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炉边话明史——崇祯南迁之议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7-02 23:58:09 0


李自成攻占山西后,京城吃紧,思宗君臣曾有南迁之议,《明史·李邦华传》云:十七年二月,左都御史李邦华,密疏请思宗固守京师,并仿永乐朝故事,由太子监国南都。候之数日,未得消息。“会帝召对群臣,中允李明睿疏言南迁便,(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以倡言泄密纠之。帝曰:‘国君死社稷,正也,朕志定矣。’遂罢邦华策不议。”这段记载很简略,只知道李邦华要思宗守京师,而由太子往南都,李明睿是要思宗自己离北都往南都。

彭孙贻《平寇志》卷八,记正月初三日,李明睿请屏退左右,趋近御案进言道:他本来劝思宗西迁长安,就甘肃、宁夏兵马亲征,现在李自成已入关,局势危急,只有南迁一策,并劝思宗及早决断。思宗四顾无人而言曰:“朕有此志久矣,无人赞襄,故迟至今。汝意与朕合,朕志决矣,诸臣不从奈何?尔且密之。”思宗问路上怎样接济,明睿答道:“不如四路设兵,东山东,西河南,此陆路也。登、莱海航,通州运河,此水路也。皇上须从小路轻车南行,二十日抵淮上。”思宗便叮嘱他不可泄密。

李明睿之议在正月初三日,而预期二十日抵淮上,按照当时交通条件,思宗就得在四五天里面离开京城了。

但这时兵饷缺乏,民穷财尽,只有发内帑(宫中的存金),思宗却说:“内帑如洗,一毫无措。”明睿说:“祖宗三百年积蓄,度不至是。”思宗说:“其实无有。”说罢,就叫明睿出外喝茶。

到了晚上,又召明睿进内,问他沿途谁可接济,用何等官员领兵措饷,驻扎何地,明睿都为思宗划策,最后又说到了钱的问题,思宗说:“然户部亦该措置。”明睿说:“今三空四尽,户部决难措手,皇上自为宗庙社稷计,决而行之,无待临渴掘井也。”这时皇帝穷,百姓穷,都是事实,但皇亲国戚还是富裕的。

到了十八日,明睿又上奏疏,略云:“今日所最急者,无如亲征。京营甲兵,不下十万,近畿召募,可得数十万。圣驾一出,四方忠义英雄豪杰必有闻风响应者。夫亲征之举,以召忠义,不必皇上自为之也。南京有史可法、刘孔昭,此皆忠良,晓畅军务,可寄大事。皇上召与之谋,必能摧陷廓清,继中兴大业。日逐一日,优柔寡断,尚可为哉!”疏入,下部速议,光时亨斥明睿之疏为邪说,并言“不斩明睿,不足以安人心”。明睿又上疏说:“且今日臣之进言,为亲征也,而诸臣妄意以为南迁,就使皇上发策南迁,此亦救时急着。”思宗阅疏默然,召光时亨面诘曰:“一样邪说,却专攻李明睿何也?显是朋党。”又曰:“光时亨阻朕南迁,本应处斩,姑饶这遭。”南迁之议遂止。

从上面记载看,思宗是想南迁的,为什么会因光时亨之言而中止呢?

彭孙贻于文末曾有评论,认为思宗应该南迁,他说:“国君死社稷,正也,迁国图存,权也,权而不失乎正也。”[1]

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针对李明睿的谋议,有一段很精辟的话:“独是明睿南行之说,亦有未尽善者。使上骤行于贼未至时,则人心骇惧,都城势若瓦解,后世必谓其轻弃其国;上若迁于贼之将至时,则长途荆棘,未免为贼所伺,而有狼狈之忧。故为上计,不如死守社稷,得古今君道之正。”谈迁《国榷》卷一百,也说思宗如南行,又怎样走法?“欲轻锐远行,必取道通涿,彼真定之党自南至,则涿未易出,昌平之余分掠通州,则通州未易出”。

从理想来说,思宗如能顺利地到达南都,号召勤王,以后的局势,自然远过于南明的弘光朝等,但就当时的现实来看,早走也不行,晚走也不行。他起先还以为凭明朝的力量,足以御敌保京,没想到李自成的声势竟是这样迅猛浩荡,真的在李明睿策谋时离京的话,路上倒确有成为俘虏的危险,于是最后只能上煤山了。

[1] 《平寇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另有一部《流寇志》,也署彭孙贻之名,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异同,详见《流寇志》前言,但彭孙贻评南迁的话,只载于《平寇志》。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1804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