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三国原来是这样——马超等人的命运探秘(上)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1:22:52 0


中国是个有着浓厚英雄情结的国度,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也许不记得有多少个帝王,但我们一定会记得有多少个英雄。

英雄之所以有别于市井草根,倒不是因为他们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功业,因为大多数英雄都是失败者。英雄,说得通俗点,就是要具备两个要素:

一、有血性,在血与火交织的历史舞台上尽情挥洒自己的男儿豪情,无论成败,激情澎湃,这样才能让历史记住。

二、悲剧性的人生结局,人类天生有恻隐之心,同情失败者,尤其是那些富有人格魅力的失败者。

历史上其实还有许多成功的英雄,他们的人生结局非常完美,但对于这样的英雄,人们更多的是欣赏和赞美。能够在人们心中荡起巨大情感波澜的,往往是那些失败的英雄。

说到具体例子,最有名的一个:项羽!宋朝女词人李清照那首《夏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项羽赢尽了千古风流。至于那个对历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刘邦,则被人们毫不留情地骂成流氓无赖,与项羽相较何其远矣!

本篇我们讲三国的悲剧英雄。

说到三国,可以称为悲剧人物的有许多,其实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一场悲剧,但悲剧英雄似乎不是很多。在这里,选择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悲剧人物,分别是马超、姜维、邓芝、钟会。其实吕布也应该被划进这个圈子,但吕布的人生,悲剧则有之,英雄则有些勉强。

马超、姜维、邓芝和吕布不太一样,虽然他们都是失败者,人生结局非常悲剧,但至少三人的历史形象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正面的,不像吕布朝三暮四,在人格魅力上远不如马超等人。我们先来讲一讲马超。

肉麻一些讲,马超的人生是三国的一部让人唏嘘不已的传奇。论功业,马超不如同样悲剧的邓芝,邓芝几乎凭一人之力灭蜀,而马超把煮熟的鸭子都能踢飞了,最终辗转流离,客死他乡。但马超的悲剧性,却远远超过邓芝和姜维。

马超在三国历史上的名气甚响,尤其是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锦马超”的雅号响遍了江湖。尤其是渭水之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极度狼狈。还有就是和张飞挑灯夜战三百回合,更让马超出尽了风头。

和曹操的纠结,是马超的悲剧人生中难以回避的话题。如果曹操没有闯入马超的世界,马超很可能凭借优越的出身,继承父亲马腾的家业,做一个骄傲的西北王。

但这正是马超的悲剧所在,可以这么说,除了孙权和刘备之外,任何和曹操同时代的人,他们的人生都是悲剧的。因为曹操要统一天下,就断然不可能容忍他们的存在。吕布、袁绍都被曹操给吃掉了,只是刘备和孙权很幸运,勉强从曹操的魔爪中逃出生天。

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很残酷,弱肉强食,有本事的吃人,没本事的被人吃。当然不是说马超没本事,虽然马超是子继父业,但在强人辈出的大西北,没几招看家本领,是绝难服人的。只是马超的对手是曹操,如果把曹操换成董卓或袁绍,马超未必就落下风。

其实马超的家底非常雄厚,仅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马超起兵向曹操挑战时,就出手了十万虎狼雄兵。而且在东汉末年,西凉兵的强悍是天下闻名的。

有种说法认为马超的西凉兵奉行的是古罗马战法,这可能和传说中西汉宣帝时流浪到西域的古罗马军队有关。西凉兵的武器和中原兵不太一样,他们善使长矛,远程作战能力非常强悍。

曹操幕府中的有些人比较怵西凉兵的这种作战方式,劝曹操不要轻易往马超的枪口上撞。曹操精熟战法,对西凉兵的优势他不是不清楚,但他是曹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曹操。要说曹操不重视马超那不真实,但曹操平生就喜欢啃硬骨头,没来由怕什么马超。

不过曹操在战争的初期因为轻视马超而吃了大亏,在渭水被马超的长矛阵杀得鬼哭狼嚎,败相非常难看,这场战役就是“割须弃袍”的出处。好在曹操及时调整了战略,他利用自己和西凉老军头韩遂有交情这层关系,成功地施行了离间计,破坏了马超和韩遂的合作关系。

曹操在阵前和韩遂叙旧,非常亲热,当然这是演给马超看的。随后曹操又写了封被涂得乱七八糟的信给韩遂,更让马超怀疑韩遂的忠诚。其实曹操这两招都是小儿科,换了刘备,绝对不会上钩。

马超最欠缺的不是热血,而是经验,很轻易地被曹操钓上了钩。随后一场决战,马超惨败,逃回了西凉。如果说这场渭水之战尚没有使西凉军团伤筋动骨的话,之后的那场冀城之战,简直就是马超人生中最大的噩梦,彻底葬送了马超的一切,包括他的未来。

如果从战术角度来解读这场战役,实在乏味无趣,并没有什么闪光之处。马超在冀城之战的惨败,最大的问题不是军事能力,而是在政治上,具体地说,是败在丧失人心。

刻薄一些说,马超根本不懂人情世故,他单纯地相信暴力机器能够摧毁一切。在征服雍州的过程中,马超一味使用诡诈和暴力,无论是反对他的,还是投降他的,只要他看不上眼,格杀勿论。

马超的暴力男形象使得凉州军政各界对他极为反感,用现在流行的话讲,就是在败RP(人品)。正如马超的死敌杨阜所说:“马超强而无义”,在军事实力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人心是一个可以决定胜负走向的重要因素,但马超却不懂这些。

从凉州各界精英反对马超的史料综合来看,他们甚至把对马超的反抗当成了反击异族侵略,个个慷慨激昂,悲壮感人。马超虽然有羌族血统(祖母是羌人),但后世的汉人并非对所有的胡人完全排斥,合作还是多于反抗的。

问题就出在马超不懂得收拢人心,杨阜等人并不是曹操的心腹,跟曹操混和跟马超混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何况马超也是正牌的汉朝将军,没有脱离汉朝的官僚体系。如果马超做事低调一些,待人温和一些,他未必就不能笑到最后。

马超单纯迷信暴力,彻底激怒了凉州军政精英。马超失败后,马超宗族二百余口尽数被杀,就是凉州系对马超当初杀凉州刺史韦康、抚夷将军姜叙母亲(杨阜姑母)等人的报复性屠杀。

这场冀城之战,彻底败光了马超所有的家底,被打成光棍的马超已经无法在陇西立足,只好带着族弟马岱狼狈逃向汉中,投靠了汉中军阀张鲁。马超虽然是失败者,但毕竟是大腕,张鲁这座小庙容不下马超。一年后,刘备攻下西川,马超辗转南下,找刘备要饭吃了。

因为马超是东汉开国名将马援的后人,而且马超是西凉土著,对日后刘备攻取陇西很有作用,刘备对马超也高看一眼。马超在刘备手下的级别非常高,先后任过平西将军、左将军、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在刘备自封汉中王时给汉献帝上的表中,排名第一位的不是蜀汉政界头牌诸葛亮,也不是蜀汉士林头牌许靖,而是马超。

不过刘备尊重马超,不代表他信任马超,毕竟马超是曾经的西凉王,天知道他心里是不是还想当老大?马超在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后,也懂得了揣摩人情世故。

马超也看出来刘备暗中在防他,所以当彭羕劝马超谋反时,马超像是被针扎似的跳了起来,立刻向刘备举报了彭羕。“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这句史料极生动地将马超心中的那份不安和恐惧描绘了出来。

现在的马超,与其说是刘备的高级将领,不如说是刘备的高级囚徒,就像后世的某位将军一样。马超对刘备的心态非常复杂,一方面他感激刘备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收留了他,但又不满刘备对他的猜忌。

可现在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现在的马超不得不与过去那个风流倜傥的马超彻底决裂,因为他没有选择。为了生存,马超必须向命运低头,刘备的意志就是他存在的方向。这很悲哀,但也很无奈。

马超在蜀汉一直没有被重用,但马超还必须感谢刘备。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3年),四十七岁的马超在弥留之际,给刘备上疏,自陈家国不幸,满门二百余口被杀,现在只留下了一个族弟马岱,请陛下看臣薄面,给马岱一碗饭吃,臣下辈子做牛做马,报答陛下厚恩于万一。

何其凄惶!何其悲哀!我们可以想象得到,马超在写这封疏的时候,心里肯定在流血,也许是含着泪写下的。马超死了,他什么也没有得到,得到的只是一个不错的谥号:“威侯”。也许是刘备念着马超当初在渭水大败曹操时的那笔风流账吧。

其实马超说马岱是家族唯一血脉,倒非实情,马超在蜀汉还至少生了一儿一女。儿子马承,继承父爵,女儿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安平王刘理。再加上马岱在蜀汉军界混得风生水起,马氏家族一直受到刘汉宗室的厚待,这也许就是命运对马超悲剧性人生的一种补偿吧。

下面谈谈姜维。

谈完了马超,我们再接着谈姜维。

姜维和马超有许多共同点,比如:

一、他们都生在西北,长在西北。

二、他们都和羌人有关系,马超的母亲羌人,姜维的父亲姜冏死于羌乱。

三、他们都不是蜀汉的原从人马,后来都被迫南下投蜀。

四、他们都是男人。

姜维是三国后期的重要人物,当老一辈的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司马懿等人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后,三国历史的星光比较暗淡,是姜维和邓芝、钟会等人撑起了后偶像时代的一片天空。

对蜀汉来说,自从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姜维适时地增补了诸葛亮留下的偶像真空。虽然蒋琬、费祎相继执政,但无可否认的是,姜维才是蜀汉后期真正的旗帜性人物。

蜀汉政权自建立以来,困扰统治集团最大的问题不是国土狭小,而是人才的匮乏。刘备、关羽、张飞、法正、马超等一线人物的去世,使得蜀汉群英的星光越发暗淡,尤其是夷陵之战的惨败,许多军界精英命丧前线,更让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有捉襟见肘之困。

姜维的存在,实际上是诸葛亮依然活着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有了姜维,蜀汉幸运地保留了最后一丝血性。蜀汉以天下十分之一的弱势实力疯狂挑战当时的超级大国曹魏,虽然最终耗尽了所有元气,悲壮地倒下,但姜维无疑是成功的,因为他的血性已经感动了历史。

姜维本来和蜀汉是没有什么瓜葛的,甚至在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之前,二十七岁的姜维还是蜀汉的敌人,当然主要是诸葛亮的敌人。这一年诸葛亮大举北伐,也许姜维并没有意识到,他的人生因此发生了重大转折,诸葛亮闯进了他的世界,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作为大国曹魏西北边陲重镇天水郡的军事主官,再加上父亲姜冏战死的感情因素,他在曹魏的仕途不可限量。但命运就喜欢和人开玩笑,在姜维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被命运强行改变了他的国籍。从此,姜维从大魏的地方中层将领,变成了蜀汉的高级将官。

天水太守怀疑姜维私通诸葛亮,有可能要对姜维下手,姜维为了活命,万般无奈之下投降了诸葛亮。面对上天赐给他的这份珍贵礼物,诸葛亮笑得合不拢嘴,他早就听说了姜维的才干。激动不已的诸葛亮给朋友张裔写信,将姜维夸成了一朵花,“伯约,凉州上士也!”

诸葛亮是个军事理论上的大家,他自成系统的军事理论一直缺少一个可以信赖的传人。姜维的出现,让诸葛亮不再有丝毫的犹豫,选择了姜维做他的军事接班人。这时诸葛亮已经做好了未来的人事安排:蒋琬、费祎主内政,姜维主军事,蜀汉政权的双头鹰格局就是形成于此时。

不过在姜维投降诸葛亮到诸葛亮病逝的这七年间(公元228——234年),因为诸葛亮的星光实在太耀眼,姜维反而有些默默无闻,站在诸葛亮身后经受着战争的洗礼。姜维真正作为主角站在历史舞台上,是在诸葛亮死后,这一年姜维只有33岁。

诸葛亮死后的蜀汉权力格局和东吴早期比较相似,孙权主内政,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大军头主军事。蜀汉也差不多,蒋琬和费祎名义是蜀汉头号权臣,实际上蜀汉的主要军事行动,多数是由姜维来具体负责的。

蒋琬和费祎都是纯文人,对军事并不在行,诸葛亮用他们为相,主要目的是希望他们能保持蜀汉的政治稳定。只有内部稳定,姜维才有更大的施才空间。至于政治上,姜维的资历还比较浅,需要更多的历练。

从公元234年开始,姜维一直在军界任职,直到247年,费祎和姜维平分了政治权力,“(姜维)与费祎共录尚书事”。当然姜维只是挂了个宰相的名,费祎的地盘,姜维也不便染指。姜维也知道,他如果想真正的在江湖上扬名立万,只能通过战争来获取,他天生就是吃战争饭的。

蜀汉军政分家,有利有弊,有利之处是军政两大巨头的互相制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政治格局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比如权臣篡位。但缺点也有,就是当政界巨头和军界巨头在发展思路上出现分歧,问题就来了。

姜维是狂热的主战派,他继承了诸葛亮北伐的军事思想,在明知国力远不如魏国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主动进攻。但宰相费祎却主张保境安民,反对姜维疯狂而冒险的进攻计划。

因为费祎握有军队的分配权,在他执政期间(246——253年),有意压制姜维,虽然他没有阻止姜维对魏国动武,但每次配给姜维的军队不超过一万人。你小子有本事,就去空手套白狼吧。

姜维在费祎手下一直郁郁不得志,心情苦闷可想而知。不知道姜维在内心深处是否对自己投蜀后悔过,自从跟了诸葛亮到现在(公元253年),十五年过去了,姜维在蜀汉并没有多少施展抱负的空间,岁月蹉跎,不觉老矣!

如果姜维当年留在魏国,弄不好也能混个凉州刺史、正号将军,可现在他却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抚剑长叹。宋人王质有句名词:“醉倒投床君且睡,却怕,挑灯看剑忽伤神。”也许能反映出姜维那份抑郁和不安,寄人篱下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虽然姜维是继诸葛亮之后蜀汉公认的旗帜性人物,但他始终未能获得最高权力,即使在费祎死后,姜维出任大将军,他依然没有能力控制朝廷。我们都知道蒋琬、费祎是蜀汉两大执政官,其实他们之后还有一个隐形的执政官,就是尚书令陈邸。

陈邸是东汉末年超重量级名士许靖的外孙,在蜀汉官场人脉非常广,刘禅和费祎都非常喜欢他。虽然论级别,姜维要高过陈邸,但姜维常年领兵在外,在朝中说话的分量很小,远不如陈邸这个真宰相。

在蜀汉景耀元年(公元258年)陈邸死之前,姜维在朝中根本斗不过陈邸,陈邸“上承主(刘禅)指,下接阉竖(黄皓)”,蜀汉的权力核心是三驾马车型的,早把姜维挤到了边塞喝风受苦。

客观来说,蜀汉在诸葛亮死后存在的三十年间,姜维是蜀汉真正的脊梁,是姜维几乎凭一人之力,捍卫了蜀汉的尊严。在这些年里,姜维不停地和魏军作战,尤其是他和魏国名将邓芝上演的双雄会,是三国后期难得一见的明星对抗。

邓芝是三国战神级别的名将,姜维遇上他,是姜维的悲哀,也是姜维的荣幸。但姜维最担心的并不是邓芝,他们之间半斤八两而已。姜维的心腹之患依然来自内部,陈邸死后,太监黄皓专权。姜维这些年在军事上没取得什么成绩,黄皓想打着姜维外战不力的借口废掉姜维。

黄皓和姜维有很深的过节,姜维曾经劝刘禅杀掉黄皓,刘禅没同意,姜维因此得罪了黄皓。姜维为了避祸,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成都,而是远避沓中。

蜀汉无休止的权力斗争,尤其是对姜维的压制,严重影响了蜀汉军事实力。姜维是蜀汉的万里长城,有姜维在,至少可以保住蜀汉边境的军事安全。姜维的失势,让蜀汉北线门户洞开,诸葛亮担心的那一天,终于来了。

蜀汉景耀七年(公元263年)的春天,魏国权臣司马昭下令大举伐蜀。司马昭知道姜维在蜀汉军界的分量,为了割断姜维和蜀国本部的联系,魏国三路人马中,姜维的老朋友征西将军邓芝和雍州刺史诸葛绪专门来堵截姜维,另一路的钟会从汉中南下。

现在的姜维就像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前面有他的敌人,而他效力的国家却早就抛弃了他,可姜维还必须血战到底,男人的尊严容不得姜维背叛自己的事业。姜维对刘禅没什么感情,他现在能做的,就是拼尽热血,实现他曾经对诸葛亮做出的承诺。

如果姜维能够放下身段,向司马昭服软,以姜维的地位,在司马昭手下混个万户侯不成问题。就如同南宋的文天祥一样,忽必烈告诉文天祥:只要低一下头,宰相就是你的。文天祥仰天长笑,只求速死,成就了一世英名。

姜维走的路和文天祥异曲同工,虽然姜维在邓芝偷渡阴平,迫降刘禅后,万般无奈之下投降了钟会,但这不代表姜维在精神上跪在敌人面前。姜维是个老江湖,他敏锐地看出了魏军主帅钟会割据西川称王的野心,他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挽回自己和大汉帝国尊严的最后机会。

姜维的计划很毒辣,他想先劝钟会杀光属于司马昭嫡系的魏将,包括邓芝,然后再除掉钟会这个孤家寡人,恢复蜀汉的统治。这个计划几近完美,钟会也顺利地除掉了他的心腹大患邓芝。

不过邓芝的死,和得罪了司马昭有关,但那些魏军主将没一个善茬。钟会要坑杀魏军诸将的消息很快就在魏军内部传开了,愤怒的魏国将军们在成都发动了武装暴动,钟会、姜维都死在了乱军之中。天下,不是钟会的,更不是姜维的,还是司马昭的。

姜维的最后一丝复国的希望破灭了,姜维在格杀了五六个魏军后,体力不支被魏军乱刀砍死。当姜维悲壮地倒下后,他的眼睛依然圆睁着,他不甘心!他不甘心自己的人生就这样可笑可悲地结束。

历史已经不属于姜维,也许历史从来就没有属于过姜维,作为蜀汉的旗帜,姜维却始终得不到出头的机会。姜维为蜀汉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到头来他什么都没有得到。他得到的也许只是陈寿一句评语:“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站在客观历史角度,陈寿说得没错,蜀是小国,根本不具备和魏争雄天下的实力。但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九伐中原,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时势迫使姜维必须北伐。

诸葛亮曾经说过:蜀不伐魏,魏必伐蜀。蜀汉不停地北伐,实际上就是以攻代守,这种悲剧性的生存环境,才是造就诸葛亮、姜维悲剧的主要因素。

从个人私利角度讲,姜维完全可以在蜀汉做一个太平将军,在汉中骑马打猎就行了,位不失三公。但姜维的私德很好,卻正说他“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

姜维是个真正干事业的男人,他对那些浮名浮利没有兴趣,只想在历史的丰碑上骄傲地刻上自己的名字。男人要对自己的事业忠诚,即使最终失败,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青史千秋,会记住那些伟大的失败者,比如姜维。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22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