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明朝真好玩——貂裘,那是真土豪的标配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8 22:37:46 0

土豪,什么时候都有,没有时代限制,唯一的不同是每个时代都各有各的特色。在大明朝,你是不是土豪,看一样东西就行:貂皮大衣。

但是,那时的貂都是野生的,可现在的貂皮能进入寻常百姓家是因为貂都是被大面积饲养的,这两种不同的获取方式和获取成本,也就导致土豪的标志彻底变了。

回到大明,貂皮大衣才是真土豪的标配,《金瓶梅》会告诉你为什么。

(一)

中国广袤千里,北寒南热。北方人穿貂皮大衣御寒还真有漫长的历史。

裘,为毛向外。《说文》在“表”字下说:“古者衣裘以毛为表。”古人早时穿裘,是有汉胡之别的。纯毛向外,那是对自己不恭,得穿外罩。古人的低调,不是今天人所能理解的。

但是,胡人可不管这劳什子礼数,光鲜的毛一定是向外的,那才气派。《诗经·国风·羔裘》曰:“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貂生活于寒冷的北方,多为胡人所用,所以中原以狐裘为重。史书所记贵族衣裘,多为狐裘。

狐裘讲究用狐狸腋下之皮毛,那里的毛最轻暖。狐腋纯白,又称狐白裘。一件这样的白色裘装,不知要杀死多少只狐狸。这是古代最高档的羽绒服,为君王之服。

《晏子春秋·外篇》记:“(齐)景公赐晏子狐白之裘,玄豹之茈(cǐ,指衣边),其赀(价值)千金。”

这样的裘衣,一般人都不敢穿,因为那是僭越!弄不好就掉脑袋。

北方胡人之地,裘服多为貂皮制成。三国时,东北(那时称辽东)的貂已享誉中原(此时礼乐崩坏更甚)。但中原大面积流行貂裘,怕是在唐朝时期。那时,唐朝东北属国渤海国貂皮多输出到大唐。至于宋代,貂裘已成风尚。辽代属于肃慎族系的黑水靺鞨五国部女真“岁贡貂皮过万张”。到了《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所处的万历年间,貂皮消费几近疯狂。

《金瓶梅》书写的“貂”就有貂皮袄、皮帽、暖耳、风领、围脖、披风等。

《金瓶梅》第21回:“西门庆把月娘一手拖进房来,灯前看见他家常穿着大红潞绸对衿袄儿,软黄裙子,头上戴着貂鼠卧兔儿,金满池娇分心。”

“貂鼠卧兔儿”是当时女子头上流行的毛皮饰物,在冬季戴的,主要用貂鼠皮和海獭皮制成。

貂皮在当时是奢侈品,很贵的。一般只能用单张的制成饰品。沈从文先生认为:“主要重在装饰效果,实无御寒作用。”

这毛茸茸的首饰是身价的标志,当时有钱的女人也忒能装高贵了。

当然,那时的男人也不甘人后。《金瓶梅》第77回,西门庆“一面分付备马,就戴着毡忠靖巾,貂鼠暖耳,绿绒补子褶,粉底皂靴,琴童、玳安跟随,迳往狮子街来”。

明万历刻本《御世仁风》插画中,官吏即戴暖耳。“暖耳”是用钩带缀套在冠帽上的,老百姓不许随便戴,戴了即是僭越、犯罪。

据明代版画,暖耳是耳部附加约四寸大小皮毛套子,似清代的耳套。也有全部套住帽子的,称为帽套,是官员入朝奏事时戴的。

《明史·舆服志》记载:明代万历以前,百官于十一月皆戴暖耳。“万历二年,禁举人、监生、生儒僭用忠静冠巾,锦绮镶履及张伞盖,戴暖耳,违者五城御史送问。”

看来,当时街道上有专门的纠查人员管这件事。但明代中后期政令难行,僭越已成常态。

(二)

人说大宋是一个奢侈的朝代,明代又何尝不是?

明朝大政摇摇欲坠,辽东建州女真在虎视眈眈,可一朝文武却不知国之将倾,还在貂皮上大用心思。

《金瓶梅》第38回:“西门庆穿着青绒狮子补子坐马,白绫袄子,忠靖段巾,皂靴棕套,貂鼠风领。”

此时的貂已完成多产品、多品牌的延伸,风领类似今天棉大衣的大毛领。

大明之奢靡,亦传到了附属国。近邻李氏朝鲜,对于貂皮的迷恋更甚。15世纪,如果哪个贵妇没个貂皮大衣,她都不配叫贵妇人。

当时附属国的效仿往往过犹不及,他们的农民为了以貂抵缴税,常不惜用一头耕牛,去换女真人的一张黑貂皮。

但是,一件上好的貂裘可绝不止一张貂皮。

拥有一件貂皮大衣,那可不是戴件貂皮首饰那么容易。

《金瓶梅》第46回写了这么一件事:吴月娘带西门众妾到自己嫂子家吃酒,天下雪了,因而叫人取皮袄,“吴月娘是貂鼠皮袄,孟玉楼与李瓶儿俱是貂鼠皮袄”。

实际上,这天儿不冷,因为“头里下的还是雪,这会儿沾在身上都是水珠”。

雪转雨了,那时的气温应该在零度以上。北方貂皮大衣怎么也得零下时才穿。吴月娘这是一门心思地想炫富,裘皮还不淋湿了?这群败家女人真是让人没有办法。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一件貂裘需貂六十余只。”今天的裘皮大衣哪有这么用料的?可见当时的貂皮大衣奢侈异常。

而这样一件貂裘值多少银子呢?《金瓶梅》第74回,潘金莲提出要李瓶儿(已病逝)的貂鼠皮衣。西门庆说:“那件皮祅值六十两银子哩,油般大黑蜂毛儿。”

当时,三十五两可买三间房(西门庆为他朋友买房就曾花了这价钱),可见,貂裘赛过今天的奔驰车!

要知道,明代正一品的大员,法定月薪也就是六十两零九钱白银。至于最基层的正九品官员,一年的工资只有四十两银子,不吃不喝一年半才买得起一件貂皮大衣。

《金瓶梅》第46回,商人李智为还债,拿一件皮袄“准折了十六两银子”;第68回,纨绔子弟王三官儿因没钱包妓女、付嫖资,没办法只能“将皮袄当了三十两银子”。

拿到当铺的东西,抵押价如果能到物品原价的一半,就得烧高香了。

没有土豪的底子,买个貂裘穿出去装,也是养不起的,到头来还是成了别人的。

(三)

偏偏,西门庆就是这样的土豪。天稍微一冷,就有了穿貂的机会。《金瓶梅》第77回:“西门庆见天阴晦上来,但见彤云密布,冷气侵人……忽然想起要往院中郑月儿家去,即令琴童:‘骑马家中取我的皮袄来……’琴童应诺,到家不一时,取了西门庆长身貂鼠皮袄。”

在清河县但凡有头有脸的,但凡还被人称土豪的,出门不穿貂,还真不好意思。

《金瓶梅》第78回:“蓝氏穿着大红遍地金貂鼠皮袄,翠蓝遍地金裙;林太太是白绫袄儿,貂鼠披风。”

这是招宣府林太太与儿媳到西门家做客。不过,看官千万别把那貂鼠披风当成今天的披风。那只是明代的帽子,很多专家都错解了。

这种披风,在《酌中志》也曾详细介绍过:“旧制,自印公公等至牌子煖殿,方敢戴(披风)。其余常行近侍,只戴煖耳。其制用元色素纻作一圆箍,二寸高,两旁缀貂皮,长方如披肩。凡司礼监写字起,至提督止,亦只戴煖耳,不甚戴披肩也。”

明代商人和太监一样,都在悄悄地僭越。社会的大转型,让流行宫廷的时尚,迅速在民间遍地生长。光一个小小清河县,穿貂皮的就不少。这么多的貂,是从哪儿来的?

《天工开物》上说:“貂产辽东……其鼠好食松子,夷人夜伺树下,屏息悄而射取之……色有三种,一白者曰银貂,一纯黑,一黯黄。”这三种貂皮之间,黯黄色的品列最下。

《金瓶梅》第46回,西门众妻妾元宵夜游,独潘金莲没穿貂儿,当月娘要把件黄貂给潘金莲穿时,她看不上:“黄狗皮也似的,穿在身上教人笑话。”

大明貂的产地,西门庆也说了,来自辽东。《金瓶梅》第77回,西门庆道:“不打紧,昨日舍伙计打辽东来,送了我十个好貂鼠。你娘们都没围脖儿,到明日一总做了,送一个来与你。”

正是因为当时流行,貂皮也是明朝官僚送礼行贿的首选。

《金瓶梅》第76回,忽平安儿来报:“云二叔新袭了职,来拜爹,送礼来。”西门庆听言,忙道:“有请。”只见云理守穿着青纻丝补服员领,冠冕着,腰系金带,后面伴当抬着礼物,先递上揭帖,与西门庆观看。上写:“新袭职山东清河右卫指挥同知门下生云理守顿首百拜。谨具土仪:貂鼠十个,海鱼一尾,虾米一包,腊鹅四只,腊鸭十只,油低帘二架,少申芹敬。”

“芹敬”“芹献”都是士人送礼的谦辞,这些礼若没有这十个貂,芹敬便当之无愧。

在明代,辽东实际上还是边陲地区。明朝政府一直修筑辽东长城就是为了抵御蒙古人。明政府甚至在辽东都不设州县,而是设置“都司”(明代各省的军事机构)。可转眼间,辽东易主,大明倾颓。

不过有种奇葩的说法。说建州女真在与明朝的貂交易中,不仅换取军备,还由于貂越来越少,只好向北统一了女真各部,以求更多的貂皮,一不留神就做大了。大明攫取辽东的貂皮,也是在为自己的天下掘挖着坟墓。

看来,西门庆犯的错误不只作风问题那么简单,他还得为大明社稷灭亡负一定责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55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