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这才是秦汉——史上最牛的皇帝和丞相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2 22:13:15 0


公元前221年,39岁的秦王嬴政统一天下。这也不全是他自己的功劳,这是秦国数世攻伐——从公元前362年商鞅变法那会儿开始,秦孝公、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秦惠文王、秦庄襄王,然后到嬴政,一百四十年来,就跟接力赛跑似的,一棒传一棒才完成的事业。

李雪健演过一回嬴政,那个电影里有个情节,就是讲这个意思。那时,还没灭六国,嬴政每天出入宫门,门口都站着一个小太监,只要见到嬴政来了,就大喊一声:嬴政,你忘记秦国历代先君一统六国的大愿了吗?嬴政就扯着嗓子喊一句:我没忘!

有时我自己冒傻气也这么喊两声,有种发泄的感觉,挺痛快的。

不过,真实的历史上,喊这一嗓子的,不是嬴政,而是吴王夫差。

战国最酷的事儿,莫过于嬴政一统六国。

春秋最酷的事儿,莫过于吴越恩仇。

很多人都知道,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去给夫差当马夫,卧薪尝胆,最终灭了夫差。其实,在此之前,勾践就曾打败过吴国,而且还把夫差的老爹阖闾打死了。于是,夫差发誓复仇,《左传》里是这样写的:

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谓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

则对曰:“唯,不敢忘!”

三年乃报越。

——《左传·定公十四年》

寥寥三十来个字,神完气足。实在比《资治通鉴》写得好,比《史记》写得也要高明。苏东坡说过,论写文章,秦汉以后跟先秦没法比。

接着说嬴政。统一天下之后,第一件事干什么呢?

正名。以后,你们别管我叫秦王了,这名太小。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史记·秦始皇本纪》

咱现在干这么大,还叫小卖部,那哪儿行啊,得叫超市!叫公司也不行,得叫集团!这才跟咱的事业匹配。

这不无道理。人能不能成功,事业能不能传世,确实跟名字有关系。所以,作家常会起个笔名。比如,我就随便说几个名字,你凭感觉,判定一下谁的文章写得好?鲁迅、茅盾、曹禺,周树人、沈德鸿、万家宝。

好了,你感觉感觉吧。

或者再简单点,现在有两个外国姑娘,一个叫伊丽莎白,另一个叫萨达姆,你可以约一个,你约谁?

肯定会约伊丽莎白吧。这就是名字的意义。

再比如,拿书法家来讲,启功为什么有名,欧阳中石为什么有名。写得好,只是一方面,名字好,有个性,也是关键。

还说嬴政。他不叫秦王,那叫什么呢?

李斯等大臣们帮着想:大王,上古最牛的是三皇五帝,三皇即天皇、地皇、泰皇,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其中,泰皇最尊贵,您就叫泰皇吧。

嬴政感觉还是差点:我给修改一下吧,不是三皇五帝嘛,我干脆,皇也要,帝也要,我就叫“皇帝“——”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活着称皇帝,死后叫什么谥号?按以前,谥号的选定是根据一套固定的谥法的,比如秦孝公、秦昭王,这个“孝”“昭”可不是随便起的,都有讲究。

嬴政觉得这样太麻烦,不好,要改革。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于是,嬴政史称“秦始皇”,其实是个谥号。

他后面传到万世了吗?当然没有,秦二世而亡。但这不影响秦始皇本人的伟大,这一点,随便翻一下历史地图册就可以知道。

夏朝时期的地图上,还只是一个个分散的小黑点,标示着一些散居的原始部落而已。商朝的“小黑点”比夏朝密集多了。西周的“小黑点”更密集,但还是分散的一个个小城邑的感觉。秦朝才真正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版图。

秦始皇缔造了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统一的中国。

那么,这个全新的帝国或者说天下该怎样治理呢?能不能继续套用此前夏、商、周的做法,把天下划分成若干诸侯国,分封给儿子们、功臣们各自去镇守、管理,也就是所谓的封土建侯。

秦始皇的儿子们、功臣们当然都乐意这样,都去当诸侯国君,多爽。丞相王绾便极力主张,实行封建制。

秦始皇问他的大红人廷尉李斯:你什么意见?

李斯反对:皇上,封建制不好。拿周朝来讲,它是封建制,弄出那么多诸侯国来,整天互相掐,把整个天下弄得乱腾腾的,结果不就亡了吗?咱可不能再走这条老路,好不容易统一了天下,再给分开,不能这样。皇子们、功臣们,可以赏赐金银财宝,不要再封土建侯了。

秦始皇点头:有道理,不能再走回头路!那么,咱怎么弄呢?李斯,你拿个方案吧。

于是,李斯被任命为丞相,领导了秦朝郡县制体系的建设。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划分天下为三十六个郡,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每郡设三大长官:郡守、郡尉、郡监。一个管行政,一个管司法,一个管监督。这跟现代社会的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三权分立已经很接近了。

这样,一个统一的政体大框架就出来了。然后: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用教科书里的话讲,就是秦始皇统一了法律制度,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字。

“车同轨”是什么意思呢?有种说法讲,当时使用一种原始的轨道交通,就跟现在的火车似的,车轱辘都是轧着固定的木制轨道跑的,不是直接轧在土路上。车同轨就是把车轮轴距都给统一了,这样一来,全国各地的轨道交通便能统一连贯起来。

《史记》还记载了,秦始皇修了三条“驰道”——马车可以在上面奔驰的道路,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加起来有数千里之长。

今天,咱们国家的高铁、高速公路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这是有传统的、有原因的。什么原因?就在于咱们国家太大、人员分布太广、物资太多,整个国家系统要完全流转起来,交通就必须够发达。这是统一的一大项。

总之,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实际上代表着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统一、文化的统一。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在秦始皇这,打下了一个大基础。

秦始皇和李斯还推进了两项大举措:一是,把原来六国的兵器都收到咸阳销毁,化成铜水,铸成大钟,还做了十二个铜人,每个铜人重达12万斤。这叫偃武修文,马放南山。以后天下太平,不打仗了,兵器用不着了;二是,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把原来东方六国的豪门富户都迁至咸阳。为什么?省得他们在下面闹事,弄到眼皮子底下好管理,也方便中央收租收税。这叫强干弱枝、强本弱末,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加强中央集权。

在整个建国创制的过程中,李斯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展现。他可不是只会玩间谍战,只会在老同学背后捅刀子。他比韩非更伟大,韩非是动嘴的,是纸上的理论;而他是实干的,他在按他的思想去实践,把思想变成现实。思想家写的是书,实干家写的是什么?是历史,是直接影响并创造历史。而且,李斯的才情也不比韩非差,他前期可能有自卑心,嫉妒韩非,但后期他在不断成长,鲁迅就曾讲: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何止文章,李斯的书法也很了不起。

刚才说了“书同文字”,那这是什么意思?这说明当时六国的文字写成什么样儿的都有。如果没有秦始皇的统一,各国最终就得使用不同的文字,就跟现在日本、韩国、越南的文字似的,虽然同出于汉字,但演变来演变去,便分道扬镳了。而文字不同了,文化也就不同。各自有了各自的文化认同之后,就真统一不了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就更无尽头了。后面五胡十六国的情况,便能证明我所言不虚。

那么,书同文字,同成什么样的文字呢?得有个标准的样本吧?有,就是小篆。

小篆正是李斯所创。当然,不可能是他自己一个人干的,估计也是领导着一个班子,对原来的字体做了简化规范,形成了小篆。

李斯亲自用小篆写了一套识字课本《仓颉篇》,作为标准字向全国推行,可惜这个版本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亲笔书写的几块碑,包括峄山刻石、泰山碑、会稽刻石等都传了下来,成为后代无数文人学习小篆的法帖,影响十分深远。

可以说,李斯是中国最早的书圣,比王羲之还牛。因为,王羲之同时代,还有很多书法高手,而整个小篆书体就是李斯所创,起码传下来的,就他一人的作品。

那么,刻着李斯小篆的这几块石碑是干什么的呢?都是给秦始皇立的。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前后五次巡游天下,到峄山、泰山去封禅,还到会稽等各地视察。走到哪儿,就立块石碑,刻上字:秦始皇到此一游——差不多这个意思吧——写些歌功颂德的话。

封禅是怎么回事呢?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就类似是跟天地汇报一下:我把天下打下来了,以后,上面的,天管;下面的,地管;中间的就归我管啦。

对于秦始皇的五次巡游,后世很多人不赞成,认为秦始皇是暴君,没事找事,给老百姓增加负担,劳民伤财。实际上,秦始皇可不是出来玩的,出来这一趟,很辛苦,跟现在坐着专机、专列的一样,那是坐在马车里,颠簸劳碌,也有危险。有次车队走到一个叫博浪沙的地方,咣当一声,一个大铁锤从天而降,差点就把秦始皇砸死,砸在旁边的副车上,给砸了个稀巴烂。怎么回事?有刺客!

谁这么大胆?这是哪路英雄?这个,咱以后再讲。

还有一次,秦始皇乘船渡江,忽然狂风大作,差点把船刮翻。秦始皇大怒:这片归谁管?

手下赶紧打听,一会儿,回来禀报:启禀皇上,这片归湘君管。

这湘君是郡守吗?不是。是船政管理、交通部长吗?也不是。是个神仙。旁边山上有个湘君祠,供着湘君。

秦始皇问:他是哪路神仙啊?敢跟我过不去!

手下:启禀皇上,湘君是尧帝的女儿,舜帝的夫人,就葬在这江边的山上。

秦始皇:好了,甭说了,我管她是谁的家属呢,她管这片是吧,你们去,把这山上的树全部砍光。她竟敢跟我过不去,我也不让她好受。

确实是暴君做派。秦始皇的这一面,咱们放到下回再分析。我主要还是说,秦始皇巡游天下是个苦差事,他完全是为了工作,用胡亥的话讲:

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强,威服海内。

——《史记·秦始皇本纪》

他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看看皇帝的威仪,让那些六国遗民臣服。

只不过事与愿违,这个作用并没起到,反而起了反作用。这一点,以后再说。

秦始皇巡游是为了工作,不巡游时,在咸阳宫里,照样非常勤政,《史记》讲: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之事,事无巨细,秦始皇都亲自抓。每天批阅的公文要用地磅称,不分白天黑夜,日清日毕,批不完不睡觉。

说这段话的是谁呢?是两半仙方士,侯生和卢生——这两位都是帮着秦始皇求仙问药的。这又是秦始皇让人诟病的一大问题:迷信神仙,妄图长生不老。他身边弄了很多半仙,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找神仙、找神药。

不能因为这个就说秦始皇多么狂妄。咱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历史中的问题,他就是那个时代的人,观念就是那个时代的观念。连孔子都讲: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里还记述了学生向他请教怎样“事鬼神”,即跟鬼神打交道。《资治通鉴》中也提到,齐国、燕国的鬼神观念就格外浓厚,齐威王、燕昭王这样的战国雄主都组织过大量人力去找神仙、找长生不老之药。

可是,上哪儿找去啊?找不着,又没办法交差。怎么办呢?就得弄点东西回来,应付一下。有一次,卢生回来便说:皇上,神仙虽然没找到,但找到一道神谕——一道图谶、谶语,就是一种神秘的预言,五个字:

亡秦者胡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灭亡秦国的是胡人。

这还了得?打!

公元前215年,也就是统一之后的第四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胡人。把胡人全部赶到了黄河以北,然后继续打,打出来的地盘,又新设了好几十个县。随后,蒙恬主持着,开始修建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这其实也无可厚非,前面赵国、燕国为了防胡人,都修过长城,后面历朝历代也都在修长城,这就跟人家住房要修个院墙似的。这当然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弄得老百姓压力山大,但这个投入值不值得呢?咱也不能把古人想得太傻,不值得,还修它做什么?这个问题,以后咱也会细说。

另外,南方也在打。秦始皇把社会上的闲杂人员,什么逃亡的、要饭的、走街串巷做买卖的,都召集起来,凑了十几万人,把南越地区都给打下来,并入版图,新设了桂林、南海、象郡等几个郡。这些地方,当时都是蛮荒之地,有些原住民,估计人数也不多。秦始皇一想:这么大地,别空着啊,干脆,我给你迁点人去吧。良民留下,不是良民的,挑出五十万来,都迁到南越。

总之,我们在历史地图册上看到的秦朝版图,不是统一了六国就成了这样的。而是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又经过好一番征伐才打下来的。

秦始皇和李斯开创的这套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制度,包括经济、文化的统一,是被历代因袭的。两汉、隋唐、宋元明清的皇帝怎么治天下?主要的,还是用秦朝这套政法。这个底儿是秦始皇给打下的。这算是软件方面。

硬件方面,就是疆域,也是秦始皇给打下的底儿。

所以,不论后人怎么骂秦始皇,就凭这两条,他都当之无愧是史上最牛的皇帝、最伟大的皇帝,NO.1,没有之一。

李斯也同样了不起。一个好汉三个帮,秦始皇的军功章上一少半也得是李斯的,作为大政治家、大学者、大书法家这样复合型的人物,后代极少有。拿司马光来讲,他也是大政治家、大学者,但书法一般般,政治作为跟李斯也差得很远。

好了,这两位,咱先捧到这;下回,咱再摔摔他们。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106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