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坐龙椅——刘瑾上位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10:34:51 0

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发生在帝国权力场上的那场争斗现在想来真是惊心动魄。从户部尚书韩文领衔上疏弹劾刘瑾开始,一场廷臣与太监之间的战斗就打响了。韩文的上疏团队包括内阁成员以及九卿官员,内阁首辅刘健、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谢迁、工部尚书曾鉴等都在其列。上疏用语凶猛,目的明确,那就是要皇帝必须治刘瑾、马永成等太监之罪,称这些人“淫荡上心、便己行私”,实属罪恶昭彰,不处理不足以平民愤。皇帝在这份用语凶猛、目的明确的奏疏面前一时间神情恍惚起来。在此之前,尽管廷臣们也曾先后上疏,劝他勤政云云,但如此稳、准、狠地将目标对准刘瑾等人,并以集体联名的方式提出挑战,实属朱厚照即位以来第一次。小皇帝有些害怕了,仿佛一群大人在他面前挥舞拳头,扬言要砍杀另外几个和他关系处得比较好的大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而到底能不能砍,则需要他来拿主意。

正德皇帝当然拿不了主意。史料记载:“疏入,武宗惊泣不食,连忙找了司礼中官李荣、王岳等入阁议,一日三反。”最后商量的结果是将刘瑾等人安置在南京。这其实是权宜之计,是给那些上疏的廷臣们一个交代,体现了皇帝的私心。但很快,阁臣们就不依不饶了,纷纷提出要将刘瑾等人处死,以绝后患。为了达到目的,刘健、韩文以及九卿官员“伏阙面争”——匍匐在宫阙下据理力争,给了皇帝很大的心理压力,而最关键的时刻,与刘瑾有过节的司礼监太监王岳在边上猛敲边鼓,终于让皇帝答应下来同意诛杀刘瑾等人。

这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历史的剧情正在隐秘地上演。15岁的少年皇帝在百官们的一再动员鼓励下,心血来潮地准备干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这是弃暗投明,也是浪子回头。帝国在继续沉沦的时刻似乎突然产生了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并且被权力场上的那些精英们牢牢地抓住了。但是谁都没想到,历史的漏洞在此时下底传中,及时回脚,踢飞了正德皇帝的一个必进球,而小皇帝也到底脚软,没能在临门一脚的时刻充分发挥功力,从而让太监刘瑾等人死里回生,咸鱼翻身,正德朝政局为之大变。

一个叫焦芳的太监在其中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皇帝答应诛杀刘瑾等人之后,得知消息的焦芳在第一时间飞报刘瑾,从而让刘瑾等人在天子面前导演了一场午夜环跪、痛哭流涕的苦情戏,令正德皇帝一时间心又为之软。这或许是青春期少年的通病,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这两个极端的距离只是两行眼泪罢了。这些一直以来陪着自己花天酒地、挥霍少年时光的人,明天就要奔赴黄泉,这本不是皇帝的原意——小皇帝念及于此,又想原谅他们了。他的脑中重新闪过“南京”这个词,或许安置在南京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吧。

但刘瑾不这么想。这位6岁就净身入宫当太监的人当时已经55岁,与只有15岁的小皇帝相比,其人生历练完全可以称得上圆熟。事实上这场较量不是他和正德皇帝之间的较量,而是以他为首的宦官与韩文等阁臣之间的较量,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阶级(层)斗争。韩文等阁臣是要刘瑾们死,而非安置南京——在这一点,小皇帝还是太天真了。大他40岁的刘瑾决定扭转乾坤,以一人的力量敌众多阁臣。他跪在皇帝面前继续演出苦情戏说,“司礼监王岳勾结阁臣欲制陛下出入,所以先致我辈于死地。”这一招着实厉害,可谓一箭三雕:一、“司礼监王岳与阁臣互相勾结”一说令皇帝疑心顿起。刘瑾一旦去后,皇权面对内外勾结再无依傍处,这让年幼的皇帝情何以堪;二、此说打击了司礼监王岳;三、此说同样打击了阁臣。这就是55岁与15岁之间的区别,是金蝉脱壳,更是游刃有余,是前者对后者的掌控、牵引和诱导。皇帝因此被请入彀中了。

第二天天亮时分,世事已然大变。王岳被逮捕了,刘瑾掌控司礼监,马永成、谷大用则分别掌管东、西厂。一切都已表明皇帝的心迹和意志,也表明那些上疏的阁臣们大势已去。刘健和谢迁无奈之下只得打报告请求退休。皇帝很快批准,随后令焦芳入阁。而王岳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他被勒令赴南京充军,随后被刘瑾派人在半路上追杀,死于非命。正德元年就这样在动荡不安的气氛中结束了。这一年,云南连续几天发生地震。山东莱州府自九月至十二月,连发45次地震,像极了人间的情形,是那样的动荡不安、波谲云诡。这一年唯一的胜者应该是刘瑾。他笑傲于权力之巅。6岁时将他接入宫中收养的老太监刘顺绝对没想到,这个日后随他的姓唤作刘瑾的人会有如此作为,在正德元年到五年的时间段里,成为一个“立皇帝”(民间称呼),而正德皇帝则为“坐皇帝”。

刘瑾上位后,第一件事是拉出一份“奸党”黑名单。包括大学士刘健、谢迁及尚书韩文、杨守随、林瀚,都御史张敷华,郎中李梦阳,主事王守仁、王纶、孙磐、黄昭,检讨刘瑞,给事中汤礼敬等在内的53人榜上有名。这份黑名单被贴在朝堂之上,是那样的触目惊心、黑白分明。正德二年(1507年)三月二十八日,百官们跪于金水桥南,听刘瑾以他沙哑的声音宣读这份名单,个个胆战心惊,如履薄冰。

收拾和教训了百官之后,刘瑾开始研究治术。天下万事,逃不过一个“治”字。刘瑾以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名义治理百官,名不正言不顺,所以研究治术是很重要的。刘瑾向皇帝进献了很多新鲜有趣的玩意,令其兴致勃勃、欲罢不能。皇帝正玩在兴头上,刘瑾取各司奏章请其裁决。皇帝不满地扔过来一句话:我用你们是干什么的,以此一一烦我。于是刘瑾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一个“立皇帝”,代正德皇帝处理政事——治术之要,刘瑾深得个中三昧矣。

在正德元年到五年的时间段里,刘瑾于治术方面创造性地完成了以下工作:一、为镇守太监扩权。正德二年(1507年)三月,刘瑾伪造圣旨给镇守太监扩权。这些人的权力全都扩大到巡抚、都御史一级,可以干预地方政事。二、设立内行厂,并且凌驾于东厂、西厂之上。正德三年(1508年)八月十六日,刘瑾设立特务机构内行厂(简称内厂),亲自统领,在帝国内部执行白色恐怖主义政策。这其实也是宦权的无限扩充,是对帝国司法权的强行打压和粗暴干涉。刘瑾于治术方面的发明创造,此为一例。三、首创罚米法,一方面侮辱百官尊严,另一方面在经济层面上对其加以打击。所谓罚米法其使用对象是那些不肯依附刘瑾的官员,比如前户部尚书韩文被罚米千石,输往大同;官员张缙被罚米五百石,输往宣府。据不完全统计,自韩文罚米千石以后,罚米二百石至五百石的,就有一百四十多人。四是纳贿。治术之要在于权为己所用,利为己所谋。由于刘瑾权倾一时,天下官员到京述职时纷纷向其行贿以避祸,多者竟至两万余两银子。由于外地官员来京携银多有不便,往往由京城富户代己先出,这些官员回任后再对属地加以搜刮用以偿还。此举被命名为还“京债”。 刘瑾治术至此可谓登峰造极了,但对帝国而言,无异于一场浩劫。

事实上,在刘瑾操纵政局的五年时间里,尽管打压凶猛,还是有人对他说“不”。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南京御史蒋钦。正德二年(1507年)三月,在刘瑾公布所谓53人“奸党”黑名单的同时,蒋钦就上疏弹劾刘瑾,称其为“悖逆之徒、蠹国之贼”。蒋钦在奏疏中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昨刘瑾要索天下三司官贿人千金,多者有五千金。若不如数纳贿,即行贬斥;纳贿则立即迁擢。”这样的事实可谓触目惊心,蒋钦敢于在奏疏中大胆披露,自然是做了赴死的准备与决心。他在奏疏中呼吁皇帝:“乞听臣言,亟诛刘瑾以谢天下,然后杀臣以谢刘瑾。”这是视死如归的意思,但年轻的皇帝似乎不同意这样的交易,只将蒋钦打了一通廷杖后逮入狱中,颇有以观后效的意思。

蒋钦却决意赴死。三天后,狱中的蒋钦又上疏说:“臣与贼刘瑾,势不两立……”这时的蒋钦已经不是等死而是要找死了。疏上,他再被杖击三十下,三天后不明不白死于狱中。或许是杖击过重的缘故,或许是刘瑾痛下杀手,总之这个南京御史再也不能在这个世界上发声了。

蒋钦之后,没人再敢具名上书,不过匿名上书的事还是有的。正德三年(1508年)六月二十六日,早朝刚刚结束,御道上就出现了一份匿名书札,里面内容全都是数说刘瑾罪恶的。刘瑾愤怒,下令百官跪于奉天门下,进行深刻反省。由于投书人不敢站出来公开承认系自己所为,刘瑾在太阳下山之时竟将三百多名官员收入锦衣卫狱中。如此目无法纪之举,让大学士李东阳为之愤怒。第二天,李东阳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劝刘瑾释放在押官员的,此时刑部主事何轼、顺天府推官周臣、礼部进士陆伸已在狱中不幸中暑而死,其他得暑热病的官员也越来越多。而刘瑾也在得知匿名书是某一太监所投后下令释放在押官员——一场官场危机就此解除了,但刘瑾漠视百官人权的做法却向世人发出一个明确信号——他的确是“立皇帝”,这个帝国除正德皇帝外,他说了算。

只是世上事因果轮回。刘瑾行事太过张扬拔扈,泰极否来的日子也就很快到来。前司礼监太监王岳与其作对以及匿名书系某一太监所投的事实说明了以下一点:危险总是来自于内部,来自于同一阵营。这一回是太监张永出手了。时间:正德五年(1510年)七月。他将担负起除掉刘瑾的历史重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363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