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秦朝原来是这样——大泽乡起义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6:16:34 0

秦二世胡亥的倒行逆施,比起老爹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

举几个例子。

其一,复活殉葬制度。秦国的强大,始于废除殉葬制度。秦二世竟然令这个古老制度复活了。秦始皇死后葬于骊山,秦二世把后宫没有子女的妃嫔,全部用于殉葬。秦后宫女子甚多,甚至有些女子入宫几十年,连皇帝都没见过,最后还得去陪死。不仅如此,秦始皇陵墓中机关重重,为了避免工匠们泄露陵墓的秘密,在秦始皇下葬后,秦二世毫无人性地封闭墓门,把所有工匠活活困死在坟墓中,成为又一批陪葬品。

其二,屠戮诸公子、公主。秦二世胡亥的皇帝位怎么来的,其实大家也心知肚明,只是不敢说。胡亥在诸公子中本来年龄就是最小,皇位又不合法,他对赵高说:“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赵高献上毒计:“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灭大臣而远骨肉,尽除先帝之故臣。”从扶苏、蒙恬同党抓起,然后株连到诸公子,把秦始皇的故臣尽数铲除。不消多时,无数人头落地,胡亥把十二个兄弟绑赴街头砍死,还有十个公主被车裂处死,对自己的姐妹施此酷刑,胡亥还是个人吗?猪狗不如!

其三,穷奢极欲。秦始皇虽残暴,好歹勤于政事,秦二世则完全只图享乐。他对赵高表明心迹:“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终吾年寿。”政事你去办,我只顾享乐就行。于是扩修阿房宫,又调五万人马入屯咸阳,教射狗马禽兽,军队不是为御敌,而是陪他玩。都城人畜较多,粮食不足,秦二世又诏令郡县转输粮草,扰动天下。

够能折腾的。

在秦二世看来,这有什么呢?秦国数百年基业,广袤无边的领土,无尽的物产,还不够我玩吗?

说实话,真不够他玩的。

因为有人造反了。

造反的这个人名叫陈胜,字涉,不是什么大人物,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出身贫寒,家里穷,自己都没耕地,给别人家打工。不过有一点与众不同,他有理想,对未来有憧憬。有一天,他对工友们说:“苟富贵,无相忘。”工友们白了他一眼,得了吧,你就是人家雇来耕地的,吹什么牛,还想什么富贵呀?

为什么有人一辈子都是雇工的命呢?因为他们从来不敢有梦想,也不敢去追求。有些人悲叹境遇不佳,生错地方,有些人则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伟大的陈胜就属于后一类人,他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虽然咱们都是给人种田的,但我的心不是被绑在这里,我的心在天空翱翔。

秦二世元年七月(前209),距秦始皇之死刚好满一年。陈胜被征去当戍卒,前往驻守渔阳。这批戍卒共有九百人,由几名将尉负责押送,陈胜、吴广被任命为屯长,也就是小头目。岂料走到大泽乡这个地方,下起大雨,道路阻绝不通,走不了,大家心里十分焦急。

有人会说,走不了,等天晴了再走不行吗?不行。秦国的法律规定,戍守误期是死罪。渔阳是北疆,要是突然有敌人来,戍守部队没到,那怎么行?因此规定十分严厉。陈胜本来就胸怀大志,他转念一想,这虽是坏事,未必不是好事,去当个戍卒有什么用,不如——他脑海里冒出两个字——“反了!”

他便找到同为屯长的吴广,商量说:“现在去渔阳误时是死,逃跑也是死路一条,不如乘机举事,就算同样是死,也得为国事而死。”被抓了砍头,死得多窝囊,不如干一票,死得轰轰烈烈。

凭这几百号人造反,行吗?

陈胜胸有成竹,他说:“天下苦秦久矣。”这句话有两个含义:其一,秦始皇登基以来,横征暴敛,劳民伤财,天下不得休息,老百姓受不了了;其二,东方六个诸侯被灭,生活在秦的铁蹄之下,百姓思念旧国。这是起事的有利条件。不过,陈胜、吴广都是小人物,号召力不够强,必须要抬出几尊大神。抬谁呢?陈胜认为要以公子扶苏以及楚将项燕两人为名号,凝聚反秦力量。公子扶苏无罪获诛,天下人都同情他;项燕是楚国抵抗秦国的一面旗帜,十分受楚人爱戴。他说:“我们假称是公子扶苏与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反秦,定能得到众多响应。”

果然有鸿鹄之志,可见陈胜反秦的想法由来已久,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说得精彩,吴广不禁喝彩,两人决定先占卜定吉凶。他们找了个占卜的,此人会察言观色,知道陈胜、吴广两人想造反,他也不点破,只是说:“你们的事可以成功,不过最好卜鬼一下。”言下之意,你们只是戍卒小头目,别人未必会听你们的,但是,你们搞玄乎一下,装神弄鬼一下,别人不服都不行。两人心领神会,拜别而去。

几天后,一连串的神秘事件发生了。

有一天,戍卒们买鱼回来吃时,发现有一条鱼的肚子里有一块帛布,上面还写了几个字:“陈胜王。”这事很快在队伍中传开了,这难道是上天的启示吗?众人心里都非常惊讶。其实哪有什么天启,那帛书就是陈胜与吴广塞到鱼肚子的。

入夜后,众人正要入睡,当时这一带常有野狐出没,晚上时总会嚎叫。今天野狐居然说人话了,大家吓坏了,细细一听,隐约听得野狐的话是“大楚兴,陈胜王”。这一夜,谁也没敢入睡,都吓死了。第二天天亮时,大家都窃窃私语,谈论此事,背地里对陈胜指指点点,大家愈发觉得此人与众不同。其实哪有什么野狐呀,那是吴广半夜溜出去,在外面学野狐叫的。

神也装了,鬼也装了,起义怎么开始呢?

吴广决定演一出苦肉计。

作为戍卒中的小头目,吴广人缘很好,平素维护戍卒利益,很受拥戴。这天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激怒他,说自己不干了,打算逃跑。将尉一听,来气了,拿了根竹鞭子抽打吴广。戍卒们看到吴广被打,都很愤怒,只是大家知道抵触长官的后果,都敢怒而不敢挺身而出。吴广挨了打,故意继续激怒将尉,将尉酒也喝多了,一怒就把剑拔出来,想杀吴广。你想想,这将尉醉成这样子,有功夫也使不出,吴广乘势夺过剑,一剑刺出,结果了该将尉的性命。

这一剑下去,大家看呆了。

陈胜见时机成熟了,也夺过一把剑,与吴广联手,杀掉另两名将尉。看到这一幕,九百名戍卒不知所措了,他们既害怕又兴奋。这时,陈胜站出来,以沉着的语气对众人说:“我们遭遇大雨,已经误了期限,按照法律都得斩首。就算没被斩首,驻守边塞,十个人里有六七个是不能活着回来的。壮士不死则罢,要死那也得留名千古才行。”说到这里,陈胜以铿锵有力的语气呼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是何等豪迈的一句话。我脑海里常想象着伟大的陈胜在大泽乡呼喊出这句口号时的风采,想象他坚定的目光,想象他刚毅的神情,想象他振臂一呼的雄姿。这声呼喊如一道亮光,划破夜空;如一声雷鸣,振聋发聩;如一团烈火,点燃所有人的激情。人的心灵有无穷的能量,这能量聚集在大泽乡,九百个来自社会底层的人,要把秦帝国这座雄伟山岳推倒。我觉得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幕,我觉得陈胜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之一。

所有人热血沸腾,这一刻感觉到生命的意义,原来我们不是生而为奴隶的命,我们也可以成为造反英雄。

秦末第一支农民起义军诞生了。这支起义军打着公子扶苏、项燕的招牌,立起“大楚”的旗号,立坛而盟,把秦尉的脑袋作为祭品。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首战大泽乡,继而攻蕲,这里秦军很少,很快便占领了。此时距六国灭亡不过十余年,东方诸亡国人心思旧,陈胜首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很快越来越多对秦不满的民众加入到义军队伍。

陈胜是有谋略的,越往东边,秦的力量越弱,因此他派部将葛婴带兵向东攻略,连下数城。当义军攻至陈县时,队伍已扩大至数万人,拥有马车六七百辆,战马一千多匹。县令早就闻风而逃了,忠于职守的县丞负隅顽抗,最终也没能保住城池。

当日怀有鸿鹄之志的雇农、戍卒,今天成为反秦英雄。陈胜入陈县后,召集父老、豪杰共商大计,大家说:“将军讨伐无道之暴秦,复楚国之社稷,劳苦功高,应当称王。”这一说,正中陈胜下怀,于是他自立为王,建国号为“张楚”。

当时的反秦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

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陈胜起兵,如同在一堆枯柴上烧起一把火,火焰很快熊熊燃烧,不可扑灭了。秦政府要为苛政付出代价了。秦始皇一统中国,结束数百年战争,本来对百姓是福音,可是人民没能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休止的劳役,严密的法网,令人生活在一个窒息的空间。如今暗屋已被捅破一角,阳光照进来,人们要为光明而浴血奋战了。

各地豪杰纷纷起事,诛杀当地官吏,响应陈胜。

在六国故地,关东地区,革命的烽烟四起。来自东方的使者慌慌张张向秦二世报告说,东方群盗蜂起,局势已失控。秦二世大怒,认为使者妖言惑主,将使者逮捕入狱治罪。如此一来,没有人敢说真话,后来东方使者学乖了,到了咸阳城外,秦二世询问东方局势时,便忽悠说:“东方那伙强盗,已经被郡守、郡尉捕杀得差不多了,用不着担忧。”皇帝大喜,又沉溺于荒淫的酒色中了。

然而,事实是东方反秦力量已空前膨胀了。

陈胜兵分五路,全线出击。第一路以吴广为假王(假,代理),督诸将西击荥阳;第二路以武臣为将、张耳、陈馀辅之,攻略赵地;第三路以邓宗为将,攻略九江;第四路以周巿为将,攻略魏地;第五路以周文为将,挺进关中。

在这五路出击中,以周文、武臣两路声势最大。

周文又称周章,颇晓兵法,曾在春申君、项楚手下做过事。陈胜颁给他一个将军印,令他讨伐关中。周文还是有点能耐,他沿途收罗各地义军,军队一下子增加到了几十万,号称“百万”,有战车千乘。周文越过函谷关,向关中挺进,直抵戏(潼关东),咸阳为之震动。

武臣手下有两个杰出人物,一个名为张耳,一个名为陈馀。张耳与陈馀都是魏人,两人是好朋友,刎颈之交,其中张耳还曾经是信陵君的门客。这两人都是反秦人物,秦灭魏国后,悬赏千金通缉张耳,悬赏五百金通缉陈馀,他们便隐姓埋名,躲在陈县。陈胜光复陈县后,张耳、陈馀前往拜见,陈胜早听过两人大名,敬为上宾。在张耳、陈馀的协助下,武臣入赵后,连下四十余城,威震北方。

秦在东方的势力几乎土崩瓦解,很多人毫不怀疑,“张楚王”陈胜很快就会攻下咸阳,这位平民英雄将成为新的国家统治者。

然而,“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盛极而衰,不仅是自然界之规律,在人类历史上亦屡试不爽。此时的陈胜王如日中天,然而,失败的阴云很快就会遮挡灼热的太阳。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44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