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取西川(下)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3:06:32 0

诸葛亮是这样入川的

建安十九年(214年)四月,这时,刘备与庞统包围雒城已经一年多,虽然场面很好看,主动权全掌握在刘备的手上,但却仍然在雒城的外围,一点儿成绩也没有。

于是,诸葛亮留下关羽守荆州,自己带着张飞和赵云溯长江而上,进入西川。

诸葛亮本来是在荆州充当萧何的角色,为刘备保住大后方。现在他也带着部队进川,说明刘备在那里真的有点儿困难了。本来,刘备和庞统都以为刘璋差得要命,他手下的部队也没有多少战争经验,估计不用多久就可以把益州全境完全摆平——这个思想恐怕刘备会更多一些。否则,他就有可能采纳庞统的上计而不会选择这个中计了。哪知,刘璋虽然很傻,但他手下的人并不是傻瓜,再加上蜀中的地形险要,守起来容易,进攻的难度很大,而刘备的部队人口数量又不多,再加上又是孤军深入,没有后方支援,受到的限制很大,幸亏刘璋没有采纳“坚壁清野”之计,否则,刘备的部队早就被拖垮了。

现在刘备比谁都明白,要是拿不下益州,他这辈子永远没有翻盘的可能——他现在虽然占领了荆州,可荆州的大半面积都是他向孙权借来的,而且荆州的北方有曹操,东方有孙权,这两个家伙都有消灭他的力量。虽说他跟孙权现在是同盟关系,但这个同盟关系能维持多久,谁也说不清楚。因此,荆州只是一个暂时的落脚点,益州才是他最后的基地。如果时间再拖下去,他真的就没有机会了。到时估计曹操都入川了。曹操一入川,刘璋肯定就会立马倒向曹操。那时,他就只有在这里伸着脖子给刘璋和曹操两个人联手攻击的份了。

因此,他决定动用荆州的力量,先一举拿下益州再说。有了益州,他的事业才有发展的基础。

诸葛亮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带兵入川的。

他们来到江州,与巴郡太守严颜打一场。严颜年纪虽然大,但在战场上却不是张飞的对手,被张飞打了个大败,连他也成了张飞的俘虏。

张飞抓到严颜后,大骂他:“我们大军隆重开到,你为什么不投降?居然敢跟我们对抗?”

哪知,这个严颜打仗的本事虽然不大,但脾气却很大,虽然现在他的身份是个被绑得差点儿透不过气来的俘虏,但仍然不怕张飞。等张飞一说完,他的声音就响了起来:“你们这些人,过来侵略我们益州,我们为什么不抵抗你们?告诉你,我们这里只有断头将军,绝对没有投降将军。有本事你杀了我!”

张飞一听,更加愤怒,喝令把这个老头拉下去杀了。

严颜仍然不怕,大声说:“砍头就砍头,何必如此?”

张飞一听,这个老家伙还真有性格,说:“我最佩服的就是你这种人,现在我决定不杀你了。”然后亲自过去解开他的绳子。

严颜也觉得张飞有个性,是个可以结交的好汉,便也不管刚才那个“断头将军”的重要论著,直接就宣布彻底转变立场,与张飞一起跟刘备打拼。《三国演义》里把这段故事放大了数倍,把张飞的智力狠狠地提高了一把。其实这次战斗并不是张飞独立完成的,他还跟诸葛亮、赵云在一起。不过,从他处理严颜这件事上看,他应该是这次战斗的实际和最高指挥者。诸葛亮仍然做他的萧何,赵云估计也是张飞的下手。因此,罗贯中的小说也不都是不靠谱的。

在拿下江州之后,诸葛亮把部队一分为二,派赵云去搞定江阳和犍为,派张飞去平定巴西、德阳。这样一来,西川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被刘备控制在手。

刘备的形势开始向大好的一面发展,可庞统的命运却在这个时候直接进入倒霉期。他觉得只在指挥部里指着沙盘策划战斗,实在不爽,就带着部队亲上前线,要一举攻破雒城。不想,一支来历不明的箭却直接命中他的要害,最后因伤势过重而死。庞统虽然死得一点儿不值得,但其牺牲的情节与《三国演义》里的出入实在太大,不但与那匹卢马无关,与落凤坡无关,更与张任无关——因为张任早于前一年就已经被刘备砍了脑袋。

庞统虽然死得一点儿都不轰轰烈烈,但对刘备集团而言,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比曹操死了郭嘉更严重。庞统的水平未必比郭嘉强大,但曹操手下的高级人才很多,死了一个郭嘉,还有荀家叔侄,还有程昱,还有司马懿,还有很多人。可刘备这边的人才却寒酸得要命,实在经受不了失去任何一个高级人才。我们可以进一步猜测,如果庞统不死,刘备的阵营里能独当一面的人又多了一个,估计就不会出现荆州只有关羽一人独撑的局面,也就不会发生丢掉荆州的悲剧,更不会出现夷陵之战的悲剧。当然,这些都是无聊的猜测,与历史已经没有一点儿关系了。

不过,刘备还是很会发现人才的。

庞统一死,他马上就物色了另外一个人,直接放到庞统遗留的职位上。

这个人就是法正。这家伙投靠刘备还真投对了。

法正此前虽然没有什么表现机会,但他的水平确实厉害。

他一到新的工作岗位,立即给刘璋写了一封信,把双方的形势对他的老领导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分析,说现在刘备越来越强,老领导则越来越弱,所以请老领导不要再顽抗下去了。最后还说:“左将军从举兵以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刘备的人品可是超级优秀,他对你的感情还跟过去一样,绝对没有害你的意思。所以,我建议你还是不要打下去了。只有这样,你全家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才可以得到有力的保障。

可刘璋对他的威胁却一点儿不理。

没几天,雒城终于支持不住了,被刘备的部队杀上了城头。益州重镇就这样被刘备占领了。

不久,诸葛亮、张飞、赵云带着部队也来到雒城,跟刘备胜利会师。

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对刘璋不利的事。

刘璋的本来面目

那就是马超事件。

对很多人来说,马超真是个麻烦人员。以前,他手下的力量还牛烘烘的时候,把曹操弄得很头痛。他被曹操的势力接连痛打几顿之后,去投靠张鲁。开始张鲁觉得很爽。可不久张鲁就又把他列入头痛人物。

在张鲁觉得马超不可信的时候,马超也觉得张鲁不是个很好的合作对象。张鲁手下的几个人如杨昂之列,更把马超列入不受欢迎的人士。他们不欢迎马超,并不是因为马超人品有问题,而是因为马超太有水平,觉得要是他在这里长期干下去,他们的前途就会不被看好。所以,一有时间就到处放大马超的负面形象,排挤马超,并说如果张鲁继续把马超留在这里,以后我们五斗米教的事业就会又被马超彻底搞定。

马超不是白痴,没几天就知道张鲁手下这些人容不下他,更知道张鲁虽然现在全面管理汉中,但绝对不是个做大事的人,知道自己再在这里混下去,只有越混越差。

刘备在猛扁刘璋疯狂侵占益州土地时,那双眼睛也在盯着汉中。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如果只得益州,而没有汉中,这个益州仍然是个不安全的益州。所以他不管有多忙,也要抽出时间关注张鲁的动态。他很快知道张鲁跟马超的这些事儿,于是就派李恢偷偷跑过去,跟马超见面,劝马超脱离张鲁,再跳槽到刘备那里。现在刘备股虽然不怎么大,但绝对是只潜力股。

马超同意李恢的说法,又从武都逃回到氐人的部落。他跟氐部落的关系不错,就煽动这个部落的人跟他去投靠刘备。

刘备知道后,高兴得要命,说:“我得益州矣。”

刘备却派人过去叫他不要直接过来投奔他,而是暗中派一支部队归他指挥,然后叫马超带着这支部队突然出现在成都的北面。成都城里的居民们早上起来突然发现在城北有很多人,一问是马超杀过来了,个个都怕得要命。

刘备包围成都了几十天,仍然攻不下成都。最后他觉得刘璋的心理素质肯定不如成都城墙那样过硬。与其天天带着部队拼命攻城,不如派人过去搞垮刘璋的心理。于是就派简雍进城,直接去见刘璋,说了一大堆威胁利诱的话,说刘璋现在最好的出路就是投降。

本来,这时成都城里还有三万精兵,其他军用民用物资完全可以支撑三年,而且刘璋手下的人都还很有信心,愿意跟刘备死磕到底。而刘备却未必能在这里围上三年,所以都劝刘璋不要被刘备吓倒,一定要继续抵抗下去,坚决不做亡国奴。

这些人的信心虽然爆棚,决心也很感人,但却感动不了刘璋。

刘璋本来就是一个心理素质很差的人,看到刘备的部队天天在城里喊打喊杀,连马超那样的人都愿跑过来给他卖力,而自己被包围到现在,仍然没有谁跑过来为自己声援一下,这就说明自己真的有问题了,于是就对大家说:“我这段时间以来,做了个总结,觉得我们父子当益州第一把手二十多年,好像真的没做过什么对老百姓有利的事儿,真的一点儿不能算是益州百姓的英明领袖。现在倒因为我们让益州打了三年仗,老百姓受的苦太大了。你们可以打下去,但我不能再打下去了。”他这话说得很实事求是,算起来,良心还真的没有坏。

他说完后,下令开城门,欢迎刘备入城,别老让他们天天在城外猛攻。

刘备把刘璋送到公安住下来,还把他的所有财产都归还他,然后还让他带着那颗振威将军的公章。

刘璋就这样离开了益州,被异地安置到公安,接受关羽的领导。后来关羽被孙权搞定,他的户口又归到东吴,再被异地安置了一次,到稊归当公民。不过,孙权又让他官复原职,重新当益州牧。当然,这个职务仍然是个安慰性的职务。因为,益州那时已经牢牢地控制在刘备集团的手里,他连边都沾不上。不久,刘璋就自己死去。他在世的时候很平庸,死时也很平凡,但他的结局却比很多头脑比他发达的人强多了。

刘备进入成都之后,也不休息,首先开了个庆功大会,让大家都大吃大喝一顿,然后打开刘璋的金库,发现刘璋的钱还真多,他暗弱的部分其实也只是军事那部分,治理国家的那部分还是不错的。否则,此前诸葛亮为什么说他“国殷民富”?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国家有钱,广大人民群众也富裕。在全国一片战乱、各路牛人你打我踢的情况下,能做到这一点容易吗?

可刘璋做到了——这可不是当时益州的人说的,而是诸葛亮说的,后来鲁肃和庞统也说过类似的话。由此可见,这话是一点儿没有水分的。

我们可以再通过一些事儿来看看刘璋的政绩。这个政绩仅从益州的人口数来进行一个比较。刘备的章武元年(221年)时,益州二十万户,人口总量九十万。到魏灭蜀的炎兴元年(263年)时,益州二十八万主户,人口总量九十四万。四十多年间,在蜀汉的统治下,人口仅增加四万。而且,这四万还包括蜀汉政权用武力征服的那些没有文化的少数民族部落,以及周边的一些以前属于黑人黑户的。因此,可以这样说,蜀汉政权统治益州之后,虽然大家都说诸葛亮是个治国的高手,是古今良相,可他的成绩也没有比刘璋高明多少——至少从面上的成绩来看,他的成绩还远远没有超过被他称为“暗弱”的刘璋。再看看诸葛亮自己的话。他在隆中对中曾说益州“国殷民富”;庞统也曾发表过相同的言论,他对刘备说:“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可诸葛亮北伐时写的那个著名的《出师表》里却老老实实地承认“益州疲惫”。当然,这四个字是带有对刘禅的鞭策之意,但当时蜀汉的经济估计还真不怎么样,至少与“国殷民富”这四个字不怎么相称。在诸葛亮当政的年代,应该是蜀汉最牛的年代,可在这个最牛的年代里,蜀汉的经济又如何呢?诸葛亮说:“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蜀锦耳。”什么经济产业都没有形成,什么支柱产业也没有培养出来,所依靠的仍然是传统的“蜀锦”,经济模式一点儿没有创新。

诸葛亮曾说刘璋在国殷民富的情况下,“不知存恤”。刘璋真的“不知存恤”吗?好像他一点儿不把老百姓放在心上。那么我们可以看一下刘璋的几个故事。

第一,刘璋请刘备进川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刘备帮他保境安民;第二,当刘备全面向他叫板,要占领益州时,郑度提出那个让刘备头痛得要命的“坚壁清野”的建议,也被刘璋当场否决:“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也。”这话,在乱世时,那是一个绝对导致失败的话。可刘璋却宁愿打败仗,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说明了刘璋“民本”思想是很严重的。第三,当刘备围困成都时,成都城里还有足够三年以上的储备,而且城里的人都愿意与刘备死磕到底。可刘璋却不同意,理由是“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如果他真的像诸葛亮说的那样“不知存恤”,成都城里的广大群众愿意为他死守到底吗?他为什么最后不选择死守?其实就是怕伤了广大人民群众。从这些事例上看,刘璋是坚持“以人为本”的。

再来看看,诸葛亮给刘璋的另一个评语,说刘璋手下“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好像刘璋手下没什么人才,即使有几个人才,脑子里却老想着做背叛刘璋的勾当。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当然,张松、法正确实是这样的人。这两个家伙都是想干大事的人,而且他们知道,以刘璋那样的性格,最后肯定要被刘备、曹操那样的狠角色搞定,因此就想把这个“暗弱”的老板卖了,越提前卖越得好价位。而其他的人却很忠于刘璋。尤其是雒城的守军,挡住刘备足足一年多。张任等人都是被刘备生擒之后,坚决不降才被砍头的。刘备进川之后用的人才大多都是刘璋手下的。据说,刘备很想把刘璋砍掉,可是怕因此会造成广大益州人民情绪不稳定。于是,就把刘璋异地安置到公安——连益州境内都不能让刘璋住下来。如果刘璋真的那么不得人心,是益州的害人虫,估计刘备早就砍下刘璋的脑袋了。如果刘璋一点儿没有人气,刘备还用得着把刘璋放到公安吗?

刘璋的失败,主要原因并不是诸葛亮说的那样,而是因为他很善良,想当个好官。可在那个时代,你的善良只有等人家来屠杀。你看看,三国的成功人士,谁不是暴力的?而且谁越暴力,谁的事业就做得越猛:曹操多次屠城,杀得城中只剩下老鼠没有人口;刘备嘴上最讲以人为本,其实全是骗人的鬼话——他离开樊城时,带着十万群众一起逃难,口口声声说是舍不得在危难时丢开群众,可后来曹兵杀来时,他跑得比谁都快。现在只有刘璋还把老百姓当一回事了。于是,周瑜觉得他好欺负,赤壁大战之后,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直接就向西川杀来;曹操觉得他好欺负,连派张松去投降也不理。刘备更是长期以来把他当成可以欺负的唯一对象,如果没有这个善良的刘璋,他这个皇叔的事业就到底儿了,他的生命也会到头儿。

更靠谱的说法,刘璋的失败,其实是刘璋生不逢时,生错了时代。如果他生在一个和平时期,肯定是一个比谁都称职的官员。

其实,早先已经有人为刘璋平反过。

宋代的叶适说:“刘璋虽暗弱,然国富民盛,守之以恩,无所得罪也。”另外,王夫之就干脆这样解释“暗弱”二字:弱者弱于彊争,暗者暗于变诈,而岂果昏孱之甚乎?说刘璋的弱是弱于跟人家硬碰硬;至于那个暗就是他活了那么一大把年纪,也不会玩儿一点阴谋诡计,过于讲诚信,最后让人家一把玩儿完。

当然,刘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各有各的说法。总之,历史的事实是,他最后给刘备全面推翻。刘备占有了益州这块做梦也想得到的地皮。

治蜀之初(上)

刘备进入成都之后,知道他的前途已经无限光明了,从此高兴得发狂。他查看了一下成都的物资,刘璋真好,还留下了这么多的东西。于是,他下令摆桌,让全体参战和不参战的人都大吃大喝一顿。

刘备虽然跟诸葛亮保持一个调子,说刘璋如何的暗弱,如何的国殷民富不知道存恤,其实刘璋还是很得人心的。刘备为了更得人心,为了证明刘璋“国殷民富而不知存恤”,就把金库里的钱全部拿出来,当场公开透明地分给大家,让大家知道,原来刘璋还有这么多钱,一点儿不拿出来给大家。让大家看看,他才进城的第一天,就给他们分了。他们只要拥护刘备,以后都会有钱的。其实,刘备看到大家拿钱的时候,心痛得要命。因为,现在他最需要钱啊。

他分完钱,便开始进行权力分配。

这一次,他自己做主任命自己为益州牧。这算不得提拔,原来他就先后当过徐州牧和豫州牧。只是那两个牧从来没有坐实过,只相当于荣誉性的。现在可不同了,这个益州牧才是实实在在的。然后,他再任命其他人:诸葛亮、马超、法正等,其他的益州人士,也都大大地重用——他没有办法不重用。刘备这时虽然一举拿下益州,可他多年来,只是到处乱跑,而且跑得连个目的地都没有。所以,这些年来,他手下除了那几个死党之外,基本没有别的人才。现在突然拿下这么一大块地皮,马上就需要一大批人才帮他干活儿。

刘备的眼光是不错的,他马上从刘璋的阵营中挑选了一大批人才,让他们继续当益州的官员,而且很多人还直接进入决策层。

董和,原是刘璋的益州太守,相当于刘璋势力的一把手。他确实是个人才。他本来是江州人氏,后来因为当地太乱,就带着全家族跑到益州来,投靠刘璋,曾任过江原长、成都令,也是个从基层干起的人。他当成都令的时候,成都城里富豪很多,天天攀比,最后导致没有钱的人也跑过来跟风,很多人为了“婚姻葬送,倾家竭产”。董和却制定了很多新的规章制度,要坚决刹住这个风气。那些富豪看到他真的要整风来了,他们直接找到刘璋,说董和对成都情况一点儿不了解,还是让他去当巴东属国都尉吧。

刘璋看到这么多人都说他应该去当巴东属国都尉,那就让他去当吧。

哪知,这个文件一下,董和什么意见也没有,表示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可成都人民的意见却很大。在董和要到新单位报到时,他的下属和几千名老百姓突然自发挡住道路,要求他继续当成都的一把手。成都城里突然出现这个事件,刘璋很快就知道了。他派人过去一调查,原来这些人跑到这里来上访,就是要求董和不能走。他就放心了,立即下令,董和继续当成都令——从这个事件来看,刘璋的人品还是不错的。虽然先走错了一步,但又改了过来。两年后,董和又被提拔为益州太守。

刘备知道他是个人才,因此,立马任命他为掌军中郎将,让他跟诸葛亮一起“并署左将军府事”。刘备现在虽然有“大司马”的称呼,但这三个字只是刘璋向朝廷推荐的,并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他现在的正式职务仍然是左将军。他让董和、诸葛亮一起主持左将军府的日常工作,可见他对董和是很信任的。后来,那个被诸葛亮很看重的董允,就是董和的儿子。

另外,黄权、许靖、庞羲、李严、费观、刘巴等刘璋的部下也都被刘备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来。

特别说一下那个刘巴。刘巴在罗贯中的笔下,是一个不出场的人物。如果只读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其实他在那时是个有名的人,人气旺盛得要命。他虽然也姓刘,但他的这个刘跟刘备的刘没有关系,跟刘璋的刘也没有关系。不过,他是个官三代。他的爷爷叫刘曜,当过苍梧太守;他的老爸叫刘祥,当过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可他这个官三代过得并不怎么幸福。他老爸刘祥当官二代时,正好碰上孙坚过来搞定张咨。刘祥那时很看好孙坚,因此就跟孙坚站在同一立场上。孙坚走后,南阳那些人就特别恨刘祥,带着兵马过来要搞定刘祥,算是为张咨报仇。那时,刘巴已经很有名气,帮他老爸去对付那些敌人。可打不过人家,只得逃跑,逃到刘表的势力范围内。

他的老爸跟孙坚是死对头,刘祥曾坚定地站在孙坚的立场上,刘表当然对刘祥很生气,因此就把刘巴抓起来。刘表恨不得立即把刘巴的头砍下来。可刘巴虽然打了个大败仗,但他的名气大得很,刘表也是个虚荣的人,怕人家说他杀害大名士,因此就搞了个计策,派人过去对刘巴说:“我得到可靠的内部消息,听说刘表要杀你,你赶快跟我逃跑吧。”刘表的意思是,只要刘巴逃走,那些侍卫就可以让他的人头落地。哪知,刘巴觉得自己是大名士,应有大名士的风度。大名士是不做翻墙动作的。虽然刘表多次派人过去教唆他,但他就是不理。这些人完不成任务,只得如实向刘表报告。

刘表一听,不但下令放了他,还要让他当官员。可他就是不当刘表的官员。刘表请了他几次,他几次都拒绝。最后,他跑到零陵,当了个郡署户曹吏主记主簿的小官。后来,刘备来到荆州,很快就知道刘巴的名气,很想让刘巴成为自己的死党。可刘巴就是看不起刘备。他觉得自己是大名士,刘备一个天天骂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的人,自己却也在托名皇室实为汉贼。而且出身太低,一个卖草鞋的,没有一点儿文化,算什么英雄好汉?所以,他觉得跟刘备这样的人混在一起,是件很可耻的事。

刘备那时还不知道刘巴看他不顺眼,居然还叫他的外甥周不疑拿着厚厚的礼品跑到刘巴的家里,恭恭敬敬地说要拜刘巴为师。可刘巴却不接受这个厚礼,说他只认得这几个字,别的什么都不懂,自己都还想拎着礼物去拜人家为师,哪有资格当周不疑的老师?

后来,曹操的大军开到,刘备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跟刘巴打交道了。

刘备是很会拉拢人心的,在他离开的时候,一大批不明真相的人士都跟他一起唱着拉兹之歌,加入他的团队。唯独刘巴硬是北上,独自一人去投奔曹操——可见他的眼光还是厉害的。他认为,以后这个天下绝对是曹操的天下。曹操也知道刘巴不是一般人物,立即“辟为掾”。他的长远眼光没有错,可他绝对没有料到曹操居然在赤壁被周瑜杀得差点儿裸奔回北方。在刘备计划拿下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时,曹操也不想让刘备得手。他派桓阶过去主持这三城的全面工作,与刘备作对。可桓阶聪明得很,立即对曹操说:“我的水平哪比得上刘巴?还是让他过去最稳。”

曹操就对刘巴说:“那你就去吧。”

刘巴当然不是笨蛋,说:“现在刘备在荆州牛得很,这三个郡肯定守不住的。”

曹操说:“刘巴放心。要是刘备敢有什么小动作,我派主力部队过去当你坚强的后盾。”

曹操说这话时,脸色很爽,可后来刘备真的去进攻三郡时,曹操那个主力部队不知在什么地方。那个保证的话全成了空白支票。

刘巴挡不住刘备的猛攻,三郡很快就全部被刘备搞定。刘巴连逃跑的机会也没有。可他仍然要逃走,要远离刘备。他知道自己往北的路已经走不通,就决定向南方逃跑,准备到交趾之后再绕道往北回去向曹操交差。诸葛亮知道他要跑之后,曾经给他写了一封信,劝他留下:“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已可知矣。足下欲何之?”

可刘巴却一口回绝:“受命而来,不成当还,此其宜也。足下何言邪。”

这话传到刘备的耳朵中,刘备一点儿不舒服,对刘巴就大为生气。

刘巴怕刘备又找到他,就干脆把自己的姓改成张,然后直接跑到交趾,当了那个士燮的手下。可他又觉得士燮是个东吴的粉丝——他不但看不起刘备,也看不起孙权,因为他认为孙家虽然在东吴“已历三世”,可因为孙坚也是个小兵出身,孙策更是个没有文化的人,所以也看孙家不顺眼。他在士燮生活了几天,就知道士燮迟早会成为东吴的手下。士燮要是成为东吴的手下,他也就会跟着成为孙权的手下,因此他就决定离开士燮,仍然北上去找曹操。

他当然不敢走荆州老路回去,而是计划绕道从牂牁道再到益州,然后从益州北上。哪知才到益州(这个益州跟刘璋的那个益州无关,在云南境内),就被人家抓住。那个郡守觉得这个家伙很不顺眼,挥手叫士兵们:砍了。可那个主簿一看刘巴就知道他是个牛人,立即大叫:“此非常人,不可杀也。”然后便把他带到成都,直接推荐给刘璋。

刘璋早就知道刘巴的名字,便不让他北上。刘巴这才知道自己跋山涉水绕了一大圈,最后却落入刘璋的手中,仍然回归不了曹操的怀抱。刘璋当场向他请教,益州的下一步该怎么办,我们想请刘备过来,你觉得如何?

如果刘璋说是请曹操来,刘巴肯定会举双手赞同。可他一听说是请刘备前来,就对刘璋说:“刘备是个大野心家,如果一定要把他引进来,以后的麻烦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可刘璋不听,我不引进刘备还能引进谁?

刘备入川后,刘巴又对刘璋说:“你千万不要再让刘备去对付张鲁。你要是把刘备放到那里,就是在践行那个‘放虎归林’。”

刘璋仍然不听:我不让刘备去对付张鲁,让谁去?

刘巴终于知道,他的话在刘璋那里除了成为噪声之外,没有一点儿作用。于是,宣布自己病了,不再出门。

过了不久,刘备果然向刘璋全面摊牌,双方你攻我守,最后刘备大胜,攻下成都。

据说,刘备这时还很生刘巴的气,很想把这个跟黄权一样闭门不出的家伙杀掉算了。可诸葛亮却反对。刘备那个作秀的心态这才又恢复起来。他确实是个人物,虽然心里气得要命,一想到自己的事业,马上知道,乱发脾气是不对的。到了这个时候不但不能乱发脾气,而且还要把这个秀进行到位,于是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大声宣布:“其有害巴者,诛及三族。”意思是说:哪个人敢杀刘巴,我就敢灭他三族。

治蜀之初(中)

这次刘巴再也逃不出去了。刘备很快就找到他。刘巴知道,如果再继续看不起刘备,再不把刘备当人看,刘备砍他就有理由了。大概他作了一次深刻的思考,觉得自己跟刘备真是有缘,不管自己怎么讨厌他,不管他怎么拼命闪人,可最终他总是躲不过刘备——他一到荆州,刘备就来了;他一到零陵,刘备又来了;他绕了个大弯儿差点儿被人家毫无理由地砍下脑袋才跑到益州,谁知,刘备还是到了。估计再怎么躲也是没有用的。既然躲不过,那就老老实实地跟刘备改变一下关系吧。于是,他主动向刘备道歉,进行了一次深刻而全面的检讨,给足了刘备面子。

刘备很高兴。不管刘巴以后怎么样,但刘备那个求贤若渴的态度已经表演得十分到位。刘备任命刘巴为西曹掾。

张飞虽然长得跟屠户没有什么差别,看上去一点儿没有文化。其实,张飞有文化得很,据说他不但书法写得不错,而且画画功夫也很够力。这家伙虽然跟关羽的关系铁得像兄弟一样,可两人的性格却大不一样。关羽向来看不起那些名士,对那些读书人历来就看不顺眼,但对草根小民倒很热情,那张红脸坐在老百姓中间,显得一点儿没有架子。张飞却不一样。他觉得底层人士太没有文化,因此一生气就拿基层干部开打,而对名士却很有礼貌。他听说刘巴是个名士,立马跑过去跟他聊天,而且还在刘巴家留宿。张飞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大家都是知道的,谁要是跟张飞搞好关系就等于跟刘备搞好关系。

哪知,张飞很把自己当文化人,可刘巴一点儿不把张飞当文化人,他不管怎么看张飞,也觉得张飞是个大老粗,是个只会猛喝烈酒不会认字的文盲。张飞在他那里住了一天一夜,他就是紧闭着那张嘴,不管张飞怎么说,他都一点儿也不理张飞,弄得张飞一点儿没有面子。张飞于是也生气起来。

诸葛亮知道后,觉得刘巴再这样下去,后果会很严重,就去找刘巴,对他说:“张飞看上去虽然是个没有文化的大老粗,其实他最爱跟文化人交往了。他来这里看你,是因为他太崇拜你了。以后你就放下点儿架子吧。现在主公正在重用人才,不管是文的还是武的,都是他的好部下啊。”

刘巴这时尾巴又翘了起来,说:“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我们这样的人结交的都是天下英雄,要是跟这样的人天天聊天,那不太掉价了?你去告诉张飞吧,我在这里是为刘备工作,而不是陪他喝酒的。

这话一传开,张飞那张大嘴还没有破口大骂,刘备就先叫了起来:“老子现在正要平定天下,一统江湖。这个刘巴却专门过来捣乱。他时时刻刻想着要跑到北方去,投靠曹操,不久就会做出投敌的事来。”

他叫过之后,觉得这话有点儿过分了,又说:“话又说回来,刘巴那么有水平,也只有我刘备才会重用他。”

诸葛亮也怕这个事再闹下去,刘巴的结果会大大不妙,便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若提枹鼓,会军门,使百姓喜勇,当与人议之耳。”

刘备听诸葛亮都这样说了,知道再说什么难听的话、做什么难看的动作,自己就显得太没有肚量了,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不久,刘备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误。原来刘备进攻成都时,怕广大官兵不拼命,就大声宣布:“只要拿下成都,国库里的所有金银财宝都是你们的金银财宝,我什么都不管。”他的原话是:“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

哪知,后来刘璋开城投降开得很爽快,拿下成都实在太容易了。广大官兵冲进成都之后,都放下兵器,冲到金库那里,把金库里的钱全都抢光了。刘备因为有言在先,看到大家都在玩儿命地抢着金银,心疼得要命,但他知道他现在不能做一个讲话不算话的人,只得一脸笑容地宣布把这些财富分给大家。

大家很高兴,觉得自己这一次真的很有钱了。可刘备却郁闷得要命。他这时觉得益州的财政太紧了,国库空虚,就开了个会议,请大家想办法。

连诸葛亮也在那里没有办法。你想想,这时再提发展经济还来不及吗?眼前已经拿不出一分钱,其他人没钱都还好办一点儿,可现在连军费也没有了。部队没饭吃,谁还有力气为你站岗放哨?

但刘巴有办法,他说:“这个容易啊。”

大家一听,你别吹牛吧?现在去哪儿要这么多钱?

刘备问:“你有什么办法?”

刘巴说:“立即发行新版货币,赶铸面值百文的大钱,然后成立物价局,所有商品全部定价交易,下一步就是开放市场,鼓励大家出来花钱,财政不就有钱了?”

刘备一听,原来发财的办法这么简单。他立即下令有关部门按刘巴的建议去办。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府库充实”,算是救了刘备一回。刘备这才知道,诸葛亮多次把刘巴弄过来,确实不是做无聊事的——刘巴是真的有傲慢的资本。

通过这一次,刘备对刘巴来了个彻底的再认识,他虽然觉得刘巴这个人太狂,但他还是大力重用刘巴。刘备当汉中王时,让刘巴为尚书。后来法正死后,又任命刘巴为尚书令,成为跟诸葛亮地位差不多的高层。刘备的所有文件,基本上都是刘巴操作的,而且连年号也是刘巴定下来的。

刘巴虽然在《三国演义》里一点儿没有名气,可他在当时的名气却很大。不但诸葛亮时时刻刻关注他,连曹操阵营和孙权集团也都在关注他。

据说他不理张飞的那个故事很快就传到了东吴。孙权还和几个高管专门讨论了这个事。张昭说:“刘巴太不会做人了,你再怎么狂,也不应该对张飞这样的人狂啊。”

孙权却很同情刘巴,说:“若令子初随世沈浮,容悦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称为高士乎?”

曹操集团中的高管之一陈群在刘巴死后,还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问刘巴生前的日常生活。如果没有两把刷子,刘巴能有这样高的待遇吗?当时的名士有很多,可有谁能像他这样?

刘巴一看到刘备就到处想办法拼命闪人,可仍然被刘备抓住不放,最后不得不放弃挣扎,很被动地成为刘备的高管人员。那个许靖却正好相反。

你肯定不记得那个许劭吧?许劭在牛人多多的三国时代,并没有做出一件跟时代挂上钩的事情,却因为给曹操的评语而成为著名人物。许靖就是他的堂哥。许靖跟许劭一样,还很年轻时就成为名人,最大的本事就是不干实事,专门务虚,把评论牛人当作自己的职业。

两人的爱好虽然完全一样,但两人的关系却一点儿也不好。许劭那时比他更有名,先混了个郡功曹的职务。郡功曹的职责就是主管人事工作。许劭当功曹时,别的人当不当公务员,他一点儿不关心,但他却死死卡住他的这个堂哥,不管许靖怎么努力,他就是不让许靖成为国家干部——哪怕是最基层的干部也不行。直到太守换届,新来的领导认为许靖是完全有当干部水平的,许靖的身份这才由失业人员变成国家干部。后来,他还做到尚书郎。

许靖虽然天天吹牛,说他最能从人的面貌上看到某人的前途是黑暗还是光明。可他刚看到董卓时,并没有看出董卓是个老贼,而且还是个失败的老贼,在人家纷纷跳槽离开洛阳时,他还坚守在那个岗位上——那时他在吏部工作——而且还跟他的领导那个吏部尚书周毖一起向董卓建议,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董卓那时刚进京,还真的听了他们的话。可不久,董卓就发现,他提拔的那些人,没有谁跟他在政治上保持一致,于是那个脾气就爆发起来,叫嚷要杀人了。他奈何不了那几个反对党,就回过头来收拾那几个推荐的人。周毖很快被抓住砍头。那时许靖已经被任命为巴郡太守,听说周毖被砍了脑袋,就知道要是还在董卓那里,他那颗脑袋也保不住了,于是就到处流浪,去当人家的下手。当时的很多人,如豫州刺史孔伷、扬州刺史陈祎、会稽太守王朗,就连那个许贡,他也去给他打过工。后来,王朗被孙策彻底解决后,他又跑到交州。他虽然到处乱跑,过得很狼狈,但他的名气却还保持在原来的那个档次上。刘璋听说他在交州,就向他发出了邀请,请他到益州来。他到益州后,先后当了巴郡和广汉的太守。后来,王商死去,他又当上蜀郡太守。按说,他能得到刘璋的重用,应对刘璋的感激之情如绵绵江水滔滔不绝才对。哪知,他却跟张松和法正一样,一点儿不看好刘璋,却看好刘备。

只是张松和法正看好刘备的时间比他提前了很多,因此很得刘备的重用。他是在刘备围困成都时,才看好刘备的。那时他刚被刘璋任命为蜀郡太守,虽然被提拔了一把,但他在看好刘备之后,就毫不犹豫地转变立场,决定加入刘备集团。哪知,却被刘璋抓了个现行,当场夺下蜀郡太守的大印,然后把他投入监狱。刘璋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很有肚量。现在这么毫无余地把许靖放到监狱,可见刘璋的气愤程度。

刘备进城之后,虽然把许靖放了出来,但却一点儿也看不起这个老家伙。

法正觉得这样不好,许靖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名气太大,便对刘备说:“现在这个社会就是有一些人,人气旺得要命。你得罪了他们,你的民意测验就会丢分。许靖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对这样的人,咱还是在表面上尊重一下,借他们来提升点儿人气。”

诸葛亮也说:“许靖人气太旺了。咱一定要好好地利用他的这个资源。”

既然两个人都这么说,刘备就任命许靖为左将军府长史——相当于刘备的秘书长。

治蜀之初(下)

那些抢了一次金库、发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横财的人,觉得跟着刘备干就是爽。于是,又纷纷过来向刘备建议,现在成都土豪已经打倒,但田地豪宅还没有分,请指示有关部门做好方案,给大家分田地、分豪宅。

刘备一听就觉得头大了。上次分国库里的钱,分得让他差点儿倒闭,现在又让他再分这些财产,你们这不是要把我搞得一穷二白是什么?

可大家的热情都十分高涨,连那几个高管也不出来帮他说一声,看来都在等着刘备的最后拍板。

这时,赵云站了起来,大声说:“以前武帝时代比咱现在盛世了多倍。可霍去病仍然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现在咱们是什么状态?在益州还没有立住脚跟,就抢着要发这个财那个财,想着去享受。这有点儿不大好吧?”

这些人虽然个个急着发财,但对大道理都熟悉得要命,一听到赵云这么说,就只得在那里干瞪眼。

刘备这才松了一口气,笑着对大家说:“还是子龙思想境界高。我同意他的意见,谁不同意请举手。”

谁敢举手?

进入城都后,最得意的人是法正。他以前在这里混,由于人品实在不怎么出色,虽然个人能力非常突出,可刘璋就是看他不顺眼,这么多年来,不管他怎么努力工作,每次提拔都没有他的份。后来他投奔刘备,在庞统被那支来历不明的箭命中阵亡之后,立即被刘备一把提拔到位,接替了庞统的位子。庞统的位子是什么位子?是跟诸葛亮并列的位子。

法正的最大特点就是水平高、人品差。他跟所有有这方面特长的人一样,一到得意的时候,那个个性就显出来。这时,他一进成都,那种当家做主的心理就充满了心头。他虽然长相跟张飞不是同一个系列,可杀起人来跟张飞一样猛。张飞一般是在喝多的情况下动刀的,可法正都是在清醒的状态下砍人。谁要是在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得罪了他,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立即杀机大起,当场把你砍死。

大家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去找诸葛亮,对诸葛亮说:“法正现在太过分了。咱天天讲以法治国,可他却天天杀人。你应该到主公那里反映一下这个情况,不要让他这么嚣张下去啊。”

这些人以为诸葛亮肯定有办法,肯定为民做主一次。哪知,诸葛亮一点儿办法没有。当然,诸葛亮不是别人,他没有办法,并不直接说他没有,而是找了个理由,说:“我们主公以前还在公安的时候,一边怕北方的曹操,一边又怕西边的孙权,另一边还怕孙夫人在内部捣乱。一天到晚超级郁闷,那时就靠法正全力帮他,让主公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自由自在,不再受别人的压迫。主公对他是信任到极点,现在怎么禁止法正呢?”

一听诸葛亮这个话,就知道诸葛亮对法正是非常无奈的。同时也知道,现在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并不比诸葛亮低。只是作为后世一代名相,说出这样的话来,就让人觉得跟诸葛亮有点儿不配套了。

诸葛亮虽然不敢对法正怎么样,但对其他人却严厉得很。他这时主管蜀地的政务,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而且坚决严格执法,在成都城内的严打活动从没有停止过。以前在刘璋的领导下,益州的法律宽松得很,这时大家突然天天处于诸葛亮的严打活动中,都觉得很郁闷。

法正最反对严格执法。诸葛亮还没有去找他,他却先过来找诸葛亮提出了反对意见。诸葛亮虽然不敢对法正的违法乱纪怎么样,但对法正的这个意见的反驳却一点儿不客气。然后继续在那里高调以法治国,法正也无话说了。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诸葛亮一定要坚持这么做。其实,他是有他的理由的。这些理由里面,是公私并存的。公的方面,就是通过开展严厉打击一切犯罪的活动来树立刘备集团的威猛形象,表示他们与刘璋一点儿都不一样。刘璋在这里的时候,法律基本只是摆设。而诸葛亮却不同,他认为,刘备集团既是外来户,又是刚进入益州,脚跟还没有站稳,大家都还在观望,如果不树立一下权威形象,广大人民群众还真不把你当一回事。于是,就天天严打,谁犯法谁就要被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客观地说,这对刘备集团而言,效果是显著的。当然,也可以认为,一来就强调严格执法,不给人民松一口气是不对的。应该是先给大家施以恩德,让大家从新政府那里得到好处。大家都是人,个个都懂得拿了手短吃了嘴软是人类的潜规则。可现在刘备能拿什么好处送给大家?现在他连军费都无法开支了。如果不严厉执法,刘巴的那一套振兴国库经济的方案能行得通吗?所以,只有严,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当然,我认为,诸葛亮也有为自己着想的一面,即私的方面。他本来是刘备阵营中的头号智囊,出山时很高调地为刘备表演了那个《隆中对》,后来刘备虽然很重用他,也很信任他,可由于他的军事能力实在太不突出。现在可是先军政治,谁能打谁才是英雄好汉。所以,诸葛亮自从跟定刘备后,除了那次出使东吴外,基本没有什么表现——虽然很多人说,是诸葛亮促成了孙刘的联合事业。其实,大家都知道,在刘备还没有派诸葛亮出使东吴时,孙权已经派鲁肃出来找他们了。诸葛亮是第一个提出东吴“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战略构想的人。可鲁肃在行动上却比他更先一步。因此,即使没有诸葛亮出使东吴,孙、刘也会联合起来,这是孙、刘两人自救的唯一措施。

庞统成为刘备的手下后,刘备那双眼睛很快就发现庞统的军事水平真不错,因此就把庞统带上,进入西川。如果庞统不死,入西的首功必是他无疑。到时,谁是刘备头号下属真的有点儿说不清楚了。庞统死后,法正接过庞统的班,又是刘备的谋主,其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大家都看得见。所以,在这一时期,大家基本没有看到诸葛亮的什么动作。如果再不出来喊几声,大家还真的不知道诸葛亮的存在了。而且玩儿治理,也确实是诸葛亮的强项。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322.html

上一篇:取西川(上)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