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国史

路易十五期间,为什么法国陷入了经济和战争的困局?

历史大观园 法国史 2021-09-07 11:33:25 0 路易十五

路易十四在位72年,对后世儿孙十分不公平,以至于他熬死了儿子,又熬死孙子,到他熬不住的时候,只能让曾孙子继位了。跟十四一样,十五接班的时候,也只有5岁!

因为疾病,路易十五几乎是艰难保护下来的继位独苗。路易十四临终时,可能是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他告诫当时还听不懂话的路易十五:少盖房子少打仗,跟邻居好好处。

本来如果路易十五没了,则路易十四的侄儿奥尔良公爵可以继位,所以他看着路易十五很不爽。原来仅仅是让他主持摄政会议,结果他找到机会就独揽大权成为摄政王。路易十四死后,法国财政艰难,不是头脑非常清楚的人,根本无法力挽狂澜。奥尔良公爵野心大水平低,心里着急,就容易遇上神棍上当受骗。

在《老大的英帝国中》介绍过英国的“南海泡沫”和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早期的金融领域出现过三次巨大的泡沫,另外一次就是在法国。而这三起“泡沫”中,至少有两起跟这篇的主人公约翰·劳有关。

约翰1671年出生在苏格兰,家里从事金融业务,他很小就在父亲的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对数字有天生的敏感。

自己数学学得不好,对数学天才无比敬畏。数学的低级高手跟街坊四邻斗地主或者打麻将可以赢回买菜钱;中级高手可以去澳门或者拉斯维加斯算牌致富;高级高手则可以玩转一个国家的经济,轻易就富可敌国。物理学家要搞垮一个国家,还要费劲造原子弹,还要防备自己别给辐射弄死;数学家要搞垮一个国家,一点体力都不用。

约翰是数学天才,又在工作中有目的地培养自己金融方面的知识。差不多的时候,嫌苏格兰这个林子忒小,约翰飞进了伦敦。

跟其他的数学天才小书呆子不一样,约翰性格外向能言善道,高高大大的还挺招人喜欢。在伦敦谋生很容易,他不用正经找工作,他靠赌博就可以衣食无忧。约翰是个生性放荡的人,有钱有闲肯定招惹女人。为了一个女人,他跟别人决斗,直接要了情敌的命。

杀人偿命,约翰被逮捕。伦敦的司法机关效率低下,一天又一天,案子也整不出个结果。约翰可不会坐以待毙,他找到机会越狱,跑到了荷兰。

荷兰真是适合约翰修炼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最新锐的阿姆斯特丹银行。作为地球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的经济发展在当时是有很多先进性的。这里扩展了约翰的眼光,也启发了他的思路,他也明确了他的人生目标。当然,他在荷兰的生计也是靠赌博维持。

1705年,约翰写了《论货币与贸易——兼向国家供应货币的建议》一书,开始倡导发行纸币的事。在苏格兰,没人理他,而在英格兰,他的官司还没了结,他只好又回到欧洲大陆。终于有一天,千里马遇上了伯乐,约翰遇上了法国摄政奥尔良公爵。

奥尔良公爵接手的法国,除了庞大臃肿毫无效率的官僚体系,就是惊人的负债。法国全年的收入,一半以上用来还利息都不够,新的债务还在不断产生。

约翰·劳和奥尔良公爵传说是在赌桌上认识的,约翰的赌技出神入化,口才还天花乱坠。他把他想了好几年的东西,拿到奥尔良公爵面前一通忽悠,公爵越听越觉得实用,能解决问题,于是,就答应拿法国当政策试点了。

1716年,公爵支持约翰·劳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家私人银行——通用银行,这个银行的工作就是发行纸币。约翰·劳的思路是这样的,现在法国一片萧条,到处缺钱,可如果有大量的钱进入市场,有些萧条的行业可以重新启动,刺激法国经济,增加就业,发展贸易,慢慢地,市面上对货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样就是一个很旺盛的良性循环了。

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大家就明白这个道理了。一游人到小镇游玩,想订一个房间,他交了1000元上楼看房,店老板赶紧把这1000元给屠户,支付他欠的肉钱;屠户拿了1000元马上去了养猪场还了猪钱;猪农还了饲料款;饲料商去付清了召妓的欠款;妓女赶紧去小店还了房钱;这1000元又回到了店老板手里。这时游客下楼,说房间不满意拿回1000元走人,但貌似全镇的问题都解决了。

纸币这东西,最早在中国的宋朝就出现了,到明朝用得还比较广泛。一张纸变成钱,除了印刷精美严格防伪外,最重要的是有担保物。也就是说,总要对应一种价值稳定的东西,比如黄金白银。约翰·劳的想法是,现在货币不过是我们的一个刺激工具,只要使用的人暂时没有兑换要求,它就可以跟黄金白银没什么关系,先印着,先用着。

约翰·劳的纸币一面世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之前因为摄政王对经济无力,只好在货币上想办法,降低金银币的成色等,让金银币的价值反而不稳定,纸币一出来,携带便利,支付从容,关键是价值稳定了,于是,很快被大家接受了。市面上突然出现这么多钱,肯定是可以刺激工商业发展的,法国经济真的开始复苏了,当年公债就下降了21.5%。

第一步奏效,约翰·劳马上启动第二步,大力发展海外贸易。1717年8月约翰·劳成立了一家叫“密西西比”的公司,获得了北美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河流域的贸易特许权。公司成立后,以每股500利弗尔(货币单位)的价格发行股票。

这个操作流程是这样的,要买密西西比的股票,你就要先去买国债(也可以叫国库券),国债换股票。这样一来,法国政府就得到了钱,而密西西比公司攥了一把国债。约翰·劳拿这些国债也不找法国政府要,甚至可以销毁,法国政府每年付给他400万利弗尔的利息。

当时的国库券严重贬值,500利弗尔可能就值160利弗尔左右,但是约翰·劳说,500面值的国库券就可以换500的股票,而且每年至少能收益200利弗尔。大家算啊,160元的东西,换了500元的东西,到年底变成700元,也就是说,160元到年底变成700元,这个投资收益太惊人了吧。

真有这样的好事?!法国人信,因为之前通用银行的信誉一直很好,而且据约翰·劳先生说法,密西西比河流域遍地金银,你随便拿把小刀、小镜子或者一瓶酒,就能跟印第安人换一坨金子,因为他们太多了,拿着没用。

这下法国疯了,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遭到疯抢,股价节节攀升,贵族们为了买到股票,托朋友找关系走后门的无所不用其极。传说有个贵妇为了买股票,天天在路上等约翰·劳的马车,终于有一天看到了,她就下令让仆人把马车撞树上,制造一起交通事故,等约翰·劳下车询问,赶紧扑上去要求申购!不久,密西西比公司兼并东印度公司成为印度公司,通用银行也成为皇家银行,以后这里印钞票,就是以法兰西的信用作担保了。

印度公司一边发行新股票,一边旧的股票猛涨,吸引周围国家都来投机,所谓的国际热钱啊,巴黎的房价也是跟着暴涨,尤其是证交所那条街,随便一个小铺子都日进斗金。现在,要满足这个流通量,又需要大量的货币,皇家银行就开足马力印吧。于是,公司股价越来越高,纸币也就随着越印越多。光1719年,5个月的时间,银行就印了近10亿利弗尔的纸币!

500利弗尔一股的股票,最高时涨到了18000利弗尔,黑市更是过了2万利弗尔。伴随着股价惊人的升幅,约翰·劳也步步高升成为法国的财长。当时法国议会有些略微懂事的提出了自己的疑虑,说这样发行纸币会不会出事啊。摄政王不管啊,他只看见政府的债务正在快速清偿,他现在有大把钱花销,而且没钱用还能随时印出来,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天堂啊。

摄政王不懂经济学,约翰·劳是懂的,现在收手,也还有救。可能眼前的一切已经超出他的预期,他没想到他的理想和思想这么容易就变成了现实。他如今在法国如同上帝,一般人到了这个程度,你再指望他冷静控制,几乎是不可能了。

拐点出现了。首先是孔代亲王要买新股,买不到,生气了,抛售了股票,然后就说要把手上的纸币全换成铸币。他有多少纸币呢,开了三驾马车去的。这样的挤兑要了约翰·劳的命,因为银行只有5亿利弗尔的金银库存,可市面上有超过30亿利弗尔的钞票,这要都来兑,谁兑得出来啊?所以,摄政王制止了孔代亲王的行为。但是这个事引起了很多高智商贵族的警惕,他们开始感觉到,其中很有猫腻。于是他们就开始私下偷偷将股票抛售,纸币再兑成铸币,或者买成金银制品,偷偷运出国外。

直接引发股灾的是来自路易斯安那矿工的消息,那里并没有找到黄金!这样一来,印度公司就启动了崩盘的进程,虽然其间约翰·劳和摄政王联手几次托住了股价,摄政王甚至不惜利用各种行政命令想保全印度公司,1721年9月股价还是回到了500利弗尔的发行价。当然,此后还一路下跌。

这个所谓“密西西比泡沫”不断膨胀的阶段,刺激得邻居都想效仿,学得最快的就是英格兰。他们照着玩了一次“南海泡沫”。所以说,英格兰的那幕金融悲剧也是约翰·劳间接造成的。

1721年救市无望后,法国政府宣布恢复流通铸币。几个月后,印度公司彻底关门,密西西比泡沫碎了!

这样的一场股灾,对法国的影响是可以想象的。天文数字的财政亏空就不说了,几乎所有的国民都被卷入其中,血本无归,法国人从此时开始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不相信银行,不相信纸币。在18到19世纪,欧洲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法国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一直不敢参与其中。因为铸币的缺乏,通缩和经济萧条一直让法国政府无力应对,王室深陷债务不可自拔,只能盘剥百姓,恶性循环几轮后,会出现大革命之类的事就不奇怪了。

约翰·劳最后靠假护照逃离法国,在威尼斯潦倒终老。墓碑上刻着:著名的苏格兰人,数学天下无双,他用简单的算术,让法兰西彻底破产。其实,这家伙不算坏人,他在法国挣的钱都用于在法国的投资了,他是真心看好他营造的法国前景的。后来离开法国时,这个曾经点石成金的财神爷几乎身无分文。好在他赌术仍在,后来的日子里还可以养活自己。

昏君多半是妖女培养的

密西西比泡沫破碎后不久,奥尔良公爵死了,他不死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路易十五成年了,还成了亲,但拒绝亲政,他还没玩够呢。他的私人教师,当时已经73岁的弗勒里红衣主教不得不接下首相的位置,帮这个不懂事的国王处理国事。

弗勒里老爷子工作很有成效,都说他治国的这一段,是大革命前法兰西的最后一段平静岁月。老爷子年龄大了,不爱折腾,上任就先稳定了货币,规范了征税系统,然后就是跟欧洲各国搞好关系,能不打架尽量不打。16年的时间里,欧洲又感觉法国恢复了荣光和精神。然而,不管弗勒里愿不愿意,让法国不打仗是很困难的。

路易十五在位的第一场战事,波兰王位战争。又是这个,欧洲的战争多半跟王位之争有关。这次起因要从路易十五的婚事说起(也多半是联姻引发的)。路易十五娶了波兰废王的公主,为帮逊位的岳父拿回波兰王位,路易十五跟奥地利和俄国打了一场。这场架也算有收获,虽然岳父还是没成为国王,但法国辗转收回了洛林。

1744年,弗勒里去世,路易十五34岁了,他必须亲政了。那一刹那,他好像是突然长大了。他雄心万丈地说,他要学曾祖父路易十四,不用首相,事必躬亲!

他学曾祖父真学像了,尤其在狩猎和泡妞方面都成专家了。至于路易十四的勤政,他就真学不到了。

路易十五治国,离不开一个女人,他的情妇蓬皮杜夫人。蓬皮杜夫人闺名让娜,出生在一个财政职员家里,嫁了个贵族,进入巴黎上流社会。

让娜不仅天生丽质,聪慧伶俐,而且有非常出众的学识、谈吐、气质。这样的女人在当时的巴黎,很容易就成为沙龙的女主人或者女主角。让娜的沙龙是巴黎沙龙中的明星,吸引了当时很多名士。有位常客,叫伏尔泰。伏尔泰一见让娜就为之倾倒,写了很多文字把她夸成仙女,说她是“巴黎最美的女人”。

路易十五一天到晚考虑的事,不是打猎就是泡妞,听到让娜的艳名,他当然就留了心。法王要勾搭一位贵妇,在当时应该很容易,况且,路易十五据说还长得非常英俊。1745年,让娜就成了路易十五的官方情妇,被称为蓬皮杜侯爵夫人,进入了凡尔赛宫。

蓬皮杜夫人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她不满足上国王的床就算了,她要彻底拴住国王的心,让路易十五离不开她。跟所有之前有心机的皇家情妇一样,蓬皮杜夫人身边也很快围满了投机者,当然这中间也有真正的人才。蓬皮杜夫人的这些门客中,最重要的是警察机关和邮政部门的头目。

那个时代也没个隐私保护,邮政部部长如果想要看看私人信件,还是能做到的,加上蓬皮杜夫人广布耳目,巴黎甚至全国上下的有关动静,她都能第一时间知道。根据第一手资料,她的幕僚会给她策划方案,她再转卖给路易十五。很快,路易十五就发现,这个女人相当于一个首相的功能了。满朝文武渐渐发现法王对蓬皮杜夫人言听计从,于是有事都先跑去找她商量通融。渐渐地,蓬皮杜夫人的房间成了办事衙门,很多政策政令人事调配,包括打仗的计划都从这里传出来。

蓬皮杜夫人最牛的事,就是将法国推进了七年战争。传说,她力主参战的原因,是怕自己年长色衰拴不住法王,只要国家投入战斗,法王就没心情找新的小妞,还要天天到她这里来寻求对策。

法国投入七年战争,要从奥地利王位战争说起。请大家参看《德意志是铁打的》,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绝嗣,玛丽亚·特蕾莎成为奥地利女王,她的老公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引发了当时一场奥地利王位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普鲁士发展壮大。

在这场战争中,法国一直是支持普鲁士的,因为跟哈布斯堡家族是宿敌,支持敌人的对手很正常。这架打完之后,奥地利那边就派了个人,女王和女人好沟通,奥地利的使节成功打动了蓬皮杜夫人。在这个情妇的耳旁风下,法国答应,下次打架,跟奥地利一伙。

前面我们多次说过了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这里已经成为法国财政的主要进项。对法国来说,保住旧的殖民地,并争取新的地盘,非常重要。存了这个想法,势必遭遇最大的对手——英格兰。现在的欧洲,在殖民地商业这一项上,尤其是美洲和印度两个地区,英法算是平分秋色,但双方都知道,这些利益,只能独霸,不可分享。

在欧洲大陆,法国一手促成了普鲁士崛起,也很有些后悔。要知道,法国自认现在是欧洲老大,普鲁士壮大得这么神速,破坏了西欧的权力均衡,法国人很不爽。

如此算来,法国进入七年战争是最忙的。因为它既要在陆上遏制普鲁士,还要在海上对付英格兰,这几乎是这两个地区最强的武装。

在蓬皮杜夫人为首的主战派怂恿下,法国一个猛子就扎下了水。

七年战争分别在《老大的英帝国》和《德意志是铁打的》里描述过了,英国人非常聪明地让普鲁士在路上牵制法军,他家则坐收了海上的渔利。英国舰队几乎摧毁了法国舰队,没有了海军的支持,殖民地的法军自然无力御敌,所以,在殖民地的各种战事慢慢也都失利了。

1760年,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和魁北克被英国人占领。随后,法国在印度的总督又投降了英军,将法国在印度的商业据点拱手送上。

海上打不过,陆地上沙皇突然又倒戈跟普鲁士一个战壕,法国打不动了。1763年,七年战争签订了《巴黎和约》。加拿大、俄亥俄、密西西比河左岸的整个路易斯安那及塞内加尔全部让给英国。至于印度呢,几个商业据点可以还给法国,这几个商业据点挺赚钱的,法国人就感觉也没输光了老本。然而路易十五自己感觉不到,因为这个合约,法国几乎放弃了所有海上的争夺,也放弃了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野心。这个西欧霸主,慢慢地成为欧洲二等国家。

打不过英国了,但是有机会遏制它给它添堵也不错。正好,地中海上有个岛,叫科西嘉岛。这个岛上的人相当骁悍,狂放不驯,从罗马开始,各种人都统治过他们,他们从来不服,要独立。此时他们隶属意大利的热那亚公国,也是天天闹,闹得热那亚头昏脑涨。算了,把这邪神打发了吧。正好,法国人失去了北美殖民地,就想在地中海占一块,以后就是法属科西嘉岛了。

科西嘉岛绝对是烫手的山芋啊,放在谁手里谁都烫得叫唤。反正都知道科西嘉岛即将成为历史的焦点,所以关于它怎么折腾法国人的故事,我们以后再说吧。

七年战争期间,蓬皮杜夫人的目的达到了,她的闺房成为战斗指挥部,传说前线将士经常收到国王情妇用眉笔批注过的作战计划。蓬皮杜夫人的权势也空前的强大。

蓬皮杜夫人不仅会玩权术,更会花钱。路易十五在她身上花钱花海了,这两口子奢侈生活留下的名言就是: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一语成谶,果然就洪水滔天了。

然而,蓬皮杜夫人还不能算是个单纯的妖妃,她对法国的文化艺术的推动作用还是很显著的。当时流行于法国进而全欧洲的洛可可风格,就来自她的喜爱和推广,比如法式家具上那些细腻烦琐的雕花,像芭蕾舞者一样的椅脚。给人上课时是这样解释洛可可艺术的:一看就想到小妇人的闺房,带点甜腻腻的香味,透着暧昧,那个就肯定是洛可可风格。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就像是蓬皮杜夫人本人,所以她又被称为洛可可女王。

蓬皮杜夫人主持扩建或者重新装修了很多建筑,最有名的就是现在法国总统上班的爱丽舍宫。还资助了《百科全书》的出版,扶持和帮助了很多当时的文人。

1764年蓬皮杜夫人因为肺炎去世。作为情妇,她赢了,路易十五一直很依赖她,凡事找她商量,成为习惯。蓬皮杜夫人去世后,路易十五才感觉到,自己好长时间没有灵欲合一地风流快活过了。

法王要找女人,身边自然有拉皮条的弄臣。他们也知道,对法王现在这个年纪这个状态,一般的女人束手无策,所以帮他找来了巴黎一个名妓杜巴里夫人。主流的历史书喜欢回避杜巴里的背景身份,把她当做普通的法王情妇处理,生怕一仔细研究,历史书就写成了艳情小说。实际上,路易十五和杜巴里夫人的故事真是艳情小说的范畴。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杜巴里夫人凭借专业素养让年近六十的路易十五恢复了青春。作为回报,杜巴里夫人也可以掺和朝政了。对路易十五来说,只要自己不操心,这国家谁管都行。

杜巴里夫人对法国的危害恐怕也不在蓬皮杜夫人之下。蓬皮杜夫人有点智慧,有些事办得还靠谱,比如她晚年慧眼提拔了外交大臣舒瓦瑟尔。他在战后励精图治,重建法国舰队,立志要找英国报仇雪恨。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建立了一支非常精锐的炮兵部队,后来就是这支部队让拿破仑纵横欧洲。可惜,这样一个人物不见容于国王情妇,他被杜巴里整下台了。

1774年,路易十五死于天花,怕传染,棺椁密封在黑夜偷偷下葬。路易十五有个外号叫“受爱戴者”,回顾他的一生,真没啥值得爱戴的地方。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fgs/3183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