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夷陵之战(下)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3:04:33 0

优势被时间化解

刘备带着部队进入吴境,虽然取得了一场胜利,但并没有对吴国造成什么巨大的损失。现在他来到吴国境内几个月了,很迫切地想跟吴国的主力部队决一死战。他现在对自己的部队很有信心,觉得只要有仗可打,他就一定能打赢一切战争。

陆逊认为他的这个想法是很对的,但就是不跟他玩,天天在那里高挂免战牌,守住险要,不让刘备部队再前进。

于是,刘备无法展开部队,也无法向吴兵开展军事行动。因为,吴兵现在也占着自己的险要之地,要进攻也不容易。两军就只好在那里对峙着。

转眼就到了五月,天气越来越热。

刘备的部队从巫峡建平开始,扎下营寨,营连营,一直到夷陵那里,十多个营盘一字排开,看上去很上规模。他任命冯习为总指挥,张南为前部督。一直到六月,双方还是只喊不练。

刘备终于受不了,把吴班叫来说,得想办法过去把敌人骂过来跟他们打一仗。否则,老是这样下去,等他到七十岁了也打不了这一仗。

吴班就带着几千人来到平地扎了一个营寨。

东吴的那些人一看,蜀兵在山上待得久了,受不了蚊子和山蚂蟥的虐待,要到平地享受生活了。这些蜀兵居然在那个地方扎营——当然那块平地做房子住是很爽的,但吴兵从这里冲下去,杀他们会杀得更爽啊。于是都在第一时间去找陆逊,说这是个机会,能消灭一千敌人也是胜利。请陆逊下令,他们过去把蜀兵打死。

陆逊一看,连想也不想,说:“刘备能这么头脑简单吗?他的头脑要是这么简单,他还是刘备吗?他还能活到现在吗?这个营寨的后面肯定有猫腻。不信咱看看。”

刘备看到吴班在那里休闲了很多天,吴兵仍然只在山头上伸着脑袋张望,一点没有下来打仗的意思,就知道这招在陆逊面前不灵了。原来他亲自带着八千部队在吴班的后面埋伏,身上白白受蚊子的叮咬,却没有把吴兵骗过来。这时,也知道再这么埋伏下去,人家也不理你,就下令撤退。

东吴诸将看到刘备大队人马骂骂咧咧地撤退。陆逊笑着对大家说:“现在你们看到了吧?你们以为我不敢打仗,是个怕死鬼,我还真的怕刘备有一手呢。”

他们这才知道,陆逊的话还真正确。要是他们满脸横肉地杀进去,估计现在是真的有去无回了。

这时,孙桓带着自己的部队去跟刘备的前锋对抗,被刘备的大军死死围困,再怎么拼命也冲不出,只得拼命向陆逊求救:你再不出手,我就死定了。

孙桓是孙权的亲戚,同时也是军方的领导人之一。大家看到孙桓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就都要求陆逊赶快派他们去救。可陆逊却大声说:“未可!”

大家也大声问:“为什么?他可是大王的亲戚啊。你不救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陆逊说:“孙将军向来很得军心,大家肯定都紧密团结在他的周围,拼命战斗,而且他的工事质量很好,刘备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搞定他的。只要等我的计划成功了,不用去救他,他也会解脱出来。”后来,果不其然跟陆逊的预料一样。

刘备这时虽然带着一群川军,战斗力很强悍,可再怎么强悍也只是在山上窝着,没有办法下来战斗,那颗大脑袋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但陆逊却很有办法,也很有信心。他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详细分析了目前的形势,认为刘备的力量是很可怕的,夷陵是必须守住的——要是守不住,荆州也就不用守了。所以,此战必须胜利,不能失败。当然,这个胜利是有把握的。因为刘备虽然很强也很狡猾,可现在他也没有办法了。他已经放弃了水陆并进向吴兵压下来的战术,而且还放弃了战船,胡乱跑到山上来驻扎,等吴兵来跟他打仗,而且,根据陆逊的观察,他的这个战术恐怕会再坚持下去。现在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吴兵的手里。孙权就尽管在后方等吴兵胜利的消息吧。

到了闰六月,天气更热。刘备他们在生态环境十分良好的山上驻扎,天天让山风轻轻吹,还真的很舒服。他还庆幸自己选对了地方,自己占了高处,既不怕敌人进攻,也不会让广大子弟兵中暑,这个办法实在高啊。陆逊不打也没有关系,看谁能耗下去。

陆逊却不再耗下去了。

他把将领都叫了进来,说开始准备打仗。

那些人都有点蒙了,说以前刘备刚来时,阵脚未稳,才是进攻他的最好时机。可那时他不打仗。现在刘备在这里已经七八个月,既适应了环境,又占据了有利之地,这时去进攻,那不是找死吗?

陆逊说:“我就是要去打。刘备是个很狡猾很能打的家伙,战场经验丰富得要命。他们刚集结时,他的思维一定很缜密,防范得一定会很周到,哪会犯那种刚来阵脚不稳被我们进攻的毛病?我们要是真的进攻他,那是找死的行为。现在他在这里驻扎了这么长时间,对我们什么办法也没有。他的部队已经有点累了,情绪也不稳定了。这正是我们进攻的大好机会。

那些将领虽然不服,可人家是主将,现在大家站在这里,首要的职责就是听他的命令,照他的指示办事,而不是来跟他对抗的,因此也不再说什么。

陆逊说:“好了。现在我们全力以赴,先向敌人的第一个营盘进攻。”

大家一听,又差点骂起来,敌人有那么多营盘,为什么只进攻一个?这有什么意思?但仍然拿起武器,向刘备的第一个营盘杀上去。

可很快就宣布失败。

大家的意见就上来了,都说过不能硬攻,陆逊还硬要进攻。他们打了这么多年的硬仗,跟周瑜、鲁肃打过,也跟吕蒙打过,可从没有这样打过啊。看来东吴的主将是一个不如一个了。

可陆逊却一点不在乎,在大家骂骂咧咧地进来,个个埋怨这种窝囊仗也去打的时候,他却笑着对大家说:“我已经有取得全面胜利的办法了。”

但其他人都不信,只是在心里说,谁信谁是傻瓜。

陆逊说,现在大家都知道,硬攻的结果只有失败。所以,这次不能再硬拼了,还是用老一套。

大家一听,还有什么老一套?

刘备最后的失败

老一套就是火攻!东吴是江南水乡,可关键时刻还是火帮上大忙。

陆逊命令全体士兵每人都准备一把茅草,冲到敌人的营前之后,不要举着兵器去战斗,而是点火,专门烧敌人的营盘。

大家一听,这个办法就是好。

刘备在山上窝了这么久,终于等到陆逊过来送给他一场胜利,心情很好,叫大家一定要好好守营,专等敌人来送死。可他只想到防备敌人前来进攻,却没有想到人家会用火攻,因此,全军上下一点防范意识也没有。等看到敌人到处放火时,这才知道坏了事。他想叫大家灭火。可他们现在是在生态环境十分良好的山上,到处是草木。这些草木一经着火,怎么可能灭得了?

大家一看,就知道这火不是他们这些子弟兵可以搞定的,就纷纷大叫着冲了出来。刘备也没有办法了,也随大家跟着冲出来。

到了这个时候,刘备手下那些川兵再怎么英勇善战,战斗力也迅速归零了。

陆逊下令全军出击,向刘备四十多个营寨全面进攻。

蜀军将领杜路、刘宁拼了一下,最后再也拼不出去了,只得大叫请求投降!

刘备带着部队上了马鞍山,部署了大量部队,环山保卫他。

陆逊下令各路大军向刘备进攻。

刘备的这些部队这时已经没有一丁点儿战斗力了,看到东吴部队四面八方冲杀上来,还没有交手就已经全面崩溃,一场战斗下来,被人家杀了一万多人。

刘备知道,到了这个时候,再不逃走就没有跑路的机会了。他连夜冲出重围逃跑。

陆逊下令继续追击,别让刘备跑得那么舒服。

这时刘备手下也没有多少部队了,而敌人追击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如果再这么被人家追下去,估计不用半天,就会被东吴兵追杀上来,那时关羽的下场也就是自己的下场。

刘备叫大家把兵器和军装都全部烧掉,用火来阻拦一下敌人前进的步伐。

连陆逊也料不到刘备居然还会这一招,追击部队只得在熊熊大火面前停下脚步,先把路上的大火灭了。可刘备却赢得了逃跑的最后时间,在全军覆没之后,胜利大逃亡。

在整个战斗中,虽然刘备部队在大火的焚烧之下,除了被人家猛砍之外,基本没有什么作为,但还是涌现了几条硬汉。

第一个是傅彤。他在刘备突围中,是刘备的殿后将军,带着自己的人马阻击陆逊部队。他作战虽然很猛,但手下的士兵已经没有几个,没几个回合,就被敌人全部消灭光,最后只剩他一个人在战斗,就都劝他投降。哪知,他越打越猛,而且还一边打,一边大骂:“安有汉将军而降者。”意思是,他们大汉哪有什么投降将军——其实,此前就有两个将军刚刚办理了投降手续。

第二条好汉叫程畿。他本来带着水兵在江上,这时也被吴兵围住暴打。他一边抵抗一边后退。这时,他们的方舟都连在一起,行动起来很不灵活。他的手下劝他说,现在把方舟解开,咱们逃跑还来得及。可程畿也是个死脑筋的人物,硬是不解开方舟,还大声说:“我当了这么多年的兵,从没有受过逃跑训练。”最后,当然只有战死了。

这两个人算是用鲜血为刘备挽回了一点面子。

最郁闷的是黄权了。他因为向刘备提出了一个正确的建议,最后被刘备安排到江北来。他虽然觉得刘备采取的战略战术是错误的,是会导致失败的。可他一点也没有想到,刘备会败得这么彻底、败得这么迅速。当他意识到刘备已经完全失败的时候,他的退路已经被东吴的部队切断了。这时,摆在他面前只有三条路。一条就是被打死,另外两条就是投降。一条是向东吴投降,另一条就是向魏国投降。最后他通过思考,觉得向战胜国投降太丢人了,于是,他选择了第三方——魏国。他带着他的部下跑到魏国,请求投降。曹丕一听,当然高兴得要命——连仗都不用打,人家就主动前来投降,看来自己真的到了天威难测的地步了。

黄权投降的消息很快就传到蜀国。大家都大骂黄权的是个可耻的投降派,在大家困难的时候做出叛逃的行为,应该把他的全部家属抓起来,然后砍掉。可刘备这时显得很厚道地说,是他对不起黄权,不是黄权对不起他啊。仍然让黄权的家属过着以往的生活。

曹丕很快就接见了黄权,笑着对黄权说:“你现在投降了我们,是在向脱离项羽的韩信和陈平学习啊。”

黄权说:“我受刘备之恩很重。现在既不能投降东吴,又没有了回去的路子,就只好投降老大。我投降的目的就是要保住这条老命而已,哪能跟韩信他们比?”

曹丕立即就任命他为镇南将军,而且还加个侍中的头衔——侍中就是天天陪在皇帝的身边,是皇帝的核心幕僚,最后,觉得这样仍然对不起黄权,居然还让他陪自己在专车上坐着到处去视察工作。没几天,从蜀国那边传来消息说,刘备现在已经恼羞成怒,把黄权的全部家属全部砍死了。曹丕听说之后,立即要为黄权的家属开个隆重的追悼会。可黄权却不同意,说:“我跟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很铁,他们最了解我的为人,哪会杀我的家属。这个消息肯定是假的。”

过了一段时间,消息再次传来,黄权的家属现在还很幸福地生活着。

马良本来是接受任务不断地开展团结少数民族工作,在刘备大败的时候,他还在执行任务当中,于是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最后死在武陵境内。这几个人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现在有的战死,有的投降,有的死在外面。

大战一结束,东吴的那些将领,这才个个佩服陆逊。

本来当初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时,大家都有点发呆。很多人都是孙策时代的高官,无论年纪还是作战经历以及战功,都比陆逊强了数倍。现在周瑜、鲁肃、吕蒙这些牛人死了,也该他们当一回老大了。可孙权却让陆逊上。他们能服吗?

陆逊到新岗位上班的第一天,立即发现这些人的脸上全是牛得很的神态,他们在面对陆逊时,眼里全是绝对鄙视的目光。

陆逊一看就知道,这样下去,他这个大都督肯定指挥不动他们,如果这些人一个都指挥不动,他这个大都督的公章不就成了橡皮印章了?他开会时,大家只顾自己说笑,一点不把他的话当话,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一样。他知道,他要是再不愤怒一次,以后他再怎么愤怒都无效,立即提高声音,厉声高叫:“刘备是天下有名的猛人,连曹操都怕他几分,都被他玩得要吐血。现在他就在我们的面前,是我们强悍的对手。大家都应当团结起来,杀敌立功。现在你们却在这里各干各的,一点不把我放在眼里,不听我的指挥。告诉你们,我虽然是个读书人,但现在是受了大王的重托,受了东吴人民的重托,全权负责指挥这次大战。大王为什么任命我当第一把手,而不任命别人?是因为他相信我是能够打赢这场战争的。我宣布,从现在起,各位都听从我的指挥!谁不听从指挥,就军法从事!如果谁以为我不会处理违法乱纪的人,那可以试一试。”

大家一看,陆逊的脸上果然布满了杀机,这才不敢再嚣张了。

后来,把刘备打败之后大家才知道,这个陆逊真有水平。如果是他们,这次战斗即使不失败,也不会胜利到哪里去,更不会胜得这么彻底。于是个个都堆着笑脸对陆逊说:“大都督,我们服了你。”当然,最佩服陆逊的人就是那个孙桓,他在第一时间里跑过去找陆逊说:“以前知道你不发兵救我,我天天在那里骂你。现在我知道你才是真正的牛人。”

孙权知道这些事后,对陆逊说:“开始时,那些人不听你的命令,不把你放在眼里,你为什么不直接向我报告?”

陆逊笑着说:“这些兄弟都是大王的心腹,带兵打仗,仍然要靠他们。我要是跟他们玩这种打小报告的把戏,还算什么大都督?”

孙权一听,也大笑起来,让陆逊当大都督真的当对了,又任命陆逊为辅国将军,兼荆州牧,封江陵侯。从此,陆逊就成为东吴头号牛人,为东吴守住荆州一带。

刘备大败拼命跑路,很难看地跑到白帝城。潘璋他们认为,现在刘备手下没有多少兵力,他们乘胜追上去,把刘备这个连曹操也怕过的牛人一把搞定,难度一点不大。

陆逊当然知道,现在把刘备搞定已经没有丝毫难度了,现在他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刘备,仍然是曹丕。曹丕这次居然在东吴全力与刘备对垒时没有一点参与意识,这才使得他们能够一心一意与蜀国打仗。要是曹丕那根神经突然开窍,放手南下,大打出手,他们再怎么厉害,估计那把火还没有烧到刘备的营房,东吴的地皮就已经全部归到曹丕的版图上去了。

对曹丕这家伙,是要时时提防的,不能只记得刘备而不把曹丕放在心上。于是,下令全面退军。《三国演义》在讲到这个情节时,说陆逊带着部队紧贴着刘备的屁股猛追,眼看就要把刘备追得无路可走时,突然进入一堆乱石里面。并且说那堆乱石可不是谁乱摆的,而是诸葛亮事先就在这里摆的,是一个石阵,叫八卦阵,而且还派他的岳父义务守在这里。刘备通过之后,陆逊就猛冲进来。陆逊进来之后,再怎么四处乱窜也出不去,眼看一大群东吴精英就要被一堆石头困死,诸葛亮的老岳父觉得陆逊年纪轻轻就死在这个地方,太不值得了,就出面把他带了出去。记得当年看到这个故事时,心里很激动,把诸葛亮佩服得要死,然后很生他的岳父大人的气——干吗不把陆逊他们都困死在里面?然后也生诸葛亮的气,干吗在离开荆州的时候,不在荆州边境都摆上那些石头?干吗不在蜀国的边界上都摆上这个阵势?如果边境全是这些石头,管他们什么东吴的大将、魏国的大将,谁进来谁找死。到时,主动权不就全掌握在蜀国的手里了?后来才知道,这个情节史上并不存在,完全是罗贯中的演义。陆逊没有再追击刘备,完全是在顾全大局,是怕曹丕突然抄他的后方,因此得把部队重新拉回来布防。

于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夷陵之战宣告结束。这一次大战跟前两次大战最大的不同点是,前两次大战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而这一次战役,双方的实力基本相当。刘备虽然多了一点,但考虑到他是进攻方,而东吴一边属于防守方,所以力量算起来基本扯平。

本来,刘备在这场战役中,完全掌握主动权。而且孙权刚开始时,信心几乎等于零,先后派了两次使者到刘备那里求和。这充分说明,当时孙权已经真到了很危险的时候了。而且,开战之初,刘备几乎是每战必胜,还拉拢了一大批当地的少数民族老大,完全有能力在东吴境内大打一场人民战争。可后来刘备却失败了,而且败得十分彻底。

刘备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被打得大败,这固然是因为陆逊的水平太牛,同时也有刘备犯下战略性错误的所致。

刘备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不该在这个时候去攻打吴国。他在蜀地的脚跟才刚刚站稳,而他最大最凶险的敌人魏国,目前正着力于内部整顿,东吴现在几面受敌,不得不到处称臣,肯定没有能力出来找谁的麻烦。所以,他应该在这个时候,先把国力搞上去,也可以顺便派人到西部地区,不断开展拉拢活动——那一带的少数民族一直以来都有跟中原政府作对的传统,向来是个火药桶,只要你往里面丢点火星,那里就会起火。即使不能干出什么大事,但也是给魏国制造麻烦的一个点。等国力强盛了,等到吴魏之间的矛盾到不可调和甚至打到难解难分了再出手,那是稳赚不赔。可刘备只考虑到《隆中对》里关于荆州的重要性,觉得拿下了益州,丢掉了荆州,《隆中对》就成了一个跛脚的战略方针,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去抢回来。这样,在国力还没有恢复的情况下发动战争,即使赢了,最终也会失败。因为,即使他打败了孙权,自己也几乎被搞得国力殆尽了。那时,曹丕再出手,拿下他也是很容易的。即使他可以安全退回益州,依靠险要守住大本营,但东吴仍然是会被曹丕打下的。所以说,刘备一拉开这个序幕,就注定他必然要失败的。

这个错误是战略性的错误,也是根本性的错误。

他的另一个错误,就是不听马良的劝告,硬是在密林里扎营,最后被人家一把火烧了个屁滚尿流,不但失败得很难看,而且对蜀国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那时,蜀国没有多少人口,要组织几万兵力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现在刘备把全国的七万部队全部投入,最后被人家彻底消灭光,大伤元气,以后诸葛亮努力一辈子也恢复不过来。蜀国注定从此就成为三国中力量最薄弱的集团。

诸葛亮得知刘备失败后,在那里发呆良久之后,只是长叹了一声:“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就使东行,必不危矣。”意思是说:如果法正还活着,一定能够制止刘备去打东吴。即使不能制止,但有法正在,也不会被人家打成这个样子。从这话上看,我们可以知道,法正和诸葛亮的区别。法正是个很优秀的前线指挥官,而诸葛亮只是个内政高手。所以,很多人在看到刘备东征时,心里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带诸葛亮过去。其实,刘备比谁都明白,而且比谁都想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他把蜀国最能打仗的人都带了过去——安排张飞与他同时出发就是一个例证。可惜张飞还没有出发,那颗脑袋就先掉了。刘备知道诸葛亮是个内政高人,而不是打仗的好料,让他主管后方事务,才是最正确的——因为打仗不光靠前线拼命,更要靠后勤保障。

曹丕又挑起事端

陆逊的担心完全没有错。

曹丕此前死心塌地相信孙权现在真的投降了,因此,在蜀、吴开打时,只是在一旁观看。他的仗打得不怎么样,但对战争的预测还真不差。他听说刘备在夷陵那里建立了七百多里的连营,规模可观,场面震撼,就大笑起来,说:“刘备这家伙虽然战斗经历很多,原来一点打仗的知识也没有啊。哪有连营七百里可以跟敌人对抗的?估计孙权的捷报就要到来了。”曹丕这时仍然没有想到自己完全可以趁机捞一把,只是天天在那里等着孙权的捷报,好证明一下自己的预测很准确。没多久,孙权的信送了过来,果然是刘备大败。曹丕的心情很爽,觉得自己的水平够厉害。

但他绝对没有想到,他对刘备的判断很准确,可他对孙权判断却偏差得要命——他对魏国的原班人马的信任,就是不如投降过来的人士。孟达投降之后,立马被他当成头号亲信,黄权投降过来时,即使公开说自己是无奈才投降的、心里仍然对刘备有好感,曹丕仍然立即无条件地让黄权成为自己的亲密战友。在孙权才一投降过来,合同还没有完全签好,就认为孙权是自觉自愿投降的,是为他的“天威”所慑的。即使很多手下人多次提醒,说孙权这个投降绝对是假的,而且分析得很到位,明眼一看就都会明白孙权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他就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且一直坚持到现在。

当时,孙权把于禁放回的同时,也把于禁的护军浩周和司马东里衮放回去,表示自己的投降是真诚的。

曹丕问俩人:“孙权的投降是真的吗?”

浩周说:“依我看,假不了。”

东里衮说:“孙权绝对不会真心投降。”

曹丕说:“还是浩周讲得对。东里衮看问题一点不全面。他不投降能放你们回来吗?”他为了让孙权投降更加真诚,又派浩周去见孙权,表达了要立孙权为吴王的良好愿望。

浩周见了孙权之后,对他说:“主上开始不相信你会把世子派到首都工作,是我用全家人的性命作担保,说你一定会派孙登去中央工作的。”

孙权一听,就知道这个老兄很蠢,在那里偷笑之后,立即来个热泪盈眶,说太感谢曹丕了,更感谢浩周了。过几天一定把孙登送到首都,当面接受曹丕的再教育。他说着,居然泪奔起来,弄得衣袖都湿透了——都说刘备会装哭,但刘备装哭还没有到过这个地步。最后,他还一边哭一边发誓说,不送孙登过去,老天爷就处分他。弄得浩周也跟着感动。

感动着的浩周回到曹丕那里后,把这个情况跟曹丕一说,曹丕也高兴了好多天。

可等他的兴奋疲软之后,还不见孙登过来报到。开始他还以为孙登是不是身体病了,便不断地派人前去督促。可孙权老是用外交辞令来答复,然后就是那些奉承的话。曹丕这时也看出孙权忽悠他来了,知道再不强硬一点,孙权还会忽悠下去,便派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再过江去见孙权,要跟孙权再签个合同,然后就带着孙登上路。

孙权仍然是一脸笑容地对付两人,什么好话都说,但就是不肯放孙登过去。

曹丕这才知道,自己这些天真的被孙权忽悠了,就大怒起来,大叫:“你这个孙权居然敢忽悠我。我马上派部队去把你灭了。你在那里等死吧。”如果他在前几个月这么大喊大叫,孙权还真的是在那里等死。可现在孙权已经不是前几个月的孙权了,形势也不是前几个月的形势了。

刘晔劝他:“现在东吴刚刚打了个大胜仗,士气正处于大涨时期,又有长江天险在那里挡着,我们再怎么牛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把他摆平。”

但曹丕不听,刘备前段时间都差不多把他搞定了,大魏国的实力比刘备强多了,为什么怕他?打仗就是要果断,这也怕那也怕,这个天下就没有战争了。

当年九月,曹丕立即下令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以及镇东将军臧霸带着大部队出洞口。然后叫曹仁出濡须——这时,夏侯惇已经死了,夏侯惇是曹操最亲密的战友。长期掌管军队。他以前去征讨吕布时,被人家射瞎了一只眼,人家就叫他“盲夏侯”。他很生气。有一次,他拿镜子照了一下自己的脸,最后气得把镜子摔在地上。他虽然恶心自己的相貌,但对曹操却忠心得很。曹操当魏王时,所有人都成为魏国的官员,唯独他仍然是纯粹的汉朝官员。他上书要求曹操也给他一个魏国的职务。可曹操不给。曹操说:“咱是最亲密的战友,只能同朝为官,不能让你当我的手下。”夏侯惇这才没话说。曹操晚年时期,经常请夏侯惇一起坐车去视察工作,而且允许他自由来往于魏王的卧室,其他人谁也没有这个特权。曹丕当皇帝后才两个月,他就死了。他一死,曹仁就接替了他的位子。曹丕这次不光出动曹仁、张辽几个牛人,而且还叫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以及张郃、徐晃一起出场。魏国几乎能打仗的猛人全面亮相,可以说是摆出了超豪华阵容。

孙权这时当然不再玩那些外交辞令了,什么话也不说,立即进行部署,叫吕范指挥五支部队,在水面上迎战曹休;诸葛瑾、潘璋等去救被张郃、徐晃包围的南郡;朱桓负责对付曹仁。

孙权做完这些工作之后,又给曹丕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做了一个深刻的检讨,请求曹丕给自己一个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他还给那个浩周也写了一封信,意思是说,现在孙登已经长大了,该到讨老婆的时候了,他很想为孙登向皇家求婚,让他以后跟皇家成为一家人。然后补充说,现在孙登还太年轻,什么事都不懂,所以他计划让孙邵、张邵陪孙登一起过去,可以吧?

浩周把这两个意思跟曹丕进行了汇报。

曹丕这时再也不相信这些鬼话了,说:“只要把孙登派过来,什么话都好说。否则,什么都免谈。如果孙登早上到了这里,晚上我的部队就退回去了。”

孙权知道这个忽悠已经没有用了,态度也跟着强硬起来,直接改元黄武,表示不承认魏国的合法性,然后死守长江,跟曹丕对抗到底。

这时,全国就有了两个皇帝,三个年号:一个是黄初,一个是章武,一个是黄武。

曹丕这时很愤怒,决定亲自出征,他从许昌出发,当年十一月来到宛城。

曹休对孙权的愤怒不是一般的愤怒,看到曹丕亲自出马了,就恨不得立即打过长江去,砍了孙权的脑袋。他给曹丕写了一个决心书,说他立即带着部队开展渡江战役,夺取敌人的军用物资。如果不能成功而战死在那里,请不要放在心上。

曹丕知道后,怕这家伙真的打过长江去,那可是真的很危险,连忙派快马跑过去,命令曹休坚决不要出战。

当时董昭在曹丕的身边,看到曹丕一脸的郁闷,就说:“你是怕曹休真的要渡江?我想,他肯定不敢渡过去的。他要渡江,一定要得到臧霸这些人的配合才行。可现在臧霸他们个个家里富得流油,都希望把这个生活保持到死的那一天,个个怕死怕得要命,哪敢冒险杀过长江去?如果他们不动手,曹休是不会一个人打过去的。”

果然,曹休观望了一阵之后,看到各路友军只在那里驻扎,没有谁顶他一下,便也什么动作也不做了。

不过,曹休过后不久,就捡到一个意想不到的胜利。

话说有一天,双方在那里对峙着,突然一阵大风吹来,居然把吕范船队的所有缆绳都吹断,那些船只就顺着水向下漂流,谁也控制不住地冲向曹休等人的营垒之下。曹休看到敌人送上门来,当即下令砍杀。居然歼灭了几千吴军,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吕范的部队立即崩溃,四处逃散。

曹丕听说之后,这不是天助他吗?于是,赶紧下令各军渡江,要乘机突破长江天险,把江东鼠辈全部干掉。

哪知,东吴方面的反应快得要命,曹丕的进军命令还没有传达到各军,吴国的水兵已经补了上来,在江面上聚拢那些涣散的水军,把他们全部带回江南。

曹休派臧霸追击。可双方放手在水面战斗,魏军根本不是吴军的对手,被吴军大败,最后不但死了无数士兵,连将军尹卢也命丧长江。

曹休这才知道,他要是真的打过长江去,结果肯定被人家灭在长江里。

于是,双方就只有对峙。

孙权在这边跟曹丕干上了,就又派使者去找刘备,说:“咱们玩到现在也应该告一段落了。还是和谐一下吧?”

东吴不可欺

刘备被那场火暴烧了一把,这时也清醒了很多,知道不能再跟东吴玩下去,再玩下去,仍然是在玩火——事实证明,不管是他还是曹操,玩火都玩不过孙权。于是,也派宗玮到东吴去,说那就恢复外交关系吧。于是,蜀吴又再一次证明那句“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是绝对正确的。

在跟吴国签订友好条约之后,刘备听说曹丕带着全国的武装力向东吴发动军事行动,心里又动了起来。这家伙这时心里很不是滋味,肯定在大骂着曹丕不懂得抓住时机。

当然,他知道现在他怎么骂曹丕都是白费力的,一点现实意义也没有。但他的心头很酸,也想玩一玩陆逊。虽然现在没有力气出兵了,但讲几句风凉话去刺激他一下,也是很爽的。于是,他在第一时间里给陆逊写了一封信:“贼今已在江、汉,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否?”意思是说:魏国军队已经抵达长江、汉水一带,声势浩大得要命。我现在也想再派大军东征,要跟魏国一起夹击一下你们。你觉得如何?

陆逊一看,马上回信:“但恐军新破,创痍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余,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意思是说:这个想法很不错,只是你们的部队刚刚被我们收拾了,现在元气大伤,这才跟我们搞好关系。因此,你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好好休息,补补元气,哪还有力气跟我们玩?当然,你要是硬开过来,带着你那帮残兵败将出来打,后果只有更严重。

刘备本想幸灾乐祸一下,哪知反被对方狠狠地倒打一耙,心情肯定郁闷到天,但也真拿人家没有办法。

可郁闷的事情还没有完。这个郁闷事情的起因不是别人,而是诸葛亮。

在刘备准备再跟陆逊打口水仗时,有人跑过来向刘备报告:黄元宣布脱离你的领导了。

黄元本来是蜀国的汉嘉太守,本来也过得很不错。可不知道什么原因,诸葛亮就是看他不顺眼,从来没给过他好脸色,他心里很郁闷。这时看到刘备打了败仗,又听说刘备现在病得很重,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了。他怕刘备一翘辫子,蜀国的大权肯定会落到诸葛亮的手里,那时诸葛亮肯定会找他的麻烦,让他不得好活,于是就高举造反的大旗,放火烧了临邛城。

这时,刘备因为自己的病越来越严重,吃了很多药,一点恢复的迹象也没有,就觉得自己看来是真的不行了,早已通知诸葛亮过来。诸葛亮当然赶快跑过去。这时,诸葛亮正在赶往白帝城的途中,因此成都的防守很虚弱。如果黄元冲上来,还真的很难办。刘备刚在外面打了个大败仗,现在内部又出现这个大乱子。要是收拾不了黄元,让他占领成都,蜀国的末日就要到来了。

这时成都的留守就是太子刘禅。益州从事把这个事件向刘禅作了报告,请刘禅派陈曶、郑绰两人带兵过去讨伐黄元。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如果黄元觉得力量围不住成都,肯定会占领南中,然后在那里当老大。可杨洪对黄元的本质看得很透,说:“黄元这家伙向来人品巨坏,从不跟人家搞好团结。谁也不会跟他跑。他也会知道他是干不成什么大事来的。他现在肯定是想沿着青衣江下去,到主上那里求条活路。再不成,也就是拼命跑路,去向东吴投降。所以,请两位将军到南安峡口那里坐等他。”后来,黄元果然宣布举事失败,然后顺着青衣江而下,被早已等在那里的陈曶、郑绰抓起来,当场砍了脑袋,使得蜀国又躲过了一场动乱。

这一段时期,应该是东吴最光荣的历史时期,在被两家对手连续发动战争,却硬是连续取得胜利。

转眼又过了一年,也就是黄初四年的春节。曹真又派张郃出马——张郃本来一直被曹操安排在长安一带应对刘备,这时也被曹丕调过来跟东吴打仗了——打败吴兵,占领江陵中州,算是还给东吴一点颜色。

曹仁看到曹真这边取得了一场胜利,觉得自己再没有作为,实在说不过去,于是也带着几万步骑向濡须进发。他这时也玩了个计谋,一边带着部队拼命向濡须狂奔,一边到处大声疯喊:不拿下羡溪,决不收兵。

按照孙权部署,现在应对曹仁的是朱桓。朱桓现在死守在濡须。

死守在濡须的朱桓听到曹仁这么大喊大叫后,立即分出大半兵力去保卫羡溪,老老实实地上了人家的当。

按说,曹仁的诡计得逞,兵力又比人家多,打赢这场战斗甚至搞定朱桓是没有什么悬念的。

可曹仁却高兴得太早了。

曹仁看到朱桓这么老实,心里就笑了,看到吴兵一路高喊“保卫羡溪”的口号向东拼命奔跑之后,下令部队立即提速,向濡须赶去,趁着朱桓的兵力薄弱时,把濡须拿下。

朱桓看到魏兵大面积地杀来,这才知道自己上了曹仁的当,立即快马过去把分出去的部队叫回来。

可那些部队还在半路上急行军,曹仁的大军已经杀了上来。

这时,朱桓手下只有五千部队。面对城外响彻云霄的曹军的口号,个个都脸色煞白,一致地认为,这次死定了。

朱桓一看,本来兵力就少,再加上这个精神状态,那就真的死定了。

他把大家集中起来,对大家说:“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两军交战,胜负的关键主要是看带兵老大的水平,不在于兵力的多少。现在大家做个比较,我和曹仁谁更生猛谁更牛?大家一定还记得这么一句话:‘客倍而主人半。’(远来进攻的部队要比防守的部队多一倍以上)这是就平原而没有城墙作战而言的。曹仁本来脑子就不够用,再加上所带的部队又拼命狂跑了千百里,个个累得要命,人数虽然多,但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而我们守在城里,又占了地利,他能对我们怎么样?我可以拍胸脯保证,即使曹丕亲自带着更多的军队来,咱也什么都不怕。”

大家一听,朱恒虽然此前上了人家的当,但这个分析还真的很有道理,情绪很快就稳定了下来,又信心满满地跟朱桓守城。

朱桓上了人家的当,觉得不想个办法来忽悠一下曹仁,真的太吃亏了,于是下令大家来个偃旗息鼓,好像城里已经没有守军了一样,虚弱得要命。

曹仁一看,还真的相信了。他觉得已用不着亲自出马了,就决定让他的儿子曹泰过去练练。他叫曹泰当前锋,去向已经“虚弱得要命”的濡须进攻,然后叫常雕、王双过来,说:“拿下濡须已经用不着你们了,现在你们带着水兵去打中州。据可靠的消息,朱桓的全部家属都在那里。你们要是搞定了那里,功劳也不小啊。”

但蒋济认为去打中州一定不会成功,反对曹仁的这个贪功做法。

曹仁不听。打仗就是建功立业,不贪功还来这里拼命做什么?他叫曹泰、常雕、王双他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排除干扰。现在已经胜利在望了。不过,为了保证胜利成果巨大,他自己带着一万部队做他们的坚强后盾,不怕朱桓不失败。

朱桓一看,曹仁果然如期上当,只派了个没有作战经验的小家伙出来练胆量,就笑了。他立即派人带着部队去进攻常雕他们,自己只带一部分人马跟曹泰玩。

曹泰本来在他老爸的感染下,信心空前爆棚,哪想到打仗可不是只靠那个盲目的信心,更要靠拼命,靠脑子。他的部队人数虽然比朱桓多,但战术和勇气却比朱桓弱多了。两人一交手,曹泰就觉得对方是个硬骨头,自己怎么发力也啃不动。那个信心就直线下跌,然后烧营而逃。常雕做梦也想不到曹泰抗打能力却差得要命,才跟敌人一见面,就退兵完事,他还要雄赳赳气昂昂地前进。突然前头杀声震天,以朱桓为首的东吴部队出现在眼前。他这才知道,曹泰已经失败了。于是,手脚全乱了套。到了这个时候,谁乱套谁完蛋。朱桓抓住机会,冲杀上来,把乱了套的常雕就地砍杀。王双命好一点,保住了脑袋,但却成为东吴的战俘。其他魏兵一片混乱,有的被东吴兵屠杀,有的跳了长江。这一战,曹仁损失的部队为一千多人。而朱桓的全部参战部队才五千人。

朱桓又一次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

东吴还有个姓朱的将军,这次表现也很优秀。这个将军叫朱然。

朱然此前虽然不怎么出彩,但吕蒙向来看好他。在吕蒙病重的时候,孙权问吕蒙,要是你真的走了,谁来接替你的担子?

吕蒙当时虽然病得很重,但脑子还是保持着清醒,对孙权说:“朱然有勇气,人品也很好,就交给他吧。”朱然虽然很有水平,但后来证明,朱然比陆逊还是差了一大截。从这方面来说,吕蒙在认识人才方面,比周瑜和鲁肃还差那么一点点。

那时孙权很信赖吕蒙。等到吕蒙真从历史舞台退出后,立即把朱然提拔上来,让他假节,当江陵第一把手。

这时,他仍然在江陵。

魏国负责对江陵进行军事行动的是曹真。

他前段时间靠张郃打了一场胜仗,这时也很得意。他带着部队又过去把孙盛猛打了一顿,取得了两连胜,心头更是高兴。

孙权看到这边接连失败,也受不住了,赶紧派诸葛瑾带着部队过来支援,务必要止住曹真的连胜势头,可诸葛瑾的部队还没有跟曹真碰上头,却被早已做好伏击准备的夏侯尚打了个满地找牙,不得不退了回来。

于是,就只有朱然一个人在奋战。

这时,江陵已经被魏兵全面包围,与友军的联系断绝。更要命的是,城中的士兵很多都患上了浮肿病,动手动脚都很困难,非战斗人员占了一大部分。朱然清点了一下,现在能举着兵器上场杀敌的仅有五千不到。

连朱然都觉得困难重重。

曹真可不管他困难重重,部队开到之后,立即下令大家做好攻城的前期工作,安排士兵们,有的运来土方,堆起人造山;有的挖起地道,有的架木楼,然后就叫弓箭手们在木楼上向城中射箭。

守城的东吴士兵看到魏兵们射来的箭真多,—个个吓得脸色煞白,纷纷缩着头,在那里看着朱然。

朱然知道,如果这时他也跟着脸色煞白,这个仗就根本不用打下去了。他把一股大无畏的精神挂到脸上,到处去鼓励大家,说敌人没有什么可怕的。然后睁着眼睛盯死敌人的漏洞,组织了一批敢死队,硬冲出去,大砍大杀。魏兵只觉得自己强悍,只管努力进攻,一点没有想到朱然居然会来个防守反击,一时也乱了阵脚,被朱然攻破两个营垒。虽然损失不大,但仍然觉得很郁闷。

当然,曹真并不因为被朱然突然袭击一下,态度就软下来,而是继续进攻。可朱然却也硬得很,继续拼命抵抗着曹真没完没了的进攻。双方居然在这里你攻我守,相持了六个月。

后来,江陵县的县令姚泰受不了了。他发现虽然朱然天天脸上挂着大无畏的精神,其他战友们的精神面貌也不错,跟着朱然奋勇杀敌,但城外的敌人太多了,城里不但部队人数越来越少,而且粮食也已经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这是什么地步?就是离最后失败没多远了。

姚泰怕朱然很快就会失败,他很快就跟所有的战友一样会成为曹真的俘虏。于是,他就想,与其过几天被人家俘虏,不如现在把朱然出卖一下,把江陵贡献出来,算是为魏国立了个大功,以后在那边也好混。他给城外的魏军写了一封信,说他要开展内应活动,配合主力部队拿下江陵。

哪知,城外的魏兵指挥官拿着这个信还没有反应过来,朱然却先反应了过来。姚泰的内应工作还没有开始,朱然就砍了他的脑袋——他本来是想活得更好,最后却比谁都先死。

夏侯尚看到己方的部队比对方多了几倍,按说早就该把江陵拿下了,可现在仍然一点进展也没有,也烦躁起来。他觉得再这样下去,进度太缓慢了,估计头发白了也拿不下江陵。他跑到江边一看,江水已经很浅了,可以带兵进入江陵中州,然后架个浮桥,让部队在浮桥上来来往往,跟在平地一个样,方便得很。

大家一听,都说:“好办法啊。只要有了浮桥,胜利就属于我们了。”

董昭却认为架浮桥进攻江陵是巨大的错误。他说:“以前我们的武皇帝水平够厉害了吧?可他到这个时候常常很小心,从没有像夏侯尚他们这样轻敌。现在咱们人多,进兵的时候会很容易,可要是一不小心打了败仗,退下来就困难了。现在咱们的部队硬插到江陵中州,已经深入敌军,而只在江上架个浮桥,往往来来只有一条通道,这是很危险的事。如果敌人的脑袋稍微正常运转,就集中兵力拼力攻击浮桥。要是这个浮桥一坏,咱们那批驻扎在江陵中州的精锐部队也会跟着完蛋。更何况,现在我们认为江水浅了才架浮桥,可要是江水突然暴涨起来,我们怎么办?请一定要考虑我的意见啊。”

曹丕这时头脑已经相当冷静了,觉得董昭说的这个话还真不错,立即叫人过去传达他的命令,叫停夏侯尚的这个冒险行动,把进驻江陵中州的部队全部撤回。正好,东吴的部队已经前来拼命进攻,魏国的大队人马只能在那座一点不宽的浮桥上撤退,全都聚集在一起,很危险。而这时潘璋已经准备好芦苇筏子,正开过来要烧掉那座浮桥。幸亏夏侯尚的部队已经全部撤回,否则又让东吴部队的火攻成功一回。过不了几天,江水果然突然暴涨起来。

曹丕知道后,心里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后怕,对董昭说:“你算得真是太精确了。”

不久,又像以前曹操在赤壁一样,闹起了瘟疫。曹丕这才知道,东吴真的不好玩。难怪以前老爸老是不敢打过长江去。他知道,要是再在这里玩下去,他的下场也不会比曹操和刘备好看多少,于是宣布撤军,早日回去早安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313.html

上一篇:难关终于过去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