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刘备的事业欣欣向荣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3:05:15 0

定军山

刘备继续向汉中前进,很快就到了阳平关。

这时,曹操还在半路,汉中仍然是夏侯渊当第一把手,张郃和徐晃做助手。

刘备比谁都清楚,如果等曹操赶到,他的麻烦就大了,因此立即宣布打响战斗。他命令陈式等人过去切断马鸣阁的道路。哪知,徐晃也赶到那里,双方打了一场,陈式大败。

刘备向广石发动进攻。广石的守将是张郃。刘备猛攻了几次,没有取得一点儿进展。刘备这才知道,汉中确实不好打,他带来的部队仍然不够用。于是,急忙发书大本营,再从益州发兵过来。

这时,大本营的第一把手是诸葛亮。他接到刘备从前线发来的十万火急的文件后,请从事杨洪来搞了个碰头会,说能不能发兵。因为现在益州的部队已经不多,而且益州地区还远远没有稳定,如果把部队调走,后方工作就不那么好展开了。

杨洪是益州本地人,长期在这里生活工作,知道汉中对益州的重要性,要是没有汉中的益州,就等于没有咽喉的大力士,你再怎么肌肉发达也是没有用的,因此就坚决表示一定要按主公的指示办:“汉中是益州的咽喉,是关系到我们整个益州兴亡、事业成败的关键点。没有汉中就没有益州,这是家门之祸,一定要发兵,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从这点看,诸葛亮对汉中地区的认识还远不如法正和刘备。不过,他到现在还不是一个官僚主义者,碰到这个事,也能听明白人说的明白话,立即派兵过去。他觉得杨洪是个人才,就上表让杨洪当了蜀郡太守。本来蜀郡太守是法正,可现在法正正在汉中前线跟刘备一起与夏侯渊对垒,哪有时间顾及蜀郡的行政事务?

诸葛亮在这一时期,开始主政蜀中,为刘备经营大后方。他的真正水平并不是像《三国演义》里描述的那样,天天在战场上活跃,刘备哪次战斗都是他打响的,哪次危机都是他扭转的,而是一直做后方工作。刘备占领荆州后,他就开始做这个工作。他知道,他们这些外来户用武力抢占刘璋的地盘,虽然是因为刘璋暗弱,他们是为民除害、要为蜀中百姓当家做主而来的,但他们心中明白得很,很多蜀中人士也清楚得很,他们的那一套言论全是骗人的鬼话,到现在他们在蜀中的群众基础都差得要命。诸葛亮知道,如果对不服的人只强硬镇压,是镇压不了几天的,只有把他们的人心都争取过来,才能让益州长治久安。所以,他在发现杨洪这个本土人才时,立马重用他。当时,杨洪的官并不大,他是犍为人,在犍为太守李严手下混饭吃。李严也知道他有水平,所以决定破格提拔他为功曹。

李严那个太守也是刚获任命的,他拿着那张任命书,还没有到新单位报到,也还没有正式任命杨洪,而杨洪已经被诸葛亮任命为蜀郡太守。从益州的整个形势上看,虽然都是太守,但蜀郡太守要比犍为太守重要多了。因为蜀郡是管理首都事务的,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

杨洪又推荐了他的一个朋友何祗,说这个人的能力也很强。诸葛亮二话不说,立即下文任命何祗为广汉太守。速度之快,连杨洪也没想到。蜀中人士看到诸葛亮用人还真的唯才是举,觉得他们在蜀中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于是个个对诸葛亮大力赞美,说他是最会用人的。这些精英分子一表示服从,其他小民也就都表示明白真相了,不再闹事了。诸葛亮这个时期,为刘备巩固了大后方,使得刘备能聚精会神斗曹操,一心一意打汉中,其功劳丝毫不比在前线的任何一个人少。你想想,当刘备在汉中与曹操拼命的时候,蜀中又不断地爆发大规模的群体事件,刘备能把这仗打下去吗?估计用不了几天,就被曹操干掉了。如果曹操这次把刘备打败,肯定不会再复习“得陇望蜀”的故事了,而是会直接带大兵冲下来,诸葛亮他们就是有再多的门板,也挡不住。

当然,现在挡不住的不是刘备,而是夏侯渊。

夏侯渊是曹操手下能独当一面的人物,连西部那些乱匪都被他搞定,其军事能力是不容置疑的。这次他跟刘备的对垒,前两场都取得了胜利。他打仗很猛,胆量也够大,不把人家放在眼里。曹操也看出他这个毛病,曾为此专门找他出来谈话,对他说:“当将军的人,有时是要胆子小一点儿为妙。不要时时都那么猛冲猛打,还要学会搞点儿计谋。时时都硬着头皮向前拼命,这跟个街头烂仔打架没有什么区别。”

可夏侯渊不听。

他不玩儿阴谋,可刘备却玩儿阴的来了。刘备知道,如果他不玩儿阴谋,只是在那里跟夏侯渊硬碰硬,他是碰不过夏侯渊的。因为汉中是个有名的易守难攻的地方。

刘备在那里跟夏侯渊对垒了差不多一年,仍然玩儿不出什么成绩来,心里很郁闷,知道再玩儿下去,曹操的大军就要到了。那时,玩儿起来就更加艰难。

刘备的耐心越来越下跌,决定不在阳平关跟夏侯渊玩儿了,带着大军南渡沔水,顺着山势向定军山进发。

这一次,刘备的先锋就是黄忠。

黄忠首先碰到曹操任命的益州刺史赵颙。黄忠一点儿不怕他,直接冲杀过去。赵颙抵挡不住,想回头逃跑,但黄忠哪给他机会?挥着大刀杀过去,把赵颙的脑袋砍落在战场。

夏侯渊知道刘备改变了行军路线,当然不会只在阳平那里呆守着,也带着精锐部队前来,一定要把刘备挡住。他以为在阳平关那里能挡得住刘备,在定军山这里同样能够挡得住刘备。

双方都把定军山作为争夺的对象。

这时法正与黄忠在最前线。

夏侯渊看到刘备部队在那里,便二话不说,直接出来挑战。可法正却叫大家不出战。夏侯渊继续挑战。在阵前使劲儿地骂,但刘备就是不出战。

夏侯渊的体力很好,觉得这么来来去去骂人,一点儿不累,觉得越骂心情越爽。可法正却知道,夏侯渊手下的人已经烦了。那时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正月,天气冷得要命,本来这个时间就应该在家里好好过年,现在却到这个鬼地方来骂人,那些士兵不生气才怪。

法正马上对刘备说:“现在可以出击了。”

刘备说:“黄忠,你把夏侯渊痛打一顿吧。”

黄忠刚砍了个益州刺史,这时战斗状态正处于上升阶段,一听到作战命令,带着部队就冲过去。夏侯渊看到刘备做了这么久的缩头乌龟,老早就以为刘备在怕自己,正嚣张得要命,打死他也想不到黄忠的部队会突然杀上来。他的武力指数虽然很高,部队也很能打,可因为太过大意,一点儿战斗准备也没有,个个只是傻着眼面对冲杀上来的黄忠大军,一点儿抵抗意识都没有。黄忠可不管你做没做战斗准备工作,一路猛砍下来,不过片刻,地面就全是曹兵的人头。

夏侯渊回过神来,知道如果不逃跑就没命了。可黄忠已经杀了上来,夏侯渊这才发现,他已经无路可走了。

于是,无路可走的夏侯渊就被黄忠砍了脑袋。曹兵在这一次战斗中大败,夏侯渊带来的精锐部队被刘备全歼。

本来,在这次历时一年的对抗赛中,刘备一点儿便宜也没有得到,曹兵算是占了上风。哪知,这一战下来,曹兵就彻底被打垮了。如果是别人在战场上光荣牺牲,那也没有什么。可现在一把手的脑袋在战场上丢了,曹兵上下都情绪不稳定起来:下一步该怎么办啊?士气一下就跌到最低值。

他才是空城计的原创

到了这时,就不得不佩服曹操离开汉中时所有的人事安排,他让杜袭当夏侯渊的助手,实在是太正确了。

在全军上下都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杜袭的心态却平稳得很。他很有处理危机的办法。他知道,现在要是不把大家的情绪稳定下来,不用刘备打上来,他们就会自动崩溃,那时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他跟夏侯渊的司马郭淮一起把从前线崩溃逃散的部队都集中起来,对大家说:“现在夏侯将军虽然光荣牺牲,但咱仍然没有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夏侯将军死了,但张郃将军还在。张将军的军事能力连刘备都很怕。现在咱们已到最危急的关头,只有一切行动听从张将军的指挥,咱们才能有出路可走。否则,统统玩儿完。”

刘备对张郃确实是有点儿忌惮。虽然张飞曾把张郃打得一点儿面子也没有,可去年刘备带着精兵一万多,在广石分为十部分,连夜猛攻,张郃硬是死死挺住,一点儿不让刘备得到便宜。黄忠斩杀夏侯渊后,刘备一点儿不满足,说:“可惜没有搞定张郃,杀夏侯渊没有多大用处啊。”

于是大家开了个临时会议,一致通过,让张郃当大家的带头人,负责带大家走出困境,渡过难关。

张郃当然一点儿也不谦虚,立即下令,先回阳平关。

第二天,刘备决定带兵渡过汉水向张郃部队发起总攻。

曹兵上下知道后,又都慌了手脚,一致认为,刘备部队的人口数量太多,咱就这点兄弟,实在是寡不敌众,我们还是赶紧做好死守的打算,依靠汉水阻击一下敌人,不让他们上岸。如果实在打不下去了,就赶紧跑。

可张郃不同意,他说:“这是在向敌示弱,不但没有面子,也不是好办法。咱不如先往后退几步,远离汉水,把敌人引过来,等敌人渡到一半时,再突然杀上去,就完全可以打败刘备,把面子争回来。”

于是,曹兵按照张郃的意思列好阵容,等刘备杀过来。

刘备却狡猾得很,看到曹兵在那里列阵,就知道张郃有阴谋。所以,他并没有冲上前。郭淮他们又在汉水那里坚守阵地,然后派人到长安,把情况向曹操进行了汇报。

曹操知道张郃当了一把手,很放心,还特地派使者过去,任命张郃为正式的汉中一把手,而且还假节,权力跟夏侯渊一样,仍然让郭淮为司马。

曹操知道,如果再不亲自出去,张郃的能力再强悍也会被刘备搞定的。于是,决定从长安出发,要跟刘备面对面一回。

他穿过斜谷,一路派兵守住险要的地方,以保证大军的畅通无阻。他的这个布置看起来声势浩大,好像不跟刘备血战一场,不把刘备打得鼻青脸肿,他就不姓曹一样。其实,从他的这个安排来看就知道,他的风格已经完全改变了,一点儿不像原来生猛时期的曹操了。那时的曹操,只要看到前途有一点儿光明,就会拼死抢在时间的前面,即使是孤军千里,也毫不犹豫地进军。现在还没有进军,却先把漏洞找出,补救之后才出马。这本来就是信心不足的表现。

刘备知道后哈哈大笑,说:“曹操虽然亲自跑来,可一点儿用也没有了。汉中一带的地皮绝对归我们了。”他这时头脑灵活得很,他知道,现在曹操的注意力已经不在汉中了,而是在他的内部。他布置那么多士兵守住险要,说是要让大军顺利到达汉中,把刘备一战打到死,其实是为了能快速进行撤退做好准备的。

刘备猜中了曹操的心思,就把部队集中起来,守住该守的地方,天天喊打喊杀,但却始终不与曹兵进行身体接触,而是与他们耗下去,看谁有时间、有耐心。

黄忠知道曹军的后勤部队在北山下运粮,而且规模巨大,浩浩荡荡。他非常眼红,就要求出去对曹兵的运粮队进行一次抢劫活动。

赵云也跟着出去夺粮。

黄忠让赵云在营中等候,自己前去行动。赵云在营里等了好久,还不见黄忠运着战利品回来,就知道黄忠遇到危险了。于是,他带着自己的那几个部下前去要把黄忠接应回来。

正好,曹操的大军出来,赵云没有碰到黄忠,却先与曹操的主力部队碰上了。

曹操的前锋部队看到赵云就几十人马,都以为这支蜀兵肯定是走错了路跑到这个地方来,就一哄而上,要把他们乱刀砍死。虽然只消灭几十人,但总比夏侯渊强多了。

赵云一看,这才知道私自出营真是错了。但他一点儿不怕,看到敌人围攻上来,并没有叫大家撤退,而是猛地冲上去,对着敌人的前头阵地狠狠地冲击了一把。曹兵看到赵云的胆量也太强大了,就集合大军把赵云包围起来,居然被赵云杀来杀去,送死的人倒了一地。曹兵当然不服气,再次包围赵云。

赵云知道自己再怎么厉害也不能恋战了,于是冲出重围。这时,他手下的将领张著受了伤,跑不出来,眼看就要被敌人砍倒在那里了。赵云又冲进去,把张著救回来,带到营中。

留守在大营里的是张翼。张翼看到自己的部队没有多少,曹操的大军已经追了上来,便下令关起大门。

赵云却不干,进了大营之后,便叫门卫把大门开到最大,然后来个“偃旗息鼓”,谁也不准作声,好像这个大营已经没有一个人一样。

曹操的大军没多久就追了上来,看到这个模样,就向曹操进行了汇报。

曹操跑过来一看,认为里面肯定有伏兵。本来,以曹操的智商,肯定能破解一下赵云这个很简单的空城计,但这位老人家现在以求稳为第一要素,一旦觉得有点儿危险,就坚决收住脚步。现在他一怀疑赵云有埋伏,也就不肯花精力去分析一下具体情况了,直接下令回去。

赵云看到曹操的部队又撤退,便“雷鼓震天”,叫大家向敌人放箭。曹操部队本来心里就很不踏实了,这时突然看到这个架势,就都慌乱起来,谁也不想在后面,都抢着钻到前面去。到了这个时候,大家也不管在场的都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了,只顾拼命夺路向前,终于酿成一场严重的“踩踏事故”,很多人被自己的战友踩死,很多人被挤下路边,直接掉进汉水里。这些人本来就不会游泳,这时又是冷天,落下去当然都死了。

按曹操的正常水平,是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的,但现在这个局面就出现在他的指挥之下,只能说明,曹操老矣,不能战了。人的雄心一丢,失败马上就很容易成为现实。

第二天,刘备听到这个消息后,亲自来到营中视察,哈哈大笑:“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大家就给赵云一个外号:虎威将军。

曹操虽然带着大军在那里,但他既没有办法跟刘备决战,又不好意思直接退回去,郁闷到了极点——到了这个时候,他自然就想到“鸡肋”两个字了。

双方在那里对抗了差不多一个月,曹操的耐心越来越差,他手下的士兵就更加没有信心了,天天有人逃走。

不过,这段时期最让曹操郁闷的是,有一次,他跟刘备对垒,刘备硬叫他的那个养子刘封出来向曹操挑战。曹操大怒,立即派人到长安把曹彰叫来,要他跟刘封比一比。曹彰接到调令后,立取快马过来,要为老爸争这个脸面。

可曹操就坚持不住了,大骂刘备太不像话了,带着部队过来居然不打仗,你不想打,那咱就不打了。于是,带着所有人从汉中撤走,不要这个汉中,又能怎么样?

刘备高兴得要死,于是轻松占领汉中。到了这时,刘备的危险才真正消除。

分红时的插曲

曹操拿下汉中时,就对固守汉中的信心不大,所以,这次丢了汉中,他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此情绪一点儿也不波动。不过,他还是怕刘备贪心不足,得了汉中又想要关中。他把那个曾经忽悠过马腾的张既叫来,问他怎么办。

张既说:“可以去做氐人的思想工作,叫他们向东迁到有粮食的地方去住,以避开刘备。当然,这不能强迫,更不能强迁。所以,应该采取鼓励的政策,谁先异地安置,谁得到的补助就多。人家看到迁移出去有利可图,就自然跟了上来。”

曹操就派张既去武都,把五万多户人家都迁移到扶风、天水交界处当居民,让刘备少了一大批劳动力资源。

其实,当时关中仍然不太平。武威的颜俊、张掖的和鸾、酒泉的黄华等都在自己的地盘上当老大,表面上说是服从曹丞相的领导,其实一点儿不把中央当一回事,而且个个自称将军,然后又一个不服一个,整个西部一带乱成一锅粥。

几个人不分敌友地大打了几次之后,颜俊觉得再这样下去,太没有意思了,就想了个办法,把老妈和儿子送到曹操那里当人质,然后请曹操帮自己搞定那几个对手。

曹操问张既怎么处理这个事。

张既说:“这几个人都是脑后有反骨的家伙,可信度等于零。在困难时候,个个老实得要命,可难关一过,就又会卷土重来。现在咱们正全力对付刘备,没有精力跟他们打交道,还是让他们继续斗下去,不管谁死谁伤对咱都是有利的。”

曹操同意。过了一年,颜俊第一个挺不住,被和鸾杀死,然后王秘又杀掉和鸾。西部的那些人终于自己稳定了下来。

但刘备一点儿不累。他拿下汉中后,就叫孟达从秭归出兵,进攻房陵。孟达还真的砍掉房陵太守蒯祺的脑袋,拿下了房陵。

刘备一看,又叫刘封从汉中顺汉水下去,带着孟达的部队,跟孟达一起攻打上庸。上庸的太守叫申耽。申耽看到房陵都成了人家的地盘,蒯祺也成了死鬼,自己要是抵抗下去,估计结果也跟蒯祺没有两样,于是投降。

刘备就任命申耽为征北将军,继续兼任上庸太守,还提拔申耽的弟弟申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刘备这时可能手下也没有什么人才,大量的地盘都刚刚抢到手中,一切事务都还很乱,因此在人事问题上就有点儿马虎——本来,申家兄弟迫于形势投降过来,他应该有所调整,让他们到其他地方当太守。可他却让他们在这个地方当老大。这个地方又是在与曹操对峙的前线,让一个有投降爱好的人在这个地方当一把手,后果是很严重的。而且这个地方又紧邻荆州,其战略地位一点儿不能轻视。如果刘备当时更聪明一点儿,让另外一些既有忠心又有军事能力,更顾全大局的人来当老大,估计关羽的结局就不会那么悲惨了。但刘备当时却想不了那么远,硬是让几个跟关羽没有一点儿关系、也从没有打过交道的人在那里,等关二哥四处求救时,却没有一个人理会。

刘备这时也跟曹操一样,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满脑子里都是如何把自己的位子拔高一点儿,为下一步当皇帝打下良好的基础。

他在拿下汉中后,便立即回到大本营,急着宣布自己当汉中王。

当年的七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他在沔阳设坛,叫群臣都到场,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称王仪式。他戴上那顶王冠之后,就派人把原来汉献帝给他的那颗假左将军印和宜城亭侯以及一封信送到许都,上交刘协,表示我现在是大司马、汉中王了,这几件东西就还给你了。

一切按惯例进行。

老大的职务一提拔,手下的人也跟着提上来。

刘备自己当了汉中王,马上就任命他的宝贝儿子刘禅为王太子。他的儿子不多,所以根本没有夺储之争事件的发生。当然,只提拔自己的儿子也是不对的,所以,还提拔了一大批想当官想得要死的那些手下:提拔牙门将军魏延为镇远将军,领导汉中太守,以镇汉川。

在真正的史书上,魏延是第一次亮相。此前,魏延到底有什么职业,连陈寿也说不清,只是一笔带过:“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曲部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所以,魏延投靠刘备,肯定跟别人无关,完全是自己看好刘备,这才组织了一支力量来投奔。然后就跟刘备到处去打仗,不断地得到提拔,那个牙门将军就是打拼来的。刘备肯定对魏延进行过长期的观察,知道他的军事能力很强,是可以大力重用的,因此就决定把蜀中最要紧的地方交给这家伙。据说,当时在讨论汉中太守这个人选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必是张飞无疑,据说张飞也这么认为,而且已经做好了接手汉中军政的思想准备。当刘备宣布这个人事任命时,所有的人都在那里发呆。为什么是魏延?他能当这个重任吗?曹操如果让张郃当汉中太守,说不定现在汉中还是姓曹的,可他硬是让夏侯渊当,最后就只好失败了。这个教训好像还不是很远。

刘备当然知道大家的意思,知道大家都不服,估计张飞也不服,他把魏延叫来,当着大家的面问他:“现在把这个最重大的担子交给你,你打算怎么办?”

魏延大声回答:“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刘备哈哈大笑,说:“好!我就放心了。”

在场的人一听,也没有话说了。

刘备把汉中事务布置完毕之后,回到成都,又提拔了一大批人员: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别的官员也跟着提上来。不过,有一点很让人想不通,为什么在这份提拔名单中,没有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这时诸葛亮的职务仍是那个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而刘备已经把那个左将军职务退掉了,因此他现在还只是个军师将军。

在提拔黄忠的问题上,刘备还是遇到了一点儿麻烦。现在以刘备的地位,任命将军的权力也只能任命到前、后、左、右将军,别的位子还得等当上皇帝后拍板才合法。让关羽任最高职务,那是没有事的,但让黄忠也跟关、张、马处于同一个档次,就有人不服。

谁不服?

关羽。

在讨论这件事时,诸葛亮就提醒刘备:“黄忠的名望比张飞和马超差得太远了,现在让他跟他们同处于一个级别,马超和张飞天天跟黄忠在一起,亲眼看到他的业绩,估计不会有什么意见。可现在关羽在荆州,离得太远,对黄忠一点儿不了解,他肯定不高兴。”

刘备笑着说:“不用担这个心。我自有办法。”

刘备派费诗拿着任命文件到荆州,交给关羽。

关羽这时力量已经非常雄厚,又长期在荆州说了算,再加上他很有性格,只看得起素质高、有文化的人,对草根人士有着天然的排斥毛病。这时他把文件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本来已经通红的脸面更加通红起来,接着大发脾气,大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这个任命书。

费诗老早就知道关羽会来这一套,在他发完脾气之后,笑着说:“做大事业的人,所用的人不能都是一样的。以前,萧何、曹参跟刘邦还是小孩儿时就已经是好朋友了,刘邦在搞事时,就跟刘邦天天在一起,你说这功劳大不大?关系铁不铁?陈平和韩信是逃亡过来的,可后来韩信的排名却在萧何的前面。也没听说萧何和曹参天天为这个事发脾气。现在主公把黄忠狠狠地提拔了一把,其实是主公的一种手段、用人的一个方法而已。至于在主公心目中的位置,黄忠远远比不过你啊。你跟主公的关系跟兄弟没有差别。主公的事业就是你的事业,为什么还分地位高下呢?如果你不接受这个大印,我只好又带回去了。只是以后你会后悔的。”

关羽一听,立即“大感悟”,接受了这个任命书。

关羽的声势

这时,关羽已经开始进入他事业的巅峰时期。

他在荆州的任务,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所以,他的任务就是带着部队杀向许都,打向曹操的心脏地区。他也一直为此努力着。

自从刘备和诸葛亮入川以后,荆州就只有关羽一人说了算。荆州是处于三股势力的三角地带,北方的曹操是明摆着的敌人,随时都有打上来的可能;东方的孙权虽然是友好联盟,但孙权比曹操更想得到荆州,更何况,以前刘备还是向孙权打了借条借下来的,现在荆州的一大半地皮的合法主人应该是孙权。可刘备通过那个借条,拿下荆州之后,就硬是拖着不还,弄得现在孙权只有借条没有荆州。所以,孙权也是荆州最重要的天敌。可就是在这样随时都有爆发大战可能的情况下,荆州却硬是没有事,让关羽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

当然,这个没有事是有原因的。一来,曹操这些年被西部问题耗了太多的精力:先是马超接连搞事,又要去搞定张鲁,然后又去跟刘备争夺汉中,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天天跑东跑西,再怎么牛也得累了;二来,内部问题也让他大伤脑筋,本来以为自己有两个很有才的儿子,一点儿不怕后继无人,然后来个差额选拔,优中选优。哪知,自己的愿望很好,可儿子们的行为却大大地超出他的意料。两个儿子的脑袋确实聪明,一探知老爸要在他们当中选接班人,立即就组建竞选班子,天天做拉选票工作——当然只拉一张选票,就是他们老爸这一张。曹操这才知道,聪明的儿子太多也不是好事。于是,这事又把他拉进另一个郁闷当中,再加上他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北方很多事务还来不及系统整顿,所以进取心越来越疲软,根本没有心情来跟关羽玩儿。至于孙权,时时想着把荆州拿到手里,只是碍着那一纸和平协定,更碍着现在曹操太强大,他还必须跟刘备做盟军——即使私下里矛盾重重,但表面文章还得做给曹操看。再加上,以前鲁肃主政——他坚决维护孙刘联盟。因此,在他说话算话的时候,是坚决不会跟关羽闹摩擦的。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关羽在荆州还真的是几年没有事做,只专心在那里备战备荒了。

当然,曹操和孙权虽然没有主动跟关羽发生摩擦,但他们都知道关羽是个很有攻击性的人物,荆州是个随时发生爆炸事故的火药桶,因此对他的防备都是五星级的。

孙权一向把军事第一号牛人放在陆口,以前是鲁肃,现在是吕蒙,然后他自己带着人马,天天在合肥一带拉练,有机会时就到北岸闹一下。虽然成功率不高,但损失也不大,闹得曹操也很不爽。这也不爽,那也不爽,曹操不觉得全世界遍地是“鸡肋”才怪。

曹操方面负责防备关羽的牛人是曹仁。

曹仁虽然很牛,但水平确实不如关羽。关羽在曹操那里待过,知道曹仁是可以欺负一下的。

而且曹仁面对的问题比关羽更多。他不光面对天天嚷着打倒曹操的关羽以及东吴力量,而且他辖区内也一点儿不平安。

当时,曹操势力虽然是三国第一牛,北方全是他的地盘,但今天大军西征,明天大军南征,没有一天停止过战事。打仗不但消耗人口,而且还消耗生产资料。于是,就不断地增加赋税,让老百姓埋单。

老百姓偶然埋几次单,估计也可以忽悠过去,可这个单要是年年埋、月月埋、天天埋,他们的承受能力就扛不住了。老百姓一扛不住,就只好向陈胜、吴广学习了。

曹仁现在是曹操方面襄阳一带的第一把手。这一带以前经过刘表的长期盘剥,老百姓的家底早已很单薄,后来曹操南下,虽然收拾了刘表,但自此以后,就天天打仗,整个地区没有几天安宁,生产一点儿也搞不上去。可曹仁要打仗,要养部队,只得硬着头皮又向老百姓伸手。你不给,他就提刀上门。

于是,你提刀上门,我也提刀跟你干。

最先忍无可忍的是南阳那里的老百姓。

不但老百姓忍无可忍,连很多基层官员也忍无可忍,于是就到处去煽动那些不明真相的小民起来,跟腐败分子做斗争。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十月,宛城守将侯音宣布要扣押当时的南阳太守东里衮。

东里衮收税的工作做得超级好,逃跑的水平却很菜。在侯音发动事变派兵来抓他的时候,他跟那个功曹应余还能拼命逃了出来。

侯音当然不会放过他,叫骑兵追过去,即使抓不到活的,死的也行。

那些骑兵一路狂追,一路猛放箭。

那个应余在满天的箭呼呼射来时,用自己的身体给领导挡箭。最后,他被射死,而他的领导东里衮则被那些骑兵活捉。

曹操知道这事之后很愤怒,立即叫征南将军曹仁过去把这个事件搞定。

侯音造反的时候很果断,下令抓太守的时候也很果断。可在处理这个老领导的时候,态度就不怎么果断了。他抓到东里衮之后,并没有立马召开宣判大会,而是请他的功曹宗子卿过来商量怎么办。

宗子卿是个滑头人物,他在侯音公开造反时,虽然表示支持,其实他知道跟曹操作对除了死路一条之外,没有别的路子可走。因此,在侯音搞事时,他就知道自己立功的机会来了。于是,就阴险地一边高喊口号跟侯音反叛,一边寻找机会,要把侯音搞下去。

这时,侯音请他来商量,他就很阴险地对侯音说:“你揭竿而起,是一件深得民心的事啊。现在大家都准备要望风归顺你了。可现在,你却把老领导扣押起来,扣押一个太守,本来就用处不大——你反的是曹操,又不是反东里衮,你抓住东里衮,人家会说你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对你的名声会起到强大的破坏作用。现在咱就这点儿实力,想把事业做强做大,难度还是很大的,因此只能靠咱的名声来拉拢小民入伙了。要是名声烂了,咱就什么也没有了。还是把他放了吧。”

侯音一听,想不到抓一个太守,居然会产生这么大的负面影响,他立即接受宗子卿的忽悠,把那个东里衮无条件释放了。

宗子卿一看到东里衮出来后,立即在第一时间里找到他,然后连夜带着他逃跑了。

他们逃出城后,立马组织力量,把侯音包围起来。

侯音这才知道,自己被宗子卿卖得好苦。但到现在才知道自己的手下原来是个叛徒,你除了怪自己的眼光之外,不能怪其他的了。

正在这时,曹仁的大军也开到,跟东里衮他们一起向侯音发动进攻。

看到这个形势就会知道,侯音必死无疑。

不但侯音必死无疑,宛城的小民也都被残杀。

曹仁近期对付关羽和孙权,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现在侯音又来欺负他,宛城人民居然大力支持动乱分子,他不气暴才怪。于是,曹仁对宛城进行了一次疯狂的屠城活动。然后大声宣告:以后哪个城市再向宛城学习,他就屠完哪个城市。

曹仁这一次的疯狂,确实镇住了周边的那些城市。

侯音这一次造反,规模不怎么大,对曹仁的损害也没有多大,主要是侯音的水平太欠缺,还有就是关羽没有抓住机会——如果他此时趁机大举进军北方,把樊城拿下,后来就不是那个样子了。可惜的是,侯音在起事时,根本没有考虑到关羽的因素,而关羽虽然一直在备战,一直想打过去,但却没有对襄阳一带的民情做个全面的了解,于是,各干各的,最后,只是闹了点儿花絮,给了曹操和曹仁一点儿愤怒而已。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319.html

下一篇:夺嫡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