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东汉征北匈奴的第二次战役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6-05 21:46:00 0


一、东汉第二次征北匈奴战役前汉匈战和形势的变化

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春,奉车都尉窦固,谒者仆射祭彤、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来苗等四路大军进击北匈奴后,当年北匈奴派兵入袭云中,兵至渔阳,太守廉范击退敌军。汉明帝随即遣使者高弘发三郡之兵追击匈奴军,未获战果而归。

东汉夺占伊吾卢地区之后不久,便派假司马班超出使西域,略定西域诸国,以驱除匈奴在西域的势力。

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十一月,东汉王朝命奉车都尉窦固率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共1.4万骑,出敦煌昆仑塞,向西域地区的匈奴势力进攻。首先击败了白山一带的匈奴部族于蒲类海上,接着便向车师诸国进击。窦固当时因车师后王国路途较远,山高谷深,便想先攻取车师王国,但耿秉却认为攻取了车师后王国,前王则不战自降。于是,汉军按照耿秉的主张,攻取了车师后王国,车师前王闻讯而降。东汉王朝按照西汉时期的政策,设置了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以陈睦为都护,司马耿恭为戊校尉,谒者关宠为己校尉。

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春,二月,窦固率军回京后,北匈奴便命左鹿蠡王率领骑兵2万进攻车师,车师后王安得被匈奴军斩杀,后来在耿恭的奋力抵抗之下,匈奴兵被迫撤走。七月,匈奴军又来攻打耿恭军,仍未奏效,撤军而退。当年八月,汉明帝病故,由太子刘俎即位,称汉章帝。此时,匈奴又乘机向西域都护进攻。十一月,北匈奴围攻已校尉关宠,车师诸国又叛离汉朝,归降匈奴,并与匈奴共同进围戊校尉耿恭。耿恭率吏卒苦战数月,兵疲食尽,只好煮铠甲和弩弓上的皮革为食,已处于极度困苦之中。但耿恭与士卒精诚团结,抱定决战到底的决心,城中已只剩数十人,仍顽强坚持作战。单于料耿恭已处绝境,必然降服,便派人劝耿恭投降,许诺赐以白屋王。耿恭怒杀匈奴来使,单于更加震怒,加紧围攻汉军,仍不能取胜。

关宠上书天子求救,汉章帝命公卿议定对策,大司空第五伦认为不应发兵救援。司徒鲍昱怒斥了第五伦的观点,认为耿恭等忠勇抗击匈奴的众兵,已处危难之地,如若不救,外长蛮夷的威风,内伤忠勇将士之志,以后边疆再有战事,将无人拼死而战。章帝遂命耿秉为征西将军屯兵酒泉,行太守事。命酒泉太守段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共7000人前往救援耿恭等军。段彭军击破车师,斩首3800人,俘敌3000余,北匈奴之军惊退。车师又降于汉。接着派兵2000解救被围困之耿恭军,乘夜入城。耿恭军仅剩24人,在返回汉边境的途中,由于匈奴军紧紧追赶,汉军且战且走,耿恭的士卒体力极度虚弱,又死去13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此时期之内,东汉与匈奴战争的残酷景况。

二、北匈奴的逐渐衰落

建初二年(公元77年)三月,东汉撤网伊吾卢屯兵,北匈奴遂又占据车师诸国。但自此以后,北匈奴便逐渐衰落。建初八年(公元83年)夏,六月,北匈奴三木楼訾大人稽留斯等率3.8万人,马2万匹、牛羊10余万,至五原塞向东汉降服。汉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十二月,武威太守孟云奉诏与北匈奴互通关市,北单于遣大且渠伊莫訾王等,驱赶牛马万余头与汉客商交易,汉边境官吏盛情接待北匈奴官吏,汉匈关系稍稍趋向缓和。但南单于听说此事,乃秘密派遣兵马出上郡,抄掠北匈奴的牛马。元和二年(公元85年)正月,北匈奴大人车利、涿兵等率部投降汉朝。前后降服者73批。北匈奴更加衰落,各部落众叛亲离。当年秋,南匈奴进击北匈奴温禺犊王部,双方战于涿邪山,南匈奴军斩杀了温禺犊王而归。此时,北匈奴已处于南匈奴攻其前,丁零寇其后,鲜卑击其左,西域侵其右的困境。

章和元年(公元87年),鲜卑人出兵进击北匈奴左地,斩北匈奴优留单于,北庭大乱。屈兰、储卑、胡部须等58部,共20余万人,胜兵8000人,至公中、五原、朔方、北地郡降于东汉王朝,北匈奴已濒临彻底失败的前夜。

三、东汉征北匈奴第二决战役的起因

汉章帝于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病故,由太子刘肇即位,称汉和帝。和帝由于只有10岁,便由其母窦皇太后执政。窦太后精明干练,东汉政权至汉和帝时虽已开始呈现退坡迹象,但窦太后为首的东汉统治集团,仍有乘光武中兴以来的余威,恢复汉武帝时期强盛局面的雄心。

此时,一些有利的外因条件也为东汉征匈奴提供了良好的战机。其一是班超在西域地区已节节取胜;其二是北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争立单干的斗争,内部四分五裂。

南匈奴屯屠何单于,见北匈奴内部大乱,且连遭灾荒,遂想借机出兵并灭北单于,统一匈奴全境。于是,便上书请求汉朝也同时出兵协助。屯屠何在上天子书中说:“臣与诸王骨都侯及新降渠帅杂议方略,皆日宜及北虏分争,出兵讨伐,破北戍南,并为一国,令汉家长无北念。又今月八日,新降右须日逐鲜堂轻从虏庭远来诣臣,言北虏诸部多欲内顾,但耻自发遣,故未有至者。若出兵奔击,必有响应。今年不往,恐复并壹。”屯屠何单于同时建议:发南匈奴国中之精兵,以左谷蠡王师子、左呼衍日逐王须訾率骑兵1万出朔方;左贤王安国,右大且渠王交勒苏率骑兵1万出居延塞;屯屠何自率骑兵万余人屯五原、朔方塞以为拒守。并请求天子派轨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及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郡诸太守同时率军北进。请北地、安定太守率兵各屯守要塞,以防不测。屯屠何奏告汉朝说,其各部兵马将于九月调集河上,请天子准其所请。

四、东汉兴兵前的争议和决策

东汉王朝接到南匈奴屯屠何单于的奏章之后,窦太后便以单干之书令耿秉读阅。耿秉看罢进宫说:“过去汉武帝统一天下,欲使匈奴臣服,可惜天不作美,未能如愿。宣帝时期,呼韩邪单于降服,边境安定,全国统一,吏民休养生息60余年。至王莽篡位,变更单于称号,引起动乱,单于遂叛离汉朝。乌桓、鲜卑归顺汉朝后,威镇四夷,其效如此。现在天赐良机,北匈奴内部纷争,南匈奴主动请求倾国出动,征伐北虏,以夷制夷,国家之利,应予准奏”。耿秉并表示深受皇恩,愿为国家效命。

窦太后赞同耿秉之议,但尚书宋意却反对耿秉的建议。认为夷狄反复无常,在其力量强时即侵凌弱者。白汉兴以来,国家数度征伐匈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白鲜卑归顺以后,斩获匈奴万数,夷虏相攻,汉坐享大功,且未费一兵一卒。如若听信南匈奴之策,让其吞并北匈奴,则鲜卑人必然受到限制。鲜卑外不能侵掠匈奴,内不能向汉朝请功,必然侵掠汉边境。宋意建议说:“今北虏西遁,请求和亲,宜因其归附,以为外扦,巍巍之业,无以过此。若引兵费赋,以顺南虏(指南匈奴),则坐失上略,去安即危矣。诚不可许。”

窦太后经过抉择,决意按耿秉议,发兵进击北匈奴,但同时也采纳宋意之议,不使南北匈奴合并为一国,以利分而治之。东汉三公九卿得知太后决意进兵,一齐向太后进谏,力图阻止此次征战,被窦太后回绝,决心以窦宪为车骑将军,统率汉匈联军,戴罪出征。

五、东汉北匈奴两军作战序列

东汉军

统帅车骑将军窦宪

副将执金吾耿秉

将领度辽将军邓鸿

副校尉阎盘

司马耿夔

司马耿谭

中护军班固

军司马吴汜

军司马梁讽

司马任尚

司马赵博

南奴匈军

统帅屯屠何单干

将领左谷蠡王师子

右呼衍日逐王须訾

左贤王安国

右大且渠王交勒苏

汉匈联军总兵力4.8万余骑兵

北匈奴军

统帅北匈奴单于

将领温犊须王

日逐王

温吾夫渠王柳鞮

右温禹鞮王

总兵力失考

六、东汉匈奴双方作战策划

汉军第二次征匈奴战役,从部队的编成到作战目标,都进行了详尽的策划和周密的准备。汉军决定发北军五校之军:步兵,长水、射声、屯骑、越骑,出动黎阳营、雍营之军,调发缘边12郡的精骑(云中、定襄、雁门、代部、朔方、五原、上郡,西河、安定、北地,渔阳、上谷郡);选拔边境郡县的鲜卑、乌桓等羌胡骑兵,此外还有南匈奴之精锐骑兵。东汉将这些骑兵编组为三路大军,分别向北匈奴进军,约期会师于涿邪山(阿尔泰山东脉及约今蒙古戈壁阿尔泰山西部地区),以期歼灭北单干之军。

北匈奴对汉军的此次进攻,似无恰当对策,故招致惨败。

七、东汉征北匈奴第二次战役作战经过

此次战役历经三个阶段,北匈奴经汉军三次打击,便宣告灭亡。

一、阶段作战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六月,汉军统帅车骑将军窦宪开始率三路大军出发。

车骑将军窦宪与执金吾耿秉各率精骑4000,会同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的1万骑兵,共1.8万骑,由朔方郡的鸡鹿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境)北进;南匈奴单于屯屠何,率匈奴万余骑兵出满夷谷(今内蒙古固阳县境);度辽将军邓鸿及缘边义从羌胡8000骑,会同南匈奴左贤王安国所率之1万骑兵出稠阳塞(今内蒙古包头地区)。三路大军齐向涿邪山进发。为保障主力的安全,窦宪派出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率左谷蠡王师子和右呼衍王须訾等1万精骑为先锋。当汉军进至稽落山(今蒙古吉尔连察汗岭西北)地区时,与北单于统率的主力展开激战,大败北匈奴军。北匈奴军溃散,北单于遁走。汉军猛烈追杀,一直追至私渠比鞑海(今蒙古邦察干湖),斩杀匈奴名王以下1.3万人,获马牛羊等百万多头。温犊须、日逐、温吾、夫渠王柳千等81部率众归降者,前后达20多万人。窦宪,耿秉等登上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远离边塞3000里,令中护军班固刻石作铭,记述汉军的威德和丰功。

窦宪派出了军司马吴汜、梁讽,携带金帛去招降北单于,然后班师回朝。

吴汜、梁讽在追赶单于的途中,又接受了1万多人的投降,进至西海(今蒙古杜尔格湖)才迫及单于。吴汜等向北单于宣明汉朝的威德,赐单于以金帛等物,单于表示降服,愿意仿效呼韩邪单于,做汉的藩属,保国安民,于是,便随吴汜等率众东返。当他们到达私渠北鞑海地区时,得知汉军已班师入塞,单于乃派其弟右温鞮王入朝奉侍。

窦宪征匈奴的胜利,朝中大喜,窦太后派使者持节至五原拜窦宪为大将军,封武阳侯、食邑两万户。窦宪坚决不受,窦宪回京后,又被封为冠军侯,食邑两万户,仍坚决不受封赏。

二、作战阶段北匈奴单于弟入侍后,汉以北单于未能亲自入朝,认为北单于不是真心诚服,窦宪遂准备第二次征讨北匈奴。

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五月,窦宪派副校尉阎盘率2000骑兵进击屯驻于伊吾卢地区的北匈奴军,阎窦军旋即将匈奴军击破,占领了伊吾卢地区,车师前后王均遣子入侍。

汉和帝永元二年七月,窦宪率军出屯凉州,并以侍中邓叠为征西将军,做自己的副手。窦宪统辖陇西、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敦煌、酒泉等郡兵马。

北单于见汉送回其弟右温禺千王,知道汉王朝责怪,于是便准备亲自入朝,并派出使者入塞通告。窦宪派班固、梁讽前往迎接。这时,南匈奴又上书请求出兵击灭北匈奴,接着便命左谷蠡王师子等率领左右两部8000骑兵出鸡鹿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境)。中郎将耿谭命从事前往监护南匈奴军。南匈奴军出塞后,顺利进至涿邪山,留下辎重,轻兵疾进奔袭北单于庭。左部兵从北面越过西海(今蒙古杜尔格湖和哈腊湖以北),进至河云(今蒙古乌布苏诺尔省沃勒吉附近)地区;右部兵从匈奴河水(今蒙古拜达里格河)以西,绕过天山(今蒙古杭爱山东脉),南渡甘微河(今蒙古札布汗河)。两军会合后,乘夜包围了北单于本部。北单于大惊,率精兵千余人与南匈奴军激战。北单于负伤落马,又慌忙爬上马去,仅率轻骑数10人而逃。南匈奴军缴获了北单子的玉玺、俘获阏氏及男女5人,斩首8000人,俘虏数千人。这时,南匈奴已相当强盛,拥有人口3.4万户,共23万多人,胜兵5万多人。

三、阶段作战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大将军窦宪鉴于北匈奴遭南匈奴打击后,已极度衰弱,遂想彻底将北匈奴击灭。于是便于二月,派左校尉耿夔、司马任尚,率军出居延塞,将北单于部包围于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似在今新疆阿勒泰附近地区),大破北匈奴军,俘获北单于母,斩名王以下5000多人。北单于逃走,不知所向。耿夔等率军出塞5000多里而还,这是自汉代出兵以来,最远的一次进军。朝廷为表彰耿夔的功勋,封其为粟邑侯。

北单于弟右谷蠡王子除鞑自立为单于,率右温禺鞑王、骨都侯以下数千人,驻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地区,遣使者入塞。大将军窦宪上书,请立于除鞑为北单于。朝廷允诺,并于永元四年(公元92年),命耿夔出使北匈奴授北单子玺绶,同时以中郎将任尚持节护卫,屯驻于伊吾,与南单于同等对待。至此,实现了窦太后既征服北匈奴,又与南匈奴分而治之的战略企图。

八、汉匈双方战后的动态

北匈奴平定后不久,永元四年(公元92年)大将军窦宪被诛。永元五年(公元93年),于除鞬单于复叛离汉朝,率部众北迁,汉王朝遂派将兵长史王辅,率骑兵千人与中郎将任尚共同追击北匈奴,旋即将北单子于除鞬斩杀,尽歼北匈奴之军。

自北匈奴衰败以来,北方的鲜卑部族势力日渐强盛,乘北匈奴的节节败退,逐渐据有北匈奴的疆域,流散于北匈奴故地的匈奴部落也尽为鲜卑所有,东汉北方一个更为强大的敌人,正在孕育成长之中。

东汉征北匈奴第二次战役评述

东汉征匈奴之战,历经汉明帝与和帝两代帝王之奋战,终于于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将北匈奴彻底击败,并于其后两年,灭亡了北匈奴。从而,使汉代北部边患由此暂时解除,中国北方地区遂被东汉王朝统一。东汉王朝这一战争壮举,为推动中国历史的进程起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作用。

东汉征匈奴战争的胜利,既依靠了统一战争正义性,又有其制胜的一些特定历史因素。基本的有以下几点:

东汉国力的强盛经济实力的强弱是自古以来构成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东汉王朝自汉光武帝刘秀即位,至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1年)窦固第一次征匈奴之前,经历了四五十年的发展经济、休养生息阶段,一扫西汉末年衰微败破的动乱局面,进入了一个国富兵强的兴盛时期。这就为战争准备了较为充足的人力物力条件,从而使战争的胜利有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东汉政略和战略的正确东汉时期,从窦固至窦宪两次征匈奴战役,都是以羌胡、鲜卑、乌桓、南匈奴与汉军组成联合部队,这一正确的战略决策,使汉军占有了明显的战略优势。它把汉朝先进的治军和作战思想以及先进的兵器,与羌胡骑兵的骠悍勇猛揉为一体,匈奴骑兵自然不是东汉军队的对手,这是东汉军队制胜匈奴最恰当的科学战略结构。然而,历代史学界有些人却把东汉征匈奴的胜利归结为“以夷制夷”的结果,这不能不是以封建的正统观念推导出来的皮毛之见。

匈奴统治集团的四分五裂,国力的日趋衰落,使其难以与强大的东汉中央政权相抗衡一方面匈奴分裂为南北单于之后,南匈奴附汉,与汉族杂居,不断接受汉族先进政治与经济文化的影响,政治安定,六畜兴旺,吏民安居乐业,对北匈奴诸部日益产生着巨大的吸引力,使北匈奴一些部落不断分化出来,逃归南匈奴;另一方面,北匈奴不断发生单子争立事件,统治集团内部互相猜忌仇杀,难以形成对外作战的整体力量。再加之当时北匈奴连年受到旱蝗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北匈奴失去了起码的战争潜力。因而,北匈奴的国力江河日下,在东汉重兵集团的打击之下,便冰消瓦解。

东汉征匈奴的胜利还仰赖于一批能征惯战之将诸如窦固、窦宪、耿秉,耿夔、任尚等,颇具将帅才能,窦宪、耿秉在统率汉军征匈奴的第二次战役之第一阶段作战中,实际已将北匈奴基本扫平,斩匈奴名王以下1.3万人,获牲畜百万头,匈奴一些显贵王侯81部,共20万众降于东汉,北匈奴的彻底覆亡已是指日可待。第二阶段作战时,窦宪又使南匈奴军几乎将北单于一举歼灭。第三阶段作战,东汉王朝抓住战机,派出精骑,将北单于余部歼于金微山。窦宪等从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六月,至永元三年(公元91年)二月的19个月期间,连续三次进击北匈奴,以及中间穿插的击灭伊吾卢地区北匈奴势力的作战,环环相扣,挥洒有序,充分体现了东汉诸将的统兵御众之能。据《后汉书·耿弁列传》记载耿秉的事绩说“秉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侯,明要誓,有警,军陈立成,士卒皆乐为死”,“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流血。”然而,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往往使杰出将帅难逃“声威震主”的厄运。窦宪终于在帝后权力之争中,被迫令自杀。耿秉虽早于窦宪先亡,但也被贬入了窦氏党羽之列,撤除了他的封地。

史学家范晔,在论述窦宪之功勋与卫青、霍去病相比时,慨叹之余疾呼,窦宪仅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荡平匈奴,“列其功庸,兼茂于前多矣”。对不但不称颂他的功绩,反而遭迫令自杀的结局,愤愤不平,进而引用东方朔的话说:“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暗喻将相之才受重用还是遭遗弃截然不同的下场。这在客观上揭示了封建社会吞噬人才的弊端,包含着值得深思的哲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480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