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孙权传——江东黄帝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3 09:03:45 0

展开中国漫长的历史画卷,我们就会看到:在长江流域打起皇帝旗号的,孙权乃是破天荒的第一人。孙权称帝,时在黄武八年(229)夏四月,按照当时使用虚岁的惯例来计算,此年他已四十八岁。

为何本章的题目中,使用的是“黄帝”一词,而非常说的“皇帝”?他这位皇帝,又与“黄”字有何关系?且听一一道来。

早在黄武二年(223)四月间,孙吴击退曹魏三路进攻之后不久,群臣即纷纷上言,请求孙权弃王爵而就帝位,这在当时有专门的说法,叫做“即尊号”或“正尊号”。说实在的,孙权何尝无此心?眼见曹丕当皇帝已经四个年头,刘备当皇帝也有三个年头,都威风得很,自己无论哪方面也不逊于这两人,然而却仍然戴着九旒王冠,岂能服气?

不过,他左思右想,还是觉得缓一下再说。因为他已经得到密报,曹丕准备发动一次更大的攻势,他需要把人力和物力投入备战这一有关生死存亡的急务。再说,在连天烽火之中,举行称帝告天的仪式,也未免太煞风景。过去自己坚持“缓称王”的策略,结果却有人把王冠奉送上门来。现在自己缓几天称帝,虽说不可能再会有奉送帝冠上门的好事发生,至少是无伤大雅的。主意打定之后,孙权便在朝堂上对群臣谦辞一番,最后冠冕堂皇地说道:“汉室倾覆,未能扶救,我现在又有什么心思来争着当皇帝呢?”

群臣见孙权执意推辞,只好暂时作罢。此后几年间,很少有人再提此事,因为曹魏大军频频压境,形势一直吃紧。

孙权黄武三年(224)七月,曹丕第二次起大军伐吴。这次曹丕以水军作主力,攻击方向集中在孙吴的东都建业一带。九月,曹军经淮河,入邗沟(淮河与长江之间的古代运河),在广陵以南进入长江。戍守建业一线的吴军,连夜在南岸沿江数百里,用木材苇席搭设起一片片疑城假楼,外加彩色涂饰。时值秋霖绵绵,长江水位猛涨。曹军在北岸十里之外遥望,但见南岸城市繁密,战船云集,不敢贸然渡江。乘坐在龙舟之上的曹丕,正欲催军南渡,不料江上突起暴风,龙舟几乎倾覆,诸将急扶曹丕上岸。惊魂甫定的曹丕,面对滔滔大波,叹息道:“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之,未可图也。”于是传令退军。

在武昌等候战报的孙权,迟迟没有得到消息,不免着急。立即传令,叫赵达来见。这赵达乃河南尹(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氏,多年精研九宫一算之术,善于推算未来之事。孙权每有大事,总要叫赵达推算一番。不多时,赵达来到。当下,他凝神静气,掐指推算,然后说道:“回禀大王,曹丕已经退走了。不过,到庚子年我们吴国还有一个大难关。”

“这个庚子年还有多久?”

“五十八年。”

孙权笑道:“此乃子孙的事,我今天就不操这么远的心了!”

这赵达所说的庚子年,应当是指公元280年。这一年的干支,乃是庚子。也就是在这一年,西晋王朝的大军,攻灭孙吴统一天下,金陵王气黯然收歇,此是后话。赵达果真能够预测未来五十八年的事吗?绝无可能!这应当是后来人们对他的神化而已。但是,他对曹丕是否退兵,大致却能作出正确的预测。首先,结果只有退兵与不退兵两种,即便是随意猜测,也有百分之五十的猜中概率。此前的曹军,又从未有打过长江的胜利战绩,再加上这样的参考因素,预测出退兵的结果就并非难事了。

几天后,曹丕退军的报告果然送到武昌。

第二年的八月,曹丕又起大军十余万,沿着原路南下进攻孙吴。十月,曹军经过淮水,进入邗沟。不料这一年的寒潮来得早,邗沟水面结起厚冰,几千艘战船被阻,无法进入长江。曹丕舍舟登陆,率铁骑千人驰往长江北岸眺望一回,再次感叹道:“唉,这确实是上天用来隔断南北的界限呀!”

北岸曹丕大发其文士感慨,南岸的吴军却没有这么潇洒,他们高度紧张地注视着北岸的动静,准备截击渡江之敌。一旬之后,得知曹军退走,孙权才又松了一口气。

就在这样的紧张气氛中,孙权的九旒王冠又戴了四五年。

黄武七年(228),吴王孙权开始时来运转了。这年春天,蜀汉丞相诸葛亮初出祁山,北伐中原,戎阵整齐,声势浩大,曹魏朝野震动。此时,曹丕已死,其子曹叡继位,是为明帝。曹叡闻讯,亲赴关中,督促诸军抵抗。从此,曹魏的用兵重点转到关中方向,在东南改取守势。孙权面临的压力大为减轻之后,积极策划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作为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的垫脚石。

五月间,孙吴的鄱阳郡太守王靖,因平叛不力,屡受谴责,暗中准备北奔曹魏。鄱阳郡北临长江,渡江后就是庐江郡郡治皖县。越过皖县不远,即可抵达曹魏设置的扬州州境。由于王靖行动不密,全家受诛。孙权改派亲信将领周鲂为鄱阳郡太守。周鲂字子鱼,乃吴郡阳羡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氏,机智干练。那位杀虎斩蛟除三害留名青史的勇士周处,就是周鲂的公子。周鲂赴任之后,接到孙权一道密令。原来,孙权选中周鲂出任鄱阳太守,是要他执行一项秘密任务。孙权从王靖投敌一事得到启发,设计了一个诈降诱敌之计,用来收拾曹魏镇守淮南的大将曹休。周鲂受命,随即做好诈降的准备。

不久,孙权派出的特使频频来到鄱阳,对郡中事务颇多指责,弄得太守周鲂手足无措,只好脱去官帽,剃光头发,亲自前往京城建业,步行到孙吴扬州州政府的监察机构去谢罪交代。城中的百姓纷纷聚集在大街旁看热闹,混在人群中的曹魏间谍,很快就把这一重要情况密报给主将曹休。

又过了一阵子,曹休连续接到周鲂派遣心腹送来的密信,说是自己无缘无故受吴王指责,处境困难,决心仿效前任太守王靖,率领部众投魏,希望曹休亲率大军,前来皖县接应,并且趁机渡江攻城略地,图取江东。这一封密信情辞恳切,信誓旦旦,看了不由人不相信其诚意。于是,这年八月,曹魏大司马兼扬州牧曹休,起步骑十万,经合肥直扑皖县,准备狠狠给孙吴一点厉害瞧瞧。

这边孙权早有布置。曹休的大军还未到达皖县,孙吴的大都督陆逊,早已率领精兵六万在这里恭候他了。在前往皖县途中,曹休得到间谍密报,说是陆逊率六万人马在皖县阻挡前进,才知道受骗上当。不过,曹休是一个刚愎自用之人,他自恃人多势众,便将错就错,径直前进,誓与吴军决一雌雄。

两军在皖县北面二三十里一处名叫石亭(在今安徽省潜山县东北)的地方相遇。陆逊将大军分为三路,自率中军抗击敌军,左右两军各一万人抄袭曹休侧背。结果,一战破敌,曹军死伤万余,军用运输车损失上万辆,物资器械几乎全部落入吴军之手。狼狈逃回的曹休,愧恨交加,背上大疽因此破溃,不久即死去。此役,是孙吴在淮南用兵多年所取得的最辉煌的胜利,对曹魏的震动几可与诸葛亮初出祁山相比拟。至此,孙权登上皇帝宝座的垫脚石,总算是安放好了。

第二年春天日暖风和之时,公卿百官众口同声,敦请吴王“正尊号”。这一次,孙权虽也假意推辞一番,但是态度并不坚决。群臣一见,自然心领神会。早有一些绝顶聪明的“人精”,赶忙为孙权称帝造起舆论来。他们造舆论其实也没有什么新招,不过是袭用古人的成法——称说一番符瑞而已。

所谓“称说符瑞”,就是搜罗一些被当时人们认为是预示皇帝将要出现的吉祥征兆,以证明这一切出自天意,不可违背。汉高祖刘邦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自感出身卑微,难以慑服臣民,便编造了不少证明自己是天生异人的证据。诸如他的母亲在大泽之中与龙交配,从而生下刘邦;他的左边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他曾在夜间斩杀大蛇一条,而这条蛇乃白帝之子;他的居止之处常有云气笼罩等等。这样一来,无论出自诸侯世家的秦始皇也好,眼里长了两个瞳孔的楚霸王也好,和刘邦相比都逊色多多。自从刘邦发明了这套把戏,后世的开国君主便常常套用。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对此不但继承,而且有所发展。他把一种假托神造的预言式诗句也用了进来,这种诗句当时叫做“符谶”(谶字的读音同“衬”)。例如刘秀称帝的符谶是“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卯金”暗指繁体字的“刘”。曹丕称帝的符谶是“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鬼、禾、女”合起来即是“魏”字。以上两类玩意,一为祥瑞,一为符谶,合称作符瑞。孙吴的臣僚要把孙权扶上皇帝宝座,这两类玩意还少不得。

春去夏来,转眼又到了四月。武昌和夏口两座沿江的城市,纷纷传言有黄龙出没于长江之中,有凤凰飞翔于旷野之上。这龙、凤可都是预兆天子降临的非凡祥瑞,如今在两地双双出现,哪怕是村夫野老,也知道吴王应该当皇帝了。当下便有地方官员慎而重之地报告了上去,于是,祥瑞这一种玩意就算有了。

接着,孙权老家所在的吴郡,也有官员报告,说是自从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以来,吴郡民间小儿普遍传唱着这样一首童谣:“黄金车,班兰耳,开阊门,出天子。”黄金车,是指天子所乘的以黄金为饰物的专车;班兰耳,是说专车两侧的藻饰色彩斑斓耀眼;阊门,是吴郡郡治吴县之西城门,开阊门则是说此处所生的天子将向西扩展王土。可见歌词虽短,却是处处点到,滴水不漏,于是,符谶这一种玩意也算有了。

一切齐备,好戏开场。不过,这戏还得一幕一幕仿照前人的成法来演。

首先,是群臣要再一次劝说主上速登大宝,这又叫做“劝进”。之所以要如此,意在表明并非主上自己想当皇帝,而是迫于众议,勉为其难,不得不当的。如果主上推辞,群臣须当再劝,直到主上本人也觉得乏味而不再“谦让”为止。曹丕登上帝位前,对于汉帝和群臣的敦劝,竟然“谦让”达十九次之多,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纪录了。不过,孙权倒是爽快之人,一步到位,免得太累,群臣劝进一次之后,当即俯允。至此,舞台上的序幕缓缓拉开。

然后,是建立坛场。开国皇帝的父亲必然不是皇帝,君权既然不由父授,就只有说成是天神所授,否则就显得来路不明,令人怀疑。所以开国皇帝登位前,必须设坛告天,之后便可“遵照天意”统治臣民了。坛场总是建在城南。在宽平的场地正中,垒土作坛,坛形正方,有阶八级。坛中央设天、地的神位,天地神位的外围,为青、赤、黄、白、黑五帝位,再外是日、月、北斗和上千诸神之位,天上地下的神灵全部请齐,令人一看不禁肃然起敬。孙吴数千兵丁挥汗如雨,在武昌城南郊迅速筑好一座标准的坛场,只等吴王登台。

再下来,即是择定告天的吉日。经过赵达等精于天文历算官员的无数次推算,认定四月的十三日丙申这一天,乃是黄道吉日。孙权点头后,告天的日期就确定下来。有关的官署连忙筹备一切,自不必说。

接着,是议定年号。孙权既已称帝,则称王时的年号自应废止。新的年号,干脆就取长江上出现黄龙祥瑞的“黄龙”二字。这样,表示土德的“黄”字既没有丢,新加进的“龙”字更是点睛之笔。对此,孙权颇为满意。

至此,轮到燎祭告天这最精彩的一幕上演了。十三日丙申这一日清晨,孙权率文武百官,齐集南郊坛场,数千名精兵在四周护卫,气象肃穆庄严。仪式开始,孙权登坛就皇帝位,接着,文武百官鱼贯登坛,就陪同之位,均背南向北而立。然后,君臣的正前方坛上,燃起一堆熊熊柴火。浓黑的烟气缓缓上升,达于天际,天上与人间终于沟通无碍。这时,孙权开始以虔敬的语调宣读《告天文》,文曰:

皇帝臣权,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汉享国二十有四世,历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气数终,禄祚运尽,普天弛绝,率土分崩。孽臣曹丕遂夺神器,丕子叡继世作慝,淫名乱制。

权生于东南,遭值期运,承乾秉戎,志在平世,奉辞行罚,举足为民。群臣将相,州郡百城,执事之人,咸以为天意已去于汉,汉氏已绝祀于天,皇帝位虚,郊祀无主。休征嘉瑞,前后杂沓,历数在躬,不得不受。权畏天命,不敢不从,谨择元日,登坛燎祭,即皇帝位。惟尔有神飨之,左右有吴,永终天禄。

读毕,孙权捧文上前,将其投入火中。顷刻间,写有文字的绢帛化作一缕青烟,腾空而去,直达天穹。孙权和群臣,无不激动万分,因为新皇帝的名义和权力,已经得到上天的批准和承认。于是,孙权脱去九旒王冠,换上十二旒的帝冠,袍服亦随之换过。至此,燎祭告天礼成,孙权正式成为至高无上的江东“黄龙”皇帝,也就是本章题目简称的“江东黄帝”。

以上这一幕幕演出,全部是为皇帝一人捧场。可是,皇帝不能只顾自己快乐,也得让大家沾光高兴才说得过去。所以,孙权登上帝位之后,立即模仿前人,让大家利益均沾。

首先自然是要照顾自己的宗族。孙权的父亲孙坚,被追尊为武烈皇帝;其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其兄孙策,为长沙桓王。孙权的长子孙登,被立为皇太子。其余孙氏宗亲,或封侯,或拜将,皆大欢喜。

其次是要照顾忠心耿耿的臣僚。内外文武百官,一一论功行赏,无不感激涕零。

再次是要照顾征战沙场的战士。凡在边境戍守作战的兵卒,一律赏赐勋爵,另加牛酒犒赏。饱受征戍之苦的战士,难逢这样的好事,自然是要高呼“吾皇万岁”!

最后终于想到了小老百姓。一是在孙吴全境免除当年百姓应交纳的一切租税。二是对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施舍粮食布帛。三是大赦天下犯死罪以下的罪人,让他们出狱回家团聚。承受赋敛重压的黎民黔首,好容易得到喘息的机会,也额手称庆不已。

施恩已毕,孙权在新落成的武昌宫太极殿大开酒宴,款待群臣。珍馐美味,玉液琼浆,真是吃不完喝不尽。席间,孙权乘着酒兴,命令精于历数的赵达即席推算自己当皇帝的时间长短如何。只见赵达聚精会神演算一番后,上前跪奏道:“汉高祖在帝位十二年,陛下倍之。”

孙权一听自己称帝的时间要比刘邦长一倍,心想自己今年四十七岁,再加二十四年,不是要当到七十岁出头么?多福又多寿,不禁大乐。群臣亦不失时机地举觞欢呼“万岁”,其声在宽敞的殿堂回荡不绝。已有七八分酒意的孙权,听着这美妙无比的欢呼声,确实踌躇满志,得意非凡!

这时,老臣张昭吃力地站起来,举觞说道:“陛下德合天地,体兼文武,今日称尊,实乃应天顺民之举。臣谨祝陛下早日全据神州,统一天下!”

群臣亦随之站起来举觞祝酒,孙权将自己觞中的美酒一饮而尽,随随便便地说道:“不过,赤壁破操之前,张公却没有这么说啊。那时若依张公之计,现今只有讨饭吃的份了!”

张昭在这种大庭广众之中,被孙权揭了当年劝降曹操的短处,真是无地自容。他连忙伏地请罪,全身大汗淋漓。德高望重的张昭受辱,刚才还言笑甚欢的臣僚们,顿时感到不大自在起来。孙权称帝后的首次欢宴,最后就在尴尬沉闷的气氛中结束了。

次日,张昭上了一道奏疏,自称年老多病,请求免职退休。孙权心里虽然对张昭这种含有赌气意味的举动颇为不满,但是,称帝伊始,不便痛责大臣。于是,拜张昭为辅吴将军,改封娄县侯,加官晋爵以示优容。张昭见孙权给了自己台阶下,也就知趣而止,不再闹退休。

孙权把张昭的事处置妥当,接着便派遣专使到盟国蜀汉,通报对方自己称帝之事。蜀国的群臣一听又出了一个皇帝,顿时议论纷纷。不少人认为:天无二日,地无二王,孙权既已假充皇帝,必须立即与之断绝盟好关系,否则名分不顺,将贻笑天下。

然而诸葛丞相的看法却与众不同。他说:“孙权起心当皇帝由来已久,我们之所以不和他理论是非,目的是想争取掎角之援。现今如与之绝交,必定反目成仇,我们只好移兵东向,攻取江东之后再北伐中原。吴国贤才尚多,将相和睦,短时间内我们还难以达到目的。蜀吴两国顿兵相持,让曹贼得计,这不是好事。所以当前还不能清算孙权假充皇帝之罪。”

诸葛亮一锤定音。不久,蜀汉特派使节陈震,从成都东下孙吴,庆贺孙权荣登帝位。六月,陈震一行抵达武昌,献上蜀锦、名马等一大批礼物,以及祝贺的国书。孙权本来一直担心蜀汉有可能不承认自己这个新头衔,如今盼来的却是热情洋溢的庆贺,不禁心花怒放,乐不可支。

当月,在孙权的主动提议之下,吴、蜀两国订立了一项预先瓜分曹魏九个州的新盟约。盟约规定:将来共同攻灭曹魏后,豫、青、徐、幽四州之地,归吴所有;兖、冀、并、凉四州之地,归蜀所有;另外,旧京洛阳所在的司州之地,以函谷关为界,关东部分归吴,关西部分归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两国要“戮力一心,同讨魏贼”,“好恶齐之,无或携贰”。于是,吴蜀之间的友好关系,至此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与西面的邻国结成空前可靠的同盟之后,孙权决定把都城从武昌迁回建业。这一来是因为曹魏的大军多次威胁下游,而下游的江东乃是孙吴的根本所在。二是武昌城池狭小,周围地区土质硗薄,物产不丰,日常生活物资多从下游的江东地区,使用长途水运来供给,多有不便。三是武昌的地理形势,不如建业“虎踞龙盘”那般气象恢弘。以往西境不宁,所以孙权必须权且移都武昌镇慑。如今西方安定,他当然要还都建业了。移都之前,孙权又深思熟虑,周密布置一番。

首先,他把二十一岁的太子孙登留在武昌,同时,又从江陵调来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的同时,全权处理这里的一切事务。这样,武昌一线的政治形势,不会因自己离开而有所波动。

其次,在军事防务方面,孙权下令从速完善沿江的警报系统,以提高应付突然袭击的速度和能力。遵照他的指令,孙吴戍守长江的军队,西起三峡东口的西陵(今湖北省宜昌市),东至长江入海处,在这绵延四千里左右的沿江一线,每隔三五十里选一座孤立的山头,建立烽火台。守台军士见有敌人进犯,立即举烽报警,传讯速度快速异常。不到两月,全部烽火台即已建成。孙权事先已经确定了进行试验的日期。到了这一天的日暮时分,位于峡口的西陵烽火台开始燃起试验烽火。转眼之间,以下一座座烽火台上的烽火便依次熊熊燃烧起来,把附近的江面照耀通明。此时此刻,如果在长江上空向下俯瞰,那景象一定是极为壮观。当夜三鼓响时,烽火即已传至四千里之外的长江入海口。所费时间,用现代的时间单位来衡量,竟然还不到十小时!不久,孙权得知全程试验结果,大感欣慰,立刻传令嘉奖有关将士不提。

这年九月,孙吴皇帝孙权,率领文武百官,威风凛凛地回到东都建业。这正是:

安定西方回建业,沿江烽火似烟花。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660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