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启蒙

隋唐新传——移周祚杨坚即帝位 择吉地宇文建新都

历史大观园 历史启蒙 2020-07-07 16:30:18 0


公元581年,也就是南朝陈太建十三年,北朝北周大定元年,岁在辛丑。刚过新年,北周首都长安城里就纷纷扬扬地传说:小皇帝宇文阐要把他的皇帝宝座拱手送让给他的外祖父杨坚了。

这种被人们美称为“禅让”的闹剧,实质上是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是用和平方式进行的政权更替。所以从表面上看来,让的、受的,无不皆大欢喜。然而事实上,血是早已流过了的,待到举行“禅让”大典的时候,不过是瓜熟蒂落而已。其中详细过程,在《南北朝始末》一书中已经介绍,因此这里只作一简略的回顾。

上一年五月,周宣帝宇文赟(yūn氲)突得暴疾,急召他宠信的小御正(北周官名,下大夫)刘昉(fǎnɡ访)和御正中大夫颜元仪进入卧内,准备嘱以后事。但他这时已不能说话。刘昉见皇帝临危而静帝年少,便勾结内史郑译等人,不顾颜元仪的反对,假传圣旨,宣召杨皇后的父亲扬州总管杨坚入宫侍疾。待皇帝咽气之后,又矫诏让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使杨坚掌握了兵权。杨坚怕皇族诸王在外生变,便以千金公主将嫁突厥可汗为借口,宣赵王、陈王、越王、代王、滕王入朝,将他们逐一杀害。接着又荡平了相州总管(地方的军政长官)尉迟迥,郧(yún云)州总管司马消难等外镇的反抗。九月,杨坚自任大丞相,军政大权都掌握在他手中。十二月,又晋爵为王,称随王。这时,周朝上下敢于反对他的人早已被他杀逐殆尽了。转过年来,八岁的小皇帝宇文阐只得在威胁面前答应让位。

隋唐新传——移周祚杨坚即帝位 择吉地宇文建新都

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出戏的总导演便是杨坚。但为了掩人耳目,戏还是要演下去的。到了二月,杨坚派人代周主宇文阐拟了一道逊国诏书,其中说:“天心人事,选贤与能,尽四海而乐推,非一人所独有。”意思是天下非哪一个人独有,应归“贤能”的人来掌握。接着便说什么“周德将尽,妖孽递生,骨肉多虞,藩维构衅”而“相国随王,睿(ruì锐)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与武功并传。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甚至于“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发(周武王)之合位三五,岂可并论?”因此,小皇帝要“祗顺天命,出逊别宫,禅位于随”了。

这封诏书,通过《邸报》(古时各地藩王与地方长官,为了及时了解朝廷大事,在京设邸——即办事处,《邸报》是其抄录的朝廷公文,又称《邸抄》),传遍全国各地。但杨坚却还要作出谦逊惶恐的样子,表面上再三辞让,不敢接受。于是又派出太傅宇文椿和礼部尚书赵煚(jiǒnɡ炯)再去随王府奉恳。杨坚这才答应,并决定于二月甲子日那天举行登基大典。

甲子日到了。这天早晨天刚亮,皇城上便飘扬着各色彩旗。彩旗中间高高竖着一面面黄色的旗帜,当中的白“月亮”里大书一个“隋”字。看到的人都很奇怪。人们都知道,杨坚的父亲杨忠曾封随公。杨忠去世后杨坚得袭父爵,后来更晋爵为随王。如今怎么又出来个“隋”字呢?他们哪里知道,杨坚本来是想以“随”为国号的。但他这个人有点儿迷信,觉得“随”字中有个“辶”。这个字的正写是“辵”(chuò辍),意思是忽走忽停。如果一个国号竟含有走走停停的意思,岂不是太不吉利了吗?于是便把“随”字的“辶”去掉,定国号为“隋”了。

却说到得辰时,皇城里宫门大开,一伙人走进宫去。当先是一辆华丽的马车,杨坚在车上坐着。后边簇拥着文武百官,一直来到了临光殿。这时禁军里负责仪卫的护军将军献上了皇帝穿着的高顶冕和黄龙袍。杨坚披戴整齐,然后升上御座。接着太傅杞公宇文椿代表小皇帝奉上禅位册书;大宗伯(即礼部尚书)赵煚奉上皇帝使用的传国玺等八方宝印。杨坚一一受了。于是百官在下边扬尘舞蹈,山呼“万岁”,一场禅让大典始告结束。史书上根据杨坚死后的庙号,称这位隋朝的开国皇帝为文帝。

新皇帝登基,首先要大赦天下,然后宣布年号,定本年为“开皇”元年。还要让有关官员拿着禅位册书去南郊祭告天地,让天神和地祇都知道他当皇帝是名正言顺的。接着又追尊已故的父亲杨忠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追尊母亲吕氏为元明皇后。立夫人独孤氏为皇后,长子杨勇为皇太子,其余四个儿子皆封王。至于有功之臣,当然要一一封赏,不必细说。

不过这里却有一个人使杨坚十分为难,原来她便是杨坚的女儿杨太后。

当初杨坚的女儿被宣进宫,做了宣帝宇文赟的皇后。她只生了一个女儿,小皇帝宇文阐系朱后所生。不过杨皇后乃是嫡母,所以便由杨后抚养。宣帝去世之后,小皇帝即位,杨皇后成了杨太后。她正愁皇帝年纪太小,怕皇族中哪一位皇叔有觊觎皇位的野心,不料自己的父亲却掌握了大权。她暗暗庆幸,心想这次母子们定会得到她父亲的佑护。却没想到事情发展下去,实在大出意外,这位外祖公竟要来篡小外孙的帝位了。杨太后愤懑不平,但她无权无势,眼睁睁看着儿子的天下被父亲夺走,却毫无办法。那时禅让大典已经开过,新皇下令封宇文阐为介公,食邑万户,让他随生母朱氏迁往别宫居住。儿子不做皇帝,杨氏的太后自然也就做不成了。但由于她是新皇的女儿,所以仍然住在原来的宫中。她几次要去找父亲评理,但杨坚却拒不见她。

这一天,她的母亲独孤皇后来了。皇后身着华丽的服装,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而女儿却衣衫不整,更懒得梳洗,鬓发蓬松,神色沮丧。母女相比之下,独孤皇后也不觉惭愧起来。说不得对女儿抚慰一番。杨氏对母亲说:“孩儿眼下这般光景,不如也跟朱后她们一样,出家为尼吧!”原来宣帝共有五位皇后,他死之后,杨坚便矫诏勒令陈后、元后和尉迟后出宫,到庙里做了尼姑。此次朱后随子别居,知道早晚不会得好,索性也削发为尼。所以杨氏才这样说。

独孤皇后自然不会同意,她跟皇帝商量,改封女儿为乐平公主。又见女儿虽然做过太后,但年纪也还只有二十多岁,妆梳起来依然花容月貌,便想让她改嫁。但杨氏誓死不从,只跟小女儿娥英做伴,去度过那孤寂的岁月。不久,宫女告诉她,介公宇文阐不知怎的忽然暴病身亡了。隋文帝给他的谥号是“静帝”,葬之于恭陵,并让满朝文武为他举哀。杨氏明白,这一定又是父亲为了斩草除根下的毒手。但她除了暗暗哭泣外,依然毫无办法。

那时,周朝皇族宇文氏的诸王都已降爵为公。偏又有个叫虞庆则的官儿,上书说留下这些人终究是祸害,于是文帝杨坚下令,将周太祖的孙子谯公等一十三人同时处死。一时皇族、皇亲们无不人心惶惶。却有上柱国(武官中最高品级)窦毅的一个年幼的女儿自投于床下,痛哭流涕地说:“恨我不是男子,不能为舅家解除患难!”原来她的母亲便是周武帝的姐姐襄阳公主。小姑娘这样哭喊,吓得窦毅急忙掩住她的口,说:“你如此胡说妄言,要灭族的啊!”但对她这种志怀,却也感到惊奇。后来这个女儿长大,嫁给了唐公李渊,生下了李建成、李世民兄弟。李渊父子终于灭隋兴唐,也算是代她实践了她的誓言吧!这是后话,顺便一提。

至于广大的老百姓,他们对朝廷的更迭并不十分关心。不少人倒是欢迎由隋代周。那是因为北周的统治十分残暴,民不聊生。杨坚当丞相后作了一些改革,使老百姓稍微喘过一口气来。因此,当杨坚做了皇帝之后,有的人还额手称庆呢!杨坚看局势已经平静,便想要征服南朝的陈国,把中国全境统一起来。他跟尚书左仆射(尚书省长官)高颎(jiǒnɡ窘)商量。高颎说:“陛下有此大志,将一举收拾数百年天下混乱的局面,实为苍生之福。但从目前来看,我朝诸事初定,还不是大举出征的时候,只能预作准备。”

杨坚问:“从何处着手呢?”高颎回答说:“可遣能干的将帅,调往临江地区,使他们潜作经略。待到将来时机成熟,便可一鼓作气,直捣建康(今南京,当时是南陈的首都)了!”

杨坚点头同意。高颎便又推荐贺若弼、韩擒虎二人。于是皇帝下令,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广陵(今江苏扬州)。命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驻庐江(今安徽合肥)。而以次子晋王杨广为并州总管,做他二人的后盾。过了几日,文帝杨坚却又把高颎和纳言(门下省长官)苏威找来,对他们说:“朕昨夜恍惚看见介公宇文阐,想是这旧宫多有妖异之故吧!”

高颎譬解说:“定是陛下未能忘怀旧情,故而有梦。以陛下神威,何妖异敢来冒犯?”那苏威却主张迁都。他认为这长安城是汉时兴建的,距今已近八百年,中间经过许多战乱,虽经修修补补,但作为京都,既失观瞻,又过于狭小,因此主张另建新城。第二天,又有通值散骑侍郎庾季才来上奏说:“臣夜观天象,发现帝星似不在京师,特向陛下报闻。”

向来迷信的皇帝大吃一惊,忙问:“这是为何?”庾季才回答说:“乾象示警,似乎圣驾不宜再驻京师。”他又说:“臣以为,长安自汉惠帝造城至今,已逾七百九十六载。由于居民众多,年代久远,积压秽物壅塞地下水源,聚而不泄,致使水多碱卤,不但难饮,且易致病。愿陛下应天顺人,早作迁都的打算。”

接着老太师李穆也上表请求迁都。其实这些官员只是善于观察风向,知道皇上有迁都的想法,赶忙来插上一脚,无非是图功邀宠罢了。然而这也正好帮助皇帝下了迁都的决心。他亲自带领高颎、苏威和礼部、度支、工部的大臣们,由庾季才指引,出城寻找吉地。那庾季才却又找出一本古书《三秦记》来。据书上记载,长安城南有一座龙首山,长六十里,首高二十丈,探入渭水;龙身逐渐下降,尾部直抵樊川,却也还有六七丈的高度。旧传有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这座山就是黑龙行道留下的痕迹。书里说得活灵活现,不由杨坚不信。他又亲自勘察过,发现这龙首山一带果然风光幽胜,形势颇佳。于是便决定把新都建在这里。

让谁来建新城呢?苏威推荐了太子左庶子(东宫属官)宇文恺来担任。杨坚便封宇文恺为营新都副监,统一规划和负责新都的建设。

长安居民多年来喝那又咸又涩的卤水,早就够了。如今皇上要迁都,自然个个赞成。宇文恺带领几十万军民,日夜施工,自开皇二年七月起,到第二年的三月,新城便粗具规模。这宇文恺是历史上有名的建筑学家,人们都称赞他“多技艺”,“有巧思”。他带领军民工匠先修好宫城,接着又修皇城和外郭城,并且开凿了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把浐(chǎn产)河、交河、潏(jué决)河的清水引入城中。杨坚见宫城已修好,便迫不及待地搬了进去,并引来渭河水,把旧皇宫整个淹没。据说这种办法古已有之,叫做“潴(zhū猪)宫”。据《礼记·檀弓》说,对犯大逆罪的人,要处以死刑,并要捣毁他的宫室,再灌上水。杨坚如法炮制,自是为了淹死那些“妖异”,使他们不能再来作祟。但那些还没来得及搬走的旧长安城居民的死活,他却不管了。

文帝在北周袭爵随公之前,曾被封为大兴郡公,于是他便把这座新都起名叫大兴城,皇宫叫大兴宫,前殿名大兴殿。

后来隋代又修了宏伟的大建筑仁寿宫(唐代改名九成宫),对东都洛阳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这些也都是宇文恺设计监修的。

就在隋朝忙于建都期间,南陈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陈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隋开皇二年)春正月,南陈宣帝陈顼病故。陈顼的次子始兴王陈叔陵谋夺王位,发动叛乱,但很快被太子陈叔宝剿平。陈叔宝即皇帝位,定明年为至德元年。不过这陈叔宝只当了六年皇帝,南陈便亡了。他作了隋朝的俘虏,因此死后便没有“庙号”。由于他是南陈的最后一个皇帝,史书上就把他叫做“陈后主”。

这陈叔宝登基时已是四十六岁,不像北周静帝宇文阐尚在冲龄;何况又有长江天堑,作了陈国的屏障,把它与隋隔开。那么为什么短短六年他便覆亡了呢?正像俗话说的:“物必自腐,而后虫生。”陈叔宝这个短命皇帝正是咎由自取呢!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m/2044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