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大秦风云——胡亥篡位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08 22:29:36 0


河南沙丘。从远处渐渐走来秦始皇东巡的御驾,甚为壮观。只见旌旗招展,遮天蔽日,车轮滚滚,尘土飞扬。前有御林军鸣锣开道,内侍太监骑马奉引,带刀侍卫护驾前行;中间是六套清一色的黑骏马,天罗黄伞笼罩的金银车,左右宫娥才女手持罗扇护行,紧随御驾的凤辇、副车三十六乘,皂盖朱里,朱辎戈矛驽菔,浩浩荡荡;后有王侯公卿、文武百官参乘,禁卫军压阵,威风凛凛。沿途百姓相遇,避讳不及,便跪伏于地,不敢仰视。

秦始皇东巡,从春至夏,旅途奔波几千里,风风光光自不必说。由于他殚虑国事,又过度忧思长生不老,刚到知天命的岁数,就已经油尽灯枯,如何经得住寒暑交加,颠簸劳累,再加上美景、美女、美酒的诱惑,终于支撑不住太多的体力透支,一病不起。当御驾行止河南沙丘平台,秦始皇病情越来越严重,随驾御医虽然不离左右,却束手无策,只能尽最大努力,延续秦始皇的生命。

沙丘,曾是赵国故地,建有别驾行宫,历代赵王视察领地时下榻的地方。秦始皇本不情愿驻跸于此,可是这位力拔山河、豪气万丈的英明君主,却不得不屈服缠身的病魔,屈驾赵王宫。

秦始皇稍事休息,服下御医的续命回春丹,一路上稀里糊涂的他,也清醒了许多,他把中车府令赵高叫到身边,气息微弱地问道:“赵高,你知道在这里曾发生了什么?”

“陛下,九十年前,长安君赵章谋篡叛乱,被太子赵何幕僚李兑捕杀于此。”

“仅此而已?”

“陛下,赵王雍因此遭到幽闭,活活饿死宫中。”赵高想回避这个话题,可不敢不回答追问。

“你为什么选了这么倒霉的地方?”

“奴才该死。奴才只顾为陛下身体着急,却忘了这里曾发生的不吉利的事情,奴才愿受陛下惩罚。”

“罢啦。也许是天意。”

“陛下,要不找个巫师来驱去晦气,为陛下招安祈福。”

“别折腾了,朕想安静一会儿。”

“奴才这就伺候陛下躺下歇息。”

秦始皇听不得巫师术士的话,多少年来,这位绝顶聪明的圣人,像白痴一样,受到这些人的愚弄,尤其方士徐福求仙得道的鬼话,弄的他神魂颠倒,痴心不改,当徐福带着他毕生希望,一去不复返,方知上当受骗。秦始皇气愤至极,又不能爆发,生怕天下人耻笑,因而羞愧于胸,气滞血淤,鬼迷心窍,无药可救。

秦始皇在沙丘赵王宫,艰难地度过了一夜,当雄鸡破晓,他已经三魂失去了六魄,就像快要燃尽的蜡烛,在慢慢熬尽仅有的心血。他,一个笃信长生不老的帝王,最终明白求仙得道,无疑是水中捞月,镜中看花,清醒的自知来日不多,趁着明白,赶紧安排后事。他召唤中车府令赵高,传丞相李斯进见。

赵高看见秦始皇病入膏肓,已失去昔日的威风,多少年来卑躬屈膝的他,不再唯命是从,公然反抗圣命。他不但不派人去召见李斯,反而假传圣旨,拒绝大臣们的朝见,封闭一切消息,想独自一人得到始皇临终遗言,进而达到蓄谋已久、不可告人的目的。为了掩人耳目,赵高只把自己买通的御医召进宫中,既可瞒天过海,又能实现天大的阴谋,可谓一举两得。

秦始皇只剩下一口气,苟延残喘。本想等着李斯到来,再口授遗嘱,可是等不及了,只好在绝望中口传诏书,由赵高书写保存,并对赵高交代了最后几句遗言,然后呜乎哀哉。这位可以操纵天下人生死的活阎王,却无奈自己的生命的终结,带着不知多少遗恨,多少愿望,多少梦幻,离开了他不愿离开的人间。

秦始皇驾崩,暗自庆幸的赵高,立刻封锁了内宫,连自己信任的御医也被软禁,即使十几个死心塌地跟随的太监,也不准离开半步,内宫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禁锢的铁桶一般。一切安排就绪,赵高若无其事似的,秘密派谴执事太监召唤公子胡亥见驾。

胡亥看见父皇安详地躺在龙帐内熟睡的样子,幼稚地备感欣慰,甚至不敢惊动。当老师赵高假惺惺地哀悼,他才恍然醒悟,犹如五雷轰顶,脑海一片空白,慌乱得不知所措,本能驱使他刚要放声号啕,却被赵高捂住了嘴巴:“公子,陛下在外升天,形势十分严峻,国不可一日无主,当秘不发丧,公子大哭,岂不是把陛下升天的消息传了出去,这样会引起天下大乱的。”

“父皇驾崩,突遭天变,如何是好?沙丘离咸阳还有多远?御驾什么时间赶到咸阳?”

“公子,这不重要,眼下最重要的是继嗣大统,难道公子就漠不关心吗?”赵高可以毫不掩饰,无所顾忌地怂恿胡亥篡位,但他还是以模棱两可的口吻试探,既胆大妄为,又谨慎小心。

“继嗣大统,天意已定,当属长子扶苏,我何必关心呢?父皇的遗诏不会是第二个人吧?”胡亥从赵高的言语中,听出点微妙的玄机,心里虽有欲火,却装出无奈的举动,因为他很聪明,自己想说的话有人会说出来,当然要保持正人君子的风度。

“公子所言不错,陛下遗愿,确实是立长子扶苏,但并未明确下诏。如果遵循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祖制,谁来继位,不言而喻。可奴才担心公子您,身无寸功,脚无尺地,连个王的封号都得不到,太不公平了。”赵高常伴胡亥身边,对胡亥的秉性了如指掌。既然你装孙子,我就欲擒故纵抻着点,起码有个进退。

“命该如此,又有什么办法呢?”

“皇上送给公子扶苏的遗书,在奴才手里,御玺也在奴才手里,遗诏属于谁,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子应该明白吧?”

“老师所言,我还是听起来糊涂。虽然奢望人共有之,良机也能惠顾,可天命难违。”胡亥仍然装出仁慈笃厚的样子。

“公子,如果有机会、有条件,想不想继承大统呢?只要公子一句话,奴才就是肝脑涂地,也再所不辞。”赵高知道,胡亥装聋作哑,无非是让自己说出他想说的话,没必要拐弯抹角,就直截了当地打进了胡亥的心坎儿。

“废长立幼,篡权夺位,是大逆不道,违背父皇圣意,是大逆不孝,无道无孝,怎能让天下人臣服?”

“公子咋有这种想法呢?陛下的遗诏,就不能堵住天下人的嘴吗?”

“可我功名远不及皇兄,身边又无一兵一卒,和拥有几十万重兵的皇兄争夺皇位,这不是明明送死吗?”胡亥不是不想,是有所顾忌。

“皇上的神威何止几十万大军可比。公子扶苏远在边陲,闭塞得像个聋子,皇上的一句话就可让他束手就擒。如果公子扶苏永远闭上嘴,谁还敢和公子对抗呢?”

“老师曾经说过,孝道以言,忠君以行,如果我篡改遗诏,弑兄夺位,有违天命,师出无名,唯恐天下大乱,国家危亡,并且自身难保。”

“无谋断则事不举,无胆略则事不成。公子连树叶掉下来都怕砸坏脑袋,何以成就大事?天降大任于公子,还前怕狼后怕虎,优柔寡断,那只有甘居人下了。”

“我做梦都想像父皇那样,君临天下,为子民造福,使国家繁荣昌盛,彪炳青史,万世流芳。可我更担心此不义不孝之举,会遭到后世人的唾骂。”

“公子聪明绝顶,深受陛下宠爱,奴才常年跟随陛下,深知陛下的心意,大秦国之所以不立太子,就是陛下等待时机,传位于你,现在天赐良机,切莫错失。自古做大事的人,不拘小节,更不在乎后人的评说。卫君杀了父亲,天下百姓却感恩戴德;皇上把太皇后打入冷宫,幽闭弑弟,仍不失万民敬仰。公子遵照皇上遗诏继承大统,名正言顺,不应该有什么顾虑。”

“老师为国家大事殚精竭虑,我还有什么理由避重就轻呢?如果苍天有眼,父皇神明保佑,我能继承大统,老师就是子牙再世,不韦重生。”

“公子终于想通了。可是,若想顺利继承大统,光靠奴才一人宣布遗诏,是不能让大臣和黔首信服的,还必须借助丞相李斯的威望。只要李斯站在公子一边,继位就是顺理成章了。”

“李斯可是父皇最信任的大臣,他不会违背父皇的意志,废长立幼。”胡亥毕竟常伴父皇左右,耳濡目染,对宫廷斗争也略知一二,单凭得势的太监赵高,不能实现惊心动魄的宫庭政变,他早已想到丞相李斯,只是不便开口。

“奴才也担心李斯的头难剃啊。”赵高极有心计,他不但把皇上的脾气秉性揣摩得透透彻彻,而且把皇上身边的几位重臣的心理琢磨得清清楚楚,尤其对丞相李斯研究得淋漓尽致,说服他已成竹在胸,只是让胡亥知道他的举足轻重,并感恩戴德。因此,他虽有说服李斯的妙计,却故作忧虑,故弄玄虚,进而表明自己是冒着生命危险,赴汤蹈火,将来胡亥称帝,应该给予他所想得到的东西。

“那如何是好?”

“公子稍安勿躁,奴才自有办法。”

赵高自秦始皇病在途中,就在心里酝酿一个天大的阴谋。当一个受尽屈辱的人,被扭曲得灵魂出壳,无不演绎的是复仇,无时无刻不盘算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个宣泄的机会终于来了。他鹰一样的眼睛,那敏锐的目光,多年来一直集中在胡亥这个猎物上,也只有他的存在,是改变自己当奴才命运的唯一希望。如果服从始皇遗愿,拥护扶苏即位,自己将永无出头之日,永远在宦官的圈子里低声下气,失去做人的尊严。因为扶苏很有主见,且仁慈宽厚,百姓口碑胜过始皇,由蒙恬辅佐,那可是天下归心,皇权牢不可破。如果把胡亥扶到皇帝的位子,自己无疑是辅佐之功臣,必然得到胡亥的知恩图报。再者说,胡亥年少无主见,易于控制,就像棋盘上受困的老将,是自己任意摆弄的的一粒棋子。如果遂愿,就可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甚至成为大秦的无冕之王。

赵高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鼓动胡亥篡权夺位,除了自以为精心策划,稳操胜券之外,更多的是想拼死一搏,从奴才摇身一变,成为开国元勋,不再看人家的白眼,而让那些不可一世的王公贵族,耀武扬威的大臣,像狗一样跪伏在自己的脚下,让自己饱受凌辱的心灵,得到最大的抚慰和满足。还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利用胡亥的幼稚,把持朝政,做一个不是皇帝的皇帝。因此,赵高不惜一切,铤而走险。

赵高的第一步计划是勾结胡亥,拉大旗作虎皮。这个他心中有数,一个万民敬仰的九五之尊,对任何人都是极大的诱惑,更不用说对于有条件的皇子,胡亥做梦都在想,甚至无时不在捕捉机会。赵高正是洞悉胡亥的心理,利用这个先天的条件,达到自己卑鄙的目的。胡亥也同样,有人替自己说出大逆不道的话,求之不得,必然喜出望外,恨不得给赵高磕八个响头。

第二步计划,赵高要把自己最惧怕的蒙毅将军撵走。这对于他来说,并非难事,一个太监的能量,无非是借助钟馗打鬼,一道假圣旨就把蒙毅支到泰山,为皇上招安祈福,驱病消灾,赵高曾为此十分得意。

第三步计划,赵高必须说服李斯。他太了解这位拥有“老鼠哲学”的丞相了。一个楚国上蔡小吏,曾跟随战国末期名儒荀子学习驭人之术,学业尚未大成,便离开老师前往秦国谋取功名。李斯是个聪明人,他从不同环境的老鼠行为,悟出了一个深刻道理:市井流窜的老鼠,可怜巴巴,整天为觅食提心吊胆,而且果不饱腹,可官仓里的老鼠,一个个毛色油亮,肥食无忧,并依着官府的保护伞,横行无束,李斯由此联想到人生哲学。一个人如果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凭借靠山,背倚大树,即所谓的择高枝而栖。因此,李斯决定弃学,外觅高就,经过深思熟虑,他选中了势力强大的秦国。

李斯到了秦国,起初也是郁郁不得志,还差点被驱逐。正是他为了生存写下的《谏逐客令》,深受秦王赢政的赏识,从此如鱼得水,大有用武之地,很快拜相封侯。俗话说得好,穷人乍富,心里无主。一门心思只想荣华富贵的人,最容易见利忘义,也容易授人以柄,赵高正是利用李斯私心太重和贪念地位名利的弱点,缜密地想好策略,准备说服李斯和自己联手,扶胡亥篡位。赵高虽然对李斯了如指掌,但做到万无一失,也没有十分把握,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能豁出去。成功与否,生死之间,在此一举。赵高俘虏了胡亥,撵走了蒙毅,伪造好诏书之后,才派人去请丞相李斯前来见驾。

李斯诚惶诚恐地走进皇上的寝宫,跪伏于御驾前,口呼万岁。赵高假心假意上前扶起李斯,告诉他一个天大的不幸消息,李斯目瞠口呆。即刻,不顾一切地扑到幔帐里面,看见秦始皇已经驾崩,一时抑制不住悲痛,却被赵高制止了:“丞相,切不可以一人之悲,乱天下大事尔。皇上升天,谁不悲痛?丞相应以大秦安危为重。皇上驾崩在外,天下黔首得知,必引起慌乱,六国贵族得知,必挑起祸端。尤其那些手握重兵的大臣,倘若图谋不轨,如何是好?因此,微臣建议秘不发丧,等到了咸阳,再告之天下,此乃稳定大局的关键啊!请丞相三思。”

“这如何瞒得了?从沙丘到咸阳,就是日夜兼程,也得走半个月,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每天朝臣见驾,如何应付?朝臣不见皇上起居问候,必起疑心。再说现在天气炎热,皇上的御体如何保存?随车那些冰块,无疑杯水车薪。如果保护不好陛下,我们可都是罪该万死。”

“丞相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即使诏告天下,皇上就能安然无恙了吗?如果因皇上驾崩引起天下大乱,危及国家,孰轻孰重?丞相难道不掂量掂量吗?”

“是啊!只能如此。但此地不宜久留,应速速起驾,日夜兼程,赶回咸阳,并立刻派使前往上郡,召公子扶苏咸阳会丧。”李斯同意赵高秘不发丧的建议后,同时也没有忘记继位大事。

“丞相,陛下英明盖世,什么事都想到了,丞相只管稳定随行大臣的心,千万不能引起随行官员的慌乱。”

“还是中车府令想得周到。请赵大人尽快安排起驾,安抚大臣们的事由我来做。”于是,李斯开始顺着赵高指引的道走下去。

李斯宣布皇上偶感风寒,需要静养,暂时不用朝见的口喻,大臣们听了,虽有疑惑,尚不敢妄猜。

一切安排就绪后,御驾准备明日起程,赵高必须利用这段有限的歇息时间,说服李斯扶胡亥登位。但他并不急于求成,而是稳坐钓鱼台,只等鱼儿上钩。因为他知道李斯比谁都着急,所以不用上赶门儿,他会迫不及待来问个明白。果然不出赵高所料,李斯安顿好疑惑重重的大臣们,便急匆匆来见赵高。

“中车府令,情况危机,皇上临终时可留有遗诏?”

“丞相,赵王宫是什么地方?皇上迫不得已住进来,是自知病重,无力回天,能不想到后事吗?皇上早已拟好遗诏,只是准备御驾回宫,才诏告天下,可皇上万没想到沙丘驾崩,没来得及宣诏而已。不过,皇上曾多次向微臣透露,要立胡亥为太子,这次南巡,把胡亥带在身边,足以证明皇上良苦用心。”

“立胡亥为太子?皇上是不是无意所言。自古继嗣,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皇上虽然一气之下,放逐公子扶苏到边关,其实皇上的真正用意是磨炼打造,让他掌握更多的军事韬略,决无废弃之意。”

“丞相在皇上身边这么多年,真得没有摸透皇上的脾气?皇上向来是唯吾独尊,从来不沿袭什么祖制,皇上想立谁,那就是一句话,我们做臣子的怎么能怀疑呢?”

“继嗣大统是皇上的决断,做臣子的不敢妄加猜疑,但皇上驾崩,做臣子的有责任履行陛下的遗诏。听中车府令一番话,好像皇上把遗诏交给了你?”

“皇上的遗诏本该给丞相的,可惜皇上没来得及,只好给了微臣。”

“既然皇上有遗诏,中车府令还卖什么关子?”

“因为接诏只有微臣和十八王在场,唯恐有口舌之嫌,所以敬请丞相定夺。”

“看来皇上真的传位于公子胡亥了?”

“诏书在此,丞相不信吗?”

“中车府令,作为大秦丞相,誓死效忠皇上,为臣之天职,只怕天下人都不敢相信皇上的遗愿。你想过没有,皇上传位给十八王,与理不通,与制不合,反其道而行之,必会引起天下大乱。公子扶苏身为上郡监军,掌控蒙恬三十万大军,岂能心甘情愿,俯首称臣?他必定是长子,理所当然名正言顺,一旦挥师南下,十八王手无寸铁,岂不是以卵击石,倾刻覆灭,臣子倒霉算不得什么,可天下大乱,危及国家社稷,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李斯何许人也,他根本不须看皇上的遗诏,因为是真是假难以分辨,多余的事不必考虑,弄不清楚的事更不想去争个明白,但是,对江山社稷的大事,断然不能听之任之。

“丞相跟随皇上十几年,皇上待你不薄,相当年丞相乃一介布衣,客卿于秦,唯皇上慧眼识珠,丞相才得以高官厚禄,忠君之事还用微臣说教吗?皇上遗诏,忠臣是没有任何理由不遵的。如果公子扶苏无视圣旨,那就是为臣不忠,为子不肖,此行天理不容,人人共讨之。难道一向自诩忠于皇上的大秦丞相,面对大风大浪,也想见风使舵吗?难道面对叛逆,也想心存二意,助纣为孽吗?”赵高连续发问,不给李斯考虑的余地。

“作为臣子,唯圣命是从,岂有三心二意。我只是担心公子扶苏,以违背祖制、假传圣旨为由,拥兵自重,争权夺位,大秦朝可就面临危险啦!更可怕的是内哄引起的战乱,导致六国死灰复燃,大秦朝的灾难不堪设想,做臣子的能不忧心吗?能不三思吗?”

“丞相三思无错,但不必忧心。皇上深谋远虑,早已料到公子扶苏拥兵自重,不肯臣服,故做了周密安排。皇上还有一道秘旨,太子扶苏接到后,必然俯首称臣。扶苏无争,天下还有谁不服呢?”

李斯默默无语。

“丞相,其实你没有仔细考虑,十八王继位,丞相是辅宰有功,必受到十八王的器重。可是,如果扶苏继位,丞相的位置还能保住吗?蒙恬必将取而代之。到那时候,丞相失去的不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唯恐性命不保。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扶苏即位,蒙恬受命,能让一个政敌活在世上吗?丞相权衡利弊,当然会极力维护皇上的遗诏了。”

“中车府令,你跟我说实话,皇上为什么做出出乎人们意料的决定?”

“丞相是不是怀疑皇上遗诏是假的?微臣接诏时就已经考虑到丞相的多疑,因而请丞相定夺,以免微臣背上篡诏之罪。”

“你没回答我的问题?”

“因为我无法回答。皇上想什么,决策天下,是微臣随便问的吗?”

“那么依中车府令的看法呢?”

“皇上高瞻远瞩,臣子岂敢妄加评说。如果丞相断然不相信十八王继承皇位,并有意想篡改皇上遗诏,微臣也无法阻止,唯有挺身而出,以死效忠皇上。”

“我是担心长子扶苏。”

“这么说,丞相根本不担心公子胡亥诛灭叛逆吗?都什么时候啦,丞相还有闲心胡乱猜疑。现在该是派使到边关,传达谕旨,并护驾回到咸阳,然后诏告天下,宣布陛下驾崩,十八王继位,则天下无忧矣。”

“皇上英明啊!臣子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李斯发出了无奈的长叹。

赵高终于说服了李斯,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秦始皇的御驾起程。为了掩人耳目,赵高特吩咐御膳官员,购来鲍鱼供皇上享用,企图以鱼腥味遮盖人体腐烂发出的臭味。尽管如此,大臣们心里也画魂,大热的天,御膳官员买来这么多鲍鱼,臭味弥漫,令人作呕,可是无人敢说半句不恭之言。他们嘴上不说,可在心里琢磨,莫非皇上晏驾了不成?为什么皇上突然不见朝臣?为什么随行多了几车臭鱼,且无人过问?这些疑团是瞒不住随行大臣们的,只是敢想不敢言而已。

赵高说服李斯后,完成了第三步阴谋计划,但是扶苏、蒙恬不除,阴谋难以得逞。因此,他必须孤注一掷,立刻派谴心腹,手持假遗诏,前往上郡。

特使到了三军大营,早有扶苏和大将军蒙恬跪地接旨。特使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公子扶苏犯颜作上,被贬边关,非但闭门思过,反而怨天尤人。更不能容忍者,因不能立为太子而出言诋毁圣明,实有篡逆之心。为臣不忠,为子不孝,罪不可赦。朕敕:废公子扶苏为庶民,赐剑令其自裁。蒙恬有监督失察之过,纵容包庇之罪,暂押大牢,朕即派御史查办,大将军之职由王离接替。钦此。

扶苏接过圣旨,痛哭流涕道:“父皇,冤枉啊!扶苏之心,天日可鉴。不知何人谗言,让父王如此绝情。天啊!”

“公子,微臣总觉得此事蹊跷。即使皇上有意废公子,也不会置公子于死地。更何况皇上圣聪,必先派御史前来查明情况,再做圣裁。可是,皇上突然不问青红皂白,废杀公子,太出乎常理。因此,公子何不随使者回去负荆请罪。即使皇上真有此意,也许看见公子,会回心转意。”

“既然父皇绝情于我,我有何面目回见父皇。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为父皇而尽忠尽孝,也是死得其所。只是含冤负罪,死不瞑目啊!苍天可以做证,我身为长子,怎么有叛逆之心呢?自从我到将军营中,处处小心,事事谨慎,却不知为哪个小人谗言,看来,我只有以死告知父皇我的清白。”

“公子,死不足惜。可是无谓的死,不但说不清楚自己的清白,而且正中小人的下怀。公子如果不想回去面见皇上,何不上书申冤,微臣甘愿以死揭露小人的阴谋,为公子辩护,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啊!”

“不管采取什么办法苟延残喘,都是抗旨不尊。我被人诬告为叛逆,自有天下人评说,老天爷会长眼的。可是抗旨,就是对父皇大不恭敬,那可是盖棺定论,永世不得澄清了。”

“公子……”

“将军不必再劝了,我意已决。”扶苏二话没说,接过赐剑,抚摸良久,然后长叹一声,自刎于来使面前。

蒙恬将军抱着公子扶苏的尸体号啕大哭,“公子,仁慈的公子,天下之大,苍生之广,竟然容不得一个好人吗?”

蒙恬厚葬了太子扶苏,交出大将军印,身陷狱中。可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蒙恬,所报着的一线希望,正中赵高的缓兵之计,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他哪知道,自己以为受奸臣蒙蔽的秦始皇已经归天,一切希望都将成为泡影,等待他的命运,也将是悲惨的。

赵高经过精心策划,设谋协迫李斯,假传遗诏,逼死远在边塞监军的公子扶苏,囚禁蒙恬,顺利拥立十八王胡亥继位,终于如愿以偿。

秦始皇亡灵御驾回到咸阳,讣告天下,全国举哀。大丧即日,皇陵尚未竣工,胡亥实在等不及早已经准备的加冕大典,匆忙厚葬父皇,入土为安。

秦始皇会丧刚过,二世胡亥就迫不及待地举行了皇帝加冕仪式。这一天,丽日高照,碧空晴朗,在咸阳宫最负盛名的承露台上,编钟越曲,琴瑟和鸣,长歌秦腔,鼓乐齐奏,好一派歌舞升平。二世胡亥,黑色龙袍着身,腰扎玉带,头戴十二天子冠,在文武百官高呼万岁的朝贺中,在宫娥彩女簇拥下,登峰造极,不可一世。

胡亥面对俯首称臣的同胞兄弟,面对三跪九叩的文武百官,他感受到父王的荣耀,有一种唯吾独尊,君临天下的惬意。为表示对护驾有功的几位心腹大臣的恩典,立刻下诏进官加爵。封赵高为郎中令,掌管中宫;封李斯为左丞相,总理全国政务。两位为胡亥篡位立下汗马功劳的佞臣,得到宠信,喜不胜喜。最得意的当属赵高,他终于达到了蓄谋已久的卑鄙目的。

在二世胡亥高瞻远瞩的同时,侧立在旁边的赵高,两只鹰一样的眼睛,放出两道摄人魂魄的凶光,在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中扫来扫去,仿佛在寻找可攻击的猎物,使每一个遇到这种目光的人,都感到心惊肉跳。自沙丘政变以来,赵高心怀鬼胎,整天寝食难安。他最担心是诸皇子们不服,更忌讳先皇遗臣们的忠心赤胆。因此,他十分注意下面这些人的一举一动,哪怕发现一点蛛丝马迹,他都不会放过。

诸位皇子明知胡亥是篡位,但摄于赵高淫威,都噤若寒蝉。尽管内心不服,也无能力扭转乾坤,却在忍屈负辱中,伺机而动。文武百官更是心知肚明,只是装作糊涂而已。大都为了明哲保身,缄口默言,以求静观其变。

二世胡亥加冕庆典,红红火火,甚为壮观,诸皇子和文武百官,尽管表面上诚惶诚恐,高呼万岁,可内心另有别论。眼见大喜之事,却无大喜之意,甚至听到庆典的鼓乐,都好像为自己敲响的丧钟,好不容易熬到卷帘散朝,他们中一些人下意识地摸摸脑袋,长舒一口气,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大祸临头。

二世胡亥,本是一位极其聪明的英俊少年,尤其他的生性残暴,酷似父皇,颇得秦始皇的宠爱。这在秦始皇无立嗣的情况下,颇为朝臣看中,尤其曾做过胡亥老师的赵高,更是把宝押在他的身上,果然如愿以偿。二世胡亥登极,尽管朝中大臣们存有疑虑,但也颇感欣慰,秦朝能有这样一位聪明的君主,也是秦国之幸,百姓之福。可天知道,胡亥表面上看是聪明透顶,实际是愚蠢至极。赵高为了达到弄权的目的,可谓费尽心机,讨得胡亥的欢心。在赵高控制和怂恿下,胡亥整天置身于犬马声色之中,朝政大事不闻不问,一切交给赵高处理。就这样,一个好端端的青年,一个也曾雄心勃勃的皇家公子,被赵高用享乐蛊惑,驯化成言谈举止荒唐可笑的行尸走肉。这正是赵高所期望的,也是历史上鲜为罕见的荒淫皇帝。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112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