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夷陵之战(上)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3:04:44 0

张飞的另一面

刘备虽然当上了皇帝,过上了皇帝的生活,心情爽了几天。可几天之后,他就又郁闷了。

他的这个郁闷跟他当皇帝无关。

跟关羽有关。

如果仅说与关羽有关,还是不全面的,而是与荆州有关。

刘备自从听了诸葛亮的《隆中对》之后,一直就把战略目光放在荆州,而且后来又真的掌控了这个黄金地带,之后又拿下了益州,完全实现了《隆中对》提出的前期规划意图。拿下这两块地皮,是他统一全国的基础。哪知,当他还在益州这边忙活的时候,孙权却联合曹操,硬是把关羽杀死,把荆州搞定,把他的算盘全部打破,心里当然很愤怒,老早就想亲自跑过去,把孙权这家伙杀死。他气孙权气到什么地步?据说,他也曾想跟曹操集团联合起来,把孙权猛扁一通。传说,在曹操死的时候,他曾派韩冉当代表过去参加曹操的追悼会,还送了好多蜀地的土特产当礼品。可曹丕却一点不爽,说刘备以前天天跟他们作对,有力气的时候就打他们,没有力气的时候就骂他们。现在又趁自己的老爸死时来巴结,便叫荆州刺史把韩冉斩了,表示永远不会跟刘备集团和好。

刘备派这个使者的意图是什么,他没有说出来,但我想,他肯定是想再玩一手联曹灭孙的好戏。如果是曹操还活着,肯定抓住这个机会,跟刘备玩一玩,然后共同出兵,一个南下,一个顺长江而下,孙权再怎么牛,也会被一扁至死。因为,后来的事实证明,灭蜀比搞定东吴的难度低多了。如果搞定了东吴,以双方的力量,在东吴境内展开竞争,结果曹操方面的赢面就大多了。结果将是,刘备又不得不缩回益州,而江南地区则全部划归曹家。

可惜曹丕不是曹操,只凭着情绪来处理这些事,错过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刘备一看曹丕不买账,就决定单干,要带全部家当去跟孙权讨个说法。

赵云反对,说:“咱们的公敌是曹操而不是孙权。如果我们先把曹搞定了,孙权就会自己投降。现在曹操虽然已经死了,可他的儿子又篡位,行为比曹操更恶心。所以,现在我们应该高喊打倒曹丕的口号,向关中进攻。关东一带的人民群众肯定会跑过来欢迎我们。我们不应该放过曹家,而先去跟东吴硬拼。只要这个战斗一拉开大幕,想结束就不那么容易了。”

其他人看到赵云带头出来反对,就都过来顶赵云。

刘备不采纳。

大家也就只好闭嘴了。这就是皇帝的特权。

秦宓以为那些人的口才太差,没有能力说服刘备,就自己跑过去,面见刘备,从天时到地利,说了一大堆,证明伐吴必败。

刘备耐心听完之后,大手一挥,找了个罪名,让有关部门把秦宓抓了起来,关在牢里,看谁还再敢讲出师不利?

当然,也有人不反对。

张飞就很支持刘备去打孙权,为关羽报仇。虽然事实上,刘、关、张三人并没有在那个传说中的桃园举行过结义的仪式,但三人的感情肯定不一般。尤其是张飞和关羽,两人从刘备起事的那天起,就成为刘备的左右手,一直摸爬滚打到现在,是真正的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好兄弟。现在关羽死了,不帮他报仇实在是说不过去。因此,刘备决定叫张飞跟他一起出发。

从刘备的这个安排上看,他这次是真的要不计后果地跟孙权决一死战的。因为,现在蜀汉内部战力最强的人就是张飞。张飞上次带着本部人马从荆州向益州进发时,逆向行军,尚且势如破竹,现在是顺流而下,还怕什么江东鼠辈?而且张飞的军事谋略一点不在关羽之下。关羽虽然打了很多大仗,而且战果辉煌,但靠的却是硬拼——他在猛攻曹仁时,也看不出他用的谋略在哪里,相反,最后还老上人家那些小儿科的当。张飞就不同,他跟曹操手下超一流大将张郃交手时,不但敢于拼命,而且还用了计策,最后把张郃打得满地找牙。从这个角度上看,张飞是一点不比关羽差的,甚至应该比关羽还高明一点。

如果有张飞出马,刘备后来即使失败也不会败得那么难看。

可张飞也有他的毛病。他就是爱喝几盅,而且还爱当文化人。根据现在很多专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张飞与《三国演义》里的那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差得很远,除了爱喝酒、脾气有点火爆外,其他方面都不一样。他还是个书法家、画家、作家。据说张飞的草书写得很好,画美女也很好。他最著名的书法作品就是《立马铭》:“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蒙,立马勒铭。”据说是当年他把张郃打得满世界跑之后,突然性起,在石崖上写了这几句话。全书共两行,为隶书,至今还在阆中市锦屏山碑林那里保存着。据说他的文章也写得不错,他在打败张郃之后,带着部队在真多山一日游,当场就写了一篇游记文章,即《真多山游记》:“王方平采药此山,重子歌玉泸山涧。雪,住宿方行。”文字简洁吧?从这个文字上,我们可以知道,张飞开会时讲话一定很简洁,属于有事说事无事就散的那种。后来,元朝的诗人吴镇就曾写了一首诗:“关侯讽左氏,车骑更工书。文武趣虽别,古人尝有余。横矛思腕力,繇像恐难如。”这诗的意思是,关羽天天读《左传》,但张飞的书法才厉害,连钟繇也比不上。这话虽然很夸张,但说明张飞的书法确实是不错的,张飞是一个很有文化品位的人。

很有文化品位的张飞也跟很多文化人一样,看到有文化的人就无比尊重,看到没有文化的人就极端鄙视,而且还经常动手打那些没有文化的人。那时的教育落后无比,全国有文化的就那么几个人。他手下那些子弟兵更是都没有文化。于是,这些人就经常成为他鞭打的对象。

张飞打人的时候,觉得很爽。可刘备却知道张飞这么打下去是很危险的。因为,他连自己身边的人都照打不误,从不手软,当面告诫过他:“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挞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意思是说:你脾气太过火暴,执法也太严格,杀人也太多了。现在又把那些经常受你鞭打过的人留在身边当工作人员,这个后果会很严重的。

可张飞一点不觉得严重,都打这么多年了,一点事都没有呢。于是继续打。

在他接受任务出去攻打孙权的时候,那个后果真的出现了。

当刘备在那里等张飞带一万部队过来会合时,没有等到张飞,而是看到张飞大营的都督前来上表。

刘备立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长叹一声:“噫!飞死矣!”

大家一听,不会这么夸张吧?前些天不是还看到他在大叫大嚷要灭了江东鼠辈吗?身体健康得要命,哪会突然死去?看来刘备的神经有点过敏了。

哪知,大家接过都督的表一看,原来张飞真的死了。他是被他的两个手下张达、范强杀死,然后割下那颗脑袋,跳上那艘小船直接跑到孙权那里去了。史书上,虽然没有细说张达和范强两人为什么要杀张飞,也没有把他们杀死张飞的过程描写出来。但我们可以猜得出,这两个家伙肯定多次挨过张飞的暴打,最后忍无可忍,终于来个“铤而走险”,把这个天天“黑手高悬霸主鞭”的领导干掉。那时当个杀人犯也不怎么难,即使杀人之后,跑到另外一个势力范围里,根本不怕谁来跨省。何况,他们杀的是张飞,又逃到张飞的死对头那里,一点不必为以后的生活担心。

张飞就这样死掉。他生前很生猛,文武双全,按说即使要死,也会死得很壮烈,死得有声有色才能跟“张飞”两个字配套。哪知,最后却死得这么难看。

性格不但决定了关羽和张飞的命运,也决定着刘备的命运。

他并没有因为老搭档兼亲家张飞的死掉,而改变他去攻打孙权的决定。他还是决定亲自出马,跟孙权一拼。

刘备决意东征

黄初二年七月,刘备的大军正式出发,浩浩荡荡向东而下,声势很吓人。

孙权此前虽然预料到刘备肯定放不过他,要过来跟他闹一闹。所以,他也在那里做过准备,而且也努力跟曹操父子搞好外交关系,准备应对刘备的到来。只是他没有想到,刘备居然来得这么快,而且带来的部队会有这么多,力量强大得超出他的想象,内心世界就有点受不了了。

孙权也知道,他现在虽然对曹丕称臣,天天声称两个集团的关系比铁还硬,是牢不可破的。但连他也知道,这些话是标准的忽悠语言。说不定曹丕口头还在这么大喊大叫,一看到他处于劣势,立即反目也是很正常的。因此,对付刘备的来犯,还得靠他们自己。而且,还得要有两手准备,一边准备跟刘备拼命,一边仍然得防备曹丕突然来踢上一脚——这一脚比刘备那一脚更难对付。

孙权个人的能力并不怎么样,但他运气超好。当大难临到时,总有个出色的手下出来,帮他把困难扛过去。先是周瑜,然后是鲁肃,再然后是吕蒙。可现在这些可以扛着困难的人都已经死了,他还没有发现另一个人才。因此,他的心头很紧张。

他一紧张,就又想到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决定派个使者过去,劝刘备回头是岸。他派诸葛瑾去完成这个任务。

很多人以为,诸葛瑾是不会全心全意地去做刘备的思想工作的,说不定他还会在那里出卖自己呢。现在他的弟弟诸葛亮可是蜀国的丞相啊。

可孙权却不信。孙权说:“我跟诸葛瑾的关系你们不懂。我不负他,就像他不负我一样。”可大家仍然不相信,谣言到处在疯狂地传播着。连陆逊也受不住了,给孙权上书说:“打死我也不相信诸葛瑾会做出那些出格的事来。可现在谣言太过疯狂,因此,建议老大还是出来说几句话,解除诸葛瑾心中的一些纠结,否则,他会很郁闷的。

孙权立即给陆逊回信说:“诸葛瑾跟我的关系铁得跟兄弟没有区别。以前,刘备派诸葛亮来的时候,我就要求诸葛瑾把诸葛亮留下来,我给刘备写一封信,刘备也会答应的。可诸葛瑾却说,他兄弟已经跟了刘备,就不会离开了,就像他不会离开我一样。我对他是非常信任的。以前我收到举报他的信,写了批语之后,都交给他看。现在我仍然把你的信交给他,让他也了解你的意思。”

这是孙权的可贵之处,在关键时刻总能相信关键人物。

诸葛瑾见了刘备之后,把孙权的信交给刘备。信的大意是:陛下(也向刘备称臣了)跟关羽亲,还是跟献帝亲?荆州这个小地方与全国比起来,哪个更重要?你要是把这几个关系厘清了,就什么都可以化解了。总而言之,就是要刘备顾全大局,不要因为关羽一个人而来跟他大打出手,更不要因为荆州而丢掉大局。

刘备当然不听,他让孙权彻底丢掉幻想之后,就带着部队向东进攻。当时,蜀吴两个集团的边界线是在巫山一带。长江三峡成为两家之间的交通要道,不管谁出来,都得经过三峡。刘备派吴班和冯习为先锋,兵出巫峡,向孙权的部将李异和刘职进攻。李异和刘职抵挡不住,大败。

刘备带着主力部队四万人也开到,顺手拿下秭归。

当然,刘备还得提防魏国出来捡便宜,派黄权带兵驻扎在长江北岸,防备曹丕搞小动作。刘备曾在这个地方当过一把手,这一带曾经是在他的版图之内,所以,他对这一带是很熟悉的。他知道,这里不但地形复杂,而且民族成分也很复杂,有很多少数民族都在这里杂居,各有各的地盘,要是能够把他们整合起来,也能形成一股不小的力量。他站稳脚跟之后,就派马良带着礼品出去,到处去做那些少数民族老大的工作,取得很大的成效。那些少数民族的老大,原先就跟刘备有过交情,觉得他很不错,现在又拿了人家的礼品,就觉得他更不错了。于是,就都派人前来跟刘备见面,表示坚决服从他的领导。

刘备这一步走得很漂亮。

孙权本来还在寻找人才,看看谁可以当刘备的对手,代他去跟这个原妹夫玩玩。他知道,刘备不是关羽,在汉中连曹操都曾败在他手下。所以,他本人是玩不过刘备的。他找了大半天,突然觉得只有使用陆逊了。这个陆逊虽然长得不生猛,但脑袋好用得要命,当初把关羽搞定,虽然都把功劳记在吕蒙的身上,其实陆逊的作用一点也不比吕蒙差,而且陆逊也老早就知道了吕蒙的阴谋——如果没有吕蒙,让陆逊在关羽背后猛踢一脚,同样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再纵观陆逊此前的一些表现,完全是个打仗的料。吕蒙能从一个军人成为一个学问家,陆逊为什么就不能从一个读书人变成一个军事家?

孙权这么一想,就什么都想通了。于是,就像当初他把大权交给周瑜一样,把陆逊叫来说,现在就看他的了。孙权只当他的坚强后盾。前线的事别人都说了不算,只有陆逊说了算。

于是,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负责带领大家跟刘备死磕到底。那些久经考验的老将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都是他的手下,一切行动都得听他的指挥。当时,总兵力五万人。而刘备的参战兵力也就五万多一点——《三国演义》里说,刘备是带着七十万兵力出来的,这个数据绝对当不得真。当时,全国的人口总和不到一千万,而魏国又是占了大头,刘备只控制一个益州,是三国中土地面积最小的一方,而且才刚进益州没有几年,哪能发展到七十万部队?

双方在那里很快形成对峙的局面。

一场规模不低于赤壁之战的大战,将不可避免。

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在那里。

曹丕眼光很毒,做法很菜

曹丕也时刻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他现在很高兴。他才夺权没有几天,内部事务还没有调好,北方又出现大规模的蝗灾,国内乱成一锅粥,又有两个做梦都想吃他肉的强敌在死盯着他,整个形势完全可以用“内忧外患”四个字来概括。如果这时,刘备和东吴再次搞个合作,向他发难,他的日子还真的不好过,说不定孙、刘两人还真的靠着这个机遇,让历史在这里出现一个闪亮的拐点。可这两个家伙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又自己打起来了。

曹丕本来就蜀吴关系问题进行过专题研究,开了个大会,问大家,刘备会不会因为关羽的事与东吴打一仗?

大家都认为这个可能性很小。根据是,蜀就那么小的一点地皮,资源也没有多少,而且只有关羽能打点仗。现在关羽已经死了,他们肯定个个怕得要命,哪还敢把头伸出来?

只有刘晔认为刘备完全有可能出手。他的理由是:蜀国虽然地皮不大,力量薄弱得要命,但刘备有自己的想法。他刚拿下益州,肯定想靠几个胜仗来树立自己威武的形象。因此,他必须打一场大战。而且关羽跟他虽然在名义上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恩犹父子”。现在关羽死了,他不带兵出来报仇是说不过去的。所以,他一定要跟孙权进行一场全面的对抗赛。

到了当年的八月,孙权的一个使者果然跑到洛阳找曹丕,送来一封信。信里把曹丕夸了一通,顺便也把自己损了一把,还把当年被关羽俘虏的于禁也送了过来。

曹丕的手下人一看,都过来向老大祝贺。这个曾经牛得连老当家武皇帝都没有办法的孙权现在终于老实了。咱天朝无敌的时代就要来到了。

仍然是刘晔说:“大家不要被这个表面现象冲晕了头脑。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投降。现在孙权主动前来求降,绝对不是因为觉得无聊了,而是他那里出现了紧急状况。此前孙权杀了关羽,现在一定是刘备带着大军去找他麻烦。他看到大敌杀来,东吴群众情绪不稳定,然后又怕咱们出来乘机踢他一脚,这才紧急搞出个投降的办法来忽悠咱们。这个忽悠有两个好处,一来可以让咱们不跟他过不去,二来可以借咱们的声势吓唬一下刘备,增强他们内部的信心。现在是什么形势?神州大地,咱们占了百分之八十,吴蜀只是各占一州的地皮,靠山靠水来自保,本来应该和平相处,共同提防咱们的打击。现在居然发展成为对手,互相打起来。这不是自取灭亡吗?所以,咱们现在要做的是,把他的这个投降书丢掉,立刻组织力量,配合刘备,迅速打过长江去,占领东吴。孙权再怎么厉害也顶不住两家的夹击。不出十天,孙权就会玩完。东吴一没有了,剩下的那个蜀国就立即陷于孤苦伶仃的状态。即使战后,把吴国的一半割给蜀国,蜀国仍然支撑不了几天。何况,战后的结果,我们将得到东吴最富裕的地方,蜀国只是得到那些边角废料。”

这个建议绝对是个正确的建议。

但曹丕那里只顾高兴,却一点不认为这个建议是正确的。其他大臣也没有出来顶刘晔,使得这个正确的建议沦为少数人的意见。我想,司马懿同志肯定看得出,这个建议是绝对正确的,是很有可行性的。但他不说话。他为什么不说话?因为现在他的地位还很低,如果外敌都被搞光了,他就没有施展水平的余地了,于是,为了自己以后的利益,还是先当大多数的好,不要抢做那个掌握真理的少数人。

曹丕心情愉快地接受了孙权的投降,把孙权夸了一番。不过,他对那个刚被孙权送过来的原战俘于禁就不厚道了。

于禁这时已经上了年纪,再加上当了这么久的俘虏,所以头发和胡子都已经白了,神态也已经一点不生猛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像一个失意的乡下老头。他见到曹丕时,只在那里一边磕头一边流泪。

曹丕很恶心于禁,但并没有当场把他猛批一通,而是向他重温了荀林父、孟明视的故事。荀林父是晋国的首席大将,曾被楚国打得满世界跑,但后来晋国仍然重用他,让他带着晋国人民继续前进。孟明视他是秦国的军事统帅,多次带着秦国子弟兵去跟晋国较量,多次被晋国军队打得满地找牙,而且还曾经被晋国俘虏过,后来晋国的国君上了秦国人的当,一不小心就把他放了回来。回来之后,秦穆公仍然大力重用他,而且每次失败都是这样。最后,他终于带着秦国子弟兵猛揍了晋国一顿。曹丕在讲完这个故事后,还任命于禁为安远将军。

于禁一听曹丕在讲这个故事,觉得小曹还真是个好人,把自己当成了孟明视。可曹丕在说完这个故事之后,又对他说,在他不幸成为俘虏期间,自己的老爸就已经去世了。他应该去拜一下曹操的陵墓吧。

这个当然是应该的。

于是,于禁就过去拜谒高陵——曹操的陵就叫高陵。

哪知,曹丕却在玩他。曹丕早已经先派人在那里创作了一幅美术作品。这个作品的内容是,关羽当年打了胜仗,庞德在那里破口大骂关羽,表现得很有英雄气概,而旁边那个人不但没有一点英雄气概,而且还跪在那里,求关羽饶命。这个画家很有水平,所画的人跟真人一模一样。于禁的眼睛再怎么老花,也认得出那个跪着的人就是他自己。

于禁立即知道曹丕这是故意在玩他,在让他以后没有面子再苟活在这个地方。他这才知道,在这个国度里,只要去打仗,就必须打胜仗,不打胜仗,就只有去死。如果不去死,那就只能像狗一样活着。于禁当然不愿像狗一样活下去。于是,就自己处理了自己。

于禁这次死得很干脆。曹丕的心情又爽了一回——根本不用一句狠话,就搞掉了一个投降派。可他的人品就大打折扣了——作为一个君王,就得依法治国,该处理就按法规来处理,为什么把人家侮辱致死?这还算是个好皇帝吗?这只能算是个聪明的小人。

曹丕亏待了于禁,但却没有亏待孙权。他派太常邢贞拿着他的文件过去,封孙权为吴王,并加九锡——以前他老爸要享受这个待遇的时候,费了好大的工夫,还被头号谋士荀彧反对,搞得很郁闷。现在他一高兴就把这个待遇免费送给了孙权。

刘晔仍然反对:“陛下啊,不能这么做啊。你老爸拼了那么多年,终于使咱占了天下百分之八十的地皮,让你有当皇帝的资本。孙权虽然很有水平,但他只是汉朝的一个骠骑将军、南昌侯,最多提拔他当个将军,然后封他个万户侯,哪能让他当王?王是什么?就是比天子低一个级别而已。现在让他为王,就会增强他们东吴的信心,以后麻烦就大了。”

可曹丕这时哪听得进刘晔的这些话。别的人仍然没有说话,仍然让这个正确的建议成为少数人的意见。

曹丕这时相信孙权已经真的投降了他,成为他在东吴的代言人,因此就放松了对孙权的防备。于是,一个对曹魏最有利的时机,就在曹丕的爽歪歪中消失了。

只有那个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对孙权保持高度警惕。

另一个小民知道这件事后,觉得孙权很不简单,就想帮孙权立点功劳,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要帮孙权贿赂曹丕身边的高管。孙权还没有来得及在这封来信上做批示,曹丕就已经知道,立马把这个要搞里通外国活动的人抓起来杀了!

孙权这个时候很想定都武昌。他在看到曹丕彻底接受他的投降之后,觉得战胜刘备应该不是个问题了,于是,把前线指挥权交给陆逊,自己则大筑武昌城。

比较好玩的是,刘晔觉得封孙权为吴王太不像话,而当邢贞把曹丕的任命书送到孙权面前时,孙权拿给大家看。他手下的那些人也很不高兴,他们说,这个基业是靠他们拼命打下来的,凭什么要接受曹丕的封号?这些人当场建议孙权应该把曹丕的任命书丢掉,然后自称上将军,还要自封九州伯。

可孙权却不同意,说:“现在当什么将军都无所谓了。至于这个九州伯是什么意思?好像以前都没有过,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搞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事?以前刘邦不是接受过项羽的册封,当过好多年的汉中王。这对刘邦一点没有损害啊。现在咱当这个吴王,也是同样的道理。反正曹丕再怎么牛,也不会过来咬咱的肉。咱也打不过长江去。还是现实一点好。”于是,接受了吴王的封号。

到了这时,三个集团都有了自己的名称。曹丕是魏,刘备挂汉朝的招牌,孙权为吴。

继续忽悠

孙权既然决定当曹丕的下级,对那个使者邢贞自然就很有礼貌。在与邢贞举行会见时,老早就来到都城的亭舍等候邢贞的到来。

邢贞这时觉得自己是天朝的代表,底气就膨胀起来,坐着车到了门边,居然隆重地开进去,也不下车步行。

张昭一看,觉得不收拾这家伙一回,他还真以为东吴无人,随便可以欺负了,便对他说:“人是讲礼节的,到哪个地方都要讲礼貌啊。现在看你这么牛,是不是在心里认为,现在我们已经薄弱得连一把可以杀死人的水果刀都没有呢?”

邢贞一听,这才知道自己在这里是过分不得的,立即开门下车。

徐盛就更愤怒了,大声对大家说:“咱们这些人,天天在这里,却不能帮主公搞定许都、攻下洛阳,拿下巴蜀,现在居然要跟邢贞这样的人签署合同,实在太丢面子了。”于是忍不住在那里哭了起来。

邢贞知道后,对他的左右说:“现在东吴的这些高官都是这个态度,看来想让东吴久居人下,永远当咱们的下级是不可能的。”

他出使了一次东吴,得了这个感慨,可以说是很失败的。

既然曹丕派使者过来,孙权也得派一个外交官过去,否则就是没有礼貌了。孙权知道要是派个也像邢贞一样的外交官过去,那真的会丢面子。因此,他这次派的是赵咨。

曹丕自接到孙权那封信后,心情超级好,一看到孙权派来的人,就想在那里找点快乐。他见到赵咨后就问:“你们的老板是个什么样的老板?”

赵咨说:“聪明、仁厚、有智慧、有雄才、有谋略。”

曹丕仍然笑着说:“请举例!”

赵咨说:“从草根里把鲁肃提拔上来,是聪;从士兵队伍里把吕蒙培养成一个元帅,是明;俘虏了于禁,却优待他,该算是仁厚了;从关羽那样的牛人手里拿下荆州,没有智慧行吗?只占了交、荆、扬三州,就敢于对天下虎视眈眈,绝对是雄才;现在又降低身份向陛下称臣,更是他的谋略。”

曹丕一听,知道在这方面争下去,只会让对方继续嘴硬下去,最后自己倒没有面子了,于是转移话题,问孙权有没有学问?一般而言,武的方面牛,文的方面可能就弱些,而且曹丕自己就是当时有名的大作家。在当时的文坛上,他们父子三人是公认的领袖人物。而孙权只能是个忠实的读者。

曹丕只想到用自己的长处来对付孙权的短处,却没有想到,现在他面对的是嘴头功夫超强的东吴外交官赵咨,而不是跟孙权面对面地进行作文比赛。

赵咨一听就笑了,曹丕要是当场叫他比文章,他绝对弃权,现在却只放在口头层面上玩嘴巴仗,他就不怕了,说:“现在我们的老大有战船一万艘,水军实力世界最强;还有东吴一百万子弟兵,是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手下有的是人才,心里有的是雄心壮志。当然,他在休闲的时候,也在大量读书,只是他不愿像某些人那些样,天天从书本里这里抄一句,那里抄一句,来做做文章出这个风头而已。”

曹丕一听,仍然被这小子明里暗里搞了一下,但他仍然不甘心,又问:“东吴真的那么无敌,谁也打不过吗?”这话已经明显夹带威胁的口气了。

可赵咨仍然牛,只是回答有点艺术而已:“大国当然有足够去打击小国的部队,但小国自然也有防守反击的办法。”

曹丕仍然问:“现在你们东吴是把我们大魏国当成祸难之国来防备吧?”

赵咨几乎要冷笑了,说:“我们东吴有一百万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又有伟大的长江和汉水作天险,还怕哪个国家来祸害我们?”

曹丕这时知道再问下去,自己既没有风度也显得没有水平了,就笑呵呵地问:“在东吴,像你这样的人才不多吧?”

他以为他这个话已经很实在很有水平了,可赵咨更觉得他没有水平,说:“在我们东吴,超一流水平的人才也不多,不过,像我这种能力的人,那就没有办法统计了。”

曹丕看到自己在赵咨面前所说的话全都显得太小儿科了,这才宣布会见结束,请来几个有水平的人把赵咨灌醉算了。

其实并没有“算了”。

曹丕虽然也跟他的老爸一样,一直提倡节俭,但其实比他的老爸奢侈多了。他觉得东吴既然称臣了,就得进贡点土特产吧。于是,就列了个要求东吴进贡的土特产的清单: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等等。

这个清单一摆到孙权的台面上,孙权照例又开了个会,让大家来议一议。那些大臣的眼睛一接触这个清单,就生气了,这个曹丕也太贪了吧?大家都纷纷表示反对,说:“我们向他们称臣,是有义务向他们进贡的。那是有传统有规定有惯例的,哪能随便乱来?现在魏国的这个清单实在太过分了,不能给他们。有本事叫他们来要。”

孙权一听,就知道这些臣下真的太没有眼光了,这些东西算什么,争这口气有什么意思?现在是他求着当人家的下级,又不是人家求他。马上说:“大家说的倒很有骨气。可是现在形势如何?刘备马上就要攻进来,我们还得依靠魏国当一下保护伞。曹丕现在所要的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只是几块石头几个瓦片而已。而且对曹丕这样的无赖,我们是不能跟他讲什么道理和惯例的。现在咱要做的就是千万不要刺激他。”于是,叫有关单位按清单上所列,全部找来,按质按量送给曹丕,让曹丕越看越高兴,越高兴越放松警惕。

曹丕刚当上皇帝,看到自己把孙权玩得这么老实,心里爽得无法形容。

孙权又立他的儿子孙登为接班人。

曹丕知道孙权立了世子之后,又派出使者,对孙权说:“我要封孙登为万户侯。”

孙权却谦虚得很,上书说,他这个儿子还太年轻了,哪能一步就当万户侯?这事以后再说吧。然后又派吴兴人沈珩去见曹丕,当面代表他向曹丕表示感谢,还顺便送了一批土特产。

曹丕上次被赵咨搞得很没有面子,这时看到来的不是那个让他头痛的赵咨了,以为这个沈珩是可以欺负一下的,于是,就问他:“你们东吴是不是怕我们要向你们搞事?”

沈珩当场说:“一点不怕。”

“为什么?”

“我们跟魏国签过条约。我们相信魏国是个讲信用的大国,也是个负责任的大国,所以从没有想到魏国会做这种撕毁合同、不要脸面的事。当然了,如果魏国真的不把信用当一回事,一定要悍然发动军事行动,我们也是有所防备的。”

曹丕一听,沈珩的回答比那个赵咨还要火辣,一通长篇大论下来,不但狠狠地回击了他的话,顺便还把他们骂成不要脸的国度,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无赖国家。看来,还真不能展开这些敏感的话题了。

曹丕虽然没有再问这些事,但还是顺便耍了一个手腕:“听说你们要派你们的太子到首都来吧?”如果沈珩把握不好这个问题,以后孙权的麻烦就大了。因为,孙权是不可能派他的儿子到洛阳的。他的儿子到了洛阳,还能回得去吗?肯定就会被曹丕当作人质的。

沈珩当然没有上这个当,说:“我在东吴,地位很低,连上朝的资格也没有,因此这个事从没有听说过,也就无可奉告了。”

曹丕一听,大笑起来,说:“你真的太有才了。孙权选你来真的选对了。”

陆逊出场

孙权把曹丕玩得团团转,彻底解除了吴国的这个致命威胁,可以让自己全心全意对付刘备的进攻,心情当然很爽。他虽然自身的水平不怎么样,但就是会找到人才帮他把所有问题都扛过去,而且他把担子交过去之后,那颗心就完全放松下来,什么也不管,天天摆着酒席,叫大家来拼命喝。

孙权一般猛喝的地点是在武昌的临钓台,成员一般都是在京所有的高官。有一次,他喝得酩酊大醉,突然灵感上来,就把水大量地洒在人家的身上,一边洒一边叫:“今天不醉倒在这里,谁也不准回去。”

张昭一看,孙权这个样子也太不像话了,在孙权撒酒疯的时候,就什么也不说,站起来就走,跑到自己的车里闷坐。

孙权一看,张昭走了。他一走,还真不好玩了,马上派人过去叫他回来重新坐下,说:“大家喝喝酒、娱乐一下,你也不要这么生气啊。”

张昭却一点不给他面子,还是板着那张严肃的脸,说:“以前纣王做糟丘和酒池天天大喝猛喝时,也没有说是要穷奢极欲,也是说喝喝酒、娱娱乐而已。”

孙权一听,立马“默然惭”,红着那张脸叫大家不要喝了。

不过,这次不喝了,不等于下次不喝。

没过几天,孙权又叫大家过来喝酒娱乐。

这一次,他亲自站起来向大家敬酒。当敬到虞翻时,虞翻一看那个大碗就有点怕了,就伏在那里假装不省人事了。

孙权敬酒到了虞翻的面前,一看他好像真的动弹不得了,就笑着放过他,然后往下继续敬酒。哪知,虞翻这个家伙装醉也不肯多花点时间,孙权才走到下一位,他就抬起头来,清醒得要命。

孙权一看,就知道虞翻原来是在忽悠自己,不由在心里大骂起来。并放下酒碗,拔出利剑来,直接就去砍虞翻的脑袋。

在座的一看到孙权这个模样都吓呆了,个个坐在那里发抖,眼睁睁地看着一起命案就要发生。

虞翻虽然躲过了孙权敬酒的花招,但现在却没有逃命的办法。

只有刘基还很清醒,知道要是再不拦一下,虞翻就会真的没命了,抢上去,把孙权抱了起来,对孙权说:“大王啊,你是在猛干了几大碗之后杀人的。即使虞翻真的有罪,真的该杀,可人家不知道,人家会说大王是个一喝酒就杀人的人啊。”

孙权仍然没清醒过来,大叫:“以前曹操连孔融那样的名士都敢杀,最后的事业仍然红红火火。我砍一个虞翻有什么了不起?”

刘基说:“曹操就是因为乱杀人,所以现在仍然被人家大骂,名声一点不好。大王要是想当个真正的英明领袖,就应该向尧舜那样的人学习,为什么要向曹操这样的人看齐呢?”

孙权一听,刘基这小子说得很正确,他今天是真的醉了。大家一定要记住,以后在酒桌上的话都不算话,更不能说处死谁就真的处死谁。

在孙权与他那一帮臣下玩得死去活来时,刘备正在前线谋划着如何向东吴地界进攻。

黄初三年二月(222年春节过后不久),刘备觉得在秭归待得太久了,想带兵冲杀过来,再痛打东吴一把。

黄权反对,说:“东吴的人不但善战,而且狡猾,我们现在顺流而下,前进起来一点不费力,可要是碰到挫折,要退兵就不容易了。所以,还是先让我当先锋去前面杀敌,陛下在后面跟上来,当我的坚强后盾。”

黄权的这个建议绝对正确。可刘备却认为不正确。他不但不听黄权的话,反而觉得这个黄权太啰唆,让这样的人老在身边待着,就会把他烦得发疯,于是,提拔黄权当镇北将军,江北的部队全归他指挥。

可以说,刘备的这个安排,为他日后的失败打下了基础。黄权是个很有军事能力的人,以前在刘璋那里也提出过很多正确的意见,可是刘璋不采纳,投靠刘备之后,也同样提出了很多正确的意见。刘备采纳了几次,每次也觉得黄权的意见真是好意见。可这一次,黄权的这个好意见却不好了。也许会是另一种效果了。

刘备把黄权支开后,就带着大家继续前进,向东吴境内深入,很快就在夷道亭驻扎下来。

东吴的那些大将看到刘备牛烘烘地开了过来,很不服气:刘备算什么东西?他比关羽差了不止一大截吧?咱们连关羽都收拾得一点不费力,为什么还怕他打吧。

可陆逊却不同意打。他当然知道,刘备的武力指数不如关羽,但他知道,刘备的军事能力要比关羽强多了,而且刘备现在的部队不是关羽那时的部队,这个形势更不是当时荆州的形势,这仗肯定要打,但不能现在就动手。他对大家说:“刘备的部队现在是顺江而下,正生猛得要命,而且现在是险要的地方全控制在他的手里,咱的进攻很困难。就算咱们进攻取得成功,可仍然不能把他们打败。如果进攻失利,那后果就严重多了——咱的主力部队就会全部玩完。到时,还拿什么保家卫国?所以咱们现在的方针就是等,就是不跟他们发生任何肢体接触,等条件成熟了才开打。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条件,现在这里全是山区,刘备的部队只得在山上驻扎,一点也展不开。他们不久就会又累又困。我们现在需要的只是耐心,等他们受不住了,再打他们。”

那几个人听陆逊讲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只有两个字“不打”,心里就都冷笑,你怕就怕了,还用这么啰唆做什么!

但陆逊的脾气好得很,可以让他们埋怨下去,但绝对不能让他们冲出去——如果打仗只靠硬拼,一见面就往死里拼还要军事统帅做什么?《孙子兵法》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刘备打不过来,就继续派马良去做拉拢少数民族老大的工作,做得很顺当。

在蜀、吴面对面要开打的时候,曹丕继续奉行事不关己的政策。他很感谢刘备,这时居然去打孙权而没有给他制造麻烦,让他得以有时间有精力整顿内部事务。其实这个内部事务不是别的事务,就是他那些兄弟的事。

他利用这个魏国难得的和平时期,再整合了一下那帮诸侯王。

当年四月,他又把曹植任为甄城王,算是提拔了一把。

其实,曹植这些兄弟虽然个个都是王侯,算起来是一等贵族,应该很高兴才对。可他们一点也不爽。他们不爽的原因,是因为曹丕把他们看得太紧了,给他们制定了无法忍受的规章制度。

曹丕怕他们个个都像曹植一样要抢他的位子,分享他的权力,就规定他的这些兄弟侯王,个个能当侯当王,但只保有封国的空名,连一块真正的地皮也没有。王国之中只安排几百个准备退役的老兵当警卫,而且让他们都住在首都千里之外的地方,以便让他们彻底远离权力中心,也不让他们进京来朝见皇帝,更不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更让人郁闷的是,为了不让他们乱发表言论,说出不和谐的话,还派人去当他们的监国,天天站在旁边行使监督权力。很多王侯都说受够了这个待遇,还是想当普通小民。可曹丕不同意。

他给这些兄弟制定了很严厉的法规,又派专门人员在旁边监督,要求这些人时时刻刻向他汇报这些兄弟的动态,让这些兄弟天天生活在恐怖之中。

那个北海王曹兖最低调,什么话也不说,天天拼命读书,别的过失就更加没有了。那几个监督人员看到他这么努力,真是太难得了,就打算把曹兖的事上报曹丕,好让曹丕表彰他一下。

曹兖知道后,吓得差点大哭起来,把那几个还有点良心的监督人员找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你们把我的这些事上报中央,这是在给我增加麻烦啊。现在你们这么把我隆重推上去,本来是想帮我一把,其实是在帮倒忙啊。”

做了好事都还这么怕人家汇报上去,要是犯了错误,那就真的不得了。曹丕把自己的兄弟看这么紧,果然杜绝了自家内部出乱的可能性,但也为他日后被人家搞定时,却没有一个人出来力顶一下打下了基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314.html

下一篇:篡汉情节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