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三国原来是这样——司马懿的忍功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1:23:26 0


曹操前面我们讲过了,曹操是一代英雄豪杰,在群雄逐鹿的险恶历史环境中,从一无所有,到建立威名赫赫的大魏帝国,不是能力过人,是做不到的。

曹操在政治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恪守自己的政治红线,绝不越雷池半步,终身不称帝,篡人家国的骂名留给儿孙们背吧。在历史上与曹操相似的人物有很多,比如南北朝的宇文泰和高欢、五代十国的徐温,他们都是实际上的皇帝,但都终身称臣,只要实利,不要虚名。

其实要说与曹操轨迹最为相似的,并不是宇文泰高欢们,而是曹操的手下小弟,被当时的超级名士崔琰称为“聪亮明允,刚断英特”的司马懿。从人生轨迹来看,司马懿几乎就是和曹操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曹操在政坛经历过的大风大浪,司马懿也基本经历过。

他们都是魏、晋帝国实际的创造者,他们都没有称帝,他们都非常的狡猾,玩权术的高手。要说不同点,曹操是自己拉起队伍打天下的,司马懿是借着魏国这个政治平台发展起来的,但司马懿通过在关中和诸葛亮的对抗,其实已经积攒了许多军界威望。

在历史上,曹操和司马懿并称,最著名的就是后赵枭雄石勒那句:“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司马懿得天下,其实并没有石勒说的那么容易,要知道当时的魏国老大曹爽已经把刀架在了老司马的脖子上。这份生与死的折磨,石勒也不是没有经历过,典型的嘲笑别人没穿裤子,却忘记了自己在大街上祼奔……

司马氏建立的晋朝,从法理意义来说,共存在了156年,即公元265年建立,公元420年灭亡。实际上司马氏的统治时间还要再加上十五年,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夺权,这才是晋朝真正意义上的开始。这么讲,没有司马懿,就没有晋朝,如同没有曹操就没有魏国一样。

司马懿的天下到底是怎么来的,有许多种不同的切入角度,比如通过战争或者通过政变,最离谱的就是人心所向。大而泛之地讲,晋朝的天下,其实是司马懿装傻装出来的。在司马懿七十一年的人生中,装傻这条主线贯穿始终,从头装到尾,所以司马懿最终成功了。

装傻本来并不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随便谁都可以装傻,但装得像不像,那就是另一个概念了。说得更明白一些,装傻的本质就是一个字:忍!在形势不利的时候,放下脸面装孙子,要学猫叫,喵喵——要学狗叫,汪汪——绝对没有难为情,张口就来,这就是艺术。

前面我们讲过,自古做大爷易,装孙子难。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在别人面前拼命地羞辱自己的人格,对一个男人来说,是非常丢面子的。韩信当年在屠夫胯下爬过去的时候,所有人都鄙夷地大笑,这份屈辱绝不是常人能忍受得了的。

老话讲得好:忍人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将忍功发挥到极致的,往往能成就大事。在历史上比较知名的装傻成功范例中,有许多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字:勾践、刘邦、韩信、刘秀、刘备、孙策、慕容超、萧道成、杨坚、安禄山、赵构、朱棣等,当然还有司马懿。

纵观司马懿轰轰烈烈、却不太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忍功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做人忍到了这个份上,恐怕曹操未必有司马懿这般厚黑。在三国历史上,如果说还有谁的忍功在司马懿之上,答案只有一个:刘备!

从性格上来看,司马懿是曹操和刘备的结合体,他既有曹操卓越的政治才能,又有刘备的狡猾厚黑,这两种性格的结合,决定了司马懿的前途不可限量。

司马懿出生于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祖籍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家世显贵,河内司马氏在当时是一等的清流名门。司马懿的家教甚好,史称“博学洽闻,伏膺儒教”。虽略有夸张,但河内司马氏的子弟,家学自然是不会差的。

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在曹操手下做事,曹操可能是通过司马朗的介绍,知道了司马懿是个可造之才。爱才心切的曹操在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给司马懿发了一张求贤帖,请司马懿出山为他做事。

《晋书·宣帝纪》说司马懿“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像司马懿这等虎视狼顾的人物,怎么可能甘心为即将沉没的大汉帝国殉葬?杨彪这么做还差不多,司马懿这应该是有意给自己抬身价的。

曹操没有司马懿那么多花花肠子,见司马小弟这么不给面子,派人去请司马懿,行前告诉使者:“这小子再磨磨蹭蹭,大链子给我铐过来。”司马懿知道惹毛了曹操,会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戏也演得差不多了,司马懿背着包袱卷子,满面春风地来找曹操混饭吃了。

司马懿天生就是混官场一线的,虽然曹操对司马懿的能力有所顾忌,但司马懿还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在官场博得了一席之地。司马懿从政早期最精彩的故事就是在关羽北伐,曹操丧魂落魄时,司马懿敏锐地看到孙刘联盟的脆弱性,劝曹操联合孙权,结果让曹操逃过了关羽这一劫。

不过终曹操之世,司马懿没有受到重用,司马懿真正飞黄腾达是曹丕和曹叡时代。作为曹丕的嫡系,司马懿被委以重任,在曹丕南征孙权期间,司马懿成为魏国的代理皇帝,总管朝政。在曹丕时代打下的政治基础,是日后司马懿翻盘的关键,在官场混,没有人脉,是万万不能的。

曹操始终对司马懿抱有成见,而司马懿却安之若素,这份从容隐忍不是轻易可以学来的。不过最能体现司马懿一流忍功的,有两件事,一是给诸葛亮装孙子;二是给曹爽装孙子。这两次装傻充愣,司马懿都笑到了最后。

魏青龙二年(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为了报刘备三顾之恩,拖着疲惫的身体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的老对手是司马懿。诸葛亮这次带了十万精锐,意图和司马懿决战,诸葛亮知道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面对诸葛亮屡次挑战,司马懿才不会被诸葛亮牵着鼻子走,诸葛亮想速战速决,司马懿偏不给他这个机会。诸葛亮被逼急了,也放下了千古一相的架子,派人送了一套女人衣服给司马老兄,讥讽司马懿没有男人气概。

诸葛亮的言外之意就是:司马仲达,如果你还算是个男人的话,就出来和我决一死战,否则你就穿上这套妇人装回家吧,别在这耗了。司马懿是什么样的修行?诸葛亮这么幼稚的激将法对付吕布这号傻大或许能成功,但司马懿这种老油条,怎么会轻易上诸葛亮的钩。

司马懿是个男人,面对诸葛亮突破男人尊严的羞辱,司马懿也会怒发冲冠,这是男人本能的反应。但诸葛亮却找错了对手,司马懿的道行极深,感情上再受伤害,但那份淡定的理智还是有的,司马懿任凭诸葛亮叫骂,就是不出战,最终耗死了诸葛亮,也成全了诸葛亮的一世英名。

对于司马懿的这一忍,宋人何去非评论的非常精彩:“仲达之所求者,克敌而已。今以一辱,不待其可战之机,乃悻然轻用其众为忿愤之师,安足为仲达也?”这话说得很到位,如果司马懿被诸葛亮逼急了,红头涨脸地拎着菜刀找诸葛亮玩命,那还是司马懿吗?

何去非认为司马懿能克死诸葛亮,取胜的关键就一个字:忍!何去非借用东晋将军朱序在淝水之战后的一句话概括了司马懿的胜字诀:“人不能忍,而我能忍,是以胜之。”忍字怎么写?心字头上一把刀!嘴上谁都会说忍,但真正做的时候,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不过耗死诸葛亮并不算是司马懿隐忍道路上最闪亮的路标,真正让司马懿扬名立万的,是在十多年后,司马懿死鱼翻身,一举掀掉了魏国头号权臣曹爽,开创了有晋156年的天下。在这个翻盘过程中,司马懿的忍功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装傻艺术,被司马懿发挥到了极致。

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春,魏国皇帝曹叡病情恶化,看样子没几天活头了。在弥留之际,曹叡特意从千里之外将司马懿从辽东召回洛阳,付以后事。司马懿作为魏国官场的头牌,不出意外地成为幼主曹芳的顾命大臣,官拜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总理朝政。

虽然曹叡在临死前学了一把刘备托孤,让曹芳抱住了司马懿,把司马懿感动得泪流满面,但司马懿并不是唯一的托孤大臣。司马懿再受曹叡的信任,毕竟是外姓,为了防范司马懿有异志,曹叡又拉来了宗室曹爽,与司马懿同辅朝政。

从实际权力分配来看,曹爽的地位还在司马懿之上,曹爽除了兼任司马懿的职务外,还是魏国大将军。《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并受遗诏辅少主。”一个“与”字,说明曹叡心中真正的“盗版诸葛亮”是曹爽,而不是司马懿。司马懿的地位,更接近于蜀汉的李严。

曹爽是魏国重臣曹真的儿子,曹真又是曹操的养子,曹真父子与曹魏皇室的关系非同一般,而且曹爽本人又和曹叡是从小光屁股玩大的发小。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所以曹叡才放心地把天下交给曹爽打理,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曹字。

换句话讲,曹爽是魏国首席辅政大臣,司马懿是次席辅政大臣。不过司马懿在江湖上的地位远不同初出茅庐的曹爽可以比的,司马懿是魏国官场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所以在早期的合作中,曹爽对司马大叔还是非常尊敬的,“爽以懿年位素高,常公事之,每事谘访,不敢专行”。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曹爽身边多了一伙清尚浮华的士人,比如邓飏、毕轨、李胜、何晏、丁谧等人。这些人虽然都是饱学之士,却贪图富贵。当初曹叡看不上这伙人,没有重用他们,而曹爽却和他们关系甚密。所以曹爽当政后,就把他们视为心腹智囊。

这伙浮浪士人知道他们下半辈子的富贵实际上都系在了曹爽的身上,但现在问题是司马懿分了曹爽的权力。为了自己的富贵,他们必须鼓动曹爽踢掉司马懿,单独执政,这样他们才能发横财。

何晏等人开始成群结伙在曹爽耳边聒噪,说什么权力是老婆,只能单独make love,不能和人玩3P。曹爽是个猪头,没什么主见,渐渐地被这伙人给说动了,做起了单独执政的春秋大梦,开始对司马懿下手了。

本来司马懿有带三千精兵进皇宫宿卫的权力,这对幻想单独执政的曹爽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在曹叡死后的第二月,曹爽就打着小皇帝曹芳的旗号,公开夺去了司马懿的军权。然后曹爽塞给司马懿一个“太傅”的冷窝头,老棺材瓤子,回家慢慢啃吧。

表面上曹爽依然把司马懿当干爹一样供着,实际上提前终结了司马懿的政治生命。司马懿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曹爽搞成了一个政治花瓶。随后曹爽大肆安插亲信,他的几个弟弟全都手握重兵,曹芳的天下,变成了秦爽的天下(曹爽本姓秦)。

司马懿莫名其妙地丢掉了权力,虽然太傅一职极为尊崇,但毕竟只有虚名而无实权。面对曹爽的攻击,人生阅历丰富的司马懿并没有在曹爽面前露出一丝的不满和愤怒,而是微笑着接受了曹爽的赏赐,在同朝老友的叹息声中,有滋有味地啃起了这个冷窝头。

不过曹爽还算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的军事能力有限,面对吴蜀两国咄咄逼人的进攻架势,关键时刻还得请老司马出山帮忙。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五月,吴兵大举进犯,司马懿请缨作战,得到了曹爽的允许。

一头白发的司马懿率兵南下,没费什么力气就赶跑了吴人,大获战争红利。司马懿作为魏朝头号国宝级老臣的地位,已经牢牢不可动摇,对于这一点,曹爽心里明白,却无可奈何。

从景初二年(公元239年)到正始九年(公元248年)这十年间,司马懿也经常参加魏国最高层的军事决策,或者直接率军出征,不过魏国军事的最高指挥权始终牢牢控制在曹爽手上。

司马懿对这样的命运安排肯定不甘心,但司马懿知道现在还不是和曹爽摊牌的时候,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忍。在这些年里,司马懿从来没有触犯曹爽的虎威,只要曹爽不杀他,任由曹爽怎么安排,司马懿都安之若素。若没有那份淡定和隐忍,是很难定下心来忍受的。

由于没有了来自司马懿的威胁,曹爽的胆子越来越大,成天和手下那伙不三不四的人物胡吃海喝,朝政被搞得一塌糊涂。更让人难以容忍的是,曹爽在政治上的野心也急骤膨胀,甚至准备废掉曹芳,另开炉灶。

一旦曹爽突破了魏朝官场默认的政治红线,以司马懿为代表的老臣肯定是受害者,司马懿也密切注意着曹爽的动向。曹爽要想换块政治招牌,司马懿这块又臭又硬的碍脚石是必须搬掉的,曹爽一伙人也关注着司马懿的情况,看这个老家伙是否还能爬得动。

这时的司马懿处境非常危险,如果一旦让曹爽发现他功力不减当年,曹爽必然会对他下手,这把老骨头非被曹爽给拆散架了不可。司马懿为了自保,现在要做的,就是装傻,制造自己行将就木、无力和曹爽争权的假象,干扰曹爽的判断。

接下来的故事我们非常熟悉了,曹爽为了近距离刺探司马懿的情况,借党羽李胜出任荆州刺史的机会,派李胜前来“拜别”司马懿,实际上是观察司马懿的动静。对于曹爽肚里有几条蛔虫,司马懿再清楚不过了,一场装傻充愣的好戏让后人过足了戏瘾。

在李胜即将进府之前,司马懿已经将剧本写好了,各部门配合滴水不漏。当李胜满怀鬼胎地进内宅后,立刻瞪圆了牛眼,他看到了什么:

胡须花白的司马懿躺在榻上,一脸苦相,不停地咳嗽。两个侍女坐在榻边,端着粥汤,小心翼翼地喂着司马懿。司马懿现在老得连粥都喝不动了,稍不小心,粥溢了一身,胡须上全是肉末子。

这年的司马懿已经七十一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古代的生存条件下,七十岁已经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李胜没想到几天没见,司马懿居然老成了这个模样,心中不禁窃笑。李胜既然来了,总要和老太傅说几句官话,好歹人家也是官场老前辈。

李胜假惺惺地问候司马懿:“前不久听说太傅偶有小恙,怎么会这么严重?”司马懿是有名的老戏骨,大风大浪见多了,很“艰难”地告诉李胜“呜呼!吾老矣!老胳膊老腿也不听使唤了,没几年活头了。对了,李公这次去并州,一定要小心,北方胡人都不是善与之辈”。

司马懿又干咳了几声,拉着李胜的手,老泪纵横:“今日一别,恐不复与李公再见。吾有二子,长司马师、次司马昭,皆少不更事,请李公念与老朽同僚之谊,以后多照顾他们哥俩,老朽地下有知,感激不尽。”说完,司马懿又是一番号啕痛哭,站在旁边看老爹演戏的司马师哥俩心里那个难受……

李胜看到司马懿这副老棺材样,心情放松了许多,这老家伙眼花耳聋,果真没几天好活了。李胜等司马懿说完,立刻纠正:“太傅听错了,我是去荆州,不是去并州。”司马懿继续装聋:“哦,我真老糊涂了,原来李公刚从并州回来啊,一路辛苦。”

李胜这个别扭!从来没和谁说话这么费劲过,李胜坐在榻边,附着司马懿的耳朵边大喊:“太傅,我是去荆州!荆州!”司马懿真能装大头蒜,这回“听”清楚了,又是干咳几声,满面惭色地向李胜道歉:“让李公见笑了,我这耳朵不听使唤了。李公衣锦还乡(李胜是南阳人,属荆州),吾心甚慰。荆州地近吴人,孙权那老小子不是善茬,李公努力,为国建功立业!”

瞧司马懿这演技!姜还是老的辣,不服不行!司马懿连哄带骗加忽悠,把李胜玩得团团转。成功迷惑了李胜,并不是司马懿的目的,司马懿装傻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李胜对自己的印象,干扰曹爽的政治判断。

司马懿的目标达到了,李胜前脚刚出司马家的宅子,后脚就窜到了曹爽府上,欢天喜地地向曹爽汇报情况:“老家伙已经撑不了几天了,大将军可以无视这个老家伙,我们可以动手做我们的事了。”曹爽大喜,“爽等不复设备”,继续胡作非为。

司马懿忽悠李胜,并不是为了自保,而是麻痹敌人,然后反击,夺取最高权力。在政治斗争中,最忌讳的就是轻敌,敌人的机会,往往都是自己过于轻敌造成的。曹爽在盘算什么时候给司马懿送葬,而司马懿已经开始替曹爽准备办丧事了……

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小皇帝曹芳要去位于洛阳城南的高平陵拜谒父皇曹叡,曹爽带着自家兄弟伴驾。曹爽现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老司马已经快完了,曹爽的心情非常爽。

曹爽到底是只嫩鸡,政治经验严重欠缺,哪里是老鸭子司马懿的对手?司马懿早就在暗中布置了一切,就等着曹爽出城了。曹爽前脚刚走,司马懿立刻动手,司马懿在官场上有超强的人脉关系,许多老臣比如太尉蒋济、司徒高柔等人都站在了司马懿这边。在官场上混,人脉关系硬不硬往往是取胜的关键。

司马懿迅速控制了京师要塞,最重要的是控制了皇太后郭氏,就封建官场的性质来说,皇太后的政治含金量甚至要大于皇帝。司马懿打着皇太后的旗号办事,在道义上牢牢占据主动,曹爽手上虽然有曹芳这张牌,但二王是打不过大王的。

司马懿给曹爽头上扣了顶“背弃顾命、败乱国典”的大帽子,率兵来围剿曹爽。其实曹爽本来是有机会虎口脱险的,司农桓范劝曹爽带着曹芳撤到许昌,打着皇帝旗号和司马懿对抗,未必没有胜算。

曹爽这个人有胆无量,他之所以能爬到这么高的位置,一是曹叡出于遏制司马懿权力的考虑,二是他身边那帮浮浪士人给架上去的。看到司马懿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才知道被这个老家伙给耍了,那份后悔就别提了。但现在如果让曹爽放开了和司马懿对决,他没有这个胆量。

司马懿是个兵油子,他懂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为了促使曹爽放弃抵抗,司马懿给曹爽画了一张空心大饼:“只要你放弃权力,我保你后半世的荣华富贵。”同时司马懿还指着洛河发毒誓:如果我说话不算数,出门让狗咬。

由于平时司马懿装老实人装出名声来了,《晋书》说司马懿“内忌而外宽”,所以曹爽很容易的被司马懿钓上了钩,美滋滋地吃着司马懿送来的香饵。

曹爽最终打消了武力反抗司马懿的念头,说什么仍不失做富家翁耳。曹爽身边首席智囊桓范对司马懿的脾气再了解不过了,信司马懿的鬼话,还不如相信西边出太阳呢。

桓范见曹爽如此不争气,气得直哭:“曹子丹(即曹真)也算是一代豪杰,怎么生下了这个猪狗不如的儿子!可怜我们满门老小都要陪他下地狱!”桓范想逃,可他早就上了司马懿的黑名单,很快就掉进了司马懿的大网中。

等到司马懿彻底控制了最高权力后,他背弃了自己的诺言,开始对曹爽等人进行清理。实际上司马懿从来就没想过要信守承诺,如果说曹操很有理想主义色彩,司马懿则绝对没有,他从开始到结束,他的理想就是为利益而存在。

随后司马懿打着皇帝的旗号,给曹爽集团定了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谋逆罪在古代是百分百的死罪,半点活路没有。曹爽和几个弟弟曹羲、曹训、曹彦,以及集团主要人物何晏、邓飏、毕轨、丁谧、张当、桓范每人吃碗刀头面上路,家属全部陪葬,“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

当初被司马懿狠狠忽悠的李胜也跟着曹爽下了地狱,不知道李胜在被杀前想什么,他一定非常后悔。如果他能识破司马懿是在演戏,劝曹爽早做准备,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如果?历史没有如果。

除掉了曹爽这个大傻瓜,当年曹操积三十年之功开创的大魏帝国,轻易地落入了司马懿的口袋。据《晋书》记载,曹操曾经梦过三马同食一槽,怀疑司马懿父子有不臣之心。曹操告诫曹丕要当心司马懿,这小子绝不是个安分的人,将来恐毁我基业。曹丕正信任司马懿,不听。

公元249年,才是晋帝国的真正开始,而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称帝,只不过瓜熟蒂落而已。晋和魏在创建过程中有两个区别:

一、曹操以一人之力开创有魏基业,而晋朝是司马懿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积两代人之力,辛苦经营天下十五年,这才有了司马炎的终成正果。

二、魏国是曹操通过不断的军事行动打下来的,而晋朝的建立则是通过政变建立的。

在家天下时代的权力交接中,历来都是老子种树,儿子乘凉,鲜有例外。如果没有司马懿,凭师、昭兄弟的能力和人望,恐怕是别想做夺权的春秋大梦。同理,如果没有师、昭兄弟在刀山火海中守住这份家业,司马炎当皇帝?别扯了。

通过军事手段建立政权的,对其开创者的主要历史考核标准是军事能力。通过政变建立政权的,其开创者往往都是权术高手,政治适应能力较强,通俗点讲就是非常能隐忍。这方面比较有名的人物是王莽、萧道成、杨坚、武则天、李昪、赵匡胤等,再加上个权术大师司马懿,以及不算是开创者的勾践。

这些开国帝王们(某种意义上讲包括王莽和武则天)在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非常会善于通过政治伪装来干扰最高统治者对自己政治可靠性的判断。他们都是隐忍高手,装疯卖傻扮可怜,没他们不敢演的戏。最终他们都是时代的胜利者,除了王莽。

老话说得好,“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论是时代精英还是市井草根,都会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坎坷挫折。在困难面前,能不能控制住情绪非常的关键。林则徐曾经手书两个大字“制怒”,每当林则徐怒火上撞的时候,都会看“制怒”二字,火气消了,事情就好办了。

抛开司马懿的厚黑和功利,他的隐忍可以给我们很多的人生启迪。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个“忍”和“退”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是我们在追求结果时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做人要知进知退,说得再通俗一些,就是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重。司马懿如果在被夺权伊始就和曹爽火并,未必没有胜算,但当时爽强懿弱,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勇气固然可嘉,结果又如何?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23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