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明朝真好玩——洗澡,这事儿非说不可吗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8 22:36:33 0


洗澡,对中国古人来说,是一件不太好明说的事。

孔丘说起洗澡有一句话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意思是:暮春三月,穿上春衣,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

不就是在河里洗澡嘛,至于弄得这么幸福?

男人在河里洗澡,女人也一样。《史记·殷本纪》载:“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简狄是帝喾最宠爱的妃子,多年未孕,然而一次洗澡吞了玄鸟的卵,就生下了商朝的祖先契。你们信吗?

历史真不能细读!帝喾情何以堪?司马迁写的时候,心里门儿清,但不明宣,抛笔就此罢了。

偷情借种,史笔难书。可要说夫妻鸳鸯浴,对古人来说也不算得什么,唐玄宗与杨玉环的这种洗澡是世人皆知的。

小说《金瓶梅》中也写过洗澡这点事儿,再添上一个精彩详细的花边。

(一)

呵呵,洗澡毕竟事涉私密,怎么说都有点揭画皮的感觉。

《金瓶梅》第29回,天气炎热,西门庆到潘金莲房里,要洗个澡:“不一时,把浴盆掇到房中,注了汤,二人下床来,同浴兰汤……”

“汤”在古代特指洗澡的热水。一般人看此,皆不会留心这洗浴设备。从《金瓶梅》明崇祯本插图看,这浴盆为木质,长约一米,高不足膝——不是桶啊,影视作品全是瞎掰——有配套横于盆的浴板,为人坐在上洗浴使用。

别看西门庆家几房妻妾,都用木浴盆洗澡,你便以为所有朝代的人洗澡时都用木盆。其实,用浴盆洗澡是唐以后的事。浴盆,在古代是贵族专用,平民百姓用了,那是僭越。

《礼记》中把浴室称为湢(bì),浴盆则名杅(yú)。讲古人洗澡:备细布巾擦上身,粗巾来擦下身,出浴盆后要站在草席上再用热水冲洗一遍。对来访客人,《仪礼·聘礼》中记载:“管人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

请注意,这全是在说贵族。平头百姓没事儿时,能在河里洗一下,就不错了!

明末世风竞奢,大家比着堕落,洗个鸳鸯浴不是羞耻之事。当时大学者钱谦益写诗给柳如是:“山比骊山汤比香,承恩并浴少鸳鸯。”

六旬的钱老先生对未能共泡鸳鸯汤的失落与惋惜的表达,可以说是当时世风的写照。

(二)

中国正史有着浓烈的英雄情结,写的全是帝王将相。今人能窥视到的生活细节,少有普通人的。简狄行浴而生契,后衍十四代,有了商汤。

“汤”这个名也可以说明这家伙有洁癖。他的澡盆上刻有雷人的千古名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天洗,天天洗,越洗越干净……

孔子激赏此句,高大上地进行美化,结果,原本只是帝王的奢侈日常洗澡的行为,一下子就升华成了“澡身而浴德”。

到今天俺算明白了为啥后世帝王尊孔为圣,让他千载享祀了。

古代洗澡用品称盘、鉴,多为青铜铸造,有点国之重器的味道。现存的西周时期“虢季子白盘”,形与今天的浴缸无异,高40厘米,宽87厘米,长137厘米,周身铸蟠虺纹,还铸八个衔环兽头,盘上铸铭文111个字。

对于豪族巨室来讲,洗澡有什么礼节都是件简单事。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洗澡就意味着过年了啊!

唐代白居易的诗最写实,他的诗就是他的个人日记。他的《沐浴》诗写:“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自问今年几,春秋四十初。四十已如此,七十复何知。”

当时白居易四十出头时,官至京兆府户曹参军,正七品下,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财政局长。这都干部了,还经年不洗澡,偶尔洗一次还自乐得其乐地搓泥球。

而宋代苏轼小词《如梦令》,写洗浴中心洗澡搓背一条龙服务,可比大唐神气多了:“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金瓶梅》的时代,洗澡就更不是事儿了。第8回,“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热。妇人(潘金莲)在房中害热,分付迎儿热下水,伺候澡盆,要洗澡……”第82回,写刚入头伏:“天色晚来。那日,月黑星密,天气十分炎热。妇人令春梅烧汤热水,要在房中洗澡,修剪足甲。”

起初,潘金莲尚未嫁入豪门,作为一个县城普通人家的媳妇,洗澡跟吃饭一样平常。而后,洗完澡便多了一件事——剪脚指甲。这与今人洗澡没什么两样。

但是,对大明偏远地区而言,洗澡仍保持野浴,甚至男女混浴之俗。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有则故事,说好友沈继山曾任番禺县令,后被贬居神电卫(今广东电白)。家里仆人每晚都出去。有一天,沈尾随到城外河边,才发现:“见老少男妇俱解衣入水,拍浮甚乐。”

(三)

就如同在没手纸的时代,上厕所用什么解决一样,咱祖先洗澡时用什么洗净身上,也是个难题。

扬州一直带动中国洗浴业,其市内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内,展示着祖国沐浴业最早的私人洗澡设施:十平方米左右的金丝楠木洗沐间,有铜浴盆、搓背用的浮石,以及木屐、铜灯、浴凳等一整套沐浴用具。

这种搓澡用的浮石,还曾出土过陶制的。当然,人们也用艾叶、皂荚洗澡。

魏晋时出现一种洗涤剂叫“澡豆”。将猪胰研磨,混入豆粉、香料等,经自然干燥便成去污剂,且能滋润皮肤,在当时可以说是最先进的洗涤用品。

但是,到明代,这洗涤去污用品已经完全升级换代了。明代太医院吏目龚廷贤编的《寿世保元》中有一种用独活、白芷、细辛、红豆及肥皂、净糖制成的“德州肥皂”。

《金瓶梅》第27回,西门庆对孟玉楼说:“我等着丫头取那茉莉花肥皂来我洗脸。”这里的手工香皂是茉莉花做的。

在古代,洗浴与制香也几乎成为一体。从唐代起,上层社会就流行用香料,明代更甚,弥漫着香艳之气。

《金瓶梅》第51回:“那边屋里早已替他(潘金莲)热下水。妇人抖些檀香白矾在里面,洗了……”檀香就是檀香树的木质,富含檀香脂,是唯一可以入品香的原木;白矾有增白、润滑、杀菌的作用。

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翼方》有则关于洗澡的药方:“丁香沉香青木香麝香,真珠玉屑……梨花红莲花,李花樱桃花白蜀葵花。”将花、香分别捣碎,把珍珠玉屑研成粉……洗洗美白。

总之就是用各种花、香、珠、玉之粉类的,都是较为贵重的东西,与老百姓没任何关系。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多少史笔也写不过来啊。洗澡这件事儿,真没时间写。

那时候,有钱人家里地方大,盆、汤设备齐全,还有人侍候;而普通老百姓到大众浴池洗澡,价格也挺实惠。

朝鲜传下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是元末明初写的。书中记载了元大都里的大众浴池:洗澡五钱,搓澡二钱,梳头五钱,加剃头、修脚,全套下来才十九个铜钱。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日子就是生活,吃饱了,泡个澡,搓搓泥——实在!过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54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