在和珅身上。这其实还是见树不见林。和珅为什么能成为致乱的祸本呢?正如孟森《明清史讲义》下册所说:“故知去和珅为积年隐忍之憾,非真为去吏治之蠹也。”

林清事件,本非宫廷政变的范围,但其中有太监十二人参加,有的充当接应的内线,等于“后院失火”。太监本是皇家的忠实奴仆,经常接近至尊,出身则很卑微,易与外界的下层接触(士大夫看不起他们)——后来义和拳势力进入宫内也是通过太监。清代至仁宗时,对阉人的控制和约束还是很严格的。而林清之变,居然有太监多人参加,就像宫廷政变擦边球了。


[1] 一作成德。

[2] 即奴仆。清人入关前,所获各部俘虏,都编为包衣,分隶八旗。

[3] 清宫中的景运、隆宗二禁门,非奏事待旨及宣召,虽王公大臣,不许私入。旧时隆宗门椽桶上,着铁箭镞数支,即为林清事变时所遗留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121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