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14 20:32:57 0


征北汉

尽管平定后蜀的过程发生了些波折,但并不会延缓赵匡胤统一的步伐。

仅仅过了一年,赵匡胤就再次启动他的拼盘计划。这次,他改变了“先南后北”的既定部署,回头把目光盯向了“老朋友”——北汉。

之所以改变原计划,是因为北汉国内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开宝元年(968)七月,北汉皇帝刘钧死了。

说起来,刘钧也是个苦命人。

北汉所辖疆域位于现在山西省的中部和北部,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从唐末开始,这里战争连绵不断,经济状况较差。

刘钧接手后,北汉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自从支持李筠失败后,宋朝就没有让他安生过,虽不发动大规模进攻,但长期在边境派小股军队骚扰,一会儿偷割你的庄稼,一会儿诱拐你的百姓,打了就跑,跑了再来,反正不让你过安生日子。

辽国是北汉的保护国,两国还约定为叔侄关系,刘钧辈分上是亏了点,可好歹有了个靠山。

但亲戚也不是白攀的,逢年过节,刘钧就算砸锅卖铁也要送上一份厚礼,平时大小事情都要汇报一下。可尽管刘钧把辽国当爷供着,但还是隔三岔五被辽国找碴训一顿,这侄子当得相当憋屈。

刘钧在外很憋屈,在内也威风不起来。财政那么紧张,又要养官养兵,当然开不起高工资,导致部下也不怎么待见他,干活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由于长期工作压力较大、精神高度紧张,刘钧终于病死在岗位之上。

刘钧死后,养子刘继恩继承皇位。

刘钧前脚刚走,刘继恩后脚就和宰相郭无为闹起了矛盾。

郭无为,名无为,字无不为,青州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人。

此人的“名”和“字”加在一起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取自《道德经》,听上去很玄妙,到了他这就是“啥事都干不了,啥事都想掺和一下”,比较适合靠嘴皮子混饭吃。

名如其人,郭无为最擅长侃大山、磨嘴皮,曾经做过道士,到处云游闲逛,但一直没什么大出息,一度躲到山里装高人,后来经人推荐到刘钧处办差。

北汉本来就招不到人才,看到郭无为居然当成了宝贝,把他当卧龙凤雏养着。

几年下来,郭无为靠一张嘴混到了宰相的位置,掌握朝廷大权。

刘继恩因为郭无为此前没有支持他当皇帝,对他很没好感。郭无为为人阴险,意识到危险后先下手为强,派人刺杀了刘继恩。

就这样,仅仅过了六十多天,北汉又换了一个皇帝。

九月,郭无为拥立刘钧的另一个养子刘继元为皇帝。

在郭无为看来,刘继元长得帅、口才好,平时还喜欢研究点佛学(美风仪,善谈论,颇通禅学),想必比较好说话,可以任自己摆布。

遗憾的是,郭无为口才不错,眼力却不怎么样,最终他也为这次走眼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刘继元刚登上皇位,就撕下伪装。先是诛杀了与自己有过节的养母郭皇后,后又把刘姓皇族成员一个个囚禁起来,统统逼死。平时对待官吏也极其冷酷残忍,看谁不顺眼,就大开杀戒,甚至诛杀全族。在这个内外交困的国度里,他用一种高压恐怖维系着自己的统治。

从此,刘继元玩狠的,郭无为玩阴的,在这对黄金搭档的管理下,北汉国力日益衰弱。

赵匡胤觉得平定北汉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改变计划,先行征讨北汉。

开宝二年(969)二月,赵匡胤下诏率军亲征北汉!

对于这个决定,很多人可能是有个疑问的,北汉地盘远小于后蜀,而且又穷又乱,凭什么要让赵匡胤亲自跑一趟呢?莫非赵匡胤先生当了皇帝后,长期坐着办公,好久没有活动筋骨,希望借此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其实,北汉是很难对付的。

许多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个政权的军事实力和它的经济文化水平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会成反比。有的政权地处偏僻、经济落后,民风却很彪悍,人们打起仗来也比较狠。有的政权经济发达、生活富裕,人们有了一亩三分地后,反而谁都不舍得在战场上丢命,战斗力不怎么样。

关于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国民性格的影响,已经有不少人进行了专题研究,命题实在太大,在此不多啰唆。总之,北汉地区长期大小战事不断,对国力确实有损耗,却也使军队一直处于实战状态,战斗力不容小觑。

在开战前,赵匡胤先开始心理战。他向刘继元、郭无为等北汉君臣宣布了投降后的条件,希望他们抓紧时间享受优惠的俘虏待遇,并表示投降从速、过期不候。

面对宋朝开出的条件,刘继元和郭无为出现了分歧。郭无为主张立刻投降,还在一次酒宴上免费为宋朝当说客,激动起来又是哭天抹泪,又是拔剑抹脖,感情上非常投入。

刘继元表面上对郭无为很客气,但还是主张抵抗到底。他和郭无为毕竟不同,郭无为到哪里都是个臣子,向谁领工资都一样(宋朝可能给得还多点)。但当皇帝的就不同了,再穷的皇帝也是“一把手”,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肯走下宝座。

除了留恋权力,刘继元敢拒绝投降,手头还是略有资本的。他最大的资本是北汉都城——太原城。

太原一直是北方的历史名城,春秋战国时曾是赵国首都,唐朝时与长安、洛阳并称“三都”,经过几代扩建,太原城更加雄伟坚固。

当时的太原城,“东西十二里,南北八里多,城周四十里”,光城门就有二十四个,整座城池横跨汾河,由西、东、中三座小城池组成,为城中有城的格局。

在没有重武器的古代,要想吞下这个庞然大物,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月,赵匡胤在太原城东西南北四面各驻一军,修筑堡垒、营寨,将太原城围得密不透风。

赵匡胤兵围太原城的时候,刘继元向辽国请求支援。可是,辽国偏偏发生了内斗,自己家里乱得很,对救援北汉这事情没太上心。结果,两路援军被宋军轻松击破。

击退辽军后,宋军把缴获的铠甲、兵器放到太原城下,临时组织了一次成果展览,供守城的北汉将士免费参观,以此瓦解北汉军心。

在大好形势鼓舞下,宋军开始对太原城发起第一波攻击。一时间,太原城四周杀声震天。

太原的城墙高大、坚厚,冲车、石炮等一般的攻城武器根本无法奏效,为了进入城池,宋军只能发动人肉强攻。

一开始,宋军采取的是多点开花的战术。围绕各个城门,几路人马架着云梯同时出击,像潮水一般涌向城池,密密麻麻地攀附在城墙四周,企图登上城池,打开一个缺口。

北汉将士守城经验很丰富,待宋军将士稍一靠近,城上的箭就如飞蝗一样倾泻下来,什么滚木、热油之类的东西也是免费供应,管饱管够,把宋军生生压制在城下。

就这样,宋军仗着人多势众,玩命狂攻,北汉仗着城高墙厚,玩命死守,仗打得十分胶着。

事实证明,太原城的坚韧确实名不虚传。宋军几番围攻下来,除了在城下留下无数尸体外,始终一无所获。

久攻不下,宋军也是疲惫不堪,只得继续在城外扎营,准备和太原城一直耗下去。

就在宋军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危险正在向他们悄然逼近。

一日深夜,驻扎在太原城东面的宋军正在营寨中休整,忙活了一天的宋军将士很快进入了梦乡,执行警戒任务的士兵也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放松了应有的警惕。

此时的太原城上,一名北汉将领密切注视着宋军军营的变化。看到城下的宋军陷入一片沉寂后,他立刻下城整束衣甲、跨上战马,点起一支精悍的骑兵队伍,迅速冲出太原城,径直向宋军军营杀去。

这支偷袭队伍闯入宋军营地后,二话不说,抄起家伙就砍。宋军对突如其来的袭击缺乏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许多将士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成了刀下之鬼。更要命的是,他们在深夜里也摸不清对方的底细,甚至是敌是友都分不清楚,根本无法组织起像样的抵抗,只能任人宰割。

那名带队的北汉战将越战越勇,一马当先突入营地深处,一边挥刀砍人,一边沉着指挥骑兵四处奔杀。北汉骑兵受到鼓舞,个个如狼入羊群,杀得兴起。

宋军营地顿时一片鬼哭狼号,士兵四散奔逃,大有一触即溃之势。

好在宋军将领党进是一个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猛将,他没有被眼前的情况吓倒,经过初期的惊慌被动后,开始奋力组织抵抗。

党进一面派人阻止将士溃散,收拢现有部队,一面率领亲军进行反击。宋军毕竟人多势众,经过一番苦战,总算稳住阵脚。

此后,越来越多的宋军开始聚拢过来,将这支偷袭部队团团围住。当一束束火把将军营照得通亮时,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支胆大包天的偷袭部队其实人数极少——仅仅是一支百余人的骑兵小队而已。

白天啃了一天墙砖,晚上还不让好好睡觉,还治不服你了?!

回过神的宋军将士个个咬牙切齿,把所有的怨愤发泄到了这支偷袭部队上,无须战斗动员,无须增发奖金,打得格外卖力。北汉骑兵终究寡不敌众,大多数人突围不成,不是被生擒,就是被格杀。

而让人惊叹的是,那位北汉将领却未见丝毫怯战,但见他左冲右突、猛打猛冲,一群宋军愣是近身不得,最后居然单枪匹马冲出了宋军包围圈。

宋军将士怎肯放过他,一路跟杀过去,一直追到太原城下。夜里,太原城城门紧闭,那位猛将自己也进不去。

眼见他已经陷入绝境,只能束手就擒。此时,这位北汉猛将继续了他的神奇表现。只见他飞身下马,一跃跳入城外的壕沟中,一把抓住城上守军扔下的绳索,噌噌几下,敏捷地攀上城墙,安然脱险。

眼前的一幕让追击的宋军目瞪口呆、面面相觑,愤恨之余,不由得发出惊叹:

究竟是何许人也?

这场夜袭让宋军不敢轻敌,同时也让他们记住了那位神勇的北汉将领。事后得知,那夜遭遇的对手乃北汉第一名将——刘继业,人称“刘无敌”。

在我们后来的故事中,这位将领会有一个更加熟悉的名字——杨业,在我国传统小说《杨家将演义》中,我们尊称他为“杨令公”。

北汉的顽强超出赵匡胤的想象,围城一个多月,宋军毫无进展。

望着太原城,赵匡胤一筹莫展。这时,一个人来到他的身边,慢悠悠地提醒道:“陛下身边有千万兵马,为什么不用呢?”

说话的人是左神武统军陈承昭。

赵匡胤不明白他的意思,疑惑地盯着陈承昭。

陈承昭没有直接说出答案,而是不动声色地用马鞭指了指太原城旁的一条河流——汾水。

水淹太原?

陈承昭曾经是南唐的官吏,柴荣攻打南唐的时候,陈承昭战败被俘,归顺后做了个小官。他打仗虽不怎么样,却有项专业特长——治水。

在赵匡胤的队伍里,能打仗的猛人从来不缺,懂水利知识的人却不多,陈承昭属于专业技术人才。

自从做了宋朝的官后,陈承昭虽然品级降了很多,但业务专长得到了全面发挥,在运河疏通、黄河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既为国为民做了实事,又得到了赵匡胤的赏识。

从老陈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一个人要取得成绩,扬长避短非常重要。

现在,陈承昭又把专业知识用到了战争上。

其实,水攻的战术倒也不是陈承昭的专利,水淹太原的案例以前就发生过。

春秋末年,晋国国君势力衰落,国家权力落到了智、韩、赵、魏四家大夫手中,其中尤以智家最强。公元前455年,智家纠集韩、魏两家联合进攻赵家,攻打赵家的首府太原(当时称晋阳),打了两年攻不下,最后智家用了水淹城池的计策。眼看太原城将要陷落,赵家派人溜出城,暗中联络韩家、魏家,游说他们反戈一击,用水倒灌智家军营。取得成功后,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智家土地,从此晋国一分为三。著名的“三家分晋”就此拉开序幕。

那一次,人们改变着水的流向,也改变着历史的走向。

一千四百年后,汹涌的水流又将扑向太原城。

五月初,宋军将汾水导入新筑的堤防,引水淹灌太原城。湍急的河水一泻而下,很快填满了护城河,太原城顿时成了水中的孤岛。

既然太原城变成了威尼斯,宋军的进攻方式当然也要发生变化,战马、云梯之类的就歇着吧,所有士兵统统改乘小船,划着舢板去登城,然后在船上架起弓弩,有点两栖快艇的味道。

太原守军身处困境,却没有丧失斗志,而且抵抗得越发顽强,你射箭,我就和你对射;你过来,我就和你近身肉搏。从白天杀到黑夜,鲜血染红了大片河水,宋军依然无法攻进城去。

淹了近一个月,太原城东南部终于被冲出了一个缺口,大水穿过外城,注入城中。

缺口在不断扩大,北汉军一边抵抗攻过来的宋军,一边手忙脚乱地修城墙,场面极其狼狈。

啃了这么多天墙砖,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了!宋军集中所有箭弩,朝缺口一通猛射,决定拼死抢夺这个缺口的控制权。

此时,赵匡胤也亲自赶来督战。宋军玩命的劲头越发高涨,更加密集地向缺口放箭,阻止北汉军抢修城墙。

下面发大水,上面下箭雨,北汉的施工队根本就没法砌墙,整个太原城的防守体系降到了瓦解边缘。

如果没有意外发生,这回真的顶不住了。

但是,老天似乎特别不给赵匡胤面子,邪门的事情还真就发生了。

就在北汉军将要放弃抵抗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从外城漂来了一堆堆草垛,顺着水流,径直漂向城墙决口的地方。

草垛从何而来,共有多少,已经不得而知,但却成了名副其实的救命稻草。

北汉军抓住草垛,直接移到缺口,当起了临时墙砖。

草垛吸水性好,轻便管用,箭也穿不透(没准还能攒几根箭,参考草船借箭的故事),用来挡城墙缺口,再合适不过。

靠天降草包的保佑,北汉军顶住了宋军最猛烈的进攻,还顺便躲在草堆后面重新修好了城墙。

赵匡胤目睹着发生的一切,除了摇头苦笑,实在无话可说。

不可否认,北汉的命确实和太原城墙一样坚硬。

自从错失那次最佳机会后,战场形势开始朝着对宋军不利的方向发展。

当时的天气一直很糟,长期刮风下雨,给宋军攻城带来不便。到了五月(农历),天气越发炎热,湿热的环境使许多宋军士兵患上腹泻,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

北汉小朝廷内部也发生了变故。宰相郭无为一直没心思抵抗,明里暗里都想投降宋朝,不料小算盘打得太明显,遭人告发,结果被刘继元果断处斩。郭无为死不足惜,他的死还坚定了北汉将士的抵抗决心。

这还不是最坏的消息。

辽国新君即位,内乱平息,缓过劲来后,开始再次发兵援助北汉。新来的辽国骑兵就驻扎在太原城西面,夜里还在军营中敲起战鼓,点亮火把,为太原城内的守军加油打气。

现在轮到赵匡胤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了。

经过一番考虑,赵匡胤采纳属下的建议,决定退兵。在退兵时,宋军把北汉境内大量的百姓迁移到了宋朝境内,尽量削弱北汉恢复实力的基础。

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如此了。

赵匡胤踏上了回师开封的道路,令他想不到的是,这个看似摇摇欲坠的政权,他终其一生,也没有征服。

开宝二年的征伐北汉之战,实在是充满戏剧性。但老天似乎还不过瘾,就在宋军撤退后不久,又制造了一幕足以让赵匡胤和宋朝将士吐血的情景。

六月,宋军撤走不久,北汉开始排水泄洪,水位降落后,太原城墙开始大量坍塌(水已落,而城多摧圮)。

我请教了建筑学专业人士才知道,原来房屋最容易倒塌的时候并不是大水浸泡之时,反而是浸泡过后,墙体最为松垮。只可惜陈承昭只懂水利,不懂建筑学。如果宋军再坚持几天,北汉绝对难逃一劫。

刘继元长舒了一口气,不可否认,他是幸运的。可是,另一个刘姓皇帝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平南汉

我在前面提到过,在南方,有两个割据政权始终没向宋朝称臣,除了后蜀,就是南汉。

南汉所辖区域主要位于现在的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都城设在兴王府(今广东广州)。当时,那块地方的经济、文化都不发达,属于边远穷困地区,有些官员犯了事,经常被发配到那个地方,所谓岭南烟瘴之地是也。

可远有远的好处,不管外面打得如何天翻地覆,战火都没烧到这块穷乡僻壤。南汉的几任皇帝在小窝里活得非常舒心,非常随心所欲。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过不少有名的“昏君”,这些人的“光荣”事迹往往被史官大写特写,成为警示后代君主的反面典型。

可所谓“昏君”,其实也是可以分出档次的。从现实表现看,南汉的几任君主可谓“昏”出了特色,“昏”出了境界。本着奇人共欣赏的精神,我简单介绍一下南汉的几任君主,顺便让大家了解下这个小政权的来龙去脉。

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南汉王朝第一任皇帝,政权的创立者。

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的祖父是北方人,后来到南方经商谋生,在当地安了家。父亲在唐代曾担任广州牙将、封州刺史,刘家逐渐开始发达。哥哥刘谦因为善于打仗,在唐末乱局中脱颖而出,占据了广东、广西地区。

后梁取代唐朝后,刘谦向后梁称臣,被封为清海节度使、南海王。刘谦死后,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继承了哥哥的地位。贞明三年(917),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宣布脱离后梁单干,正式称帝,国号“大越”。后来觉得自己姓刘,可以和老刘家的名人刘邦攀点关系,就又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原名叫刘岩,他的一大爱好是给自己改名字,曾经给自己起名刘陟、刘龚,但都觉得不满意,最后向女皇武则天学习(武则天曾为自己独创名字“曌”),干脆为自己创了一个专用字出来——“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取“飞龙在天”的意思,觉得够霸气了,不改了。

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最大的特点是残暴,平时疑心病特别重,为了压服众人,创造性地将烹饪方法运用到了刑事制裁上,主要有灌鼻、割舌、肢解、刳剔、炮炙、锤锯、汤镬、铁床等多种名目,具体使用方法不用我多说,自己看名字就能懂。

除了喜欢滥施酷刑外,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还特别喜欢任用宦官。在他看来,正常人都有子孙后代,办事容易有私心,宦官无牵无挂,比较靠得住。可怕的是,这种莫名其妙的用人逻辑还被他的子孙发扬光大,运用得登峰造极。

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死后,长子刘玢继位,南汉王朝的第二任皇帝。

刘玢的最大特点是有“暴露癖”。别人的“暴露癖”是自己暴露,刘玢是喜欢看别人暴露。平时喜欢让宫里的男女脱得一丝不挂后进行文艺表演,自己边喝酒边欣赏,按照现在的刑法规定,属于聚众淫乱行为。

此外,刘玢还将“暴露癖”灵活运用到了安保工作上,无论皇室成员,还是臣下官僚,要是想见他,就都得脱光衣服接受宦官检查,否则一概不准近身。

对于这位老兄,我们只能用两个字评价——变态。

估计是变态兄实在让人倒胃口,在位仅一年,就被弟弟刘晟所杀。

应乾元年(943),南汉臣民终于送走了变态的皇帝,迎来了更加变态的皇帝。

刘晟,南汉第三任皇帝。

和前面两任相比,刘晟用自己的行为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作“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别人是疑心病患者,刘晟则该算“疑心癌”晚期。父亲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一共生了十九个儿子,刘晟杀掉了十五个。还有三个没被杀,两个因为病死得早,一个因为战死得早。换句话说,能杀的都杀了,谁都别想碰我的皇位。

别人信任宦官,刘晟信任得更彻底。不但宦官数量翻了两番,官位也增设了不少。更难能可贵的是,刘晟还创造性地让宫女穿着朝服正式上班,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宫女参政”的奇观。

别人喜欢整人,刘晟玩得更欢,而且特别喜欢在喝醉酒后玩各种惊险游戏。

如果你有幸参加刘晟先生组织的宴会,那么在赴宴前,绝对有必要先买好高额人寿险,谁都不知道你会被怎样玩死。

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人表演蒙眼甩飞刀的绝活,刘晟也喜欢玩这种冒险游戏,具体方法是让人把水果放在脖子上,然后试着用刀去砍,结果经常是手起刀落、瓜裂头落。

刘晟还喜欢打猎,不同的是,他的打猎场所就在大殿上。往往是大家饭正吃到一半,刘晟招呼一声,侍卫便将装有猛兽的笼子抬到殿上,然后再把笼子缓缓打开,由他和侍卫们亲自表演当场斗杀野兽的节目。

即位以来,刘晟反正就是怎么折腾怎么玩,但这位老兄运气比较好,中原一直动荡不安,再怎么折腾都没人管他。反而是他趁着湖南内乱,派人抢占了郴州、连州、宜州等地方,扩大了自己的版图。

就在宋朝建立前的两年,荒唐了一辈子的刘晟寿终正寝,由他的长子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继承皇位。

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南汉的第四任皇帝。

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即位后,继续保持了他的家风,如果说前面几任南汉皇帝比较恶心的话,那么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就是综合升级版本,堪称极品中的极品。

在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的统治下,南汉的宦官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七千人,就这数字哪怕放到宦官闹得最厉害的唐朝、明朝,也有得一拼,要知道这两个皇朝的统治区域可是覆盖全国的。

以上情况尽管荒唐,但如果比起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的另一条规矩,那都不算个事。

在当时的南汉,如果你是个当官的,又有机会被委以重任,并不是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因为接下来你马上要接受一个痛苦的人生选择。

要仕途,还是要继续当男人?

为了保证大臣的忠诚度,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规定,凡是有资格进入宫闱的重要官吏,都要和宦官保持相同的标准,在上岗前必须先接受那咔嚓一刀。

正因为有这种政策扶持,南汉国内居然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阉工。具体干什么的,也不说了,大家都明白。

再公布一个数字,宋朝灭掉南汉后,俘虏了该行业工作者五百人,光阉人的人就如此之多,被阉的人能有多少,继续发挥想象力吧。

估计是嫌朝堂上的邪气还不够重,除了宫女、宦官外,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还把一些神仙、道士请来参与朝政,其中一个叫樊胡子的最受信任。

樊胡子,听名字,应是一个壮汉,其实,人家是个巫婆。每天的主要工作是穿着奇装异服跳大神,不仅负责替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和老天爷沟通祈福,同时还兼职管理内外事务,堪称复合型人才。

为政尚且如此,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的业余生活当然更加丰富。鉴于前面已经写了太多令人反胃的事迹,为了保证大家的身心健康,我就不再重复描述了。总之一句话,什么杀亲兄弟、奢侈享受、横征暴敛、大兴土木、荒淫好色、滥用酷刑之类的事情,他全有,而且更夸张。

经过几任皇帝的折腾,南汉国内已经是漆黑一团。

按说这种情况下,能够保住自己的老本就不错了,应该安心窝在家里少惹事,可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偏偏自我感觉良好,事不找他,他却总琢磨着要惹出点事来。

比如宋朝占领湖南、攻打北汉的时候,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就曾趁机在边境挑事,想趁机占点便宜。可时代不同了,赵匡胤绝不是好惹的,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不但没占到半寸领土,自己反倒赔了点进去。

从北汉回来后,赵匡胤决定继续实施“先南后北”的战略,在确定下步目标时,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以其恶劣的态度(拒不称臣),猥琐的行径(经常挑事)光荣入选。

历经五十三年后,这个荒诞的国度将要走到终点。

开宝三年(970)九月,赵匡胤宣布对南汉动兵,负责指挥这次行动的是潭州防御使潘美。

潘美,字仲询,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周世宗柴荣担任开封府尹的时候,作为侍从官跟随左右,处事成熟谨慎。

潘美和赵匡胤曾经共事过,两人关系不错,潘美也参与了陈桥兵变,为赵匡胤当皇帝出过力。赵匡胤刚刚称帝时,按照规矩要指定一个人对外宣布旨意,有点新闻发言人的味道,潘美就是这位发言人。

宋朝平定湖南后,当地尚不安定,潘美被任命为潭州防御使,负责维持新收复地区的统治。到了那里后,潘美平抚了闹事的(当地少数民族溪峒蛮),赶走了挑事的(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很有政绩。

正因为潘美已经有过和南汉打交道的经验,所以赵匡胤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以上是潘美个人情况介绍,看上去,也比较普通。

再剧透一个情况,就绝对不普通了。

前面我已经交代了《杨家将演义》中重要人物杨业的历史原型。潘美,则是另一位重要人物,大反派。

没错,演义中的头号奸臣——潘仁美。

关于两人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都要暂时先搁一会,我们还是继续眼前的故事。

九月,宋军南下用兵,目标首先锁定贺州(今广西贺州)。

贺州,位于广东、广西、湖南三省的交界处,是进入南汉的门户。

说是两国交战,其实南汉的国力早就被几任皇帝消耗殆尽,能打的将领没了,装备又破又旧,属于要人没人、要物没物的状况,士兵数量虽然看上去不少,但士气十分低落,也就凑个数、壮个胆。

事到临头,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派心腹宦官龚澄枢去贺州给官兵们加油鼓劲。

去前线加油鼓劲,就是让大家提着脑袋替你卖命。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办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能空着手去的。

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平时生活奢华,却偏偏舍不得这笔钱。原本指望拿笔奖金的官兵,只听到了龚澄枢的几句空口白话(空招抚谕),士气更加低落。

碰到这样的对手,潘美自然打得得心应手。前后也就二十天时间,宋军击退南汉援军,扫清城池外围,兵围贺州。

宋军在贺州城下遇到了一些抵抗,潘美正在想办法,随军转运使王明毛遂自荐,请求率军马上发动攻击。

随军转运使,是负责军队后勤保障的官员,本来不用管正面战场的事情。可王明实在是位奇人,潘美和其他将领还在犹豫,他却已经带领辎重部队率先冲锋了。

于是,贺州战场上发生了奇怪的一幕。

王明带领着一百多个负责后勤工作的士兵向前冲,数千个民夫,拿着畚斗、铲子等劳动工具跟在后面跑,一下子就扑到了城下。

见过不要命的,也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南汉守军不知道宋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彻底蒙了。

王明带领这群不要命的人冲刺到了城池跟前,一不攻城,二不爬墙。埋头只干一件事——填坑。

转眼之间,这支后勤部队已经填平了城墙前的壕沟,军队得以直抵贺州城池前。

原来如此,南汉守军终于明白过来了。

来不及了。

贺州守军本来就没多少工作积极性,一看这架势,顺坡下驴,迅速达成了共识——投降。

拿下贺州后,潘美又一口气攻下昭州(今广西平乐)、桂州(今广西桂林)、连州(今广东连州),一路下来,基本没遇到像样的抵抗。

十二月,宋军逼近南汉的北部重镇——韶州(今广东韶关)。

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输急了眼,忙派都统李承渥率十万大军在韶州附近的莲花峰山下列阵,抵御宋军。

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对这支军队寄予厚望,不仅因为数量可观,更因为其中还隐藏着一支特殊兵种。

宋军赶到阵前,惊奇地发现,与他们对峙的不再是一排排士兵,而是一些恐怖的庞然大物。

象兵!

布置在南汉阵前的是一列威猛的大象,每只大象背上都驮着几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其他的步兵隐蔽在大象后面。如此架势,放到现代战争中,就相当于坦克突前,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发动攻击。

用象兵作战,好处明摆着。大象皮糙肉厚,一般的刀枪伤不了它,强大的冲击力可以冲垮任何阵形,大象背上的士兵还可以居高临下攻击敌人。退一步说,就算不实用,那身段、那叫声,助威壮胆也是好的。

把大象运用到战争中其实也不算新鲜事,古印度、波斯就有过将大象运用到战斗中的先例,有的还成为军队中的正式编队。

南汉地处我国南端,容易得到大象这种资源。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为了增强军事资本,命李承渥长期负责驯养、训练这支象兵部队,指望这支奇兵在关键时候派上用场。

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和李承渥都把宝押在了精心调教的象兵上,但这份最后的赌注并没给他们带来惊喜。

还没等象兵冲过来,潘美就集中全部强弩朝大象猛射,大象受到了惊吓,转头四散逃跑,反而把南汉军队冲得七零八落(王师集劲弩射之,象奔踶,乘者皆坠,反践承渥军)。

需要说明的是,潘美这里使用的“劲弩”和弓箭是不一样的,“弩”是一种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武器。在宋代,这种武器得到了改良和发展,在战斗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以后还要专门介绍。

这次战斗多少有点让人意外,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潘美似乎对南汉的象兵早有预知,已经做了充分准备,否则绝对不可能赢得如此轻松。按常理,如果等发现了象兵,再研究方法,再集中劲弩,再瞄准射击,估计自己早就成了大象脚下的肉饼了。

这也不难理解,开战前后,大量的南汉朝廷官员、百姓向宋朝投诚,不是一个个投降,也不是一批批投降,而是一城一城投降,其中不乏南汉曾经的高级将领、朝廷重臣。推理一下,很可能就是这些人告知了潘美,甚至提供了破解方法。

这虽是我的猜测,但也无须求证,因为有一条定律告诉我们:

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不是兵种,也不是手段,而是人心!

开宝四年(971)正月,宋军攻克韶州,又接着攻克雄州(今广东南雄)、英州(今广东英德),逼近兴王府。

在攻占韶州前,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还天真地以为宋朝只是想把原属于湖南的土地抢回去,直到现在,他才明白人家不是来吃霸王餐的,而是直接来砸场子的。

形势越来越糟,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决定有所应对。

在离都城兴王府仅一百里外一个叫马迳的地方,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命人在那里修起栅栏,把前方逃回的军队重新整编,拼凑出六万兵马,布好外围最后一道防线。

同时,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还派人向潘美求饶,表示自己已经充分认识了此前不称臣、搞对抗的错误,对两国间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深表遗憾,如果宋朝能够撤军,将来什么都好说。

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的要求被潘美断然拒绝。

平心而论,宋朝逼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称臣也就是个说辞,赵匡胤志在统一,不管称不称臣,南汉辖区都将成为宋朝领土。何况之前的外交态度本来就不好,这种事绝不是认个错、请顿饭就可以过去的。

当月,潘美率军加速前进,来到马迳,在栅栏防线前与南汉军对峙。

到了这个地步,求和是没指望的,抵抗是不靠谱的,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决定使出自己的终极绝招。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逃跑?

这似乎是个很无厘头的主意。南汉全境都将被宋军占领了,再往南跑只剩下浩瀚的大海,想钻山入林当猴子都很困难,还能溜到哪里去呢?莫非还能下海出国?

答案是肯定的,还真就是出国。

广州当时已经是对外交往的重要城市,如果从这里乘船下海,到东南亚找个地方去做寓公,倒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特地准备了十多艘大船,随时准备起航跑路,船上装满了金银财宝、妃嫔美女,以便保证自己后半辈子在海外的生活过得舒心。

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对生活享受有充分考虑,可他没听过一句话叫作树倒猢狲散,还有一句话叫作大难临头各自飞。以他的所作所为,要想有人对他死心塌地,很难。

很快,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得到了消息,他的船队提前出发了——被最亲信的宦官和一群士兵偷偷开跑了。

绝望了,彻底完全地绝望了。

身处绝境,望洋兴叹,简称绝望。

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还在望洋兴叹,而宋军已经来到了他的身边。

二月,潘美突破南汉最后一道防线,大败南汉守军,兵锋直抵广州城下。

二月五日,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走投无路,出城投降。

五月,刘趣说宋朝300年——南征北战及南汉主要官员被带到开封。

至此,南汉所辖六十州,二百四十县,十七万二百六十三户尽入宋朝版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697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