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秦朝原来是这样——扛鼎而死的秦武王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6:19:15 0

秦武王二年(前309),秦国首次设立双丞相制度,樗里疾出任右丞相,甘茂出任左丞相。

樗里疾是秦国历史上伟大的将领,一生从未败绩,战功赫赫。他南征北战,几乎与所有强国都交过手,有战必胜。他在脩鱼之战歼灭三晋联军八万人;在岸门之战大败韩军,斩首万余;在丹阳之战大破楚师,斩首八万;他还远征齐国,为燕国复国立下殊功。由他出任右丞相,可谓众望所归。

甘茂原是楚国人,博学多才,后来前往秦国,由于才干非凡,受到张仪与樗里疾的赏识,开始平步青云。甘茂曾追随樗里疾参加伐楚之战,蜀相陈庄叛乱后,他又跟随司马错入蜀,平定蜀乱。

秦武王之所以设立双丞相制度,乃是担心出现像商鞅或张仪这样权力太重的大臣,这是对君主的巨大威胁。右丞相樗里疾的地位比左丞相甘茂略高,但秦武王对甘茂更器重,因为樗里疾功劳太大,功高震主。秦武王对樗里疾有很强的防备心理,不想让他掌握兵权。

刚刚上台的秦武王雄心勃勃,他本是尚武之人,渴望建立不世之武功。在秦惠王死后,原本臣服的魏、韩、楚三国纷纷叛去,不教训一下不行。他手握雷神之锤,要先砸向谁呢?

韩国!

为什么是韩国呢?

秦武王对甘茂说:“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此时周王室已经风光不再,天子没权力了,但他有一样诸侯们没有的东西:象征权力的九鼎。

九鼎是什么呢?它有点类似后世的皇帝玉玺,是权力的象征。据说九鼎乃是大禹所铸,九鼎象征九州,象征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力。商汤灭夏桀后,九鼎由夏入商;武王灭商纣后,九鼎由商入周;九鼎在哪里,王权就在哪里。

如今战国七雄都自称为王,可是谁也没有九鼎,九鼎还在周天子手中。秦武王要超越之前的伟大君王,他要把九鼎夺过来。秦与周王室领地并不接壤,要窥周室,首先必须要通三川。三川就是宜阳,是韩国的一个县,境内有河(黄河)、洛(洛水)、伊(伊水)三条河,故而得名“三川”,是中原的腹地。

只要能实现“车通三川,以窥周室”的理想,秦武王就可以“死而不朽”了。

要攻略宜阳(三川)并不是容易的事。宜阳是军事重镇,方圆百里,城池坚固,韩国在此驻扎十万最精锐的部队,城中储备的粮食可供数年之用。韩国军队虽不如秦国军队强悍,仍有自己的强项。据史书载:“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韩国的弓弩制造水平在诸国中最高,用于守城优势明显。

进攻韩国,樗里疾固然是最合适的人选,秦武王却要交给甘茂。

甘茂明白,樗里疾功勋盖世,秦武王不想看到他锦上添花。只是甘茂左右为难,樗里疾的地位不仅在自己之上,也是自己的恩人,怎么能把他冷落在一旁呢?他索性向秦王建议:不要攻打韩国。

秦武王大感意外,问道:“为什么?”

甘茂答道:“宜阳是韩国重镇,名义上是一个县,实际面积相当于一个郡。千里奔袭宜阳,难度极大。大王听说过曾母的故事吧,有人对曾母说,曾参杀人了,曾母一点也不相信;可是三个、五个人都这样说,曾母就吓得翻墙逃跑了。人言可畏。大王对我的信任,比不上曾母对儿子的信任;怀疑我的人,又绝不止三五个。要攻打韩国宜阳,必定是一场艰苦的战争,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取得成功。倘若在这段时间里,有人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大王您一定会怀疑我。如果因为这个原因,攻打宜阳半途而废,还不如不攻打。”

有一句话,甘茂没说出口。由他指挥攻打宜阳,樗里疾必定会骂他忘恩负义,到时定会干涉阻挠,若秦武王心志动摇,自己就里外不是人了。

秦武王一心要建立奇功伟业,怎么可能取消既定的计划呢?他安慰甘茂说:“你放心吧,寡人不会听他们的,我给你写一份保证书。”

秦武王三年(前308),宜阳会战打响。

这是一场硬碰硬的较量。

韩国不仅在宜阳驻屯十万精兵,还有二十万兵力作为后备力量,随时可作为后援。宜阳城高墙厚,固若金汤,秦军打得非常辛苦,却始终无法越雷池一步。

五个月过去了,战事仍处于胶着状态。

这场战争,成为天下关注的焦点。

甘茂的处境不妙,一方面进攻宜阳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另一方面南方楚国蠢蠢欲动,随时可能增援韩国。楚怀王派大将景翠屯兵于边界,静观其变。这位软弱的君主在援韩一事上举棋不定,坐失良机。

与前线不乐观的局势相比,后方的流言蜚语更有杀伤力。宜阳之战旷日持久,秦国内部反对声浪高涨,樗里疾、公孙奭等人都强烈要求退兵,攻击矛头直指甘茂。面对各方施加的压力,以尚武著称的秦武王内心动摇,打起退堂鼓,想要放弃攻略宜阳。

这一切,早在甘茂预料之中。

甘茂派人快马奔驰回咸阳,对秦武王说:“大王的保证书还在这里。”秦武王想起来了,当初他就答应过,不论什么人反对,他都会无条件地支持甘茂。身为君主,一言九鼎,不能反悔。以秦武王直率刚强的性格,当然不会赖账,事到如今,他只能硬着头皮,顶住各方压力,把宜阳之战进行到底。

又有几批生力军投入宜阳战场,秦武王几乎把看家部队都用上了,倾全国之精兵,全力攻略宜阳。如此生猛的架势,把在旁窥视的楚怀王吓坏了,他终究没敢越过边界参战。

宜阳城之坚固,实是名不虚传。尽管甘茂获得生力军的支持,以钢铁般的意志对固若金汤的城池发动一波又一波的猛烈进攻,仍然举步维艰。一向英勇的秦国兵团疲备不堪,甚至厌战,听到战鼓声响,谁也不前进了。

甘茂对亲信说:“我作为一名客将,能在秦国担任丞相,是因为秦王想通过我占据宜阳。如不能攻克,樗里疾、公孙奭等人一定要排斥我,韩国一定会通缉我,天下之大,恐怕没有我的容身之地。”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为了攻克宜阳,甘茂悬赏重金组织一支敢死队。为提高赏金,他不惜将自己的钱财拿出来倒贴。他召集全军,下达死令说:“明日若不能一鼓作气攻下宜阳城,宜阳城郊就是我们的葬身之地。”

秦军固然疲备不堪,宜阳城内的守军更是处境不妙,他们苦苦支撑,敌人却越来越多。甘茂深知,谁的意志力更胜一筹,谁就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最后一波进攻在疯狂中展开,敢死队拼了老命,奋勇登城。在甘茂的严令之下,后续部队紧紧跟上。秦人的决心最终占据上风,宜阳守军全线崩溃。

宜阳沦陷,韩国军队战死六万人!

这是秦军继脩鱼、丹阳之战后取得的又一场伟大胜利。

甘茂如释重负,他意犹未尽,乘韩军大溃败之机,扩大战果,涉河夺取武遂。韩国再也无法抵抗了,宰相公仲侈亲自入秦请罪求和。韩国在此役战败,秦军的伤亡也绝不在少数,据《战国策》所载,“秦死伤者众”。甘茂指挥的秦国兵团业已是强弩之末,秦武王遂同意韩国的请和,秦韩战争结束。

宜阳之战令秦武王实现了“车通三川”的梦想,接下来便是“窥周室”。

进入战国后,周王室一蹶不振,分裂为二:一称为西周,一称为东周,天子周赧王居于西周王城。

秦武王派右丞相樗里疾率领一百辆战车进入西周,此行的目的,表面上是向天子献捷,实际上是想趁西周不备时,夺取九鼎。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周赧王岂能不知?他思前想后,想出了一条妙计,派人前往欢迎樗里疾的车队。天子安排一队持戈的士兵,走在车队前面;又安排一队强弩手,走在车队后面。名义上是保护樗里疾的安全,实际上是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说实话,倘若秦国必要抢走九鼎,周天子估计也无能为力。只是周王室命不该绝,秦武王竟在此时意外身亡,夺鼎行动便不了了之。

身体强壮的秦武王,怎么会意外身亡呢?

问题恰恰出在“尚武”二字。

眼看“车通三川以窥周室”的梦想即将实现,秦武王心情大悦,为了显示自己的武力,他与大力士孟说举行一场扛鼎大赛,看看谁举的鼎更重,举得更久。

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个君王参加过这种比赛。秦武王要证明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勇士,他非常自信,只是自信过头了。一座大鼎重达数百斤,比赛终究是有风险的。很不幸,意外发生了。秦武王扛起大鼎,正想举起来绕行一周,岂料重心不稳,其中一条腿受力过猛,只听得“嘎”的一声,腿骨断裂。

一声惨叫后,秦武王已是身负重伤。

这个伤,是致命伤。

卖弄武力者,死于武力之下。

伤势恶化,这位好勇斗狠的秦国君王,竟英年早逝。

想要夺鼎,却死于鼎之下。这就是秦武王的宿命,他为鼎而生,也为鼎而死。

秦武王之死引发秦国政坛的动荡。

他死得太突然,膝下无儿,谁能成为下一任秦王呢?各方势力粉墨登场,争权逐利,最有实力问鼎王座的是武王的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壮,一个是公子稷。

公子壮是秦武王的亲弟弟,秦惠王的嫡子,根正苗红,最有资格继承王位。他得到惠文王后与武王后的支持。

公子稷是秦惠王的庶子,当时入质燕国,远在天边,看上去即位可能性很小。然而,他的母亲芈八子是个非常厉害的角色。芈八子是楚国人,工于心计,深得秦惠王宠幸。更重要的是,芈八子的两个弟弟在秦国政坛上是重量级的人物。

她的两个弟弟,一个叫魏冉,被封为穰侯;一个叫芈戎,被封为华阳君。有人会奇怪,既是兄弟二人,怎么姓氏不同呢?说来有趣,魏冉与姐姐是同一个妈生的,芈戎与姐姐是同一个爸生的。也就是说,魏冉与芈戎虽名为兄弟,既不是同一个爹,也不是同一个妈,两人没有丝毫血缘关系。

除此之外,秦国大夫向寿也是芈八子的外族亲戚。

芈八子果断刚强,她与弟弟魏冉秘密从燕国接回公子稷,立为秦王,他就是秦国史上著名的秦昭王。芈八子一跃成为太后,史称宣太后。不甘示弱的惠文王后、武王后也拥立公子壮为秦王,史称“季君”。

一个国家冒出两个国王,这怎么行?

有一个王必定要死。

内战无可避免。

宣太后把弟弟魏冉提拔为将军,镇守首都咸阳。先发制人的战略使她赢得了政治上与军事上的主动权。为了得到军方的支持,宣太后留用名将樗里疾为丞相。

这是秦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内乱,史称“季君之乱”,内战整整持续了三年。在魏冉的铁腕下,昭王的军队彻底打垮了季君的军队。失败者的下场殊为可怜,政治斗争残酷无情。在宣太后的指示下,魏冉尽诛公子壮(即季君)、惠文后、昭王异母兄弟以及追随季君的大臣。只有一个人免于一死,她就是秦武王的王后,被逐回自己的娘家魏国。

由于秦昭王年龄尚幼,宣太后与魏冉遂专国政,威震秦国。

三年的内乱令秦国无暇东顾,齐国乘机主导中原政局。备受战争之苦的东方诸侯们终于有了一线喘息之机,他们能翻盘吗?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46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