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讲历史—— 董仲舒主张抬高圣人,却抬高了解经者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13 13:09:33 0

董仲舒的学问根基来自《公羊传》,但他大幅地改造了《公羊传》对经典的基本主张。

《公羊传》认定《春秋》是以曲笔写成的,这也就意味着《公羊传》认为,《春秋》表面的文字与其要呈现的道理之间是有差距的,所以《春秋》才需要《公羊传》来进行解释。《春秋》背后的语言观是复杂的,语言与事实、语言与道理,不是直接、简单的呈示的。其中,真正重要的事实、道理,不能以语言直接地表达,必须迂回曲折地表达;还有,它的语言中始终包含值得进一步探究的奥秘,我们不该等闲听过、看过即止。

《公羊传》的一段有名的文字,将这种态度表现得很清楚。这段文字针对的是《春秋·僖公十六年》的记载:“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春秋》的原文说的是在同一个月内,在宋国出现的两个异象,它们被记录了下来,但《公羊传》特别强调《春秋》记录的方式是有特别道理的。

比如,《春秋》记录“陨石”的情况时,先“陨”后“石”,这是因为人先看到天上有东西掉下来,这个过程是“陨”;后来察看了,才知道掉下来的是“石”;然后数一数,掉下来的陨石总共有五颗。《春秋》用这种方式记录“陨石”的情况,却又以不一样的顺序记录“六鹢”的情况。它先说“六”再说“鹢”,这是因为人抬头先看到有六只鸟在天上飞;仔细看后,才知道那是“鹢”;再仔细看才发现,哇,不得了,这六只鸟不寻常,它们竟然是倒着飞的!

《公羊传》想要说的是,要用语言来对应现实没那么容易,必须以小心考究的态度为之。而《春秋》的巨大贡献,就在于它示范了这样的态度,以尽量达到精确,避免语言混乱,并符合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还要符合当时的封建礼仪规范。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正名”。

董仲舒却不是这样理解“正名”的。他的说法是“名者,圣人之所以真万物也”。其中,主语是“圣人”,谓语是“真”,宾语是“万物”。意思是,“名”是圣人用来使万物变得真切的工具或手段。如此更加抬高了圣人的地位,也改变了圣人和语言间的关系。

《公羊传》只是主张圣人最懂得如何运用语言来贴近真实,董仲舒却主张圣人借由语言赋予万物真实。换句话说,圣人怎么说,万物就随着圣人的说法而具有怎样的性质,不仅圣人具有掌握、赋予万物真性的神秘力量,连圣人使用的语言,也变成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神秘工具。

如此一来,圣人所说的语言,就不再是准确反映万物了,而是可以让万物成真的权威。圣人之言在真理的权威地位上高于现实的经验,相应地,解释圣人之言的人与行为,也被抬高到一个不一样的层次上。

《公羊传》的“传者”角色,表示它是诠释者,它将圣人之言中种种复杂的考虑揭露出来,这让我们明了,并得以更了解圣人之意,也更能准确地掌握圣人所要传达的经验或道理等。但董仲舒就不再是这样的诠释者,而是真理语言的控制者,他了解圣人在说什么,也就相当于他知道这世界万物怎样才是真的。

董仲舒的态度当然是崇经,然而他推崇儒家经典的方式,实际上更抬高了解释经书的人,且给予“解经者”更大的权威与自由,他们可以借圣人之名、经典之名塑造他们相信的真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383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