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秦朝原来是这样——割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6:18:18 0

齐国衰落后,秦国与赵国成为诸侯中实力最强者。

这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时代,只有扩张才能保障国家的安全。

公元前277年,魏昭王去世,他的儿子魏圉即位,史称魏安釐王。在春秋时代,各诸侯还奉行“不伐有丧之国”的传统礼法精神,这种精神在战国已是荡然无存。与魏国相邻的赵国觑准机会,公元前276年,大将廉颇挥师南下,一举攻克魏国幾邑。早已衰弱的魏国本来就不是狞猛枭鸷赵国的对手,屋漏偏逢连夜雨,秦国人又卷了进来。

还是白起!

这位战无不胜的名将俨然是秦国的一面旗帜,无论他到哪里,都令人闻风胆丧。倘若要笔者罗列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将领,白起无疑是排名第一。他的大名远胜千军万马,只要报上名号,敌人足以吓得腿软。白起不费吹灰之力,连下魏国两城。

只要被秦国人盯上,就是倒霉。

铁血宰相魏冉不想让白起一人抢尽风头,他要亲自出马。

公元前275年,魏冉亲征魏国,势如破竹,竟然一鼓作气杀到魏都大梁城。魏国震动,魏安釐王紧急向韩国求援。

韩国与魏国是难兄难弟,都是秦国蹂躏蚕食的对象,两国的关系,如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韩釐王不能坐视不管,尽管他知道秦国的厉害,仍派出老将暴鸢驰援魏国。魏冉围城打援,率主力部队在开封与韩军决战,韩军大败,暴鸢败走,损兵折将四万多人,几遭灭顶之灾。

援军惨败的消息传到大梁城,魏安釐王呆若木鸡,六神无主。与魏昭王相比,魏安釐王有雄心壮志,只是大敌当前,雄心也要付诸流水。他不得不采用父亲惯用的手段:割地求和。

一割又是八座城池。

就算魏国的城邑再多,也承受不住一次次的割地献城。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事实就是如此。魏国割了八座城池,如肉包子打狗,只是让饿狗饱餐一顿罢了。问题是,饿狗吃完后还要吃,你有多少肉包呢?

魏冉的胃口比饿狗还大。不久后,他又卷土重来。魏安釐王一肚子苦水,瘟神难送,奈何奈何!没办法,只能拼了!

大将芒卯率军在宅阳(河南郑州北)阻击秦军,魏国精锐悉数上阵。魏冉冷笑了,米粒之珠,能放光华吗?纵兵出击,魏军大败,芒卯落荒而逃。

秦军再次包围大梁城。故事很沉闷,没有惊喜可言。魏安釐王又向韩国求援,仗义的韩釐王又一次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出兵相救,援兵又一次大败而还。只要大梁城被攻陷,魏国就完蛋了。难道还要割地求降吗?

大臣们众口一致,反对割地求和,纷纷慷慨陈词说:

“当年魏惠王以十万大军伐赵,拔取邯郸城,赵国坚决不肯割地求和,最终得以复国;齐宣王时,齐师伐燕,破燕都,燕国不肯割地求和,后来也复国了。赵、燕之所以能保住国家,没有被他国吞并,正是因为他们能禁受住艰难的考验,不轻易割让土地。秦国贪得无厌,天下诸侯没有一个愿意与它亲近。魏国从晋国分裂出来的土地,被秦人鲸吞蚕食得差不多了。魏国刚刚割让八座城池,交割尚未完成,秦军又出动了,大王试想想,秦人的胃口哪有满足的时候呢?”

事到如今,只能豁出去了。

无论如何,魏安釐王也得保住大梁。他下一道命令,全国一百多个县动员起来,招募士兵前往保卫首都。大梁城的兵力激增到三十万,摆开与秦军一决死战的架势。

架势是拉开了,魏安釐王仍寄希望于和平解决,派中大夫须贾会晤魏冉。

魏冉接见须贾,态度颇为傲慢。

须贾说:“《周书》说‘天无常命’,意思是说幸运不可能一而再地出现。您打败暴鸢的韩军,割魏国八城,并非兵力精锐,也非计谋高深,只是运气好罢了。如今您又挟兵前来,打败芒卯,拔取宅阳,围攻大梁,难道认为自己永远是上天的宠儿吗?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认为的。魏国已经召集百余县的部队驻戍大梁城,兵力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的军队,守卫城墙高达十仞的都城,就算商汤、周武王复生,也不能轻易攻下。”

这是告诉魏冉,魏国定会血战到底,不会投降。

魏冉面色微变,须贾又说:“您不顾虑楚、赵的威胁,想越过十仞高的城墙,攻打三十万魏军,还自信满满、志在必得。自从天下分裂以来,从没有人能做得到。您进攻大梁却无法得手,旷日持久军队必疲惫不堪。若楚、赵乘虚而入,您一定前功尽弃,到时您的领地陶邑也将不保。请您仔细考虑,别冒险进攻大梁。”

听到这里,魏冉脸色大变。

秦国的实力固然比魏国要强,要攻破大梁城却非易事。大梁城在当时是最坚固的城池,堪称军事防御的杰作,城墙厚实,高十仞,换算成现在的单位,大约有十八点五米,比现在保存最完整的西安古城墙还要高三分之一。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秦、魏军事力量更为悬殊,对大梁城仍久攻不破,最后采取水淹战术,大梁城仍顽强坚持三个月之久。

如果不能速战速决,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觊觎魏国的不只是秦国,在魏冉攻魏的同时,赵国大将廉颇再建功勋,连续攻下防陵、安阳两座魏城。倘若廉颇兵团突然发难,截断秦军后路,魏冉兵团岂非要被包饺子了?除了赵国之外,被打得头破血流的楚国也有可能乘虚而入,到时魏冉麻烦就大了。

身为秦国丞相,魏冉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有一块封地,称为陶邑。陶邑原本是宋国的土地,宋国被齐国吞并后,五国出兵伐齐,齐国几遭灭国之祸,陶邑成为秦军的战利品,后来封给魏冉。陶邑与秦国并不接壤,孤悬于东方,是一块飞地。魏冉不满足当秦国丞相,他幻想以陶邑为基地,自立门户。若是赵、楚联手消灭这支秦军,下一步必然直取陶邑,魏冉自立为王的梦想就破灭了。

须贾的一番话起作用了,魏冉最终放弃进攻大梁城,魏国由是躲过一劫。

放弃攻打大梁,不等于秦国放弃蚕食战术。

一年后(前274),魏冉第三度杀入魏国,攻下四座城池,斩首四万人。

面对秦国疯狂的进攻,魏国如待宰羔羊,全无抵抗能力。难道就这样坐以待毙吗?只有一个办法:寻找新的靠山。放眼天下,能与秦国抗衡的,只剩下一个国家:赵国。问题是,赵国也把魏国当作大肥肉,时不时扑上来咬上几口。想投靠赵国,就得先交见面礼。不断丧失土地的魏国,当然不可能再献上几座城邑当作见面礼,怎么办呢?

魏安釐王不愧深得厚黑学之精髓:我就拿韩国当作见面礼。

韩与魏本是战略盟友,魏冉三度攻魏,韩釐王两次出兵相救,堪称义气。如今魏国为了自保,打算牺牲盟友,魏安釐王给赵惠文王开出的条件是:魏国协助赵国攻取韩国。既能得到一个小喽啰,又能抢别人的地盘,赵惠文王何乐不为呢?

赵、魏联手,进攻韩国华阳城。

魏国的背叛,令韩釐王大为震惊。韩釐王为盟友两肋插刀,岂知竟是这种结局。韩国在七雄中实力本来就弱,面对赵、魏虎狼之师,如何能抵挡?为了保全国家,韩釐王只得向秦国低头,他连续派出几批使节入秦,请求魏冉出兵相救。

要不要救韩国呢?魏冉迟疑不决。

原因很简单:秦国与赵国在渑池之会达成协议,双方罢战休兵。如果魏冉出兵救援华阳,等于撕毁渑池协议,向赵国正式宣战。这意味着秦国对外战略要推倒重来,魏冉不能不慎重考虑。

秦国迟迟不出兵,华阳城危在旦夕,韩釐王急了。他又派一名谋士入秦,此人名叫陈筮,是著名的纵横家。

陈筮入秦,拜见魏冉。

魏冉说:“韩国现在形势很危急吧,才派你来秦国。”

陈筮说:“不危急。”

魏冉十分不高兴,怒道:“你这样可以当韩王的特使吗?韩国使臣络绎前来,都说情形危急,你却说不急,这是为什么?”

陈筮说:“韩国请秦国相救,秦国迟迟不出兵。倘若十分危急,韩国早就投靠其他国家了,还能磨磨蹭蹭吗?正因为不急,才派我前来。”

这就是游说的艺术。

战国时代高明的纵横家十分精通心理学,游说各国权贵时,摆事实讲道理都没有用,唯一有用的,便是强调有利可图。陈筮言下之意,韩国臣服对秦是有利的,秦若拒绝,韩国只能另觅东家,损失的只是秦国。

利字当头,魏冉很难拒绝。他对陈筮说:“您不必去见秦王了,我立即发兵救援韩国。”

秦国军队的效率天下第一,大规模的援救行动,只花八天的时间就全部准备完毕。武安君白起担任总司令,客卿胡阳为副手,率领最精锐的部队火线驰援韩国。

攻打华阳城的魏军总司令芒卯并非一流名将,他是魏冉的手下败将。白起的军事才华,远在魏冉之上,芒卯要面临灭顶之灾了。这些年,魏国连连丧失土地,已从大国变成小国,魏安釐王想从韩国那里捞回点本钱。只是魏军的战斗力太差,华阳城迟迟未能攻克。芒卯没料到韩国居然向秦国求援,这一疏忽,导致严重的后果。

当白起的大军杀抵华阳城下,芒卯大骇,匆匆应战。魏国士兵向来对秦军心怀恐惧,何况对方总司令是战无不胜的白起。很快,战斗呈一边倒的格局,秦军越杀越勇,魏军大败,芒卯夺路而逃。与此同时,驻守华阳的韩国守军乘机杀出,里外夹击,魏军完全崩溃。

这一战,魏国兵团遭到空前惨败,横尸遍野,阵亡十五万人。

战神白起又一次创造令人瞠目结舌的辉煌战绩。

溃败的魏军逃回国内,白起乘胜追击,连下卷、蔡阳、长社三城,势如破竹。魏国投靠赵国后,自告奋勇打头阵,赵国军队则在后面压阵。魏军一败,赵军已成孤师。赵国兵团总司令并非英勇善战的廉颇,而是名不见经传的贾偃。他根本不是白起的对手,双方在黄河畔展开大战,赵军大败,两万人在逃跑时溺死于黄河之中。秦军一鼓作气,占领观津。

与白起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将领,确是悲哀。

两战两胜后,白起已解华阳之围,韩国转危为安。救援任务已完成,秦军也该返回了吧?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场形势总不断变化,如果魏军全师而退,白起也不会打魏国的主意。只是华阳一战,魏军被斩首十五万,这远非魏安釐王所能承受。绝不能让魏国有喘息之机,应该继续挺进,直捣大梁。

大梁又一次被包围。

短短几年时间,大梁三次被围,魏国的防御能力几乎不堪一击,任由秦军进进出出。当然,这次韩釐王没有出兵相救,而是幸灾乐祸地看魏安釐王的洋相。魏国那点家底,魏安釐王能不心知肚明吗?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其一,求救于外援;其二,割地请和。赵国与燕国都出兵救援大梁,只是魏安釐王一点信心也没有,他所面对的敌人是白起,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位将军,赵、燕军队岂能突破秦军防线呢?

这时,魏国大将段干子提议:把南阳割给秦国,换取和平。

大将都没有信心,何况小兵。无奈之下,魏安釐王只得同意割地。

客居魏国的纵横术大师苏代警告说:“夫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这句话后来被苏洵的《六国论》引用,成为一句名言。

魏安釐王沉默良久后,默然道:“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这件事已经开始做了,不能更改。”

战败者没有选择。秦昭王与魏冉同意魏国提出的割地请降,白起遂从大梁撤围,班师回国。

华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战役。首先,魏韩两国反目成仇,大大削弱东方诸侯合纵的可能性;其次,魏国在是役中损失十五万人,基本丧失与秦国对抗的能力;最后,秦国的出兵,宣告秦、赵和平相处蜜月期结束,两国转向全面对抗。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46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