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国史

黎塞留为什么被称为法国最成功的政治家?他做了哪些事?

历史大观园 法国史 2021-09-07 11:33:23 0 黎塞留

美第奇家的女人,都是来法国当太后的,而且天生都会玩权术。亨利四世遇刺,路易十三继位时才8岁,又一位美第奇摄政太后出现了。

太后来自意大利,天主教徒,所以她一主政,政策就向哈布斯堡王室倾斜。不仅给路易十三娶了西班牙的公主,还把自家的公主嫁到西班牙,亲上加亲,确定了自己的立场。

玛丽太后从意大利带来不少人,她跟自己的奶姐(一个奶妈喂养的)最好,这个奶姐能支配玛丽很多事。奶姐嫁给了太后的意大利侍从孔契尼,从此孔契尼也一步登天,不仅买了个侯爵的身份,还当上了元帅和首席大臣。

本来亨利四世驾崩,从来就不安分的贵族大臣们就预备欺负孤儿寡母,看着意大利人现在呼风唤雨,小人得志,则更加生气。

法国的贵族们又发扬传统,回到各自的封地,兴兵作乱,要求法王召开一个三级会议。这些封建贵族可以趁机在会上要求权力,挤兑太后并控制国王。

1614年,太后不得不召开三级会议,满足贵族的要求,让贵族始料不及的是,他们原本以为可以控制会议,谁知第三等级的市民代表对这些封建贵族地主老财们不满,他们愿意支持路易十三和太后。法国贵族演了一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戏,懊恼非常。同时,大家一致认为,三级会议这个东西很危险,掌控不好容易自己害自己。所以,此后的一百多年,三级会议就不再召开了。

小国王总是要长大的,路易十三其实并不满意母后的安排,对于孔契尼在朝中作威作福,也很看不上。而且,随着小国王长大,他身边也会慢慢出现一帮出主意的人。

有个叫吕伊纳的贵族得到了国王的垂青,到底是小孩啊,吕伊纳最厉害的就是会训练猛禽用于狩猎,估计这个事让路易十三很崇拜,所以慢慢地吕伊纳就开始帮着策划别的事了。

吕伊纳告诉国王,要想亲政,就要扳倒太后,要扳倒太后,首先要解决孔契尼两口子。

1617年,16岁的路易十三启动了亲政的大业。第一个重要的决定是:杀掉孔契尼!他做到了,孔契尼在大街上身中三枪而死,他死后,巴黎全城欢呼,都说国王英明,孔契尼的尸体后来还被巴黎市民分拆了。孔契尼的老婆被定罪为女巫,太后避祸布鲁尔。

路易十三基本上算个孝子,他只亲政,并不想整死老妈。所以,他找了个人在巴黎和布鲁尔之间调解,让老妈回到巴黎来,母子和解。

来往于巴黎和布鲁尔,给国王母子传话,还要安抚两边的情绪,是个挺考人的任务。路易十三派去的这个调解员很胜任,后来,太后就真的回到了巴黎。看上去母子和好,其实从此法国宫廷王党和后党抗争的局面就形成了。

后党势力还是挺大的,孔契尼死后,他们的核心人物就是路易十三的弟弟奥尔良公爵,路易十三的老婆暗地里也跟婆婆一伙。太后遭此打击后,就计划着罢黜路易十三,让奥尔良公爵成为法王。

王党的阵营核心当然就是吕伊纳,吕伊纳玩阴谋诡计可以,办正经事水平一般,路易十三渐渐有点看不上他了,正好1621年,他死掉了,路易十三不得不给自己物色另外更有实力更有用的帮手。这时,他突然想到,那个帮着调解纠纷,最后终于将太后劝回巴黎的同志不错啊,可堪大用,让他过来试试吧。就这样,一个叫黎塞留的主教进入了法王的皇家内阁。

史上最成功的政治家

略懂欧洲历史的人,说到红衣主教,脑海里一般会浮现严厉、冷酷、果断、机心且权势喧天这样的形象。而这个形象的确立,应该说,跟欧洲历史上最出名的红衣主教黎塞留很有关系。

如果从成功学的角度来看,黎塞留的人生算是得非常高分的。前半生,他经营自己,后半生,他经营国家,都获得了他需要的成功。根据中国儒家同学的人生目标,了却君王天下事,他显然是做到了,至于有没有赢得身前身后名,则没有明确标准了。看来,老黎是个无比成功的人,但不见得是个受人爱戴或者崇敬的人。

1585年,黎塞留生于巴黎。父亲参加了宗教战争,是亨利三世的亲信之一,后来又跟了亨利四世。5岁时,黎塞留的父亲就死了,他靠着王室的赞助,还清了债务,还读了军事学和神学的双学位。黎塞留在1606年被任命为法国最小的教区的主教。

看起来起步不算太好,挺暗淡,不过黎塞留善于抓住每个机会让自己出头。1614年,法国的三级会议上,他积极主动地发言,措辞激烈,立场鲜明,非常忠诚地站在王室一边,为法王争取权益。三级会议王室取得了优势,黎塞留自然就留在国王和太后的脑子里了。

千万不要小看黎塞留在三级会议的发言,他这样表现自己正是一种刻意的人生经营。之前他读神学博士时,就托人找关系把自己的论文递给亨利四世,希望能被国王注意,可惜亨利四世对一个神学生的论文没兴趣。

太后觉得这小伙子不错,就让他到孔契尼身边当个秘书。孔契尼是个张狂的人,在他身边的人都有点小人得志鸡犬升天的优越感,只有黎塞留一直很低调,谨小慎微,不乱说乱动。所以,孔契尼倒台亲信都受株连,黎塞留得以保全,后来还能被国王路易十三看上,成为调解帝后矛盾的联络员,并借此入宫、入阁,成为路易十三的重要阁僚。

孔契尼刚倒台时,黎塞留觉得国王不待见自己,非常聪明地跑到教皇在法国的属地去公关,再次成功。1622年,黎塞留成为红衣主教,随后就打造了一个红衣主教的经典形象,成为后来所有红衣主教的代言人。

1624年,黎塞留成为首相。据说,老黎入宫前,写了本神书,这部神书拿到现在,还是可以给刚上班的职场新人当指南用的,这部书的名叫《自用宫廷行止守则及警言》。老黎自己给自己定了入宫的标准,给翻译成入职指南大意如下:一、如果要让老板注意自己,就要经常在君主经过的地方溜达,当然也不能总溜达,要么显得太闲,要么就会显得太故意;二、不管什么事,不管有多急,老板生气的时候,最好不要去找他;三、公司里不管是奸人善人、高层,还是在野的都不要得罪,都要保持友善,因为不知道哪朵云彩有雨;四、任何事,不要随便评论,不要随便说话,防止祸从口出;五、听到有用的语录或者典故,回家记下来,总有一天能派上用场。怎么样,实用吧?很多人说这个书应该不是老黎写的,可是看老黎入宫后的表现,太像他写的了!

这部入职指南让老黎在相位上干了18年。这18年,黎塞留干了不少事。主教身体虚弱,心理强大,事业心惊人。路易十三评价他,说他一天干的事,相当于别人一个星期干的。

其实,这18年的岁月,老黎干的事最重要的就是三件:一、收拾并压制了胡格诺派;二、收拾并压制了不听话的大贵族;三、收拾并压制了哈布斯堡王朝

亨利四世颁布《南特赦令》后,胡格诺派算是站稳脚跟了。毕竟法国是天主教的国家,胡格诺派总觉得他们得到的不够,加上之前的战争,他们的军事力量还在,军事要塞也在,在胡格诺派很多领地,他们几乎能自治。黎塞留先发起了对胡格诺派的斗争。

1627年,黎塞留亲自带兵包围了胡格诺派的重要军事据点。这个据点在英国的支持下,死守不降,黎塞留打退英国的救援,大约包围了一年,最后是饥饿摧毁了胡格诺派这个大本营。

黎塞留为人铁腕无情,加上他还是红衣主教,所有人都认为,拿下胡格诺派,他恐怕会领导一场血腥清洗。没想到,他非常智慧地让路易十三给予大赦,参加战斗的胡格诺派战士没事就回家吧,不找你们算账,回去后,还可以继续信新教,爱信什么继续信,国王和主教都不干涉,唯一的要求就是解除武装,所在地的政治特权也不再享受,除了港口的防御工事,其他的工事都拆了吧。

黎塞留对胡格诺派的大度和开明,让整个基督教世界都很意外。而就是这件事,黎塞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政治家的智慧,国家安定当然是要超越宗教分歧的。

国内大贵族的反叛,就更加频繁了。路易十三亲政前,那些动乱分子被太后求爷爷告奶奶、使大把银子安抚住。路易十三亲政跟太后翻脸后,太后成为这些反叛的头目了,主要成员还包括路易十三的弟弟——奥尔良公爵加斯东、路易十三的老婆——奥地利的公主安娜。

从1619年开始,后党及支持者就开始发动叛乱,被一一镇压。而黎塞留成为首相后,每次一镇压完叛乱,就有几个贵族被关押甚至被砍头。后党渐渐认识到,黎塞留才是最危险的敌人,要想对付法王,首先要卸掉黎塞留这只臂膀。

1630年11月11日,因为路易十三那阵子对黎塞留的一些做法多有不满,偶尔家里聊天就表露出来。王后安娜和太后玛丽认为,黎塞留不行了,可以乘机让国王罢黜他了。于是,太后到路易十三面前控诉,说首相是个阴险小人,辜负国王的信任,等等。老妈一把鼻涕一把泪,言之凿凿的,路易十三的脸色也一阵阴沉一阵忧虑,太后感觉,今天这个事可能是有门了。黎塞留在巴黎甚至整个欧洲都有自己的密探网络,太后这出表演也瞒不过他。虽然这伙计平时泰山崩于前面不改其色,但这次也有点慌,他直入王宫见驾,满脸热泪表示自己的忠诚。太后看到这个情况,增加了表演的力度,直接开始哀号,有点泼妇的架势。路易十三实在看不下去了,转身离开,随后召见黎塞留,安抚他,让他安心本职工作,不要受影响,自己看好他。

黎塞留长松一口气后开始反击,太后被流放,王弟领了个通报批评留校察看,那些跟太后押宝的大臣都被关押。这个事件的起因,完全是太后和王后没搞清楚状况、看清楚形势,是愚蠢的行为,所以这一天被称为“愚人日”。关键时刻路易十三能站稳立场,坚定对黎塞留支持和信任,可见这个平时病恹恹,没什么主见的君主,心里还是很清楚的,良臣一般都是贤君造就的。

王弟屡教不改,后来又伙同贵族造反,都被黎塞留镇压。就在老黎去世的那一年,他还镇压了他过去的亲信主导的叛乱,处死了亲信,把王弟奥尔良公爵贬为庶民。

黎塞留的首相任期,恰逢惊动了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爆发。1618年,神圣罗马帝国派出的天主教钦差到捷克的布拉格出差,被英雄的捷克新教徒从窗口丢出来,三十年战争就开始了。

战争过程在《德意志是铁打的》中记录了,战争分了几个阶段:先是波西米亚独立战争,失败;丹麦加入战斗,失败;瑞典雄狮威风八面,席卷德意志全境,最后遭遇华伦斯坦,再次失败。按说,不管三十年战争起因如何,法国是一定不会置身其外的。

原来说过,法兰西如今国土东边是奥地利,西南边是西班牙,北部是比利时,南部意大利北部城邦,全都属于哈布斯堡家族。而从波旁王朝一开始,法王就梦想着能拥有自然的疆界:西南方的边界应该是比利牛斯山,东部当然是推进到莱茵河,把哈布斯堡王朝打发到比利牛斯山那边去做一个小国,将土耳其等赶出欧洲,法国周围成立一圈中立的小国。

基本上,就是一个法国称霸欧洲的计划,这个计划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先要按住欧洲大陆上最横的哈布斯堡王朝。从亨利四世传下来的外交主旨就是,与西班牙奥地利为敌。为了打击哈布斯堡王朝,法国这个天主教国家就必须和新教的国家联手作战。

三十年战争的前半截,法国着急使不上劲儿,路易十三和黎塞留这对君臣忙着平乱呢。但他们对德意志的战场还是很关心的,丹麦和瑞典的出兵都得到了法国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大力支持。

1635年,看着哈布斯堡家族连赢三场,越来越嚣张,黎塞留觉得,再不出兵不行了。于是,法王派了个人跑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大声宣读了一份战书,法国人正式加入战团,从幕后走到台前,表演了一场好戏。

法国先对西班牙宣战,谁知奥地利和西班牙同时行动,分南北两路夹击法国,好在法国的舰队在海上大胜西班牙的舰队,先遏制了西班牙的力量;在德意志的战场,法军和瑞典军队联手,步步进逼。164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终于承认无力再战,西班牙接着就后院起火,遭遇起义,也不好再打,哈布斯堡家族求和。

黎塞留没有最后看到法国的胜利,他死于1642年的疾病。虽然没有等到大结局,不过在他弥留的时间里,法国的优势和战争的结果已经非常明显,老黎应该是走得没有遗憾了。

老黎终结他政治生涯的文章《政治遗嘱》里说,他一生的目的,第一是让国王崇高,意思是王权高于一切,平息了内乱,让法国国王空前强大,他做到了;第二是让国王荣耀,意思是,要让法王在整个欧洲成为老大,打赢三十年战争,这个目的几乎也实现了。除了这些功绩,老黎还改革了法国的行政制度,在各省派设总督,总督对国王负责,管理各省所有事务,等于是加强了国王对地方的约束,强化了王权;为了便于控制地方,他还在各地设立了驿站;鼓励海外贸易和殖民地,致力于将法国产品推向国际市场;黎塞留建立了最早的出版检查制度,还创办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份报刊《法兰西报》;而现在象征法兰西荣誉,会聚群英的世界著名学术机构——法兰西学院也是黎塞留建立的。老黎同志真是忙了不少事,不论从效率还是结果来说,老黎绝对算得上是古往今来最成功的政治家。

这样一个能人,应该全是褒扬吧,为什么还有人对老黎颇有微词呢?老黎是个成功的政客。政客有个特点,古语叫“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不太会关心底层百姓的要求和生死,老黎有句名言:老百姓如果太舒服,就不容易安分。所以,他一直没让老百姓太舒服,苛捐杂税,挖地三尺,逼得农民和市民还发动了好几场起义。

人无完人,我想黎塞留主教这样的人也不会在意后人的评价,因为他似乎已经看到,他的努力,让一个繁华锦绣的法兰西帝国慢慢升起。

老黎死后的半年,路易十三也死了。老黎太火,大家经常忽略他头上还有个法王。其实,有黎塞留这样的重臣,路易十三做国王的态度是非常睿智的。路易十三多愁善感,每日里闷闷不乐,喜欢打猎和兵器,最喜欢的是音乐,他得肺结核眼看快不行了,还自己给自己写了首丧曲,供大家在丧礼演唱。应该说,他给后世法国人留下的印象算不错,中国人尤其喜欢他,他总是出现在咱家比较高端的酒席上,这位法王,是联络友情、打通关节、馈赠上级之佳品。说的是法国最好的人头马——路易十三,全世界最尊贵的白兰地,一瓶值不少银子。最让法国人想不通的是,这么奢侈的物品,法国也没生产出多少来,怎么中国随处可见呢?竟可以普及到村主任那一级的干部。

路易十三跟安娜公主结婚很多年都没孩子,以为生不出来了。后来路易太子降生时,全国欢呼,如同阴霾已久的天空突然出现一轮红日。小路易像太阳一样闪亮降生在法兰西,带着明媚的光辉,他是真正的太阳王!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fgs/3183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