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红颜蓝颜

皇后全传——神宗赵顼皇后向氏

历史大观园 红颜蓝颜 2020-06-27 18:27:35 0


向氏,神宗赵顼的皇后。秉性谦恭,心地宽厚。在“宣仁之诬”公案中她一反常态挺身而出,保护了高太皇太后的声誉,从而改变了她漠然坐视朝政风云的态度。哲宗死后,她力主赵佶继位,但她万万没有想到竟是徽宗赵佶断送了大宋江山。

皇后全传——神宗赵顼皇后向氏

向氏

一、婚礼隆重 王妃谦恭自律

治平三年(1066)春,宫中派出了一些使者到大臣之家访求可以匹配的姑娘,为英宗赵曙的长子、15岁的颍王赵顼纳妃。赵顼的老师记室韩维,对此事最为关心,为了明确选妃的标准,特地上奏:“颍王为人孝友聪明,动遵礼度,正一心向学,培养贤德。为他择偶,关系重大,应历选勋望之家,精择淑哲之媛,稽考先古纳彩问名之义,以礼成婚,不可随便以貌取人,惟色是求。”经过各方面比较审查,颍王妃很快确定下来,这便是比赵顼年长3岁、真宗时任过宰相的向敏中的曾孙女。

皇后全传——神宗赵顼皇后向氏

宋代时,新娘开始坐花轿。上花轿是传统婚礼上最热闹的一个场面

帝王大婚,有一整套礼仪,为了把婚事办得郑重其事,合乎礼制,赵曙降诏,经过太常礼院的认真研究,制定了纳彩、问名、纳吉、纳成、请期、亲迎、同牢之礼,以及每项仪式需要送给女方家的彩礼数和礼节仪仗等等。这些仪式全部进行完后,三月壬戌这天,向氏乘一顶涂金银装小轿,被热热闹闹地迎进了颍王府,正式成了赵顼的发妻,封为安国夫人。

治平四年(1067)正月,英宗赵曙去世,赵顼继位,是为神宗。二月,向氏被立为皇后。此后不久,她便生下了一生中惟一的孩子燕国公主。赵顼年富力强,在政治上锐意革新,在宫内他所亲幸宠爱的嫔御之多,人所共知。向氏年龄较大,相貌平平,特别是元丰元年(1078)二月,年仅12岁的燕国公主病死对她刺激很大,刚刚30岁出头,就已显得老气横秋了。但赵顼不仅治国有方,而且极善处理复杂的家庭关系,对待向氏,他照顾得十分周到,千方百计不使她感到冷落孤寂。而向氏也秉性谦恭,心地宽厚,对丈夫的私生活从不横加干涉。所以夫妇间从来没有红过脸、拌过嘴,宫中嫔妃在她的影响下也一团和气,从未因争风吃醋闹过什么纠纷。

向氏谦恭的脾性,不只表现在夫妻关系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赵顼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贵族、官僚成了受抑制的对象,向氏的父亲向经控制一批行户,向他无偿供应各种物品的事被市易司揭发禁止。官府给向经盖房子,御史和一些军士也认为盖得太奢华,甚至冷言风语地说一些怪话。对这些事,向氏心里虽然有些不满,但她一直保持着沉默。有一年太祖忌辰时,百官列于开元殿下举行祭典仪式,她把父亲请到帘前再三劝勉他尽忠朝廷,有关家事的话一个字都没说。哲宗赵煦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向氏被尊为皇太后,她的表现依然是谦恭自律的。

高太后命人将曹太后原先居住的庆寿宫修葺一下,作为向氏的住所,向氏推辞说:“哪有婆婆住在西边儿媳住在东边的(古人以东为尊)?这是扰乱上下名分。”坚持着不肯搬。最后只好把庆寿宫的后殿改名为隆裕宫,后又改名为慈德宫,供向氏居住。元祐七年(1092),赵煦要选皇后,其他亲王也到了纳妃的年龄,向氏告诫向家族里的人不得把女儿参入应选,以免因她的裙带关系入选而遭人非议。亲族中有人想攀援先例通过恩荫升为阁职,还有的想由小官向上升一级,并说已得到皇帝特批的圣旨。向氏说:“我族从来不晓得用这种办法当官,岂能凭私情扰公法?”一概不准。

二、宣仁之诬 直谏扭转败局

向氏的政治观点是保守的,而她从皇后到皇太后的20多年间,对朝政很少发表意见。这种沉默,直到高太后的名誉受到伤害时,才被她自己打破。

高太后死后,赵煦改元绍圣,正式打出继承神宗变法事业的旗号,政局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法派分子接踵回到朝廷,章惇被任命为宰相,曾布、蔡京等分居要职,新法全部恢复实施,并以更加无情的方式展开了对元祐年间得势的旧党大臣们的清算,旧党中的吕大防、刘挚、范纯仁、苏轼等人被贬到最荒僻的地区加以编管,已死的司马光、吕公著等人的官职被追夺干净,有人恨不得挖开两人的坟墓开棺暴尸。随后,矛头便指向了旧党的总首领高太后。中书舍人林希起草贬责苏辙的制词,公然写上了“垂帘之初,老奸擅国”的话。元符元年(1098)竟进一步想把高太后打成策划废黜赵煦的主谋。

邢恕买通高氏伯父高遵裕的儿子高士京,让他杜撰其父临死前说过太后曾主张立神宗的弟弟岐王为帝,以此激起哲宗对高后的反感。

后来,蔡京、章惇等人又勾结宦官郝随,说原高氏宫中主事的陈衍、张士良曾参与了高后阻挠哲宗继位的计划。陈衍已因他事流放海南岛,张士良被逮捕审讯。蔡京摆出鼎、锅、刀、锯等刑具,威胁张士良:“你说声有,就恢复旧职,说无就用刑!”张士良仰天大哭,说:“太皇太后不可诬,天地神祇不可欺,你把我杀了吧!”抵死不认。

蔡京、章惇等人无奈,只好随意杜撰了一些证据,并为哲宗起草了废高后为庶人的诏书,让哲宗签署。

向氏突然听到这一消息,大惊失色,连忙找到赵煦哭诉说:“太皇太后生前,我每天都在宫中相伴,老天在上,哪里来的这种话?假若皇上执意这样做,是说我也曾参与这件事,你将置我于何地。”赵煦的生母朱太妃也力争高太后在此事上无可非议,赵煦这才相信高后冤枉,拿过章惇的奏章在灯烛上烧掉。第二天,章惇、蔡京又递上奏状,坚持己见,赵煦勃然大怒道:“你们不想让我入英宗庙了吗?”扯过奏状,撕成碎片扔到地上。这就是历史上被称为“宣仁之诬”的一桩公案(高氏谥号宣仁)。

“宣仁之诬”案在向氏的干预下完结了,向氏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多年以来她漠然坐视朝政风云变幻,谦恭自处,置身局外,但她与高太后一致的政治立场和身份地位,却使得她对高太后生前身后高岸变深谷、黄钟变瓦釜的遭遇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和愤懑,对大宋皇朝的政治前途和自己未来的命运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三、垂帘执政 力扶徽宗继位

元符二年(1099),赵煦惟一的儿子出生仅两个月就夭折了,赵煦本人也身患疾病且愈加沉重的时候,向氏就暗暗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感情好恶出发,开始从神宗的几个儿子中为大宋朝寻找自以为靠得住的皇位继承人。

神宗赵顼生前共生了14个儿子,其中8个早死,这时在世的只有申王赵佖、端王赵佶、成国公赵俣、简王赵似、祁国公赵偲5人。赵佶异常聪明,天赋极佳,蹴鞠骑射、笔墨丹青样样精通。他对向氏极其敬重孝顺,每天都到向氏居住的慈德宫问候起居。虽说赵佶轻佻浮浪的坏名声早已远播千里,但在向氏的眼里却是个聪明好学、孝顺知礼的好孩子,对他的钟爱也远远超过了其他诸王。所以当元符三年(1100)正月初八日赵煦驾崩需要由向氏主持确定新天子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把赵佶当成了可以继承皇位的最合适的人选。

皇后全传——神宗赵顼皇后向氏

宋代蹴鞠图陶枕

赵煦去世当天,向氏垂帘,哭着对宰执大臣们说:“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没有儿子,谁来即位事关重大,应尽早确定下来。”宰相章惇不假思索地说:“按照礼律,当立大行皇帝的同母弟简王赵似。”向氏说:“老身也没有亲生儿子,诸王都是神宗的庶子,不好这样区分。”章惇又说:“若要立年长的,则应立申王赵佖为好。”向氏挑明自己的想法说:“申王眼有毛病,不便为君,还是立端王赵佶为好。”章惇抬高了嗓门,喝道:“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话音未落,善观风头的知枢密院使曾布从旁冷笑着说:“章惇未尝与臣等商议,怎能独断?!皇太后的圣谕极是允当。”尚书左丞蔡京、中书门下侍郎许将也齐声附和说:“合依圣旨!”向氏接着解释说:“先帝曾经说过端王有福寿,且很是仁孝,不同于其他诸王,老身立他,也是秉承先帝遗意哩。”章惇势单力孤,不便再争。于是向氏宣旨,召赵佶入宫,即位于柩前,这便是徽宗。向氏执意立赵佶,除自己的感情好恶外,也有一种为国家打算的动机。

17岁的赵佶即位后,章惇等人仍对他轻佻浮浪的脾性不放心,紧接着就奏请向氏垂帘听政,权同处分军国事,向氏说皇帝年龄不小了,不便再由母后干政,再三推辞。赵佶却对向氏立己于不可立之中感激涕零,这时也哭拜在地,乞求不已。向氏见他如此仁孝,很是感动,只好答应下来。

向氏一开始执政,立即学着高太后的样子,展开了摧新复旧的行动,提拔韩忠彦为宰相,恢复或追复范纯仁、文彦博、司马光等30余人的官职,苏轼等人也从荒僻之地召回内地。而新党中的章惇、蔡卞等人陆续遭到贬逐。邢恕因诬陷高太后,更为向氏所不容,被谪居均州,一些被认为扰民害国的新法再被废除。朝廷上的政治气氛很快呈现出了元祐初年的样子,被称作“小元祐”。

向氏喜气洋洋地看着朝政纳入到了符合自己愿望的轨道,而赵佶对自己更加孝敬,言听计从,便觉得后事有托、前途有望了,七月初一,垂帘听政不满六个月,她便放心满意地回到了内宫。

十二月,向氏生病,次年(1101)正月十三日,在慈宁殿去世,终年55岁。赵佶追念不已,特命向氏的两个弟弟向宗良、向宗回为开府仪同三司,分别封汉东郡王、永嘉郡王,自向敏中以上三代也破例追列王爵。

向氏万万没有想到,20多年后正是这个她认为靠得住的好孩子徽宗赵佶断送了大宋朝的江山。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hyly/1507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