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五万年简史——宦官专权:唐玄宗为何如此信任高力士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12 00:06:31 0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唐朝后期历史上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也就是宦官专政。

在谈这个之前,我们要知道宦官专政这件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最严重的主要是三个时代,也就是东汉、唐和明。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代靠近,或者是一些文学作品的影响,以至于我们很多人一说起宦官专政,头脑当中想到的就是明朝的那些太监。但是实际上宦官专政最严重的时代是唐代,不是明代。因为唐代的宦官可以杀皇帝,可以拥立皇帝,可以掌握军队,当然更可以杀宰相、杀大臣。这种事情在明代,即便是魏忠贤这个级别的大宦官也极难做得出来。所以如果要论宦官专政,唐朝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宦官历来都被认为不是好人,但我还是那句话,我们很难用好坏来评价历史人物。一般人都认为宦官不是好人,可是皇帝为什么要信赖他们呢?唐朝有好几位皇帝,都是死于宦官之手,我们提到的唐朝后期最有作为的皇帝——唐宪宗——就是如此。其实皇帝信赖宦官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我们认为宦官乃刑余之人,是些不正常的人。甚至一提起宦官,我们都能够脑补出半阴半阳的样子来。但是对于生长于深宫之中的那些皇子来说,宦官和宫女是他们自幼常见的两种人,他们并不觉得这些人有什么不正常。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有个现象,宠信宦官往往是一个王朝中期后期的现象,开国君主极少有人信赖宦官。那些成长于深宫之中的皇子,对宦官且不说多么亲近,起码并不觉得他们有什么不正常。

另外宦官的问题还牵扯到中国政治史上一个屡次出现的现象,就是近侍之臣的外廷化问题。这个跟宦官有什么关系呢?要知道,在中国的官制史上有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君主本身具有二元性:一方面他们是天下的君主,一副高大全的形象,这是对外的;另一方面对内而言,他往往有一些自己的私人欲望需要满足,有些自己的私人事务需要进行办理。可是,这些事如果交给外朝大臣来处理是不合适的,因此皇帝总是会扶持自己身边的近臣,把这些事情交给他们来办。更何况皇帝有时候出于与外朝大臣相对抗这样的一个目的,也会扶植自己身边的一些近臣。

比方说汉朝为了分宰相职权,汉武帝那个年代开始大力地扶持身边的一些近侍之臣,如尚书、侍中这些人,而尚书、侍中这些官职,原本真的只是在皇帝身边服务的一些近侍之臣,级别并不高。但是久而久之,他们由于被皇帝用来对抗外边的相权,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到了隋唐时期演变成了所谓的三省六部制。可是一旦到了这个阶段,他们也就变成了新的所谓外朝了。那么皇帝就需要扶植起新的近侍之臣来对抗外朝。

比方说唐玄宗时期出现了翰林学士、翰林待诏,翰林苑建立起来了。翰林院原本建立的时候,仅仅是皇帝的顾问机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陪皇帝娱乐的,比方说有斗鸡供奉、棋待诏,还有一些画工。但即便是这样的机构,后来也被皇帝委任去做一些机密之事。久而久之,他们的势力也开始出现了壮大的迹象,甚至翰林院、翰林学士到了宋朝以后也完成了自己的外廷化。所以说中国历史上这样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

而宦官有一个好处,虽然同样是皇帝的近侍之臣,但是由于生理缺陷,他们不可能变得外廷化。对于皇帝来说,这个特别重要,这些宦官自小陪着自己长大,能帮助自己办一些事情,而且又不用担心他们的势力坐大,变成所谓的外朝与自己形成新的对抗。久而久之,宦官的势力就这样被培养起来。宦官满足了皇帝二元性当中一端的需求。所以对于皇帝来说,他们是需要宦官这样一种人群存在的。

因此我们不要拿我们的道德评判体系来看待宦官,觉得宦官好像由于生理缺陷,为人、心术大多数都不正。历史没有那么简单。历朝历代的皇帝之所以不约而同地用他们,足以证明宦官的存在起码对于皇帝来说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而且这里我们必须指出,唐朝的宦官专政实际上是在唐太宗时期就已经出现端倪了的。我们讲一个唐太宗的故事。虽然是第二位皇帝,但唐太宗实际上可以被视为唐朝的开国君主。唐太宗对宦官并不是一味地信赖,甚至扶持宦官,唐太宗终其一生没有这样的行为。但是有一次宰相房玄龄和高士廉遇到少府少监窦德素,然后就问了一句:“北门近何营缮?(北面正在搞什么工程呢?)”这里顺便解释一下,唐朝有所谓南衙北司之城,北司指的是在北边宫城里服务的宦官的机构,南衙指的是在宫城南部以及皇城之内的宰相官衙。所以外朝大臣与宦官之间的斗争,我们称之为南衙北司之争。当然,唐太宗时期并没有南衙北司之争。但是当南衙的这些宰相问起北司正在搞什么营缮的时候,唐太宗却怒了。唐太宗对房玄龄和高士廉说:“君但知南衙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这个话充分体现出唐太宗的心理,即使是雄才大略如唐太宗,一个对宦官并不信赖的人,但是在他眼睛里,宦官的事仍然是自己的私人事务,宰相无权过问。我北门搞营缮,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啊?所以这件事情很有代表性,它被视为南衙北司之争中皇帝心理的一种体现。

实际上,在唐玄宗时期,宦官专权的口子已经被打开了。这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唐玄宗开始任用宦官担任监军使。监军使使得宦官的权力渗透到了军队这个领域当中来,而军队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第二体现在唐玄宗对高力士的信赖。高力士一生对唐玄宗忠心耿耿,大概是唐朝最有名的一位宦官了,而且高力士在唐玄宗早年的政治斗争当中,帮助唐玄宗做了非常多的事,所以官拜将军、知内侍省事。玄宗对高力士的信赖可以说无以复加,以至于高力士在宫廷之外可以有私宅、有自己的家人、有自己的家眷。我这里顺便说一下,唐朝大宦官都是要结婚的,而且都是有孩子的,当然都是养子。为什么呢?他们要在形式上保持一个完整人生的这样的印象。

但是高力士几乎不到自家去过夜,他晚上一般都住在大殿之外。原因是唐玄宗说过“力士当上,我寝乃安”,意思是说只有高力士在外边值班,我晚上睡觉才能够安宁。当时高力士权势大到什么地步呢?皇帝见了他不呼其名而直呼其将军;太子见了,称高力士为兄;其他的王、公主见了高力士,称他为翁或者爹。当时很多宰相的任免,唐玄宗也都征询过高力士的意见,这里边包括宇文融、李林甫、韦坚、安禄山、杨国忠等这些人。一言以蔽之,高力士对政局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

话说回来,高力士个人的品行是相当不错的。制度方面的缺口这时已经完全打开了,可是正是由于高力士个人的品行,使得唐朝的宦官专权推迟出现了。高力士有弄权的条件,但是他本人并不弄权,高力士对唐玄宗始终是忠心耿耿,而且他一切行为的出发点是维护皇帝的权威,维护皇帝的利益。比方说在李林甫权势最高涨的时候,高力士曾经不止一次地劝说唐玄宗,“威权不可假于他人”,意思是警告唐玄宗,你不要让宰相的权势过大,大权还是要你自己来掌握。高力士这么说也是因为那时候唐玄宗倦政怠政,也就是诗歌当中所说的“从此君王不早朝”。高力士为此反复地劝说过他。

高力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的确有些人是倚仗着他说好话,而得登高位,但是一旦这些人因为危害到了皇帝的利益,而被法办之后,要想找高力士说情,高力士绝不开这个口。而且后来我们也知道,安史之乱后,唐玄宗被架空成了太上皇,高力士在内侍省也失势了,被流放到南方。在南方,他得到消息说唐玄宗去世了,当即口吐鲜血,就这样死了。以至后来唐玄宗陵墓总共就两座陪葬墓,一个是肃宗的生母杨氏的陪葬墓,还有一个就是高力士的墓。高力士对唐玄宗那是真正的忠诚,也正是他的这种自我约束,使得宦官专权推迟出现了,可是这不见得是个好事。因为当时唐玄宗权威尚足,中央的威望尚在,但在这个阶段内,高力士通过对个人的约束,使得宦官专权这个问题看起来不那么突出,同时也就失去了最佳的预防和解决的机会。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257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