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赤壁大战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3:07:38 0

孙权的生死抉择

孙权在柴桑会见了诸葛亮。

这是诸葛亮投靠刘备以来第一次在历史舞台亮相。

他这次的任务是说服孙权跟他们组成孙刘联军,共同抵抗曹操的大军。

诸葛亮的口才确实很牛,眼光也很厉害。他见孙权的第一面就知道,现在孙权内心世界除了矛盾还是矛盾。这个矛盾就是,面对曹操大军的逼迫,到底是投降了事,还是抵抗到底?如果投降,那么这些年来,几代人开创的江东基业就宣布彻底完蛋;如果不投降,他们江东的力量能挡得住曹操隆重而来的大军吗?

诸葛亮知道,要是直接请求孙权跟他们合作,恐怕孙权就会认为他这是在拉他下水,激情肯定不会涨起来,于是就对他说:“现在天下的形势,您比我们更清楚——概括起来就是‘大乱’两个字。当然这个大乱的主角只有三个人,一个是曹操,一个是您,另一个是刘备。现在您的势力在江东这里,刘备在汉水一带正不断地扩充部队,跟曹操抢夺天下。当然,虽说三个老大是主角,但大家都知道,曹操基本上已经消灭北方的敌人,吕布、袁绍等重量级的人物都被他打倒,现在又南下搞定荆州,势力现在是最牛的,是一支独大,谁在他的面前都会抬不起头来。我们的主公刘备就是不断地被他追着打,一直跑到这里来。我们是希望能够跟您合作一把,不过,这也不能强求您。如果您认为,以现有的实力可以跟曹操干一场,就请您立即宣布与曹操断绝一切关系,从此进入抗曹阶段。如果您认为,以目前的实力真的斗不过曹操,就请立即放下武器,向曹操低头,从此之后,老老实实地做他的手下。可现在,您什么也不表示。现在的形势已经越来越危急,再这样下去,您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啊。”

孙权说:“你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可刘备为什么不跑到曹操那里去投降呢?”

诸葛亮上面那个长篇大论,要的就是孙权这句话,一看孙权真的这么说了,便说:“您一定知道田横的故事吧?田横是什么人?不过是齐国的一个猛男,最后都还坚定不移绝不投降。刘备可是大汉皇室的后代,又有着干大事业的水平和英雄气概。如果真的干不成大事,那也是天意。哪能去干投降的勾当?别人都可以去投降曹操,唯独刘备不能。”

孙权一听,果然像诸葛亮预期的那样,马上愤怒起来——刘备不能投降,难道我就能投降?他当场对诸葛亮说:“我绝不能把江东的这块黄金地盘无偿送给曹操。我要跟曹操死拼到底。只是,现在刘备刚被打了个大败,哪还有什么能力去跟曹操对着干呢?”

诸葛亮说:“我们虽然在长坂坡吃了个大败仗,但现在逃散的将士们都已经陆续回来,与关羽的水兵加起来也还有一万精兵。再加上刘琦手下还有一万多人,还是可以支撑一下的。而曹操的部队都是长途行军而来的,已经跑得很困很累了。他们在追击我们时,一天一夜跑了三百多里。你想想,他们还能跑得下去吗?再加上,北方人在平地上跑,速度那是很快的,可从没见过水。现在咱们打的是水仗,靠的是水兵。虽然,曹操最近得了荆州兵,可荆州部队刚刚被他改编,在态度上还没有与他保持高度一致。如果您看清这一点,派个大将统率大军与刘备结成利益共同体,跟曹操死磕,曹操最后一定会失败的。曹操打了这个大败仗之后,只能逃回北方。这样,天下三分之势力就全面形成了。”

孙权一听,脸上全是笑容。

当然,他还得开个会,听听大家的意见。

正好这时,曹操也给孙权寄来一封信。曹操比谁都清楚,要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他的麻烦就会很大。他知道自己的实力虽然很大很强悍,但那个很强很大只宜在北方,到了南方,这个强大就大大地缩水了——很多士兵刚看到滚滚长江东逝水,站在岸上就有晕船的感觉,要是放进水里,恐怕不用人家打,自己就先死了。

所以,曹操认为,只有先跟孙权来个和平解决,把刘备堵死在那里,全面拿下荆州,以后的事才好办。这时,曹操虽然觉得孙权对他来说很重要,但他信中的口气还是牛烘烘的:“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意思是说:近来,我奉皇帝的命令到处打仗,我们的胜是打到哪里哪里赢。前几天,刘琮已经认清形势,向我们投降了。现在我带着八十万年轻水兵,要跟你在江东地盘上面对面一下。

总之,一看到这个信就知道,曹操现在已经把孙权看成绝对的弱势人士了。

孙权现在也确实是弱势。

他读完曹操的信,昨天刚刚培育出的信心又要枯萎。他问大家怎么办。

孙权都是这样的心态了,其他人的心态还能怎么样?大家一听孙权读完曹操的信,脸色就白了起来,个个都怕得要命。

张昭首先发言:“咱们面对现实吧。曹操是什么人,就不用作更多的解释了。现在他势力强悍,又借着皇帝的招牌,想打哪里就可以打哪里。谁不听他的话,谁就成为跟皇帝对着干、跟国家对着干、跟全国人民对着干的人,谁就会马上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所以,如果现在我们以武力与曹操对抗,我们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更重要的是,咱们跟曹操对抗最大的资本就是长江天险。现在大家看看,曹操目前已经拿下荆州。原来刘表在那里有几千条战舰,现在全被曹操接收过去了。曹操只要从长江上游放船下来,然后水陆并进,咱这个天险还有吗?咱的优势也成为他的优势了。而且他军队的数量也太大了,咱能跟他对着干吗?所以,还是投降吧。有时投降也是一种生存策略。”大多数人都同意这个“生存策略”。

只有鲁肃在那里闭着嘴,一言不发。他现在仍然是个坚定的主战派,但他看了一下现场,除了他是主战派之外,其他人全是投降派。他要是在这时候说半句话,这一大批投降派的砖头就会向他猛砸。

孙权也只是在那里发呆。他发呆了好长时间后,苦着脸起身离开。

鲁肃看到孙权离开会场,也不管孙权去哪里,马上起身跟过去。

孙权当然知道鲁肃跟过来是想趁机单独做自己的思想工作。

他拉着鲁肃的手说:“你想说什么?”

鲁肃说:“我觉得今天与会的人员,个个都在做贻误将军的事。所以,这些人是不能跟他们商量什么大事的。说到投降,像我这样的人倒还真可以举着白旗跳槽过去,但您却万万不能。”

孙权问为什么。

鲁肃说:“我们做了投降派之后,曹操肯定又会让我们从基层干起。如果您投降过去,您可能就是个列侯之类,可那个列侯有什么意义?所以说,那些人说是在为您着想,其实他们全是为自己着想。希望您一定不要听他们的话。”

孙权觉得鲁肃的话对,长叹一声,说:“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意思是说:这些人的话也让我失望了。只有你的想法才跟我一样啊。其实,现在孙权的思想动摇得十分厉害。

鲁肃当然知道孙权现在动摇得厉害,他也知道,光凭自己这么一张嘴在这里硬撑,也难使孙权的信心坚定起来,于是劝孙权最好把周瑜叫来。周瑜现在是主管军事的,最知道打仗的事,看看他怎么说。

周瑜才是关键人物

这时周瑜正在鄱阳视察工作。孙权马上把他叫回来。

周瑜也是个主战派。他当然也知道曹操已经隆重到来,现在东吴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他见到孙权时,先把曹操猛批一顿:“曹操借着大汉丞相的帽子,其实是个反动透顶的野心家、阴谋家。您是个有能力、有水平的人,现在是江东的最高领导人,地盘有几千里,实力也不算小,大家也愿意为您去拼死拼活。现在曹操过来,貌似很强大,其实是等于送死。我们再分析一下当前的形势。其实北方现在还是没有全面稳定,马超、韩遂还在那里单干,一点儿也不理曹操的方针政策,是曹操后方的一个火药桶,随时可能发生大规模爆炸。曹操的陆军确实很强大很无敌。如果在陆地上跟他竞赛,咱可能吃不消。可现在他却从岸上跳下来,在水里跟咱玩儿。现在又是冬天,要粮没有粮,要草没有草,他那几十万大军天天摆在长江沿岸,口粮都是问题。另外,他的士兵从北方大老远狂奔而来,从干旱地区直接进入我们的江湖地带,一定会发生水土不服的事,到时肯定会暴发大规模的疫情——这样的兵再多,也没有什么可怕啊。可是曹操硬是忽略这几个关键点,一定要冲杀过来。只要我们抓住曹操的这些问题,胜利就是属于我们的。现在你只要给我们几万部队,让我守住夏口,保证可以把曹操打回老家去。”

孙权一听,信心这才又猛涨起来:“曹操这些年老早就想自己当皇帝了。他之所以没有当皇帝,是因为还有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在当他的反对党。现在那些牛人都已经被他搞定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战斗。我一定要跟他死磕到底。你现在主张抗战到底,跟我的意思完全统一。”

孙权今天的情绪好像特别高涨,当场就拔出大刀来,在他的办公桌上猛一砍,向大家宣布:“哪个再跟我们说投降两个字,他的脑袋就跟这个桌子一样!”

大家看到孙权那一刀砍得很结实,脸上的神态也很坚定,都以为他这回肯定是坚定不移地抗战到底了。

可周瑜并不这样认为。他知道孙权的信心仍然很脆弱,于是在当天的夜里,又跑过去敲孙权的门,跟他再聊一聊。

孙权果然正在那里发呆,心里被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数目搅得顾虑重重。

周瑜进来之后,对孙权说:“大家只看到曹操信中的那个字,说什么八十万部队,然后就都怕了起来,一点儿不去想想这数字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咱就再来算一算曹操的部队人数吧。其实,曹操真正的北方军队也只有十五六万人。这十几万人长期打来打去,现在已经累得站着都可以睡着了。新近又收编了刘琮的七八万人。这七八万人虽然没有打过仗,好像一点儿不困不累。但因为刚刚收编,情绪还没有稳定下来。你想想,带着一群又困又累的士兵,外加一批情绪超级不稳定的军队,人口数量再多,又有多少战斗力?你只要给我五万部队,我马上就可以给你打个大胜仗。所以,不要再有什么别的想法了。”

听完周瑜一番话,孙权压在心头那个巨大无比的八十万部队的大石头才被搬走,心理压力突然大减。他立即对周瑜说:“好。我同意你的话。张昭他们都为自己考虑,太让我伤心了。只有鲁肃和你才跟我保持高度一致。只是现在你想要五万精兵,我只有三万部队交给你。战船和粮草也都准备完毕。你和鲁肃、程普就带着部队先上前线,我当你坚强的后盾。前线的事,你说了算。实在打不过,你就退到这里来,我再跟曹操决一死战。”

话说到这个份上,孙权的决心最终树立了起来。

《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事前认为孙权的信心不足,叫周瑜半夜去说服孙权,果然看到孙权正郁闷地不知所措,于是彻底打消孙权的顾虑,帮助孙权树立信心、稳定了孙权的情绪。其实,这个会谈跟诸葛亮无关。诸葛亮到现在只见过孙权一面,而且还没有跟周瑜见过面。发现孙权情绪不稳定,完全是周瑜自己。而且从此之后,罗贯中还创作了大量的故事,把诸葛亮狠狠地神化了一下。同时也把周瑜改装成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而且还把周瑜写得虽然聪明绝顶,但一到诸葛亮面前,就智商突然狂跌,一天到晚老是陷入不服诸葛亮、想搞定诸葛亮的怪圈思维里,最后害不成诸葛亮,自己倒成了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故事很好看,情节也很吸引人。把借东风、草船借箭等故事讲得很经典。其实全是胡扯,而且胡扯得很离谱——你想想,本来跑到东吴来,是为了商量协作联手之事,最后却天天跟周瑜进行智力竞赛、玩脑筋急转弯,做的全是不利于团结的事。如果放在现实,这事能靠谱吗?这样的两个人能团结起来吗?

当然,罗贯中说,是完全可以的。

不过,罗贯中在神化诸葛亮的同时,顺便也神化了周瑜一把,在周瑜的故事里,添加了蒋干的故事,把蒋干描绘成史上最白痴的间谍,专门为上当而跑到周瑜那里的,不但被周瑜耍得很过瘾,更让老奸巨猾的曹操也中计,把自己的水军教练也干掉——不过,在干掉了水军教练后,曹操也醒悟过来,可那时醒悟除了满腔的后悔外,已经没有半点儿作用了。罗贯中让曹操的醒悟慢了半拍,并不是想增加一点儿曹操的智力,而是要让曹操后悔一下而已,使读者看到曹操后悔的情节时,又多一层阅读快感。他这一招确实很高,可却冤枉了蒋干。历史上的蒋干可不是《三国演义》中的蒋干。真正的蒋干是当时的大名士,“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当时,在江淮一带,谁也赢不了他。

那时,他也在曹操那里混口饭吃。赤壁之战后,曹操终于知道周瑜是个人才,很想把周瑜收买过来,就叫蒋干过江来做周瑜的思想工作,希望周瑜能跳槽过去。

周瑜一看到蒋干跑了过来,就知道这家伙当前的任务是什么,还不等蒋干开口,就问:“老朋友这么大老远前来,是不是要帮曹操做我的思想工作?”

蒋干也精得要命,一看周瑜这个样子,就知道这个任务这辈子是不能完成了,马上就说:“我跟你是老乡啊。咱们已经多年没有见面了。听说你在这边混得很好,这才来看看你。现在你居然说我是来当说客的,这是不是把老朋友看得太小人了?”

周瑜哈哈大笑,请他大吃大喝。三天后,还请他参观了一下军营,然后又大吃大喝,说:“孙权相信我,把大事都托付给我,对我的话是言听计从。现在就是苏秦、张仪过来做我的思想工作,我也不会跳槽的。像你这样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蒋干当然不敢再说什么,只是笑着一言不发。他回去之后,向曹操报告,把周瑜大力赞美了一番,说这人雅量之高,不是我这张嘴可以形容的。对这样的人搞离间计,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本来,像蒋干这样的人,在历史上是算不得什么的,一点儿也没有成为名人的可能。哪知,经过罗贯中的加料,只在《三国演义》中出一次场,就成为一个著名人物。

那把火是这样烧起来的

孙权第二天就发布命令,任周瑜、程普为左右督,负责带着部队跟刘备一起,在前线与曹操对抗,任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他们的工作。

这时,刘备在樊口,神经已经高度紧张,怕孙权不跟他联合,让他一个人在这里等曹操的大军杀过来,那他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他叫士兵们一定要高度注意——不是注意曹操的部队,而是看看孙权的部队开来了没有,如果来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得在第一时间告诉他。

那天,士兵们看到周瑜的部队来了,立即快马过去向他报告。

刘备马上派人过去接周瑜的部队。

周瑜一看,这个刘备居然还耍大牌,就对那个负责慰劳任务的人说:“我现在任务很重,很多事不能让人家代理。如果刘备能够前来跟我见面,那是最好不过的。”

刘备一听,立即起身,去跟周瑜见面。刘备现在是一点儿把握也没有,一见周瑜就说:“现在咱们联合抗战,是一件绝对正确的事。只是不知道你现在手下有多少人马?”

周瑜说:“三万。”

刘备一听,心口就突然紧缩下来,说:“太少了啊。”

周瑜却一点儿不紧缩,神色如常,说:“这已经足够了。你不用担心,只在这里看着我如何打败曹操。”

刘备又说:“我想见一见鲁肃,叫他出来聊聊吧。”

周瑜却严肃地说:“各有各的任务。你要是想跟他见面,可以找个时间再去拜访他。那时你想怎么聊就怎么聊,想聊到什么时候就聊到什么时候。”

刘备只得脸红红地站在那里。这个周瑜还真是有他的一套,看来胜利还真的有希望。

周瑜确实太有信心了。他带着部队继续向前线出发,不久就碰上了曹操的水军。双方在水面上进行了一次热身赛。最后曹操的水兵大败,满江上乱跑。

曹操不服,又打了一仗,又失败。

而在这时,曹操的部队又开始出现了疫情。曹操绝对不是蠢材,看到自己的部队才跟敌人一接触就被打了个大败,现在部队又开始出现疫情,他也不敢让士兵们再在江面飙船,而是退到北岸,想等这个疫情过去了,把水兵训练好了,再跟周瑜大战。

这个想法当然不错。可周瑜能让他的想法成为现实吗?

周瑜把他的部队摆在南岸,然后开了个大会,请大家发表意见。

黄盖这时出场。

当然,在《三国演义》里黄盖的这次出场很隆重,创造了苦肉计里的经典情节。按照罗贯中的安排,他先找到周瑜,两人商量着如何搞定曹操,然后就献了那个“苦肉计”,当着曹操派出的潜伏人员的面,把黄盖的皮肤打得没有一寸好地方。然后那些潜伏人员就在第一时间里报告了曹操,让曹操成功地中了这个反间计,为黄盖下一步忽悠曹丞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过程很复杂,情节也很曲折,其实真正的故事很简单。

黄盖在会上说:“现在的形势是敌众我寡。这个形势告诉我们,不能长期这么相持下去。这几天我观察好了,曹操怕他的士兵们晕船,现在都用铁链把船连在一起,搞得像平地一样。这样一来,他们的士兵就不晕船了。可我们就可以用火攻了。咱冲上去,狠狠地烧他一把,不把他烧死才怪。”《三国演义》里说是庞统去向曹操献了这个要命的连环计。其实这个连环计完全是曹操的原创,庞统是一点儿责任也没有的。

周瑜完全赞同黄盖的这个办法。

他们立即选好了十多艘艨艟战舰,在上面装上很多干草、干柴之类的易燃物品,而且还在那些易燃物品里大量浇上油,让易燃物品更易燃。当然,他们并没有让这些东西全部裸露出来,而是用帷幕遮挡住,还在边上插旌旗,好像里面住满了东吴的水兵。不过,他们还在船尾上系了快艇。

这些工作都做好之后,黄盖就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你们的势力太大了,我们才三万人。三万人哪能拼得过曹丞相的八十万大军?但现在孙权硬是要拼。他不怕死,但我很怕。所以,还是向你投降算了。你同意,我要投降;你不同意,我也要投降。然后在信里写好了某月某日带着部队过来弃暗投明。

曹操没有理由不相信。他前一战虽然大败,但那个大败对他来说,一点儿也算不上巨大的损失。他对自己的力量这时自信得要命。在他的意识里,江东鼠辈在他这个强大的压力下,肯定顶不住,即使孙权不投降,别人也会投降——就像当初在官渡大战前,他手下那些人一样,战场还没有开打,那么多人就已经给袁绍写信,请袁绍一定同意他们投降一样——如果没有人过来投降,倒还是一件怪事呢。现在黄盖果然来投降了。

于是,他回信表示愉快地接受黄盖的投降。

黄盖和周瑜一看,曹操也这么容易上当啊。

于是,周瑜和黄盖选择在一个东南风猛刮的日子里出发。

黄盖的船在前面,其他的船跟在后面。他们到达江心时,黄盖的船拉起了船帆,让船的速度加快。

这时,曹操那边的士兵们跟曹操一样,怀着喜悦的心情过来接受黄盖的投降。

他们这时个个满脸笑容地站在船头,看到江面上的船只,那些装扮跟信中说的一样。

在他们说笑的时候,黄盖的船越来越快了。

终于到了只离曹军二里多的地方了。

黄盖在船头大叫:“点火!”

十多艘大船突然在那个时候着火——当然,如果这十多艘大船自己着火,停在那里,不关曹军任何事。可那十多艘大船却带着大火在东南风的猛刮之下,冲向曹军的大船。片刻之间,曹操那些连成一片的大船就烧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把曹军所有的船只全部烧光。这还不算,这场大火实在太大,最后还把曹军在陆地上的军营也引燃了。

据当时的目击者事后宣称,当时的情形是“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江边岸上全是大火,曹操的很多战士连逃跑的路也找不到,不是落到水里,就是跳进火里,是真正的水深火热。

到了这时,曹操的水平再怎么强大也挡不住失败的步伐了。

这时,江上岸上已经乱成一片,曹兵努力逃跑,吴军拼死攻击。最后,吴兵还摆了个乌龙。黄盖在大乱中仍然向前冲锋,最后中了一箭,落在水里。东吴的几个士兵看到水里落了个年纪很大的男人,就把他打捞上来。这几个士兵大概只知道他们的部队里有个黄盖将军,但并不认识现在这个老家伙就是黄盖,就把他捆起来丢在一边,不再理会他,让他在那里流血不止。

黄盖受伤虽然很重,但头脑还十分清醒,看到韩当在前面跑着,就集中最后的力气,大叫韩当。

韩当居然在大乱之中听出黄盖的声音,忙跑过来,看到黄盖居然被捆在那里,血流不止,急忙把他放出来。黄盖差点儿死在自己人的手中。

战斗全部按周瑜的原定计划展开。周瑜在黄盖点火的时候,就带着全体官员快速冲锋,屠杀曹兵。

曹操的士兵现在除了大败,仍然是大败。

曹操带着剩下的部队向北狂逃,从华容道那里步行撤退。

这时是冬天,按说是干旱季节。可这个华容道的路居然泥泞不堪,大家简直没有办法走下去。

前面的士兵过来向曹操报告:“路上水太多,走不过去了。还是改道吧。”

可现在曹操还能改道吗?敌人就在屁股后面猛追啊。

曹操把那些非战斗人员的老弱残兵都叫来,让他们去背草来铺路,然后让骑兵们通过。这样,大家才顺利走过了华容道。可那些背草铺路的老兵大多都被骑兵们踩死在那里,成了曹操逃跑的垫脚石。

刘备和周瑜还在追。一直追到南郡,让曹操吃了个大亏。这时,曹操的士兵又饿、又累、又病,再加上死了一大半,整个情形比当时袁绍还要难看。

刘备和周瑜也像当初的曹操一样,由于力量有限,追到这里也已经又困又累了,终于不得不叫停前进的步伐。

曹操让曹仁、徐晃守江陵,让乐进守襄阳,然后自己很郁闷地回北方去了。

整个过程,没有关羽在华容道上先跟曹操为难,又把曹操放走的事。曹操能够逃跑,完全是因为他自己有水平,也因为是孙刘联军的力量太过薄弱,只仗着一把火把曹操打败,而没有力量做到把曹操一锤砸死的地步。最后也只是通过一战来维持当时的形势。

这一战的倒霉者,当然是我们的曹丞相,得益者是孙权和刘备。尤其是刘备,从此可以暂时住在荆州,开始走上发展的轨道,最后拿下四川。

可以说,从此刘备进入了黄金时期。

孙权再次扩张

曹操跑到北方之后,危险期好像离他已经很远了。可曹仁他们就难受了。

周瑜和程普带着部队虽然没有再追再打曹操的能力,但却还有跟曹仁叫板的本事。他们隔着长江继续与曹仁对垒。

甘宁认为这样对垒下去,实在太不刺激了,就请周瑜让他利用这个空闲时间去攻打夷陵。周瑜当然答应。

夷陵的守将做梦也没想到甘宁会过来打他,一点儿没有准备。甘宁顺利进入夷陵,将这个后来著名的地方划归东吴的版图。

这个地方已经与益州刘璋的势力对接起来。这时刘璋的部将袭肃觉得刘璋成不了气候,于是就带着部队向东吴投降。

周瑜马上请孙权把袭肃的部队放到吕蒙那里,让吕蒙的部队扩大一点儿。

可吕蒙不同意,他觉得以袭肃的水平和人品,完全可以独当一面,说:“袭肃的能力很好。现在他来投奔我们,是看好我们。所以,我们更应当看好他,最应该让他的部队得到扩充,而不是应该削弱他的兵力啊。”

孙权同意吕蒙的意见,让袭肃继续带他原来的部队。

曹仁也是个贪小便宜的家伙。本来他的水平就比周瑜差了很多,这时跟周瑜对垒,也不认真总结一下,把自己跟周瑜进行一次全面对比,再做下一步的打算,而是以为周瑜的进攻能力不怎么强,上次是靠了火攻才取得胜利,要是没有那把火,就是把一颗虎胆塞给他,他也不敢冲到北岸来。他这么以为之后,就睁着眼看看别的地方,知道现在甘宁只带着一小部分军队守在夷陵,觉得完全可以过去把甘宁扁一把,然后把夷陵拿到手。于是,就带着部队去围攻甘宁。

甘宁很快就觉得难以支持,急忙向周瑜求救。

很多人都对周瑜说现在咱们的兵力都没有多少,如果再分一点过去,咱也危险了,还是让甘宁自生自灭吧。反正原来夷陵也不是我们的地皮,能守住更好,守不住就拉倒。

可吕蒙却不同意,他对周瑜说:“不能这么干。现在我们可以让陵统在这里顶住。咱们带大部队过去救甘宁。曹仁肯定想不到咱会打到那里去,一点儿准备也不会有。因此,我们只要一点儿时间就可以解决问题。我可以保证,陵统在这里守住十天不会有什么问题。”

周瑜同意吕蒙的建议,带着大军直赴夷陵。曹仁真的没有想到周瑜会杀上来。他正在围攻甘宁,看到甘宁一天比一天弱下来,眼前全是胜利在望的喜悦,觉得可以打一场胜仗来给他们挽回一点儿面子了。哪知,这个面子实在不好挽回。他还在夷陵城外努力作战,距攻破夷陵的胜利还有一段距离,周瑜大军的兵器已砍到他的眼前。

于是,曹仁又被打了个大败。他这才知道,在战场上贪小便宜是会吃大亏的。

周瑜在这场战斗中,缴获了三百匹战马,完全可以算是个巨大的胜利了。曹仁的信心又被沉重地打击了一次。

周瑜带着部队渡江北上,跟曹仁对垒的距离更近。

孙权看到周瑜这边的进展很快,心情也激动起来,觉得作为战争年代的老大,也该带部队出来练练。于是就带着大军,亲自包围合肥,而且派张昭去攻打当涂,派贺齐去丹阳下夥、歙县开展剿匪工作。张昭的理论水平很高,可让他去打仗,就有点儿用错人了。张昭猛打了一把,一点儿胜利也没有取得。但贺齐那里进展倒很好。

贺齐在《三国演义》里一点儿没有名气,因此在读者中的人气历来很低。现在就简单地讲一下贺齐的来历。他年轻的时候曾在剡长当第一把手。那时,有个县吏叫斯从。斯从虽然也是基层干部,但本质却是街头烂仔一个,看谁不顺眼上前就一刀砍去,霸道得要命。

贺齐于是也看他不顺眼,也想上前把他一刀砍下去。

可人家都劝贺齐,说斯从的职务虽然不高,但在这里的人脉可不一般,背景大得很,连山越都听他们的话。如果现在把他处理了,明天山越就会打过来。

贺齐一听,马上愤怒起来,把斯从抓起来,当场砍死。

斯从的家族听说之后,立即跟山越联合起来,进攻贺齐。贺齐一点儿也不怕,带着部队坚决反击。虽然他手里的部队不多,但还是把山越打得大败。从此以后,山越一听到贺齐的名字,都怕得要命,不敢再嚣张。

后来,孙策来到江东,发现贺齐是个人才,马上通过举孝廉的方式,让贺齐当自己的手下。当时王朗正被孙策打得满世界跑,抱着头来到东治。侯官县的第一把手商升是王朗的死党,看到王朗被孙策收拾,心里一点儿不服气,立即起兵来帮助王朗。孙策派韩晏去攻打商升,反被商升打了个大败。孙策生气起来,叫贺齐去把他们搞定。

于是,贺齐出马。那个商升虽然牛烘烘的,敢把韩晏打得满地找牙,可一听说贺齐来了,就全身发抖,觉得自己永远不是贺齐的对手,便派人去面见贺齐,请贺齐接受他的投降。贺齐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商升马上举行投降仪式,准备正式归到贺齐的麾下。哪知,商升手下的张雅和詹强觉得当个投降派太没有出息了,就把商升杀掉,跟贺齐死磕到底。

当时,连孙策都没有多少部队,所以贺齐手下的兵就更不多了。张雅他们的手下很多,要是直接对打,贺齐是必死无疑。贺齐就在那里高挂免战牌,不管张雅他们如何嚣张,他就是不出来硬拼。不久,张雅跟他的女婿突然闹了矛盾,而且这个矛盾越闹越大。贺齐知道后,便叫山越在他们两人中间搞点儿手脚,在他们的矛盾里加几把添加剂,让那些矛盾升级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两人最后都愤怒到极点,各自带着部队出来,想让对方看看,这个世界到底谁怕谁。

贺齐抓住这个机会,立即出手,只一战就把张雅打得一点儿还手的能力都没了。詹强知道后,胆子急剧收缩,觉得自己真的不是贺齐的对手,于是带着部队出来投降。

到了孙权时代,东南部地区还是很不平静。那些地方势力以前很怕孙策,现在看到孙策完蛋了,觉得孙权没什么可怕,就都行动起来,高举独立单干的大旗,公开跟孙权叫板。那时,最有名的人是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五人。这五个人的手下都有万人,天天喊打喊杀。孙权知道贺齐对付这些土匪最有经验,立即任命贺齐为剿匪总指挥,负责平定这些匪乱。

贺齐首先与洪明交手,只一仗就把洪明打得大败,在阵前将洪明那颗脑袋砍下来,其他土匪首领一看,知道这个贺齐也不是那么好惹的,再打下去,估计洪明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于是都先后缴械投降,重新回到政府的怀抱。贺齐这次剿匪的胜利,为东吴打造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为后来赤壁大战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后方保障。

东吴地区其他势力并不多,但土匪武装硬是打了一批又一批。在孙权他们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时,夥地的陈仆、祖山等还带着两万人在林历山中自称大王,坚决不服从孙权的领导。林历山四面全是绝壁,而且“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刀楯,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属于典型的易守难攻的地势。

贺齐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考察,知道在这个地方打仗,要是正面攻击,出动多少部队,就会死掉多少人。他在那里驻扎了一个多月,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后来,他请了一批身体素质过硬、有攀岩特长的人组织一个小分队,让这些队员白天躲在险要之处,半夜就用武器挖开岩石中间的缝隙,然后偷偷地攀登上山,放下布带,把下边的人拉上去,总共上了一百多人。他让这一百多人分在大山的四面,然后猛擂战鼓,吹起冲锋号。

山上的敌人只顾守着那条险要的小路,对其他三面峭壁放心得要命,一点儿也不提防,以为那是全世界安全系数最高的地带。哪知,突然听到四面鼓号连天,以为敌人已经全部冲到山顶了。那些本来坚守在山路上的士兵也全部头晕脑涨,个个站起来往回跑,全向大营里涌进去——他们以为进了大营就什么都不怕了。

贺齐立即命令大军进入山路,很轻松地打到山上,把这股武装力量彻底消灭掉。

孙权很高兴,立即任命贺齐为新都太守。

贺齐顺利完成任务,当了新都太守,可孙权这边的进攻却没有一点儿进展。他包围合肥已经包围了几个月。而这时,曹操回到谯县视察工作。孙权知道,要是曹操来,他的这个军事行动肯定会以失败而告终,心里就急起来,组织了一支骑兵突击队,任命自己当了这个突击队的队长,要像他的哥哥孙策一样,亲自向敌人发起冲锋。

张纮知道孙权不是孙策,劝他不要这么激动。现在的任务是带着大家从胜利走向胜利,而不是亲自出马上第一线去打仗。

孙权本来身上血气的成分就没有多少,这时听了张纮的话,那口气就缓了下来。

曹操也早就知道孙权包围合肥,现在合肥已经紧张得要命,因此就派张喜带着部队赶来支援,而且由于曹操在赤壁之战时,部队损失太大,虽然这时叫张喜前来支援,其实张喜带的部队也只有一千多人,即使快速赶到,也没有多大作用。更要命的是,当张喜的部队还在行军路上狂奔时,孙权的部队已经开始了多次进攻。合肥的形势已经吃紧得再不能吃紧了。

这时,扬州别驾蒋济看到如果再等援军前来相救,合肥成为东吴侵略者的沦陷区是不容置疑的了,现在要救合肥,只有靠他们自己的力量了。当然,现在他们的力量实在太过单薄,根本不能出城把孙权的部队打跑。

力气比不过人家,就只能玩儿阴谋了。

蒋济很快就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对刺史说:“现在再等援军已经不现实。恐怕援军还没有到,合肥就已经完蛋了。咱们最好写几封信送到合肥城内。信的内容就说,张喜已经带着四万大军,马上就到。只要你们再坚持一下,就可以对孙权进行内外夹击了。”

刺史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照着蒋济的话去做,立即写了一封信,然后派出三个送信人冲进合肥城里。只有一个信使很不顺利地进城,另外两个信使都被孙权的士兵抓了。

城中的人看到这封信后,信以为真,以为他们的援军就要到来了,他们胜利的时刻就要到来了,士气立刻狂涨起来。

孙权看到这封信后,也信以为真,觉得现在这个合肥城他们都吃不掉了,要是再有四万大军前来,他们的结果就大大不妙了。

孙权想来想去,觉得这一仗打得很窝囊,一个合肥居然打得这么辛苦,攻得这么难看,可要是等敌人的援军来到,后面的结果将会更加难看。他考量再三,决定撤军。如果是孙策,肯定不会上这个当。但孙权永远不是孙策。于是,在合肥都坚持不住的情况下,孙权被蒋济一封信搞定。孙权在读完那封专门忽悠他的信之后,连夜烧掉所有的工事,低声宣布撤退。

在孙权郁闷地离开合肥之后,曹操命张辽、李典、乐进进入合肥,加强了合肥的防守力量。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329.html

下一篇:烽烟更甚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