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细说隋唐4:隋初功臣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6-25 13:47:52 0


某一姓欲得天下,必有一大批文臣武将的追随辅弼,事业若是成功,这批人也就成了元勋功臣。对待功臣,历朝基本上有两种做法:一是刘邦、朱元璋式的,寻找理由,将视为后患的功臣予以诛灭;二是赵匡胤式的,在杯酒释兵权后,对功臣厚加优待。隋文帝对功臣的态度,大致在二者之间走出了一条道。

篇幅有限,在这里不能一一详述功臣事迹,只能捡主要的举其大略。

李穆,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对宇文泰的事业有杰出的贡献,为北周大功臣,被赐铁券,可恕“十死”。

杨坚执政,尉迟迥起兵反抗,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并州总管李穆,成为双方力争的关键人物。李穆不顾儿子李士荣的反对,把宝押到了杨坚一边,他扣押了尉迟迥的使者,派人去晋见杨坚,并赠送了熨斗与十三环金带,其寓意分别为“熨平天下”与“夺取天下”。

接着,李穆公开亮出旗帜,将尉迟迥之子尉迟谊擒送杨坚,对尉迟迥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再献密表给杨坚,明确表示支持他的政治作为,进行劝进。

杨坚在走上皇位前,为表示尊敬和感激,对进京的李穆说,如此做是听从了他的劝告。李穆得到优礼,进为太师,满门为官,赦免百死。杨坚给了朝廷中最大的荣耀。

李穆是隋朝少见的寿终正寝的功臣,平安的活到了七十七岁。

梁睿,安定(今甘肃平凉)人,他比李穆晚一辈,和宇文泰的儿子们相处得极好,在北周历任高官。

北周末年,梁睿投靠了杨坚,被命前去益州,代有造反嫌疑的王谦为总管。他尚在途中,王谦已树起了反旗。由此,他被任命为行军元帅,率军二十万进行讨伐。经过多次激战,擒住了穷途末路的王谦,推至市口斩首,平定了叛乱。

梁睿声震西川,加上他恩威并重,各少数民族纷纷闻风归顺,甚得当地民心。惟有南宁一地不肯宾服。梁睿以远振威名与有益军国为由,请求杨坚批准,让他领军继续深入,促使南宁归化。这本是好事,然好猜疑的杨坚,顾及镇守蜀中的将帅常拥兵自重,担心梁睿步其后尘,遂以天下初定,民心未安为由给回绝了。

杨坚的“阴惮”,使得梁睿的处境非常难堪。幸得文臣薛道衡入蜀,为他出了个妙计。他按计而行,进献密表,劝杨坚符合天意民心,早登九五。他挠到了杨坚的痒处,由此改变了对梁睿的态度。

隋朝建立,梁睿成了功臣。

平陈之际,他进了策;对付突厥,他又进了策。隋文帝没用其策,但嘉奖了他的忠诚。

梁睿是聪明的,他知道自己远在巴蜀,又手握重兵,不敢怎样表忠心、献孝心,究竟犯了君主的忌。在隋文帝应允后,他放弃了益州总管之职,回到京师。他明确表示了功成身退的意思,托病在家,杜门不出。为防当年入蜀威名过盛而招忌的教训,大量接受贿赂以自秽。他终于保住了身家性命,但及其苦闷。在郁郁寡欢的境遇下,他走完了人生的道路。

刘昉,博陵望都(今河北安定)人。他是北周功臣之子,因善于逢迎,讨周宣帝欢心,而“宠冠一时”。

刘昉本被暗定为辅政大臣,然周宣帝临终前已不能言语。为了确保自己的前程,刘昉引出了有名声、有势力的杨坚来辅政。杨坚心中甚喜,表面却假惺惺的退让。刘昉为逼他就范,说:“公要做,请速做;如不做,我当自为。”话说到这般地步,杨坚不再推让。出于名正言顺的考虑,刘昉不惜伪造“圣旨”,命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

登台的周静帝虽幼小,然北周宗室也不是无人。皇叔汉王宇文赞,以首席宗室成员的身份,积极地参与了朝政,与杨坚平分秋色。刘昉设了一计,弄来一些美妓,献给宇文赞,并动听的要他:“眼下政局紊乱,王不如先去享受人生,待局面平静之后,再来当天子。”也想当皇帝的宇文赞信以为真,由此离开了权力中心。

刘昉为杨坚连建两大“定策之功”,被拜为上大将军,封黄国公。他与沛国公郑译出力最多,人称“黄、沛”。时人形容他们如何帮助杨坚取得执政大权时说:“刘昉牵前,郑译推后。”

牵前的刘昉,和杨坚的密切关系未能保持多久。他性格粗放,贪图财利,居功自傲。他先是拒绝前往抗御尉迟迥的韦孝宽部监军,后王谦、司马消难相继举兵,他不与杨坚分忧,却游玩纵酒,耽误了大量的要事。杨坚削除了他的丞相府司马的职位,登位之后,又改封他为舒国公,让他闲居无事。

疏远日久,刘昉开始恼恨,他不甘就此结束政治生涯,遂与也被隋文帝冷落的名将梁士彦、宇文忻结成团伙,准备发动政变,推梁士彦为帝。图谋泄露,他们一起被逮捕归案,处以死刑。

郑译,荥阳开封(今属河南)人。他凭着与周宣帝早年的特殊交情,被封沛国公,获得特地为他所设的上大夫一职。

郑译和杨坚有同窗之谊,从相貌到地位,他一直看好杨坚,由是倾心相结。杨坚为周宣帝所忌,他极力安慰杨坚,并为杨坚谋得南征陈朝的最高军事长官。周宣帝病危,他和刘昉密谋,引杨坚为辅政大臣。

杨坚辅政,遭到忠于北周皇室的御正中大夫颜之仪的反对。颜之仪联结宦官,准备推大将军宇文仲执政。闻讯的郑译先下手为强,带兵直入内宫,拘捕了一系列参与密谋的人员,为杨坚扫清了政治障碍。

郑译获得的报酬是:恕“十死”,先后出任相府长史、天官都府司会,总令六府之事。他是杨坚最亲密的心腹,可随便出入杨坚的卧室,杨坚对他言听计从。

然郑译为人轻浮,长于计谋而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无心处理公务,而忙着贪赃受贿。杨坚逐渐产生厌恶之感,对他开始疏远,暗地关照官员遇事不要向他禀报。郑译明白自己的处境后,急忙向杨坚请罪,稍稍改善了彼此的关系。

与刘昉一样,在杨坚走上皇位后,郑译的状况是外荣内竖。他请道士为他设坛祈福,被人告发,受到了谴责。他不孝,与母亲别居,隋文帝削了他的职,并数落他不再有良谋奇策,一味卖官鬻爵:“若留之于世,在人为不道之臣;戮之于朝,入地为不孝之鬼。宜与母亲共居,熟读《孝经》。”

念着郑译的功,隋文帝最后还是网开一面,将他外放为地方官,后召回恢复爵位,让他参与整理音律,以此颐养天年。

相比刘昉的下场,郑译还算不幸中之大幸。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1258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