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国史

查理九世是怎么死的?查理九世死因是什么?

历史大观园 法国史 2021-09-07 11:33:19 0 查理九世

先见一个老熟人,古往今来最大的神棍、预言家诺查丹玛斯,最著名的“天书”《百诗集》的作者,这部书泄露的可都是“天机”。

老诺大师正是亨利二世这个时代的法国人,他成功地预言了瑞典雄狮的死亡,貌似这个伙计预言国王之死挺准的,因为他很早就预言过亨利二世之死:幼狮战胜老狮,比武场上角逐,插入金盔毁目,两战之一惨死。这个要不是后世杜撰或者是翻译时有意附会,这位师傅可真是活神仙。

传说美第奇王后听说了老诺的神通,便召他进宫看相,现场有美第奇生的4个王子,老诺当时就预言,其中三个会成为法王。他这么说会让美第奇王后高兴吗?肯定有点忧郁。如果能顺利生出继承人,何至于兄死弟及,卡佩当时也是三兄弟依次临朝,之后,王朝终结。难道,历史要重演?最讨厌的是,这么重要的事,老诺师傅语焉不详。

长子弗朗索瓦二世,从登基到死亡正好一年,还没找到法王的感觉。而且,当时法国的形势,他也很难找到法王的感觉。

其实这位弗朗索瓦二世我们也认识,最熟悉的是他老婆,玛丽·斯图加特,后来苏格兰的女王,跟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较了一辈子劲,最后横死英国。这个有点笨的苏格兰女人一生的不幸恐怕就是源于嫁给了短命鬼,如果弗朗索瓦二世能坚持活几年,恐怕玛丽的结局会好些。

玛丽的野心从结婚就有,因为比丈夫年长,她几乎把持了法王的一切。可惜的是,她即使把持了法王,也控制不到法国,因为法国当时被控制在吉斯兄弟手里。

吉斯兄弟,一个是吉斯公爵,一位是洛林的红衣主教,他们还是玛丽王后的叔叔。亨利二世虽然是拿钱赎回了加来,前提是先发兵攻打让加来投降了,此战的功臣就是吉斯公爵。吉斯家同时掌控军界和宗教界,权倾朝野就不难了。尤其是弗朗索瓦二世登基,通过王后,他们更加可以掌控一切。

说到这里,必须插播之前一直没有记录的一段历史,那就是法国遭遇新教。可以说,从15世纪到17世纪,整个西欧社会头等大事,就是如何对待发展壮大的新教势力。

法国是个传统的天主教国家,法王一直很聪明。新教和罗马教皇作对时,法王基本是看热闹的,弗朗索瓦一世为了对付查理五世,还暗地里支持过德国的新教势力。后来发现新教开始席卷自己的国家,而且愈演愈烈时,才开始铁腕控制。最反对新教的先锋就是巴黎大学,也就是索邦神学院,他们带头处死了不少人。而亨利二世更是个很极端的反新教法王,他下令成立了火焰法庭,这个庭的功能就是焚烧新教徒和他们的反动书籍。

马丁·路德的新教教义在西欧各国传播,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传统和理解衍生出新的内容,最后演化出本国独有的教义。特别强大的,就在新教内部开宗立派,成为重要的分支。比如,法国的新教后来就叫加尔文派,源自法国宗教改革斗争的重要人物——加尔文。

我们不探讨加尔文派的教义到底有什么特色了,法国新教最革命性的时刻就是加尔文出版了他的《基督教原理》,给了新教一个百科全书似的注释。他不仅用拉丁文写出这部书,还自己翻译成法文,传遍法国后,影响很大。

新教这个东西吧,应该是应时而生的,它的教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改变天主教及教廷一统江山、禁锢思想、限制自由的状况,教义更符合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发展要求。所以,跟德国一样,不论主流社会如何打压迫害新教,还是有很多新派的法国贵族成为新教徒,并且与天主教派展开斗争。

当时的法国新教还不叫“加尔文派”,他们叫“胡格诺派”。法国波旁家族的孔代亲王是公认的“胡格诺派”领袖,说起这家算是皇亲国戚。天主教派的首脑就是吉斯兄弟。如此一来,这两边的斗争就有了政治意义,清君侧,打倒权臣。

1560年,在孔代亲王指使下,几个“胡格诺派”的积极分子,预备组织一场重大行动。他们计划劫持当时还不到16岁的法王弗朗索瓦二世,让国王摆脱吉斯兄弟的控制,最好还能让国王下令对这两兄弟实现审判。

谁知道行动中有叛徒,把这个绑架团伙出卖,吉斯兄弟动作神速逮捕了所有的参与者。孔代亲王因为叛国罪被判死刑,后来得以逃脱,其他的人犯就没这么幸运,被各种酷刑处死。为了杀一儆百,威慑同类,吉斯兄弟特地安排酷刑处决活动持续了一个月。每天晚饭后,国王和兄弟们就被吉斯带到城堡上,居高临下参观花样繁多的杀人表演。因为当时少年国王在昂布瓦兹堡里,所以这次惨案被称为“昂布瓦兹密谋”。

查理九世是吓死的

老大死了,老二接上吧,谁上都不忙,国家大事都由吉斯兄弟安排。面对吉斯兄弟专权,儿子被架空,到底美第奇太后是怎么想的呢?

这个一直很淡定的女人比较奇怪,她叔叔是罗马教皇,按道理她应该是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而就是在宗教这个问题上,看出了这个女人的智慧。那就是不必拘泥也不用偏执,一切以王权为重,哪边对自己的权势地位有利,她就支持哪边。如今吉斯兄弟势大,所以太后更愿意扶持与之抗衡的力量。

1562年,吉斯公爵出差返回巴黎,经过香槟省瓦西镇的一个谷仓,当时正好有一群新教徒在里面经行宗教活动,祈祷声、歌声还有吉斯公爵听来非常胡言乱语的声音让他顿时心烦意乱并火冒三丈,他下令立即驱散这群人。打断人家宗教仪式,教徒们当然不干,于是跟吉斯公爵带的人马冲突。吉斯公爵是正规军队,一动手,新教那边近300号男女老幼就灰飞烟灭了。

“瓦西惨案”一传出,新教徒自然要报复。因为新王继位,孔代亲王获得了赦免,所以再次成为首领,组织这场对天主教正式的战争,也就是著名的“胡格诺战争”。

1562~1593年,30多年,打了8次也停了8次,每次都以各种条约停战。基本可以说,每次的条约都是在逐步放宽对新教的限制。所以不管这场战争对法国造成多大的破坏,至少新教在战斗中逐渐站稳了脚跟。

查理九世本来就身体不好,神经也不太健全,这样的内战让他每天“鸭梨”(压力)很大。好在有美第奇太后坚强的扶持,母子俩还到法国各地巡视、参观,了解战争动向。

美第奇太后在战争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她一直尝试在天主教和新教之间做一个平衡的筹码,不过她有时是在灭火,有时是火上浇油。

为了控制和加压吉斯兄弟,美第奇太后扶持当时的海军上将科利尼。科利尼是胡格诺派的,在战争第一阶段,因为科利尼的势力,新教获得了比较有利的条件。科利尼总在宫廷里走动,几乎是查理九世最亲密的阁臣,而科利尼经常鼓励查理九世拿出一个国王的威风,不要总是长不大,什么事都要咨询母后。查理九世显然是很受教,渐渐地,跟太后说话就露出了端倪。

美第奇太后年轻时抓不住老公,年老后不想再抓不住儿子,而且她很享受垂帘听政的状态,如果谁不许她坐在帘子后面,她就会很想杀人。

1572年,战争已经打过三场,双方损失都很大,吉斯公爵和孔代亲王都战死,但是胡格诺的军队步步进逼,几乎逼近了塞纳河。太后再次出面求和,为了安抚两派,摆了个和局,让自己最小的女儿玛格丽特嫁给纳瓦尔的国王亨利。

纳瓦尔的亨利是孔代亲王后胡格诺派的领袖,也出自波旁家族,算算背景,他是卡佩王朝圣路易的后代。亨利预备迎娶的小公主玛格丽特则是美第奇太后存活于世的孩子中最小的一个。这个公主是欧洲历史的大明星之一,大家应该都认识,我们喜欢叫她“玛戈皇后”(好多女“地主”就等这一段呢,不过这段故事要到后面去说)。

1572年8月18日,公主大婚,也算是胡格诺派的一场胜利,所以许多教徒聚集巴黎,为纳瓦尔国王亨利欢呼。8月22日夜晚,科利尼从卢浮宫出来,遇上刺客,好在他只受了轻伤。来参加婚礼的胡格诺派还没离开呢,听说科利尼遇刺,都很激愤,声称要报仇。

查理九世现在非常倚重科利尼,听说他遇刺,也发飙,张罗着要严惩凶手。这时,太后走过来阴沉地说:人是我杀的,你要严惩凶手,难道是让老妈偿命?!查理九世傻眼了。作为一个柔弱的男人,傀儡的君主,他不敢反抗老妈,更不敢想象没有老妈的日子怎么应对。

太后看出了儿子的懦弱,跟他摆事实讲道理:现在的局势,两个选择,要么把老妈和动手的吉斯公爵(新接班的)交出去,平息胡格诺派的怒火;要么趁胡格诺派重要人物都聚集在巴黎的大好机会,一举将他们剿灭。

查理九世经过痛苦的思索,最后选择了老妈。传说忧愤之下,他差点对自己的老妈使用暴力,但是最终,他缓缓地下旨:杀!务必干净彻底!他想,既然横竖要动手,就不如杀干净一了百了,防止以后有人知道这内幕,他落下恶名。

8月24日,吉斯公爵的人马首先进入了科利尼的寓所,老将军一听动静就知道大势已去,非常淡定地接受了死亡。当晚,那些因为婚礼入住卢浮宫的胡格诺派贵族全部遭到屠杀,巴黎市内的教徒当然也没有幸免。几天后,暴力向全国蔓延,没有防备的新教徒们都冷不丁地遭了毒手,屠杀持续了几个月。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圣巴托罗缪之夜”。

到底这次杀了多少人,历史资料也没有权威的数据,有的说几千人,有的说几万人,还有人说超过10万人,不用深究了。总之,经过这个事件,胡格诺派不再相信任何王室的伪善条件,而天主教阵营既然撕破了脸,索性也就不再寻求和解之道,双方不死不休吧。

死这么多人,新郎官获得了幸免,倒不是因为太后怕闺女守寡,是亨利灵活懂变通,看着形势不对,马上同意了放弃新教,皈依天主教。后来他设法逃出了巴黎,回到胡格诺派的阵营,宣布在巴黎的投降是情势所逼,他还是胡格诺派的信徒。

经过这么多事,本来不太健康的查理九世就更加神经质了,可怜得了神经病并没有让他更精神。1574年,24岁的查理九世死于肺结核。他这样柔弱的人做了那样重大的决定,然后又看到超出他想象的血腥结果,弱小的心灵饱受摧残。所以,他是被吓死的。

异装无罪 “伪娘”有理

查理九世的死去,有可能会让美第奇太后有点小庆幸。野史甚至传说,查理九世是死于太后下毒,因为所有儿子中,她最爱老三亨利,最希望他能黄袍加身。野史还说,美第奇太后对亨利之爱绝对不是母爱那么简单,两人可能有乱伦的关系。就算乱伦,估计也尺度有限,因为亨利三世是个公开的同性恋。

亨利三世是美第奇所有孩子中最漂亮的,小时候很正派,被老妈教坏了,没事就喜欢扮女人玩,扮得粉面桃腮,要是参加“超级女声”的比赛,绝对没有评委能认出来。他有时候扮上到街上瞎逛,巴黎市民都猜,搞不好法国现在是个女王啊。

男人要扮女人比女人扮女人花钱多,异装癖相当烧钱。亨利三世又喜欢帅哥,招募了很多男宠陪在身边,还都要扮上,膏泽脂香、酒池肉林,非常壮观。国家正在战争中,王室也不富裕,换个儿子这么疯,太后肯定要教育一番。亨利三世不一样,这个小宝贝天生就该过这种生活,就要让他自由自在快乐成长。

小王子的生活也不完美,“圣巴托罗缪之夜”后,外国新教徒轮番谴责法王的暴力行径。当时波兰正好要选举新国王,他家的新教就要求查理九世惩罚“圣巴托罗缪之夜”的凶手,查理九世口头答应,波兰则尊王弟亨利为新的波兰国王。

亨利一点不想去波兰做劳什子国王,但查理九世催他快走。据说赴任前,美第奇太后说:只管去,不会在那里待很久的。不到8个月,查理九世暴死,亨利也不好好办理交接手续,把一国家的人丢在那里,自己跑回来登基成为法王。

宗教战争愈演愈烈,两边都有背后支持的力量,势力还挺均衡,有些新教占了优势的地区就开始直接闹独立了。“圣巴托罗缪之夜”显然是天主教阵营理亏些,胡格诺派叫嚣着要报仇也很有号召力。而此时吉斯家族的当家也是亨利,他是不怕事大的,让胡格诺派随时放马过来报仇,他会带领天主教徒战斗到底。

在那场大屠杀中,吉斯家是总指挥,虽然三王子亨利当时也参与了,但最多算个帮忙的同伙。如今亨利三世已经坐上朝堂了,怎么吉斯家族还以老大自居啊,眼里有没有主子啊。

为了让形势缓和点,也为了让天下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法兰西老大,亨利三世在1576年颁布了一个《博利厄敕令》,敕令主要内容是谴责屠杀,为死者昭雪,允许新教徒在各地举行仪式,允许新教徒入阁参政,而在新教当政的几个省,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司法机构等。

这个敕令一下,天主教阵营可是翻天了。国王是无间道啊,他什么时候混到胡格诺派那边去了呢?吉斯家先翻脸了,他们自己联系西班牙,获得资助,自行组织军队,还搞了个“天主教神圣同盟”,不听国王的号令,直接对胡格诺派作战。

战争再次开始,算一下,这是第五场了。1576~1584年打了3场,又和了3次,互相妥协了不少条约。而就在1584年,战局起了戏剧性变化。

亨利三世不跟王后上床,显然是生不出儿子了,所以他的弟弟是第一继承人。没想到,这一年,这倒霉太子死掉了。这下麻烦了,因为根据之前排好的继位顺序,亨利三世死后,王位要传给纳瓦拉的亨利!

不管天主教怎么强大,胡格诺派的首领成为法王,那结局简直让吉斯家族不可想象啊。这样一来,吉斯家的斗争有了新意义,不仅要干掉胡格诺派,还要取消亨利的继位权。

吉斯家的亨利和纳瓦尔的亨利打得激烈,法王亨利在忙什么?他在选择,基本上,他也选出结果了。那就是,不能再让吉斯家这么嚣张了。法王暗地里开始跟纳瓦尔的亨利互通消息,希望双方建立某种新型伙伴关系。

法王的态度让吉斯家知道了,吉斯家觉得,关于王位的事,要快刀斩乱麻。巴黎人民毕竟是天主教派的死忠,一听说吉斯家要办大事,巴黎城内就非常配合地变成了战场。1588年5月12日,巴黎全城行动,主要街道都架设了街垒,并包围王宫,迎接吉斯家的亨利进城。

这一天是法国历史上的“街垒日”。亨利三世被吓坏了,仓皇逃出了巴黎。

虽然占领了巴黎,吉斯家的亨利也不敢篡位,他们邀请亨利三世回来。不要跑嘛,有错就改还是好国王,收回以前的错误决定,让吉斯家摄政,亨利三世还是可以继续在王宫里装女人玩。

亨利三世看似柔弱,还有点“娘”,其实是个狠角,他当时几乎答应了吉斯的所有条件。几个月后,有一天吉斯公爵正预备去上班,有宫中侍卫通知他去寝宫见驾。国王召见摄政,很正常,吉斯家的亨利哼着曲就去了。一进门,十来个人扑上来,刀光剑影啊,还没看清状况,吉斯公爵就倒在血泊中。亨利三世冲出来,踢了尸体一脚,仰天狂笑!(演戏呢?)

美第奇太后脑子比较清楚,看着吉斯公爵的尸体,对儿子说,儿啊,你闯大祸了!

吉斯之死又点燃了巴黎人的怒火,巴黎大学首先宣布解除国民对法王的效忠,并授权他们可以跟国王开战。而天主教的军队也重新集结,预备报仇。

没办法了,找妹夫帮忙吧。亨利三世正式跟纳瓦尔的亨利结盟,而且恢复之前取消他的王位继承权,胡格诺派的军队现在愿意为国王而战。

战场上的厮杀长久见效慢,面对面的暗杀效率最高。1589年7月30日,一个修士要面见法王。因为胡格诺派如今占据优势,天主教那边每天过来投诚的人不少,有个修士要求面见法王,还说有重要情报,亨利三世以为又能拉拢一个天主教僧侣,很高兴,下令召见。谁知这个修士是个法国荆轲,玩了一个翻版的图穷匕见,在法王面前跪下,然后掏出刀子,一刀捅进了亨利三世的腹部。王宫的安保工作真是太差了,杀个国王跟玩似的!

1589年,亨利三世死了,就在这一年的年初,美第奇太后也见了上帝。这一场混战,左一个亨利,右一个亨利的,让人看得头晕,历史上称为“三亨利之战”。如今三亨利死了两个,局面清爽多了,就看剩下的亨利如何应对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fgs/3182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