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讲历史—— 董仲舒构建的意识形态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13 13:09:28 0

《春秋》用简要的方式记录大事。如旱灾、水灾、蝗灾、火灾……这些理所当然都是大事。同时,它会记录人事上的重大变化。自然灾异与人事变化,原本只是因为在同一段时间内发生,所以在《春秋》的经文里是并列出现的。然而,一旦相信《春秋》的曲笔,并积极地在经文中寻找微言大义,很容易就会认为这些并列的条文之间,有着因果关系。

董仲舒研读《春秋》后,建立了一个严格的世界观,他基本上不相信世界上有真正的偶然或意外。通过阴阳、五行的运作,所有的事物都彼此互相联结。也是通过阴阳、五行的运作,自然现象和人事行为也都彼此互相连动,人能影响自然,所以也就能从自然的现象反推人的作用。

比如某一年的夏天不热,在阴阳运作的逻辑中,这是阳气受到了侵害,阴气过盛所致的;对应在人事上,男人属阳,女人属阴,这就一定是有女人侵夺了男人权力或地位的现象。于是,现实中比较强势的女性,就会在这样的信念中被指责为使自然阴阳运行变乱的祸根。

对董仲舒来说,祖庙不可能意外地烧起来,更不可能是偶然造成了两座祖庙的先后失火。从严格的因果世界观来看,祖庙失火必然是感应于相应的人事变化才会发生的。祖庙失火是客观的事实,因此,从“天人感应”的因果原理推测其人事上的意义必然不会有客观的答案。所以,就连董仲舒亲近的学生吕步舒,都没法和老师董仲舒有一致的看法,甚至猜不出来老师董仲舒会如何解释这项因果。

《汉书·董仲舒传》这样说:“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因此,看起来,董仲舒有很大的影响力,他是汉武帝朝种种“隆儒”,即抬高儒术地位制度的发动者。不过,只要看看在祖庙失火事件中董仲舒差点被杀,再加上他到胶西王的身边为相后,仓皇称病去职,我们就会明了,与其说董仲舒的影响力很大,不如说他的思想与文章刚好符合汉武帝朝之需。

前面已提过,汉武帝即位时,整体的政治氛围已经在改变,围绕着汉武帝的,一群反对黄老道家无为原则的少壮派人士,他们想要有所作为,首先就要寻找到能够取代黄老无为的新思想。儒家思想的积极有为吸引了他们,而董仲舒为他们提供了从道家思想过渡到儒家思想的桥梁。

那就是保留了天,维持了对自然运作规律的推崇,建立了起自然和人事间不同的新关系。在董仲舒的新解释中,政治上的“德”等同于自然的“阳”,“刑”则等同于“阴”。自然运行是阴阳配合,而且阳上阴下,所以在政治上,相应也该“德”上“刑”下,且彼此按比例平衡。现实中有很多秦朝留下来的法家规定,使“刑戮妄加,民愁无聊”,也就是说人们时时受到种种刑罚的威胁或迫害,所以他们只能“亡逃山林”。

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来看,“刑”高于“德”,“任刑不任德”的人事行为,会对自然产生相应的失衡破坏。刑杀过度,阴气太重,压过了阳气,这就会使气候失调,如阴气重的冬天变长了;适合农作生产的春、夏,则因为阳气不足而变短了等。

如此一来,这就不是简单的民众逃亡问题了,而是变成了全面的四时不节,进而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全面的破坏。继续保持无为,不改变重刑的现况,不积极推行“德政”,那么社会的根基——农业生产将会瓦解。这样的理论,给汉武帝朝政治由被动转为主动提供了强大的基础。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成了汉武帝朝的代表性新意识形态,它呼应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并将这样的时代精神往前推进。这个思想体系套用了阴阳五行对自然运作的复杂分析,并和复杂的人事变化相对应。所有的自然现象都能有人事变化的解释,反过来,也几乎所有的人事变化,都能找到相应的自然现象。这是董仲舒的最大贡献。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382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