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国史

战后的法国如何重建?

历史大观园 法国史 2021-09-07 11:33:49 0 戴高乐

美国的计划本来是,扶持法国复国,而后将之发展为自家的附庸。可戴高乐有办法让美国的算盘打散。先进入巴黎宣布复国,取得大权,而后组织所有的法国军队,全力配合盟军的战斗,最后甚至很积极地跟着打到了德国境内。

战后的法国如何重建?

人家办了事出了力,不能不给报酬,戴高乐先上车后买票,逼着同盟国承认他是盟军的一员,当然顺理成章地成为战胜国的一员。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苏、中各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附近的一座古老庄园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会议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解决了联合国建立的主要问题。大家注意,这时还没法国什么事呢。谁知道一年以后,联合国5大常任理事国确定,其中就有刚复国的法兰西,不能不说戴高乐战后这一轮玩国际政治玩得很高明

又是战后重建,第一个建什么?工业还是农业还是金融业?都不是,建立法国人的自尊心。“一战”是纯粹的法德战争,“二战”不一样,这期间更多是法国人对法国人的战争,所有在战中为德国人服务过的、当过翻译带过路的“法奸”,都要抓出来,批斗、整死。维希政府大小头目更是要好好审判。贝当本来被判了死刑,戴高乐考虑到他至少为法国守住了半壁江山,后改为终身监禁,将他流放一个海岛。据说这个流放地各种条件比当年拿破仑的强多了,老贝当活了95岁。

清洗“法奸”很正常,可渐渐不正常的就来了。很多在“二战”期间委身了德国人的女子,被清理出来,头发剃光,衣服剥光,游街示众。法国男人对于这些投靠了敌人的女子愤恨无比。奇怪的是,他们对这些女人的仇恨还超过他们恨德国人或者是投降的法国男人。貌似他们觉得只有尽力羞辱这些女人,才能找回高卢男人的尊严。男人的劣根性表现在,他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却要求女人做到,如果女人没有做到,则罪过要大于男人的一倍!投降已经很悲哀,此时的法国男人更悲哀!

清理工作基本结束,要考虑一下国内政权的问题了。以后的法兰西怎么走?大多数法国人觉得,第三共和国不好,乱糟糟的,换内阁比女人换衣服还勤快。再修一部宪法吧,再给法国一个全新的开始。这次终结第三共和国是采用的全民公决,最大的亮点是,在这个很早就宣扬人权的国度,此时才第一次出现女性的选民。

并没有所谓全新开始,原来说过,第三共和国的问题在哪里?政府太肉。为什么肉?议会制的国家,议会掌握大权,议会有好多人,好多党派啊,而且法国的政党,历史又不长,根基又不深厚,没有可以出来独当一面独挑大梁的党派,于是就“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

戴高乐很明白症结所在,所以他认为,法国要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必须提升总统的权力,让权力集中一点,不要让政府总是被政党控制,这样行政效率就会高一点。

法国人不干,被德军占领了5年,被禁锢、被压迫、没有自由,现在好不容易是法国人自己的天下了,法国人需要自己的政治权利,他们希望看到各党派针锋相对,互相斗嘴,能随时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让法国人感觉终于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就这样,导致第三共和国惨败的议会制又回到了法国。戴高乐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且认定这个制度会再次惨败,所以非常拽地辞职走人了。他自信法国人早晚还会请他回来,只是没想到,他在科隆贝乡下的隐居时间会这么久。

1946年5月,新宪法又出炉了。别算这是第几部宪法了,自己都晕了。最晕的是,这部宪法跟原来那部几乎没有区别,一个毫无权力的总统,一个必须在议会党派之间玩跷跷板的总理。早知如此,何必换呢?第三共和国死得比窦娥还冤呢!死了就死了吧,这个借尸还魂的,叫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战后的法国如何重建?

第四共和国存在了12年,换了22届内阁,平均在岗不到半年。这对法国人和世界上其他人的记忆力是个巨大的挑战,主要国家的外交官早上起来上班的第一件事要问秘书:今天法兰西的总理还是昨天那个不?最麻烦的是刚记住这个总理的名字,还没记住模样高矮胖瘦,下一位总理又出现了。

不是外交官,不能受这个折磨,记不住就不记了,我们找这12年的重要事件简单说说吧。

经济方面又走了一条抛物线。战后几年,法国经济再次经历了一场快速的经济复兴。第四共和国成立之前,戴高乐的临时政府就已经将法国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收归国有。这一轮经济复兴奇迹的制造者叫做让·莫内。

让·莫内是个国际谈判专家,所以他的经济计划带有全球化的视角。他认为法国工业设备陈旧,法国人头脑顽固僵化,所以,一定要加快现代化建设,提高生产率,要从物质的角度来改造国家。实现这个计划,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增加投资,改良法国的工业基础硬件。投资就是要钱,钱从哪里来?“二战”后法国的一穷二白基本不用介绍了。

有钱!美国人有钱,而且他必须给钱!美国人一定要在西欧取得自己的大佬地位,如果美国不拉扯这些小弟,他们人穷志短倒向苏联就麻烦了。美国向欧洲输血的“马歇尔计划”,法国是最大的受惠国之一,从美国获得了20亿美元的黄金作为自己的国家储备。欧洲局势越是不确定,美国人越是要大把大把地撒钞票,美金源源不断地进入法国这片几乎被榨干的土地,终于滋养它复苏并成长。

在这段时间里,法国外交上最重要的突破是跟德国和解。西德和法兰西都是美国的小弟,美国老大说,一家人不计前嫌,两边也就不好再横眉冷对。而在让·莫内看来,既然法德都可以和好,和平共处,那么整个西欧,完全可以团结成一个大家庭嘛。

欧洲历史上有很多大人物都设想过,将欧洲统一为一个整体,西欧各国都不大,切得细密,导致很多资源都不能最大化地使用,而中间人为的障碍和壁垒都会阻碍发展。以前谈统一欧洲,都感觉应该是将西欧大地整合为一个国家,由拿破仑那样的人物来完成。莫内心想,不需要将国家主权统一啊,比如法德两国,阿尔萨斯、洛林的问题纠结了上千年,也不过是些资源上的争执,尤其是煤和钢这些战争资源的问题。如果所有国家的煤和钢合并起来使用,大家还打什么呢?如果西欧的资源都合并了,那该地区就不会有战争,而西欧对外战争时,这些资源不可以协调得更有效率吗?

1951年4月,在法国的主导下,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签约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第二年,合作扩大,“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相继成立。这标志着欧盟最终成立已经进入流程。法国的莫内因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被人称为“欧洲之父”。

法国的经济复兴没坚持太久,因为又遭遇了资本主义世界周期的经济危机。1952~1953年,又一轮工业生产下降,失业人口激增。

第四共和国的政府,从成立之初就遭人埋怨,因为效率低下,还总乱糟糟的,几个党派谁也辖制不住谁,天天内耗。这中间耐不住寂寞的戴高乐还跳出来组建了一个法兰西人民联盟,将局面搞得更加混乱。

国内有矛盾向外转移,这个是执政的金律。往哪转啊,不还有殖民地嘛!

法国人说到殖民地,也颇为心酸。其实“二战”之后,很多其他国家的殖民地都陆续脱离了宗主国得到了独立。法国人看不开,就是不肯放手。他们放不下的原因有两个:一、“二战”后法国地位沦落,在欧洲已经很二流,这点殖民地代表着过去大国的荣光,所以不愿意放弃;二、法国政坛的右翼分子们坚持要保留殖民地,并对殖民地的反抗活动果断镇压。殖民地独立是大势所趋,如今的法兰西能驾驭这些大势吗?

第一个把法国人拉下水并焦头烂额的就是印度支那。“二战”后,英国人从日本人手中解放了印度支那,又将其转还给法国政府。1949年,法国人将印度支那上升为法兰西联邦的附属国。谁知,越南人毫不领情。

有个在巴黎混了很长时间的越南共产党,大号叫胡志明,“二战”末期组建了一个叫“越盟”的政党,趁日本人撤退在河内成立了政府还代表越南宣布独立。当然,当时根本不会有国家承认他。胡志明多次跟法国人谈判想达到目的,被拒绝后,两边的战争就全面展开。

越南的抗法斗争打了8年,比“二战”时间还长,越南那么个小国怎么能扛住这样的战争呢?胡志明是共产党,背后当然有苏联和中国帮忙。法国呢?它也有美国帮忙。看出来了吧,这不是个小小的越南要独立的问题,这又是个反共的大问题。

战后的法国如何重建?

1954年,在河内以西200多公里处的奠边府小村,法军大规模集结,准备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歼灭越军主力,取得战场控制权。这场越南独立战争最惨烈的奠边府战役,经常被人称为“血战”,因为打到最高潮时,战场进入类似冷兵器时代的肉搏战。而法军也根本没有想到,一直以游击战形态出现的越军,居然拥有火力强大的炮群。

奠边府战役以法军投降告终,当时的法国内阁因此下台。现在的问题是,法军在越南肯定是个烂摊子了,哪个人能大着胆子上来接手,并处理善后呢?

弗朗斯上台了,激进党左翼的领袖。在第四共和国的22届内阁中,他值得记录,因为他临危受命,而且放下了,果断了结了印度支那的战事,并签署了《日内瓦协定》,越南以北纬17度为界,北方由胡志明政府控制,南方则由越南的末代君主保大皇帝组建的政府掌握。虽然越南的事远远没有结束,后面的战事甚至更残酷更浩劫,可法国人逃出来了,终于从这个泥潭中抽身了。为了这场毫无必要的越南战事,法国用掉了几万亿法郎,死了近10万人。

弗朗斯政府看得开,在谈判之下,突尼斯和摩洛哥都获得了独立。可是,谁都可以走,阿尔及利亚不能走!同样是殖民地,法国人对这几个地区的感情是不一样的。“二战”时戴高乐的“战斗法国”政府曾设在阿尔及利亚。在法国人看来,阿尔及利亚是法国领土在非洲大陆的延伸,它不是殖民地,它就是法国,它实实在在是自己的土地。

阿尔及利亚人对法国人的深情是从来不领情的。1954年11月,争取阿尔及利亚独立的“民族解放阵线”(简称“民解”)开始跟法国人动手。为了镇压,法国也不断向阿尔及利亚增兵,又导致了一场更为惨烈且后患无穷的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

到1956年,大约有40万的法军在阿尔及利亚疲倦地应付“民解”的游击战,天文数字的法郎砸在这片人口不过2000万的土地上。

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埃及预备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和以色列想借此出兵找埃及打架。结果被美苏两位大佬压制住。这趟出兵又是花钱兼丢人的军事冒险。法国军界右翼认为,苏伊士运河没了,阿尔及利亚就更不能丢了,而法国人大部分则认为,政府办事是越来越不着调了。

“民解”大本营和根据地都设在边境,法国对这些据点的轰炸就很容易伤及他人,周围的国家比如突尼斯就到联合国告状,说法军的飞机炸了他家的平民。闹得联合国头痛,于是英美两家出面劝阻法国,别打了,收手吧。

法国政府愿意收手,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军团却不干。你们说收手就收手,那我们之前的玩命战斗都是二傻子行为了。他们发动叛乱,占领了总督府,还搞了个古怪的“救国委员会”,说要反攻到法国去。眼看为了阿尔及利亚这点破事,法国又要打内战。这时,叛乱分子们突然打出了“戴高乐万岁”的旗号,叛军的意思,他们需要戴高乐代表政府来解决争端,而他们认为,以戴高乐的行事风格,一定会不惜一切将阿尔及利亚留在法国。迫于压力,1958年,戴高乐被选为总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fgs/3185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