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南北悲歌——王与马,共天下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08 15:33:05 0


司马睿在陈敏覆灭后半年,开始移镇江东。

前文说过,司马睿是司马懿第五子司马伷之孙,司马觐之子,与晋惠帝、晋怀帝是同一辈人,世袭琅邪王。“八王之乱”中,他采取了低调谨慎的方针,尽量远离争端,避免战祸,以求存活。

荡阴之战后,成都王怒吼天尊司马颖因为恼恨东安王司马繇,将他斩杀。司马睿是东安王司马繇的嫡亲侄子,生怕遭受连累,不得不依附上了势力日渐雄大的东海王“阴险帝”司马越。

“阴险帝”司马越封其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

“阴险帝”司马越手下有一个参军,姓王,名导,字茂弘,小字阿龙,是一个极不平凡的人。

说他不平凡,是因为他的家乡在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

而王姓,是琅琊临沂的大门阀世族,人称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开基于两汉,鼎盛于魏晋。

秦灭六国,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代出力最多,皆受封列侯。秦末,王离之子王元为避秦乱,即迁于琅琊临沂,成就了这一名门望族。

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卧冰求鲤”的主人公原型王祥和二十四悌故事中“王览争鸩”典故主人公王览便出自这一伟大家族。

前文提到的“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和“大清谈家”王衍也是这一家族中的著名人士。

王导是王览的长子王裁所生,他有一个堂兄,名叫王敦,是王览的次子王基所生,他们这两个堂兄弟将会迎来王氏家族最为辉煌的时代。

王敦入仕途比王导早,性格残忍,在本书石崇斗富的那一段露过一会儿脸。

石崇安排美人劝酒,客人不饮,就将美人斩杀。劝酒劝到王导,王导量浅,不能饮,但怜香惜玉,勉强灌下去。而王敦量大,却故意不饮,为的就是看石崇杀人。王导劝他不要这样,他却说:“杀便杀,反正杀的是他自己家的人,与我何干!”

王导、王敦对待石崇杀人的态度,就有着这样的天壤之别。

司马睿为琅邪王,与琅琊王氏一族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而且,他和王导是同一年出生的,两人很小就认识了,并且成为了好朋友。

司马睿得知王导在“阴险帝”司马越手下任参军,而自己又急需得力的帮手,便向“阴险帝”司马越把王导要了过来,让他担任管自己军事的司马。

王敦当时也在“阴险帝”司马越手下任扬州刺史,跟着过来了,任司马睿军谘祭酒。

王导少有风鉴,见识器量,清越弘远,以致陈留高士见了,忍不住惊呼道:“此小儿容貌志气,乃是将相之器。”

王导眼看天下动乱,就全心全意辅佐司马睿,立下了兴复朝纲的志愿。

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司马睿听从王导建议,出镇建邺(后改建康,今南京)。

有陈敏灭亡的前车之鉴,王导深深地认识到,琅邪王司马睿要在江东立定脚跟,就必须取得江东大族的支持。

可是,自晋武帝司马炎灭吴,中原人称江东人为“亡国之余”,南方士族被排斥,仕进困难,对晋室本来就有很深的抵触情绪,而司马睿属于晋室中的疏亲,其本人资历又浅,人望又轻。故江东名士只是冷眼相看,都不愿主动到府里参见。

这可怎么办?

王导急坏了。

他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办法,对堂兄王敦说:“琅邪王仁义德行虽厚,但名望还轻,兄长在军界混了多年,威风已振,应该帮一帮他。”

正值三月游春时节,司马睿乘着肩舆,摆着全副仪仗,出外郊游,观看人们的修禊活动。

王敦和王导,还有一大帮北方名士就在后面恭恭敬敬地骑马跟随。

江东名士纪瞻、顾荣等人见了,都大吃一惊,不得不在路边拜谒。

王导因而再向司马睿献策说:“古代的帝王,莫不礼敬故老,访当地风俗民情,谦虚克己,倾心招纳贤才。何况现在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正是需要人才之时!顾荣、贺循,是江东有声望的名士,只要招纳了这两个人,别人自然就都肯来了。”

司马睿由是和王导前去造访贺循、顾荣,很快将两人招来。

吴地之人遂望风顺附,百姓归心。

司马睿以顾荣为军司,加散骑常侍;以贺循为吴国内史。其余的纪瞻、周玘、张闿等江东名流也都一一委以重任。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洛阳倾覆,江东就成了一方净土,中原士族大批大批南迁。

临沂王氏、太原王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颖川鄢陵(今河南郡陵西北)庾氏等望族都陆续渡江南下。

王导劝司马睿起用南迁人士中的贤人君子,与他们共大事。

司马睿有了过失,王导也能及时谏阻。司马睿偶尔喝酒,以醉废事,王导便耐心地帮助他戒酒。

荆、扬二州比较安定,人口众多,物产丰饶。王导为政,务在清静,他经常劝司马睿减少耗费,克己垂范,励精图治,以安定邦国。

两人君唱臣随,相得益彰,感情越来越深厚,司马睿称王导为“仲父”。。

一天,司马睿心血来潮,遂不无感激地对王导说:“卿就是我的萧何。”

王导却答道:“昔日秦政苛暴,百姓厌弃乱世,人们感念汉王刘邦的恩德,群起反秦,所以大功易成。自从曹魏立朝以来,直到我大晋太康时期,公卿士大夫及门阀世族,奢侈挥霍,相互攀比,先贤政教,逐步衰退,先朝治世法度,无人遵循。大大小小官吏,一昧沉溺于享乐之中,使得奸佞之徒有机可乘,终于亏损朝政大道。不过,否极必然泰来,此乃天道之常。大王要建立盖世之功勋,一统山河,管仲、乐毅这样的人才就会应时而生,但绝不是我这样平庸之辈所能比拟的。希望大王能深谋远虑,广择贤能。顾荣、贺循、纪瞻、周玘,都是江东的名士,大王能礼敬优待他们,则天下可安。”表现得非常有风格。

永嘉末年(公元312年),司马睿任王导为丹阳太守,加拜辅国将军。

王导上奏笺说:“当年的魏武帝曹操,是通达政理的君主。荀文若是功臣中最杰出的人,封爵也不过亭侯。曹冲是他最宠爱的儿子,也不过授别部司马之职。他用这样的做法处理事情,人们还能不谨慎吗!现在的执政者,不分贵贱贤愚,动辄便封以重爵尊号,赏赐旗鼓伞盖等仪仗,使得这些人攀比成风,且天子与官吏之间的界限含糊不清,朝廷的威望日见降低。我王导肩负重任,不能为朝廷收拾河山,却要开启混乱的起端,不切实际地贪窃名号,淆乱了朝廷礼法典章。所以,敬爱的大王,以后请慎重而不要轻易赐予臣下鼓盖等礼崇之物。现在,就从我王导开始,区别尊卑雅俗,端正臣下的信仰尊崇。”

司马睿听了,心悦诚服地下令道:“王导德重功高,为孤王所倚重,本想好好地表彰他一番,但他谦虚谨慎,严格约束自己,尽忠王事,以身作则。孤王必须顺从他的良好的愿望,促进他力纠弊端的良苦用心和举动。”拜其为宁远将军,不久又加振威将军。

西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晋愍帝司马邺在长安即位,王导被征为吏部郎,但他没有接受。因为愍帝名为司马邺,为避讳,建邺从此改为建康。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091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