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秦朝原来是这样——邯郸:啃不下的硬骨头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6:17:43 0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四十几万精锐部队灰飞烟灭,国家已是岌岌可危。

白起挟胜利之威,席卷赵国,势如破竹。他兵分两路,一路以王龁为将,攻略武安、皮牢;另一路以司马梗为将,攻略太原。赵国的天空暗淡,乌云蔽日,谁心里都明白,绝对无法挡住白起雷霆一击。难道曾雄视北方的赵国,竟会成为七雄中的第一个出局者吗?

在此生死存亡关头,奇迹发生了。

秦昭王下令白起撤兵,班师回国。

这道命令着实蹊跷,明明形势大好,为何匆匆收兵呢?其中别有故事。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光芒四射,自有人类以来,从未有人取得过如此伟大的军事成就,他的地位与权势自然水涨船高,直逼权臣范雎。

倘若白起直取邯郸,灭了赵国,那么他的功劳更是无人可及,到时范雎恐怕只能乖乖地把相位让出来了。范雎不是宽宏大量之人,他不甘心失去权势,便忽悠秦昭王说,长平一战,秦军伤亡很大,不能再战了,不如退兵。

此时的秦昭王对范雎言听计从,遂与赵国罢兵休战。赵孝成王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不仅未能捞到上党十七城,反倒割六城请和。

对于这种结局,白起心有不甘,明明有机会灭了赵国,却因范雎背后拆台而未得逞,不由得心怀怨恨。从此,白起与范雎便结下梁子,关系恶化了。

一年后,秦军已得到充分休整,补充新的兵源。秦昭王又想攻打赵国,此时范雎也没有理由阻挠。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次轮到白起反对伐赵。

白起病了,秦昭王前来探视。

“不可伐赵。”白起毫不含糊地说。

秦昭王不解地问:“去年与赵国决战时,国库空虚,百姓饥饿,将军不考虑百姓的负担能力,一味要求增调军粮以消灭赵国。如今寡人实行休生养息的政策,积蓄粮食,提高军队的待遇,将士的薪俸比以前多了一倍。现在您却说不能伐赵,为什么?”

白起分析说,去年长平一战,赵军遭沉重一击,举国惶恐,只消一击便可将其消灭。如今赵国上下同心戮力,君臣同忧共惧,勤于政事,邯郸守卫力量较去年增加十倍,而且积极与东方诸侯交好。赵国国内殷实,外交成功,不可伐赵。

昭王一听不高兴,赵国精锐都死光光了,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他不以为然地说:“寡人已经决定了,军队也要出发了。”

由于白起卧病,秦昭王遂任命王陵为大将,挥师进攻赵国。

在一般人看来,赵国死了那么多人,哪有力量抵抗秦师呢?

我们不要忘了,赵国也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赵人之顽强不亚于秦人,赵武灵王留下的尚武精神是其国魂,他们知耻而后勇,利用两国休兵的一年时间,大力组建新军,重建国防力量。

果然不出白起所料,王陵的军队在邯郸城下遭遇到赵国人顽强的抵抗,进攻屡屡受挫。王陵立功心切,企图以疯狂的攻势摧毁邯郸防线,但事与愿违,损兵折将,伤亡惨重,仅校尉级的军官便有五人战死沙场。

秦昭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看来王陵水平不行,还是得让白起上阵,便差人把委任状送到白起府中。白起本是性格高傲之人,你秦王不听我的劝告,自作主张,现在打不赢要让我擦屁股,没门!他假称大病未愈,不肯受命。

白起不肯去,秦昭王没办法,派丞相范雎前往传话。若是派别人去,白起或许还会回心转意,偏偏是派与他有隙的范雎,这事便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范雎到了白起家中,先是吹捧他一通,历数白起在伊阙、鄢郢、长平诸役中的伟大表现,最后说:“您以前以寡击众,有如神助,何况现在伐赵是以强击弱,以众击寡。”

此次伐赵之战,秦国动用多少兵力呢?以《战国策》的说法,兵力数倍于赵国。数倍是几倍,没说清楚,且以三倍来做个估算。我们假设赵国有十五万军队,那么秦国的兵力多达四十五万。应该说,秦国是占有绝对的优势,出乎范雎意料的是,白起仍不肯奉命前往。

白起对范雎说,秦国已经失去灭赵的最佳时机,此时赵国内部团结,“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体以下死士”。他还指出,赵国以弱击强,必定会以坚壁清野的战术对付秦军,倘若陷入持久战,东方诸侯国必定会出兵援救赵国,秦国定然无功而返。

应该说,白起确有独到的战略眼光。不过,他之所以不愿奉命前去,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对范雎不满。倘若不是范雎从中破坏,他早在一年前就灭了赵国。一年前攻邯郸,如风卷残云,势必手到擒来;一年后的今天,形势已全然不同,王陵的部队在前线久战无功,范雎要让他出来擦屁股,门都没有!

范雎对白起一直有很强的防备心,怕他抢走自己的相位。如今白起既不愿前往,正好以此为口实,在秦昭王那儿添油加醋一番。秦昭王听了十分不悦,冷冷地说:“没有白起,难道我就灭不了赵国吗?”

看到秦昭王那张阴沉的脸,范雎心里偷着乐,他知道白起这家伙要倒霉了。

秦昭王不肯认输,秦国能征善战的大将多了去了,不差白起一人。他任命王龁为主帅,取代王陵。王龁是长平之战的副帅,对攻坚战深有研究,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不仅如此,秦昭王不惜血本,又增派大批部队入赵作战。

邯郸城风雨飘摇,赵国能否躲过一劫呢?

赵孝成王算不上雄才大略的君王,正因为他刚愎自用,才导致长平之战的惨败。不过此人也有一优点:知错能改。这一次他不敢贸然出击,而是老老实实地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只守不攻,打一场消耗战。

由于兵力不足,赵国只能把精锐集中在首都邯郸城,避免分散兵力。邯郸是战国时代一座名城,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当年魏、赵战争,魏惠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攻陷邯郸,后来赵国又重修工事,比以前更加坚固。

王龁包围邯郸九个月,仍无法越雷池一步,他与前任一样,无计可施。守城的赵军打法灵活多变,趁秦军不备,就出城偷袭,或以轻骑兵骚扰其后方,破坏其补给线。王龁头破血流,大伤脑筋。

听闻王龁的窘状,远在咸阳的白起发了一声冷笑:“当初不听我的建议,现在如何呢?”

这句话,传到秦昭王耳中,他勃然大怒,气冲冲地跑到白起家中。白起假装生病卧床不起,秦王恶狠狠地放话说:“你即便有病,也要为寡人出战。若立了功,寡人重赏你;若是不去,寡人跟你没完。”

哪承想到这个白起不是吃素的,竟然敢顶撞秦王,他说:“臣明知去了即便没功劳,也不会受惩罚;若是不去,无罪也可能获诛。但是请大王听我的建议,放弃攻打赵国。臣宁可伏诛受死,也不愿成为蒙受耻辱的败军之将。”

明知打不赢还去,我白起的一世英名不是毁了吗?我的不败金身不是破了吗?所谓荣誉高于生命,白起宁可抗命不从。

秦王听罢怒火攻心,他一言不发,拂袖而去,眼中充满怨恨与一丝杀气。秦昭王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之一,他在位前四十年,大权旁落,直到范雎到来后才翻盘。白起是魏冉一手提拔起来的名将,魏冉以前不把秦昭王放在眼里,昭王一直怀恨在心。如今白起竟然敢抗命,莫非想当第二个魏冉吗?

几天后,最后“通牒”下达,要么担总司令,要么滚蛋。

骄傲的白起仍拒绝奉命。秦昭王二话没说,把白起连降十八级,贬为普通一兵,发配阴密。不过秦昭王还是心存幻想,以白起生病为由,暂缓发配,仍闲居咸阳。

既然白起不肯出战,范雎想乘机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军队中。他推荐自己的恩人王稽出任河南郡守,好友郑安平为将军,参加邯郸之战。

邯郸被围困一年多,风雨飘摇。

赵国军民能否守住这座堡垒呢?他们最强大的力量来自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长平大屠杀的惨剧历历在目,不抵抗投降也是死路一条,只能拼了。不过,光凭精神可不够,只要秦国人锲而不舍地围困,邯郸终难逃沦陷的命运。要挽救赵国的命运,还得寻求“国际援助”。

能伸出援手的国家,只有魏、楚两国。这两个国家还有一定实力,而且在历史上老被秦国欺负。

出使楚国的任务,落在“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身上。平原君有一个不起眼的门客唤作毛遂,他自告奋勇追随前往。到了楚国后,楚考烈王对援赵一事迟迟不决,顾左右而言他。关键时刻,毛遂挺身而出,冲入王宫,手握剑柄,摆开与楚考烈王拼命的架势。楚王被吓坏了,毛遂历数楚国蒙受过的耻辱,一直说到白起以区区数万之众捣破郢都。楚王听罢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羞愧难当,遂答应与赵国歃血为盟。

搞定楚国后,平原君在魏国却碰了大钉子。

赵、魏两国的关系,较赵、楚两国更为亲密,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姐姐,亲上加亲,按理说,魏国应该更卖力才对。魏安釐王固然知道唇亡则齿冷的道理,他也派大将晋鄙率十万大军驻扎边境,密切关注邯郸战局。就在这时,秦昭王派人出使魏国,扬言倘若援助赵国,秦国灭了赵后,必定要灭掉魏国。魏王大恐,遂令晋鄙不得越境援赵。

平原君只得把希望寄托在魏公子信陵君身上。信陵君是魏王的弟弟,有门客三千,以慷慨义气而闻名天下。只是这件事,信陵君真的做不了主。

多次劝说魏王未果后,信陵君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窃符救赵!他想方设法盗走魏王的虎符,直奔魏国边境兵营,谎称得到魏王之命,接管晋鄙的军队。晋鄙有所怀疑,不肯交出兵权,信陵君安排力士痛下杀手,结果晋鄙的性命,完全控制军队。

此时的邯郸城已岌岌可危。

经长年累月的围困,粮食紧缺,饥荒蔓延,易子相食的人间惨剧上演。为了阻击秦军,平原君赵胜散尽家财,招募三千敢死队,发动奋力一击,为援军到来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信陵君率八万精兵,日夜兼程奔赴邯郸。与此同时,赵国的盟友楚国也发兵相助,由春申君率领的楚兵团也抵达战场。魏、楚联手大举反击,大破秦师。秦军将领郑安平是范雎的亲信,他本非军人出身,打仗自然外行,只是想浑水摸鱼,捞点军功,岂料战场形势突然逆转,原本优势在手的秦军被打得落花流水。他动作迟缓,没能及时逃跑,被信陵君的魏军包围,走投无路,只得放下武器,率部众两万多人投降。

在魏、楚联军的支援下,赵军大举反击,把入侵者驱逐出境。这场旷日持久的邯郸保卫战,终于以赵国的胜利而告结束。

邯郸之战,使赵国在长平惨败后,得以有苟延残喘的机会,也大大迟滞了秦国一统中国的时间。同时,这场战争对秦国政治也产生重要的影响,秦国军界、政界两大巨头,即白起与范雎都受到战争的牵连。

在此之前,白起已被秦昭王贬为普通一卒,只是由于还有利用价值,尚留在咸阳城内。由于白起始终不愿奉命,秦军在邯郸城下遭到空前失败,秦昭王更是把怨气发泄在他身上,遂执行发配令,把白起逐出咸阳。

与白起有隙的范雎乘机落井下石,诬陷说,白起被贬,心有怨言。秦王大怒,他本来对白起抗命便十分恼怒,听说这家伙竟还敢发牢骚,遂心生杀意。

此时白起刚刚出了咸阳十里,到了一个名为杜邮的地方。秦王的使者很快抵达,带来一把剑。

看到这把剑,白起明白了,赐剑就是赐死,秦王是要逼他自裁。自他从军以来,已有四十个年头,他南征北战,破楚伐韩、攻魏屠赵,可谓横扫天下,从未失手。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哪一场大战算不上经典呢?他为秦国立下的军功,没有人可以超过。即便如此,他还是难免一死。原因很简单,他再无利用价值了。

“我有何罪!”接过剑的那一刻,白起有一种激愤之心。我们无法得悉他内心深处的想法,为什么他不愿意去赵国打仗呢?我猜在长平大屠杀后,他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不想让自己的双手再沾上战争的鲜血了。这或者可以从他生平最后的一句话中看出,他在激愤过后,突然想起些什么,平静地说:“长平一战,赵国士兵投降数十万人,我骗了他们,把他们全坑杀了。就凭这个,我就该死了。”

这位战国时代最伟大的将军,在临死的那刻,有了一丝对无辜者的愧疚之意。

失去白起的秦国失去了一柄最锋利的战争利剑,对东方六国来说,无疑是值得拍手称快的福音。

白起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范雎虽挤掉白起,最终也没能保住相位。

在邯郸之战中,范雎推荐的郑安平竟然举部投降,令这个秦国宰相地位岌岌可危。按秦国法律,推荐某人时负有连带责任,若是所荐非人,推荐人也要遭到同样的惩罚。也就是说,郑安平犯了“叛国罪”,范雎也得被扣上这个罪名。只是秦昭王网开一面,保住范雎,还让他继续当宰相。

也算范雎倒霉,过了两年,他举荐的王稽又出事了,被弹劾“私通外国”,他又一次卷入旋涡之中。秦昭王又一次撑起保护伞,不许追究范雎。说来秦王也算有情有义,当年范雎帮他夺权,他知恩图报。

只是经过这两桩事件后,范雎明显地意识到秦王对他的信任度已下降。在说客蔡泽的劝说下,范雎选择了急流勇退,递交辞呈,退出政治舞台。

范雎免相后四年,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六年的秦昭王去世,昭王时代结束。这是秦国扩张史上最重要的半个世纪,秦昭王在位期间,东方诸侯中实力最强的三国,即齐国、楚国、赵国均遭重创,失去与秦国争霸的机会。

统一中国的大幕,已徐徐开启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45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