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秦朝原来是这样——无节操的外交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6:19:29 0

灭蜀之战,开启了秦国大扩张的序幕。

史书上写道:“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在张仪的游说下,魏襄王被迫低下高贵的头颅,臣服于秦国,三晋的另两个国家——赵国与韩国——便被推向风口浪尖。

公元前316年(是年秦灭巴蜀),秦发动对赵国的战争,夺取中都、西阳等城邑。

公元前314年,秦国以名将樗里疾讨伐韩国,双方会战于岸门,秦军大获全胜,斩首万余。面对秦军凶悍的进攻,韩宣惠王只得向魏国求援。已经臣服于秦国的魏襄王很想置身事外,但魏韩两国关系如同唇与齿,唇亡则齿寒,不能不救。魏襄王派公孙衍率军入援韩国,在岸门附近被秦军击败。

韩宣惠王信心全无,被迫以太子入质秦国,以换取和平。

魏襄王的背叛令秦惠王有攻打魏国的借口。樗里疾掉转马头,攻入魏国,略取曲沃城,占领该城后,把城内的魏国百姓逐出城。曲沃失陷后,另一座城邑焦城也举旗投降。

在一系列失利面前,魏襄王被迫再次与秦国签订城下之盟。秦国人不仅要蚕食魏国的土地,还要干涉魏国的政治。在秦惠王的干涉下,魏襄王不得不依秦国的意思,立公子政为太子。魏国的力量更加衰微,曾经的中原霸主如今沦为秦国的小喽啰。

公元前313年,樗里疾指挥大军攻赵,俘虏赵国大将赵庄,拔取蔺城。

曾经威风凛凛的三晋,已不是秦国的对手,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不过,秦国并非一枝独秀。

与秦国一样霸气外露的还有齐国。

此时的齐国正是齐宣王统治时期,他是战国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与秦灭巴蜀几乎同时,齐国也完成了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就:吞并七雄之一的燕国。公元前314年,齐宣王乘燕国内乱之机,大举发兵,以名将匡章为统帅,仅仅用了五十天的时间,便一举吞并燕国。齐国的疆域几乎扩张了一倍,足以与西方的秦国相媲美。

为了与齐国争雄斗霸,秦国必须加紧扩张的步伐。

秦惠王把目光盯在一块大肥肉上,这块肥肉就是楚国。

伐蜀之役的胜利,为秦国侧击楚国打开了一扇大门。

在春秋时代,楚国是与晋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强国,只是晚节不保,在春秋末期,吴王阖闾以孙武、伍子胥为将,席卷千里,击破楚都,鞭尸楚平王,楚国几乎灭亡。在秦国的相助下,楚国总算侥幸躲过一劫,只是从此江河日下,霸气荡然无存。楚悼王振衰起敝,任用吴起实施变法,楚国的变法随着悼王去世、吴起被杀而中止,终究未能像秦国那样东山再起。

在数百年时间里,秦、楚两国关系不错,时有通婚。商鞅变法后,秦国强势崛起,成为东方诸侯最危险的敌人,为了遏制秦国的扩张,楚国与魏、韩、赵等合纵,兵进函谷关,与秦国对峙。楚国虽已衰微,然而其国土辽阔,军队数量多达百万,是秦国不可忽视的对手。

早在征蜀之前,秦将司马错、中尉田真黄曾向秦惠王进言:“从蜀国有水路通往楚国,加上巴国劲卒的配合,可以乘大船沿江而下,直取楚国,则楚地可得。得到蜀国后就可以得到楚国,楚国一旦灭亡,就可以吞并天下了。”

这个战略非常明确,楚国将成为秦国的下一个鲸吞蚕食的对象。

伐蜀战役结束后,司马错以巴、蜀两地的士兵为主力,纠集十万大军,造大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沿着涪水漂流而下,向东进攻楚国。这次作战大获全胜,秦军攻城略地,秦惠王把这块新得来的土地并入秦国。

面对秦人咄咄逼人的进攻,楚怀王慌了手脚。此时,东方超级强国齐国抛来橄榄枝,拉楚国入伙。齐宣王与楚怀王歃血为盟,共同对付秦国。

在齐国的撑腰下,楚怀王对秦国展开复仇战。楚军大举北进,攻克曲沃城。在秦惠王眼里,三晋(魏赵韩)已不足为惧,齐、楚联手却是可怕的对手。当务之急,是要开展外交战,拆散齐、楚同盟。这一外交重任,理所当然落在名嘴张仪身上。

秦相张仪出使楚国,一见到楚怀王,便开出一个令人心动的条件:“大王如果能对齐国闭关绝约,秦国将献上六百里的商於之地。”

天下有此等好事?

什么事都不要干,只是宣布与齐国断交,便可得到六百里的土地?都说天上会掉下大馅儿饼,这不,还真掉下来了。

楚怀王急急召集群臣,宣布这个好消息。群臣纷纷表示祝贺,能唾手得到六百里之地,与齐国断交又有什么关系!马屁精们的吹捧让楚怀王飘飘欲仙,只听得有人喝道:“这事不值得祝贺,反倒值得担忧。”

谁这么不知趣呢?谋士陈轸。此人也是战国时代著名的纵横家。

怒气冲冲的楚怀王黑着脸质问道:“寡人不动一刀一枪,唾手得到六百里的土地,你非但不高兴,还担忧什么呢?”

陈轸答道:“秦国重视楚国,是因为楚国有齐国作为盟友。张仪夸夸其谈,楚国却还没有得到六百里之地。没得到地,就与齐国绝交,楚国就孤立了;一旦孤立了,秦国又岂会看得起楚国呢?最好的办法是:表面上与齐国断绝关系,暗地里仍通好,然后派人跟着张仪到秦国。倘若秦王把六百里之地送给我们,再正式与齐国绝交也不算迟。若大王迫不及待与齐国绝交,再向张仪要地,一定要被他给蒙骗了。一旦大王觉得被欺骗,心生怨气,就不得不与秦国为敌。如此一来,楚国西面有秦国之患,北面与齐国为敌,岂不是失算吗?臣对此很担忧。”

还没等陈轸说完,楚怀王便暴跳起来,不怀好意地说:“你给我闭嘴,等着瞧吧,看我怎么得到六百里之地。”于是急急宣布与齐国断交,还以相印授张仪,就是封他为“名誉宰相”,并赏赐许多礼物。

这笔买卖,真是太划算了。

楚怀王很开心,心花怒放。

张仪亲自出马,很快就圆满完成外交使命,拆散齐、楚同盟。大功告成后,他告辞回秦国。楚怀王派了个使者一同入秦,接收六百里商於之地。

接收土地的事情一点也不顺,因为张仪“病倒”了。据说那天他酒喝多了,不省人事,从马车上掉下来,就卧病在床整整三个月。连张仪的影子都没瞧见,六百里地更是虚无缥缈了。楚使等了许久,发现没有人提起交割土地的事,无奈之下,只得向楚怀王禀告。

楚怀王也看出这件事不妙,只是他三省吾身的功夫不错,反省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哪里让秦国不满意呢?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楚国虽与齐国断交,态度还不够强硬。若是再强硬点,秦国人满意了,才会交割土地。

如何强硬呢?

呆头呆脑的楚怀王想了一个馊主意,派人到齐国,当街骂齐宣王。这种泼妇的行径果然激怒了齐宣王,他转而向秦国示好,以孤立楚国,教训一下傲慢的楚王。

此情此景,只会令张仪躲在被窝里偷笑。既然楚国与齐国彻底撕破了脸皮,他也就不必再演戏了。张仪的“病”神奇般地好了,他穿好朝服,接见楚使。见到张仪终于露脸了,楚使心里石头总算落地,秦国该兑现承诺了吧。

果然,只见张仪让人取来一幅地图,装模作样地比画说:“为了回报楚国,秦国打算割地赠楚,从某地到某地,总计六里。”

六里?

不对吧。

明明说好是六百里的。

楚国使者张大嘴巴,一时间竟哑口无言,呆住了。

张仪冲着他喊道:“您怎么不前来接受赠地呢?”

使者怒不可遏地说:“我得到的命令是接收六百里之地,不是六里!”

张仪带着夸张的惊讶说:“您何出此言呢?我明明说的是六里呀。”

见过坑人的,没见过这么坑人的。

见过无节操的,没见过这么无节操的。

堂堂一个大国,竟然毫无信用可言,堂堂一国宰相,竟然使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原来坑蒙拐骗并非小商小贩的专利,简直是张仪的代名词。

六百里土地就这样泡汤了。

土地没捞着,与齐国还结了怨。楚怀王里外不是人,他两眼发愣,呆呆望着天空,又羞又恼,又愤又怒。楚立国数百年了,还从来没被坑得这么惨。这让堂堂楚怀王情何以堪!一怒拔剑,凡是有血性的人就不能忍气吞声。楚怀王没经历什么挫折,血性还是有一点的,老子拼了命,也得要回面子!

楚国大举发兵,进攻秦国。

向来只有强者攻弱者,楚怀王要以弱者拼强者,岂非自寻死路?谋士陈轸反对这种无谓的冒险计划,别出心裁地提议:“与其攻打秦国,不如干脆再送给秦国一座城池,与秦国共同出兵,攻打齐国。既然与齐绝交,就铁下心来联合秦国攻齐,把楚国的损失从齐国人身上捞回来。”

楚怀王勃然大怒:老子被张仪羞辱得还不够吗?人家欺负我,我还要拿着地盘低声下气地送给他们?不行,定要攻秦!

楚国发兵十余万,由大将屈匄出任总司令,大举伐秦。

秦惠王求之不得,正好堂堂正正与楚国干上一场。如今魏国投靠秦国,齐国与楚国断交,楚怀王没有外援,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一搏。

“智囊”樗里疾再次光芒四射。他与魏章、甘茂等将领反击楚军,很快逆转战局,转守为攻,杀入楚国。双方在丹阳展开决战,秦军再次展示其天下无双的战斗力,斩首八万,楚军总司令屈匄、裨将逢侯丑等七十余名将领悉数成为秦军的俘虏。

八万将士,横尸疆场。

楚怀王呆了,愣了,傻了。

这一天,楚国都城风雨声与哭泣声交织成一片……

六百里地没捞到,反倒损失了六百里。

楚怀王像赌红眼的赌徒,非但不知收敛,反倒孤注一掷,抱着侥幸的心理企图翻盘。他把所有筹码都押上了,全国总动员,要以举国之力与秦国决一死战。

奇迹没有出现。

蓝田一战,楚国拼光血本,再度被樗里疾打得大败而回。

屋漏偏逢连夜雨。

魏、韩两国也搅了进来,他们狐假虎威,要争几块肉骨头啃。两国乘机出兵,席卷楚国北疆,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

强敌环攻之下,楚怀王惊慌失措了。楚国无力再打下去,只能与秦国媾和,当然,少不了要割地。楚怀王忍痛割了两座城池给秦国,才换得停战的喘息之机。

这场由张仪导演的阴谋,令秦国获益匪浅。

对秦国来说,打垮楚国是不够的,必须要逼迫齐国把吞进肚子的肥肉吐出来,燕国必须复国,否则齐国终究是秦的大患。

此时齐国已同楚国断交,而魏、韩都已臣服于秦国,齐国尽管国力强大,在战国时期则比较孤立。秦惠王抓住机会,一方面支持燕国内部的复国势力,一方面动用武力干涉。

名将樗里疾再次临危受命,他指挥秦国、魏国联军,攻入齐国。此时齐军主力正全力围剿燕国的复国势力,国内守备较空虚,樗里疾在濮水之役中打败齐军,俘虏齐国将领声子。紧接着,秦、魏联手北略燕国,为燕国各地起义军助威。

在秦、魏武力干涉下,齐宣王被迫从燕国撤军,燕国得以复国。

这是齐、秦势力消长的一个关键点。

秦国在西南吞并巴、蜀,齐国在北面吞并燕国,双方势均力敌。唯一不同的是,秦对巴蜀的占领是长久性的,而齐对燕国的占领仅仅两年时间,最终功败垂成。

倘若齐宣王能吞并燕国,那么将使齐国的领土扩张一倍,重新取得与秦国的均势,但事与愿违,燕国只能是烫手的山芋,最后不得不完全放弃了。

齐国的失败,证明了其外交策略远远不及秦国。

秦国深知天下诸侯中,唯一能对其构成威胁的,只有齐国,绝不可以对齐国的扩张坐以观望,必须要采取武力遏制的手段。秦国打出的两张外交牌是其胜利的保证:其一是离间齐、楚联盟,其二是与魏国联合对付齐国。这两张外交牌令齐国在列国舞台上处处被动,成为孤家寡人,没有强国可作为盟友,因而失败在所难免。

至此,秦国的势力开始超越齐国。

双雄并峙的局面很快被秦国一枝独秀所取代。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46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