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红颜蓝颜

皇后全传——唐王朱聿键皇后曾氏

历史大观园 红颜蓝颜 2020-06-27 18:29:49 0


曾氏出自书香门第,喜好读书,博通典故。她能处理内政,井然有序。唐王因起兵北上勤王,被废为庶人,并投之入狱。狱中染上重病,奄奄一息。贤德的曾氏,学介子推救晋文公那样,毅然剜下自己大腿的肉奉给唐王,为此唐王死而复生,后被立为隆武帝。遗憾的是,曾氏生不逢时,终被清兵俘虏,最后抢步跳入水中自杀。

皇后全传——唐王朱聿键皇后曾氏

曾氏

一、博通典故 效仿子推剜肉

曾氏,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父亲是诸生曾文彦。崇祯五年(1632),朱聿键袭位为唐王,当时年龄已有31岁,而曾氏才芳龄19。曾氏出自书香门第,颇知书礼,唐王平素也很喜好读书,博通典故。因此两人谈古论今,情趣相投。曾氏统领王府,才华绽露,为此唐王把内政统统交给曾氏管理,曾氏未负夫望,果然治理得井然有序。唐王欣喜万状,两人情好日密。

1636年8月,清兵犯关,北京宣布戒严。唐王激于义愤,报国心切,毅然起兵北上勤王,不料大明律令规定,没有奉到诏旨,是不得擅自出兵的。崇祯帝以擅发护军勤王为罪,废为庶人,安置在凤阳的监狱中。在狱中,狱卒以为皇亲国戚一定少不了金银宝物,就向唐王勒索敲诈,不想此时的唐王已是一贫如洗。狱卒总以为他装穷而变本加厉地折磨他,最后竟以祖制墩锁法来处置唐王,生活一贯娇贵的唐王哪里受得了这般皮肉饥饿之苦,很快便染上重病,奄奄一息。急得曾氏在深夜里,偷偷对着晦暗的夜空,默默地祷告,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唐王病势仍继续恶化,自己又怎么能够拯救夫君呢?她忽然想起了春秋时期介子推跟随晋文公流亡的故事。当时晋文公流亡在国外,饿得也是奄奄一息,介子推就割下大腿上的肉,奉献给晋文公,救活了晋文公,后来成就了晋文公的霸业。她想我若如此,也许会救夫君一命,说不定将来也能帮助夫君成就大业。想到此,就毫不犹豫地剜下了自己大腿的肉奉给唐王,唐王因此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唐王病愈后才得知这件事,从心底感激万分,于是更加怜爱曾氏,两人感情也更加深厚了。

皇后全传——唐王朱聿键皇后曾氏

十三陵神道石刻,武将、文臣

公元1644年5月,福王在南京登极后,宣布大赦,唐王也被释放出来,但弘光帝并没有重用他,而是命他移住到广西平乐。唐王在南行经过杭州时,途中遇见了由南京逃来的镇江总兵郑鸿逵,他把南京即将陷落的坏消息告诉了唐王。唐王听后,想到国恨家仇,不禁忧愤慷慨,说到最后竟热泪纵横。郑鸿逵见唐王仪表非凡,谈吐文雅慷慨,一腔热血正气。就暗中派人告诉了他的哥哥、驻守福建的安南伯郑芝龙。他们认为“奇货可居”,在时局激变中,可以用拥立唐王来做自己的资本。不久南京失守,苏州陷落,清军兵锋直指杭州。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唐王为重振国威,主动劝说在杭州的潞王朱常淓监国。曾氏不同意唐王的做法,她希望自己的丈夫登基,说:“依我看来,潞王为人平庸,定非英主,他怎能挽狂澜于既倒,拯救这个国家呢?您英明睿智,应早为自立计,收拾旧山河。在国家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应该当仁不让,莫做他举。”唐王未置可否。没过多久,潞王果然投降了清朝,浙西杭、嘉、湖等地,全被清军占领,失去了一次光复良机。

由此可见,曾氏不仅贤惠,而且具有女政治家的素质,对人、对事都看得比较准确。

二、姑息养奸 最终双双被俘

1645年,唐王在郑鸿逵、郑芝龙的拥立下在福州即帝位,建元隆武,是为隆武帝。册封曾氏为皇后,封曾后的父亲曾文彦为吉水伯。由于曾后从前治理内宫很有条理,这时隆武帝就让她开始参与外政,凡是章表奏议,一般都要经过曾后的批阅。她办事效率很高,批阅后指出不合时宜的地方,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多被隆武帝采纳,效果颇佳。隆武帝觉得曾后确实能干,他索性就让曾后在他临朝听政的时候坐于帘后,一起帮助他决断朝廷大事。都御史张肯堂专为这件事上奏疏说:“我朝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皆雄才大略,两朝皇后也都是圣德的,助成王业,肇基于今,即使是这样,她们也只是在宫闱之中默默赞助,垂帘听政绝非我朝圣世所宜。”曾后看到奏疏后,非常怨恨,开始疏远张肯堂。在这一点上,曾后犯了错误,因为张肯堂是隆武政权中一位较有作为的大臣,别有用心的郑芝龙也嫉恨其能,觉得他在朝中于己不利。一忠一奸,竟在用人问题上统一起来,所以张肯堂很快就被调出朝中,率水师在外,未能尽展其才。相比之下,当大臣路振飞上奏说隆武帝“有爱民之心,未见爱民之政”时,隆武帝却能对这样敢于直言诤谏的大臣予以“优旨褒纳”。这件事引起朝野人士的议论,他们说隆武帝虽有英明识见的美名,可太过于溺爱曾后,看来隆武帝是不能成就光复大业了。

皇后全传——唐王朱聿键皇后曾氏

山海关明代铁炮

这年冬天12月,隆武帝眼看二郑兄弟,尽收闽粤兵饷,操纵兵权,观望不前,根本无意抗清。自己虽颇思有所作为,又处处受制于郑芝龙,不得行光复大计。当时的明将何腾蛟正与李自成余部郝摇旗、高一功等领导的队伍联合,组成荆襄十三家军,带甲数十万,声振中南,抗清形势波澜壮阔。曾后暗中向隆武帝献计说:“咱们再不能依靠郑氏兄弟了,莫不如借机脱离郑氏兄弟,去依靠何腾蛟,倒会有一番大的作为。”隆武帝本人思想一直处在矛盾之中:主观愿望未尝不想振作有为,光复故土,建立中兴伟业,但军政大权已为郑芝龙所把持,很难脱离羁绊,况且隆武帝究竟不能摆脱封建宗法的本质,他认为只有大军阀才能保障他的政权和生命,始终不能、也不敢大振“乾纲”,收回“太阿之柄”。对曾后提出的移驻江西、依靠声势浩大的何腾蛟的正确建议,更是顾忌多端,畏首畏尾,认为荆襄十三家军原是农民军,还不如朝廷命官郑芝龙可靠。隆武帝越想越矛盾,最后对这个建议还是不敢采纳和实行。就在这种反复犹豫中,他让郑芝龙留守福州,自行誓师亲征,出师北伐,恢复国土。曾后一起随军出征。郑芝龙当然不愿意隆武帝出征,这样会失去他对隆武帝的控制,就指使数万军民遮道呼号,把隆武帝的车驾拥住,不能前进一步。隆武帝没有办法,只好停驻延平,以府署为行宫。又失去了一次光复故土的良机。

隆武二年(1646)六月,曾后生下儿子。这时郑芝龙早已暗通清坐镇南京的洪承畴,准备投降,尽撤关隘水陆防线,仙霞岭二百里间空无一人。八月,清兵进犯仙霞关,当时郑鸿逵驻防仙霞关外,闻知清兵到来,立即弃关而逃。清兵长驱直入福建。隆武帝弃延平奔汀州,命曾后先走,宫眷都骑马相从。到达汀州之后,福清伯周之藩朝见,听到了隆武帝与曾后口角争吵的声音。周之藩长长叹了口气劝阻道:“唉,都到了什么时候还吵架,敌兵来了怎么办?”话音未落,十几骑清兵杀入行宫,隆武帝、曾后措手不及,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俘虏了。在押送经过九龙潭时,曾后趁清兵看守不严,抢步跳入水中自杀身亡。永历帝即位后,遥尊曾后为思文皇后,后又加谥“孝毅襄皇后”。

有的说曾后和隆武帝是在汀州的府堂上被一起杀害的,史称“汀州之变”。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hyly/1509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