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坐龙椅——张居正和海瑞:世事如棋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10:33:48 0

隆庆时代,徐阶和高拱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两个配角,但并不是说其他配角就不重要。相比他们两位而言,张居正和海瑞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只不过张和海的表演时间跨度大,横跨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特别是张居正,一生最精彩的出演都在万历年间。誉满天下也谤满天下;而海瑞也在被排挤、革职16年后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最终完成其命运的起承转合。这样的看点,不是单薄的隆庆时代可以承受的。

但还是要谈一谈他们。隆庆六年对张居正来说是命运向上走的六年,也是他隐忍、用计的重要阶段。隆庆六年对海瑞来说则是命运向下走的六年,在此六年中,他深刻体察到了世态炎凉。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他和徐阶的恩怨交集,对世事的不通融、不妥协,最终让其在隆庆时代的落马显得有迹可循。每一个配角其实都是主角,他们认真演绎自己的人生,以为可以改变命运。这样的抵抗或者说暴力美学发生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毫无疑问都是一场场张力十足的冲突戏,殊可观瞻。

张居正一出场就给人印象深刻。他是那种在人群中注定要鹤立鸡群的人物,各方面都拔尖。我们来看一下张居正的拔尖史。张5岁入学,7岁通经义,12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23岁考中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时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这一年张居正43岁,高拱54岁,徐阶64岁。他们同为内阁成员,毫无疑问,张居正差不多提早一二十年走到高拱、徐阶所在的位置上,这样的人不是人尖子是什么?

隆庆二年(1568年)八月二十九日,张居正上《六事疏》,陈言大本急务六事。此前一个月,内阁首辅徐阶在皇帝的另眼相看下黯然引退,次辅李春芳见此很有兔死狐悲之感——他对张居正说的一句话泄露了天机:“徐公尚尔,我安能久?容旦夕乞身耳。”——徐公(徐阶)尚且如此,我还能在这个位置上待多久呢?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罢了……李春芳的颓唐给了张居正向上的力量,由此,张上了《六事疏》这样一份改革纲领。改革是假,上位是真。张居正真正的改革发生在若干年后的万历年间,而此时的他只是想在内阁阁员的排名上再进一步罢了。

但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张居正上《六事疏》一年后,赵贞吉入阁。这位狂傲的名士并不把张居正放在眼里。他大张居正18岁,虽然同为内阁成员,但赵贞吉却以晚辈视之,令张居正是可忍孰不可忍。当时李春芳已经升为首辅,赵贞吉掌控都察院(其职务相当于现在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在张居正看来,这都是异己的力量。为了博弈双方的平衡需要,张居正借助太监李芳于隆庆三年十二月向皇帝建议召还高拱,并使其为次辅兼掌吏部,次辅相当于副总理一级,掌控吏部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和赵贞吉相比,高拱的实力当然要强一些。张居正坐山观虎斗,玩的就是借刀杀人。很快,心高气傲却郁郁不得志的赵贞吉言退,而首辅李春芳的日子也是如坐针毡。失去赵贞吉这样一个有力的臂膀,李春芳也不得不主动提出离职。由此,高拱上位,坐了内阁的头把交椅,而张居正跃居次辅的位置。这可以说是张居正计谋的胜利——先把高拱抬上去,再将他打下来取而代之。年近五十的张居正有条不紊地为自己的人生布局。

世事如棋,很多妙招浑然天成,不用张居正去苦心孤诣、梦寐以求。由于在徐阶事件上高拱对待张居正的态度傲慢而多疑,张居正选择了与太监冯保结成战略联盟。在隆庆皇帝病逝时,已然成为司礼监太监的冯保利用职务便利秘密交代张居正起草遗诏,并且在遗诏中加进“司礼监与阁臣同受顾命”的内容——这样一个条款毫无疑问让他们成为利益共同体,而张居正成为首辅接下来只是时间问题了。就像上面所说,因为高拱祸从口出,小皇帝(神宗)勃然大怒,将高拱骂他的话(当然是经过冯保添油加醋之后的)告诉奶奶去,由此高拱被罢官,张居正成功上位,做了十年首辅,直到他去世为止。可以这么说,张居正在隆庆年代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东拉西扯、借力打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完成其在权力场上的大挪移。这是归置与重整,也是其权力的增值过程。张居正的人生,在隆庆年代走出了向上的曲线——通向首辅之路,他玩的就是曲径通幽,但是效果极好。

和张居正相比,海瑞在隆庆年代的命运走出了另一个抛物线。先向上,然后急转直下,令人瞠目结舌、遗憾不已。张居正是圆熟的,海瑞是耿介的;张居正曲径通幽,海瑞直进直出,中间没有什么铺垫。嘉靖四十五年,海瑞在狱中命悬一线,是徐阶出手救了他。隆庆元年,海瑞投桃报李,为处于危机中的徐阶仗义执言,却因此得罪高拱,为他日后的落败埋下伏笔。隆庆三年,海瑞晋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粮储、提督军务,巡抚应天十府,却意外地拿徐阶开刀,逼得徐阶不得不出招,指使吏科给事中戴凤翔上疏弹劾海瑞“不谙吏事”,“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不可一日居地方”,意在将其赶出应天。海瑞反驳称戴凤翔疏中所言不为“报国”,而以“行私”,隐隐将矛头指向徐阶。由此,海瑞的命运开始变得凶险。他的敌人高拱心里一直痛恨他,在伺机报复;他的朋友或者说恩师一夜之间成为仇敌,站到了对立面上。这其实是海瑞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及其必然结果——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但代价毫无疑问是沉重的,因为高拱落井下石了。

戴凤翔上疏之时,刚好高拱东山再起,以吏部尚书的身份重新入阁主事,所以对戴凤翔弹劾海瑞“不谙吏事”一事,那是完全照准。海瑞应天巡抚的职务被罢去,他只得上《告养病疏》,请求“赐臣回籍,永终田里”。这一年是隆庆四年,海瑞57岁。作为仕途的失意者,他东山再起要在16年之后。和仕途的得意者张居正站在一起,他们两人的命运可谓是云泥之别。其实在高拱去后,海瑞本可以早早起复的,不需再等16年时间,以一个精神偶像的方式重返政坛,但张居正阻止了海瑞的复出。万历元年(1573年)正月十一日,不懂得看他人眼色的吏科都给事中雒遵上疏推荐海瑞,吏部给了他一个回复,很有意思,说:“海瑞秉忠亮之心,抱骨鲠之节,天下信之。然考其政,多未通方。只宜坐镇雅俗,不当重烦民事。”“只宜坐镇雅俗”六个字实在传神,将海瑞清高孤傲的秉性表达了出来。这与其说是吏部的意思倒不如说是张居正的意思,因为此时张居正为内阁首辅,用不用海瑞他说了算。他们两人,一个圆,一个方;一个显,一个隐;一个坐俗,一个坐雅。本不该在同一时代里遭遇、共存,而海瑞也终于在张居正离世后的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新复出,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干的就是反贪污、反腐败之类的活。在这个意义上,海瑞“只宜坐镇雅俗”倒是不争的事实。世上事大多因果轮回,海瑞在隆庆年代的命运其实是一个伏笔,遥相呼应了十多年后他在万历年间的种种遭遇。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362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