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三国原来是这样——魏国武将群像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1:22:57 0


在第三篇《曹操的智库》中,我们详细讲解曹操手下那帮顶级谋士的事情,比如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刘晔,号称曹操帐下的五大智谋天王,他们为曹操最终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这些谋士,曹操能不能最终战胜袁绍都是个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仅靠文臣打天下成功的事情,谁见过?没有铁血武将群在前面洒汗流血,是打不来天下的。曹操也是一样,如果让荀彧拎刀上阵和吕布玩命,郭嘉扛枪找高顺单挑,不被打趴下才怪。

乱世,不仅是谋士们的天堂,同样也是武夫们的天堂。不得不承认,军人的主要价值是在战争中体现的,没有战争,军人的存在价值是不完整的。

曹操手下那帮强悍的武夫,是曹操能够成就大事业的另一个保证,没有他们,曹操什么都不是,刘备、孙权也一样。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曰文,一手曰武,少了哪手都办不成大事。

曹操的武将群,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原从亲属集团,比如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这伙强人。说到夏侯诸曹,倒有一个问题需要讲一下,就是曹操到底姓什么?

关于曹操的姓,历来有这么几种说法:

一、本就姓曹,西汉开国名相曹参之后,估计这和刘备攀上汉景帝刘启是一个路数,给自己脸上贴金的。

二、本姓夏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夏侯氏之后,后来被大太监曹腾收为养子,改姓曹,所以曹操和夏侯惇是同族兄弟。

三、有可能姓秦,曹操的族子曹真本姓秦,那曹操也有可能姓秦。

四、不知道姓什么,“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曹操的姓,是一桩历史公案,根本纠缠不清。所以曹操既和夏侯惇、夏侯渊是同族兄弟,又和曹仁、曹洪是同族兄弟,再加上曹真,曹操两只脚踏三条船,真不知道曹操是怎么玩转的,呵呵。

其实曹操姓什么并不重要,和谁是亲戚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共同的利益需求,或者说是共同的价值取向。刘备自称是汉景帝陛下玄孙,也没见有谁搭理他,也就是一个绿豆贩子和一个杀猪的能看得起刘备。

夏侯惇和曹仁他们虽然和曹操有五花八门的亲戚关系,但他们之所以能在乱世杀出一片天空,那也是靠自己的真本事搏杀出来的。同是顶级名将的张辽、徐晃他们和曹操半点亲戚不沾,照样是曹操的心腹重将。还是那句老话:有本事吃肉,没本事看人吃肉。

曹仁在诸曹夏侯中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其他人都是直接跟着曹操打天下,而曹仁不一样,在投奔堂兄曹操之前,曹仁就拉起过自己的人马。曹仁带着一千多个小兄弟在江淮之间横冲直撞,四处刮银子,类似于北宋末年的大盗宋江。

像曹仁这种闯荡模式,注定是做不成大事的,曹仁需要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或者说,需要一架梯子。曹仁和曹操是亲戚,曹操发达了,曹仁很自然地就跟了曹操,他们可是一笔写不出两个曹字。

曹仁跟着曹操打天下,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是曹操手下的一线重将。和许多名将一样,曹仁也是个有传奇的将军,尤其是他在敌军万马军中勇救自己的小弟兄,可谓英雄虎胆。

这件事发生在曹操兵败赤壁后,数万吴军在大都督周瑜的率领下,风卷残云般地杀到了江陵城下。守江陵的曹仁知道周瑜为人心高气傲,就想先杀杀周瑜的锐气。

曹仁派大将牛金带着三百弟兄出城先敲打一下周瑜,没想到吴军实在太多了,一眨眼的工夫,这小股魏军被吴军团团围住,眼看就要被吴军吃掉。曹仁为人很讲江湖义气,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派出的弟兄战死。曹仁不顾荆州长史陈矫的反对,披甲上马,带着手下几十个亲兵闪电一般冲进吴军阵中。

曹仁是个练家子,功夫不错,他先是救出了牛金,可其他几百弟兄还陷在重围。曹仁再次杀进重围,东闯西突,又成功地将几百弟兄救出。怀疑罗贯中在写赵云的长坂坡战之中,是不是受到了曹仁江陵救围的启发。

当曹仁带着几百弟兄骄傲地回到江陵时,城中将士们震天地欢呼!场面非常的壮观。当曹操知道这件事后,不禁击案叫好,弟弟在前线中了彩头,当大哥的自然脸上有光。

和曹仁相比,另一位同族系名将夏侯惇的军旅生涯相对比较平淡。夏侯惇除了早期上战场拔刀砍过人,中后期夏侯惇的军事职务在一定程度上朝着文职方向转变。夏侯惇在镇守陈留郡期间,参与地方治务,兴修水利、带领部队从事农业生产,深受当地百姓好评。

曹操让夏侯惇当地方官,并不见得就是怀疑夏侯惇的军事能力,有些名将是基本不用上阵拔刀砍人的,比如周瑜、鲁肃。从曹操对夏侯惇的安排来看,曹操还是非常器重夏侯惇,在夏侯惇治理地方期间,曹操授予他临时决策的权力,自己看着办。

这样的待遇可不是人人都有的,虽然曹操不是皇帝,但夏侯惇的这种职权和“假节”差不多。不是特别重大的事情,夏侯惇不必上报曹操,可以自行处理。曹操要是不信任夏侯惇,敢给夏侯惇放权吗?

曹操不让夏侯惇上战场,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要保护夏侯惇。夏侯惇曾经在和吕布的作战中,被流箭射瞎了左眼,曹操再也不敢让夏侯惇轻易冒险。万一右眼再被射了,这对曹操和夏侯惇来说,都是承受不起的打击。反正曹操手下有的是能上场杀人的名将,不在乎夏侯惇一个。

曹操是非常器重夏侯惇的,曾经邀请夏侯惇和他同乘一辆车,以示尊荣。能享受到这种待遇的,夏侯惇是独一份。曹操这么做,实际上就是树立夏侯惇在曹魏军界头牌武将的地位,类似于蜀汉的关羽、东吴的周瑜。

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有自己的头牌武将,比如西汉的韩信、西晋的羊祜、前燕的慕容恪、南朝宋的檀道济、唐朝的李靖、明朝的徐达。这些头牌武将除了会打仗,也起到门脸的作用,有利于政权经营自己的品牌效应。

夏侯惇的名声似乎还不如张辽、徐晃等人显赫,但在《三国志》所有曹魏武将中,夏侯惇的传记排在第一,这就是夏侯惇被树立为曹魏头牌武将最好的证明。

在《三国志·魏将传》中,紧随夏侯惇之后的,是他的族弟夏侯渊。夏侯渊之所以能排第二,估计和他姓夏侯有关,陈寿写完了夏侯惇,顺手就写了夏侯渊,总不能再重新列一篇传记。当然,夏侯渊排位靠前,绝不是沾堂兄夏侯惇的光,没有真本事,沾谁的光也没用。

有趣的是,夏侯渊可以说是三国名将中亲戚关系最广泛的一个,简单列个表:

一、夏侯渊是夏侯惇的同族兄弟

二、夏侯渊的老婆是曹操的表妹,曹操是夏侯渊的大舅哥

三、夏侯渊的堂妹是蜀汉顶级名将张飞的老婆,他又是张飞的大舅哥

四、张飞和夏侯夫人生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阿斗是夏侯渊的外甥

因为这几层亲戚关系,所以夏侯渊一家在魏国和蜀汉都特别吃得开,后来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投蜀,享受的可是国舅级的待遇,刘禅从没拿夏侯霸当降将。刘禅还请夏侯霸见他的儿子,说这些可爱的小兔崽子都是你们夏侯家的外甥。

夏侯渊在许多方面和他的堂妹夫张飞差不多,脾气暴烈,但实际上感情非常细腻。早年夏侯渊还没有得志的时候,穷得叮当乱响,更要命的是夏侯渊还养着一个儿子,以及他亡弟留下来的侄女。

夏侯渊所要面对的艰难选择是以他的经济条件,只能养活一个孩子,必须抛弃另一个。按人的自私角度理解,抛弃侄女,留下自己的儿子是很正常的选择。但夏侯渊却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却伟大的决定,丢掉儿子,全力养活侄女。

夏侯渊这么做,是要承受巨大感情煎熬的,儿子毕竟是自己亲生的骨肉,谁也舍不得抛弃。可侄女毕竟是弟弟留下的唯一骨血,如果抛弃侄女,夏侯渊又将如何面对死去的弟弟?

被抛弃的儿子在乱世中存活的概率极小,可能已经饿死了,夏侯渊每次想到这个可怜的儿子,心都会一阵阵地绞痛。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夏侯渊这分磊落情怀,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夏侯渊的人品非常好,功夫也好,难怪曹操那么喜欢他。别看夏侯渊儿女情长,但上阵拔刀砍起来人,丝毫不含糊。夏侯渊的战功,都是他把脑袋拴在裤腰上,在人肉阵中滚出来的。

要说夏侯渊的缺点,他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急躁,曹操不止一次地告诫过他:做人不能有头无脑,凡事要先思后行。不过看样子夏侯渊把曹操的告诫当成耳旁风了,左耳进,右耳出,依旧我行我素。

曹操看人是非常准的,夏侯渊不听曹操的告诫,果然吃了大亏。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著名的定军山一战中,被老黄忠偷袭得手,一代名将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完蛋了。

夏侯渊虽然战死了,但他的敌人刘备并没有为难他的遗骸。因为张飞的老婆夏侯夫人通过老公,向刘备求情,请刘备赏她三分薄面,厚葬堂兄。张飞的面子,刘备当然要给,更何况夏侯夫人是自己未来的亲家母,夏侯渊很体面地被他的敌人厚葬。

上面讲的诸曹夏侯是曹操的亲属原从集团,接着咱们讲第二种类型,就是半路出家型的名将。说到这种类型,我们可以张口说出曹操手下三位在三国时代最顶尖的名将:张辽、张郃、徐晃。

如果说夏侯惇是曹魏的头牌名将,那么张辽就是曹魏军界中知名度最高的名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张辽才是曹魏军界的头牌名将,名气实在太大了。

张辽虽然和许多人一样,都是半路投曹的,但张辽的经历非常复杂,他是几经辗转,才最终跳上曹操这条船的。张辽初出江湖后,第一个侍奉的老大,是并州刺史丁原,也就是吕布的首任干爹。

随后张辽又受时任大将军的何进派遣,去河北募兵,不过很快何进就完蛋了。紧接着董卓横行霸道,张辽很识相地拜董卓作为老大,董卓失败后,张辽这才跟着吕布闯荡江湖。

不过在吕布手下,张辽还不是头牌名将,吕布的头号打手是名将高顺,张辽是二号人物。说到高顺,很为他可惜,以高顺的地位和实力,只要他肯低头归顺曹操,一线名将是少不了他的。

高顺对吕布死忠不贰,甘愿陪着吕布下地狱,和高顺相比,张辽油滑了很多。张辽要是不识相,当初早就被董卓摆上人肉宴了,哪还有今天的风光?

其实张辽并不是演义中被迫投降曹操的,而是在吕布大势已去后,主动降曹的。老话说得好: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吕布无法给张辽施展才华的舞台,而曹操可以给他,张辽为什么不可以改换门庭?

张辽刚开始跟曹操的时候,并没有受到明显的重用,张辽真正打出名堂,还是那场扫清袁绍残余势力的柳城之战。张辽在此战中大出风头,击斩乌桓蹋顿单于,为张辽日后成为顶级名将铺开了道路。

要说张辽军旅生涯中的顶峰,肯定是名震千古的合肥之战,如果没有这场著名的战役,张辽可能已经“泯然众人矣”。合肥之战发生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孙权为了占领合肥,可谓出了血本,亲率十万精锐铺天盖地般地杀向了合肥。合肥距离江东的核心统治区实在太近了,一天拿不下合肥,孙权一天睡不踏实。

守合肥的三位魏军主将是张辽、乐进、李典,而合肥城中的魏军只有七千人,和十万吴军根本不成比例。此时曹操还在汉中折腾,无法及时抽身东下,曹操当然明白一旦合肥失守,打疯了的江东兵就有可能一鼓作气杀进中原腹地……

按曹操的战略遥控部署,由行事比较稳重的乐进守城,张辽和李典出战。不过孙权这场动静实在闹得太大了,魏军将领们都有些发怵,怯弱不敢战。张辽知道如果他打赢了这场恐怖的战争,他就将一跃成为三国时代的最顶级名将,他绝对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张辽情绪激动地告诉诸将:“你们怕死,我不怕!咱都是血性爷们儿,不能让吴人看咱爷们儿的笑话!怕死的留下来,不怕死的跟我顶上去。”张辽的血性感染了诸将,大家都是从人头阵中滚出来的,男人的尊严让每个人都无法后退,不就是碧眼小儿吗?爷们儿今天做掉他!

激发了弟兄们的血性,下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张辽在军中挑选了八百名不要命的壮士,在夜里宰翻了几十头牛,弟兄们割肉下酒,用刀把子砸碎酒碗。个个血往上涌,青筋暴起,眼里全是血丝。

男人活着图个什么?就一句话:不论是站起来还是倒下去,都是个爷们儿!男人在逆境中,就应该用铁血和霸道来完成荡气回肠的征服。比如一代圣主柴荣。如果在高平之战中,柴荣稍有些犹豫和畏缩,等待他的就只有残酷的毁灭。

次日天还没亮,城门吱呀呀地缓慢打开,天很冷,但血很热。张辽带着八百弟兄骑着马如闪电一般,悲壮地冲进了吴军的滔滔大阵中。张辽身披重甲,手持一柄大戟,在吴军重围中来回撒欢。张辽连挑带刺,几十个吴兵应声倒地,其他吴兵吓得纷纷后退。

张辽很快就发现不远处的孙权,擒贼先擒王,只要能活捉孙权,张辽甚至可以提前终结历史……

张辽蛮横地朝着孙权冲了过来,套用演义小说的著名句式,张辽大喝一声:“碧眼小儿休走!张辽爷爷在此!”孙权做梦也想不到张辽居然会冲到他面前,孙权吓得连连退后。不过孙权欺负魏军人少,大票吴军又围了上来。

之后的故事和曹仁勇救牛金那一节差不多,几十个魏军弟兄狂呼张将军救命,已经杀红眼的张辽,拨马回来,将被围的弟兄们捞了出来。这场经典的合肥之战一直杀到当天中午,张辽把吴军杀得流水落花,溃不成军。

不过张辽的风头还没有出完,十几天后,吴军和魏军在逍遥津又干了一仗。这场更加有名的逍遥津之战,彻底成全了张辽的一世英名,要不是孙权马快,这次孙权插翅难逃。

这两场著名的战役,不但让张辽一跃成为顶级名将,而在孙权心里留下了浓重的阴影。几年后,张辽抱病跟着魏文帝曹丕再次南伐,孙权听说张辽又来了,胆战心惊地告诉手下诸将:“你们都给我仔细点,来的可是张辽!老虎不发威,你们可别当成病猫!”

因为这两场战役,张辽出尽了风头,甚至这些老本足够他吃一辈子的。张辽死后,曹丕下诏褒奖张辽,这次褒奖的起因就是曹丕怀念张辽在合肥之战立下的不世奇功。“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评价不可谓不高,张辽应该知足了。

当时的魏国军界有两位姓张的顶级名将,除了张辽,另一个自然就是张郃。张郃投曹之前的经历没张辽那么复杂,他先跟着冀州刺史韩馥混,韩馥的地盘被袁绍吞掉后,张郃又跟着袁绍。袁绍大势已去后,张郃很自然地就倒在了曹操的怀中。

在投曹之前,张郃还是曹操的敌人,曹操对张郃的能力非常的了解。所以张郃跳船后,曹操激动坏了,公开将张郃比成一代战神韩信。韩信可不是随便谁都能比的,世界上能有几个韩信?

要说曹操非常会做人,他会用各种独特的方式来赞美手下将军,每个人都有饼吃,你吃甜的,他吃咸的。所以大家在曹操手下都是最出色的,所以他们都会服从曹操,互相之间也不攀比妒忌,这样做有利于团结。

张郃和张辽这两名张姓名将之间的可比性还是很多的,比如张辽是主动降曹的,而张郃是被迫投曹的。还有就是张辽主要在东线活动,专门对付不太老实的孙权。张郃除了偶尔在东线露下脸外,基本上都在西线陪刘备、诸葛亮折腾。

张辽是孙权的命中苦主,张郃是刘备当仁不让的命中苦主,刘备在和张郃这些年的纠缠中,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张郃在西线的军事生涯中,除了夏侯渊战死后,张郃临时代理了主帅职务,其他时期都是二把手。

虽然夏侯渊才是当时的西线大帅,但刘备显然没有将鲁莽的夏侯渊放在眼里,刘备心里最怵的是张郃。当老黄忠拎着夏侯渊的人头找刘备报功时,刘备摇头:“夏侯渊的人头有什么用?我最想要的是张郃的人头!”如果张郃的人头能随便拿下,那张郃也就不是名将了。

如果从建安十五年(公元211年)张郃跟着曹操西讨马超算起,到公元233年张郃在木门道被蜀军伏兵射死,张郃在西线待了二十多年,为确保西线的军事安全立下了头功。刘备死后,诸葛亮继续尝到了张郃带给他的酸苦滋味。

张郃这一生中,并没有像张辽在合肥之战那样的标志性功劳,他身上的星味也不如张辽。最为张郃感到不平的是街亭之战,这场战役的胜利,从历史角度来看,打退了最强盛时期的蜀军,为中原政权保住了河西地区。

不过合肥之战中,历史牢牢记住了张辽,而在街亭之战,历史只记住了纸上谈兵的马谡。至于打败马谡的张郃,倒成了历史的配角。提到街亭之战,第一时间想到的主角,永远是马谡。甚至可以这么说,街亭之战是马谡的“成名作”,而这场经典战役从来不属于张郃。

张辽是公认的实力派加偶像派,在聚焦灯下曝光的频率很高,而历史则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张郃,但没有人会否认张郃是一线的实力派。和东汉开国头号名将冯异相比,张郃能为人所众知,已经非常幸运了。冯异是刘秀手下头号名将,可战神级别的冯异知名度还不如廖化……

紧接着出场的是徐晃。在张辽、张郃、徐晃这三大半路投曹的名将中,徐晃和曹操的缘分最深。张辽和张郃投曹其实都是不情不愿的,不是形势比人强,他们未必会跟着曹操。

徐晃不一样,早在跟着车骑将军杨奉混的时候,徐晃就和曹操眉来眼去了。徐晃曾经劝杨奉归顺曹操,杨奉鼠首两端,想揩曹操的油水,被曹操打跑了,徐晃这时才名正言顺地投靠了曹操。这一年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十月。

可能是曹操还不太清楚徐晃的能力,在他投曹初期,曹操并没有直接让徐晃在外征讨,而是留在身边刷数据。其实刷数据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谁也不是天生的名将,很多名将都是靠刷数据积攒名望,然后打一场标志性战役,一战成名的。

徐晃在曹操手下刷数据的时间很长,足足十三年。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下荆州,徐晃才开始独立领兵作战。不过之后几年内,徐晃主要还是和其他将领配合作战,先和满宠配合追打关羽,然后又和曹仁配合对抗周瑜。

从这时开始,徐晃单独领兵作战的机会越来越多,徐晃本就是名将坯子,是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主儿。曹操征马超那次,徐晃带着四千弟兄和西凉军五千余人激战,大败梁兴,抢占了黄河渡口,为曹操的主力部队渡河立下了头功。

张辽、张郃、徐晃这三大半路投曹的名将,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张辽主要负责东线,张郃主要负责西线,而徐晃是被曹操当成万金油使用的。徐晃的作战区域不固定,基本上就是救火队长,哪里军情紧急,曹操就把徐晃推到哪里。

徐晃这个救火队长,最有名的一次救火任务,自然就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奉命南下,驰援曹仁守襄阳。关羽围着曹仁暴打,顺手还灌了于禁一肚子的水,荆州军士气大盛。徐晃肩上的担子很重。

徐晃带的全是新兵,战斗力不强,徐晃当然不会傻到和荷尔蒙过盛的关羽单挑。徐晃在这场救襄阳的战役中,将兵法上的诡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拍案叫绝。徐晃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代名将的实力,名将绝不是只是会上阵拔刀砍人,也没见周瑜砍过多少人,但周瑜却是三国超重量级的名将。

徐晃用兵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出其不意”,荆州军在对面建了五个军事据点,关羽想困死曹仁。徐晃很聪明地运用“声东击西”之计,他假装要攻击五个据点中最重要的围头屯,实际上是在麻痹荆州军的防范意识。

徐晃趁关羽不备,直接去抄另外四个据点,如果这四个据点被徐晃端了,那樊城就围不住了。关羽用兵有头无脑,立刻带着五千精兵来找徐晃算账。结果被徐晃迎头一顿暴打,荆州军惨败。随后关羽还没来得及报仇,就被东吴的吕蒙给掀翻了。

这次解樊、襄之围,虽然东吴偷袭荆州是主要原因,但没有徐晃和关羽的周旋,樊城早就被攻破了。曹操不可能给吕蒙等人颁发嘉奖令,在曹操看来,这次救援任务的头功,自然是徐晃。

曹操为了表彰徐晃,特意出营七里,以非常高的规格迎接徐晃,并公开给徐晃记了头功。曹操甚至还将治军严整的徐晃比成西汉名将周亚夫,这让徐晃倍有面子。曹操最善于拍部下的马屁,拍一个晕一个,足见曹操的道行之深。

周亚夫是一代名将,治军极严,连汉文帝来细柳营视察,都要下马步行。不过要说魏国以治军严整著名的,不只是徐晃,还有一位名将。可惜的是,这位名将最终晚节不保降敌,彻底毁掉了一世英名,他就是于禁。

如果于禁不是在襄阳被关羽水淹七军后,因一时贪生投降,以于禁在曹魏军界的地位,他绝对是三国最顶级的名将。从派系上来说,于禁是曹操嫡系中的嫡系,极受信任的。

尤其是在曹操兵败南阳时,遏制青州兵哗变的过程中,于禁立下了头功。在前有乱卒、后有敌军的情况下,于禁带着本部人马“徐整行队,鸣鼓而还”,震慑了张绣,给曹操从容后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曹操照例把于禁狠夸了一通,说什么“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在当时曹军五大一线名将于禁、张辽、张郃、徐晃、乐进中,曹操似乎更偏爱于禁。原因倒不是于禁比张辽他们更能打,而是于禁用法极严,人皆惮之,这点和崇尚法术的曹操非常相似。

可惜于禁曾经得到的这一切荣誉,都在那场噩梦般的大水面前,被彻底地冲跨,于禁屈膝投降了敌人。这对曹操来说,无异是可耻的背叛,而对于禁本人来说,却是他生命的真正终结。

之后的于禁虽然还活着,可他已经是个活死人,被近乎所有人像对待死狗一样无情的羞辱,包括他的主人曹丕。当孙权灭掉关羽后,就把于禁送还给曹丕,曹丕恨透了于禁,特意让人画了一幅画。

在画中,于禁的副将庞德被俘后,大义凛然,只求速死,而于禁则跪在地上向关羽乞降!不知道于禁看到这幅画时,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但于禁的心里肯定在滴血,那是种彻入骨髓的痛!男人不怕死,怕的是人格上的羞辱,特别是来自自家人的羞辱。

可这一切能怪谁呢?也许这并不能完全怪于禁,否则所有跳过槽的人全部要被否定。要怪只能怪刘备没有统一天下。如果刘备消灭曹操,那于禁的投降行为就不是背叛,而是弃暗投明。袁绍要灭了曹操,那张郃也一样是可耻的叛将,这就是命运!

上面讲了这么多武将,其实他们还不是真正的专职武将,无论是张辽还是于禁,抑或是夏侯渊,他们都可以上马杀敌,下马治军,属于军界高层。要说曹魏真正的专职武将,就是类似李逵那样专门抡斧子砍人的,有三个典型人物:典韦、许褚、庞德。

典韦和许禇是曹操帐下最知名的两大贴身护卫,他们的作用有些类似于李逵,相对于张辽这些“外臣”来说,典许二人是曹操的“私臣”。他们几乎没有单独外放领兵的机会,曹操手下的名将够多了,所以典许二人的任务就是贴身保护曹操。

典韦死得最可惜,因为曹操一句:“此城有妓女否?”(演义搞笑版),而突遭横祸。而许禇则是典韦的替身,除了曹操宠幸女人的时候,许禇几乎片刻不离曹操。许褚统领着一支全部由一流剑客组成的侍从团,任何人没有得到曹操的允许,都休想从许褚眼前混进去。

要论出身,庞德和典许二人不一样,庞德不是曹操的嫡系,但要论忠诚,庞德则不遑多让。庞德本是马超的部将,在马超失败后,他几经辗转,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降曹。而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于禁兵败后,庞德被俘,不屈被杀。

庞德只跟了曹操四年的时间,却是所有曹魏一线武将中唯一一个被俘后殉主的。当曹操听到庞德的英雄事迹后,不禁泪流满面……

忠诚与出身无关,与意志有关。于禁是曹操的嫡系,而庞德只是在死后才成为曹操的嫡系。一个跪着生,一个站着死,于禁的渺小无形中衬托出了庞德的伟大。为庞德感慨,为于禁唏嘘。

魏国还有许多名将,但因篇幅有限,就先找到这里。至于魏国末期的两个名将——邓芝、钟会,以后会专门讲到他们。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22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