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简明正史——郑兴 郑众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22 22:50:04 0


郑 兴 字少赣,河南开封(今河南开封西南)人。年轻时研读《公羊春秋》,后又精通《左氏春秋》,同学者皆以他为师。王莽天凤年间,郑兴率门人从刘歆讨论《左传》大义,刘歆十分欣赏郑兴的才华,让他撰写《左传》条例、章句、传诂,并参校《三统历》。

更始称帝,以司直李松代理丞相之事,派其先入长安,李松即以郑兴为长史,令其还迎更始西迁。当时,更始部将均为关东人,他们劝更始留在洛阳。郑兴对更始说:“陛下兴起于荆楚之地,权威尚未确立,而您一旦称帝,关西豪杰争诛王莽,开关迎接汉军,其原因在于天下同受王氏虐政之苦,人人思念汉室旧德遗惠。如今您不去抚恤关西的百姓,我担心他们将对您失去信心,盗贼也会再次猖獗起来。《春秋》记‘齐小白入齐’,而不称齐桓为侯,正是由于桓公当时尚未祭祀祖庙。现在人们提出先定赤眉,后入关中,乃是舍本求末,恐怕国家从此不得不以函谷关为边塞了,即使您占有洛阳,依然无法高枕无忧。”更始回答说:“我下定决心西迁。”他拜郑兴为谏议大夫,派其安集关西及朔方、凉、益诸州,还拜凉州刺史。后来,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通渭西北)有人叛变,攻杀郡守,郑兴受到牵连而被免官。

其时赤眉攻入关中,东行之路阻塞。郑兴被迫依附隗嚣,隗嚣对他颇为优待,但郑兴却因屈从隗嚣而感到羞耻,托病不起。隗嚣妄自尊大,甚至以周文王自诩,与部将商议,准备称王。郑兴劝隗嚣说:“当年的周文王,三分天下已有其二,仍然服从于殷王。武王即位,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又以未知天命而止。高祖征伐多年,仍然只用沛公的名义。现在您既无宗周之祚,又无高祖之功,却要轻易称王,必将招致祸患,恐怕是不可取的。”隗嚣最终虽未称王,但却滥设官职,以抬高自己的地位。郑兴再次劝阻说:“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都是王者之器,并非人臣所应私授。此举不能增加实力,却会损害名声。”隗嚣迫于舆论的压力,放弃了初衷。

建武六年(30),隗嚣派长子隗恂进京,作为东汉方面的人质。启程前,郑兴请求与恂一道东行,归葬父母。隗嚣拒绝了他的请求,并将他的住宅迁徙,增加了他的官秩。郑兴进见隗嚣说:“以往遭遇赤眉之乱,因为我是您的旧僚,所以前来投靠。我听说孝敬父母,就要在他们生前以礼侍奉,死后以礼安葬。如今我由于父母未能归葬本土,请求东行,如果您为我安排新宅、增加官秩,我就放弃东归之请,无异于以归葬父母为诱饵,是极其无礼的。那样的话,您怎么还能任用我呢?”隗嚣说:“难道我真的留不住你吗?”郑兴说:“您有七郡之地,拥羌胡之众,如果能归顺汉朝,必定可以保全自己的地位。我是一个从俗之人,靠您的扶植,不患晋升无路。这次我为父母之事向您提出请求,如果您不放心,我愿将妻儿留下,自己独自东归。”隗嚣被郑兴所感动,最终将他与妻儿一起放行了。

郑兴东归后,曾与他同寓陇右的侍御史杜林,将其推荐给光武。光武任命他为太中大夫。

建武七年(31)三月,郑兴借日晦之机上疏,反对光武任用功臣,提出任用功臣则不能举贤。其奏多为光武所采纳。光武推崇谶纬,欲用谶语决断郊祀之事,他向郑兴征询,郑兴却说自己不用谶纬。光武十分生气,责问他说:“你不用谶纬,是不是想否定谶纬?”郑兴大为惶恐,连忙解释:“其实是我孤陋寡闻,绝非要否定谶纬。”光武才逐渐消了气。此后郑兴多次议论政事,总是依循儒学名教,然而由于他轻视谶纬之学,最终仍未得到光武的重用。

建武九年(33),郑兴赴津乡(今湖北沙市西北),监督征南大将军、积弩将军营。征南大将军岑彭被刺客暗杀,于是郑兴领征南大将军营,与大司马吴汉共击公孙述。公孙述死后,光武令郑兴留驻成都。不久,侍御史举报郑兴私买奴婢,郑兴因此降职为莲勺(今陕西蒲城南)令。当时经战乱之后,郡县荒残,郑兴准备修理城郭,推行礼教,但尚未实行即被免官。

郑兴喜好古文经学,对《左传》、《周官》尤为擅长,又精通历数,当时名儒杜林、桓谭、卫宏等人,都曾向他请教。传习《左传》的学者,大多师法郑兴,而当时的贾逵承袭父业,自成一家,因此有《左传》郑、贾之学。郑兴自莲勺令离任后,放弃仕途,客居阌乡教授经学,三公屡次征辟,他都不肯就任,最终死于家中。

郑 众(?—83) 字仲师,郑兴之子。年十二,从父学《左传》,颇为勤奋。他究明《三统历》,写出《春秋难记条例》,兼通《易》、《诗》诸经,知名于世。建武年间,皇太子及山阳王刘荆,通过虎贲中郎将梁松向郑众赠送丝织品,想请郑众入宫,讲论经义。郑众认为汉朝严禁太子、宗王擅自与外人交往,拒绝接受礼物。梁松强迫他服从,郑众表示:“与其触犯法律,不如守法而死。”太子、山阳王听说此事,都十分惊奇,也不再逼迫郑众进宫。梁松有罪入狱,其宾客多受牵连,只有郑众一人未遭指控。

永平年间,郑众为司空府所辟,以明经给事中,迁越骑校尉,仍留给事中。当时,北匈奴派人请求和亲,明帝于永平八年(65),遣郑众持节出使北匈奴。郑众抵达北单于庭,单于要他下拜,郑众不肯屈服。单于大怒,派兵将其围困,断绝水、火,想要迫使郑众就范。郑众拔刀宣誓,欲为汉朝尽忠,单于担心他自杀,只好解除围困,又另派使者随郑众回京。大臣朝议打算派人去见单于,以示回报,郑众上书表示反对。他认为北单于此举,意在离间汉朝与南匈奴的关系,迫使西域诸国继续臣服。如果与其交往,势必引起南匈奴的猜疑,造成新的边患。明帝不从,再次派郑众出使。郑众提出:“臣前次因不向匈奴下拜,而招致其仇视,所以派兵将臣围困。这次出使,必然遭其凌辱。臣实在不愿持大汉之节,对单于下拜。如果匈奴逼臣服从,将会损害大汉的名声。”明帝依然不听,郑众不得已而行。途中又连续上书,坚持己见。明帝下诏对郑众严厉斥责,并将他追还,羁押于廷尉之狱。后遇赦免,返回家乡。

明帝后来接见匈奴使者时,询问郑众与单于争执之事。匈奴使者称:匈奴人中传说郑众英勇不屈,可以同西汉时的苏武相比。明帝于是召郑众为军司马,令其与虎贲中郎将马廖进军车师国。郑众至敦煌,拜中郎将,监护西域。此后匈奴攻车师,围戊己校尉,郑众发兵救之。迁武威太守,谨修边备,使匈奴不敢犯塞。又迁左冯翊,为政有名于时。

建初六年(81),郑众代邓彪为大司农。当时章帝考虑恢复盐铁官,郑众提出异议。章帝屡次下诏批评郑众,甚至令其遭到弹劾,郑众终未改变主张,而章帝也固执己见。郑众在位,以清正著称。后来他奉诏作《春秋删》十九篇。

建初八年(83),郑众死在任上。

评:东汉建国,借谶语以造声势。故建武之初,谶纬盛行一时。郑兴以古文名家,世称《左传》郑氏之学,却因不善谶纬,而遭光武排斥。郑兴南征公孙述,以一代儒宗,反欲以军功显达,其时之特殊风气,于此可见一斑。郑众秉承父业,以明经为晋身之阶。他出使北匈奴,誓死维护汉朝之尊严,终不为单于武力所屈,堪与前世苏武媲美。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724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