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原来你是这样的西晋——大魏军神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2 21:35:43 0


文钦、毌丘俭率军西进,形势非常危急,司马师已经顾不上恼怒文钦二人的背叛,他必须尽快做出反应。于是,刚刚割去眼瘤的司马师召开了军事会议。

经过讨论,司马师的心腹大致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司马师不应该亲自前往,应当派司马孚前去征讨;另一种则认为司马师应该亲自前往征讨,持此意见的是钟会、傅嘏和王肃。

上一次东兴之战,也是傅嘏劝谏司马师不要轻易征讨东吴,司马师出于政治原因没有听从导致大败。此后傅嘏地位日隆,受封晋爵。于是,司马师决定亲自前往。但是,眼下诸将没人是毌丘俭的对手,司马师还需要一个人。

司马师想到的那个人叫邓艾,字士载,不论内政还是军事,他都堪称不世出的奇才。和很多知名人士一样,邓艾也有一个悲惨的童年。

邓艾本来是南阳新野一带的大族子弟,据传是东汉初年名将邓禹之后,但是由于天下大乱,邓艾的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便去世了。不久,曹操强迫荆州地区人民北迁,邓艾被迫随母亲到了汝南。

背井离乡的邓艾被迫开始放牛。但是和之后也放过牛的朱元璋不同,邓艾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经历的巨变也磨砺了他的心性,锻炼了他的意志。

放牛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无聊,小邓艾在无聊之中也没有什么娱乐,慢慢地他发现研究山川地形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要是放在今天,他绝对是个研究测绘的绝佳人才。

名将第一步,画图加跑步。如果不熟知地理,那么在进军时就寸步难行,而且由于测绘科学不发达,某地山川地势的地图属于高级军事机密,一旦掌握就可以大致判断该地区的军事力量分布,可以得出准确的行军路线和行动计划。

后来邓艾被提拔为典农都尉学士(县城小干事),尽管出身大族,但是已经没有依靠的邓艾想在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大魏进步是非常难的。而且,邓艾还有一个生理缺陷——口吃。邓艾当了近二十年的县干事,才晋升到了典农功曹(分管农业的官吏),而这个时候他已经年过四十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作为主管屯田工作的官吏,邓艾获得了一次去洛阳汇报工作的机会。就是这一次,他的命运彻底改变了。

眼光毒辣的司马懿在茫茫人海之中发现了邓艾。他知道眼前这个木讷口吃的中年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奇才。什么寒门出身,什么年过四十,在他看来都不是问题。司马懿不仅是个天才,还是个善于发现而且敢于使用天才的人。不久,邓艾便被任命为尚书郎,登上历史舞台。

邓艾在政治上青云直上的同时,也为魏国做了大量的工作。

邓艾的内政功力十分深厚,长期的基层生活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和人文知识,他对司马懿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军屯。军屯当年曹操就干过,通过安排士兵参与屯田既能达到以兵养兵的目的,还能开源节流,收取重税充实国库。

邓艾从河南到安徽一路走来,敏锐地发现淮南、淮北地区有大量空闲土地可以实施军屯。正是在邓艾的建议下,魏国在淮河地区拓展水利设施,大兴屯田,使得魏国在东南的军事行动有了根本的保障,在战略上始终占据主动。

然而,邓艾的才能还不止于此。在司马懿和司马师父子二人执政的十几年里,邓艾为整顿奢靡之风、增强大魏财政税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他还提出过一个建议。

东汉末年,在中原王朝的不断打击之下,早已分裂为南北两部的匈奴一族继续分化,北匈奴选择西迁而南匈奴选择内附。且不说北匈奴,内附的南匈奴接受了曹操的改编和安置,汉朝政府毕竟和匈奴打了几百年,对他们是非常不放心的,于是将他们一分为五,并设置了官吏对他们进行监视。但是为了便于管理,他们的首领仍旧为匈奴人,而且都是刘姓。

在邓艾担任城阳太守的时候,发生了匈奴内部兼并事件,于是他提出对匈奴进一步分化、汉化,使他们彻底融入汉族,对于难以管理的匈奴部族,应该将他们外迁,以避免对内地产生威胁。

你要是认为邓艾只是一个内政人才,那你就错了。他军事才华的光芒照亮了三国后期暗淡的天空。

正始四年,邓艾出任魏国西北重镇南安太守,嘉平元年秋季,他遇到了宿命中的对手——姜维。如同当年诸葛亮和司马懿一样,邓艾和姜维也将在这里一决雌雄。

姜维的军事才能是不弱的,但在这场对决中,邓艾料敌于先,提前占领洮城,使得姜维无功而返。但是关于他们的故事我们晚一些时候再讲。

司马师也是了解邓艾的能力的,在这场生死之战中,邓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接到文钦和毌丘俭檄文的时候,大概是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邓艾杀死使者、召集部队,快速作出了反应。熟知淮北地理的邓艾知道,乐嘉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叛军进击洛阳的必经之路,占领乐嘉就能阻挡叛军锋芒,为反击赢得时间。于是,他神速进兵,果断占领乐嘉并建造了浮桥,以方便后续大军通过。

几乎与此同时,司马师也作出了一个极其明智的判断。

他让邓艾率领弱旅万人驻守乐嘉城诱惑文钦进攻,自己则挥师于后埋伏。司马师知道对方急于求战,一定会寻找突破口,邓艾的诱敌之计必能奏效。

司马师的谋略果然不一般。从根本上来说,其目的是使对方军队脱节,进而形成局部优势以多打少。鱼儿能不能上钩,关键看诱饵的诱惑力。

这个时候,另一边的文钦和毌丘俭已经快要崩溃了。

《三国志》记载:“淮南将士,家皆在北,众心沮散,降者相属,惟淮南新附农民为之用。”淮南将士英勇作战是因为他们的家乡就在淮南,对抗东吴也算是保家卫国,这次往北打,背井离乡,他们就不干了,士气非常低落。还好多年军屯的作用体现了出来,文钦和毌丘俭沿途招募了大量的屯田军士,这些人的加入组成了一支中坚力量,但这些人的战斗力实在有限。

最让毌丘俭无奈的是,虽然自己将四个儿子都送到了东吴当人质,但是由于当时东吴是权臣孙綝执政,援军迟迟不能到位。现在的文钦与毌丘俭需要一场决战,而且必须要快。这时候,邓艾居然率领一万“老弱病残”来送死,文钦正愁没有战机,于是立刻率领本部人马轻装速进。这正是司马师想看到的。

司马师知道战机来了,他总是能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出手。他先派遣胡遵等人截断了文钦和毌丘俭军队的退路,随后率主力隐匿行迹直奔乐嘉。只要文钦到达乐嘉,就将陷入他的陷阱之中。毕其功于一役!

文钦轻军急进,却不料他看到的乐嘉几乎是一座空城。他刚刚登上城头,司马师就已经兵临城下,他瞬间乱了阵脚。他想不到自己居然中了司马师的诱敌之计,现在自己孤军深入被截为两段,军力不足,面对司马师的精锐几乎没有任何胜算,怎么办?这时,身后传来了一个霸气的声音:“父亲,司马师率军到此,立足未稳,如果父亲在城楼擂鼓助威,一战可破!”

说话的人,是他的儿子——文鸯。这一年,他只有十八岁。

当天夜里,文鸯兵分两路杀奔出城,年少的文鸯英勇无比,大叫司马师的名字,冲入敌阵,城外的军队深夜被袭,不知虚实,军心大乱。在文鸯的冲击之下,司马师情绪激动,未愈的眼伤剧烈疼痛。

还好魏军训练有素又人多势众,勉强抵挡住了文鸯的冲锋。然而城外的文鸯却遭遇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就在他浴血奋战的时候,城楼上的文钦却害怕了,他没有按照约定出城接应,文鸯三鼓之后,士兵的气力耗尽也不见有人出城,无奈之下只能收兵。唯一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于是,文钦下令撤退。

文鸯停止进攻之后,司马师从疼痛中清醒过来,他的判断力仍旧犀利,他很清楚文鸯肯定率军逃跑了,于是力排众议,下令众人快速追杀。文鸯认为一定要挫一挫司马师军的士气,便与骁骑十余人一同杀入敌军阵中,所向披靡,然后才引兵离去。

《资治通鉴》记载:“乃与骁骑十馀摧锋陷阵,所向皆披靡,遂引去。”

司马师下令左长使司马班率领八千轻骑兵继续追击。由于文钦部队行军缓慢,后续轻骑兵很快便再度迎头赶上。然而,文鸯单枪匹马冲入数千骑兵阵中,转眼间便杀伤百余人,进出六七次,追骑不敢逼近。

《资治通鉴》记载:“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文钦损失惨重,只能继续撤退,麾下的士兵本身就是临时招募的和曹魏的旧兵,一看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文钦父子二人干脆直接带着自己的部曲投降东吴了。

当文钦失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毌丘俭知道自己失败了,他立刻逃跑,但是已经晚了,不幸被安风津都尉张属所杀。

司马师又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毌丘俭被诛灭三族。

正元二年,就在扫平淮南二叛不久,大将军司马师病重。

《晋书》记载:“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说司马师在文鸯深夜进攻时过于恐惧导致患病的那只眼睛眼球脱落。

在弥留之际,他必须完成一件事——交接权力。司马师有两个人选——弟弟司马昭和养子司马攸,但其实只有一个人——司马昭。

就当时的局面来讲,司马昭都督中外军事多年,在朝中素有威望,由他接任,司马家的两代基业就能延续下去,更何况,司马攸是司马昭的儿子。

正元二年,司马师死于许都,终年四十八岁,谥曰忠武。

他是天下的名士,帝都的阴谋家,大魏的权臣,司马懿的继承者。在这乱世之中,他够狠,够聪明。对待政敌,他毫不留情地斩尽杀绝,无论是昔日的朋友还是功臣宿将,只要挡在他的面前,他都要消灭。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但是,他也有另一面,他是狡猾的,他是聪慧的,他知道如何收服人心,他知道除了有锋利的屠刀还要有温柔的细雨。

拿破仑说过:“我有时是凶猛的狮子,有时是狡猾的狐狸,统治国家的全部秘密在于——知道什么时候是前者,什么时候是后者。”司马师就是这样一位统治者。在他的治理之下,大魏稳如泰山,在三国之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至他死时,可知的大魏兵力接近六十万人,已经是吴蜀两国总和的两倍,仅仅淮南淮北两地的军屯就可以支撑三五年之用,他成功地守住了父亲司马懿传给他的家业,更进而废帝立威,使得司马家的地位日益稳固。

司马师卷,终。

司马景王承先君之业而有雅量,谋深而虑远,治绩卓然,明主之属。

虽有杀伐凶恶之业,篡逆不臣之心,然,今日观之仍不失为人杰,亦不能以暴虐视之。

夫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乎?

景王死,文王相继。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102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