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人臣政客

历史名臣——王导

历史大观园 人臣政客 2020-06-27 19:22:39 0


历史名臣——王导

王导

王导(276~339),字茂弘,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出身士族,少年时与琅玡王司马睿结交,成为知己。司马睿任安南将军,出镇下邳(今江苏邳县南),王导任安东司马。西晋处在积弱不振之时,王导向司马睿献计献策,移镇建康(今南京)。西晋亡,司马睿在建康即皇帝位,是为东晋元帝。元帝对王导十分信任,立即拜缥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后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领中书监,军国大事都交王导处理;而这时王导的堂兄王敦拥重兵镇守长江上游,故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明帝司马绍继位,王导受遗诏辅佐朝政,升迁司徒。王敦起兵作乱,乱事平定后,王导进封始兴都公,进位太保,继续任司徒。成帝司马衍继位,王导又与外戚庾亮等同受遗诏,辅佐幼主。王导一生权位显赫,操揽大权,是晋朝的一位名相。

一、出身士族 结交亲王

西晋咸宁三年(276),王导降生在一个大族世家。他的祖父王览曾官拜光禄大夫,属朝廷重臣。父亲王裁,曾任镇军司马。王导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少年时就很有见识,判断能力很强,很早就流露出不凡才气。就在十四岁的时候,当地高士张公见了很赏识他,对他的堂兄王敦说:“这个小孩,从容貌志气上看,是将相的才器。”最初,王导世袭祖爵。不久,司空刘寔引荐他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大子舍人、尚书郎,但他都没有上任。后来参与东海王司马越军事。

王导结交琅玡王司马睿,二人一见如故,视为至交。王导知道天下已经大乱,就倾心奉承司马睿,暗中有复兴的志向。司马睿在洛阳时,王敦经常劝请王导任安东司马,参与军事机密和决策。王导尽职尽责,保守机密,献计献策。

司马睿王迁镇至建康,吴人不来归附,住了一个多月,无论士族还是庶人都没有来拜见的,王导担心起来了。正在忧虑之中,堂兄王敦来朝见。王导对他说:“琅玡王仁德虽厚,但名望还不够。仁兄的权威已经确立,您应该对琅玡王有所帮助。”恰巧很快就到了三月上巳,是水上斋戒沐浴的节日,琅玡王司马睿乘轿亲自去观看,准备了仪仗,王敦、王导以及许多名流都骑马跟随,以显示琅玡王的威望和名气。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有声望的人,混在等候的人群中偷偷观看。他们看到琅玡王如此威严,心中不免有些惊惧,于是一起拜于街道旁。司马睿的声望由此大增。

历史名臣——王导

砖刻竹林七贤图

王导的注意力在于观察此行的效果。他观察得十分细微,名士庶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尽收眼底。他建议司马睿礼贤下士,请江南士族的代表人物出来做官。他对琅玡王说:“古时王者都以宾礼对待故老,省问风俗习惯,虚心谨慎,以此招致有才德的人。况且,现在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初创,急于得人才啊!顾荣、贺循都是本地有声望的人,不如引见他们来团结一批江南人士。这二人如果肯来,其他人就没有不肯来的了。”司马睿认为王导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立即派遣王导亲自登门拜请贺循、顾荣,二人被精诚所感染,都应命而至。他们的影响所及,吴人闻风而动,百姓归心。从此以后,琅玡王司马睿逐渐得到尊崇,君臣之礼开始奠定。在这关键时刻,可以说王导立了头功。

不久,洛阳失陷,中原百姓避乱来到江南的有百分之六七十。王导劝琅玡王收揽其中的贤人君子,和他们共成大事。这时荆州、扬州安然无恙,户中殷实。王导为政又务求清静,常常劝琅玡王克己节俭,安邦定国。在这创业阶段,琅玡王更加依仗好友王导,相互关系越来越密切,朝野归心,号王导为“仲父”。琅玡王曾从容地对王导说:“你是我的萧何。”王导回答:“以前秦王是无道之君,百姓厌弃战乱,巨奸暴虐,人心思汉,革命反正,容易成功。自魏以至本朝太康年间,公卿大族以挥霍奢侈相标榜,政治教化颓废,不遵守法度,公卿士大夫都满足于安逸,让奸人有隙可乘,以至所作所为有亏事理。但是否极泰来,也是天道之常。大王刚开始建立命世的元勋,如果有志一统天下、九合诸侯,就必会出现官仲、乐毅那样的人才,岂是小小一国之臣所可比拟。愿您深思熟虑,广择良才。顾荣、贺循、纪瞻、周记都是南方的佼佼者,希望尽量优待他们,天下就能安定。”王导的英明在于认识到创业阶段人才的重要,司马睿的贤德在于采纳了王导的意见。

历史名臣——王导

西晋石群、石定墓志拓本

晋怀帝司马炽永嘉末年,王导迁为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王导在给琅玡王的信中说:“从前魏武帝是政治上通达的主上,荀之若(彧)是功臣之最,封爵不过亭侯;仓舒是爱子之宠,赠不过别部司马。以此作为万事的法式,能不戒慎小心吗?现在不问贤愚豪贱都加重号,动辄有鼓盖,往往互相攀比。或有人不加尊号,即以为耻辱。天官混杂,朝望衰毁。我忝荷重任,不能增崇山岭,疏通大海,而开导乱源,贪窃名位,紊乱常典。请从我开始,送回所赐鼓盖加崇之物。这样才能使众望有归而不怨。”

王导的确称得上政治家,在乱世中能申明大义,以身作则,实在难得。他的举动感动了琅玡王。琅玡王下令说:“王导德重勋高,我所深相倚重,本应该表彰且加以特殊礼遇。但他约己虚心,思尽忠诚,以身率众,应该顺从他的雅意,允许以此为端正风气的契机。”于是,琅玡王拜王导为宁远将军,不久加振威将军。

晋愍帝司马业即位,征王导为吏部郎,王导没有接受。

二、助王称帝 总理朝政

公元317年,琅玡王司马睿在建业称帝,史称东晋,司马睿为东晋元帝。东晋刚刚建立,王导任丞相军咨祭酒。在司马睿从亲王到皇帝的过程中,王导应为首功。可以说从西晋过渡到东晋的每一步,都留下了王导的足迹。他给予司马睿的帮助是巨大的。在立业之初,他仍然坚定信心,忠诚辅助司马睿。

东晋建立之初,整个国家处于分裂和混乱之中。刚刚建立的东晋政权也十分衰弱。此时,不免有朝臣名士忧心积虑。桓彝刚过江时,看到朝廷衰弱,对周历史名臣——王导说:“我以为中原多事故,来到此地想求活路,而国家衰弱到如此地步,如何能行呢!”他天天忧惧不乐。有一天,桓彝去拜见王导,畅谈天下时势,回来后对周历史名臣——王导说:“刚才见到管夷吾,不再发愁了。”从此,由北方过江的人每有闲暇时,经常相约到新亭宴饮。周历史名臣——王导坐在中间叹气说:“风景同样好,但举目却有江河之异。”大家都相视流涕而泣。只有王导变色说:“应当共同努力协助王室克复神州失地,为什么像楚囚一样相对而泣呀?”听到王导的一番话,大家才收泪道歉。

不久,王导又拜右将军、扬州刺史,监江南诸军事,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书监,录尚书事,假节,刺史如故。王导因堂兄王敦统率六州,坚决辞去中外都督,以避嫌疑。

由于王导的功勋非同一般,司马睿登基之日,给予王导最高的礼遇:百官陪列,让王导升御床共坐。尽管王导坚持推辞三四次,但也为他今后能独揽朝政奠定了基础。王导在推辞时说:“假如太阳下同万物,百姓何以仰照!”元帝只好作罢。进王导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又因王导讨伐华轶有功,受封武冈侯。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领中书监。

历史名臣——王导

王敦《蜡节帖》

太山太守徐龛反叛时,元帝访问可以镇抚黄河以南的人,王导举荐太子左卫率羊鉴。不料羊鉴兵败而应抵罪。王导上疏主动承担责任,他说:“徐龛反叛,早该天诛地灭,臣创议征讨,调举羊鉴。羊鉴昏愚懦弱而全军覆没,有司处以极刑;由于圣恩,得以保全性命。但是我接受重任,总裁抠要,使三军挫败,是我的责任。乞求贬黜,以严明朝廷纲纪。”元帝下诏不同意。不久,王导又代贺循领太子太傅。

东晋中兴草创时,没有设置史官。王导建议立史官,于是典章图书颇具规模。这时孝怀帝太子司马铨被胡人所害,消息传来,有关衙门奏行天子三朝举哀、群臣一哭的丧礼。王导认为皇太子是天子之副,普天下都有情谊,应该行三朝哀哭之礼。元帝同意。等到刘隗得宠用权,王导渐被疏远。但他职责范围内的事,谨守不变。有见识的都称赞王导善于处理荣宠和简慢的关系。

王导的堂兄王敦起兵造反,刘隗劝元帝把王氏全部诛杀。大家在讨论时,都认为这样处置会令人寒心。王导率领叔伯兄弟子侄二十多人,每天到分省待罪。元帝认为王导向来忠节,特别归还朝服并召见他。王导叩头谢罪说:“逆臣贼子,世代都有,怎能料到现在竟出在臣的家族!”元帝赤足起立,拉着王导的手说:“茂弘,刚要托百里之命给你,为什么这样说呀!”于是下诏:“王导大义灭亲,可持我曾任安东将军的节,都督扬州诸军事。”

王导势力再次强盛时,朝廷又加王导守尚书令。在此之前,王导确曾大义灭亲。洛阳覆没,海内盼望明主,群臣和四方都劝琅玡王司马睿进而为帝。这时王氏强盛,有夺取天下之心,尤其王敦忌惮司马睿贤明,想更议另立,因王导坚决反对才作罢。此时,王敦劝王导说:“不听我的话,几乎全族覆灭。”王导仍力持正议,王敦的劝说未能改变他的意志。正因如此,晋元帝才依然信任王导如故。

王导辅政元帝时,对官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汉魏以来,凡是封爵的才能赐谥号,虽然位高德重,先前没有爵位的,照例不能加谥号。王导上疏称“武官有爵必得谥,卿校常伯没有爵位不能谥,这样做没有体现建立制度的本意”。元帝听从王导的建议。自此以后,公卿没有爵位也可以有谥号。

三、再辅二帝 独揽大权

关于元帝确立太子的问题,王导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来元帝喜欢琅玡王司马睿,将有夺嫡的意图,以此询问王导。王导说:“立子以长,况且绍又贤能,不宜改立。”元帝仍犹豫不决,王导日夜陈谏,最后太子司马绍才得以定下来。

司马绍即位,是为明帝。王导受遗诏辅政,解除都督扬州诸军事的职务,迁司徒,一切依照陈群佐魏的旧规。

王导的堂兄王敦又带病举兵进犯,王导率子弟披麻戴孝,众臣听到后,以为王敦已死,都有奋击之志。待明帝讨伐王敦,假王导节,都督诸军,领扬州刺史。平定王敦后,朝廷进封王导为始兴郡公,食邑三千户,赐绢九千匹,进位太保,司徒如故,佩剑穿鞋上殿,入朝不趋身,赞拜不报名。王导坚决辞让。

明帝死后,王导又与庾亮等同受遗诏,共同辅佑幼主司马衍,是为成帝。加王导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待石勒侵略阜陵,下诏加王导大司马、假黄钺,前去讨伐。讨伐之前,军队驻扎在江宁,成帝亲自到郊外为王导饯行。不久,石勒退走,王导也解除了大司马的职务。

东晋后期,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到处有人揭竿而起,弄得晋朝廷日夕不安。庾亮准备要征召苏骏,访问王导。王导说:“苏峻猜忌又阴险,必定不肯奉诏。况且山中林薮向藏毒疾,苏峻远在江外,应该宽宏大量,不必与他计较。”庾亮十分固执,没有听从王导的意见,随后征召苏峻。不久苏峻果然发难,成帝受到苏峻要挟。

王导入宫侍奉成帝,因为德高望重,苏峻不敢轻易加害。这样,王导仍然以原职居苏峻之右。苏峻又逼迫成帝到石头城,王导力争而没有听从。苏峻每天都来成帝前放肆胡言,王导担心会发生不测之祸。这时,路永、匡术、贾宁都劝苏峻杀了王导,尽诛大臣,另树心腹。可苏峻敬重王导,不予采纳,所以路永等反而对苏峻存有二心。王导派参军袁耽暗中劝诱路永等,计划奉成帝出奔义军。但苏峻防御很严,计划没有成功。王导带着两个儿子,随路永逃往白石。

历史名臣——王导

温峤画像

平定苏峻以后,晋都宗庙宫室都已成为灰烬。温峤建议迁都豫章(今南昌),三吴豪强则请建都会稽(今绍兴)。两种议论纷纷纭纭,没有结论。王导说:“建康,古时的金陵,以前为帝王之乡,孙权、刘备都说过这是帝王之宅。古时帝王不以丰俭迁都,假如要把卫文公的粗帛大帽做得更大,也不会行不通,如果不纺麻织布,那么乐土也是虚无的了。况且,北方的敌人正在窥伺我们,一旦示弱,逃窜于蛮夷,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恐怕迁都不是良策。现在应该特别示以镇静,群情自然稳定。”王导的决策得到了成帝和大多数朝臣的认可,温峤等人的迁都计划没有实行。

由于成帝幼小,王导基本上掌握着朝廷上下诸事。换句话说,王导在操纵着朝政。他的地位和威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就连成帝见了王导,每次也都要下拜。成帝给王导手诏,则写“惶恐言”,中书作诏,则写“敬问”以为程式。后来成帝亲政,王导进宫,成帝仍然起立而迎。成帝咸和五年(331)冬举行蒸祭,下诏归酢于王导,说:“不用下拜。”王导虽说以有病辞谢,但成帝对其礼遇之隆可见一斑。

历史名臣——王导

王导《省示帖》

王导先后辅政明帝和成帝时,善于因事制宜。虽说没有速效,但一年下来足而有余。当时国库空竭,库藏只有律布千端,卖不出去,而国用不足。王导有些发愁,各朝臣都做律布单衣,建康的士人都乐意相从,竞相仿效,律布价格因而暴涨。王导马上叫主持其事的人把国库中的律布卖出去,每端贵至一金。王导为时人所仰慕,都称他治国有方。

咸和五年(331),正逢大旱,王导上疏逊位。成帝下诏说:“圣王当世,行动都合于道,运用周到,所以人伦有序,万物相宜。朕担负祖宗重任,托位于王公之上,不能仰而陶冶圣人之风,俯而和洽宇宙之间,岁旱过久,百姓怨望,邦国不善,只在我一人。公体道明哲,宏大深远,功著四海,辅弼三世,维系国典于不坠,实同仲山甫之辅周。公受尊崇,更思谦退,引咎自责。本来是元首的过失,却责备宰辅,适足以增加元首的缺点。公管理各种要务,一天都不能旷缺。应该放弃谦逊的近节,遵从安邦定国的远略。门下速遣侍中敦促晓谕。”尽管成帝如此虔诚,王导还是坚持辞让。成帝多次下诏书请王导,王导才出来继续管理朝政。

石季龙骑兵侵掠到历阳,王导请求征讨。成帝给王导加大司马、假黄钺、中外诸军事,置左右长史、司马,给布万匹。不久石季龙退走,解除王导大司马职务,重新转中外大都督,进位太傅,又拜丞相,依汉制罢司徒官,并于丞相府。

这时,庾亮以望重和形势所逼,出镇于外。南蛮校尉陶称乘机劝说庾亮举兵造反。有人劝王导密切注意防御,王导说:“我和庾元规(元规为庾亮字)休戚相同,错误的言论,智者应该绝口不谈。如你所说,元规如果真来,我就辞位而角巾还第,有什么可忧惧的。”王导又给陶称写信,认为庾公是成帝元舅,应该好好侍奉他。从此谗言也就平息了。可是,庾亮虽居外镇,而代表朝廷执掌大权,又据上游之地,拥有强兵,趋炎附势之徒多去归附。王导心中不平,常因西风刮起尘土,就举扇遮面,慢慢地说:“元规的尘土污人。”

历史名臣——王导

王导画像

自汉魏以来,群臣不拜帝陵。王导因为与元帝司马睿亲密有如布衣之交,不仅是君臣关系,每有尊崇进封,都去拜陵,不胜哀戚。从此,诏命百官拜祭陵寝。这也是王导始创的。

王导虽然一生操掌大权,但他本人生活简朴,少有奢望。家中仓库没有积存的粮食,也不穿丝织的好衣服。成帝知道后,给布万匹,以供他私人享用。王导有虚弱之症,不能坚持朝会,成帝亲自到他府第,饮酒奏乐,然后令其乘轿入殿。由此可见,皇帝是多么敬重他。

王导身居要职,理政之才,无人不叹服。可王导惧内的习性也无人不晓。据说,王导的妻子曹氏好妒忌,王导很怕她,于是秘密营造别馆,安置众妾。曹氏知道后,将去别馆。王导怕众妾被曹氏污辱,急忙命令备车前往,唯恐迟到,以手中所拿尘尾柄驱牛而进。司徒蔡谟听到后,和王导开玩笑说:“朝廷要加公九锡。”王导没有觉察他的用意,一味谦退。蔡谟说:“没听说有别的东西,只有短辕犊车,长柄尘尾。”王导大怒,对人说:“我以前和群贤一起在洛阳交游,何曾听说过有蔡克儿。”

成帝咸康五年(339),王导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葬礼十分隆重,中兴名臣没有比得上的。谥“文献”,祠以牛羊豕三牲太牢之礼。

王导一生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堪称三朝元老。他联合江南士族,出将入相,权倾一世,为稳定东晋的政治统治竭尽了全力。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rczk/1516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