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上古遗韵

诸神的探索——舜

历史大观园 上古遗韵 2020-07-13 00:16:33 0

风里隐约传来哭声。旷野里,跪着一个孩子,才十岁多。他仰面朝天,满脸都是泪水。一边哭,一边不停地喊着妈妈。

他的妈妈已经不在了,早就死了。

他的爸爸重又娶了一个妻子。这个后妈总是打他。爸爸也打。开始的时候用手,用竹棒,他就挨着,一声不吭。后来,竟然拿起粗粗的木棒,没头没脑就砸过来了,他只好逃掉。如果不逃掉,就被打死了。可是能逃到哪里去呢?他只能来到这无人的旷野里,对着天哭泣。他想,如果妈妈在就好了,就有人护着他,他就不会受这样的苦了。

这个孩子叫舜。因为眼睛里长着双瞳,又名重华。他的父亲是个瞎子,人又糊涂得厉害,人们叫他瞽叟(gǔ sōu)。瞽叟眼睛看不见,手里总抱着一把长方形的瑟,一天到晚叮叮咚咚地拨弄着。瑟本是伏羲造的,有五十根弦。黄帝听素女弹奏,听着觉得太悲伤,就去掉一半的弦,变成二十五根。瞽叟还觉得弦太多,他只要弹上去有个曲调,热闹就行,就又减了十根,变成十五弦。舜只要听这瑟的声音,就知道父亲的心情。如果父亲心情恶劣,他就躲得远远的;父亲心情要是愉快,他就回家来。

父亲和后母原先对他还没有这么暴虐,转折点是他弟弟象的出生。有了象,后母一心要把他害死,好让象成为唯一的继承人。

象从小就顽劣刁蛮,对舜总是吆三喝四,稍微有点不如意,就向父母告状。免不了,舜又得挨一顿毒打。舜对他小心翼翼,时刻看他的脸色。要是象高高兴兴,他就能安稳一会儿。要是象不高兴了,舜就紧张了。父母总是在找借口责罚他,而且每次都是往死里打。

这样的日子一天天地熬着。舜终于稍稍长大了,他立即离开家,跑到了历山。

历山离舜原先姚墟的家也不远,是一座才七八米高的小山,孤零零地立着,周围有一大片荒地。舜一个人跑到这里,盖了一座草棚,开出一块地,勤恳地耕种起来。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独自一个人过活。虽然孤单,却自由自在,再不怕有人责罚了。然而靠自己一个人,耕不了多少地。历山附近常有成群的大象出没,他就想办法驯服了一头象。人们看到大象耕地的情景,惊呆了,把舜看作神人一般。大象耕起地来,又快又好。大家就一个个来跟他学。舜从小被家人欺侮,在忍让中养成了好脾气,知道该怎么与人相处。他就尽心教他们驯象,帮他们种地。来历山的人越来越多了。

本来不大的一座山,周围的土地很快就被瓜分。地少人多,彼此之间因为田界的事,常常有争执。舜不计较。若是有人占了他的田地,他就让一让。这么让来让去,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田地,慢慢就没有了。天下之大,总有立足之处,那就换一个地方从头开始吧。舜简单收拾一下行李,又独自一人上路了。

这一次,他去了十多里外的雷泽。

舜一走,历山下的人们若有所失。想起舜的大度与好脾气,扪心自问,都觉得惭愧。他们再也不好意思争来夺去,田界能让就让一让,尽量和睦相处。

雷泽是很大的一片水域。伏羲的母亲就是在这里踩了雷神的大脚印,回家后怀孕的。雷神后来被黄帝派人杀死了,用他的骨头做成了敲鼓的槌。这是一大片丰饶的渔场。既然种不了地,舜就改行打鱼。

雷泽里的水域,也是有好有坏。舜有种特别的本领。他知道哪里的鱼多,几乎每天都有好的收获。人们就跟着他,舜在哪里打鱼,他们就在哪里打。舜看到人多起来,就把新发现的好渔场让给他们。他不与人争夺,去找下一个渔场。人们呢,尾随而至。万事最好忍让,不让又怎样呢?舜就再换地方。就这样,舜把找到的好渔场,一个一个让给了别人。虽然雷泽广大,可是渐渐地,舜也找不到更好的渔场了。

舜只好再次离开。

雷泽的渔人,没人一直霸占一处水域,谁都可以来。这是舜留下来的谦让传统。当年,他可是连自己的居所都让给别人的。他走了,留下个好风气。

这一次,舜跑到了黄河边上。离雷泽也不太远。他改行制陶。

舜是聪明人,做一样精一样。很快,他就掌握了制陶的秘诀。他做出的陶器又好看又结实,要的人很多。舜制陶的名声很快就传了出去。这是一门好手艺,很多人都要来学,舜就教他们。舜制陶的手艺代代相传。周朝时,舜的一个名叫阏父的后代,因为制陶的手艺精湛,被周文王请去当了陶正。周武王甚至把自己的长女大姬嫁给了他的儿子妫(guī)满,并封他做了陈国的王。

制陶需要帮手。舜欢迎人们来做他的学徒。来的人多了,这里就热闹起来,慢慢竟成了四乡八里的制陶中心。陶器家家都要用,络绎不绝的人拿粮食鱼肉来这里交换。一年下来,这里慢慢聚集成了一个小村子。到了第二年,就成了热闹的镇子。第三年,几乎就是一个小城了。舜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生活,再也不用东跑西跑了。

有人问舜,你在历山耕田,最后田地都不要了。打鱼呢,连自己的房子也让给了别人。为什么啊?舜说,我小时候日子太苦了。父母弟弟对我那样,我都默默忍了下来。能让,就让一让。对人好一点,自己过得也舒服。计较太多,只有更苦。

苦难不只是能酝酿美德,也许还有隐忍与不甘,还有不可遏止的努力向上的意志。人们把这样的忍让、努力与意志,解释成“棒打出孝子”。于是舜“孝”的名声远远传扬开去。

这个时候,尧已经老了,正在四处寻访贤才,好把天子的位置让出来。有一天,大臣们跟他说,有个舜,是个纯孝之人。他的父亲糊涂,母亲自私,弟弟顽劣,他还一心感化他们,尽孝尽心。尧听说过舜,但是不知道他真正的为人怎样,就说:我来考察考察。

尧考察的方法很特别。他把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他要看看舜是怎么管理一个家的。如果能把这样一个复杂的家管理好,应该也能治理好天下。

喜从天降。舜放下手上制陶的活计,赶紧迎娶新娘。

尧送的嫁妆十分贵重。一张琴,几件细葛布的衣裳,一群牛羊,还给他盖了藏粮食的仓库。

舜把家安在离父亲不远的地方。这样可以让妻子更方便去照顾他瞎了眼的父亲。尧看中他,正是因为听说他是个“孝子”。父母越是对他不好,他反过来就要更对他们好。不管怎么说,不能让尧觉得看错了人。

舜的父亲、后母和弟弟,弄不清舜怎么交了这样的好运。看他的日子突然红火了,更是嫉妒万分。三个人合在一起密谋。要是把舜弄死。照族里的规矩,舜一死,财产就归他们了。

瞽叟来喊舜,要他去帮忙修理谷仓。舜答应了,放下手里的事赶过去。

等舜爬到屋顶上,刚掀了茅草要修理,瞽叟就抽掉上屋的梯子,在底下点起一把火。木头搭成的房子,火一点,腾一下就烧起来了。加上这是一个大风天,火很快就蔓延开来。整个屋子一下子成了火海。后母和象都跑出来看,站得远远的,哈哈笑着。瞽叟也跑到一边,听着火烧木头的噼噼啪啪的声音。

舜惊惶起来,火苗已经烧到脚下了。左看右看,旁边只有一个遮太阳的大斗笠。竹子做的,还算结实。舜也没有其他办法,就双手举起斗笠,牢牢地抓着,纵身往远处一跳。因为是个大风天,风托着斗笠,虽然吃不住人的重量,可是毕竟让人往下落得慢了些。舜跌在地上,挣扎着爬起来,动一动,还好,没有受伤。

过了些日子,瞽叟又来喊舜,让他去帮忙淘一淘井。娥皇、女英不让他去。上回的事她们都知道,恐怕这一次去又没什么好事。舜说,父亲来喊,不能不去,小心就是。

舜下到井底下,正挖着,系他下来的绳子就被割断了,掉在了他的头上。舜刚要仰头,上面的泥就如雨点一般落下来。舜大声叫喊,没人答应,只有回声嗡嗡地响着。泥还在不断地往下落。

象在井外面,使劲地挖泥填埋,满头满脸都是汗。下面一点声音也没有了。象收住手,回头跟站在身后的父亲母亲说:“这回算是死了。”

“这个主意是我出的。”象和父母回到家里,开始商量财产的分配,“两个嫂子归我,另外,那张琴也归我。其他的就都归你们两位老人家。”

瞽叟和妻子欢喜地点点头。

象跑到舜的家,娥皇和女英迎出来。象说,不好了,舜淘井被压在里面死了。姐妹两个一听,失声痛哭起来。象自己进了屋,东看西看,找到了挂在墙上的那张琴,取下来,摆好,铮的一声,试了试弦。

这时候,瞽叟在妻子的搀扶下也走了过来,他用手到处摸索着。房子、牛羊,家里的用具,都是他们的了。

象已经调好了音,快活地弹奏起来。在琴声里面,隐约夹着里屋两姐妹凄凉的哭声。

琴正弹得好,舜进来了。象一抬头,表情立即凝固在脸上,嗫嚅着说道:“我、我正在想你呢,心里很难过。”

舜说:“是。我知道。”

舜被埋在井里,没办法,就朝旁边挖,然后斜斜地朝上挖,好不容易才挖了一个洞,从里面爬出来。

这一次,瞽叟和象都知道自己做得太过分了,打算摆一桌酒席,请舜来,好好向他道个歉。

舜在家里迟疑着。他的心已经被彻底伤透了。他也知道,这一次,他们是一不做而不休,一定要他的命了。去,白白送死。不去,孝的名声从此就败了。

娥皇说,不就是喝酒嘛,我给你一粒药,你吃了去,保你没事。她们姐妹毕竟是尧的女儿,懂得一些舜不知道的手段。舜不明白,可还是听她们的。

到了晚上,瞽叟和象亲切地陪着,后母也热情地倒酒,一杯一杯。家里一缸酒都要见底了,舜还不见醉。他们原本知道舜的酒量,想等他喝醉,一刀把他杀掉的。可是看他倒像是越喝越清醒了。只要舜醒着,就不好动手。因为舜虽然看起来相貌平常,皮肤黑黑的,脸上没有胡须,个子也算不得多高,可是因为一直辛勤干活,手上却有把力气。象绝对不是他的对手。

夜已经深了,酒也没有了。舜告辞回家。象自己的舌头都直了。垂头丧气地坐着,说不出一句话。

尧听女儿们说了舜的事,沉吟半晌。舜能忍,这一点是无疑的了。可是其他能力怎样呢?

《史记》上说,尧让舜监察朝中的官员,官员们的工作就有条不紊。又让他迎接外宾,来访的人都感到很愉快。然后再派他去考察山林川泽。有一次,舜进到大森林里,遇到暴风雨,人人以为他会迷失在里面,没想到他还是走了出来。尧认为,暴雨中的大森林,如此错综复杂,舜都能轻而易举找到回家路径,这是圣人才能做到的啊,管理国家不就是这样吗?就下决心把位子传给舜。这时候,对舜的考察已经三年了。在这三年里,并不是人人都认可舜的。韩非子在《外储说》里写道:“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共工也说了同样的话。尧还是不听,选了一个好日子,把天下让给了舜,自己退下来,颐养天年。

舜做了天子之后,性格慢慢有了变化。从前的他是质朴恭谦、委曲求全的人,现在变得霸气十足。

舜到四方去巡视了一圈。回来之后,先是杀了治水的鲧。鲧是朝廷里最有能力的大臣,却反对尧把位子让给舜。在舜巡视到他治水的地界时,召见他,他也不肯来。他治水的工作,也没有完成。舜下令把他给杀了。

尧当初咨询谁可以接他的帝位时,大臣讙兜说共工善于聚集人力,做成了许多事业,可以让给他。这个共工是那个触倒不周山的共工的后代,因为能力强,尧让他负责国家的水利建设和房屋建筑。但把帝位让给他,尧觉得他还不够。共工也像鲧一样明确反对把帝位传给舜。舜接了帝位,说共工是个骄纵邪恶之人,把他流放到幽陵。那个推荐共工的讙兜呢,舜把他流放到南方的崇山。讙兜是颛顼的儿子,心高气傲,气愤不平,投南海死了。《山海经》记载,南方有个讙头国,那里的人长着鸟嘴,身上有翅膀,以海里的鱼为食。《神异经》上又说,这种人很厉害,不怕风雨和禽兽。他们就是讙兜的后代。

三苗一族这时也起来叛乱。舜用武力把他们打败,让他们迁到遥远的三危山。后来周穆王西游的时候,还曾遇到过这些被放逐的人的后代。他们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国家,叫重氏之国。三苗是一个大族,他们的祖先就是与黄帝血战的蚩尤,那时叫九黎。他们身上流着桀骜不驯的血,不断起来造反,又一败再败,子孙流散到各地。

在舜登基为帝的时候,有一个远方国家派了使者来祝贺。因为他们听说舜是一个孝子,这和他们的传统是一致的。这个国家名叫孝养之国,据说跟蚩尤是同族的,一般人都能活到三百岁。他们用茅草或者树皮编织成衣服。人死了就放在旷野里。这时野兽会为他挖一个坑,鸟儿会衔来泥土盖在上面。家里人会为死者雕一个像,供在家里,当他还活着一般对待。这里的人一个个骁勇善战,牙齿能咬得动金石,手上有千钧之力。用手挖地,竟能挖出泉水。他们还善于驯养禽兽。甚至到海里捉蛟龙回来养在家里,留到祭祀的时候用。他们的到来,让舜特别高兴。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国家诸侯,终于都臣服于他了。

这个时候,南到交阯、北户,西到戎、氐(dī)、羌,北到山戎、发、息慎,东到长夷、鸟夷都成为舜的天下。舜让乐官夔作曲来歌之咏之。

据说夔只有一只脚,却有音乐的天赋,尧的时候就是有名的乐官。他曾经聆听山川溪谷的自然天籁,写出听了就能心平气和、神游天外的《大章》。到了舜的时代,又被委以重用。黄帝战蚩尤时,曾在东海里捕杀了能发出巨响的独脚神兽夔,用它的皮蒙成了鼓。或许是因为此人作的曲好,有一种如夔鼓般的魔力,而且,又都只有一只脚,就给他取名为夔了。

据说他作的曲子,用石磬敲击起来,连飞禽走兽听到了也会随之起舞。他创作的名曲《九韶》更是名满天下。后来孔子听到了《九韶》之后,竟然“三月不知肉味”。感慨万分地说,这已经是“尽善尽美”了。

据说《九韶》改自帝喾的《九招》。又有人说是由禹创作的。

禹是鲧的儿子。鲧因为治水不力,被杀死了。尸体被扔在羽山底下,过了三年也不腐烂。有人用吴刀把他的肚子划开来,生出了禹。

鲧死了,洪水依然四处肆虐。大家都说禹能治水。舜就说:“禹,汝平水土。”

父亲鲧因为治水不成被杀了,禹心里既害怕又紧张,工作起来不分日夜。在外奔波了十三年,有三次从家门口路过,听到儿子在里面哭,他也不敢回家看一看。大水终于被他成功治理,驯服平静地东流入海。天下再次安定下来。

舜是知人善任的。他令大禹冶水,又让皋陶(gāo yáo)管理司法,伯夷负责礼,倕管建设,益掌山泽,弃管理农业,契(xiè)负责教育,由龙接待宾客。这些人在尧时,就被任用了,但没有清晰的分工。现在舜让他们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皋陶的长相比较奇特,脸色青中带绿,嘴长长的,朝外伸出来。皋陶是个铁面无私的人,什么疑难的案子到他手上,立时就能断个明白。他有一个好助手,是一头神兽,叫獬豸(xiè zhì),有牛那么大,额上长着一支独角。它听得懂人的话,辨别是非曲直。两人相争,它会用角把理亏的人触倒。在南京明孝陵的神道上,至今还立着这神兽巨大的石雕。有了这么一个帮手,皋陶自然就断案如神了。

掌管礼仪的伯夷知人善用,就是他向尧推荐了舜。现在舜即位为帝,他又辅佐舜来治理天下。倕呢?他是帝喾的孙子,又叫有倕、巧倕,是当时最著名的能工巧匠。他灵巧的手指,几乎无所不能,创造出了许多奇异的器物。后来的青铜器上,还铸着他的样子。由他来管理全国的建设,那是极合适的。

弃就是小时候曾经一再被抛弃的后稷,在乡下练成了种植庄稼的好本事。据说稷和麦就是他培植出来的。尧赐他姓姬,是后来周人的始祖。担任司徒的契,就是《诗经》里写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中商人的始祖。他是帝喾的儿子,也是一个极有能力之人。在他的教育之下,天下很快就百姓和亲。而那位使得远方之人都慕名而至的龙是怎样一个人,不清楚。或许是个擅于养龙之人,才以龙为名。刚刚就有人献了两条毛龙给舜。来人的国家叫南浔国,那里有个很深的洞穴,直通地脉,里面生活着毛龙、毛鱼。有时候它们会浮上来在水泽里蜕骨。大概就在这时,人们抓了两条,一雌一雄,就给舜送了过来。舜特意安排了会养龙的豢龙氏养着。

能干的大臣们还有秦始皇的祖先益、长寿的彭祖等,这些能力非凡的大臣,有几十人,舜一一给他们安排了合适的职位,让他们各展所长。这些人里面,立功最大的是禹。治水的禹牺牲了个人的安逸,却在牺牲的过程中赢得了天下人心。舜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应民心,立禹为继承人,并且,还得显示出对禹的无比推崇,这才是贤人的样子!于是,舜要求让皋陶立下法令,要求众人都以禹为榜样。

时光如飞。舜三十岁时,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五十岁时摄行天子之事,尧退休。舜五十八岁时尧去世,六十一岁正式即位为帝。一百岁时,在苍梧之野去世。

《史记》上说舜是到南方去巡狩的时候,死在了苍梧之野。苍梧山又名九疑山,舜就葬在这座山上。所谓巡狩,就是巡行视察诸侯的业绩。舜在年轻时,曾受尧的命令,替他去巡狩四方。

《淮南子·脩(xiū)务训》上又说,舜是去征伐三苗时,死在苍梧的。三苗一直不肯降服,不断起兵争斗。尧时征过三苗,舜曾派兵征过三苗,后来禹又征伐三苗。

然而巡狩和征三苗这两种说法,都很可疑。《尚书》上说舜九十三岁时,觉得处理政务已经很疲倦,把帝位禅让给了禹:“汝惟不怠,总朕师。”——你是不会懈怠的,替我统领人民吧。怎么到了一百岁,还有精力亲自去边疆巡视,甚至上战场杀敌呢?司马光说,如果舜能亲自去巡狩,干吗多年前就把位子让给禹?他猜测舜没有远行,就死在中原。

又有人说,舜一定是出走了,而且是迫于无奈出走的。他离开国都的时候,几乎是独自前行,只带走了儿子商均。那么多有名的大臣,竟然没有一个随行。而且走得很匆忙,妻子娥皇与女英都没来得及一起走。是舜先走,她们才在后面赶来。她们终于没有追上舜。到湘江时,就听到舜去世的噩耗,两个人抱着身旁的翠竹失声痛哭。哭了一番之后,投湘江自尽了。那些被她们泪水浸染的竹子,早已变得斑斑点点,而且再不消退,仿佛要永远刻着她们心中的思念与悲伤。娥皇、女英死了之后,被封为湘水之神。这些泪迹斑斑的竹子就叫潇湘竹,又叫湘妃竹。

逼舜的是谁呢?只有禹。禹是不会忘记父亲的惨死的。舜唯一能做的,只有远远地离开中原。到哪里去呢?到弟弟象那里去。

舜即位为帝后,把弟弟象封在了有庳(bì)。有庳就是有鼻,又名鼻墟。或许因为象封在这里,就顺着他的名字,叫这里为有鼻了。

孟子的学生万章曾经问他:“象不仁到极点了,舜还把他封在有鼻。别人不仁,舜就诛杀。自己弟弟就分封,为什么?”

孟子说:“自己当了天子,不应该让弟弟穷困潦倒。其实也不算是封他。舜是派了官吏来管理这里的,只是让象有个地方生活罢了。所以,也有人说舜其实是把弟弟放逐了。”

据说象封到有鼻之后,改恶从善,竟然把这里治理得很好。他死之后,人们还给他立了祠祭祀他。这座象祠,直到唐朝才被一个叫薛伯高的刺史毁掉。

象所在的有鼻,就在苍梧山旁边。舜去世之后,象还经常来苍梧山祭祀他。

据说舜死之后,一种名叫凭霄雀的鸟,衔土为他垒成了坟。这是一种成群结队的奇鸟,嘴里能吐如云雾般的五色彩气。它们有时在丹海边上玩闹,有时飞到苍梧山。它们来的时候,会衔来一种青砂珠。鸟儿太多了,一粒一粒堆起来,竟然积成一个珠丘。这些珠子非常细小,风轻轻吹过,会飞起来,就像尘埃一样浮在空中。所以又叫珠尘。这些珠尘后来慢慢变成了石头,据说有采药的人,还曾在山里捡到过。圆圆的小石子,光光滑滑,闪着青光。

奇怪的是,尧的儿子丹朱也随舜来到苍梧山。《山海经·海内南经》上说:“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丹朱与舜本有过矛盾,或许在晚年他们又和好了。舜毕竟是他的姐夫。或者,他们从来就不曾失和。或许,他们只是遇到同样的迫害,一起亡命而已。

尧把帝位让给舜。舜把帝位让给了禹。这是我们赞叹了几千年的禅让。这禅让的背后是人性的高贵,还是有着万般的无奈?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gyy/2363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